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不爺,看穿鞋,腳上沒鞋窮半截,北京爺,沒毛病,就是講究!

乾隆 歷來現實 2017-06-18

“爺”的稱謂,北京人用的比較多,北京人的“爺”字,不僅涵蓋了“爺”字本來的長輩屬意,還開發出了新的涵義,稱者透著對對方體面的尊重,被稱者也感覺很有地位,倍兒有面子。不光寫四萬首詩的乾隆皇帝可以被袁老師稱作乾隆爺,衚衕里拉洋車的板兒爺,照樣也是爺。同樣都是爺,怎麼區分?得看重音是不是落在爺字上,對長輩對皇上,爺字是重音;對板兒爺同輩的爺,爺字就得發輕音,這個不能亂。

爺不爺,看穿鞋,腳上沒鞋窮半截,北京爺,沒毛病,就是講究!

“佛要金裝,人要衣裝”,北京人很在意人前形象,講究穿衣戴帽。清末民初,北京城裡有句老話叫做“頭頂馬聚源,腳踩內聯升,身穿八大祥,腰纏四大恆”,這就是當時的男人裝時尚指南。

爺不爺,看穿鞋,腳上沒鞋窮半截,北京爺,沒毛病,就是講究!

馬聚源帽店公推是北京帽業之首,內聯升原先是朝靴店,專門給官員搞特供,後來也轉攻民間市場,千層底布鞋到現在還是熱賣品。以瑞蚨祥為首的八大祥是布匹絲綢行當的佼佼者,四大恆是專門做腰帶的......說禿嚕嘴了不是,四大恆是指四家帶“恆”字的錢莊,腰裡纏著四大恆的銀票,走到哪兒哪兒心裡也踏實。

爺不爺,看穿鞋,腳上沒鞋窮半截,北京爺,沒毛病,就是講究!

有錢人穿綾羅綢緞,沒錢人穿布衣藍衫,北京人甭管有錢的沒錢的,對穿衣穿鞋都很重視。“爺不爺,看穿鞋”,穿鞋講究的是“利落灑脫,乾淨鞋襪”,穿雙千層底也不丟人跌份;穿衣服不怕舊,就怕衣冠不整,衣服不怕打補丁,但要縫補的工工整整,漿洗的乾乾淨淨,讓人瞅著利落,有精氣神兒。

爺不爺,看穿鞋,腳上沒鞋窮半截,北京爺,沒毛病,就是講究!

“穿衣有相”、“穿戴應時”、“人靠衣裳馬靠鞍”,北京爺雖然對穿衣打扮很在意,但他們同樣也明白一個道理“包子有肉不在褶上”,“外樹形象、內強素質”,所以啊,“金玉其外、敗絮其中”是北京爺們最不屑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