我的高考記憶:四個年代的高考記憶

高考 大學 新疆大學 大眾汽車 烏魯木齊晚報 2017-06-09

烏魯木齊晚報全媒體訊(記者樑淑芳) 從1977年恢復高考至今,這場舉國關注的年度“盛事”,伴隨著不同人的時代記憶,走過了40個年頭。高考改變無數人的人生軌跡、見證時代發展變遷。

1977年,新疆報考人數109577人,錄取名額為3916人,錄取率3.6%;時至2016年,全疆報名參加普通高考16.61萬人,錄取考生13.55萬人,錄取率81.58%。

伴隨著不同時期,大家對高考有不同的期待,不同的人演繹了不同的高考故事——

1977年

恢復高考 改變無數人生軌跡

修大渠、砸石板、種土豆……這些兩腿沾泥、手心磨繭的農活幾乎是和當時只有19歲的秦放鳴和其他下鄉青年的全部生活內容。

“1977年12月10日至12日,那是個青春被點燃的冬天。”6月6日,新疆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新疆經濟學會會長、新疆區域經濟及中亞經濟研究專家秦放鳴,回憶起40年前參加高考前後的情景,依然歷歷在目。

1977年10月初,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接到教育部文件:今年恢復高考,各省區在12月份自行舉行統一考試。

這個消息在生產隊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秦放鳴所在的生產隊和相鄰生產隊的知識青年們都找來了高中課本,晚上在油燈下面看書,有時候鼻子都會被燻黑。

“走進考場,發現比我大七八歲甚至十多歲的考生比比皆是,有的老知青的腰都有些彎了。” 秦放鳴回憶,當年高考,新疆自行命題,文、理分科,都考三門課。

秦放鳴還記得當年的作文題目是《懷念周總理》,她說,自己是含著淚寫完的。那篇高考作文她寫得很成功。

經過兩個多月的等待,終於放榜了。那時候沒有公佈分數,只是在大紅紙上用毛筆寫著考生姓名、錄取高校及專業,自己都好幾次不敢湊近看,手心裡全是汗。

新疆大學政治系,秦放鳴——看到自己名字那一剎那,感覺呼吸都停止了。

十年積壓,使1977年的高考成為新疆競爭最激烈的一屆高考。數據顯示,當時報考人數是109577人,此後20年,新疆都沒有突破這個數字。那一年的錄取名額為3916人,錄取率只有3.6%。

全國高校恢復統一招生以後,新疆大學面臨著師資力量嚴重不足,學校決定從1977級和1978年的畢業生中擇優選用一批畢業生留校任教。大學三年級時,包括秦放鳴在內的8名學生張榜被確定為留校教師。

1982年,秦放鳴走上了七尺講臺,這一站已過35個年頭。她所教授的研究生和博士生就有100餘名。

秦放鳴說,高考改變了我們的命運,也改變了人生軌跡,至此,國家的命運也發生了更多的變化,有幸成為偉大變革的參與者和見證者,我們是很幸福的。

80年代

高考,跳出農門的“獨木橋”

“512分,那年我是吐魯番地區高考第二名。”說起自己1986年高考經歷,新疆師範大學美術學院黨總支書記徐建勇嘴角一直是上揚的。

今年49歲的徐建勇回憶,那時候高考還必須預考合格後才能參加高考。

“我生長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當時我和團場裡其他孩子一樣,把高考當成了跳出農門的惟一‘獨木橋’。”徐建勇說,自己考上的是重點本科,這個成績改寫了家族裡沒有大學生的歷史。

 曾記得,每天第一個來到教室的一定是徐建勇,門上冰冷的鎖頭、火爐中前天晚上燃燒未盡的炭火成了一天中見到的最早的東西。坐在冰冷的板凳上,習慣性地將雙手放在嘴邊,用嘴裡呼出的熱氣將手稍微溫暖一下,程序性地開始了讀課文。

高三那年自己玩命學習,最後一個學期,每天只睡五六個小時。

每年的七月,吐魯番酷熱難耐。徐建勇回憶,高考那幾天,他都住在老師家的地窖裡,

徐建勇說,自己趕上了大學生包分配,讀了大學,人生終於上了一個大臺階。

90年代

政策傾斜:惠及各民族學生

那蘇茹拉·阿布都熱西提出生在阿圖什市上阿圖什鎮繞其拉村,父母都是農民。

他說,自己是大學生包分配的最後受益者。如今,43歲的他是新疆大學黨委學生工作部副部長。

那蘇茹拉·阿布都熱西提說,當年,自己參加高考的認知就是走出村子,去烏魯木齊學習,至於學什麼,怎麼學,一無所知。

還記得當年5月份,班主任把《招生通訊》發到我們手裡時,我的目光鎖定在新疆工學院計算機專業,“電腦”、“計算機”到底都是幹什麼的,我還一無所知,但覺得很新鮮, 於是填報了最洋氣的專業。

 那蘇茹拉·阿布都熱西提說,那時高考就意味著後半生的幸福。自己沒日沒夜地學習。因為要到市裡考試,父母都把地交給了鄰居。按照父親的話說,他考大學是全家最大的事兒。

儘管填報志願時糊里糊塗,但這個志願變成了現實。儘管分數不到400分,但加上各種加分,自己順利邁進了渴望已久的象牙塔。

那蘇茹拉·阿布都熱西提說,這都得益於國家對少數民族學生的政策傾斜。

“現在的上大學政策更好了,都讓人羨慕。”他以新疆大學為例,現在各種助學金和獎學金有40多項,國家助學金都達到了8000元,一年發放各類款項4000多萬元,惠及了全校七成的各民族學生。

時至今日

從精英向大眾的轉變

“我是幸運兒。”23歲的木巴來克·都尕買提是山東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大三學生,回憶起高考,他感嘆道。

木巴來克·都尕買提的高考成績是478分。木巴來克·都尕買提說,高考成績比平時模擬低了30多分,能被第一志願山東大學錄取,除了認真填寫,還因國家對內高班學子的政策照顧。

那一天,木巴來克·都尕買提手都在抖。打開電腦後,都不敢看,是妹妹給他讀的。

“我考上了,我成功了。”木巴來克·都尕買提一直抱著母親,這時母親哭了,自己也哭了,因為家人一直陪著自己走過了備戰高考的苦日子。

 木巴來克說,全班39名同學,基本都考上大學了,有些因沒考上理想學府和專業,就復讀了。自己大學畢業後一定要回到新疆,用自己所學知識將自己的家鄉建設得更加強大,這是責任。

2016年,全疆報名參加普通高考16.61萬人,錄取考生13.55萬人,錄取率81.58%。

彈指一揮間,恢復高考40年,一路走來幾多變。

高考見證著社會變遷,隨著個人成才的途徑日益多元化,今天的高考再也不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但高考仍然是國家選拔人才、打通社會向上流動的重要途徑。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