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長征 | 偉大的長征 不朽的傳奇

編者按

二萬五千里長徵,是一部中國工農紅軍的壯麗史詩,是一部人類戰爭史上的不朽傳奇。偉大長征精神,就是把全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於一切,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堅信正義事業必然勝利的精神;就是為了救國救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精神;就是堅持獨立自主、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精神;就是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的精神;就是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同人民群眾生死相依、患難與共、艱苦奮鬥的精神。

為了更好地傳承和弘揚長征精神,激勵紅土兒女走好新時代長征路,2017年,由贛州市委宣傳部牽頭髮起,組織我市媒體記者和作家,實施了“最後的紅軍”口述史搶救性記錄工程,採訪了60餘位贛南籍長征老紅軍和紅軍失散人員。現輯錄整理部分尚健在的贛南籍老紅軍、紅軍失散人員的專訪錄音,再現當時採訪情景,與您一起分享他們的長征故事,感受偉大的長征精神。

朱萬陵:湘江戰役,不堪回首

致敬長征 | 偉大的長征 不朽的傳奇

朱萬陵:1917年8月出生,興國縣方太鄉百丈村人,紅軍失散人員。1929年參加共產主義兒童團,1930年擔任兒童團團長,1932年1月加入少先隊,當年8月和哥哥一起參加興國模範師;1933年春,成為紅三軍團六師戰士;1934年1月隨部隊攻取沙縣後任班長;1934年10月參加長征;1935年4月,參加貴陽戰鬥時被敵機炸傷,寄養在老百姓家,與部隊失去聯繫。1938年春,靠沿路幫人打短工回到家鄉。

朱萬陵雖已百歲,但記憶力驚人,行動穩健,思路敏捷,很善言談。

1934年初,朱萬陵所在的東方軍從閩北西返,回到江西境內參加反擊戰,不久,開始攻打撫州附近的滸灣,但失敗了;接著攻打廣昌,也失敗了。之後,他參加的高虎腦、萬年亭、驛前鎮戰鬥都失敗了。

朱萬陵眼眶溼潤著說:“白軍有堡壘、大炮、飛機,我們連躲的地方都沒有,好多戰友就這樣眼睜睜地看著倒下了。打到入秋,我們按照上級指示,從驛前撤到於都,開始戰略轉移。那個時候不曉得這叫長征。”

那個秋夜,朱萬陵所在部隊從於都西門塔腳下的渡口渡過了於都河。“我們一路向西夜行,一路不斷突破敵人的封鎖線。贛縣王母渡至信豐是第一道封鎖線,在信豐新田、古陂,我們打了勝仗。之後,進入湖南汝城、宜章,突破敵人的第二道封鎖線。接著從郴縣、良田、樂昌之間突破了第三道封鎖線。又從廣西興安、全州之間突破第四道封鎖線。”

“西渡湘江,打得實在是太慘了,大部分戰友都犧牲了!”朱萬陵哽咽地說,他不想回憶這一段,因為當時敵軍不斷向紅軍猛攻,不僅前後夾擊,還出動了飛機在江面和兩岸轟炸、掃射,一個炸彈下來,立馬炸飛一片,漂在水裡的是浮橋板、紅軍戰士遺體和鍋碗瓢盆……”

朱萬陵說,1935年初他們攻進遵義,並在土城、青槓坡戰鬥後,一渡赤水,進入川南,集結紮西。接著,折回二郎灘二渡赤水,佔領婁山關,又回師遵義。轉來轉去,又在茅臺鎮三渡赤水,進入川南。而四渡赤水後,又折回貴州。“當年4月,進入貴陽境內時我是排長。貴陽戰鬥中,敵軍飛機一直追逐轟炸,為了掩護大部隊通過,我們同敵軍苦戰三天三夜,又冷又餓,彈藥補給又缺乏。勝利完成阻擊任務後,我身負重傷,並大口大口吐血。連長把我託付給一名老鄉,給了他錢,叫他找個醫生來救我,並握著我的手對我說,你傷好了,自己來找部隊!然後轉身就走了。”

幾個月後,朱萬陵傷好些了,就去找部隊,可到處打聽都沒任何消息。1938年春,朱萬陵靠沿路幫人打短工返回家鄉。

朱萬陵沉思良久後,突然開口唱了起來:“起來,飢寒交迫的奴隸;起來,全世界受苦的人!滿腔的熱血已經沸騰,要為真理而鬥爭……英特納雄耐爾就一定要實現!”他邊打拍子,聲音也隨之越來越大,越發有力。

王承登:瓦窯堡戰役,子彈穿過我的臉

致敬長征 | 偉大的長征 不朽的傳奇

王承登:1914年7月出生,興國縣城崗鄉大獲村人,長征老紅軍。1930年參軍,紅20軍通訊員,紅三軍團4師12團通訊班班長;1934年10月參加長征,紅三軍團3師4團12營機槍排班長;抗日戰爭時期,參加平型關戰役等;解放戰爭期間,跟隨劉鄧大軍轉戰大西南;1949年貴州解放後,轉業至地方工作。1980年12月,從貴州回到贛州生活。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一提起1934年廣昌保衛戰、驛前戰鬥之後的長征,王承登便激動地朗誦起了毛主席的《七律·長征》。他說,這首豪邁樂觀、令人振奮的詩句,就是長征最真實的寫照,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人捨生忘死、不怕犧牲、對革命必勝的信心。沒有信心,就走不出草地、爬不過雪山。

王承登至今還記得,1934年10月的那個夜裡,天下著小雨,紅三軍團來到距於都縣城不遠的於都河,從浮橋上跨過於都河,經過信豐、大餘、廣東南雄一路進發。

王承登說,他更記得湘江邊的槍彈像雨一樣不停地下。“身邊是敵人的碉堡,天上是敵機不間斷地轟炸。為了掩護大部隊渡江,我們天還沒亮就一直堅守在戰鬥一線。我們團斷後,敵人緊追不捨,機槍班奉命掩護。我們向敵人猛烈掃射,把敵人火力吸引過來,身邊的戰友一個個倒下了,我也負了傷。很幸運,最終我還是擺脫了敵人,追上了部隊。”湘江之戰是長征途中最為慘烈的戰役,中央紅軍血戰七天六夜,終於渡過湘江,粉碎了蔣介石“圍殲”中央紅軍於湘江以東的企圖。但紅軍也付出了極其慘重的代價,由長征出發時的8.6萬餘人銳減到3萬餘人。王承登嘆息道,他所在部隊當時擔任的是後衛任務,經過湘江一戰,大部分戰友都魂落他鄉。

“長征一路太艱難。我們機槍班有一挺重機槍,扛機槍得5個人:槍架子15公斤,兩個人扛;槍身也有15公斤,兩個人扛;槍管9公斤,我自己扛。加上手榴彈、子彈、挖工事的鐵鍬以及行軍揹包,我負重至少25公斤。”

在翻越夾金山時,王承登和戰友們冒著嚴寒向上攀登,大家穿著破舊的單衣,草鞋裹滿冰雪,有的戰友跌倒了,就再也沒有起來。過草地時,他一腳踩入泥潭,水很快就淹沒過腰,路過的兩名戰士躺在泥地上拉了他一把,才讓他死裡逃生。

1936年,在瓦窯堡戰役中,一顆子彈從王承登左眼下方打進去,又從右耳穿出來。“昏迷倒地的我是偵察員從死人堆裡‘撿’回來的,是陝北的鄉親們用小米湯餵養我,治好了我的傷。長征路漫漫,每天都走啊走,我滿腳是膿瘡,咬著牙、忍著痛,終於走完了。”這一路靠的是什麼?王承登說,靠的是硬骨頭,靠的是頑強意志和革命信仰。

王承登是1934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的,已有80多年黨齡。“戰爭在我身上留下了多處永久的印記,同樣難以磨滅的,是那些艱難歲月裡的堅貞、忠誠和信仰……”王承登說,哪怕風雲變幻、歲月漫長,信念從未更改。

曾廣昌:土城戰役,把傷員灌醉後為他們截肢

致敬長征 | 偉大的長征 不朽的傳奇致敬長征 | 偉大的長征 不朽的傳奇

曾廣昌:1915年2月出生,興國縣崇賢鄉太平村人,長征老紅軍,上校軍銜。1929年參加共產主義兒童團;1932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在寧都青塘後方第二醫院當看護生;1933年,在瑞金紅軍衛生學校學習;長征時,任紅一軍團2師4團衛生隊長;新中國成立後,歷任中央軍委公安後勤衛生部醫政科科長、山東濟南第六野戰醫院副院長等。

曾廣昌說,他是個幸運兒!一個目不識丁的13歲窮崽,因為紅軍來了,被送進了列寧小學免費上學;16歲參加紅軍後,被送往寧都青塘後方第二醫院學習,當看護生;17歲又被選送到位於葉坪洋崗下村的瑞金紅軍衛生學校學習,而且是跟醫術高明的傅連暲、李治等老師學習,自己的成長全靠黨的栽培,黨的恩情大如天。

“長征開始時,我們這批剛畢業的學生跟著中央衛生部走,經常見到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等領導人。到湖南後,我們就被分配到各戰鬥部隊,我成了紅一軍團2師4團衛生隊隊長。紅4團是2師的前衛,也是中央紅軍長征隊伍的先遣團,每場戰役傷亡都很嚴重。為順利渡過湘江,我團奉命佔據了敵軍進入湘江的咽喉要地覺山。面對敵人飛機的轟炸、十幾個團的總攻,我團將士英勇戰鬥一天,終於守住了陣地,但傷亡嚴重。看著傷員們血流滿身,我心如刀絞,帶著衛生員一一給他們包紮上藥,整個晚上都沒閤眼。其中一名頭部、胸腹部都被炸傷的傷員是我的興國老鄉,我一邊搶救一邊喊著他的名字,可他還是犧牲了!”

曾廣昌擦拭著眼淚說,湘江戰役是打得最苦、紅軍犧牲最多的戰役,江水都被紅軍戰士的鮮血染紅了。他忍不住向幹部團團長陳賡申請,要去上前線參戰,可陳團長不同意,說黨培養一名紅軍醫務人員不容易,一定要發揮技能,像傅連暲院長那樣全力保障好紅軍的醫療救治,為保障紅軍戰鬥力作貢獻。

“作為一名衛生隊隊長,長征途中最痛苦的就是沒藥!土城戰役時,紅4團與敵軍進行了反覆爭奪和白刃戰,有三四十個重傷員需要鋸胳膊、鋸腿。可我們沒有麻醉藥,連消毒的酒精也沒有。我只能用從土豪家中拿來的燒酒為傷員消毒,同時把傷員灌醉,醉後進行手術……那半個月,衛生隊員們忙得連揹包都沒離開過肩,實在睏乏就坐著打個盹。”曾廣昌動情地講述著,淚流不止。

“翻越雪山時,我被抽調去收容隊,對掉隊的傷病員進行急救處理,並對沿路犧牲的戰士進行身份確定和登記。過草地時,我一直在後面。我在爛泥潭旁救了一位同鄉戰友,他患了水腫病,沒力氣走路,我就一直攙扶著他,還每天把袋裡僅有的一點點炒米麵分一半給他,他也把一塊擋雨禦寒的油布分了一半給我。就這樣,我們相擁著跌跌撞撞前行。就在離走出草地還有3天路程的時候,他還是沒堅持住,犧牲了。當時我哭得十分傷心,如果能熬過這3天多好呀……”

曾廣昌說:“長征留給我們最寶貴的精神財富,就是中國共產黨人和紅軍將士用生命和熱血鑄就的偉大長征精神。”

鍾珠瑞:雪山上,“長征四老”救了我

致敬長征 | 偉大的長征 不朽的傳奇

鍾珠瑞:1917年10月生,於都縣橋頭鄉人,長征老紅軍,上校軍銜。1933年2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隨後加入中國共產黨;1934年參加長征;到達陝北後,先後在中央行政管理局、陝甘寧邊區財政廳工作;1946年在東北民主聯軍、東北野戰軍後勤部負責糧秣、軍械工作;1957年任廣州軍區軍械部副部長。

面對家鄉人的到訪,鍾珠瑞一邊與記者握手一邊風趣地說:“當年參加革命,就是把生命交給了黨……沒想到不僅活下來了,還過了百歲,都是託共產黨的福啊!”

回憶長征,鍾珠瑞說,過雪山時,如果沒有“長征四老”的救助和鼓勵,他就沒命了。

“1934年,我所在的勝利縣獨立團併入了二十三軍,後又縮編為粵贛軍區二十二師,我在衛生隊當衛生員。由於在一次全師射擊比賽中,我用步槍3發子彈打了29環,得了第一名,在接下來的戰略轉移中,我被上級調去紅星縱隊中央幹部休養連,給董必武同志當勤務兵。當時,在中央幹部休養連的還有徐特立、林伯渠、謝覺哉,他們3人和董必武是中央紅軍長征隊伍中年紀最大的4個人,後來被譽為‘長征四老’。”

提起董必武,鍾珠瑞情不自禁地流著淚說:“翻越第一座雪山夾金山時,我們遇到一條雪水融化成的冰河,我牽著馬往前一跳,沒想一拽韁繩,馬受驚了,把我往回拉,我跌落冰河。水很急,一下被衝出五六十米。董老急壞了,可無能為力。恰逢毛主席擔架隊的同志們過來了,3名擔架隊隊員手拉手,把我拉了上來。我凍得篩糠般地坐在地上,半天起不來。董老就把我扶上他的馬,繼續往前走。翻越第二座雪山時,山上下雪,山下下雨,我凍得發抖,走著走著腿不聽使喚,邁不開步子了,我哭著跟董老說,我走不動了,你們別管我,先走吧!‘長征四老’圍著我,鼓勵我堅持下去。董老從暖壺裡倒了一碗熱水給我喝;林伯渠從口袋裡摸出萬金油,往我腿上抹;謝覺哉從懷裡摸出一小塊生薑塞進我嘴裡;徐特立也摸出一根幹辣椒叫我吃下去。過了一會兒,我身上有了熱氣,血脈開始流通,腿也邁得動了。”鍾珠瑞說,“長征四老”救他這一幕令他終生難忘。

鍾珠瑞說,走進茫茫草地,用了五天四夜才走出來。晚上,董老躺下後都會蜷縮雙腳,讓出一小塊位置,叫他也睡下。哽咽良久,鍾珠瑞說,在長征路上,他沒能很好地照顧董老,反而是董老照顧著他,至今都讓他感到萬分慚愧。

袁光蘭:攻會理,彈片在我腦門“安了家”

致敬長征 | 偉大的長征 不朽的傳奇

生平簡介:1918年9月出生,興國縣崇賢鄉人,長征老紅軍,上校軍銜。1930年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並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先後參加長征、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歷任戰士、宣傳員、班長、指導員、團政委、邢臺軍分區政治部主任、省軍區“五七”幹校副政委、邢臺軍分區顧問等職。

一見到記者,說起長征,袁光蘭不由摸了摸額頭,微笑著說,圍攻會理時,敵機的輪番轟炸讓他左眼失明瞭,腦門中間的一塊彈片至今還在。

袁光蘭說,12歲那年,紅六軍從他家門前經過,他沒和家人打招呼,就跟著部隊走了,成了一名“紅小鬼”。1934年10月,他所在的紅三軍團經歷了大小10餘次戰鬥後,從石城保衛戰撤離,經觀下、屏山開往寧都固村一帶進行整頓、補充和軍政訓練。兩天後,從固村出發,經固厚、長勝等地向於都集結,開始戰略轉移。當記者問起長征途中哪場戰役印象最深時,袁光蘭說,湘江戰役、會理戰役和翻越雪山都令他刻骨銘心。

“紅三軍團在長征開始時為右路前衛,至湘江戰役變為左翼,一直與紅一軍團擔當主力,肩負著突圍挺進、保衛黨中央的重任。湘江戰役時,上有敵機,前有重兵和大炮,但我們率先突入廣西,控制了界首渡口。為守住陣地,我們與敵軍持續作戰三天三夜,今天敵軍佔住山頭,明天我們又把它奪回來。最後,我們雖完成了守衛任務,但在慘烈的拉鋸戰中付出了慘重代價。湘江水都是紅的……”說到這裡,拄著柺杖的袁光蘭一動不動,沉默了許久,眼睛溼潤了。

“湘江戰役後,師部撤銷,我從師部政治部調到第十三團。二渡赤水後,搶佔婁山關、重奪遵義城,我們都取得了勝利。會理會議後,我們開始擔當後衛,阻擊尾追之敵。會理會議召開期間,部分紅軍主力休整,我們紅三軍團一直在圍攻會理城。會理縣城分內外兩城,城內敵軍不僅武器彈藥充足,而且還有飛機助戰。圍攻了7天,最終我們還是放棄了。在敵機炸彈的攻擊中,我左眼受傷失明瞭,至今還有一塊小彈片在腦門中間‘安家’。”

說起爬雪山,袁光蘭苦笑著說:“翻越夾金山前,大部分戰士都沒見過雪山,包括我。白茫茫的世界,想想多美呀,其實並不美好,越走越感到空氣稀薄,呼吸困難。當時我們穿的還是單衣,還有人打赤腳。到半山腰時有些戰士實在走不動了,一坐下去,就再也起不來了。當時,我還身負重傷,被炸傷的左眼裹著繃帶,腦門上還有沒取出來的彈片,走起來力不從心,領導和戰友都很照顧我。軍團長彭德懷對我特別關心,他看我實在走不動了,便跳下馬,把韁繩遞給我,‘小鬼,來,騎上馬走!’說著,把我抱上了戰馬。我哪裡能讓彭老總走著,自己騎馬呢?走了一會兒,我說什麼也要下來,最後彭老總只得讓我拽著馬尾巴走。就這樣,我拽著彭老總的戰馬,順利地爬過了雪山。”

撫今追昔,袁光蘭感嘆道:“偉大的長征,難忘的記憶。長征的故事實在太多!長征,不僅僅是二萬五千裡的路程,也不僅僅是兩年的跋涉,那是一群勇士承擔起了創造中國光明未來的歷史重任!歲月永遠不會淡忘長征路上的革命英魂,後人一定要記住他們,一定要珍惜今天的美好時光。”

來源:贛南日報

編輯:戴文藝 實習生商康英 編校:劉敏

值班主任:明心武 編審:陳昱鑫

推薦閱讀

致敬長征 | 偉大的長征 不朽的傳奇致敬長征 | 偉大的長征 不朽的傳奇

覺得好看,請點這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