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40年 77級考生背相機趕考

高考 語文 相機 嶗山 新華網 2017-06-09
高考40年 77級考生背相機趕考

1977年恢復高考至今,已經整整四十年。四十年前的那個冬天,在高考制度中斷了近十年後,570萬考生走進考場,他們相信“知識改變命運”,並以巨大的熱情擁抱了它的迴歸。而今,無論高考是否已成為應試教育的代名詞,也無論人們對於高考制度有什麼討論與質疑,高考始終是對奮鬥意義的最大獎賞。青澀的鬍渣和不施粉黛的臉龐,為了一個目標心無旁騖,砥礪前行,不負韶光。

@3.5萬名青島考生:願你在這場六月的征戰裡高歌猛進,願你合上筆蓋的那一刻有戰士收刀入鞘般的驕傲。6月7日,青島新聞網記者實拍高考首日陪考百態,聆聽他們獨一無二的高考故事。(文字/謝小真 攝影/孫志文 陳志偉)

高考40年 77級考生背相機趕考

【故事一】固執姥爺見不著人也要等

上午9點,語文考試開考鈴聲響起,青島二中門口送考的家長陸續離開。80歲的李世安挎著一隻黑色布包,拎著一個摺疊塑料板凳,逆著離去的人流,緩緩地向校門口走去。他繞過發傳單的店員和免費送水的店家,在距離門口十米開外找了一塊兒空地,支起小板凳,默默坐下。

老人的外孫高鵬今天趕考,一早從青島一中直接坐大巴車送進考場。老人知道即便趕到了也未必能見到孩子,索性就不著急了。老人說,他家住在市北區延吉路附近,今早他坐224路公交車,在市政府站換乘321路,坐了一個多小時才趕到考場。“兩年前我老伴去世了,我在家裡等也是等,在考場外等感覺更踏實。”

退休前,老人是軍休所副所長,上世紀60年代上過大專,育有兩兒一女。除了花眼和耳背,老人即便是坐著腰桿也挺得繃直。“小時候孩子爸媽上班沒時間管他,孩子就跟著我。高三那麼忙,孩子還是每週回家看我。”老人說,“我之前問了他好幾次,他想考什麼大學、學什麼專業,孩子都沒說。孩子有自己的主見了,可我捨不得他去外地,私心想讓他留在青島,我能夠得著,每週還能見面。”

老人說,青島一中的學生考完直接坐大巴離開,他可能見不著外孫,可他依然打算等到下午第二場考完再坐公交車回去。“就想從大巴車上看看他臉上什麼表情,我才能放心。”好幾位發廣告的店員路過老人,遞給他一瓶礦泉水,老人雙手接過,微笑著說著感謝,然後緩緩抬頭看看往來不斷的車流,陷入等待。

高考40年 77級考生背相機趕考

【故事二】“77級”考生揹著相機再趕考

6月7日上午7點半,青島二中考點外漸漸沸騰,像往年的送考大軍一樣,輕裝上陣的考生和陪考家長是當之無愧的主角。擁擠的人群中,沒有人會注意到戴著漁夫帽、扛著相機的“海哥”。海哥不願透露他的真實姓名,他只說自己退休前從事的工作與海有關,退休後成了一名自由攝影人,自己取了“海哥”這個網名。

家長急切焦慮的面孔、來得有些晚一路小跑的女生、屢屢被拒有些受挫的傳單小夥……海哥鏡頭裡記錄下不同角色的不同面孔。“我玩攝影七八年了,今年是我第一年拍趕考的,”海哥告訴記者,“看見這一切讓我想起自己趕考那一年。”

今年65歲的海哥是1977年恢復高考制度後的第一屆考生,這屆考生有一個統一頭銜——“77級”。海哥上過兩年的工農兵學院,又唸完了三年大專。“1977年我已經34歲了,結了婚也有了孩子,在濰坊市委機關工作,那會兒是人人羨慕的工作,”海哥說,“但我的父輩都是大學生,而我卻沒撈著上大學,心裡多少有些不服氣。”

唐詩宋詞“突擊”了一個月,大齡考生海哥忐忑地步入考場。“考了多少分記不清了,最後被華東師範大學錄取,學的是中國語言文學。”坐上南下的列車,海哥離開妻兒圓了大學夢。“畢業當天,我把老婆孩子接到上海,那一天好像發生在昨天一樣。”

高考40年 77級考生背相機趕考

【故事三】“我長大也要考軍校!”

6歲的曲鳴宗站在媽媽身邊,幾天前他的媽媽向鳴宗的幼兒園老師請假,因為全家人來送姐姐參加高考。

鳴宗的媽媽說,大女兒就讀於青島二中,高一高二都是住校的,高三這一年,孩子的視力下降很快,晚自習後常常眼睛疼,他們就把女兒接回家,每天走讀。鳴宗的姐姐比鳴宗大13歲,儘管高考前壓力很大,但姐弟倆感情卻非常好,姐姐幫著媽媽照顧弟弟,媽媽就能騰出手來乾點家務。

“阿姨你看,我今天特意穿了一件‘對號’!”鳴宗說,“姐姐一直想當兵,考軍校,以後我也要考軍校。”鳴宗一家住在枯桃附近,爸爸把車停在馬路對面,他和媽媽準備開考後出去轉轉,等考完語文再回來接姐姐。“家裡有孩子參加高考,一家人都跟著心忙。弟弟未必理解高考對於姐姐的意義,但是姐姐的軍人夢卻影響了他。”鳴宗的媽媽告訴記者。

高考40年 77級考生背相機趕考

【故事四】最後一班“最老”送考車

早晨6點40分,212路終點站福州路北小區站,兩部專車一字停放待發,並配備一輛備用車輛。專車司機郝清波有著19年送考經歷,7點30分抵達第一個考點16中,8點8分抵達最後一個考點9中,前後只用了58分鐘。“擱平時,如果遇到高峰時間路阻,單程下來差不多需要兩個小時。”

212路途經16中、19中、15中、9中等多個考點,為方便考生,1999年開通高考專線車,至今已成為全國“最老”公交高考專線車,累計安全行駛4000多公里,運送學生、家長和老師了7000多人次。為確保專線車安全運行,車隊還邀請了市北區交警大隊冠縣路中隊的交警騎摩托車在每輛專車前開道。

說起開通的起源,郝清波告訴記者,1999年臨近高考的幾天,天空陰雨綿綿,就在高考前一天還沒有放晴,很多考生家長開始著急。“當時私家車並不多,很多家長都擔心如果天氣不好,路況不佳,害怕路上耽誤時間。”因此,家長們將電話撥打到車隊辦公室,公司和車隊工作人員一起,臨時決定開通一班專線車,只拉考生和家長,“高考專線車”應運而生。

“學校就要外遷了,今年有可能是最後一年的高考專線車。”郝清波說道。

高考40年 77級考生背相機趕考

【故事五】值班特勤:孩子是家庭的希望

“孩子,時間足夠,你慢點兒吃!最好先把准考證拿出來!”手裡拿著早飯的考生慌慌張張地往考場跑,被正在執勤的特警王清偉攔下。他幫考生取出准考證,再幫他背上書包,臨了不忘叮囑一句:“准考證一定收好啊!”這一動作,今天一上午王清偉已經重複了幾十次。

48歲的王清偉是青島市教體局下屬單位安排在嶗山一中的一名特勤,在此之前,他曾在國信體育場、嶗山科教委幹過若干年保安。“我家住在中韓,今天頭著六點就到了,早上太早了沒有公交車,我就從家步行來的。”王清偉說,看了好幾屆孩子參加高考,每一年的今天都感覺責任重大。“每個孩子都是一個家庭的希望,不知道我還要幹多少年,幹一年就認認真真幹好一年。”

高考40年 77級考生背相機趕考

【故事六】28年駕齡老司機大巴送考

嶗山一中門口,三輛旅遊大巴並排停在門口一側,47歲的戚汝華把車熄了火,坐在駕駛室裡休息。今早7點20分左右,他駕車從青島二中出發,大約20分鐘到達考點。戚汝華是交運溫馨旅遊一名大巴司機,有28年駕齡。公司對於選派的送考司機有嚴格的考核,其中一條就是安全駕駛從未有過不良記錄。

戚汝華的兒子已經19歲了,兒子高考那年他忙於工作都沒有送他去考場,今天駕車送一個班的孩子趕考,戚汝華笑稱“有些緊張”。“開車要比平常慢,一車孩子笑著上來跟我問好,我必須把他們安安全全送到考場。”

高考40年 77級考生背相機趕考

【故事七】他坐著輪椅進考場

上午11點30分,第一門語文考試結束。青島二中的門口又擠滿了接考生的家長,人人掂起腳,在移動的人流中尋找自己孩子的身影。

坐在輪椅上的小李被兩名工作人員推著,沿著下坡路緩緩推出考場。大約一個月前,身高一米八多的小李在學校運動時右腳受傷,不得不坐著輪椅參加高考。小李的媽媽通過青島市招考辦與青島二中取得聯繫,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小李按時安全抵達考場。

“我原本擔心孩子因為受傷,影響心情,但是孩子很省心,最後考前一個月衝刺過得很平穩,和以前一樣。希望受傷這個小插曲不影響孩子正常發揮。”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