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餘座客家堡壘屹立贛南,你知道他們身世嗎

贛州 定南 江西 龍南 清朝 建築 春節守護值班 歷史人文之窗 2019-04-07

福建客家土樓聞名全球,但相比之下江西南部的客家圍樓卻比較低調,現在小編來看一看贛南一帶的客家圍樓。小編今天來到龍南關西新圍,和定南縣明遠第圍。

500餘座客家堡壘屹立贛南,你知道他們身世嗎

贛南客家圍樓的形成

贛南史稱南撫百越,北望中洲,據五嶺之要會,扼贛閩粵湘之要衝,在唐末五代戰亂,許多老百姓都遷徙到江西南部,特別是明清年間,而這些老百姓遷徙到福建,江西,廣東一帶安居就形成了客家人,客家人為了保護自己的家園,就在贛南一帶建起了圍樓,圍樓的外牆為堅實的封閉體,遍佈槍炮眼口,外形森嚴冷峻,給人固若金湯的感覺,特別是位於龍南的燕翼圍防禦體系更讓人吃驚。

500餘座客家堡壘屹立贛南,你知道他們身世嗎

圍樓三個時期

據史學家考究,500餘座贛南圍樓分為三個時期,而龍南里仁鎮慄園圍則屬於創始期,龍南 關西新圍、桃江龍光圍則屬於形成期,建於清朝光緒年間的沙壩圍屬於極端期,由於當時清廷沒落,社會動盪,許多居民都紛紛建起圍樓防禦自己家園。

500餘座客家堡壘屹立贛南,你知道他們身世嗎

(圖片為烏石圍)

明遠第圍

明遠第位置非常容易找,就位於大廣高速定南收費站出口,明遠第始建於清道光26年(1846年),迄今為止是贛南500莊圍樓保存完整的6座炮樓之一,明遠第圍有炮樓、女牆、月牙池、天開、古井、和祠堂。其中月牙池的作用是又名風水池,一個是用於消防,一個是用於涵養風水,為什麼這個池塘不挖成滿圓?因為客家人認為水滿則溢凡是因留有餘地。

500餘座客家堡壘屹立贛南,你知道他們身世嗎

圍樓天井

圍樓有天井,圍屋地面與天相通的開口,天井有透氣,接陽,通風,散溼的作用,排水口放置一個用石頭打製形式古銅錢的檔口,客家人看來這是“聚寶盆”。

500餘座客家堡壘屹立贛南,你知道他們身世嗎

炮樓

客家人圍屋的炮樓也稱為炮角,一般在國屋四角,對敵人的犄角之勢,炮樓有觀察孔和射擊孔,射角達45度以上,四角炮樓與各層走馬樓相連互為關照,相互援助成為守護圍屋的堡壘。

500餘座客家堡壘屹立贛南,你知道他們身世嗎

關西新圍

關西新圍則是贛南圍屋的代表傑作,也是贛南地區最大的圍屋, 它位於龍南縣,始建於1798年(清嘉慶三年),於1827年(道光七年)完工,歷時近30年,是關西名紳徐名鈞所建,關西新圍佔地達到7700平方米,徐名鈞 是贛商傑出商人的代表,他一生勤勞儉樸,正直厚道,扶危濟困,樂善好施,成為一代名紳;他艱苦創業,吃苦耐勞,誠實守信,不畏艱險,是客家人傳統美德及客家精神的完美體現。由於關西新圍規模巨大,也稱之為被散落民間的皇宮,關於關西新圍構造在前文明遠第圍有詳細解說。

500餘座客家堡壘屹立贛南,你知道他們身世嗎

燕翼圍

燕翼圍位於龍南楊村,始建於1650年(清順治七年),為楊村富戶賴福之所建,取山海經中“妥先榮昌,燕翼貽謀”中“燕翼”二字為圍名,一層為膳食處,二、 三層為人居住,四層為戰樓,有58個槍眼,燕翼圍被稱為圍屋中高級別守護,它也是贛南屋裡最高的一座,高達14.3米。

500餘座客家堡壘屹立贛南,你知道他們身世嗎

虎形圍

虎形圍歷史相對久遠,建於清朝乾隆年間,位於贛州定南縣歷市鎮車步鄉, 建築造型為昂首坐視的虎形,大門塑造成虎頭形狀,因此得名“虎形圍”。

500餘座客家堡壘屹立贛南,你知道他們身世嗎

客家圍樓除了小編介紹這四座典型的圍屋,還有500多座圍屋在贛南星布,都體現了贛南地區人們建築智慧知生活智慧,希望贛州政府對這些維護進行保護的同時,並開展一些民間客家活動,吸引更多的外地人來贛州旅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