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這個村裡的衣服賣到了東南亞'

"

□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 記者 高菊 通訊員 周偉星 文圖

本報訊 “咱村自己做的衣裳都賣到東南亞去了!”近日,在鹽鎮鄉鹽鎮村扶貧產業園內,車間負責人田繼梅滿面笑容地說,扶貧產業園的車間裡,50多名村民忙得熱火朝天,正在為一條條色彩絢麗的針織褲半成品絞邊。

"

□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 記者 高菊 通訊員 周偉星 文圖

本報訊 “咱村自己做的衣裳都賣到東南亞去了!”近日,在鹽鎮鄉鹽鎮村扶貧產業園內,車間負責人田繼梅滿面笑容地說,扶貧產業園的車間裡,50多名村民忙得熱火朝天,正在為一條條色彩絢麗的針織褲半成品絞邊。

洛陽這個村裡的衣服賣到了東南亞

據宜陽縣鹽鎮鄉鹽鎮村的相關負責人稱,鹽鎮鄉村級產業園是鎮上在義烏引進的招商項目,總投資958.8萬元,設計總面積6400平方米,2017年動工,目前已經建設了兩棟標準化鋼構廠房,園區內建有職工宿舍和餐廳,今年4月投入使用。“主要從事加工工藝品、針織品、飾件等手工組裝,主要產品有打底褲及針織褲類產品,全部都是外貿訂單,一天最多的時候能夠生產打底褲3000多條,產品主要出口到菲律賓、越南、柬埔寨等東南亞國家和地區。”他說。

今年45歲的貧困戶張巧蓮操作著一臺電動縫紉機,動作十分熟練,只見她拿起一條針織褲,幾分鐘的時間就完成了絞邊,原來她是在為剛進車間務工的村民做示範。張巧蓮的家原來是個幸福的家庭,家裡有兩個活潑可愛的孩子。但就在幾年前,張巧蓮的丈夫得了重病,每天花銷都很大,讓這個原本不太富裕的家庭蒙上了一層陰影。看著周圍的村民都外出務工,自己卻因為照顧丈夫和孩子卻無法外出務工,最後被確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張巧蓮心裡很不是滋味,決心改變命運。張巧蓮早年間在洛陽技校學過服裝,聽說鄉里建起了服裝產業園,她鼓足勇氣報了名,由於學過縫紉技能,很快她便在車間內嶄露頭角,不久就當上了車間大組長,這個月領到了2500元的工資,張巧蓮喜笑顏開,逢人就說:“貧困的‘帽子’馬上就能摘了。”

據該工業園李姓負責人介紹,目前園區用工人數50多人,帶動15戶貧困戶就業,每年每戶有約兩萬元的收入。“企業進農村,不僅把企業的資本、技術、人才等優勢與農村勞動力相結合,還達到精準扶貧的效果,履行了相應的社會責任,這也是企業的擔當。”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