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願填報:割最後一波韭菜?


高考志願填報:割最後一波韭菜?


這兩天高考分數一出來,朋友圈裡就有高考專家感言,“又到閉關時”,一直到6月27號中午12點填報志願結束,專家們才能“出關”。

每年6月24到27號三天,是一年一度的高考填報志願時間,也是陝西30多萬考生面臨的最後一道關口,還是各大校外培訓機構在K12(從小學到高中12年)基礎教育階段的最後一撥收成。


高考志願填報:割最後一波韭菜?


我的朋友小路是資深行業人士,如今已經淡出江湖,他至今有點抱憾,當年做高考志願填報市場的時候,商業模式的側重點選錯了。

1

填報志願不僅是個技術活兒,更是一個心理博弈的過程。

小路回憶當年自己報考志願時,對著報紙或者學校發的報考指南,一遍遍篩,找相熟的班主任或者老師諮詢幫忙填一下。現在社會在發展,這部分服務更加細化,有人專門研究政策、專門指導,把這部分智力資源轉化為生產力,也是順應市場需求。

不一樣的是,十年前的高考學生面臨的風險要比現在大多了。那會是估分填報和梯度志願結合,估的分要是高於後來公佈的實際分數,很容易滑檔,估的分低了又容易虧了努力考來的高分,“高分低就”。


高考志願填報:割最後一波韭菜?


還有當時實行的梯度志願,也叫順序志願,當時第一志願的填報至關重要,因為學校錄取是按照填報該學校的所有第一志願的學生分數,依次從高到低錄取,直到錄滿名額為止,只有在錄不滿的情況下,才會考慮第二志願填報該學校的考生。

這種“第一志願”優先的填報方式導致了當年許多高分落榜的現象,也成為不少高考志願填報專家口中的案例:

XXX同學當年考了很高的分數,表示很自信,非北大不上,結果幾分之差滑檔,第二志願的西安交大因為已經錄滿了名額,也沒錄取上。後來復讀了一年,又因為過於自信,以幾分之差滑檔。

“考得好不如報得好”一說,也由此而來。那些年,“滑檔”的殺傷力對高分考生無疑是致命一擊,用這樣的反面案例來吸引焦慮的家長再合適不過了。

2010年,陝西全省同步實行知分填報和平行志願,成績出來以後填報志願,降低了估分帶來的風險,而梯度志願向平行志願的改變,也讓高分滑檔的現象減少了很多,填報志願時“賭運氣”的成分更少了。

2

平行志願的操作方式是分數優先,每個考生的分數按照由高到低排列,第一志願的學校還有錄取名額就錄取第一志願,第二志願的學校錄取名額還有就錄取第二志願,依次類推,只有所有志願都不匹配的條件下才會退檔,風險係數大大降低。

當然,知分填報和平行志願的施行,也意味著學生的分數和志願匹配度更高了。

儘管從梯度志願向平行志願的改變過程中,“信息壟斷”的格局逐漸得到緩解,但對於絕大部分學生家長來說,面對巨量的信息,仍然感覺無處下手。


高考志願填報:割最後一波韭菜?


瞅準了學校和考生之間的信息不平衡造成的市場痛點,一些校外培訓機構就主動盯上了這塊蛋糕。

西安市場上高考志願填報一對一諮詢費大多在3000元/小時左右,有一些會到四、五千元甚至上萬塊每小時,“專家”首先根據學生分數篩選出能報名的大學範圍,其次根據家長和學生對未來就業規劃做出篩選,尤其對學校和專業進行一個價值判斷。家長除了需要了解信息,更多的是希望有人幫他“拿主意”。當然了,“專家”的報價,主要靠行情和“膽兒大”。

小路還告訴我,以陝西每年的30萬的考生基數,付費諮詢的轉化率主要依賴獲客量,並不是說幹這一行不需要技術,現在有不少機構打出大數據填報志願服務卡,就是他之前選擇的道路。

當時他的團隊選擇了攻克技術難關,利用往年的錄取分數和位次來計算錄取概率,做了一款APP,這樣考生輸入分數就能推薦出有可能錄取的院校信息。

但其實本質上是基於往年的數據,結合當年錄取名額來推測今年的錄取機率,和人工填報志願的思路是一樣的。簡單說,這是信息篩選與呈現的過程。

當然家長的焦慮除了不知道有哪些合適的大學和專業,更焦慮的是不知道報考的專業,對未來就業意味著什麼?

這就有了一些機構推出的性格測試,以及一對一面談填志願服務。美其名曰“找準自己的定位”“人生規劃師”,但真正能在這三天找準定位的人有多少,誰說得清呢?

3

小路告訴我,從市場的角度來看,在K12階段,高考志願填報並不算是一個很大的蛋糕,好在和旺盛的各類升學考試培訓相比,填報志願不需要投入太大的成本,風險小、收益快、預付模式,幾乎無需承擔售後。


高考志願填報:割最後一波韭菜?



小路說自己當年犯的錯誤就是太迷戀技術,而忽略了獲客量和家長心理。這就導致他將大量的人力投入在技術開發上,而不是銷售成本上,說白了就是前期宣傳、轉化,走規模化優勢。

現在的機構有成熟的操作方式,在考試成績出來前,培訓機構與電視臺或者學校合作,提供免費的高考志願填報講座,同時推出自己的線上直播收費課程,志願填報卡,以及VIP服務等,線上線下導流。


高考志願填報:割最後一波韭菜?


負責幫學生填報志願的老師一般都會經過統一的培訓,其實填報的時候依然是老辦法,衝、穩、保,“衝”是分數有一定希望的,“穩”是有把握上的,然後“保”底一個學校確保不滑檔。實行平行志願以後,滑檔的概率已經小了很多,只要在考生的分數上往下再降一些,就可以承諾100%錄取。

其實家長對技術並不在乎,而更多地在乎誰來回答填報志願的焦慮。所以只要在前期推廣中包裝出老師的經驗豐富,過往的成功案例,以及充分調動家長對填報志願的重視程度,將這部分流量轉化成付費群體,就是一條完整的產業鏈。

相比於沒有多少技術含量的大數據,一對一定製化服務以及讓家長有一種焦慮得到緩解的滿足感,才是這門產業的護城河。

所以,填報志願有時候是一門“雞湯學”,有心理撫慰的作用。

當然,對於家長們來說,陪著孩子從幼兒園起,一路過關斬將,幼升小、小升初、初中高中,一直到高考,填報完志願,整個歷程全部結束,花完這筆錢,就真正解脫了。

家長們未必不知道什麼,但大家都有從眾心理,有時候別的孩子家長買了VIP,家長就會產生如果不付出點什麼,孩子可能就會比別人差點的感覺,何況是在高考志願這個緊要關頭。

反正那麼多錢都花了,誰還在乎這點錢呢?

“最後一茬韭菜嘛”。


作者:米尼

貞觀作者

版式設計:霹靂

請關注貞觀新浪微博:@貞觀club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