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在位60年,私房錢賺了8000萬兩,他是怎麼做到的?

乾隆皇帝在位60年,私房錢賺了8000萬兩,他是怎麼做到的?

電視劇《延禧攻略》,相信很多人都看過,劇中有一個情節是高貴妃由於年薪比皇后少四百兩銀子,所以她就非常地嫉妒,總想著怎麼才能把皇后拉下馬,自己取而代之。

令高貴妃無比苦惱的600兩俸祿,究竟有著怎樣的購買力?為什麼少了400兩,她會如此嫉妒?

乾隆皇帝在位60年,私房錢賺了8000萬兩,他是怎麼做到的?

高貴妃

近年來,宮鬥劇一直為人們所喜愛。後宮險惡,更是成了茶餘飯後的談資。一出出好戲之下,是皇家多少真金白銀的揮霍?

年薪,在清朝大概分為九級,我們來看看清朝後宮收入水平:

皇太后:二十兩黃金+兩千兩白銀

皇后:一千兩白銀

貴妃:600兩白銀

答應:30兩白銀

如果我們把清朝這些後宮的年收入直接以金銀價格來進行折算,相當於現在多少錢呢?

皇太后,大概相當於四十五萬年薪。

皇后,大概相當於十三萬年薪。

高貴妃,大概相當於七萬年薪。

算下來,一個月相當於6k左右,似乎不比現在白領好多少。不過這是工資,其實是人家的零花錢,她們的待遇還是相當不錯的。

乾隆皇帝在位60年,私房錢賺了8000萬兩,他是怎麼做到的?

影視劇中乾隆皇帝形象

比如養老看病,子女教育,包吃包住,這些都不花錢;而且還有皇上供應的綾羅綢緞,山珍海味;逢年過節,她們過生日,皇帝還要給紅包。

所以整個待遇簡直不要太好。關鍵這些后妃的收入到底是誰來出呢?

其實這全來自皇帝個人的私房錢來養後宮。

自漢朝以來,國庫與皇家早已兩分。那麼乾隆皇帝是如何支付千萬兩花銷,維持後宮生計的?

今天,痞喵就帶你一起來揭開皇家財政的神祕面紗,一起探尋清朝經濟的是非功過。

國家財政與皇家財政

大家可能會覺得很奇怪,國家的錢不就是皇上的錢嗎?皇上的錢,整個國家的錢都是他想怎麼用就怎麼用,怎麼還要分國庫和皇帝的小金庫呢?

乾隆皇帝在位60年,私房錢賺了8000萬兩,他是怎麼做到的?

歷史上,早在漢朝開始就已經明確制定了財務規則,國家財政的金庫必須要跟皇帝的小金庫截然分開。中國從漢朝一直到清朝這種制度是非常嚴明的,國家財政與皇家財政必須分開,國庫是國庫,皇帝的小金庫是皇帝的小金庫。到了乾隆爺這個時代,是“戶部”掌握國庫,“戶部”就相當於現在的“財政部”,他管著全國的財政總收入,皇帝的小金庫是由“內務府”來掌管。

準確的說,後宮這些妃子的工資是由“內務府”來開,相當於她們不是國家公務員,頂多算事業編制。

乾隆皇帝在位60年,私房錢賺了8000萬兩,他是怎麼做到的?

國庫的收入是比較穩定的,全國的田賦,種地的稅款,關稅、鹽稅,這些都是國家徵稅。收來的錢進國庫。

那皇帝的小金庫,這錢從哪兒來呢?

主要有四種收入:皇帝自己的土地(皇莊租稅)、關稅盈餘、鹽政收入、皇家買賣。

乾隆皇帝收入來源一:皇莊租稅

乾隆皇帝在位60年,私房錢賺了8000萬兩,他是怎麼做到的?

清代種植水稻的農民

皇帝是有自己的土地的,別忘了乾隆爺是當年中國最大的地主。在中國的東北華北地區,乾隆名下直接擁有130多萬畝土地,自己的土地上(就是所謂的皇莊),每個皇莊會有一個莊頭,莊頭負責日常的經營和管理,然後每年定期上繳。比如說一畝地交多少兩銀子。除此之外還有糧食、蔬菜水果、雞鴨牛羊,這些是田裡要進貢的。

乾隆皇帝在位60年,私房錢賺了8000萬兩,他是怎麼做到的?

我們看電視劇中經常說這個皇上把誰誰誰給抄家了,滿門抄斬。為什麼皇帝喜歡抄家?因為抄家充公的土地全部直接歸“內務府”管轄,相當於皇帝抄家所獲得的全部財產直接進了皇帝的小金庫。

所以皇帝的皇莊構成了他收入的第一個來源。

大概收入多少呢?不是很多,據相關記載也就一年一二十萬兩。

為什麼這麼低?130多萬畝地才收一二十萬兩銀子?

主要是由於管理效率太差,那些莊頭水平太低,當然也不排除中間貪汙、中飽私囊、自然災害。但不管什麼原因,皇帝只靠土地是絕對養不活後宮的。後宮一年得花上百萬兩白銀,皇帝的土地收入只能滿足個零頭,肯定是不行的,他還需要拓展其他收入。

乾隆皇帝收入來源二:關稅盈餘

乾隆皇帝在位60年,私房錢賺了8000萬兩,他是怎麼做到的?

清代新疆關稅徵收

國家的關稅,關稅收入是國家的正稅,是屬於國庫的,正常情況下,皇帝是不能碰的。但是清朝制度,在全國設立了24個關稅點,比如說在北京崇文門就有一個稅關,專門收稅的。

皇帝雖然直接夠不著,但是皇帝派皇家的包衣奴才主管關稅業務,包衣這個詞是什麼意思呢?其實包衣的全稱是包衣阿哈,這是一個滿語詞彙。“包衣”就是家裡的,“阿哈”就是奴才,包衣阿哈就是家奴的意思,後來簡化成了包衣。包衣是旗人家裡才有的,他們要替主人做家務,還要幫主人從事各種生產勞動。

由於這些人是皇上身邊的人,所以他們在關稅收取過程中玩了很多貓膩,在法定關稅之外增加稅收,如苛捐雜稅。這是在國家正稅之上額外交的,所以叫關稅盈餘,這部分就進了皇帝的小金庫了。

乾隆皇帝在位60年,私房錢賺了8000萬兩,他是怎麼做到的?

乾隆在他六十年中間,從關稅中通過盈餘的辦法收了多少私房錢呢?

從關稅中分走的私房錢每年大概60萬—80萬兩銀子。

我們可以算一下 他的第一個皇莊收入,再加上關稅盈餘七八十萬兩,加在一起還不到一百萬兩。

乾隆皇帝收入來源三:鹽政分成

鹽政,在食鹽的專賣前,官府能夠掙到九倍的暴利。中國的歷朝歷代,朝廷都把食鹽的專賣權當作一種主要的收入手段。

到了乾隆皇帝,他也不例外。

乾隆皇帝在位60年,私房錢賺了8000萬兩,他是怎麼做到的?

廣東買辦和他們的洋老闆

乾隆皇帝在位60年,私房錢賺了8000萬兩,他是怎麼做到的?

中國第一家票號:平遙,日升昌

在中國當時為什麼揚州當年非常的富裕,就是揚州出大鹽商,揚州的鹽商富甲天下;他們還有廣東的洋買辦,專門做洋人生意的;山西的票號金融集團等構成了當年三大資本利益集團。所以揚州的鹽商富得流油。整個揚州地區光是食鹽交易產生的淨利潤,每年就高達五百萬兩白銀。

當時乾隆有一句說:富哉商乎,朕不及也。

所以要分成。

乾隆皇帝在位60年,私房錢賺了8000萬兩,他是怎麼做到的?

鹽商與乾隆皇帝

鹽商從一開始就是依附於朝廷的,要先獲得朝廷的授權,所以,對於朝廷的各種要求也很難拒絕,對於皇帝更是要唯唯諾諾,感恩戴德,唯恐得罪了皇帝,自己的生意就保不住了。

很明顯受了皇帝的恩德,要出錢報恩。

鹽商們五百萬兩淨利潤中間,10%是屬於內務府的,鹽政官員拿60%,剩下的三成才屬於鹽商。當然鹽政官員收的是一方面給國家收稅,一方面他們還要中飽私囊。

鹽政分成數目是相當可觀的,乾隆皇帝曾經六次下江南,所需的費用也經常出自鹽商。

通過鹽政的收入,乾隆每年能夠從鹽商手中分走的私房錢,每年大概60至70萬兩白銀。

所以這三項加在一起土地收入、食鹽收入,關稅收入共計1880萬兩銀子。

乾隆皇帝收入來源四:皇家買賣

算來算去,你會發現,乾隆皇帝自己還沒有錢花。前三個收入也就剛好夠後宮的開銷。乾隆皇帝的愛好又多,他喜歡旅遊,也喜歡收藏古玩字畫,這些東西都是不便宜的消費。那他自己的零花錢怎麼辦呢?

乾隆皇帝開始在自己家做買賣。

比如說當時整個中國的關外,就是現在的東北地區所有的這種人參、鹿茸、毛皮等這些貿易由皇家直接壟斷,其他人不能插手。從日本販運銅礦到中國來,進行銅的貿易,這是皇家直屬的交易,任何人不能碰。新疆的玉石,像和田玉到內地的消費,也是皇家直屬。還有絲綢貿易也是皇家壟斷。

乾隆皇帝在位60年,私房錢賺了8000萬兩,他是怎麼做到的?

江寧織造府模型

還有江寧織造、蘇州織造。《紅樓夢》中賈寶玉他們賈家背景是曹雪芹,曹雪芹他的祖上,就是做這個生意的,主管江寧織造。曹雪芹他的祖先就是孝莊太后的包衣奴才,所以他們家在康熙朝那是紅得發紫的人物。所以絲綢貿易的利潤全部歸皇家,除了這個以外,還有進貢。

當時國家控制的貿易,叫朝貢貿易。主要是各國向中國送的禮品。中國再反給各個國家回贈。注意當你收到禮品的時候,全部是進到皇家的內廷(皇帝的小金庫),給出去的禮物是財政出錢,所以這中間會存在很大的出入。

有學者認為乾隆嚴於律己,後來年紀大了,慢慢自控能力變差,收禮才多起來。實際上,早在乾隆十一年,皇帝有一次不收廣東巡撫的貢品,上諭是這樣的:

此次所進之物,甚是平常。前曾降旨將紫檀木小香幾、格架不必再進,此次仍行進來;再琺琅器皿小瓶亦屬太多,牙花琺琅盆景俱不成對⋯⋯似此俗巧之物,嗣後不必再進。

這明明是嫌棄禮物檔次太低的意思。又如乾隆十四年的一道批示是:

從前進過鐘錶、洋漆器皿,亦非洋做,如進鐘錶、洋漆器皿、金銀絲緞、氈毯等件,務是在洋做方可。

那麼皇上收到哪些禮物呢?

比如高麗的人蔘、絲綢和布料,俄羅斯皮毛,貂皮、羽緞;歐洲鐘錶、高檔呢絨、東南亞香料;大量進貢貿易來的這些所謂禮品源源不斷地進入後宮,由“內務府”來管理。當然這是相當於國家貿易的規模,根本用不完,皇帝會將用不完的貢品放到崇文門稅關處發售,然後會有很多達官貴人紛紛去搶購。


乾隆皇帝在位60年,私房錢賺了8000萬兩,他是怎麼做到的?

貢品披風“雀金裘”


乾隆皇帝在位60年,私房錢賺了8000萬兩,他是怎麼做到的?

《紅樓夢》晴雯帶病縫補“雀金裘”


如果你看過曹雪芹的《紅樓夢》,裡面有一個情節是賈寶玉穿過一件俄羅斯羽絨編制的那種披風,後來不小心燒壞了,晴雯給他縫了一夜,這件披風就是俄羅斯的貢品。

這是皇上收入的一個重要來源。

除了這個以外,乾隆皇帝還經營房地產和金融業。

當時內務府掌握著整個京城大量的鋪面和房屋的出租業務,另外皇家還開了26家當鋪,專做高利貸生意,給政府官員放貸。比如說你是一個清官,家裡沒錢,過不下去了,你得找朝廷借,你可以拿你們家財產到皇家開的當鋪去抵當,皇帝收20%的利息。市面上的高利貸動輒30%—50%以上,所以皇帝收的還是很公平的,良心價錢。而且皇帝在最後給大臣發俸祿的時候,直接從俸祿中減掉本金和利息。

歷史學家周志初曾經做過統計,在乾隆末年,每年獲得的利息大約在30萬兩左右。

乾隆皇帝做的這生意是一個穩賺不賠的買賣,也不用怕官員跑路。


乾隆皇帝在位60年,私房錢賺了8000萬兩,他是怎麼做到的?


不過時間長了,皇帝生意越做越大,從官員身上去賺錢,官員們肯定也會有意見,免不了議論和嚼舌頭,再給皇上發發牢騷,皇上他跌面,他不能跌這個面,所以這個事皇上就不幹了,把這些生意承包給商人們,讓商人們去做,這就是所謂的皇商。《紅樓夢》薛寶釵他們薛家,就是皇商。

那麼乾隆在位六十年,他通過各種手段,撈來的私房錢有多少呢?

總數不少於八千萬兩白銀,八千萬兩白銀是個什麼概念?當年清政府一年的財政收入大概就四千萬到五千萬兩一年,那麼國庫最高的時候存銀大概是七千萬兩,這是峰值。

乾隆皇帝在位60年,私房錢賺了8000萬兩,他是怎麼做到的?


那麼乾隆自己的小金庫存銀他的這個最高點能夠達到一千二百萬兩,可以說乾隆當年是全中國最大的富豪。

他自己還有三個小金庫,圓明園是一個,還有養心殿的造辦處,還有廣儲司,三個金庫屬於他自己的。

乾隆皇帝整個這一年,他的收入除了養後宮,他還要自己大量的開銷。所以這就構成了他龐大的私房錢的重要需求。


清朝的貨幣購買力


我們分析了收入來源,那當年實際的購買力到底如何?雖然我們可以按照金銀比價來算現在的人民幣價格,但是我認為那樣沒有實質的意義。因為當年的購買力跟現在的購買力完全不是一回事,會造成誤導。


乾隆皇帝在位60年,私房錢賺了8000萬兩,他是怎麼做到的?

左側第二個人物:孝聖憲皇后(乾隆時期皇太后)


比如我們說皇太后的年薪才45w人民幣,那可能嗎?要按照當年的購買力來折算,那就遠遠不止這個數。

所以我們得計算,比如說這個電視劇中高貴妃她一年600兩銀子,折算下來一個月五十兩,五十兩銀子到底有多大的購買力?

我們現在看電視劇,經常有些不靠譜的電視劇就講到餐館去吃飯,往桌子上一拍,就是個大的金元寶、銀元寶。那銀元寶一個就是五十兩,或者十兩二十兩的,說老闆給我拿酒上菜,他們腦子裡沒有意識到一兩銀子的購買力有多大。

當年在清朝,一兩銀子可以買全國最上等的大米150斤,也就是夠一個普通家庭吃一個月的。如果買豬肉呢,可以買三十多斤豬肉,一家五口天天吃肉,每天還得至少保證吃一斤肉;如果你要買雞蛋,一兩銀子可以買500多個雞蛋,一天管你十幾個雞蛋;如果你要買蔬菜和水果,那是三五百斤往家扛。一兩銀子具有巨大的購買力。


乾隆皇帝在位60年,私房錢賺了8000萬兩,他是怎麼做到的?


所以如果你用這個一兩銀子來買衣服呢,就比如清朝當時穿的長袍,棉布的,一兩銀子可以買兩套這個布料;如果你要購買高檔絲綢的長袍,二兩銀子能夠買一件。

一兩銀子的購買力上等大米:150斤=1兩銀子豬肉:30斤=1兩銀子雞蛋:500個=1兩銀子蔬菜和水果:300至500斤=1兩銀子棉布長袍:2套=1兩銀子絲綢衣物:一件=2兩銀子

所以我們知道了一兩銀子的購買力,可以換算一下高貴妃五十兩銀子一個月購買力是多少。

相當於7000多斤優質大米,上千斤豬肉,數萬斤水果和白菜,再加上好幾萬個雞蛋。如果買高檔絲綢布料長袍可以買25套。

50兩銀子的購買力上等大米:7000斤=50兩銀子豬肉:1500斤=50兩銀子雞蛋:25000個=50兩銀子蔬菜和水果:15000至25000斤=50兩銀子棉布長袍:100套=50兩銀子絲綢衣物:25件=50兩銀子

這個購買力如果放到今天也是相當驚人的,遠遠超過按人民幣折算的水平。所以當年銀子的購買力,必須得按照當年的消費水平。


乾隆皇帝在位60年,私房錢賺了8000萬兩,他是怎麼做到的?


尤其是在住房上的這個比價。在清朝買房子,北京市中心八旗子弟高尚社區。當年就有旗人賣房,他賣了三十年房,得了220多兩白銀,折算下來一間房的價值是7兩白銀,如果是買好一點的房子,比如一個正黃旗的旗人,賣了兩間房,他的這個房價大概折算下來是15兩。

清朝房價正黃旗高檔住宅:一間房=15兩銀子八旗子弟高尚社區:一間房=7兩銀子
50兩銀子的購買力正黃旗高檔住宅:3間房=50兩銀子八旗子弟高尚社區:7間房=49兩銀子

我們可以看出來,當年房地產的價格好一點的房子15兩一間,差一點的房子7兩一間。

北京老百姓當時月收入平均水平是2兩白銀,也就是說一個普通老百姓的一年的工資收入就可以買下一間房。老百姓如果省吃儉用,善於籌劃的話,我覺得存三五年錢,完全可以在北京市中心買一套房。

如果我們用高貴妃的月工資50兩來換算,那就相當驚人了,她一個月的工資可以買三間比價好的房子。

這就是當時清朝貨幣的購買力。

參考資料:

《清史稿》

《近代中國白銀購買力的變動及影響》

《乾隆皇帝的荷包》

《清實錄》

《清代糧價資料庫》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