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

過了十月,天空變得格外明淨高闊。

水稻已經收完,紮好的稻草一把一把晒在廣袤的田野中,田埂上,一些菊科作物開著黃的、紫的花朵,大河頭人剛剛經歷完忙碌的秋收,變得有些閒暇了。

"

過了十月,天空變得格外明淨高闊。

水稻已經收完,紮好的稻草一把一把晒在廣袤的田野中,田埂上,一些菊科作物開著黃的、紫的花朵,大河頭人剛剛經歷完忙碌的秋收,變得有些閒暇了。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秋日的陽光還有一絲炙熱,山林中綠蔭裡蟬鳴震天,二十多年前的這個時節,大河頭每家每戶的米缸基本見底,當新收的第一場穀子晒乾時,馬馱車推,彷彿早就約好了一般,人們紛紛踏上那條白色的沙礫小路,向幾裡外的碾坊而去。

路的一邊是山,另外一邊是收割後的田野,田野並不甚廣袤,盡頭處連接著連綿起伏的群山,山中依舊是百年不變濃郁的綠色,只那綠意中間雜著幾片通紅或鵝黃的“雲”,可能是楓樹也可能是銀杏,在這西南邊陲中緬邊境四季常青的深山之中,這些顏色鮮亮的落葉喬木,向人們展示了季節的更迭。

河水流量並不大,或許稱它為溪流更為確切,它叮叮咚咚穿山越嶺而來,映照著秋日裡碧藍的天空,格外明澈,兩岸開了些蘆花,被風吹彎了腰,河邊灘塗上裸露著大大小小的卵石,旁邊開了白的火草、黃的雛菊、紫的水香菜花,在這裡任何一個不起眼的角落裡,似乎都有無數的生命在繁衍著,風、河水,甚至路過的走獸,將它們的種子從遙遠的地方帶來,在陽光和溼潤的土壤中,萌芽、生長、開花、凋零,一株植物化為泥土,又有無數新的植物生長起來,沒有人知道這些變化,人們看到的只是它們輪迴的某一時刻,此時,百草凋零前的這一場狂歡,它們將生命最絢爛的樣子寂寞地呈現在風中,呈現在路過的人眼中。

"

過了十月,天空變得格外明淨高闊。

水稻已經收完,紮好的稻草一把一把晒在廣袤的田野中,田埂上,一些菊科作物開著黃的、紫的花朵,大河頭人剛剛經歷完忙碌的秋收,變得有些閒暇了。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秋日的陽光還有一絲炙熱,山林中綠蔭裡蟬鳴震天,二十多年前的這個時節,大河頭每家每戶的米缸基本見底,當新收的第一場穀子晒乾時,馬馱車推,彷彿早就約好了一般,人們紛紛踏上那條白色的沙礫小路,向幾裡外的碾坊而去。

路的一邊是山,另外一邊是收割後的田野,田野並不甚廣袤,盡頭處連接著連綿起伏的群山,山中依舊是百年不變濃郁的綠色,只那綠意中間雜著幾片通紅或鵝黃的“雲”,可能是楓樹也可能是銀杏,在這西南邊陲中緬邊境四季常青的深山之中,這些顏色鮮亮的落葉喬木,向人們展示了季節的更迭。

河水流量並不大,或許稱它為溪流更為確切,它叮叮咚咚穿山越嶺而來,映照著秋日裡碧藍的天空,格外明澈,兩岸開了些蘆花,被風吹彎了腰,河邊灘塗上裸露著大大小小的卵石,旁邊開了白的火草、黃的雛菊、紫的水香菜花,在這裡任何一個不起眼的角落裡,似乎都有無數的生命在繁衍著,風、河水,甚至路過的走獸,將它們的種子從遙遠的地方帶來,在陽光和溼潤的土壤中,萌芽、生長、開花、凋零,一株植物化為泥土,又有無數新的植物生長起來,沒有人知道這些變化,人們看到的只是它們輪迴的某一時刻,此時,百草凋零前的這一場狂歡,它們將生命最絢爛的樣子寂寞地呈現在風中,呈現在路過的人眼中。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碾坊已經有些年頭了,儘管柱子、椽子、甚至瓦片上都覆蓋著一層厚厚的米糠,可是依舊看得出來它已經歷盡滄桑,裝圍的木板被雨淋、被蟲蛀,連接處出現了很大的縫隙,瓦片上的灰土日積月累,生長出了暗綠的苔蘚,苔蘚上長滿了野草,野草裡開出了細碎的花朵。

碾坊的動力系統在房屋之下,由無數塊木頭用卯榫結構拼接成一個巨大的轉盤,一根木頭連接著轉盤和碾子,當人們需要碾米時,只要將碾坊引水渠裡的攔水板抽掉,攔住旁邊的出水口,溪流便滾滾而下,向轉盤洶湧奔去,水流下落的衝擊力推動轉盤轉動,一圈兩圈……,在慣性和離心力的驅使下,轉盤越來越快,雪白的水花四散飛濺,彷彿一個龐大的水太陽。

碾米的人總是很多,總是需要排隊,在這個時節裡,這臺古老的機器難得喘息的機會,碾房充斥著巨大的水聲,木轉盤轉動的嘎吱聲,碾盤壓過稻穀的沙沙聲,當一切寂靜下來,便又有幹葫蘆瓢刮在碾槽的石壁上發出“咯咯咯”的聲。


"

過了十月,天空變得格外明淨高闊。

水稻已經收完,紮好的稻草一把一把晒在廣袤的田野中,田埂上,一些菊科作物開著黃的、紫的花朵,大河頭人剛剛經歷完忙碌的秋收,變得有些閒暇了。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秋日的陽光還有一絲炙熱,山林中綠蔭裡蟬鳴震天,二十多年前的這個時節,大河頭每家每戶的米缸基本見底,當新收的第一場穀子晒乾時,馬馱車推,彷彿早就約好了一般,人們紛紛踏上那條白色的沙礫小路,向幾裡外的碾坊而去。

路的一邊是山,另外一邊是收割後的田野,田野並不甚廣袤,盡頭處連接著連綿起伏的群山,山中依舊是百年不變濃郁的綠色,只那綠意中間雜著幾片通紅或鵝黃的“雲”,可能是楓樹也可能是銀杏,在這西南邊陲中緬邊境四季常青的深山之中,這些顏色鮮亮的落葉喬木,向人們展示了季節的更迭。

河水流量並不大,或許稱它為溪流更為確切,它叮叮咚咚穿山越嶺而來,映照著秋日裡碧藍的天空,格外明澈,兩岸開了些蘆花,被風吹彎了腰,河邊灘塗上裸露著大大小小的卵石,旁邊開了白的火草、黃的雛菊、紫的水香菜花,在這裡任何一個不起眼的角落裡,似乎都有無數的生命在繁衍著,風、河水,甚至路過的走獸,將它們的種子從遙遠的地方帶來,在陽光和溼潤的土壤中,萌芽、生長、開花、凋零,一株植物化為泥土,又有無數新的植物生長起來,沒有人知道這些變化,人們看到的只是它們輪迴的某一時刻,此時,百草凋零前的這一場狂歡,它們將生命最絢爛的樣子寂寞地呈現在風中,呈現在路過的人眼中。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碾坊已經有些年頭了,儘管柱子、椽子、甚至瓦片上都覆蓋著一層厚厚的米糠,可是依舊看得出來它已經歷盡滄桑,裝圍的木板被雨淋、被蟲蛀,連接處出現了很大的縫隙,瓦片上的灰土日積月累,生長出了暗綠的苔蘚,苔蘚上長滿了野草,野草裡開出了細碎的花朵。

碾坊的動力系統在房屋之下,由無數塊木頭用卯榫結構拼接成一個巨大的轉盤,一根木頭連接著轉盤和碾子,當人們需要碾米時,只要將碾坊引水渠裡的攔水板抽掉,攔住旁邊的出水口,溪流便滾滾而下,向轉盤洶湧奔去,水流下落的衝擊力推動轉盤轉動,一圈兩圈……,在慣性和離心力的驅使下,轉盤越來越快,雪白的水花四散飛濺,彷彿一個龐大的水太陽。

碾米的人總是很多,總是需要排隊,在這個時節裡,這臺古老的機器難得喘息的機會,碾房充斥著巨大的水聲,木轉盤轉動的嘎吱聲,碾盤壓過稻穀的沙沙聲,當一切寂靜下來,便又有幹葫蘆瓢刮在碾槽的石壁上發出“咯咯咯”的聲。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碾坊旁是一片荒蕪的草地,灌木叢上懸掛著藤蔓,倒垂著些時下剛剛成熟的野果,果皮變成紫色的木通裂開了皮,通紅的老鼠香瓜被鳥雀啄了一半,仔細去尋,總能尋到些漏網之魚,這成了打發時間的好去處,那些野果總是散發著令人著迷的氣息,讓人毫不介意衣服上、頭髮上沾滿的蒼耳、草屑,而我們坐在溝渠邊分享的成果似乎不僅僅是野果,還有靜氣凝神全神貫注的尋找,手足並用奮力採摘的過程。

日影西斜,在西邊的群山之巔燒出半天絢爛的晚霞,夕陽透過木板的縫隙灑進碾坊,金色的光芒中跳躍著萬千粉塵。我們七手八腳將口袋裡的穀子均勻地倒在碾槽裡,放開水閘,木轉盤在水流的衝擊下發出沉悶的哼哼,就像不情不願的老水牛,在農人的驅使下漸漸撒開蹄子耕耘起來。

對於年輕人來說,碾坊是一個充滿浪漫色彩的地方,年輕姑娘碾米,總有小夥子蜂擁著來對山歌,中年婦人帶著幾個孩子的碾坊卻分外安靜,我們小心翼翼地在湍急的溝渠旁洗臉、洗腳,溪水冷冽,彷彿還帶著草木的清芬,我們都洗得很小心,生怕湍急的水流長了舌頭,將人舔到碾子下漆黑的世界中。

當黑暗籠罩著大地,當我們圍坐在一盞幽幽的煤油燈旁時,我們感覺不到流水的咆哮、轉盤的嘎吱,它們彷彿也成了寧靜的一個部分,我們喜歡聽舅媽講故事,這個自小便當了童養媳的中年女人性格開朗,她沒有上過一天學,可是肚子裡有講不完的故事,那些山精樹怪、魑魅魍魎隨著她故弄玄虛的聲音緩緩道出,在這樣一個孤島一樣存在的碾坊裡構成了一個聊齋般的世界,她的故事奇幻卻並不恐怖,結局甚至帶著濃濃的大團圓式的喜劇色彩。

"

過了十月,天空變得格外明淨高闊。

水稻已經收完,紮好的稻草一把一把晒在廣袤的田野中,田埂上,一些菊科作物開著黃的、紫的花朵,大河頭人剛剛經歷完忙碌的秋收,變得有些閒暇了。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秋日的陽光還有一絲炙熱,山林中綠蔭裡蟬鳴震天,二十多年前的這個時節,大河頭每家每戶的米缸基本見底,當新收的第一場穀子晒乾時,馬馱車推,彷彿早就約好了一般,人們紛紛踏上那條白色的沙礫小路,向幾裡外的碾坊而去。

路的一邊是山,另外一邊是收割後的田野,田野並不甚廣袤,盡頭處連接著連綿起伏的群山,山中依舊是百年不變濃郁的綠色,只那綠意中間雜著幾片通紅或鵝黃的“雲”,可能是楓樹也可能是銀杏,在這西南邊陲中緬邊境四季常青的深山之中,這些顏色鮮亮的落葉喬木,向人們展示了季節的更迭。

河水流量並不大,或許稱它為溪流更為確切,它叮叮咚咚穿山越嶺而來,映照著秋日裡碧藍的天空,格外明澈,兩岸開了些蘆花,被風吹彎了腰,河邊灘塗上裸露著大大小小的卵石,旁邊開了白的火草、黃的雛菊、紫的水香菜花,在這裡任何一個不起眼的角落裡,似乎都有無數的生命在繁衍著,風、河水,甚至路過的走獸,將它們的種子從遙遠的地方帶來,在陽光和溼潤的土壤中,萌芽、生長、開花、凋零,一株植物化為泥土,又有無數新的植物生長起來,沒有人知道這些變化,人們看到的只是它們輪迴的某一時刻,此時,百草凋零前的這一場狂歡,它們將生命最絢爛的樣子寂寞地呈現在風中,呈現在路過的人眼中。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碾坊已經有些年頭了,儘管柱子、椽子、甚至瓦片上都覆蓋著一層厚厚的米糠,可是依舊看得出來它已經歷盡滄桑,裝圍的木板被雨淋、被蟲蛀,連接處出現了很大的縫隙,瓦片上的灰土日積月累,生長出了暗綠的苔蘚,苔蘚上長滿了野草,野草裡開出了細碎的花朵。

碾坊的動力系統在房屋之下,由無數塊木頭用卯榫結構拼接成一個巨大的轉盤,一根木頭連接著轉盤和碾子,當人們需要碾米時,只要將碾坊引水渠裡的攔水板抽掉,攔住旁邊的出水口,溪流便滾滾而下,向轉盤洶湧奔去,水流下落的衝擊力推動轉盤轉動,一圈兩圈……,在慣性和離心力的驅使下,轉盤越來越快,雪白的水花四散飛濺,彷彿一個龐大的水太陽。

碾米的人總是很多,總是需要排隊,在這個時節裡,這臺古老的機器難得喘息的機會,碾房充斥著巨大的水聲,木轉盤轉動的嘎吱聲,碾盤壓過稻穀的沙沙聲,當一切寂靜下來,便又有幹葫蘆瓢刮在碾槽的石壁上發出“咯咯咯”的聲。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碾坊旁是一片荒蕪的草地,灌木叢上懸掛著藤蔓,倒垂著些時下剛剛成熟的野果,果皮變成紫色的木通裂開了皮,通紅的老鼠香瓜被鳥雀啄了一半,仔細去尋,總能尋到些漏網之魚,這成了打發時間的好去處,那些野果總是散發著令人著迷的氣息,讓人毫不介意衣服上、頭髮上沾滿的蒼耳、草屑,而我們坐在溝渠邊分享的成果似乎不僅僅是野果,還有靜氣凝神全神貫注的尋找,手足並用奮力採摘的過程。

日影西斜,在西邊的群山之巔燒出半天絢爛的晚霞,夕陽透過木板的縫隙灑進碾坊,金色的光芒中跳躍著萬千粉塵。我們七手八腳將口袋裡的穀子均勻地倒在碾槽裡,放開水閘,木轉盤在水流的衝擊下發出沉悶的哼哼,就像不情不願的老水牛,在農人的驅使下漸漸撒開蹄子耕耘起來。

對於年輕人來說,碾坊是一個充滿浪漫色彩的地方,年輕姑娘碾米,總有小夥子蜂擁著來對山歌,中年婦人帶著幾個孩子的碾坊卻分外安靜,我們小心翼翼地在湍急的溝渠旁洗臉、洗腳,溪水冷冽,彷彿還帶著草木的清芬,我們都洗得很小心,生怕湍急的水流長了舌頭,將人舔到碾子下漆黑的世界中。

當黑暗籠罩著大地,當我們圍坐在一盞幽幽的煤油燈旁時,我們感覺不到流水的咆哮、轉盤的嘎吱,它們彷彿也成了寧靜的一個部分,我們喜歡聽舅媽講故事,這個自小便當了童養媳的中年女人性格開朗,她沒有上過一天學,可是肚子裡有講不完的故事,那些山精樹怪、魑魅魍魎隨著她故弄玄虛的聲音緩緩道出,在這樣一個孤島一樣存在的碾坊裡構成了一個聊齋般的世界,她的故事奇幻卻並不恐怖,結局甚至帶著濃濃的大團圓式的喜劇色彩。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那是一次半夜醒來,幾縷清輝透過縫隙瀉入碾坊,推門出去,只見一輪明月高懸中天,清冷的月光鋪滿了幽深的山林、狹長的田野,泠泠流來的溪流映著皎潔的月光,仿若一條銀白的長練。天地空無一物,天地之間,渺遠的時空之中似又湧動著目所不能及的萬物,在無邊的暗夜中,應物而動。

碾坊,這個農耕時代舉足輕重的事物終於退出了生活的舞臺,這個世界越來越便捷高效,人們已經沒有更多的時間浪費在碾米這件小事上,可是那晚的月光卻一直盤踞於我的心頭,那些咆哮的水聲、木轉盤的嘎吱聲偶爾會在腦中響起,不知道那些灘塗中的植物經過了多少次輪迴,曾經的少年已經變成了中年,中年人白髮蒼蒼,死去的老年人沉睡於大地,一切的輪迴彷彿碾盤一般,從起點回到終點,又從終點奔向下一個起點。

這個世界似乎改變了太多,這個世界似乎又什麼也沒有改變。

在猴橋箐口我生活了很多年。

那是一個水流豐沛的地方,且不說家門前終年流淌的河流,密林幽澗、田間地頭也總是縱橫交錯著許多大大小小的溪流,其中最為神奇的是我家附近的一眼泉水,每當夏日裡山洪暴漲,原本清澈見底的河水變成一鍋黃湯時,那眼泉水便開始湧出大股清澈的泉水,水質無一絲雜質,嘗之清澈甘甜。

二十多年前,人們飲水還需到河裡去挑,在河水渾濁之時,這眼泉水便默默哺育了一個村莊,時至今日,每當夏日,泉水依舊自大地深處汨汨流出,彷彿永不枯竭的乳汁。

是水讓我們的村莊增添了秀麗的色彩,在箐口寨附近高聳的山頭俯瞰這個豐饒的小壩子,能看見一條小河在金色的壩子中緩緩流淌,它輕輕的繞過青灰色的村莊,彷彿它脖頸上一條藍色的絲綢飄帶。

清朝末年,時局動盪不安,流匪四起,為著村莊的安全,寨人環著四圍挖了很深的溝蕖,當情況危急,便將河流引入深溝,水流環繞村莊,變成抵禦外敵的最後一道屏障。時光飛逝,那些格局早已消弭在蒼茫的歲月之中,只是寨人跟水的感情卻一直親密如初,開塘養魚、耕種土地、碾米、磨面、煮飯、洗菜、洗衣……離開了水,人們的生活便不能繼續下去,在這個森林環繞、水流豐沛的地方,人們從未想象過沒有水的日子,在與它的親密共處中,人們漸漸忽略了它的存在。

我時常在河岸玩耍,一次我站在一片沙灘中,覺得腳下癢癢,抬腳去看,卻見一條很小的蛇搖曳著尾巴游走了。寨子往下一里左右有一個叫做油松塘的地方,那裡有一個常年潮溼的洞穴,說是洞穴中間卻被一塊大石頭堵住了,只旁邊還留有一些不大不小的縫隙,洞穴外的樹木上掛滿了白色的蛇蛻,讓人看之頭皮發麻。

"

過了十月,天空變得格外明淨高闊。

水稻已經收完,紮好的稻草一把一把晒在廣袤的田野中,田埂上,一些菊科作物開著黃的、紫的花朵,大河頭人剛剛經歷完忙碌的秋收,變得有些閒暇了。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秋日的陽光還有一絲炙熱,山林中綠蔭裡蟬鳴震天,二十多年前的這個時節,大河頭每家每戶的米缸基本見底,當新收的第一場穀子晒乾時,馬馱車推,彷彿早就約好了一般,人們紛紛踏上那條白色的沙礫小路,向幾裡外的碾坊而去。

路的一邊是山,另外一邊是收割後的田野,田野並不甚廣袤,盡頭處連接著連綿起伏的群山,山中依舊是百年不變濃郁的綠色,只那綠意中間雜著幾片通紅或鵝黃的“雲”,可能是楓樹也可能是銀杏,在這西南邊陲中緬邊境四季常青的深山之中,這些顏色鮮亮的落葉喬木,向人們展示了季節的更迭。

河水流量並不大,或許稱它為溪流更為確切,它叮叮咚咚穿山越嶺而來,映照著秋日裡碧藍的天空,格外明澈,兩岸開了些蘆花,被風吹彎了腰,河邊灘塗上裸露著大大小小的卵石,旁邊開了白的火草、黃的雛菊、紫的水香菜花,在這裡任何一個不起眼的角落裡,似乎都有無數的生命在繁衍著,風、河水,甚至路過的走獸,將它們的種子從遙遠的地方帶來,在陽光和溼潤的土壤中,萌芽、生長、開花、凋零,一株植物化為泥土,又有無數新的植物生長起來,沒有人知道這些變化,人們看到的只是它們輪迴的某一時刻,此時,百草凋零前的這一場狂歡,它們將生命最絢爛的樣子寂寞地呈現在風中,呈現在路過的人眼中。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碾坊已經有些年頭了,儘管柱子、椽子、甚至瓦片上都覆蓋著一層厚厚的米糠,可是依舊看得出來它已經歷盡滄桑,裝圍的木板被雨淋、被蟲蛀,連接處出現了很大的縫隙,瓦片上的灰土日積月累,生長出了暗綠的苔蘚,苔蘚上長滿了野草,野草裡開出了細碎的花朵。

碾坊的動力系統在房屋之下,由無數塊木頭用卯榫結構拼接成一個巨大的轉盤,一根木頭連接著轉盤和碾子,當人們需要碾米時,只要將碾坊引水渠裡的攔水板抽掉,攔住旁邊的出水口,溪流便滾滾而下,向轉盤洶湧奔去,水流下落的衝擊力推動轉盤轉動,一圈兩圈……,在慣性和離心力的驅使下,轉盤越來越快,雪白的水花四散飛濺,彷彿一個龐大的水太陽。

碾米的人總是很多,總是需要排隊,在這個時節裡,這臺古老的機器難得喘息的機會,碾房充斥著巨大的水聲,木轉盤轉動的嘎吱聲,碾盤壓過稻穀的沙沙聲,當一切寂靜下來,便又有幹葫蘆瓢刮在碾槽的石壁上發出“咯咯咯”的聲。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碾坊旁是一片荒蕪的草地,灌木叢上懸掛著藤蔓,倒垂著些時下剛剛成熟的野果,果皮變成紫色的木通裂開了皮,通紅的老鼠香瓜被鳥雀啄了一半,仔細去尋,總能尋到些漏網之魚,這成了打發時間的好去處,那些野果總是散發著令人著迷的氣息,讓人毫不介意衣服上、頭髮上沾滿的蒼耳、草屑,而我們坐在溝渠邊分享的成果似乎不僅僅是野果,還有靜氣凝神全神貫注的尋找,手足並用奮力採摘的過程。

日影西斜,在西邊的群山之巔燒出半天絢爛的晚霞,夕陽透過木板的縫隙灑進碾坊,金色的光芒中跳躍著萬千粉塵。我們七手八腳將口袋裡的穀子均勻地倒在碾槽裡,放開水閘,木轉盤在水流的衝擊下發出沉悶的哼哼,就像不情不願的老水牛,在農人的驅使下漸漸撒開蹄子耕耘起來。

對於年輕人來說,碾坊是一個充滿浪漫色彩的地方,年輕姑娘碾米,總有小夥子蜂擁著來對山歌,中年婦人帶著幾個孩子的碾坊卻分外安靜,我們小心翼翼地在湍急的溝渠旁洗臉、洗腳,溪水冷冽,彷彿還帶著草木的清芬,我們都洗得很小心,生怕湍急的水流長了舌頭,將人舔到碾子下漆黑的世界中。

當黑暗籠罩著大地,當我們圍坐在一盞幽幽的煤油燈旁時,我們感覺不到流水的咆哮、轉盤的嘎吱,它們彷彿也成了寧靜的一個部分,我們喜歡聽舅媽講故事,這個自小便當了童養媳的中年女人性格開朗,她沒有上過一天學,可是肚子裡有講不完的故事,那些山精樹怪、魑魅魍魎隨著她故弄玄虛的聲音緩緩道出,在這樣一個孤島一樣存在的碾坊裡構成了一個聊齋般的世界,她的故事奇幻卻並不恐怖,結局甚至帶著濃濃的大團圓式的喜劇色彩。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那是一次半夜醒來,幾縷清輝透過縫隙瀉入碾坊,推門出去,只見一輪明月高懸中天,清冷的月光鋪滿了幽深的山林、狹長的田野,泠泠流來的溪流映著皎潔的月光,仿若一條銀白的長練。天地空無一物,天地之間,渺遠的時空之中似又湧動著目所不能及的萬物,在無邊的暗夜中,應物而動。

碾坊,這個農耕時代舉足輕重的事物終於退出了生活的舞臺,這個世界越來越便捷高效,人們已經沒有更多的時間浪費在碾米這件小事上,可是那晚的月光卻一直盤踞於我的心頭,那些咆哮的水聲、木轉盤的嘎吱聲偶爾會在腦中響起,不知道那些灘塗中的植物經過了多少次輪迴,曾經的少年已經變成了中年,中年人白髮蒼蒼,死去的老年人沉睡於大地,一切的輪迴彷彿碾盤一般,從起點回到終點,又從終點奔向下一個起點。

這個世界似乎改變了太多,這個世界似乎又什麼也沒有改變。

在猴橋箐口我生活了很多年。

那是一個水流豐沛的地方,且不說家門前終年流淌的河流,密林幽澗、田間地頭也總是縱橫交錯著許多大大小小的溪流,其中最為神奇的是我家附近的一眼泉水,每當夏日裡山洪暴漲,原本清澈見底的河水變成一鍋黃湯時,那眼泉水便開始湧出大股清澈的泉水,水質無一絲雜質,嘗之清澈甘甜。

二十多年前,人們飲水還需到河裡去挑,在河水渾濁之時,這眼泉水便默默哺育了一個村莊,時至今日,每當夏日,泉水依舊自大地深處汨汨流出,彷彿永不枯竭的乳汁。

是水讓我們的村莊增添了秀麗的色彩,在箐口寨附近高聳的山頭俯瞰這個豐饒的小壩子,能看見一條小河在金色的壩子中緩緩流淌,它輕輕的繞過青灰色的村莊,彷彿它脖頸上一條藍色的絲綢飄帶。

清朝末年,時局動盪不安,流匪四起,為著村莊的安全,寨人環著四圍挖了很深的溝蕖,當情況危急,便將河流引入深溝,水流環繞村莊,變成抵禦外敵的最後一道屏障。時光飛逝,那些格局早已消弭在蒼茫的歲月之中,只是寨人跟水的感情卻一直親密如初,開塘養魚、耕種土地、碾米、磨面、煮飯、洗菜、洗衣……離開了水,人們的生活便不能繼續下去,在這個森林環繞、水流豐沛的地方,人們從未想象過沒有水的日子,在與它的親密共處中,人們漸漸忽略了它的存在。

我時常在河岸玩耍,一次我站在一片沙灘中,覺得腳下癢癢,抬腳去看,卻見一條很小的蛇搖曳著尾巴游走了。寨子往下一里左右有一個叫做油松塘的地方,那裡有一個常年潮溼的洞穴,說是洞穴中間卻被一塊大石頭堵住了,只旁邊還留有一些不大不小的縫隙,洞穴外的樹木上掛滿了白色的蛇蛻,讓人看之頭皮發麻。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寨中流傳,許久以前,那洞中住著兩條巨蛇,蛇出來覓食,龐大的軀體壓倒了大片的水稻,它吃下附近村子裡的豬、牛,甚至落單的兒童,寨中有童謠道:“大豆狗,吃蒼山,屙箐口”後來,在一個雷鳴電閃的夜晚,一道閃電自天空劈下,打落了油松塘山頂的一塊大石,石頭自山頂滾滾而下,堵住了洞口,蛇患平息,時至今日,山洞旁的縫隙裡依舊有大大小小的蛇出出進進,附近山林中鳥雀絕跡、人跡罕至。

漲潮時,河中有一種魚吸附在樹幹上,潮落後依舊掛在樹幹上,得名“上樹魚”、還有一種肚皮銀白的白魚、脊背滿是花斑的花魚,因為味道鮮美,被人捕撈得幾近絕跡,後來人們又學會了吃抱手雞、螃蟹、蝦、黃鱔、泥鰍,甚至蛇,為了滿足口腹之慾,不同品種的物種被嘗試著送上餐桌,味蕾刺激了膨脹的慾望,那些動物墜入黑暗的深淵,如果它們有靈長類動物的智慧,是否也期待著那劃破長天的閃電,來終結這個世界的貪婪與罪惡。

很多次在河灘撿拾卵石心中生出疑問,那些顏色、質地、形狀完全不一樣的石頭來自哪裡?它們會被湍急的流水帶到哪裡?這河流的源頭是什麼?它的盡頭在哪裡?

"

過了十月,天空變得格外明淨高闊。

水稻已經收完,紮好的稻草一把一把晒在廣袤的田野中,田埂上,一些菊科作物開著黃的、紫的花朵,大河頭人剛剛經歷完忙碌的秋收,變得有些閒暇了。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秋日的陽光還有一絲炙熱,山林中綠蔭裡蟬鳴震天,二十多年前的這個時節,大河頭每家每戶的米缸基本見底,當新收的第一場穀子晒乾時,馬馱車推,彷彿早就約好了一般,人們紛紛踏上那條白色的沙礫小路,向幾裡外的碾坊而去。

路的一邊是山,另外一邊是收割後的田野,田野並不甚廣袤,盡頭處連接著連綿起伏的群山,山中依舊是百年不變濃郁的綠色,只那綠意中間雜著幾片通紅或鵝黃的“雲”,可能是楓樹也可能是銀杏,在這西南邊陲中緬邊境四季常青的深山之中,這些顏色鮮亮的落葉喬木,向人們展示了季節的更迭。

河水流量並不大,或許稱它為溪流更為確切,它叮叮咚咚穿山越嶺而來,映照著秋日裡碧藍的天空,格外明澈,兩岸開了些蘆花,被風吹彎了腰,河邊灘塗上裸露著大大小小的卵石,旁邊開了白的火草、黃的雛菊、紫的水香菜花,在這裡任何一個不起眼的角落裡,似乎都有無數的生命在繁衍著,風、河水,甚至路過的走獸,將它們的種子從遙遠的地方帶來,在陽光和溼潤的土壤中,萌芽、生長、開花、凋零,一株植物化為泥土,又有無數新的植物生長起來,沒有人知道這些變化,人們看到的只是它們輪迴的某一時刻,此時,百草凋零前的這一場狂歡,它們將生命最絢爛的樣子寂寞地呈現在風中,呈現在路過的人眼中。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碾坊已經有些年頭了,儘管柱子、椽子、甚至瓦片上都覆蓋著一層厚厚的米糠,可是依舊看得出來它已經歷盡滄桑,裝圍的木板被雨淋、被蟲蛀,連接處出現了很大的縫隙,瓦片上的灰土日積月累,生長出了暗綠的苔蘚,苔蘚上長滿了野草,野草裡開出了細碎的花朵。

碾坊的動力系統在房屋之下,由無數塊木頭用卯榫結構拼接成一個巨大的轉盤,一根木頭連接著轉盤和碾子,當人們需要碾米時,只要將碾坊引水渠裡的攔水板抽掉,攔住旁邊的出水口,溪流便滾滾而下,向轉盤洶湧奔去,水流下落的衝擊力推動轉盤轉動,一圈兩圈……,在慣性和離心力的驅使下,轉盤越來越快,雪白的水花四散飛濺,彷彿一個龐大的水太陽。

碾米的人總是很多,總是需要排隊,在這個時節裡,這臺古老的機器難得喘息的機會,碾房充斥著巨大的水聲,木轉盤轉動的嘎吱聲,碾盤壓過稻穀的沙沙聲,當一切寂靜下來,便又有幹葫蘆瓢刮在碾槽的石壁上發出“咯咯咯”的聲。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碾坊旁是一片荒蕪的草地,灌木叢上懸掛著藤蔓,倒垂著些時下剛剛成熟的野果,果皮變成紫色的木通裂開了皮,通紅的老鼠香瓜被鳥雀啄了一半,仔細去尋,總能尋到些漏網之魚,這成了打發時間的好去處,那些野果總是散發著令人著迷的氣息,讓人毫不介意衣服上、頭髮上沾滿的蒼耳、草屑,而我們坐在溝渠邊分享的成果似乎不僅僅是野果,還有靜氣凝神全神貫注的尋找,手足並用奮力採摘的過程。

日影西斜,在西邊的群山之巔燒出半天絢爛的晚霞,夕陽透過木板的縫隙灑進碾坊,金色的光芒中跳躍著萬千粉塵。我們七手八腳將口袋裡的穀子均勻地倒在碾槽裡,放開水閘,木轉盤在水流的衝擊下發出沉悶的哼哼,就像不情不願的老水牛,在農人的驅使下漸漸撒開蹄子耕耘起來。

對於年輕人來說,碾坊是一個充滿浪漫色彩的地方,年輕姑娘碾米,總有小夥子蜂擁著來對山歌,中年婦人帶著幾個孩子的碾坊卻分外安靜,我們小心翼翼地在湍急的溝渠旁洗臉、洗腳,溪水冷冽,彷彿還帶著草木的清芬,我們都洗得很小心,生怕湍急的水流長了舌頭,將人舔到碾子下漆黑的世界中。

當黑暗籠罩著大地,當我們圍坐在一盞幽幽的煤油燈旁時,我們感覺不到流水的咆哮、轉盤的嘎吱,它們彷彿也成了寧靜的一個部分,我們喜歡聽舅媽講故事,這個自小便當了童養媳的中年女人性格開朗,她沒有上過一天學,可是肚子裡有講不完的故事,那些山精樹怪、魑魅魍魎隨著她故弄玄虛的聲音緩緩道出,在這樣一個孤島一樣存在的碾坊裡構成了一個聊齋般的世界,她的故事奇幻卻並不恐怖,結局甚至帶著濃濃的大團圓式的喜劇色彩。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那是一次半夜醒來,幾縷清輝透過縫隙瀉入碾坊,推門出去,只見一輪明月高懸中天,清冷的月光鋪滿了幽深的山林、狹長的田野,泠泠流來的溪流映著皎潔的月光,仿若一條銀白的長練。天地空無一物,天地之間,渺遠的時空之中似又湧動著目所不能及的萬物,在無邊的暗夜中,應物而動。

碾坊,這個農耕時代舉足輕重的事物終於退出了生活的舞臺,這個世界越來越便捷高效,人們已經沒有更多的時間浪費在碾米這件小事上,可是那晚的月光卻一直盤踞於我的心頭,那些咆哮的水聲、木轉盤的嘎吱聲偶爾會在腦中響起,不知道那些灘塗中的植物經過了多少次輪迴,曾經的少年已經變成了中年,中年人白髮蒼蒼,死去的老年人沉睡於大地,一切的輪迴彷彿碾盤一般,從起點回到終點,又從終點奔向下一個起點。

這個世界似乎改變了太多,這個世界似乎又什麼也沒有改變。

在猴橋箐口我生活了很多年。

那是一個水流豐沛的地方,且不說家門前終年流淌的河流,密林幽澗、田間地頭也總是縱橫交錯著許多大大小小的溪流,其中最為神奇的是我家附近的一眼泉水,每當夏日裡山洪暴漲,原本清澈見底的河水變成一鍋黃湯時,那眼泉水便開始湧出大股清澈的泉水,水質無一絲雜質,嘗之清澈甘甜。

二十多年前,人們飲水還需到河裡去挑,在河水渾濁之時,這眼泉水便默默哺育了一個村莊,時至今日,每當夏日,泉水依舊自大地深處汨汨流出,彷彿永不枯竭的乳汁。

是水讓我們的村莊增添了秀麗的色彩,在箐口寨附近高聳的山頭俯瞰這個豐饒的小壩子,能看見一條小河在金色的壩子中緩緩流淌,它輕輕的繞過青灰色的村莊,彷彿它脖頸上一條藍色的絲綢飄帶。

清朝末年,時局動盪不安,流匪四起,為著村莊的安全,寨人環著四圍挖了很深的溝蕖,當情況危急,便將河流引入深溝,水流環繞村莊,變成抵禦外敵的最後一道屏障。時光飛逝,那些格局早已消弭在蒼茫的歲月之中,只是寨人跟水的感情卻一直親密如初,開塘養魚、耕種土地、碾米、磨面、煮飯、洗菜、洗衣……離開了水,人們的生活便不能繼續下去,在這個森林環繞、水流豐沛的地方,人們從未想象過沒有水的日子,在與它的親密共處中,人們漸漸忽略了它的存在。

我時常在河岸玩耍,一次我站在一片沙灘中,覺得腳下癢癢,抬腳去看,卻見一條很小的蛇搖曳著尾巴游走了。寨子往下一里左右有一個叫做油松塘的地方,那裡有一個常年潮溼的洞穴,說是洞穴中間卻被一塊大石頭堵住了,只旁邊還留有一些不大不小的縫隙,洞穴外的樹木上掛滿了白色的蛇蛻,讓人看之頭皮發麻。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寨中流傳,許久以前,那洞中住著兩條巨蛇,蛇出來覓食,龐大的軀體壓倒了大片的水稻,它吃下附近村子裡的豬、牛,甚至落單的兒童,寨中有童謠道:“大豆狗,吃蒼山,屙箐口”後來,在一個雷鳴電閃的夜晚,一道閃電自天空劈下,打落了油松塘山頂的一塊大石,石頭自山頂滾滾而下,堵住了洞口,蛇患平息,時至今日,山洞旁的縫隙裡依舊有大大小小的蛇出出進進,附近山林中鳥雀絕跡、人跡罕至。

漲潮時,河中有一種魚吸附在樹幹上,潮落後依舊掛在樹幹上,得名“上樹魚”、還有一種肚皮銀白的白魚、脊背滿是花斑的花魚,因為味道鮮美,被人捕撈得幾近絕跡,後來人們又學會了吃抱手雞、螃蟹、蝦、黃鱔、泥鰍,甚至蛇,為了滿足口腹之慾,不同品種的物種被嘗試著送上餐桌,味蕾刺激了膨脹的慾望,那些動物墜入黑暗的深淵,如果它們有靈長類動物的智慧,是否也期待著那劃破長天的閃電,來終結這個世界的貪婪與罪惡。

很多次在河灘撿拾卵石心中生出疑問,那些顏色、質地、形狀完全不一樣的石頭來自哪裡?它們會被湍急的流水帶到哪裡?這河流的源頭是什麼?它的盡頭在哪裡?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我們曾經在那個叫做大河頭的村子裡尋找過河流的源頭,村子很小,住著七八戶人家,可童年的記憶裡,村子又很大,田地寬闊,山野曠達,牛群進入山林很快便會隱沒了身影,一條比我家門前河流更窄、更清澈的小河緩緩流淌在茂密的森林邊。

在大河頭,我們趕著水牛朔河而上,河岸籠罩在一片霧濛濛的青草中,一群蚊牤被一甩一甩的牛尾巴趕得飛來飛去,肚子渾圓的大水牛不慌不忙地啃咬著河岸的青草,鼻腔裡發出嗤嗤的喘息聲。

穿過梅林,越過刺竹從,我們在空曠清幽的山林間穿梭,只見那水流時而緩緩流淌,波瀾不驚;時而流速湍急,將水花摔碎在山間的巨石上;時而自高高的山崖流下,在崇山峻嶺間掛一條銀白的長鏈。

我們沒有尋到河流的源頭,卻找到了名為龍塘的深潭,那是一窪碧綠的深水,寨子裡的老人說這潭水深不可測,連著海,也曾有人用數丈的竹子去測試它的深淺,卻從未探到過底,傳說潭裡住著兩條龍,有一年幻化為兩個大姑娘到城裡照相,師傅洗出來時卻是兩條張牙舞爪的巨龍。

"

過了十月,天空變得格外明淨高闊。

水稻已經收完,紮好的稻草一把一把晒在廣袤的田野中,田埂上,一些菊科作物開著黃的、紫的花朵,大河頭人剛剛經歷完忙碌的秋收,變得有些閒暇了。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秋日的陽光還有一絲炙熱,山林中綠蔭裡蟬鳴震天,二十多年前的這個時節,大河頭每家每戶的米缸基本見底,當新收的第一場穀子晒乾時,馬馱車推,彷彿早就約好了一般,人們紛紛踏上那條白色的沙礫小路,向幾裡外的碾坊而去。

路的一邊是山,另外一邊是收割後的田野,田野並不甚廣袤,盡頭處連接著連綿起伏的群山,山中依舊是百年不變濃郁的綠色,只那綠意中間雜著幾片通紅或鵝黃的“雲”,可能是楓樹也可能是銀杏,在這西南邊陲中緬邊境四季常青的深山之中,這些顏色鮮亮的落葉喬木,向人們展示了季節的更迭。

河水流量並不大,或許稱它為溪流更為確切,它叮叮咚咚穿山越嶺而來,映照著秋日裡碧藍的天空,格外明澈,兩岸開了些蘆花,被風吹彎了腰,河邊灘塗上裸露著大大小小的卵石,旁邊開了白的火草、黃的雛菊、紫的水香菜花,在這裡任何一個不起眼的角落裡,似乎都有無數的生命在繁衍著,風、河水,甚至路過的走獸,將它們的種子從遙遠的地方帶來,在陽光和溼潤的土壤中,萌芽、生長、開花、凋零,一株植物化為泥土,又有無數新的植物生長起來,沒有人知道這些變化,人們看到的只是它們輪迴的某一時刻,此時,百草凋零前的這一場狂歡,它們將生命最絢爛的樣子寂寞地呈現在風中,呈現在路過的人眼中。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碾坊已經有些年頭了,儘管柱子、椽子、甚至瓦片上都覆蓋著一層厚厚的米糠,可是依舊看得出來它已經歷盡滄桑,裝圍的木板被雨淋、被蟲蛀,連接處出現了很大的縫隙,瓦片上的灰土日積月累,生長出了暗綠的苔蘚,苔蘚上長滿了野草,野草裡開出了細碎的花朵。

碾坊的動力系統在房屋之下,由無數塊木頭用卯榫結構拼接成一個巨大的轉盤,一根木頭連接著轉盤和碾子,當人們需要碾米時,只要將碾坊引水渠裡的攔水板抽掉,攔住旁邊的出水口,溪流便滾滾而下,向轉盤洶湧奔去,水流下落的衝擊力推動轉盤轉動,一圈兩圈……,在慣性和離心力的驅使下,轉盤越來越快,雪白的水花四散飛濺,彷彿一個龐大的水太陽。

碾米的人總是很多,總是需要排隊,在這個時節裡,這臺古老的機器難得喘息的機會,碾房充斥著巨大的水聲,木轉盤轉動的嘎吱聲,碾盤壓過稻穀的沙沙聲,當一切寂靜下來,便又有幹葫蘆瓢刮在碾槽的石壁上發出“咯咯咯”的聲。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碾坊旁是一片荒蕪的草地,灌木叢上懸掛著藤蔓,倒垂著些時下剛剛成熟的野果,果皮變成紫色的木通裂開了皮,通紅的老鼠香瓜被鳥雀啄了一半,仔細去尋,總能尋到些漏網之魚,這成了打發時間的好去處,那些野果總是散發著令人著迷的氣息,讓人毫不介意衣服上、頭髮上沾滿的蒼耳、草屑,而我們坐在溝渠邊分享的成果似乎不僅僅是野果,還有靜氣凝神全神貫注的尋找,手足並用奮力採摘的過程。

日影西斜,在西邊的群山之巔燒出半天絢爛的晚霞,夕陽透過木板的縫隙灑進碾坊,金色的光芒中跳躍著萬千粉塵。我們七手八腳將口袋裡的穀子均勻地倒在碾槽裡,放開水閘,木轉盤在水流的衝擊下發出沉悶的哼哼,就像不情不願的老水牛,在農人的驅使下漸漸撒開蹄子耕耘起來。

對於年輕人來說,碾坊是一個充滿浪漫色彩的地方,年輕姑娘碾米,總有小夥子蜂擁著來對山歌,中年婦人帶著幾個孩子的碾坊卻分外安靜,我們小心翼翼地在湍急的溝渠旁洗臉、洗腳,溪水冷冽,彷彿還帶著草木的清芬,我們都洗得很小心,生怕湍急的水流長了舌頭,將人舔到碾子下漆黑的世界中。

當黑暗籠罩著大地,當我們圍坐在一盞幽幽的煤油燈旁時,我們感覺不到流水的咆哮、轉盤的嘎吱,它們彷彿也成了寧靜的一個部分,我們喜歡聽舅媽講故事,這個自小便當了童養媳的中年女人性格開朗,她沒有上過一天學,可是肚子裡有講不完的故事,那些山精樹怪、魑魅魍魎隨著她故弄玄虛的聲音緩緩道出,在這樣一個孤島一樣存在的碾坊裡構成了一個聊齋般的世界,她的故事奇幻卻並不恐怖,結局甚至帶著濃濃的大團圓式的喜劇色彩。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那是一次半夜醒來,幾縷清輝透過縫隙瀉入碾坊,推門出去,只見一輪明月高懸中天,清冷的月光鋪滿了幽深的山林、狹長的田野,泠泠流來的溪流映著皎潔的月光,仿若一條銀白的長練。天地空無一物,天地之間,渺遠的時空之中似又湧動著目所不能及的萬物,在無邊的暗夜中,應物而動。

碾坊,這個農耕時代舉足輕重的事物終於退出了生活的舞臺,這個世界越來越便捷高效,人們已經沒有更多的時間浪費在碾米這件小事上,可是那晚的月光卻一直盤踞於我的心頭,那些咆哮的水聲、木轉盤的嘎吱聲偶爾會在腦中響起,不知道那些灘塗中的植物經過了多少次輪迴,曾經的少年已經變成了中年,中年人白髮蒼蒼,死去的老年人沉睡於大地,一切的輪迴彷彿碾盤一般,從起點回到終點,又從終點奔向下一個起點。

這個世界似乎改變了太多,這個世界似乎又什麼也沒有改變。

在猴橋箐口我生活了很多年。

那是一個水流豐沛的地方,且不說家門前終年流淌的河流,密林幽澗、田間地頭也總是縱橫交錯著許多大大小小的溪流,其中最為神奇的是我家附近的一眼泉水,每當夏日裡山洪暴漲,原本清澈見底的河水變成一鍋黃湯時,那眼泉水便開始湧出大股清澈的泉水,水質無一絲雜質,嘗之清澈甘甜。

二十多年前,人們飲水還需到河裡去挑,在河水渾濁之時,這眼泉水便默默哺育了一個村莊,時至今日,每當夏日,泉水依舊自大地深處汨汨流出,彷彿永不枯竭的乳汁。

是水讓我們的村莊增添了秀麗的色彩,在箐口寨附近高聳的山頭俯瞰這個豐饒的小壩子,能看見一條小河在金色的壩子中緩緩流淌,它輕輕的繞過青灰色的村莊,彷彿它脖頸上一條藍色的絲綢飄帶。

清朝末年,時局動盪不安,流匪四起,為著村莊的安全,寨人環著四圍挖了很深的溝蕖,當情況危急,便將河流引入深溝,水流環繞村莊,變成抵禦外敵的最後一道屏障。時光飛逝,那些格局早已消弭在蒼茫的歲月之中,只是寨人跟水的感情卻一直親密如初,開塘養魚、耕種土地、碾米、磨面、煮飯、洗菜、洗衣……離開了水,人們的生活便不能繼續下去,在這個森林環繞、水流豐沛的地方,人們從未想象過沒有水的日子,在與它的親密共處中,人們漸漸忽略了它的存在。

我時常在河岸玩耍,一次我站在一片沙灘中,覺得腳下癢癢,抬腳去看,卻見一條很小的蛇搖曳著尾巴游走了。寨子往下一里左右有一個叫做油松塘的地方,那裡有一個常年潮溼的洞穴,說是洞穴中間卻被一塊大石頭堵住了,只旁邊還留有一些不大不小的縫隙,洞穴外的樹木上掛滿了白色的蛇蛻,讓人看之頭皮發麻。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寨中流傳,許久以前,那洞中住著兩條巨蛇,蛇出來覓食,龐大的軀體壓倒了大片的水稻,它吃下附近村子裡的豬、牛,甚至落單的兒童,寨中有童謠道:“大豆狗,吃蒼山,屙箐口”後來,在一個雷鳴電閃的夜晚,一道閃電自天空劈下,打落了油松塘山頂的一塊大石,石頭自山頂滾滾而下,堵住了洞口,蛇患平息,時至今日,山洞旁的縫隙裡依舊有大大小小的蛇出出進進,附近山林中鳥雀絕跡、人跡罕至。

漲潮時,河中有一種魚吸附在樹幹上,潮落後依舊掛在樹幹上,得名“上樹魚”、還有一種肚皮銀白的白魚、脊背滿是花斑的花魚,因為味道鮮美,被人捕撈得幾近絕跡,後來人們又學會了吃抱手雞、螃蟹、蝦、黃鱔、泥鰍,甚至蛇,為了滿足口腹之慾,不同品種的物種被嘗試著送上餐桌,味蕾刺激了膨脹的慾望,那些動物墜入黑暗的深淵,如果它們有靈長類動物的智慧,是否也期待著那劃破長天的閃電,來終結這個世界的貪婪與罪惡。

很多次在河灘撿拾卵石心中生出疑問,那些顏色、質地、形狀完全不一樣的石頭來自哪裡?它們會被湍急的流水帶到哪裡?這河流的源頭是什麼?它的盡頭在哪裡?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我們曾經在那個叫做大河頭的村子裡尋找過河流的源頭,村子很小,住著七八戶人家,可童年的記憶裡,村子又很大,田地寬闊,山野曠達,牛群進入山林很快便會隱沒了身影,一條比我家門前河流更窄、更清澈的小河緩緩流淌在茂密的森林邊。

在大河頭,我們趕著水牛朔河而上,河岸籠罩在一片霧濛濛的青草中,一群蚊牤被一甩一甩的牛尾巴趕得飛來飛去,肚子渾圓的大水牛不慌不忙地啃咬著河岸的青草,鼻腔裡發出嗤嗤的喘息聲。

穿過梅林,越過刺竹從,我們在空曠清幽的山林間穿梭,只見那水流時而緩緩流淌,波瀾不驚;時而流速湍急,將水花摔碎在山間的巨石上;時而自高高的山崖流下,在崇山峻嶺間掛一條銀白的長鏈。

我們沒有尋到河流的源頭,卻找到了名為龍塘的深潭,那是一窪碧綠的深水,寨子裡的老人說這潭水深不可測,連著海,也曾有人用數丈的竹子去測試它的深淺,卻從未探到過底,傳說潭裡住著兩條龍,有一年幻化為兩個大姑娘到城裡照相,師傅洗出來時卻是兩條張牙舞爪的巨龍。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我尋不到河的源頭,我亦去不到河的盡頭,只一次偶然的機會,去了緬甸密支那,在密支那的晨光中,觀看了江上日出的盛景,空曠的江面上往來著緬族人的柳葉小船,一輪紅日自遙遠的天邊緩緩升起,倒影映在江面上,波光盪漾中,在江面畫一個巨大的感嘆號。江面如此的寬闊寧靜,我不知道需要多少條河流交匯才能形成如此盛況,我也不知道這條大江兩岸發生過或者正在發生著怎樣的故事,可是我知道我家門前的河流匯入了這裡,或許這湧動的江流之下,還有一枚我曾經撫摸過,把玩過的卵石呢。

這裡是距離大河頭十多公里的深山,得名核桃灣是因為向陽的坡地上長著幾棵巨大的核桃樹。

核桃樹幹粗壯,枝葉繁茂,夏日裡彷彿幾把巨大的綠傘,亭亭蓋在山坡上,外公的窩棚就搭在核桃樹旁,推開窩棚,門外是一片望不到邊際的蕎地。

"

過了十月,天空變得格外明淨高闊。

水稻已經收完,紮好的稻草一把一把晒在廣袤的田野中,田埂上,一些菊科作物開著黃的、紫的花朵,大河頭人剛剛經歷完忙碌的秋收,變得有些閒暇了。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秋日的陽光還有一絲炙熱,山林中綠蔭裡蟬鳴震天,二十多年前的這個時節,大河頭每家每戶的米缸基本見底,當新收的第一場穀子晒乾時,馬馱車推,彷彿早就約好了一般,人們紛紛踏上那條白色的沙礫小路,向幾裡外的碾坊而去。

路的一邊是山,另外一邊是收割後的田野,田野並不甚廣袤,盡頭處連接著連綿起伏的群山,山中依舊是百年不變濃郁的綠色,只那綠意中間雜著幾片通紅或鵝黃的“雲”,可能是楓樹也可能是銀杏,在這西南邊陲中緬邊境四季常青的深山之中,這些顏色鮮亮的落葉喬木,向人們展示了季節的更迭。

河水流量並不大,或許稱它為溪流更為確切,它叮叮咚咚穿山越嶺而來,映照著秋日裡碧藍的天空,格外明澈,兩岸開了些蘆花,被風吹彎了腰,河邊灘塗上裸露著大大小小的卵石,旁邊開了白的火草、黃的雛菊、紫的水香菜花,在這裡任何一個不起眼的角落裡,似乎都有無數的生命在繁衍著,風、河水,甚至路過的走獸,將它們的種子從遙遠的地方帶來,在陽光和溼潤的土壤中,萌芽、生長、開花、凋零,一株植物化為泥土,又有無數新的植物生長起來,沒有人知道這些變化,人們看到的只是它們輪迴的某一時刻,此時,百草凋零前的這一場狂歡,它們將生命最絢爛的樣子寂寞地呈現在風中,呈現在路過的人眼中。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碾坊已經有些年頭了,儘管柱子、椽子、甚至瓦片上都覆蓋著一層厚厚的米糠,可是依舊看得出來它已經歷盡滄桑,裝圍的木板被雨淋、被蟲蛀,連接處出現了很大的縫隙,瓦片上的灰土日積月累,生長出了暗綠的苔蘚,苔蘚上長滿了野草,野草裡開出了細碎的花朵。

碾坊的動力系統在房屋之下,由無數塊木頭用卯榫結構拼接成一個巨大的轉盤,一根木頭連接著轉盤和碾子,當人們需要碾米時,只要將碾坊引水渠裡的攔水板抽掉,攔住旁邊的出水口,溪流便滾滾而下,向轉盤洶湧奔去,水流下落的衝擊力推動轉盤轉動,一圈兩圈……,在慣性和離心力的驅使下,轉盤越來越快,雪白的水花四散飛濺,彷彿一個龐大的水太陽。

碾米的人總是很多,總是需要排隊,在這個時節裡,這臺古老的機器難得喘息的機會,碾房充斥著巨大的水聲,木轉盤轉動的嘎吱聲,碾盤壓過稻穀的沙沙聲,當一切寂靜下來,便又有幹葫蘆瓢刮在碾槽的石壁上發出“咯咯咯”的聲。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碾坊旁是一片荒蕪的草地,灌木叢上懸掛著藤蔓,倒垂著些時下剛剛成熟的野果,果皮變成紫色的木通裂開了皮,通紅的老鼠香瓜被鳥雀啄了一半,仔細去尋,總能尋到些漏網之魚,這成了打發時間的好去處,那些野果總是散發著令人著迷的氣息,讓人毫不介意衣服上、頭髮上沾滿的蒼耳、草屑,而我們坐在溝渠邊分享的成果似乎不僅僅是野果,還有靜氣凝神全神貫注的尋找,手足並用奮力採摘的過程。

日影西斜,在西邊的群山之巔燒出半天絢爛的晚霞,夕陽透過木板的縫隙灑進碾坊,金色的光芒中跳躍著萬千粉塵。我們七手八腳將口袋裡的穀子均勻地倒在碾槽裡,放開水閘,木轉盤在水流的衝擊下發出沉悶的哼哼,就像不情不願的老水牛,在農人的驅使下漸漸撒開蹄子耕耘起來。

對於年輕人來說,碾坊是一個充滿浪漫色彩的地方,年輕姑娘碾米,總有小夥子蜂擁著來對山歌,中年婦人帶著幾個孩子的碾坊卻分外安靜,我們小心翼翼地在湍急的溝渠旁洗臉、洗腳,溪水冷冽,彷彿還帶著草木的清芬,我們都洗得很小心,生怕湍急的水流長了舌頭,將人舔到碾子下漆黑的世界中。

當黑暗籠罩著大地,當我們圍坐在一盞幽幽的煤油燈旁時,我們感覺不到流水的咆哮、轉盤的嘎吱,它們彷彿也成了寧靜的一個部分,我們喜歡聽舅媽講故事,這個自小便當了童養媳的中年女人性格開朗,她沒有上過一天學,可是肚子裡有講不完的故事,那些山精樹怪、魑魅魍魎隨著她故弄玄虛的聲音緩緩道出,在這樣一個孤島一樣存在的碾坊裡構成了一個聊齋般的世界,她的故事奇幻卻並不恐怖,結局甚至帶著濃濃的大團圓式的喜劇色彩。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那是一次半夜醒來,幾縷清輝透過縫隙瀉入碾坊,推門出去,只見一輪明月高懸中天,清冷的月光鋪滿了幽深的山林、狹長的田野,泠泠流來的溪流映著皎潔的月光,仿若一條銀白的長練。天地空無一物,天地之間,渺遠的時空之中似又湧動著目所不能及的萬物,在無邊的暗夜中,應物而動。

碾坊,這個農耕時代舉足輕重的事物終於退出了生活的舞臺,這個世界越來越便捷高效,人們已經沒有更多的時間浪費在碾米這件小事上,可是那晚的月光卻一直盤踞於我的心頭,那些咆哮的水聲、木轉盤的嘎吱聲偶爾會在腦中響起,不知道那些灘塗中的植物經過了多少次輪迴,曾經的少年已經變成了中年,中年人白髮蒼蒼,死去的老年人沉睡於大地,一切的輪迴彷彿碾盤一般,從起點回到終點,又從終點奔向下一個起點。

這個世界似乎改變了太多,這個世界似乎又什麼也沒有改變。

在猴橋箐口我生活了很多年。

那是一個水流豐沛的地方,且不說家門前終年流淌的河流,密林幽澗、田間地頭也總是縱橫交錯著許多大大小小的溪流,其中最為神奇的是我家附近的一眼泉水,每當夏日裡山洪暴漲,原本清澈見底的河水變成一鍋黃湯時,那眼泉水便開始湧出大股清澈的泉水,水質無一絲雜質,嘗之清澈甘甜。

二十多年前,人們飲水還需到河裡去挑,在河水渾濁之時,這眼泉水便默默哺育了一個村莊,時至今日,每當夏日,泉水依舊自大地深處汨汨流出,彷彿永不枯竭的乳汁。

是水讓我們的村莊增添了秀麗的色彩,在箐口寨附近高聳的山頭俯瞰這個豐饒的小壩子,能看見一條小河在金色的壩子中緩緩流淌,它輕輕的繞過青灰色的村莊,彷彿它脖頸上一條藍色的絲綢飄帶。

清朝末年,時局動盪不安,流匪四起,為著村莊的安全,寨人環著四圍挖了很深的溝蕖,當情況危急,便將河流引入深溝,水流環繞村莊,變成抵禦外敵的最後一道屏障。時光飛逝,那些格局早已消弭在蒼茫的歲月之中,只是寨人跟水的感情卻一直親密如初,開塘養魚、耕種土地、碾米、磨面、煮飯、洗菜、洗衣……離開了水,人們的生活便不能繼續下去,在這個森林環繞、水流豐沛的地方,人們從未想象過沒有水的日子,在與它的親密共處中,人們漸漸忽略了它的存在。

我時常在河岸玩耍,一次我站在一片沙灘中,覺得腳下癢癢,抬腳去看,卻見一條很小的蛇搖曳著尾巴游走了。寨子往下一里左右有一個叫做油松塘的地方,那裡有一個常年潮溼的洞穴,說是洞穴中間卻被一塊大石頭堵住了,只旁邊還留有一些不大不小的縫隙,洞穴外的樹木上掛滿了白色的蛇蛻,讓人看之頭皮發麻。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寨中流傳,許久以前,那洞中住著兩條巨蛇,蛇出來覓食,龐大的軀體壓倒了大片的水稻,它吃下附近村子裡的豬、牛,甚至落單的兒童,寨中有童謠道:“大豆狗,吃蒼山,屙箐口”後來,在一個雷鳴電閃的夜晚,一道閃電自天空劈下,打落了油松塘山頂的一塊大石,石頭自山頂滾滾而下,堵住了洞口,蛇患平息,時至今日,山洞旁的縫隙裡依舊有大大小小的蛇出出進進,附近山林中鳥雀絕跡、人跡罕至。

漲潮時,河中有一種魚吸附在樹幹上,潮落後依舊掛在樹幹上,得名“上樹魚”、還有一種肚皮銀白的白魚、脊背滿是花斑的花魚,因為味道鮮美,被人捕撈得幾近絕跡,後來人們又學會了吃抱手雞、螃蟹、蝦、黃鱔、泥鰍,甚至蛇,為了滿足口腹之慾,不同品種的物種被嘗試著送上餐桌,味蕾刺激了膨脹的慾望,那些動物墜入黑暗的深淵,如果它們有靈長類動物的智慧,是否也期待著那劃破長天的閃電,來終結這個世界的貪婪與罪惡。

很多次在河灘撿拾卵石心中生出疑問,那些顏色、質地、形狀完全不一樣的石頭來自哪裡?它們會被湍急的流水帶到哪裡?這河流的源頭是什麼?它的盡頭在哪裡?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我們曾經在那個叫做大河頭的村子裡尋找過河流的源頭,村子很小,住著七八戶人家,可童年的記憶裡,村子又很大,田地寬闊,山野曠達,牛群進入山林很快便會隱沒了身影,一條比我家門前河流更窄、更清澈的小河緩緩流淌在茂密的森林邊。

在大河頭,我們趕著水牛朔河而上,河岸籠罩在一片霧濛濛的青草中,一群蚊牤被一甩一甩的牛尾巴趕得飛來飛去,肚子渾圓的大水牛不慌不忙地啃咬著河岸的青草,鼻腔裡發出嗤嗤的喘息聲。

穿過梅林,越過刺竹從,我們在空曠清幽的山林間穿梭,只見那水流時而緩緩流淌,波瀾不驚;時而流速湍急,將水花摔碎在山間的巨石上;時而自高高的山崖流下,在崇山峻嶺間掛一條銀白的長鏈。

我們沒有尋到河流的源頭,卻找到了名為龍塘的深潭,那是一窪碧綠的深水,寨子裡的老人說這潭水深不可測,連著海,也曾有人用數丈的竹子去測試它的深淺,卻從未探到過底,傳說潭裡住著兩條龍,有一年幻化為兩個大姑娘到城裡照相,師傅洗出來時卻是兩條張牙舞爪的巨龍。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我尋不到河的源頭,我亦去不到河的盡頭,只一次偶然的機會,去了緬甸密支那,在密支那的晨光中,觀看了江上日出的盛景,空曠的江面上往來著緬族人的柳葉小船,一輪紅日自遙遠的天邊緩緩升起,倒影映在江面上,波光盪漾中,在江面畫一個巨大的感嘆號。江面如此的寬闊寧靜,我不知道需要多少條河流交匯才能形成如此盛況,我也不知道這條大江兩岸發生過或者正在發生著怎樣的故事,可是我知道我家門前的河流匯入了這裡,或許這湧動的江流之下,還有一枚我曾經撫摸過,把玩過的卵石呢。

這裡是距離大河頭十多公里的深山,得名核桃灣是因為向陽的坡地上長著幾棵巨大的核桃樹。

核桃樹幹粗壯,枝葉繁茂,夏日裡彷彿幾把巨大的綠傘,亭亭蓋在山坡上,外公的窩棚就搭在核桃樹旁,推開窩棚,門外是一片望不到邊際的蕎地。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七月,苦蕎成熟,枝幹是紫紅色的,褐色的蕎籽零落綴在枝頭,一大片紫紅鋪開,延伸到遠處的山窪子,有人走過時,蕎樹吱喳作響,驚起一群鳥雀,它們騰空而起,翅膀掠著那抹紫紅低低飛翔一段,停在了遠處的蕎地裡。

“吃吧,吃吧,馬上就要收割了。”外公站在蕎地邊喃喃低語。

苦蕎並不是我所喜愛的食物,卻因為家中稻穀支撐不了半年,不得不在米飯中摻上蕎餜,七月裡常常有雨,難得的晴天收割苦蕎變得刻不容緩。

鐮刀口磨得銀亮,閃著一絲寒光,墊子鋪在空地處,T形的蕎擔碼在墊子旁,窩棚裡散發出飯菜的香味,吃過早飯,太陽晒乾了露水,便開始收蕎了。

"

過了十月,天空變得格外明淨高闊。

水稻已經收完,紮好的稻草一把一把晒在廣袤的田野中,田埂上,一些菊科作物開著黃的、紫的花朵,大河頭人剛剛經歷完忙碌的秋收,變得有些閒暇了。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秋日的陽光還有一絲炙熱,山林中綠蔭裡蟬鳴震天,二十多年前的這個時節,大河頭每家每戶的米缸基本見底,當新收的第一場穀子晒乾時,馬馱車推,彷彿早就約好了一般,人們紛紛踏上那條白色的沙礫小路,向幾裡外的碾坊而去。

路的一邊是山,另外一邊是收割後的田野,田野並不甚廣袤,盡頭處連接著連綿起伏的群山,山中依舊是百年不變濃郁的綠色,只那綠意中間雜著幾片通紅或鵝黃的“雲”,可能是楓樹也可能是銀杏,在這西南邊陲中緬邊境四季常青的深山之中,這些顏色鮮亮的落葉喬木,向人們展示了季節的更迭。

河水流量並不大,或許稱它為溪流更為確切,它叮叮咚咚穿山越嶺而來,映照著秋日裡碧藍的天空,格外明澈,兩岸開了些蘆花,被風吹彎了腰,河邊灘塗上裸露著大大小小的卵石,旁邊開了白的火草、黃的雛菊、紫的水香菜花,在這裡任何一個不起眼的角落裡,似乎都有無數的生命在繁衍著,風、河水,甚至路過的走獸,將它們的種子從遙遠的地方帶來,在陽光和溼潤的土壤中,萌芽、生長、開花、凋零,一株植物化為泥土,又有無數新的植物生長起來,沒有人知道這些變化,人們看到的只是它們輪迴的某一時刻,此時,百草凋零前的這一場狂歡,它們將生命最絢爛的樣子寂寞地呈現在風中,呈現在路過的人眼中。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碾坊已經有些年頭了,儘管柱子、椽子、甚至瓦片上都覆蓋著一層厚厚的米糠,可是依舊看得出來它已經歷盡滄桑,裝圍的木板被雨淋、被蟲蛀,連接處出現了很大的縫隙,瓦片上的灰土日積月累,生長出了暗綠的苔蘚,苔蘚上長滿了野草,野草裡開出了細碎的花朵。

碾坊的動力系統在房屋之下,由無數塊木頭用卯榫結構拼接成一個巨大的轉盤,一根木頭連接著轉盤和碾子,當人們需要碾米時,只要將碾坊引水渠裡的攔水板抽掉,攔住旁邊的出水口,溪流便滾滾而下,向轉盤洶湧奔去,水流下落的衝擊力推動轉盤轉動,一圈兩圈……,在慣性和離心力的驅使下,轉盤越來越快,雪白的水花四散飛濺,彷彿一個龐大的水太陽。

碾米的人總是很多,總是需要排隊,在這個時節裡,這臺古老的機器難得喘息的機會,碾房充斥著巨大的水聲,木轉盤轉動的嘎吱聲,碾盤壓過稻穀的沙沙聲,當一切寂靜下來,便又有幹葫蘆瓢刮在碾槽的石壁上發出“咯咯咯”的聲。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碾坊旁是一片荒蕪的草地,灌木叢上懸掛著藤蔓,倒垂著些時下剛剛成熟的野果,果皮變成紫色的木通裂開了皮,通紅的老鼠香瓜被鳥雀啄了一半,仔細去尋,總能尋到些漏網之魚,這成了打發時間的好去處,那些野果總是散發著令人著迷的氣息,讓人毫不介意衣服上、頭髮上沾滿的蒼耳、草屑,而我們坐在溝渠邊分享的成果似乎不僅僅是野果,還有靜氣凝神全神貫注的尋找,手足並用奮力採摘的過程。

日影西斜,在西邊的群山之巔燒出半天絢爛的晚霞,夕陽透過木板的縫隙灑進碾坊,金色的光芒中跳躍著萬千粉塵。我們七手八腳將口袋裡的穀子均勻地倒在碾槽裡,放開水閘,木轉盤在水流的衝擊下發出沉悶的哼哼,就像不情不願的老水牛,在農人的驅使下漸漸撒開蹄子耕耘起來。

對於年輕人來說,碾坊是一個充滿浪漫色彩的地方,年輕姑娘碾米,總有小夥子蜂擁著來對山歌,中年婦人帶著幾個孩子的碾坊卻分外安靜,我們小心翼翼地在湍急的溝渠旁洗臉、洗腳,溪水冷冽,彷彿還帶著草木的清芬,我們都洗得很小心,生怕湍急的水流長了舌頭,將人舔到碾子下漆黑的世界中。

當黑暗籠罩著大地,當我們圍坐在一盞幽幽的煤油燈旁時,我們感覺不到流水的咆哮、轉盤的嘎吱,它們彷彿也成了寧靜的一個部分,我們喜歡聽舅媽講故事,這個自小便當了童養媳的中年女人性格開朗,她沒有上過一天學,可是肚子裡有講不完的故事,那些山精樹怪、魑魅魍魎隨著她故弄玄虛的聲音緩緩道出,在這樣一個孤島一樣存在的碾坊裡構成了一個聊齋般的世界,她的故事奇幻卻並不恐怖,結局甚至帶著濃濃的大團圓式的喜劇色彩。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那是一次半夜醒來,幾縷清輝透過縫隙瀉入碾坊,推門出去,只見一輪明月高懸中天,清冷的月光鋪滿了幽深的山林、狹長的田野,泠泠流來的溪流映著皎潔的月光,仿若一條銀白的長練。天地空無一物,天地之間,渺遠的時空之中似又湧動著目所不能及的萬物,在無邊的暗夜中,應物而動。

碾坊,這個農耕時代舉足輕重的事物終於退出了生活的舞臺,這個世界越來越便捷高效,人們已經沒有更多的時間浪費在碾米這件小事上,可是那晚的月光卻一直盤踞於我的心頭,那些咆哮的水聲、木轉盤的嘎吱聲偶爾會在腦中響起,不知道那些灘塗中的植物經過了多少次輪迴,曾經的少年已經變成了中年,中年人白髮蒼蒼,死去的老年人沉睡於大地,一切的輪迴彷彿碾盤一般,從起點回到終點,又從終點奔向下一個起點。

這個世界似乎改變了太多,這個世界似乎又什麼也沒有改變。

在猴橋箐口我生活了很多年。

那是一個水流豐沛的地方,且不說家門前終年流淌的河流,密林幽澗、田間地頭也總是縱橫交錯著許多大大小小的溪流,其中最為神奇的是我家附近的一眼泉水,每當夏日裡山洪暴漲,原本清澈見底的河水變成一鍋黃湯時,那眼泉水便開始湧出大股清澈的泉水,水質無一絲雜質,嘗之清澈甘甜。

二十多年前,人們飲水還需到河裡去挑,在河水渾濁之時,這眼泉水便默默哺育了一個村莊,時至今日,每當夏日,泉水依舊自大地深處汨汨流出,彷彿永不枯竭的乳汁。

是水讓我們的村莊增添了秀麗的色彩,在箐口寨附近高聳的山頭俯瞰這個豐饒的小壩子,能看見一條小河在金色的壩子中緩緩流淌,它輕輕的繞過青灰色的村莊,彷彿它脖頸上一條藍色的絲綢飄帶。

清朝末年,時局動盪不安,流匪四起,為著村莊的安全,寨人環著四圍挖了很深的溝蕖,當情況危急,便將河流引入深溝,水流環繞村莊,變成抵禦外敵的最後一道屏障。時光飛逝,那些格局早已消弭在蒼茫的歲月之中,只是寨人跟水的感情卻一直親密如初,開塘養魚、耕種土地、碾米、磨面、煮飯、洗菜、洗衣……離開了水,人們的生活便不能繼續下去,在這個森林環繞、水流豐沛的地方,人們從未想象過沒有水的日子,在與它的親密共處中,人們漸漸忽略了它的存在。

我時常在河岸玩耍,一次我站在一片沙灘中,覺得腳下癢癢,抬腳去看,卻見一條很小的蛇搖曳著尾巴游走了。寨子往下一里左右有一個叫做油松塘的地方,那裡有一個常年潮溼的洞穴,說是洞穴中間卻被一塊大石頭堵住了,只旁邊還留有一些不大不小的縫隙,洞穴外的樹木上掛滿了白色的蛇蛻,讓人看之頭皮發麻。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寨中流傳,許久以前,那洞中住著兩條巨蛇,蛇出來覓食,龐大的軀體壓倒了大片的水稻,它吃下附近村子裡的豬、牛,甚至落單的兒童,寨中有童謠道:“大豆狗,吃蒼山,屙箐口”後來,在一個雷鳴電閃的夜晚,一道閃電自天空劈下,打落了油松塘山頂的一塊大石,石頭自山頂滾滾而下,堵住了洞口,蛇患平息,時至今日,山洞旁的縫隙裡依舊有大大小小的蛇出出進進,附近山林中鳥雀絕跡、人跡罕至。

漲潮時,河中有一種魚吸附在樹幹上,潮落後依舊掛在樹幹上,得名“上樹魚”、還有一種肚皮銀白的白魚、脊背滿是花斑的花魚,因為味道鮮美,被人捕撈得幾近絕跡,後來人們又學會了吃抱手雞、螃蟹、蝦、黃鱔、泥鰍,甚至蛇,為了滿足口腹之慾,不同品種的物種被嘗試著送上餐桌,味蕾刺激了膨脹的慾望,那些動物墜入黑暗的深淵,如果它們有靈長類動物的智慧,是否也期待著那劃破長天的閃電,來終結這個世界的貪婪與罪惡。

很多次在河灘撿拾卵石心中生出疑問,那些顏色、質地、形狀完全不一樣的石頭來自哪裡?它們會被湍急的流水帶到哪裡?這河流的源頭是什麼?它的盡頭在哪裡?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我們曾經在那個叫做大河頭的村子裡尋找過河流的源頭,村子很小,住著七八戶人家,可童年的記憶裡,村子又很大,田地寬闊,山野曠達,牛群進入山林很快便會隱沒了身影,一條比我家門前河流更窄、更清澈的小河緩緩流淌在茂密的森林邊。

在大河頭,我們趕著水牛朔河而上,河岸籠罩在一片霧濛濛的青草中,一群蚊牤被一甩一甩的牛尾巴趕得飛來飛去,肚子渾圓的大水牛不慌不忙地啃咬著河岸的青草,鼻腔裡發出嗤嗤的喘息聲。

穿過梅林,越過刺竹從,我們在空曠清幽的山林間穿梭,只見那水流時而緩緩流淌,波瀾不驚;時而流速湍急,將水花摔碎在山間的巨石上;時而自高高的山崖流下,在崇山峻嶺間掛一條銀白的長鏈。

我們沒有尋到河流的源頭,卻找到了名為龍塘的深潭,那是一窪碧綠的深水,寨子裡的老人說這潭水深不可測,連著海,也曾有人用數丈的竹子去測試它的深淺,卻從未探到過底,傳說潭裡住著兩條龍,有一年幻化為兩個大姑娘到城裡照相,師傅洗出來時卻是兩條張牙舞爪的巨龍。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我尋不到河的源頭,我亦去不到河的盡頭,只一次偶然的機會,去了緬甸密支那,在密支那的晨光中,觀看了江上日出的盛景,空曠的江面上往來著緬族人的柳葉小船,一輪紅日自遙遠的天邊緩緩升起,倒影映在江面上,波光盪漾中,在江面畫一個巨大的感嘆號。江面如此的寬闊寧靜,我不知道需要多少條河流交匯才能形成如此盛況,我也不知道這條大江兩岸發生過或者正在發生著怎樣的故事,可是我知道我家門前的河流匯入了這裡,或許這湧動的江流之下,還有一枚我曾經撫摸過,把玩過的卵石呢。

這裡是距離大河頭十多公里的深山,得名核桃灣是因為向陽的坡地上長著幾棵巨大的核桃樹。

核桃樹幹粗壯,枝葉繁茂,夏日裡彷彿幾把巨大的綠傘,亭亭蓋在山坡上,外公的窩棚就搭在核桃樹旁,推開窩棚,門外是一片望不到邊際的蕎地。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七月,苦蕎成熟,枝幹是紫紅色的,褐色的蕎籽零落綴在枝頭,一大片紫紅鋪開,延伸到遠處的山窪子,有人走過時,蕎樹吱喳作響,驚起一群鳥雀,它們騰空而起,翅膀掠著那抹紫紅低低飛翔一段,停在了遠處的蕎地裡。

“吃吧,吃吧,馬上就要收割了。”外公站在蕎地邊喃喃低語。

苦蕎並不是我所喜愛的食物,卻因為家中稻穀支撐不了半年,不得不在米飯中摻上蕎餜,七月裡常常有雨,難得的晴天收割苦蕎變得刻不容緩。

鐮刀口磨得銀亮,閃著一絲寒光,墊子鋪在空地處,T形的蕎擔碼在墊子旁,窩棚裡散發出飯菜的香味,吃過早飯,太陽晒乾了露水,便開始收蕎了。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男人們揮舞著鐮刀將苦蕎割倒,孩子們將割倒的苦蕎樹搬到墊子上,女人們高舉著蕎擔捶打,使那些蕎籽離開樹幹,這是一項單調卻繁重的體力活,不一會兒,雙臂便如灌了鉛一般沉重。

烈日當空,毫無遮擋的人們被太陽晒得滿臉通紅,汗水自頭髮叢中流下,仿若一條條小溪,核桃樹蔭裡,一條黃狗耷拉著腦袋,伸著舌頭喘著粗氣。

這是一條苦命的狗,許久前它還是身材矯健,動作敏捷的狗,當它黃色的身影穿過樹林時彷彿離弦的箭,它的聲音洪亮且威嚴,讓許多動物,甚至人都感到害怕。

"

過了十月,天空變得格外明淨高闊。

水稻已經收完,紮好的稻草一把一把晒在廣袤的田野中,田埂上,一些菊科作物開著黃的、紫的花朵,大河頭人剛剛經歷完忙碌的秋收,變得有些閒暇了。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秋日的陽光還有一絲炙熱,山林中綠蔭裡蟬鳴震天,二十多年前的這個時節,大河頭每家每戶的米缸基本見底,當新收的第一場穀子晒乾時,馬馱車推,彷彿早就約好了一般,人們紛紛踏上那條白色的沙礫小路,向幾裡外的碾坊而去。

路的一邊是山,另外一邊是收割後的田野,田野並不甚廣袤,盡頭處連接著連綿起伏的群山,山中依舊是百年不變濃郁的綠色,只那綠意中間雜著幾片通紅或鵝黃的“雲”,可能是楓樹也可能是銀杏,在這西南邊陲中緬邊境四季常青的深山之中,這些顏色鮮亮的落葉喬木,向人們展示了季節的更迭。

河水流量並不大,或許稱它為溪流更為確切,它叮叮咚咚穿山越嶺而來,映照著秋日裡碧藍的天空,格外明澈,兩岸開了些蘆花,被風吹彎了腰,河邊灘塗上裸露著大大小小的卵石,旁邊開了白的火草、黃的雛菊、紫的水香菜花,在這裡任何一個不起眼的角落裡,似乎都有無數的生命在繁衍著,風、河水,甚至路過的走獸,將它們的種子從遙遠的地方帶來,在陽光和溼潤的土壤中,萌芽、生長、開花、凋零,一株植物化為泥土,又有無數新的植物生長起來,沒有人知道這些變化,人們看到的只是它們輪迴的某一時刻,此時,百草凋零前的這一場狂歡,它們將生命最絢爛的樣子寂寞地呈現在風中,呈現在路過的人眼中。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碾坊已經有些年頭了,儘管柱子、椽子、甚至瓦片上都覆蓋著一層厚厚的米糠,可是依舊看得出來它已經歷盡滄桑,裝圍的木板被雨淋、被蟲蛀,連接處出現了很大的縫隙,瓦片上的灰土日積月累,生長出了暗綠的苔蘚,苔蘚上長滿了野草,野草裡開出了細碎的花朵。

碾坊的動力系統在房屋之下,由無數塊木頭用卯榫結構拼接成一個巨大的轉盤,一根木頭連接著轉盤和碾子,當人們需要碾米時,只要將碾坊引水渠裡的攔水板抽掉,攔住旁邊的出水口,溪流便滾滾而下,向轉盤洶湧奔去,水流下落的衝擊力推動轉盤轉動,一圈兩圈……,在慣性和離心力的驅使下,轉盤越來越快,雪白的水花四散飛濺,彷彿一個龐大的水太陽。

碾米的人總是很多,總是需要排隊,在這個時節裡,這臺古老的機器難得喘息的機會,碾房充斥著巨大的水聲,木轉盤轉動的嘎吱聲,碾盤壓過稻穀的沙沙聲,當一切寂靜下來,便又有幹葫蘆瓢刮在碾槽的石壁上發出“咯咯咯”的聲。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碾坊旁是一片荒蕪的草地,灌木叢上懸掛著藤蔓,倒垂著些時下剛剛成熟的野果,果皮變成紫色的木通裂開了皮,通紅的老鼠香瓜被鳥雀啄了一半,仔細去尋,總能尋到些漏網之魚,這成了打發時間的好去處,那些野果總是散發著令人著迷的氣息,讓人毫不介意衣服上、頭髮上沾滿的蒼耳、草屑,而我們坐在溝渠邊分享的成果似乎不僅僅是野果,還有靜氣凝神全神貫注的尋找,手足並用奮力採摘的過程。

日影西斜,在西邊的群山之巔燒出半天絢爛的晚霞,夕陽透過木板的縫隙灑進碾坊,金色的光芒中跳躍著萬千粉塵。我們七手八腳將口袋裡的穀子均勻地倒在碾槽裡,放開水閘,木轉盤在水流的衝擊下發出沉悶的哼哼,就像不情不願的老水牛,在農人的驅使下漸漸撒開蹄子耕耘起來。

對於年輕人來說,碾坊是一個充滿浪漫色彩的地方,年輕姑娘碾米,總有小夥子蜂擁著來對山歌,中年婦人帶著幾個孩子的碾坊卻分外安靜,我們小心翼翼地在湍急的溝渠旁洗臉、洗腳,溪水冷冽,彷彿還帶著草木的清芬,我們都洗得很小心,生怕湍急的水流長了舌頭,將人舔到碾子下漆黑的世界中。

當黑暗籠罩著大地,當我們圍坐在一盞幽幽的煤油燈旁時,我們感覺不到流水的咆哮、轉盤的嘎吱,它們彷彿也成了寧靜的一個部分,我們喜歡聽舅媽講故事,這個自小便當了童養媳的中年女人性格開朗,她沒有上過一天學,可是肚子裡有講不完的故事,那些山精樹怪、魑魅魍魎隨著她故弄玄虛的聲音緩緩道出,在這樣一個孤島一樣存在的碾坊裡構成了一個聊齋般的世界,她的故事奇幻卻並不恐怖,結局甚至帶著濃濃的大團圓式的喜劇色彩。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那是一次半夜醒來,幾縷清輝透過縫隙瀉入碾坊,推門出去,只見一輪明月高懸中天,清冷的月光鋪滿了幽深的山林、狹長的田野,泠泠流來的溪流映著皎潔的月光,仿若一條銀白的長練。天地空無一物,天地之間,渺遠的時空之中似又湧動著目所不能及的萬物,在無邊的暗夜中,應物而動。

碾坊,這個農耕時代舉足輕重的事物終於退出了生活的舞臺,這個世界越來越便捷高效,人們已經沒有更多的時間浪費在碾米這件小事上,可是那晚的月光卻一直盤踞於我的心頭,那些咆哮的水聲、木轉盤的嘎吱聲偶爾會在腦中響起,不知道那些灘塗中的植物經過了多少次輪迴,曾經的少年已經變成了中年,中年人白髮蒼蒼,死去的老年人沉睡於大地,一切的輪迴彷彿碾盤一般,從起點回到終點,又從終點奔向下一個起點。

這個世界似乎改變了太多,這個世界似乎又什麼也沒有改變。

在猴橋箐口我生活了很多年。

那是一個水流豐沛的地方,且不說家門前終年流淌的河流,密林幽澗、田間地頭也總是縱橫交錯著許多大大小小的溪流,其中最為神奇的是我家附近的一眼泉水,每當夏日裡山洪暴漲,原本清澈見底的河水變成一鍋黃湯時,那眼泉水便開始湧出大股清澈的泉水,水質無一絲雜質,嘗之清澈甘甜。

二十多年前,人們飲水還需到河裡去挑,在河水渾濁之時,這眼泉水便默默哺育了一個村莊,時至今日,每當夏日,泉水依舊自大地深處汨汨流出,彷彿永不枯竭的乳汁。

是水讓我們的村莊增添了秀麗的色彩,在箐口寨附近高聳的山頭俯瞰這個豐饒的小壩子,能看見一條小河在金色的壩子中緩緩流淌,它輕輕的繞過青灰色的村莊,彷彿它脖頸上一條藍色的絲綢飄帶。

清朝末年,時局動盪不安,流匪四起,為著村莊的安全,寨人環著四圍挖了很深的溝蕖,當情況危急,便將河流引入深溝,水流環繞村莊,變成抵禦外敵的最後一道屏障。時光飛逝,那些格局早已消弭在蒼茫的歲月之中,只是寨人跟水的感情卻一直親密如初,開塘養魚、耕種土地、碾米、磨面、煮飯、洗菜、洗衣……離開了水,人們的生活便不能繼續下去,在這個森林環繞、水流豐沛的地方,人們從未想象過沒有水的日子,在與它的親密共處中,人們漸漸忽略了它的存在。

我時常在河岸玩耍,一次我站在一片沙灘中,覺得腳下癢癢,抬腳去看,卻見一條很小的蛇搖曳著尾巴游走了。寨子往下一里左右有一個叫做油松塘的地方,那裡有一個常年潮溼的洞穴,說是洞穴中間卻被一塊大石頭堵住了,只旁邊還留有一些不大不小的縫隙,洞穴外的樹木上掛滿了白色的蛇蛻,讓人看之頭皮發麻。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寨中流傳,許久以前,那洞中住著兩條巨蛇,蛇出來覓食,龐大的軀體壓倒了大片的水稻,它吃下附近村子裡的豬、牛,甚至落單的兒童,寨中有童謠道:“大豆狗,吃蒼山,屙箐口”後來,在一個雷鳴電閃的夜晚,一道閃電自天空劈下,打落了油松塘山頂的一塊大石,石頭自山頂滾滾而下,堵住了洞口,蛇患平息,時至今日,山洞旁的縫隙裡依舊有大大小小的蛇出出進進,附近山林中鳥雀絕跡、人跡罕至。

漲潮時,河中有一種魚吸附在樹幹上,潮落後依舊掛在樹幹上,得名“上樹魚”、還有一種肚皮銀白的白魚、脊背滿是花斑的花魚,因為味道鮮美,被人捕撈得幾近絕跡,後來人們又學會了吃抱手雞、螃蟹、蝦、黃鱔、泥鰍,甚至蛇,為了滿足口腹之慾,不同品種的物種被嘗試著送上餐桌,味蕾刺激了膨脹的慾望,那些動物墜入黑暗的深淵,如果它們有靈長類動物的智慧,是否也期待著那劃破長天的閃電,來終結這個世界的貪婪與罪惡。

很多次在河灘撿拾卵石心中生出疑問,那些顏色、質地、形狀完全不一樣的石頭來自哪裡?它們會被湍急的流水帶到哪裡?這河流的源頭是什麼?它的盡頭在哪裡?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我們曾經在那個叫做大河頭的村子裡尋找過河流的源頭,村子很小,住著七八戶人家,可童年的記憶裡,村子又很大,田地寬闊,山野曠達,牛群進入山林很快便會隱沒了身影,一條比我家門前河流更窄、更清澈的小河緩緩流淌在茂密的森林邊。

在大河頭,我們趕著水牛朔河而上,河岸籠罩在一片霧濛濛的青草中,一群蚊牤被一甩一甩的牛尾巴趕得飛來飛去,肚子渾圓的大水牛不慌不忙地啃咬著河岸的青草,鼻腔裡發出嗤嗤的喘息聲。

穿過梅林,越過刺竹從,我們在空曠清幽的山林間穿梭,只見那水流時而緩緩流淌,波瀾不驚;時而流速湍急,將水花摔碎在山間的巨石上;時而自高高的山崖流下,在崇山峻嶺間掛一條銀白的長鏈。

我們沒有尋到河流的源頭,卻找到了名為龍塘的深潭,那是一窪碧綠的深水,寨子裡的老人說這潭水深不可測,連著海,也曾有人用數丈的竹子去測試它的深淺,卻從未探到過底,傳說潭裡住著兩條龍,有一年幻化為兩個大姑娘到城裡照相,師傅洗出來時卻是兩條張牙舞爪的巨龍。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我尋不到河的源頭,我亦去不到河的盡頭,只一次偶然的機會,去了緬甸密支那,在密支那的晨光中,觀看了江上日出的盛景,空曠的江面上往來著緬族人的柳葉小船,一輪紅日自遙遠的天邊緩緩升起,倒影映在江面上,波光盪漾中,在江面畫一個巨大的感嘆號。江面如此的寬闊寧靜,我不知道需要多少條河流交匯才能形成如此盛況,我也不知道這條大江兩岸發生過或者正在發生著怎樣的故事,可是我知道我家門前的河流匯入了這裡,或許這湧動的江流之下,還有一枚我曾經撫摸過,把玩過的卵石呢。

這裡是距離大河頭十多公里的深山,得名核桃灣是因為向陽的坡地上長著幾棵巨大的核桃樹。

核桃樹幹粗壯,枝葉繁茂,夏日裡彷彿幾把巨大的綠傘,亭亭蓋在山坡上,外公的窩棚就搭在核桃樹旁,推開窩棚,門外是一片望不到邊際的蕎地。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七月,苦蕎成熟,枝幹是紫紅色的,褐色的蕎籽零落綴在枝頭,一大片紫紅鋪開,延伸到遠處的山窪子,有人走過時,蕎樹吱喳作響,驚起一群鳥雀,它們騰空而起,翅膀掠著那抹紫紅低低飛翔一段,停在了遠處的蕎地裡。

“吃吧,吃吧,馬上就要收割了。”外公站在蕎地邊喃喃低語。

苦蕎並不是我所喜愛的食物,卻因為家中稻穀支撐不了半年,不得不在米飯中摻上蕎餜,七月裡常常有雨,難得的晴天收割苦蕎變得刻不容緩。

鐮刀口磨得銀亮,閃著一絲寒光,墊子鋪在空地處,T形的蕎擔碼在墊子旁,窩棚裡散發出飯菜的香味,吃過早飯,太陽晒乾了露水,便開始收蕎了。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男人們揮舞著鐮刀將苦蕎割倒,孩子們將割倒的苦蕎樹搬到墊子上,女人們高舉著蕎擔捶打,使那些蕎籽離開樹幹,這是一項單調卻繁重的體力活,不一會兒,雙臂便如灌了鉛一般沉重。

烈日當空,毫無遮擋的人們被太陽晒得滿臉通紅,汗水自頭髮叢中流下,仿若一條條小溪,核桃樹蔭裡,一條黃狗耷拉著腦袋,伸著舌頭喘著粗氣。

這是一條苦命的狗,許久前它還是身材矯健,動作敏捷的狗,當它黃色的身影穿過樹林時彷彿離弦的箭,它的聲音洪亮且威嚴,讓許多動物,甚至人都感到害怕。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大家都叫它大黃,它到來時,家中正鬧著黃鼠狼,每晚都會丟失一兩隻雞,它終結了黃鼠狼偷雞的行當,漸漸地成為這個家中不可或缺的一員,它忠誠且勇敢,它用狂吠和撕咬對抗入侵者,它有時將路人當成入侵者,主人教訓了許多次還是分辨不清楚,後來它被拴在了柱子上。

它變老實了許多,那天被解開鏈子的它滿地撒著歡,聽到異動之時它警惕地豎起了雙耳,許是責任心使然,它一轉身便飛快地向外飛奔,對著一個路過的人狂吠,它把他當成了一個入侵者。

不知是蓄謀已久,還是臨時起意,路過的人找到了殺死它的理由,獵槍砰然響起,它倒在血泊之中。

"

過了十月,天空變得格外明淨高闊。

水稻已經收完,紮好的稻草一把一把晒在廣袤的田野中,田埂上,一些菊科作物開著黃的、紫的花朵,大河頭人剛剛經歷完忙碌的秋收,變得有些閒暇了。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秋日的陽光還有一絲炙熱,山林中綠蔭裡蟬鳴震天,二十多年前的這個時節,大河頭每家每戶的米缸基本見底,當新收的第一場穀子晒乾時,馬馱車推,彷彿早就約好了一般,人們紛紛踏上那條白色的沙礫小路,向幾裡外的碾坊而去。

路的一邊是山,另外一邊是收割後的田野,田野並不甚廣袤,盡頭處連接著連綿起伏的群山,山中依舊是百年不變濃郁的綠色,只那綠意中間雜著幾片通紅或鵝黃的“雲”,可能是楓樹也可能是銀杏,在這西南邊陲中緬邊境四季常青的深山之中,這些顏色鮮亮的落葉喬木,向人們展示了季節的更迭。

河水流量並不大,或許稱它為溪流更為確切,它叮叮咚咚穿山越嶺而來,映照著秋日裡碧藍的天空,格外明澈,兩岸開了些蘆花,被風吹彎了腰,河邊灘塗上裸露著大大小小的卵石,旁邊開了白的火草、黃的雛菊、紫的水香菜花,在這裡任何一個不起眼的角落裡,似乎都有無數的生命在繁衍著,風、河水,甚至路過的走獸,將它們的種子從遙遠的地方帶來,在陽光和溼潤的土壤中,萌芽、生長、開花、凋零,一株植物化為泥土,又有無數新的植物生長起來,沒有人知道這些變化,人們看到的只是它們輪迴的某一時刻,此時,百草凋零前的這一場狂歡,它們將生命最絢爛的樣子寂寞地呈現在風中,呈現在路過的人眼中。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碾坊已經有些年頭了,儘管柱子、椽子、甚至瓦片上都覆蓋著一層厚厚的米糠,可是依舊看得出來它已經歷盡滄桑,裝圍的木板被雨淋、被蟲蛀,連接處出現了很大的縫隙,瓦片上的灰土日積月累,生長出了暗綠的苔蘚,苔蘚上長滿了野草,野草裡開出了細碎的花朵。

碾坊的動力系統在房屋之下,由無數塊木頭用卯榫結構拼接成一個巨大的轉盤,一根木頭連接著轉盤和碾子,當人們需要碾米時,只要將碾坊引水渠裡的攔水板抽掉,攔住旁邊的出水口,溪流便滾滾而下,向轉盤洶湧奔去,水流下落的衝擊力推動轉盤轉動,一圈兩圈……,在慣性和離心力的驅使下,轉盤越來越快,雪白的水花四散飛濺,彷彿一個龐大的水太陽。

碾米的人總是很多,總是需要排隊,在這個時節裡,這臺古老的機器難得喘息的機會,碾房充斥著巨大的水聲,木轉盤轉動的嘎吱聲,碾盤壓過稻穀的沙沙聲,當一切寂靜下來,便又有幹葫蘆瓢刮在碾槽的石壁上發出“咯咯咯”的聲。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碾坊旁是一片荒蕪的草地,灌木叢上懸掛著藤蔓,倒垂著些時下剛剛成熟的野果,果皮變成紫色的木通裂開了皮,通紅的老鼠香瓜被鳥雀啄了一半,仔細去尋,總能尋到些漏網之魚,這成了打發時間的好去處,那些野果總是散發著令人著迷的氣息,讓人毫不介意衣服上、頭髮上沾滿的蒼耳、草屑,而我們坐在溝渠邊分享的成果似乎不僅僅是野果,還有靜氣凝神全神貫注的尋找,手足並用奮力採摘的過程。

日影西斜,在西邊的群山之巔燒出半天絢爛的晚霞,夕陽透過木板的縫隙灑進碾坊,金色的光芒中跳躍著萬千粉塵。我們七手八腳將口袋裡的穀子均勻地倒在碾槽裡,放開水閘,木轉盤在水流的衝擊下發出沉悶的哼哼,就像不情不願的老水牛,在農人的驅使下漸漸撒開蹄子耕耘起來。

對於年輕人來說,碾坊是一個充滿浪漫色彩的地方,年輕姑娘碾米,總有小夥子蜂擁著來對山歌,中年婦人帶著幾個孩子的碾坊卻分外安靜,我們小心翼翼地在湍急的溝渠旁洗臉、洗腳,溪水冷冽,彷彿還帶著草木的清芬,我們都洗得很小心,生怕湍急的水流長了舌頭,將人舔到碾子下漆黑的世界中。

當黑暗籠罩著大地,當我們圍坐在一盞幽幽的煤油燈旁時,我們感覺不到流水的咆哮、轉盤的嘎吱,它們彷彿也成了寧靜的一個部分,我們喜歡聽舅媽講故事,這個自小便當了童養媳的中年女人性格開朗,她沒有上過一天學,可是肚子裡有講不完的故事,那些山精樹怪、魑魅魍魎隨著她故弄玄虛的聲音緩緩道出,在這樣一個孤島一樣存在的碾坊裡構成了一個聊齋般的世界,她的故事奇幻卻並不恐怖,結局甚至帶著濃濃的大團圓式的喜劇色彩。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那是一次半夜醒來,幾縷清輝透過縫隙瀉入碾坊,推門出去,只見一輪明月高懸中天,清冷的月光鋪滿了幽深的山林、狹長的田野,泠泠流來的溪流映著皎潔的月光,仿若一條銀白的長練。天地空無一物,天地之間,渺遠的時空之中似又湧動著目所不能及的萬物,在無邊的暗夜中,應物而動。

碾坊,這個農耕時代舉足輕重的事物終於退出了生活的舞臺,這個世界越來越便捷高效,人們已經沒有更多的時間浪費在碾米這件小事上,可是那晚的月光卻一直盤踞於我的心頭,那些咆哮的水聲、木轉盤的嘎吱聲偶爾會在腦中響起,不知道那些灘塗中的植物經過了多少次輪迴,曾經的少年已經變成了中年,中年人白髮蒼蒼,死去的老年人沉睡於大地,一切的輪迴彷彿碾盤一般,從起點回到終點,又從終點奔向下一個起點。

這個世界似乎改變了太多,這個世界似乎又什麼也沒有改變。

在猴橋箐口我生活了很多年。

那是一個水流豐沛的地方,且不說家門前終年流淌的河流,密林幽澗、田間地頭也總是縱橫交錯著許多大大小小的溪流,其中最為神奇的是我家附近的一眼泉水,每當夏日裡山洪暴漲,原本清澈見底的河水變成一鍋黃湯時,那眼泉水便開始湧出大股清澈的泉水,水質無一絲雜質,嘗之清澈甘甜。

二十多年前,人們飲水還需到河裡去挑,在河水渾濁之時,這眼泉水便默默哺育了一個村莊,時至今日,每當夏日,泉水依舊自大地深處汨汨流出,彷彿永不枯竭的乳汁。

是水讓我們的村莊增添了秀麗的色彩,在箐口寨附近高聳的山頭俯瞰這個豐饒的小壩子,能看見一條小河在金色的壩子中緩緩流淌,它輕輕的繞過青灰色的村莊,彷彿它脖頸上一條藍色的絲綢飄帶。

清朝末年,時局動盪不安,流匪四起,為著村莊的安全,寨人環著四圍挖了很深的溝蕖,當情況危急,便將河流引入深溝,水流環繞村莊,變成抵禦外敵的最後一道屏障。時光飛逝,那些格局早已消弭在蒼茫的歲月之中,只是寨人跟水的感情卻一直親密如初,開塘養魚、耕種土地、碾米、磨面、煮飯、洗菜、洗衣……離開了水,人們的生活便不能繼續下去,在這個森林環繞、水流豐沛的地方,人們從未想象過沒有水的日子,在與它的親密共處中,人們漸漸忽略了它的存在。

我時常在河岸玩耍,一次我站在一片沙灘中,覺得腳下癢癢,抬腳去看,卻見一條很小的蛇搖曳著尾巴游走了。寨子往下一里左右有一個叫做油松塘的地方,那裡有一個常年潮溼的洞穴,說是洞穴中間卻被一塊大石頭堵住了,只旁邊還留有一些不大不小的縫隙,洞穴外的樹木上掛滿了白色的蛇蛻,讓人看之頭皮發麻。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寨中流傳,許久以前,那洞中住著兩條巨蛇,蛇出來覓食,龐大的軀體壓倒了大片的水稻,它吃下附近村子裡的豬、牛,甚至落單的兒童,寨中有童謠道:“大豆狗,吃蒼山,屙箐口”後來,在一個雷鳴電閃的夜晚,一道閃電自天空劈下,打落了油松塘山頂的一塊大石,石頭自山頂滾滾而下,堵住了洞口,蛇患平息,時至今日,山洞旁的縫隙裡依舊有大大小小的蛇出出進進,附近山林中鳥雀絕跡、人跡罕至。

漲潮時,河中有一種魚吸附在樹幹上,潮落後依舊掛在樹幹上,得名“上樹魚”、還有一種肚皮銀白的白魚、脊背滿是花斑的花魚,因為味道鮮美,被人捕撈得幾近絕跡,後來人們又學會了吃抱手雞、螃蟹、蝦、黃鱔、泥鰍,甚至蛇,為了滿足口腹之慾,不同品種的物種被嘗試著送上餐桌,味蕾刺激了膨脹的慾望,那些動物墜入黑暗的深淵,如果它們有靈長類動物的智慧,是否也期待著那劃破長天的閃電,來終結這個世界的貪婪與罪惡。

很多次在河灘撿拾卵石心中生出疑問,那些顏色、質地、形狀完全不一樣的石頭來自哪裡?它們會被湍急的流水帶到哪裡?這河流的源頭是什麼?它的盡頭在哪裡?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我們曾經在那個叫做大河頭的村子裡尋找過河流的源頭,村子很小,住著七八戶人家,可童年的記憶裡,村子又很大,田地寬闊,山野曠達,牛群進入山林很快便會隱沒了身影,一條比我家門前河流更窄、更清澈的小河緩緩流淌在茂密的森林邊。

在大河頭,我們趕著水牛朔河而上,河岸籠罩在一片霧濛濛的青草中,一群蚊牤被一甩一甩的牛尾巴趕得飛來飛去,肚子渾圓的大水牛不慌不忙地啃咬著河岸的青草,鼻腔裡發出嗤嗤的喘息聲。

穿過梅林,越過刺竹從,我們在空曠清幽的山林間穿梭,只見那水流時而緩緩流淌,波瀾不驚;時而流速湍急,將水花摔碎在山間的巨石上;時而自高高的山崖流下,在崇山峻嶺間掛一條銀白的長鏈。

我們沒有尋到河流的源頭,卻找到了名為龍塘的深潭,那是一窪碧綠的深水,寨子裡的老人說這潭水深不可測,連著海,也曾有人用數丈的竹子去測試它的深淺,卻從未探到過底,傳說潭裡住著兩條龍,有一年幻化為兩個大姑娘到城裡照相,師傅洗出來時卻是兩條張牙舞爪的巨龍。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我尋不到河的源頭,我亦去不到河的盡頭,只一次偶然的機會,去了緬甸密支那,在密支那的晨光中,觀看了江上日出的盛景,空曠的江面上往來著緬族人的柳葉小船,一輪紅日自遙遠的天邊緩緩升起,倒影映在江面上,波光盪漾中,在江面畫一個巨大的感嘆號。江面如此的寬闊寧靜,我不知道需要多少條河流交匯才能形成如此盛況,我也不知道這條大江兩岸發生過或者正在發生著怎樣的故事,可是我知道我家門前的河流匯入了這裡,或許這湧動的江流之下,還有一枚我曾經撫摸過,把玩過的卵石呢。

這裡是距離大河頭十多公里的深山,得名核桃灣是因為向陽的坡地上長著幾棵巨大的核桃樹。

核桃樹幹粗壯,枝葉繁茂,夏日裡彷彿幾把巨大的綠傘,亭亭蓋在山坡上,外公的窩棚就搭在核桃樹旁,推開窩棚,門外是一片望不到邊際的蕎地。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七月,苦蕎成熟,枝幹是紫紅色的,褐色的蕎籽零落綴在枝頭,一大片紫紅鋪開,延伸到遠處的山窪子,有人走過時,蕎樹吱喳作響,驚起一群鳥雀,它們騰空而起,翅膀掠著那抹紫紅低低飛翔一段,停在了遠處的蕎地裡。

“吃吧,吃吧,馬上就要收割了。”外公站在蕎地邊喃喃低語。

苦蕎並不是我所喜愛的食物,卻因為家中稻穀支撐不了半年,不得不在米飯中摻上蕎餜,七月裡常常有雨,難得的晴天收割苦蕎變得刻不容緩。

鐮刀口磨得銀亮,閃著一絲寒光,墊子鋪在空地處,T形的蕎擔碼在墊子旁,窩棚裡散發出飯菜的香味,吃過早飯,太陽晒乾了露水,便開始收蕎了。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男人們揮舞著鐮刀將苦蕎割倒,孩子們將割倒的苦蕎樹搬到墊子上,女人們高舉著蕎擔捶打,使那些蕎籽離開樹幹,這是一項單調卻繁重的體力活,不一會兒,雙臂便如灌了鉛一般沉重。

烈日當空,毫無遮擋的人們被太陽晒得滿臉通紅,汗水自頭髮叢中流下,仿若一條條小溪,核桃樹蔭裡,一條黃狗耷拉著腦袋,伸著舌頭喘著粗氣。

這是一條苦命的狗,許久前它還是身材矯健,動作敏捷的狗,當它黃色的身影穿過樹林時彷彿離弦的箭,它的聲音洪亮且威嚴,讓許多動物,甚至人都感到害怕。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大家都叫它大黃,它到來時,家中正鬧著黃鼠狼,每晚都會丟失一兩隻雞,它終結了黃鼠狼偷雞的行當,漸漸地成為這個家中不可或缺的一員,它忠誠且勇敢,它用狂吠和撕咬對抗入侵者,它有時將路人當成入侵者,主人教訓了許多次還是分辨不清楚,後來它被拴在了柱子上。

它變老實了許多,那天被解開鏈子的它滿地撒著歡,聽到異動之時它警惕地豎起了雙耳,許是責任心使然,它一轉身便飛快地向外飛奔,對著一個路過的人狂吠,它把他當成了一個入侵者。

不知是蓄謀已久,還是臨時起意,路過的人找到了殺死它的理由,獵槍砰然響起,它倒在血泊之中。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子彈擦過喉管,脖子上大片的皮膚耷拉下來,它奄奄一息地躺在地上,路人說這狗太凶,遲早闖禍,我幫你家除了這禍害,路人還準備說,趁它還有一口氣,不如宰了吃個新鮮,卻在外公寒霜般的眼神裡閉上了嘴。

外公和舅爹小心翼翼地將狗抬回家中,他將消炎藥弄成粉末拌在米湯裡餵它,它斷斷續續哀哀嚎叫,大家想它可能快死了,它的傷口卻一點點癒合,當它痊癒時,渾身油亮的皮毛已經變得黯淡,英武健壯的模樣一去不返,它時常蜷縮在角落裡,吃著殘羹剩飯,夜晚,在暖烘烘的火塘旁,它就匍匐在外公的腳邊,頭緊緊挨著主人枯瘦的腳,那雙殘破的手掌有時會撫摸過它的頭頂,每當那時,它便閉上眼,嗚嗚叫上兩聲,它的眼角里,彷彿有渾濁的淚光。

山中時常有黑熊出沒,人們上山時總會帶上獵狗,後來家中又養了一條狗,我們住在核桃灣收蕎,便也帶了兩條狗來,一條白狗在林間穿梭,大黃就這樣耷拉著身子睡在樹蔭之下,人們說它被嚇破了膽,它已經失去了做狗的資格,只在主人的憐憫下苟延殘喘。

那一天,我們幹到月亮升到中天,所有人累得趴到鋪上睡得彷彿死去一般。

皎潔的明月自峽谷中緩緩升起,清冷的月光灑滿大地,遍佈在一道道山樑上,幽深的峽谷裡隱隱有水流的聲音傳了上來,蟲鳴聲四起。兩條狗,一白一黃坐在月光中,坐在山崖旁,在那些濃密的核桃樹蔭旁,它們默默守候著山窩棚,兩個剪影彷彿兩個雕塑,它們也成了夜的一個部分。

"

過了十月,天空變得格外明淨高闊。

水稻已經收完,紮好的稻草一把一把晒在廣袤的田野中,田埂上,一些菊科作物開著黃的、紫的花朵,大河頭人剛剛經歷完忙碌的秋收,變得有些閒暇了。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秋日的陽光還有一絲炙熱,山林中綠蔭裡蟬鳴震天,二十多年前的這個時節,大河頭每家每戶的米缸基本見底,當新收的第一場穀子晒乾時,馬馱車推,彷彿早就約好了一般,人們紛紛踏上那條白色的沙礫小路,向幾裡外的碾坊而去。

路的一邊是山,另外一邊是收割後的田野,田野並不甚廣袤,盡頭處連接著連綿起伏的群山,山中依舊是百年不變濃郁的綠色,只那綠意中間雜著幾片通紅或鵝黃的“雲”,可能是楓樹也可能是銀杏,在這西南邊陲中緬邊境四季常青的深山之中,這些顏色鮮亮的落葉喬木,向人們展示了季節的更迭。

河水流量並不大,或許稱它為溪流更為確切,它叮叮咚咚穿山越嶺而來,映照著秋日裡碧藍的天空,格外明澈,兩岸開了些蘆花,被風吹彎了腰,河邊灘塗上裸露著大大小小的卵石,旁邊開了白的火草、黃的雛菊、紫的水香菜花,在這裡任何一個不起眼的角落裡,似乎都有無數的生命在繁衍著,風、河水,甚至路過的走獸,將它們的種子從遙遠的地方帶來,在陽光和溼潤的土壤中,萌芽、生長、開花、凋零,一株植物化為泥土,又有無數新的植物生長起來,沒有人知道這些變化,人們看到的只是它們輪迴的某一時刻,此時,百草凋零前的這一場狂歡,它們將生命最絢爛的樣子寂寞地呈現在風中,呈現在路過的人眼中。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碾坊已經有些年頭了,儘管柱子、椽子、甚至瓦片上都覆蓋著一層厚厚的米糠,可是依舊看得出來它已經歷盡滄桑,裝圍的木板被雨淋、被蟲蛀,連接處出現了很大的縫隙,瓦片上的灰土日積月累,生長出了暗綠的苔蘚,苔蘚上長滿了野草,野草裡開出了細碎的花朵。

碾坊的動力系統在房屋之下,由無數塊木頭用卯榫結構拼接成一個巨大的轉盤,一根木頭連接著轉盤和碾子,當人們需要碾米時,只要將碾坊引水渠裡的攔水板抽掉,攔住旁邊的出水口,溪流便滾滾而下,向轉盤洶湧奔去,水流下落的衝擊力推動轉盤轉動,一圈兩圈……,在慣性和離心力的驅使下,轉盤越來越快,雪白的水花四散飛濺,彷彿一個龐大的水太陽。

碾米的人總是很多,總是需要排隊,在這個時節裡,這臺古老的機器難得喘息的機會,碾房充斥著巨大的水聲,木轉盤轉動的嘎吱聲,碾盤壓過稻穀的沙沙聲,當一切寂靜下來,便又有幹葫蘆瓢刮在碾槽的石壁上發出“咯咯咯”的聲。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碾坊旁是一片荒蕪的草地,灌木叢上懸掛著藤蔓,倒垂著些時下剛剛成熟的野果,果皮變成紫色的木通裂開了皮,通紅的老鼠香瓜被鳥雀啄了一半,仔細去尋,總能尋到些漏網之魚,這成了打發時間的好去處,那些野果總是散發著令人著迷的氣息,讓人毫不介意衣服上、頭髮上沾滿的蒼耳、草屑,而我們坐在溝渠邊分享的成果似乎不僅僅是野果,還有靜氣凝神全神貫注的尋找,手足並用奮力採摘的過程。

日影西斜,在西邊的群山之巔燒出半天絢爛的晚霞,夕陽透過木板的縫隙灑進碾坊,金色的光芒中跳躍著萬千粉塵。我們七手八腳將口袋裡的穀子均勻地倒在碾槽裡,放開水閘,木轉盤在水流的衝擊下發出沉悶的哼哼,就像不情不願的老水牛,在農人的驅使下漸漸撒開蹄子耕耘起來。

對於年輕人來說,碾坊是一個充滿浪漫色彩的地方,年輕姑娘碾米,總有小夥子蜂擁著來對山歌,中年婦人帶著幾個孩子的碾坊卻分外安靜,我們小心翼翼地在湍急的溝渠旁洗臉、洗腳,溪水冷冽,彷彿還帶著草木的清芬,我們都洗得很小心,生怕湍急的水流長了舌頭,將人舔到碾子下漆黑的世界中。

當黑暗籠罩著大地,當我們圍坐在一盞幽幽的煤油燈旁時,我們感覺不到流水的咆哮、轉盤的嘎吱,它們彷彿也成了寧靜的一個部分,我們喜歡聽舅媽講故事,這個自小便當了童養媳的中年女人性格開朗,她沒有上過一天學,可是肚子裡有講不完的故事,那些山精樹怪、魑魅魍魎隨著她故弄玄虛的聲音緩緩道出,在這樣一個孤島一樣存在的碾坊裡構成了一個聊齋般的世界,她的故事奇幻卻並不恐怖,結局甚至帶著濃濃的大團圓式的喜劇色彩。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那是一次半夜醒來,幾縷清輝透過縫隙瀉入碾坊,推門出去,只見一輪明月高懸中天,清冷的月光鋪滿了幽深的山林、狹長的田野,泠泠流來的溪流映著皎潔的月光,仿若一條銀白的長練。天地空無一物,天地之間,渺遠的時空之中似又湧動著目所不能及的萬物,在無邊的暗夜中,應物而動。

碾坊,這個農耕時代舉足輕重的事物終於退出了生活的舞臺,這個世界越來越便捷高效,人們已經沒有更多的時間浪費在碾米這件小事上,可是那晚的月光卻一直盤踞於我的心頭,那些咆哮的水聲、木轉盤的嘎吱聲偶爾會在腦中響起,不知道那些灘塗中的植物經過了多少次輪迴,曾經的少年已經變成了中年,中年人白髮蒼蒼,死去的老年人沉睡於大地,一切的輪迴彷彿碾盤一般,從起點回到終點,又從終點奔向下一個起點。

這個世界似乎改變了太多,這個世界似乎又什麼也沒有改變。

在猴橋箐口我生活了很多年。

那是一個水流豐沛的地方,且不說家門前終年流淌的河流,密林幽澗、田間地頭也總是縱橫交錯著許多大大小小的溪流,其中最為神奇的是我家附近的一眼泉水,每當夏日裡山洪暴漲,原本清澈見底的河水變成一鍋黃湯時,那眼泉水便開始湧出大股清澈的泉水,水質無一絲雜質,嘗之清澈甘甜。

二十多年前,人們飲水還需到河裡去挑,在河水渾濁之時,這眼泉水便默默哺育了一個村莊,時至今日,每當夏日,泉水依舊自大地深處汨汨流出,彷彿永不枯竭的乳汁。

是水讓我們的村莊增添了秀麗的色彩,在箐口寨附近高聳的山頭俯瞰這個豐饒的小壩子,能看見一條小河在金色的壩子中緩緩流淌,它輕輕的繞過青灰色的村莊,彷彿它脖頸上一條藍色的絲綢飄帶。

清朝末年,時局動盪不安,流匪四起,為著村莊的安全,寨人環著四圍挖了很深的溝蕖,當情況危急,便將河流引入深溝,水流環繞村莊,變成抵禦外敵的最後一道屏障。時光飛逝,那些格局早已消弭在蒼茫的歲月之中,只是寨人跟水的感情卻一直親密如初,開塘養魚、耕種土地、碾米、磨面、煮飯、洗菜、洗衣……離開了水,人們的生活便不能繼續下去,在這個森林環繞、水流豐沛的地方,人們從未想象過沒有水的日子,在與它的親密共處中,人們漸漸忽略了它的存在。

我時常在河岸玩耍,一次我站在一片沙灘中,覺得腳下癢癢,抬腳去看,卻見一條很小的蛇搖曳著尾巴游走了。寨子往下一里左右有一個叫做油松塘的地方,那裡有一個常年潮溼的洞穴,說是洞穴中間卻被一塊大石頭堵住了,只旁邊還留有一些不大不小的縫隙,洞穴外的樹木上掛滿了白色的蛇蛻,讓人看之頭皮發麻。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寨中流傳,許久以前,那洞中住著兩條巨蛇,蛇出來覓食,龐大的軀體壓倒了大片的水稻,它吃下附近村子裡的豬、牛,甚至落單的兒童,寨中有童謠道:“大豆狗,吃蒼山,屙箐口”後來,在一個雷鳴電閃的夜晚,一道閃電自天空劈下,打落了油松塘山頂的一塊大石,石頭自山頂滾滾而下,堵住了洞口,蛇患平息,時至今日,山洞旁的縫隙裡依舊有大大小小的蛇出出進進,附近山林中鳥雀絕跡、人跡罕至。

漲潮時,河中有一種魚吸附在樹幹上,潮落後依舊掛在樹幹上,得名“上樹魚”、還有一種肚皮銀白的白魚、脊背滿是花斑的花魚,因為味道鮮美,被人捕撈得幾近絕跡,後來人們又學會了吃抱手雞、螃蟹、蝦、黃鱔、泥鰍,甚至蛇,為了滿足口腹之慾,不同品種的物種被嘗試著送上餐桌,味蕾刺激了膨脹的慾望,那些動物墜入黑暗的深淵,如果它們有靈長類動物的智慧,是否也期待著那劃破長天的閃電,來終結這個世界的貪婪與罪惡。

很多次在河灘撿拾卵石心中生出疑問,那些顏色、質地、形狀完全不一樣的石頭來自哪裡?它們會被湍急的流水帶到哪裡?這河流的源頭是什麼?它的盡頭在哪裡?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我們曾經在那個叫做大河頭的村子裡尋找過河流的源頭,村子很小,住著七八戶人家,可童年的記憶裡,村子又很大,田地寬闊,山野曠達,牛群進入山林很快便會隱沒了身影,一條比我家門前河流更窄、更清澈的小河緩緩流淌在茂密的森林邊。

在大河頭,我們趕著水牛朔河而上,河岸籠罩在一片霧濛濛的青草中,一群蚊牤被一甩一甩的牛尾巴趕得飛來飛去,肚子渾圓的大水牛不慌不忙地啃咬著河岸的青草,鼻腔裡發出嗤嗤的喘息聲。

穿過梅林,越過刺竹從,我們在空曠清幽的山林間穿梭,只見那水流時而緩緩流淌,波瀾不驚;時而流速湍急,將水花摔碎在山間的巨石上;時而自高高的山崖流下,在崇山峻嶺間掛一條銀白的長鏈。

我們沒有尋到河流的源頭,卻找到了名為龍塘的深潭,那是一窪碧綠的深水,寨子裡的老人說這潭水深不可測,連著海,也曾有人用數丈的竹子去測試它的深淺,卻從未探到過底,傳說潭裡住著兩條龍,有一年幻化為兩個大姑娘到城裡照相,師傅洗出來時卻是兩條張牙舞爪的巨龍。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我尋不到河的源頭,我亦去不到河的盡頭,只一次偶然的機會,去了緬甸密支那,在密支那的晨光中,觀看了江上日出的盛景,空曠的江面上往來著緬族人的柳葉小船,一輪紅日自遙遠的天邊緩緩升起,倒影映在江面上,波光盪漾中,在江面畫一個巨大的感嘆號。江面如此的寬闊寧靜,我不知道需要多少條河流交匯才能形成如此盛況,我也不知道這條大江兩岸發生過或者正在發生著怎樣的故事,可是我知道我家門前的河流匯入了這裡,或許這湧動的江流之下,還有一枚我曾經撫摸過,把玩過的卵石呢。

這裡是距離大河頭十多公里的深山,得名核桃灣是因為向陽的坡地上長著幾棵巨大的核桃樹。

核桃樹幹粗壯,枝葉繁茂,夏日裡彷彿幾把巨大的綠傘,亭亭蓋在山坡上,外公的窩棚就搭在核桃樹旁,推開窩棚,門外是一片望不到邊際的蕎地。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七月,苦蕎成熟,枝幹是紫紅色的,褐色的蕎籽零落綴在枝頭,一大片紫紅鋪開,延伸到遠處的山窪子,有人走過時,蕎樹吱喳作響,驚起一群鳥雀,它們騰空而起,翅膀掠著那抹紫紅低低飛翔一段,停在了遠處的蕎地裡。

“吃吧,吃吧,馬上就要收割了。”外公站在蕎地邊喃喃低語。

苦蕎並不是我所喜愛的食物,卻因為家中稻穀支撐不了半年,不得不在米飯中摻上蕎餜,七月裡常常有雨,難得的晴天收割苦蕎變得刻不容緩。

鐮刀口磨得銀亮,閃著一絲寒光,墊子鋪在空地處,T形的蕎擔碼在墊子旁,窩棚裡散發出飯菜的香味,吃過早飯,太陽晒乾了露水,便開始收蕎了。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男人們揮舞著鐮刀將苦蕎割倒,孩子們將割倒的苦蕎樹搬到墊子上,女人們高舉著蕎擔捶打,使那些蕎籽離開樹幹,這是一項單調卻繁重的體力活,不一會兒,雙臂便如灌了鉛一般沉重。

烈日當空,毫無遮擋的人們被太陽晒得滿臉通紅,汗水自頭髮叢中流下,仿若一條條小溪,核桃樹蔭裡,一條黃狗耷拉著腦袋,伸著舌頭喘著粗氣。

這是一條苦命的狗,許久前它還是身材矯健,動作敏捷的狗,當它黃色的身影穿過樹林時彷彿離弦的箭,它的聲音洪亮且威嚴,讓許多動物,甚至人都感到害怕。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大家都叫它大黃,它到來時,家中正鬧著黃鼠狼,每晚都會丟失一兩隻雞,它終結了黃鼠狼偷雞的行當,漸漸地成為這個家中不可或缺的一員,它忠誠且勇敢,它用狂吠和撕咬對抗入侵者,它有時將路人當成入侵者,主人教訓了許多次還是分辨不清楚,後來它被拴在了柱子上。

它變老實了許多,那天被解開鏈子的它滿地撒著歡,聽到異動之時它警惕地豎起了雙耳,許是責任心使然,它一轉身便飛快地向外飛奔,對著一個路過的人狂吠,它把他當成了一個入侵者。

不知是蓄謀已久,還是臨時起意,路過的人找到了殺死它的理由,獵槍砰然響起,它倒在血泊之中。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子彈擦過喉管,脖子上大片的皮膚耷拉下來,它奄奄一息地躺在地上,路人說這狗太凶,遲早闖禍,我幫你家除了這禍害,路人還準備說,趁它還有一口氣,不如宰了吃個新鮮,卻在外公寒霜般的眼神裡閉上了嘴。

外公和舅爹小心翼翼地將狗抬回家中,他將消炎藥弄成粉末拌在米湯裡餵它,它斷斷續續哀哀嚎叫,大家想它可能快死了,它的傷口卻一點點癒合,當它痊癒時,渾身油亮的皮毛已經變得黯淡,英武健壯的模樣一去不返,它時常蜷縮在角落裡,吃著殘羹剩飯,夜晚,在暖烘烘的火塘旁,它就匍匐在外公的腳邊,頭緊緊挨著主人枯瘦的腳,那雙殘破的手掌有時會撫摸過它的頭頂,每當那時,它便閉上眼,嗚嗚叫上兩聲,它的眼角里,彷彿有渾濁的淚光。

山中時常有黑熊出沒,人們上山時總會帶上獵狗,後來家中又養了一條狗,我們住在核桃灣收蕎,便也帶了兩條狗來,一條白狗在林間穿梭,大黃就這樣耷拉著身子睡在樹蔭之下,人們說它被嚇破了膽,它已經失去了做狗的資格,只在主人的憐憫下苟延殘喘。

那一天,我們幹到月亮升到中天,所有人累得趴到鋪上睡得彷彿死去一般。

皎潔的明月自峽谷中緩緩升起,清冷的月光灑滿大地,遍佈在一道道山樑上,幽深的峽谷裡隱隱有水流的聲音傳了上來,蟲鳴聲四起。兩條狗,一白一黃坐在月光中,坐在山崖旁,在那些濃密的核桃樹蔭旁,它們默默守候著山窩棚,兩個剪影彷彿兩個雕塑,它們也成了夜的一個部分。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大黃成了外公的影子,在田間地頭,在山林河流,在時常耕種的核桃灣,有外公的身影,必然也有那條身軀高大精神委頓的狗的影子,外公很節儉,地上掉落的飯粒會撿拾起來吹去灰塵放到嘴裡,那時白米時常不夠,人們將蕎麵剁成蕎餜摻在米飯裡蒸熟,外公常常吃掉碗裡的蕎餜,將極少的白米飯留幾口給大黃。

“吃吧,你這瘦狗——”

秋風起了,核桃樹葉漸漸凋落,核桃“啪”地一聲落到地上,青色的外殼與果實分離開來,外公挎一個竹籃在林間撿拾核桃,他佝僂的身軀旁跟著一條同樣佝僂著的黃狗。

很久以後聽說,一次外公在核桃灣與一隻巨大的狗熊不期而遇,他與軀體龐大小眼通紅的狗熊對峙,他的心臟提到了喉嚨口,卻瞪著一雙眼睛死死盯住那隻散發著陣陣臭味的狗熊,委頓不堪的大黃突然間爆發了洪荒之力,它圍著狗熊狂吠,瘦弱的身軀裡透出狼性的光芒,良久,那隻狗熊不知被外公的眼光嚇到了,還是被大黃的狂吠聲嚇到了,或許它覺得與這一狗一人對峙有些滑稽,調轉了身軀回到了叢林之中。

"

過了十月,天空變得格外明淨高闊。

水稻已經收完,紮好的稻草一把一把晒在廣袤的田野中,田埂上,一些菊科作物開著黃的、紫的花朵,大河頭人剛剛經歷完忙碌的秋收,變得有些閒暇了。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秋日的陽光還有一絲炙熱,山林中綠蔭裡蟬鳴震天,二十多年前的這個時節,大河頭每家每戶的米缸基本見底,當新收的第一場穀子晒乾時,馬馱車推,彷彿早就約好了一般,人們紛紛踏上那條白色的沙礫小路,向幾裡外的碾坊而去。

路的一邊是山,另外一邊是收割後的田野,田野並不甚廣袤,盡頭處連接著連綿起伏的群山,山中依舊是百年不變濃郁的綠色,只那綠意中間雜著幾片通紅或鵝黃的“雲”,可能是楓樹也可能是銀杏,在這西南邊陲中緬邊境四季常青的深山之中,這些顏色鮮亮的落葉喬木,向人們展示了季節的更迭。

河水流量並不大,或許稱它為溪流更為確切,它叮叮咚咚穿山越嶺而來,映照著秋日裡碧藍的天空,格外明澈,兩岸開了些蘆花,被風吹彎了腰,河邊灘塗上裸露著大大小小的卵石,旁邊開了白的火草、黃的雛菊、紫的水香菜花,在這裡任何一個不起眼的角落裡,似乎都有無數的生命在繁衍著,風、河水,甚至路過的走獸,將它們的種子從遙遠的地方帶來,在陽光和溼潤的土壤中,萌芽、生長、開花、凋零,一株植物化為泥土,又有無數新的植物生長起來,沒有人知道這些變化,人們看到的只是它們輪迴的某一時刻,此時,百草凋零前的這一場狂歡,它們將生命最絢爛的樣子寂寞地呈現在風中,呈現在路過的人眼中。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碾坊已經有些年頭了,儘管柱子、椽子、甚至瓦片上都覆蓋著一層厚厚的米糠,可是依舊看得出來它已經歷盡滄桑,裝圍的木板被雨淋、被蟲蛀,連接處出現了很大的縫隙,瓦片上的灰土日積月累,生長出了暗綠的苔蘚,苔蘚上長滿了野草,野草裡開出了細碎的花朵。

碾坊的動力系統在房屋之下,由無數塊木頭用卯榫結構拼接成一個巨大的轉盤,一根木頭連接著轉盤和碾子,當人們需要碾米時,只要將碾坊引水渠裡的攔水板抽掉,攔住旁邊的出水口,溪流便滾滾而下,向轉盤洶湧奔去,水流下落的衝擊力推動轉盤轉動,一圈兩圈……,在慣性和離心力的驅使下,轉盤越來越快,雪白的水花四散飛濺,彷彿一個龐大的水太陽。

碾米的人總是很多,總是需要排隊,在這個時節裡,這臺古老的機器難得喘息的機會,碾房充斥著巨大的水聲,木轉盤轉動的嘎吱聲,碾盤壓過稻穀的沙沙聲,當一切寂靜下來,便又有幹葫蘆瓢刮在碾槽的石壁上發出“咯咯咯”的聲。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碾坊旁是一片荒蕪的草地,灌木叢上懸掛著藤蔓,倒垂著些時下剛剛成熟的野果,果皮變成紫色的木通裂開了皮,通紅的老鼠香瓜被鳥雀啄了一半,仔細去尋,總能尋到些漏網之魚,這成了打發時間的好去處,那些野果總是散發著令人著迷的氣息,讓人毫不介意衣服上、頭髮上沾滿的蒼耳、草屑,而我們坐在溝渠邊分享的成果似乎不僅僅是野果,還有靜氣凝神全神貫注的尋找,手足並用奮力採摘的過程。

日影西斜,在西邊的群山之巔燒出半天絢爛的晚霞,夕陽透過木板的縫隙灑進碾坊,金色的光芒中跳躍著萬千粉塵。我們七手八腳將口袋裡的穀子均勻地倒在碾槽裡,放開水閘,木轉盤在水流的衝擊下發出沉悶的哼哼,就像不情不願的老水牛,在農人的驅使下漸漸撒開蹄子耕耘起來。

對於年輕人來說,碾坊是一個充滿浪漫色彩的地方,年輕姑娘碾米,總有小夥子蜂擁著來對山歌,中年婦人帶著幾個孩子的碾坊卻分外安靜,我們小心翼翼地在湍急的溝渠旁洗臉、洗腳,溪水冷冽,彷彿還帶著草木的清芬,我們都洗得很小心,生怕湍急的水流長了舌頭,將人舔到碾子下漆黑的世界中。

當黑暗籠罩著大地,當我們圍坐在一盞幽幽的煤油燈旁時,我們感覺不到流水的咆哮、轉盤的嘎吱,它們彷彿也成了寧靜的一個部分,我們喜歡聽舅媽講故事,這個自小便當了童養媳的中年女人性格開朗,她沒有上過一天學,可是肚子裡有講不完的故事,那些山精樹怪、魑魅魍魎隨著她故弄玄虛的聲音緩緩道出,在這樣一個孤島一樣存在的碾坊裡構成了一個聊齋般的世界,她的故事奇幻卻並不恐怖,結局甚至帶著濃濃的大團圓式的喜劇色彩。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那是一次半夜醒來,幾縷清輝透過縫隙瀉入碾坊,推門出去,只見一輪明月高懸中天,清冷的月光鋪滿了幽深的山林、狹長的田野,泠泠流來的溪流映著皎潔的月光,仿若一條銀白的長練。天地空無一物,天地之間,渺遠的時空之中似又湧動著目所不能及的萬物,在無邊的暗夜中,應物而動。

碾坊,這個農耕時代舉足輕重的事物終於退出了生活的舞臺,這個世界越來越便捷高效,人們已經沒有更多的時間浪費在碾米這件小事上,可是那晚的月光卻一直盤踞於我的心頭,那些咆哮的水聲、木轉盤的嘎吱聲偶爾會在腦中響起,不知道那些灘塗中的植物經過了多少次輪迴,曾經的少年已經變成了中年,中年人白髮蒼蒼,死去的老年人沉睡於大地,一切的輪迴彷彿碾盤一般,從起點回到終點,又從終點奔向下一個起點。

這個世界似乎改變了太多,這個世界似乎又什麼也沒有改變。

在猴橋箐口我生活了很多年。

那是一個水流豐沛的地方,且不說家門前終年流淌的河流,密林幽澗、田間地頭也總是縱橫交錯著許多大大小小的溪流,其中最為神奇的是我家附近的一眼泉水,每當夏日裡山洪暴漲,原本清澈見底的河水變成一鍋黃湯時,那眼泉水便開始湧出大股清澈的泉水,水質無一絲雜質,嘗之清澈甘甜。

二十多年前,人們飲水還需到河裡去挑,在河水渾濁之時,這眼泉水便默默哺育了一個村莊,時至今日,每當夏日,泉水依舊自大地深處汨汨流出,彷彿永不枯竭的乳汁。

是水讓我們的村莊增添了秀麗的色彩,在箐口寨附近高聳的山頭俯瞰這個豐饒的小壩子,能看見一條小河在金色的壩子中緩緩流淌,它輕輕的繞過青灰色的村莊,彷彿它脖頸上一條藍色的絲綢飄帶。

清朝末年,時局動盪不安,流匪四起,為著村莊的安全,寨人環著四圍挖了很深的溝蕖,當情況危急,便將河流引入深溝,水流環繞村莊,變成抵禦外敵的最後一道屏障。時光飛逝,那些格局早已消弭在蒼茫的歲月之中,只是寨人跟水的感情卻一直親密如初,開塘養魚、耕種土地、碾米、磨面、煮飯、洗菜、洗衣……離開了水,人們的生活便不能繼續下去,在這個森林環繞、水流豐沛的地方,人們從未想象過沒有水的日子,在與它的親密共處中,人們漸漸忽略了它的存在。

我時常在河岸玩耍,一次我站在一片沙灘中,覺得腳下癢癢,抬腳去看,卻見一條很小的蛇搖曳著尾巴游走了。寨子往下一里左右有一個叫做油松塘的地方,那裡有一個常年潮溼的洞穴,說是洞穴中間卻被一塊大石頭堵住了,只旁邊還留有一些不大不小的縫隙,洞穴外的樹木上掛滿了白色的蛇蛻,讓人看之頭皮發麻。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寨中流傳,許久以前,那洞中住著兩條巨蛇,蛇出來覓食,龐大的軀體壓倒了大片的水稻,它吃下附近村子裡的豬、牛,甚至落單的兒童,寨中有童謠道:“大豆狗,吃蒼山,屙箐口”後來,在一個雷鳴電閃的夜晚,一道閃電自天空劈下,打落了油松塘山頂的一塊大石,石頭自山頂滾滾而下,堵住了洞口,蛇患平息,時至今日,山洞旁的縫隙裡依舊有大大小小的蛇出出進進,附近山林中鳥雀絕跡、人跡罕至。

漲潮時,河中有一種魚吸附在樹幹上,潮落後依舊掛在樹幹上,得名“上樹魚”、還有一種肚皮銀白的白魚、脊背滿是花斑的花魚,因為味道鮮美,被人捕撈得幾近絕跡,後來人們又學會了吃抱手雞、螃蟹、蝦、黃鱔、泥鰍,甚至蛇,為了滿足口腹之慾,不同品種的物種被嘗試著送上餐桌,味蕾刺激了膨脹的慾望,那些動物墜入黑暗的深淵,如果它們有靈長類動物的智慧,是否也期待著那劃破長天的閃電,來終結這個世界的貪婪與罪惡。

很多次在河灘撿拾卵石心中生出疑問,那些顏色、質地、形狀完全不一樣的石頭來自哪裡?它們會被湍急的流水帶到哪裡?這河流的源頭是什麼?它的盡頭在哪裡?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我們曾經在那個叫做大河頭的村子裡尋找過河流的源頭,村子很小,住著七八戶人家,可童年的記憶裡,村子又很大,田地寬闊,山野曠達,牛群進入山林很快便會隱沒了身影,一條比我家門前河流更窄、更清澈的小河緩緩流淌在茂密的森林邊。

在大河頭,我們趕著水牛朔河而上,河岸籠罩在一片霧濛濛的青草中,一群蚊牤被一甩一甩的牛尾巴趕得飛來飛去,肚子渾圓的大水牛不慌不忙地啃咬著河岸的青草,鼻腔裡發出嗤嗤的喘息聲。

穿過梅林,越過刺竹從,我們在空曠清幽的山林間穿梭,只見那水流時而緩緩流淌,波瀾不驚;時而流速湍急,將水花摔碎在山間的巨石上;時而自高高的山崖流下,在崇山峻嶺間掛一條銀白的長鏈。

我們沒有尋到河流的源頭,卻找到了名為龍塘的深潭,那是一窪碧綠的深水,寨子裡的老人說這潭水深不可測,連著海,也曾有人用數丈的竹子去測試它的深淺,卻從未探到過底,傳說潭裡住著兩條龍,有一年幻化為兩個大姑娘到城裡照相,師傅洗出來時卻是兩條張牙舞爪的巨龍。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我尋不到河的源頭,我亦去不到河的盡頭,只一次偶然的機會,去了緬甸密支那,在密支那的晨光中,觀看了江上日出的盛景,空曠的江面上往來著緬族人的柳葉小船,一輪紅日自遙遠的天邊緩緩升起,倒影映在江面上,波光盪漾中,在江面畫一個巨大的感嘆號。江面如此的寬闊寧靜,我不知道需要多少條河流交匯才能形成如此盛況,我也不知道這條大江兩岸發生過或者正在發生著怎樣的故事,可是我知道我家門前的河流匯入了這裡,或許這湧動的江流之下,還有一枚我曾經撫摸過,把玩過的卵石呢。

這裡是距離大河頭十多公里的深山,得名核桃灣是因為向陽的坡地上長著幾棵巨大的核桃樹。

核桃樹幹粗壯,枝葉繁茂,夏日裡彷彿幾把巨大的綠傘,亭亭蓋在山坡上,外公的窩棚就搭在核桃樹旁,推開窩棚,門外是一片望不到邊際的蕎地。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七月,苦蕎成熟,枝幹是紫紅色的,褐色的蕎籽零落綴在枝頭,一大片紫紅鋪開,延伸到遠處的山窪子,有人走過時,蕎樹吱喳作響,驚起一群鳥雀,它們騰空而起,翅膀掠著那抹紫紅低低飛翔一段,停在了遠處的蕎地裡。

“吃吧,吃吧,馬上就要收割了。”外公站在蕎地邊喃喃低語。

苦蕎並不是我所喜愛的食物,卻因為家中稻穀支撐不了半年,不得不在米飯中摻上蕎餜,七月裡常常有雨,難得的晴天收割苦蕎變得刻不容緩。

鐮刀口磨得銀亮,閃著一絲寒光,墊子鋪在空地處,T形的蕎擔碼在墊子旁,窩棚裡散發出飯菜的香味,吃過早飯,太陽晒乾了露水,便開始收蕎了。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男人們揮舞著鐮刀將苦蕎割倒,孩子們將割倒的苦蕎樹搬到墊子上,女人們高舉著蕎擔捶打,使那些蕎籽離開樹幹,這是一項單調卻繁重的體力活,不一會兒,雙臂便如灌了鉛一般沉重。

烈日當空,毫無遮擋的人們被太陽晒得滿臉通紅,汗水自頭髮叢中流下,仿若一條條小溪,核桃樹蔭裡,一條黃狗耷拉著腦袋,伸著舌頭喘著粗氣。

這是一條苦命的狗,許久前它還是身材矯健,動作敏捷的狗,當它黃色的身影穿過樹林時彷彿離弦的箭,它的聲音洪亮且威嚴,讓許多動物,甚至人都感到害怕。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大家都叫它大黃,它到來時,家中正鬧著黃鼠狼,每晚都會丟失一兩隻雞,它終結了黃鼠狼偷雞的行當,漸漸地成為這個家中不可或缺的一員,它忠誠且勇敢,它用狂吠和撕咬對抗入侵者,它有時將路人當成入侵者,主人教訓了許多次還是分辨不清楚,後來它被拴在了柱子上。

它變老實了許多,那天被解開鏈子的它滿地撒著歡,聽到異動之時它警惕地豎起了雙耳,許是責任心使然,它一轉身便飛快地向外飛奔,對著一個路過的人狂吠,它把他當成了一個入侵者。

不知是蓄謀已久,還是臨時起意,路過的人找到了殺死它的理由,獵槍砰然響起,它倒在血泊之中。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子彈擦過喉管,脖子上大片的皮膚耷拉下來,它奄奄一息地躺在地上,路人說這狗太凶,遲早闖禍,我幫你家除了這禍害,路人還準備說,趁它還有一口氣,不如宰了吃個新鮮,卻在外公寒霜般的眼神裡閉上了嘴。

外公和舅爹小心翼翼地將狗抬回家中,他將消炎藥弄成粉末拌在米湯裡餵它,它斷斷續續哀哀嚎叫,大家想它可能快死了,它的傷口卻一點點癒合,當它痊癒時,渾身油亮的皮毛已經變得黯淡,英武健壯的模樣一去不返,它時常蜷縮在角落裡,吃著殘羹剩飯,夜晚,在暖烘烘的火塘旁,它就匍匐在外公的腳邊,頭緊緊挨著主人枯瘦的腳,那雙殘破的手掌有時會撫摸過它的頭頂,每當那時,它便閉上眼,嗚嗚叫上兩聲,它的眼角里,彷彿有渾濁的淚光。

山中時常有黑熊出沒,人們上山時總會帶上獵狗,後來家中又養了一條狗,我們住在核桃灣收蕎,便也帶了兩條狗來,一條白狗在林間穿梭,大黃就這樣耷拉著身子睡在樹蔭之下,人們說它被嚇破了膽,它已經失去了做狗的資格,只在主人的憐憫下苟延殘喘。

那一天,我們幹到月亮升到中天,所有人累得趴到鋪上睡得彷彿死去一般。

皎潔的明月自峽谷中緩緩升起,清冷的月光灑滿大地,遍佈在一道道山樑上,幽深的峽谷裡隱隱有水流的聲音傳了上來,蟲鳴聲四起。兩條狗,一白一黃坐在月光中,坐在山崖旁,在那些濃密的核桃樹蔭旁,它們默默守候著山窩棚,兩個剪影彷彿兩個雕塑,它們也成了夜的一個部分。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大黃成了外公的影子,在田間地頭,在山林河流,在時常耕種的核桃灣,有外公的身影,必然也有那條身軀高大精神委頓的狗的影子,外公很節儉,地上掉落的飯粒會撿拾起來吹去灰塵放到嘴裡,那時白米時常不夠,人們將蕎麵剁成蕎餜摻在米飯裡蒸熟,外公常常吃掉碗裡的蕎餜,將極少的白米飯留幾口給大黃。

“吃吧,你這瘦狗——”

秋風起了,核桃樹葉漸漸凋落,核桃“啪”地一聲落到地上,青色的外殼與果實分離開來,外公挎一個竹籃在林間撿拾核桃,他佝僂的身軀旁跟著一條同樣佝僂著的黃狗。

很久以後聽說,一次外公在核桃灣與一隻巨大的狗熊不期而遇,他與軀體龐大小眼通紅的狗熊對峙,他的心臟提到了喉嚨口,卻瞪著一雙眼睛死死盯住那隻散發著陣陣臭味的狗熊,委頓不堪的大黃突然間爆發了洪荒之力,它圍著狗熊狂吠,瘦弱的身軀裡透出狼性的光芒,良久,那隻狗熊不知被外公的眼光嚇到了,還是被大黃的狂吠聲嚇到了,或許它覺得與這一狗一人對峙有些滑稽,調轉了身軀回到了叢林之中。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再後來,大黃的故事結束了,它死了,是自然死亡,它被外公埋在了核桃灣,在那些枝葉繁茂的核桃樹下,它與大地合二為一。

又過了許多年,退耕還林的政策開始實施,這幾十畝的苦蕎地上被人們種上了樹木,樹木漸漸長高,這裡變成了一片林海,核桃樹旁的窩棚早塌了,糟朽的木頭上長出了木耳、香蕈,再後來,這些木頭化為塵土,融入大地。

1994年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獵槍彈具管理辦法》開始實施,村子裡那些氣槍、銅炮槍、射釘槍俱上繳了國家,森林的入口處懸掛著藍色的告示牌:黑熊出沒,注意安全。

恩格爾係數逐年下降,糧食在一個家庭中所有支出的比例越來越低,人們再也沒有被吃飯問題困擾過,苦蕎變成了難得的健康食品,偶有人家種上一些,價格對比白米已經上漲了好幾倍。

沒有一丁點的徵兆,那場災難便從天而降。

先是有人發現河水變得異常混濁且水位越來越高,當人們飛快向河邊奔跑,想要打下河樁,用樹木構建一個臨時的攔河壩時,對面的山體已經開始滑坡,那些蔥蘢的大樹、巨大的石頭隨著移動的山坡滑落到河流之中,它們混同著從上游滾滾而來的各種雜物在咆哮的洪水橫衝直撞,很快便衝破了老的、新的攔河壩,洪水將人們節節逼退,一點一點淹沒了祖祖輩輩耕種的土地。

"

過了十月,天空變得格外明淨高闊。

水稻已經收完,紮好的稻草一把一把晒在廣袤的田野中,田埂上,一些菊科作物開著黃的、紫的花朵,大河頭人剛剛經歷完忙碌的秋收,變得有些閒暇了。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秋日的陽光還有一絲炙熱,山林中綠蔭裡蟬鳴震天,二十多年前的這個時節,大河頭每家每戶的米缸基本見底,當新收的第一場穀子晒乾時,馬馱車推,彷彿早就約好了一般,人們紛紛踏上那條白色的沙礫小路,向幾裡外的碾坊而去。

路的一邊是山,另外一邊是收割後的田野,田野並不甚廣袤,盡頭處連接著連綿起伏的群山,山中依舊是百年不變濃郁的綠色,只那綠意中間雜著幾片通紅或鵝黃的“雲”,可能是楓樹也可能是銀杏,在這西南邊陲中緬邊境四季常青的深山之中,這些顏色鮮亮的落葉喬木,向人們展示了季節的更迭。

河水流量並不大,或許稱它為溪流更為確切,它叮叮咚咚穿山越嶺而來,映照著秋日裡碧藍的天空,格外明澈,兩岸開了些蘆花,被風吹彎了腰,河邊灘塗上裸露著大大小小的卵石,旁邊開了白的火草、黃的雛菊、紫的水香菜花,在這裡任何一個不起眼的角落裡,似乎都有無數的生命在繁衍著,風、河水,甚至路過的走獸,將它們的種子從遙遠的地方帶來,在陽光和溼潤的土壤中,萌芽、生長、開花、凋零,一株植物化為泥土,又有無數新的植物生長起來,沒有人知道這些變化,人們看到的只是它們輪迴的某一時刻,此時,百草凋零前的這一場狂歡,它們將生命最絢爛的樣子寂寞地呈現在風中,呈現在路過的人眼中。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碾坊已經有些年頭了,儘管柱子、椽子、甚至瓦片上都覆蓋著一層厚厚的米糠,可是依舊看得出來它已經歷盡滄桑,裝圍的木板被雨淋、被蟲蛀,連接處出現了很大的縫隙,瓦片上的灰土日積月累,生長出了暗綠的苔蘚,苔蘚上長滿了野草,野草裡開出了細碎的花朵。

碾坊的動力系統在房屋之下,由無數塊木頭用卯榫結構拼接成一個巨大的轉盤,一根木頭連接著轉盤和碾子,當人們需要碾米時,只要將碾坊引水渠裡的攔水板抽掉,攔住旁邊的出水口,溪流便滾滾而下,向轉盤洶湧奔去,水流下落的衝擊力推動轉盤轉動,一圈兩圈……,在慣性和離心力的驅使下,轉盤越來越快,雪白的水花四散飛濺,彷彿一個龐大的水太陽。

碾米的人總是很多,總是需要排隊,在這個時節裡,這臺古老的機器難得喘息的機會,碾房充斥著巨大的水聲,木轉盤轉動的嘎吱聲,碾盤壓過稻穀的沙沙聲,當一切寂靜下來,便又有幹葫蘆瓢刮在碾槽的石壁上發出“咯咯咯”的聲。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碾坊旁是一片荒蕪的草地,灌木叢上懸掛著藤蔓,倒垂著些時下剛剛成熟的野果,果皮變成紫色的木通裂開了皮,通紅的老鼠香瓜被鳥雀啄了一半,仔細去尋,總能尋到些漏網之魚,這成了打發時間的好去處,那些野果總是散發著令人著迷的氣息,讓人毫不介意衣服上、頭髮上沾滿的蒼耳、草屑,而我們坐在溝渠邊分享的成果似乎不僅僅是野果,還有靜氣凝神全神貫注的尋找,手足並用奮力採摘的過程。

日影西斜,在西邊的群山之巔燒出半天絢爛的晚霞,夕陽透過木板的縫隙灑進碾坊,金色的光芒中跳躍著萬千粉塵。我們七手八腳將口袋裡的穀子均勻地倒在碾槽裡,放開水閘,木轉盤在水流的衝擊下發出沉悶的哼哼,就像不情不願的老水牛,在農人的驅使下漸漸撒開蹄子耕耘起來。

對於年輕人來說,碾坊是一個充滿浪漫色彩的地方,年輕姑娘碾米,總有小夥子蜂擁著來對山歌,中年婦人帶著幾個孩子的碾坊卻分外安靜,我們小心翼翼地在湍急的溝渠旁洗臉、洗腳,溪水冷冽,彷彿還帶著草木的清芬,我們都洗得很小心,生怕湍急的水流長了舌頭,將人舔到碾子下漆黑的世界中。

當黑暗籠罩著大地,當我們圍坐在一盞幽幽的煤油燈旁時,我們感覺不到流水的咆哮、轉盤的嘎吱,它們彷彿也成了寧靜的一個部分,我們喜歡聽舅媽講故事,這個自小便當了童養媳的中年女人性格開朗,她沒有上過一天學,可是肚子裡有講不完的故事,那些山精樹怪、魑魅魍魎隨著她故弄玄虛的聲音緩緩道出,在這樣一個孤島一樣存在的碾坊裡構成了一個聊齋般的世界,她的故事奇幻卻並不恐怖,結局甚至帶著濃濃的大團圓式的喜劇色彩。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那是一次半夜醒來,幾縷清輝透過縫隙瀉入碾坊,推門出去,只見一輪明月高懸中天,清冷的月光鋪滿了幽深的山林、狹長的田野,泠泠流來的溪流映著皎潔的月光,仿若一條銀白的長練。天地空無一物,天地之間,渺遠的時空之中似又湧動著目所不能及的萬物,在無邊的暗夜中,應物而動。

碾坊,這個農耕時代舉足輕重的事物終於退出了生活的舞臺,這個世界越來越便捷高效,人們已經沒有更多的時間浪費在碾米這件小事上,可是那晚的月光卻一直盤踞於我的心頭,那些咆哮的水聲、木轉盤的嘎吱聲偶爾會在腦中響起,不知道那些灘塗中的植物經過了多少次輪迴,曾經的少年已經變成了中年,中年人白髮蒼蒼,死去的老年人沉睡於大地,一切的輪迴彷彿碾盤一般,從起點回到終點,又從終點奔向下一個起點。

這個世界似乎改變了太多,這個世界似乎又什麼也沒有改變。

在猴橋箐口我生活了很多年。

那是一個水流豐沛的地方,且不說家門前終年流淌的河流,密林幽澗、田間地頭也總是縱橫交錯著許多大大小小的溪流,其中最為神奇的是我家附近的一眼泉水,每當夏日裡山洪暴漲,原本清澈見底的河水變成一鍋黃湯時,那眼泉水便開始湧出大股清澈的泉水,水質無一絲雜質,嘗之清澈甘甜。

二十多年前,人們飲水還需到河裡去挑,在河水渾濁之時,這眼泉水便默默哺育了一個村莊,時至今日,每當夏日,泉水依舊自大地深處汨汨流出,彷彿永不枯竭的乳汁。

是水讓我們的村莊增添了秀麗的色彩,在箐口寨附近高聳的山頭俯瞰這個豐饒的小壩子,能看見一條小河在金色的壩子中緩緩流淌,它輕輕的繞過青灰色的村莊,彷彿它脖頸上一條藍色的絲綢飄帶。

清朝末年,時局動盪不安,流匪四起,為著村莊的安全,寨人環著四圍挖了很深的溝蕖,當情況危急,便將河流引入深溝,水流環繞村莊,變成抵禦外敵的最後一道屏障。時光飛逝,那些格局早已消弭在蒼茫的歲月之中,只是寨人跟水的感情卻一直親密如初,開塘養魚、耕種土地、碾米、磨面、煮飯、洗菜、洗衣……離開了水,人們的生活便不能繼續下去,在這個森林環繞、水流豐沛的地方,人們從未想象過沒有水的日子,在與它的親密共處中,人們漸漸忽略了它的存在。

我時常在河岸玩耍,一次我站在一片沙灘中,覺得腳下癢癢,抬腳去看,卻見一條很小的蛇搖曳著尾巴游走了。寨子往下一里左右有一個叫做油松塘的地方,那裡有一個常年潮溼的洞穴,說是洞穴中間卻被一塊大石頭堵住了,只旁邊還留有一些不大不小的縫隙,洞穴外的樹木上掛滿了白色的蛇蛻,讓人看之頭皮發麻。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寨中流傳,許久以前,那洞中住著兩條巨蛇,蛇出來覓食,龐大的軀體壓倒了大片的水稻,它吃下附近村子裡的豬、牛,甚至落單的兒童,寨中有童謠道:“大豆狗,吃蒼山,屙箐口”後來,在一個雷鳴電閃的夜晚,一道閃電自天空劈下,打落了油松塘山頂的一塊大石,石頭自山頂滾滾而下,堵住了洞口,蛇患平息,時至今日,山洞旁的縫隙裡依舊有大大小小的蛇出出進進,附近山林中鳥雀絕跡、人跡罕至。

漲潮時,河中有一種魚吸附在樹幹上,潮落後依舊掛在樹幹上,得名“上樹魚”、還有一種肚皮銀白的白魚、脊背滿是花斑的花魚,因為味道鮮美,被人捕撈得幾近絕跡,後來人們又學會了吃抱手雞、螃蟹、蝦、黃鱔、泥鰍,甚至蛇,為了滿足口腹之慾,不同品種的物種被嘗試著送上餐桌,味蕾刺激了膨脹的慾望,那些動物墜入黑暗的深淵,如果它們有靈長類動物的智慧,是否也期待著那劃破長天的閃電,來終結這個世界的貪婪與罪惡。

很多次在河灘撿拾卵石心中生出疑問,那些顏色、質地、形狀完全不一樣的石頭來自哪裡?它們會被湍急的流水帶到哪裡?這河流的源頭是什麼?它的盡頭在哪裡?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我們曾經在那個叫做大河頭的村子裡尋找過河流的源頭,村子很小,住著七八戶人家,可童年的記憶裡,村子又很大,田地寬闊,山野曠達,牛群進入山林很快便會隱沒了身影,一條比我家門前河流更窄、更清澈的小河緩緩流淌在茂密的森林邊。

在大河頭,我們趕著水牛朔河而上,河岸籠罩在一片霧濛濛的青草中,一群蚊牤被一甩一甩的牛尾巴趕得飛來飛去,肚子渾圓的大水牛不慌不忙地啃咬著河岸的青草,鼻腔裡發出嗤嗤的喘息聲。

穿過梅林,越過刺竹從,我們在空曠清幽的山林間穿梭,只見那水流時而緩緩流淌,波瀾不驚;時而流速湍急,將水花摔碎在山間的巨石上;時而自高高的山崖流下,在崇山峻嶺間掛一條銀白的長鏈。

我們沒有尋到河流的源頭,卻找到了名為龍塘的深潭,那是一窪碧綠的深水,寨子裡的老人說這潭水深不可測,連著海,也曾有人用數丈的竹子去測試它的深淺,卻從未探到過底,傳說潭裡住著兩條龍,有一年幻化為兩個大姑娘到城裡照相,師傅洗出來時卻是兩條張牙舞爪的巨龍。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我尋不到河的源頭,我亦去不到河的盡頭,只一次偶然的機會,去了緬甸密支那,在密支那的晨光中,觀看了江上日出的盛景,空曠的江面上往來著緬族人的柳葉小船,一輪紅日自遙遠的天邊緩緩升起,倒影映在江面上,波光盪漾中,在江面畫一個巨大的感嘆號。江面如此的寬闊寧靜,我不知道需要多少條河流交匯才能形成如此盛況,我也不知道這條大江兩岸發生過或者正在發生著怎樣的故事,可是我知道我家門前的河流匯入了這裡,或許這湧動的江流之下,還有一枚我曾經撫摸過,把玩過的卵石呢。

這裡是距離大河頭十多公里的深山,得名核桃灣是因為向陽的坡地上長著幾棵巨大的核桃樹。

核桃樹幹粗壯,枝葉繁茂,夏日裡彷彿幾把巨大的綠傘,亭亭蓋在山坡上,外公的窩棚就搭在核桃樹旁,推開窩棚,門外是一片望不到邊際的蕎地。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七月,苦蕎成熟,枝幹是紫紅色的,褐色的蕎籽零落綴在枝頭,一大片紫紅鋪開,延伸到遠處的山窪子,有人走過時,蕎樹吱喳作響,驚起一群鳥雀,它們騰空而起,翅膀掠著那抹紫紅低低飛翔一段,停在了遠處的蕎地裡。

“吃吧,吃吧,馬上就要收割了。”外公站在蕎地邊喃喃低語。

苦蕎並不是我所喜愛的食物,卻因為家中稻穀支撐不了半年,不得不在米飯中摻上蕎餜,七月裡常常有雨,難得的晴天收割苦蕎變得刻不容緩。

鐮刀口磨得銀亮,閃著一絲寒光,墊子鋪在空地處,T形的蕎擔碼在墊子旁,窩棚裡散發出飯菜的香味,吃過早飯,太陽晒乾了露水,便開始收蕎了。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男人們揮舞著鐮刀將苦蕎割倒,孩子們將割倒的苦蕎樹搬到墊子上,女人們高舉著蕎擔捶打,使那些蕎籽離開樹幹,這是一項單調卻繁重的體力活,不一會兒,雙臂便如灌了鉛一般沉重。

烈日當空,毫無遮擋的人們被太陽晒得滿臉通紅,汗水自頭髮叢中流下,仿若一條條小溪,核桃樹蔭裡,一條黃狗耷拉著腦袋,伸著舌頭喘著粗氣。

這是一條苦命的狗,許久前它還是身材矯健,動作敏捷的狗,當它黃色的身影穿過樹林時彷彿離弦的箭,它的聲音洪亮且威嚴,讓許多動物,甚至人都感到害怕。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大家都叫它大黃,它到來時,家中正鬧著黃鼠狼,每晚都會丟失一兩隻雞,它終結了黃鼠狼偷雞的行當,漸漸地成為這個家中不可或缺的一員,它忠誠且勇敢,它用狂吠和撕咬對抗入侵者,它有時將路人當成入侵者,主人教訓了許多次還是分辨不清楚,後來它被拴在了柱子上。

它變老實了許多,那天被解開鏈子的它滿地撒著歡,聽到異動之時它警惕地豎起了雙耳,許是責任心使然,它一轉身便飛快地向外飛奔,對著一個路過的人狂吠,它把他當成了一個入侵者。

不知是蓄謀已久,還是臨時起意,路過的人找到了殺死它的理由,獵槍砰然響起,它倒在血泊之中。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子彈擦過喉管,脖子上大片的皮膚耷拉下來,它奄奄一息地躺在地上,路人說這狗太凶,遲早闖禍,我幫你家除了這禍害,路人還準備說,趁它還有一口氣,不如宰了吃個新鮮,卻在外公寒霜般的眼神裡閉上了嘴。

外公和舅爹小心翼翼地將狗抬回家中,他將消炎藥弄成粉末拌在米湯裡餵它,它斷斷續續哀哀嚎叫,大家想它可能快死了,它的傷口卻一點點癒合,當它痊癒時,渾身油亮的皮毛已經變得黯淡,英武健壯的模樣一去不返,它時常蜷縮在角落裡,吃著殘羹剩飯,夜晚,在暖烘烘的火塘旁,它就匍匐在外公的腳邊,頭緊緊挨著主人枯瘦的腳,那雙殘破的手掌有時會撫摸過它的頭頂,每當那時,它便閉上眼,嗚嗚叫上兩聲,它的眼角里,彷彿有渾濁的淚光。

山中時常有黑熊出沒,人們上山時總會帶上獵狗,後來家中又養了一條狗,我們住在核桃灣收蕎,便也帶了兩條狗來,一條白狗在林間穿梭,大黃就這樣耷拉著身子睡在樹蔭之下,人們說它被嚇破了膽,它已經失去了做狗的資格,只在主人的憐憫下苟延殘喘。

那一天,我們幹到月亮升到中天,所有人累得趴到鋪上睡得彷彿死去一般。

皎潔的明月自峽谷中緩緩升起,清冷的月光灑滿大地,遍佈在一道道山樑上,幽深的峽谷裡隱隱有水流的聲音傳了上來,蟲鳴聲四起。兩條狗,一白一黃坐在月光中,坐在山崖旁,在那些濃密的核桃樹蔭旁,它們默默守候著山窩棚,兩個剪影彷彿兩個雕塑,它們也成了夜的一個部分。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大黃成了外公的影子,在田間地頭,在山林河流,在時常耕種的核桃灣,有外公的身影,必然也有那條身軀高大精神委頓的狗的影子,外公很節儉,地上掉落的飯粒會撿拾起來吹去灰塵放到嘴裡,那時白米時常不夠,人們將蕎麵剁成蕎餜摻在米飯裡蒸熟,外公常常吃掉碗裡的蕎餜,將極少的白米飯留幾口給大黃。

“吃吧,你這瘦狗——”

秋風起了,核桃樹葉漸漸凋落,核桃“啪”地一聲落到地上,青色的外殼與果實分離開來,外公挎一個竹籃在林間撿拾核桃,他佝僂的身軀旁跟著一條同樣佝僂著的黃狗。

很久以後聽說,一次外公在核桃灣與一隻巨大的狗熊不期而遇,他與軀體龐大小眼通紅的狗熊對峙,他的心臟提到了喉嚨口,卻瞪著一雙眼睛死死盯住那隻散發著陣陣臭味的狗熊,委頓不堪的大黃突然間爆發了洪荒之力,它圍著狗熊狂吠,瘦弱的身軀裡透出狼性的光芒,良久,那隻狗熊不知被外公的眼光嚇到了,還是被大黃的狂吠聲嚇到了,或許它覺得與這一狗一人對峙有些滑稽,調轉了身軀回到了叢林之中。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再後來,大黃的故事結束了,它死了,是自然死亡,它被外公埋在了核桃灣,在那些枝葉繁茂的核桃樹下,它與大地合二為一。

又過了許多年,退耕還林的政策開始實施,這幾十畝的苦蕎地上被人們種上了樹木,樹木漸漸長高,這裡變成了一片林海,核桃樹旁的窩棚早塌了,糟朽的木頭上長出了木耳、香蕈,再後來,這些木頭化為塵土,融入大地。

1994年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獵槍彈具管理辦法》開始實施,村子裡那些氣槍、銅炮槍、射釘槍俱上繳了國家,森林的入口處懸掛著藍色的告示牌:黑熊出沒,注意安全。

恩格爾係數逐年下降,糧食在一個家庭中所有支出的比例越來越低,人們再也沒有被吃飯問題困擾過,苦蕎變成了難得的健康食品,偶有人家種上一些,價格對比白米已經上漲了好幾倍。

沒有一丁點的徵兆,那場災難便從天而降。

先是有人發現河水變得異常混濁且水位越來越高,當人們飛快向河邊奔跑,想要打下河樁,用樹木構建一個臨時的攔河壩時,對面的山體已經開始滑坡,那些蔥蘢的大樹、巨大的石頭隨著移動的山坡滑落到河流之中,它們混同著從上游滾滾而來的各種雜物在咆哮的洪水橫衝直撞,很快便衝破了老的、新的攔河壩,洪水將人們節節逼退,一點一點淹沒了祖祖輩輩耕種的土地。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遠遠的,還沒有被淹沒的路上站滿了人,人們眼睜睜看著那些剛剛灌漿低下穗子的稻穀在洪水中毀於一旦,幾個婦女哽咽著,不停地用袖子擦拭臉上的雨水、淚水。

政府通知撤離的消息很快傳來,臨時安置點在幾公里外的小學,於是人們拖家帶口,依依不捨地離開家園。

有些道路已經被洪水沖塌,人們只能繞過山崗,緩緩向外移動,那些龐大的木頭、樹根、石頭隨著洪流滾滾而下,水中漂流著死去的豬、雞、牛,還有鱗片被砸得七零八落的死魚,在一處水流較急的地方,幾條魚被河中滾石砸得不斷從水面躍起又落下,直到傷痕累累地死去。

“天可憐見,天可憐見——”人們懷著一種近乎悲憫的心情對著那些生靈默默唸叨,心情沉重得難以言表。

"

過了十月,天空變得格外明淨高闊。

水稻已經收完,紮好的稻草一把一把晒在廣袤的田野中,田埂上,一些菊科作物開著黃的、紫的花朵,大河頭人剛剛經歷完忙碌的秋收,變得有些閒暇了。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秋日的陽光還有一絲炙熱,山林中綠蔭裡蟬鳴震天,二十多年前的這個時節,大河頭每家每戶的米缸基本見底,當新收的第一場穀子晒乾時,馬馱車推,彷彿早就約好了一般,人們紛紛踏上那條白色的沙礫小路,向幾裡外的碾坊而去。

路的一邊是山,另外一邊是收割後的田野,田野並不甚廣袤,盡頭處連接著連綿起伏的群山,山中依舊是百年不變濃郁的綠色,只那綠意中間雜著幾片通紅或鵝黃的“雲”,可能是楓樹也可能是銀杏,在這西南邊陲中緬邊境四季常青的深山之中,這些顏色鮮亮的落葉喬木,向人們展示了季節的更迭。

河水流量並不大,或許稱它為溪流更為確切,它叮叮咚咚穿山越嶺而來,映照著秋日裡碧藍的天空,格外明澈,兩岸開了些蘆花,被風吹彎了腰,河邊灘塗上裸露著大大小小的卵石,旁邊開了白的火草、黃的雛菊、紫的水香菜花,在這裡任何一個不起眼的角落裡,似乎都有無數的生命在繁衍著,風、河水,甚至路過的走獸,將它們的種子從遙遠的地方帶來,在陽光和溼潤的土壤中,萌芽、生長、開花、凋零,一株植物化為泥土,又有無數新的植物生長起來,沒有人知道這些變化,人們看到的只是它們輪迴的某一時刻,此時,百草凋零前的這一場狂歡,它們將生命最絢爛的樣子寂寞地呈現在風中,呈現在路過的人眼中。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碾坊已經有些年頭了,儘管柱子、椽子、甚至瓦片上都覆蓋著一層厚厚的米糠,可是依舊看得出來它已經歷盡滄桑,裝圍的木板被雨淋、被蟲蛀,連接處出現了很大的縫隙,瓦片上的灰土日積月累,生長出了暗綠的苔蘚,苔蘚上長滿了野草,野草裡開出了細碎的花朵。

碾坊的動力系統在房屋之下,由無數塊木頭用卯榫結構拼接成一個巨大的轉盤,一根木頭連接著轉盤和碾子,當人們需要碾米時,只要將碾坊引水渠裡的攔水板抽掉,攔住旁邊的出水口,溪流便滾滾而下,向轉盤洶湧奔去,水流下落的衝擊力推動轉盤轉動,一圈兩圈……,在慣性和離心力的驅使下,轉盤越來越快,雪白的水花四散飛濺,彷彿一個龐大的水太陽。

碾米的人總是很多,總是需要排隊,在這個時節裡,這臺古老的機器難得喘息的機會,碾房充斥著巨大的水聲,木轉盤轉動的嘎吱聲,碾盤壓過稻穀的沙沙聲,當一切寂靜下來,便又有幹葫蘆瓢刮在碾槽的石壁上發出“咯咯咯”的聲。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碾坊旁是一片荒蕪的草地,灌木叢上懸掛著藤蔓,倒垂著些時下剛剛成熟的野果,果皮變成紫色的木通裂開了皮,通紅的老鼠香瓜被鳥雀啄了一半,仔細去尋,總能尋到些漏網之魚,這成了打發時間的好去處,那些野果總是散發著令人著迷的氣息,讓人毫不介意衣服上、頭髮上沾滿的蒼耳、草屑,而我們坐在溝渠邊分享的成果似乎不僅僅是野果,還有靜氣凝神全神貫注的尋找,手足並用奮力採摘的過程。

日影西斜,在西邊的群山之巔燒出半天絢爛的晚霞,夕陽透過木板的縫隙灑進碾坊,金色的光芒中跳躍著萬千粉塵。我們七手八腳將口袋裡的穀子均勻地倒在碾槽裡,放開水閘,木轉盤在水流的衝擊下發出沉悶的哼哼,就像不情不願的老水牛,在農人的驅使下漸漸撒開蹄子耕耘起來。

對於年輕人來說,碾坊是一個充滿浪漫色彩的地方,年輕姑娘碾米,總有小夥子蜂擁著來對山歌,中年婦人帶著幾個孩子的碾坊卻分外安靜,我們小心翼翼地在湍急的溝渠旁洗臉、洗腳,溪水冷冽,彷彿還帶著草木的清芬,我們都洗得很小心,生怕湍急的水流長了舌頭,將人舔到碾子下漆黑的世界中。

當黑暗籠罩著大地,當我們圍坐在一盞幽幽的煤油燈旁時,我們感覺不到流水的咆哮、轉盤的嘎吱,它們彷彿也成了寧靜的一個部分,我們喜歡聽舅媽講故事,這個自小便當了童養媳的中年女人性格開朗,她沒有上過一天學,可是肚子裡有講不完的故事,那些山精樹怪、魑魅魍魎隨著她故弄玄虛的聲音緩緩道出,在這樣一個孤島一樣存在的碾坊裡構成了一個聊齋般的世界,她的故事奇幻卻並不恐怖,結局甚至帶著濃濃的大團圓式的喜劇色彩。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那是一次半夜醒來,幾縷清輝透過縫隙瀉入碾坊,推門出去,只見一輪明月高懸中天,清冷的月光鋪滿了幽深的山林、狹長的田野,泠泠流來的溪流映著皎潔的月光,仿若一條銀白的長練。天地空無一物,天地之間,渺遠的時空之中似又湧動著目所不能及的萬物,在無邊的暗夜中,應物而動。

碾坊,這個農耕時代舉足輕重的事物終於退出了生活的舞臺,這個世界越來越便捷高效,人們已經沒有更多的時間浪費在碾米這件小事上,可是那晚的月光卻一直盤踞於我的心頭,那些咆哮的水聲、木轉盤的嘎吱聲偶爾會在腦中響起,不知道那些灘塗中的植物經過了多少次輪迴,曾經的少年已經變成了中年,中年人白髮蒼蒼,死去的老年人沉睡於大地,一切的輪迴彷彿碾盤一般,從起點回到終點,又從終點奔向下一個起點。

這個世界似乎改變了太多,這個世界似乎又什麼也沒有改變。

在猴橋箐口我生活了很多年。

那是一個水流豐沛的地方,且不說家門前終年流淌的河流,密林幽澗、田間地頭也總是縱橫交錯著許多大大小小的溪流,其中最為神奇的是我家附近的一眼泉水,每當夏日裡山洪暴漲,原本清澈見底的河水變成一鍋黃湯時,那眼泉水便開始湧出大股清澈的泉水,水質無一絲雜質,嘗之清澈甘甜。

二十多年前,人們飲水還需到河裡去挑,在河水渾濁之時,這眼泉水便默默哺育了一個村莊,時至今日,每當夏日,泉水依舊自大地深處汨汨流出,彷彿永不枯竭的乳汁。

是水讓我們的村莊增添了秀麗的色彩,在箐口寨附近高聳的山頭俯瞰這個豐饒的小壩子,能看見一條小河在金色的壩子中緩緩流淌,它輕輕的繞過青灰色的村莊,彷彿它脖頸上一條藍色的絲綢飄帶。

清朝末年,時局動盪不安,流匪四起,為著村莊的安全,寨人環著四圍挖了很深的溝蕖,當情況危急,便將河流引入深溝,水流環繞村莊,變成抵禦外敵的最後一道屏障。時光飛逝,那些格局早已消弭在蒼茫的歲月之中,只是寨人跟水的感情卻一直親密如初,開塘養魚、耕種土地、碾米、磨面、煮飯、洗菜、洗衣……離開了水,人們的生活便不能繼續下去,在這個森林環繞、水流豐沛的地方,人們從未想象過沒有水的日子,在與它的親密共處中,人們漸漸忽略了它的存在。

我時常在河岸玩耍,一次我站在一片沙灘中,覺得腳下癢癢,抬腳去看,卻見一條很小的蛇搖曳著尾巴游走了。寨子往下一里左右有一個叫做油松塘的地方,那裡有一個常年潮溼的洞穴,說是洞穴中間卻被一塊大石頭堵住了,只旁邊還留有一些不大不小的縫隙,洞穴外的樹木上掛滿了白色的蛇蛻,讓人看之頭皮發麻。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寨中流傳,許久以前,那洞中住著兩條巨蛇,蛇出來覓食,龐大的軀體壓倒了大片的水稻,它吃下附近村子裡的豬、牛,甚至落單的兒童,寨中有童謠道:“大豆狗,吃蒼山,屙箐口”後來,在一個雷鳴電閃的夜晚,一道閃電自天空劈下,打落了油松塘山頂的一塊大石,石頭自山頂滾滾而下,堵住了洞口,蛇患平息,時至今日,山洞旁的縫隙裡依舊有大大小小的蛇出出進進,附近山林中鳥雀絕跡、人跡罕至。

漲潮時,河中有一種魚吸附在樹幹上,潮落後依舊掛在樹幹上,得名“上樹魚”、還有一種肚皮銀白的白魚、脊背滿是花斑的花魚,因為味道鮮美,被人捕撈得幾近絕跡,後來人們又學會了吃抱手雞、螃蟹、蝦、黃鱔、泥鰍,甚至蛇,為了滿足口腹之慾,不同品種的物種被嘗試著送上餐桌,味蕾刺激了膨脹的慾望,那些動物墜入黑暗的深淵,如果它們有靈長類動物的智慧,是否也期待著那劃破長天的閃電,來終結這個世界的貪婪與罪惡。

很多次在河灘撿拾卵石心中生出疑問,那些顏色、質地、形狀完全不一樣的石頭來自哪裡?它們會被湍急的流水帶到哪裡?這河流的源頭是什麼?它的盡頭在哪裡?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我們曾經在那個叫做大河頭的村子裡尋找過河流的源頭,村子很小,住著七八戶人家,可童年的記憶裡,村子又很大,田地寬闊,山野曠達,牛群進入山林很快便會隱沒了身影,一條比我家門前河流更窄、更清澈的小河緩緩流淌在茂密的森林邊。

在大河頭,我們趕著水牛朔河而上,河岸籠罩在一片霧濛濛的青草中,一群蚊牤被一甩一甩的牛尾巴趕得飛來飛去,肚子渾圓的大水牛不慌不忙地啃咬著河岸的青草,鼻腔裡發出嗤嗤的喘息聲。

穿過梅林,越過刺竹從,我們在空曠清幽的山林間穿梭,只見那水流時而緩緩流淌,波瀾不驚;時而流速湍急,將水花摔碎在山間的巨石上;時而自高高的山崖流下,在崇山峻嶺間掛一條銀白的長鏈。

我們沒有尋到河流的源頭,卻找到了名為龍塘的深潭,那是一窪碧綠的深水,寨子裡的老人說這潭水深不可測,連著海,也曾有人用數丈的竹子去測試它的深淺,卻從未探到過底,傳說潭裡住著兩條龍,有一年幻化為兩個大姑娘到城裡照相,師傅洗出來時卻是兩條張牙舞爪的巨龍。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我尋不到河的源頭,我亦去不到河的盡頭,只一次偶然的機會,去了緬甸密支那,在密支那的晨光中,觀看了江上日出的盛景,空曠的江面上往來著緬族人的柳葉小船,一輪紅日自遙遠的天邊緩緩升起,倒影映在江面上,波光盪漾中,在江面畫一個巨大的感嘆號。江面如此的寬闊寧靜,我不知道需要多少條河流交匯才能形成如此盛況,我也不知道這條大江兩岸發生過或者正在發生著怎樣的故事,可是我知道我家門前的河流匯入了這裡,或許這湧動的江流之下,還有一枚我曾經撫摸過,把玩過的卵石呢。

這裡是距離大河頭十多公里的深山,得名核桃灣是因為向陽的坡地上長著幾棵巨大的核桃樹。

核桃樹幹粗壯,枝葉繁茂,夏日裡彷彿幾把巨大的綠傘,亭亭蓋在山坡上,外公的窩棚就搭在核桃樹旁,推開窩棚,門外是一片望不到邊際的蕎地。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七月,苦蕎成熟,枝幹是紫紅色的,褐色的蕎籽零落綴在枝頭,一大片紫紅鋪開,延伸到遠處的山窪子,有人走過時,蕎樹吱喳作響,驚起一群鳥雀,它們騰空而起,翅膀掠著那抹紫紅低低飛翔一段,停在了遠處的蕎地裡。

“吃吧,吃吧,馬上就要收割了。”外公站在蕎地邊喃喃低語。

苦蕎並不是我所喜愛的食物,卻因為家中稻穀支撐不了半年,不得不在米飯中摻上蕎餜,七月裡常常有雨,難得的晴天收割苦蕎變得刻不容緩。

鐮刀口磨得銀亮,閃著一絲寒光,墊子鋪在空地處,T形的蕎擔碼在墊子旁,窩棚裡散發出飯菜的香味,吃過早飯,太陽晒乾了露水,便開始收蕎了。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男人們揮舞著鐮刀將苦蕎割倒,孩子們將割倒的苦蕎樹搬到墊子上,女人們高舉著蕎擔捶打,使那些蕎籽離開樹幹,這是一項單調卻繁重的體力活,不一會兒,雙臂便如灌了鉛一般沉重。

烈日當空,毫無遮擋的人們被太陽晒得滿臉通紅,汗水自頭髮叢中流下,仿若一條條小溪,核桃樹蔭裡,一條黃狗耷拉著腦袋,伸著舌頭喘著粗氣。

這是一條苦命的狗,許久前它還是身材矯健,動作敏捷的狗,當它黃色的身影穿過樹林時彷彿離弦的箭,它的聲音洪亮且威嚴,讓許多動物,甚至人都感到害怕。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大家都叫它大黃,它到來時,家中正鬧著黃鼠狼,每晚都會丟失一兩隻雞,它終結了黃鼠狼偷雞的行當,漸漸地成為這個家中不可或缺的一員,它忠誠且勇敢,它用狂吠和撕咬對抗入侵者,它有時將路人當成入侵者,主人教訓了許多次還是分辨不清楚,後來它被拴在了柱子上。

它變老實了許多,那天被解開鏈子的它滿地撒著歡,聽到異動之時它警惕地豎起了雙耳,許是責任心使然,它一轉身便飛快地向外飛奔,對著一個路過的人狂吠,它把他當成了一個入侵者。

不知是蓄謀已久,還是臨時起意,路過的人找到了殺死它的理由,獵槍砰然響起,它倒在血泊之中。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子彈擦過喉管,脖子上大片的皮膚耷拉下來,它奄奄一息地躺在地上,路人說這狗太凶,遲早闖禍,我幫你家除了這禍害,路人還準備說,趁它還有一口氣,不如宰了吃個新鮮,卻在外公寒霜般的眼神裡閉上了嘴。

外公和舅爹小心翼翼地將狗抬回家中,他將消炎藥弄成粉末拌在米湯裡餵它,它斷斷續續哀哀嚎叫,大家想它可能快死了,它的傷口卻一點點癒合,當它痊癒時,渾身油亮的皮毛已經變得黯淡,英武健壯的模樣一去不返,它時常蜷縮在角落裡,吃著殘羹剩飯,夜晚,在暖烘烘的火塘旁,它就匍匐在外公的腳邊,頭緊緊挨著主人枯瘦的腳,那雙殘破的手掌有時會撫摸過它的頭頂,每當那時,它便閉上眼,嗚嗚叫上兩聲,它的眼角里,彷彿有渾濁的淚光。

山中時常有黑熊出沒,人們上山時總會帶上獵狗,後來家中又養了一條狗,我們住在核桃灣收蕎,便也帶了兩條狗來,一條白狗在林間穿梭,大黃就這樣耷拉著身子睡在樹蔭之下,人們說它被嚇破了膽,它已經失去了做狗的資格,只在主人的憐憫下苟延殘喘。

那一天,我們幹到月亮升到中天,所有人累得趴到鋪上睡得彷彿死去一般。

皎潔的明月自峽谷中緩緩升起,清冷的月光灑滿大地,遍佈在一道道山樑上,幽深的峽谷裡隱隱有水流的聲音傳了上來,蟲鳴聲四起。兩條狗,一白一黃坐在月光中,坐在山崖旁,在那些濃密的核桃樹蔭旁,它們默默守候著山窩棚,兩個剪影彷彿兩個雕塑,它們也成了夜的一個部分。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大黃成了外公的影子,在田間地頭,在山林河流,在時常耕種的核桃灣,有外公的身影,必然也有那條身軀高大精神委頓的狗的影子,外公很節儉,地上掉落的飯粒會撿拾起來吹去灰塵放到嘴裡,那時白米時常不夠,人們將蕎麵剁成蕎餜摻在米飯裡蒸熟,外公常常吃掉碗裡的蕎餜,將極少的白米飯留幾口給大黃。

“吃吧,你這瘦狗——”

秋風起了,核桃樹葉漸漸凋落,核桃“啪”地一聲落到地上,青色的外殼與果實分離開來,外公挎一個竹籃在林間撿拾核桃,他佝僂的身軀旁跟著一條同樣佝僂著的黃狗。

很久以後聽說,一次外公在核桃灣與一隻巨大的狗熊不期而遇,他與軀體龐大小眼通紅的狗熊對峙,他的心臟提到了喉嚨口,卻瞪著一雙眼睛死死盯住那隻散發著陣陣臭味的狗熊,委頓不堪的大黃突然間爆發了洪荒之力,它圍著狗熊狂吠,瘦弱的身軀裡透出狼性的光芒,良久,那隻狗熊不知被外公的眼光嚇到了,還是被大黃的狂吠聲嚇到了,或許它覺得與這一狗一人對峙有些滑稽,調轉了身軀回到了叢林之中。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再後來,大黃的故事結束了,它死了,是自然死亡,它被外公埋在了核桃灣,在那些枝葉繁茂的核桃樹下,它與大地合二為一。

又過了許多年,退耕還林的政策開始實施,這幾十畝的苦蕎地上被人們種上了樹木,樹木漸漸長高,這裡變成了一片林海,核桃樹旁的窩棚早塌了,糟朽的木頭上長出了木耳、香蕈,再後來,這些木頭化為塵土,融入大地。

1994年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獵槍彈具管理辦法》開始實施,村子裡那些氣槍、銅炮槍、射釘槍俱上繳了國家,森林的入口處懸掛著藍色的告示牌:黑熊出沒,注意安全。

恩格爾係數逐年下降,糧食在一個家庭中所有支出的比例越來越低,人們再也沒有被吃飯問題困擾過,苦蕎變成了難得的健康食品,偶有人家種上一些,價格對比白米已經上漲了好幾倍。

沒有一丁點的徵兆,那場災難便從天而降。

先是有人發現河水變得異常混濁且水位越來越高,當人們飛快向河邊奔跑,想要打下河樁,用樹木構建一個臨時的攔河壩時,對面的山體已經開始滑坡,那些蔥蘢的大樹、巨大的石頭隨著移動的山坡滑落到河流之中,它們混同著從上游滾滾而來的各種雜物在咆哮的洪水橫衝直撞,很快便衝破了老的、新的攔河壩,洪水將人們節節逼退,一點一點淹沒了祖祖輩輩耕種的土地。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遠遠的,還沒有被淹沒的路上站滿了人,人們眼睜睜看著那些剛剛灌漿低下穗子的稻穀在洪水中毀於一旦,幾個婦女哽咽著,不停地用袖子擦拭臉上的雨水、淚水。

政府通知撤離的消息很快傳來,臨時安置點在幾公里外的小學,於是人們拖家帶口,依依不捨地離開家園。

有些道路已經被洪水沖塌,人們只能繞過山崗,緩緩向外移動,那些龐大的木頭、樹根、石頭隨著洪流滾滾而下,水中漂流著死去的豬、雞、牛,還有鱗片被砸得七零八落的死魚,在一處水流較急的地方,幾條魚被河中滾石砸得不斷從水面躍起又落下,直到傷痕累累地死去。

“天可憐見,天可憐見——”人們懷著一種近乎悲憫的心情對著那些生靈默默唸叨,心情沉重得難以言表。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我們到達小學時,那裡已經聚滿了臨時避難的人群,工作人員給大家分發著臥具和食物,災民不斷增多,聽說由一位省級領導帶隊,到受災最深的大河頭去挨家挨戶查看是否有沒有撤離的群眾。

傍晚的時候,蕎興哥才被工作人員勸說著送到了避難所,這個忠厚老實的男人花光了所有積蓄才備好的木料被洪流沖走時,他不顧一切地跳到水中,要用繩子去套那些在水流中滾滾向下的木頭,當他被人們拉上岸時依舊嘶啞著嗓子嚎叫著,眼神中透出了深深的絕望。

在政府部門搶險救災的同時,一股民間自發而起的行動也在悄悄進行,老年的人們摺疊了錢紙錫箔、用蠶頭小字在黃紙上寫下禱告的經文,他們默默唸誦、焚燒,虔誠禱告這場災難趕緊結束。

當那些滾滾奔流而來的洪水來到了開闊的壩子,它們暴虐的脾氣開始緩和,只慢慢淹沒了所有的田野和窪地。很多人都到渾水中摸魚,那些河流中自然生長、水田中養殖的魚兒在渾水裡變得昏頭漲腦,不費吹灰之力便可以捕撈到很多。

"

過了十月,天空變得格外明淨高闊。

水稻已經收完,紮好的稻草一把一把晒在廣袤的田野中,田埂上,一些菊科作物開著黃的、紫的花朵,大河頭人剛剛經歷完忙碌的秋收,變得有些閒暇了。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秋日的陽光還有一絲炙熱,山林中綠蔭裡蟬鳴震天,二十多年前的這個時節,大河頭每家每戶的米缸基本見底,當新收的第一場穀子晒乾時,馬馱車推,彷彿早就約好了一般,人們紛紛踏上那條白色的沙礫小路,向幾裡外的碾坊而去。

路的一邊是山,另外一邊是收割後的田野,田野並不甚廣袤,盡頭處連接著連綿起伏的群山,山中依舊是百年不變濃郁的綠色,只那綠意中間雜著幾片通紅或鵝黃的“雲”,可能是楓樹也可能是銀杏,在這西南邊陲中緬邊境四季常青的深山之中,這些顏色鮮亮的落葉喬木,向人們展示了季節的更迭。

河水流量並不大,或許稱它為溪流更為確切,它叮叮咚咚穿山越嶺而來,映照著秋日裡碧藍的天空,格外明澈,兩岸開了些蘆花,被風吹彎了腰,河邊灘塗上裸露著大大小小的卵石,旁邊開了白的火草、黃的雛菊、紫的水香菜花,在這裡任何一個不起眼的角落裡,似乎都有無數的生命在繁衍著,風、河水,甚至路過的走獸,將它們的種子從遙遠的地方帶來,在陽光和溼潤的土壤中,萌芽、生長、開花、凋零,一株植物化為泥土,又有無數新的植物生長起來,沒有人知道這些變化,人們看到的只是它們輪迴的某一時刻,此時,百草凋零前的這一場狂歡,它們將生命最絢爛的樣子寂寞地呈現在風中,呈現在路過的人眼中。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碾坊已經有些年頭了,儘管柱子、椽子、甚至瓦片上都覆蓋著一層厚厚的米糠,可是依舊看得出來它已經歷盡滄桑,裝圍的木板被雨淋、被蟲蛀,連接處出現了很大的縫隙,瓦片上的灰土日積月累,生長出了暗綠的苔蘚,苔蘚上長滿了野草,野草裡開出了細碎的花朵。

碾坊的動力系統在房屋之下,由無數塊木頭用卯榫結構拼接成一個巨大的轉盤,一根木頭連接著轉盤和碾子,當人們需要碾米時,只要將碾坊引水渠裡的攔水板抽掉,攔住旁邊的出水口,溪流便滾滾而下,向轉盤洶湧奔去,水流下落的衝擊力推動轉盤轉動,一圈兩圈……,在慣性和離心力的驅使下,轉盤越來越快,雪白的水花四散飛濺,彷彿一個龐大的水太陽。

碾米的人總是很多,總是需要排隊,在這個時節裡,這臺古老的機器難得喘息的機會,碾房充斥著巨大的水聲,木轉盤轉動的嘎吱聲,碾盤壓過稻穀的沙沙聲,當一切寂靜下來,便又有幹葫蘆瓢刮在碾槽的石壁上發出“咯咯咯”的聲。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碾坊旁是一片荒蕪的草地,灌木叢上懸掛著藤蔓,倒垂著些時下剛剛成熟的野果,果皮變成紫色的木通裂開了皮,通紅的老鼠香瓜被鳥雀啄了一半,仔細去尋,總能尋到些漏網之魚,這成了打發時間的好去處,那些野果總是散發著令人著迷的氣息,讓人毫不介意衣服上、頭髮上沾滿的蒼耳、草屑,而我們坐在溝渠邊分享的成果似乎不僅僅是野果,還有靜氣凝神全神貫注的尋找,手足並用奮力採摘的過程。

日影西斜,在西邊的群山之巔燒出半天絢爛的晚霞,夕陽透過木板的縫隙灑進碾坊,金色的光芒中跳躍著萬千粉塵。我們七手八腳將口袋裡的穀子均勻地倒在碾槽裡,放開水閘,木轉盤在水流的衝擊下發出沉悶的哼哼,就像不情不願的老水牛,在農人的驅使下漸漸撒開蹄子耕耘起來。

對於年輕人來說,碾坊是一個充滿浪漫色彩的地方,年輕姑娘碾米,總有小夥子蜂擁著來對山歌,中年婦人帶著幾個孩子的碾坊卻分外安靜,我們小心翼翼地在湍急的溝渠旁洗臉、洗腳,溪水冷冽,彷彿還帶著草木的清芬,我們都洗得很小心,生怕湍急的水流長了舌頭,將人舔到碾子下漆黑的世界中。

當黑暗籠罩著大地,當我們圍坐在一盞幽幽的煤油燈旁時,我們感覺不到流水的咆哮、轉盤的嘎吱,它們彷彿也成了寧靜的一個部分,我們喜歡聽舅媽講故事,這個自小便當了童養媳的中年女人性格開朗,她沒有上過一天學,可是肚子裡有講不完的故事,那些山精樹怪、魑魅魍魎隨著她故弄玄虛的聲音緩緩道出,在這樣一個孤島一樣存在的碾坊裡構成了一個聊齋般的世界,她的故事奇幻卻並不恐怖,結局甚至帶著濃濃的大團圓式的喜劇色彩。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那是一次半夜醒來,幾縷清輝透過縫隙瀉入碾坊,推門出去,只見一輪明月高懸中天,清冷的月光鋪滿了幽深的山林、狹長的田野,泠泠流來的溪流映著皎潔的月光,仿若一條銀白的長練。天地空無一物,天地之間,渺遠的時空之中似又湧動著目所不能及的萬物,在無邊的暗夜中,應物而動。

碾坊,這個農耕時代舉足輕重的事物終於退出了生活的舞臺,這個世界越來越便捷高效,人們已經沒有更多的時間浪費在碾米這件小事上,可是那晚的月光卻一直盤踞於我的心頭,那些咆哮的水聲、木轉盤的嘎吱聲偶爾會在腦中響起,不知道那些灘塗中的植物經過了多少次輪迴,曾經的少年已經變成了中年,中年人白髮蒼蒼,死去的老年人沉睡於大地,一切的輪迴彷彿碾盤一般,從起點回到終點,又從終點奔向下一個起點。

這個世界似乎改變了太多,這個世界似乎又什麼也沒有改變。

在猴橋箐口我生活了很多年。

那是一個水流豐沛的地方,且不說家門前終年流淌的河流,密林幽澗、田間地頭也總是縱橫交錯著許多大大小小的溪流,其中最為神奇的是我家附近的一眼泉水,每當夏日裡山洪暴漲,原本清澈見底的河水變成一鍋黃湯時,那眼泉水便開始湧出大股清澈的泉水,水質無一絲雜質,嘗之清澈甘甜。

二十多年前,人們飲水還需到河裡去挑,在河水渾濁之時,這眼泉水便默默哺育了一個村莊,時至今日,每當夏日,泉水依舊自大地深處汨汨流出,彷彿永不枯竭的乳汁。

是水讓我們的村莊增添了秀麗的色彩,在箐口寨附近高聳的山頭俯瞰這個豐饒的小壩子,能看見一條小河在金色的壩子中緩緩流淌,它輕輕的繞過青灰色的村莊,彷彿它脖頸上一條藍色的絲綢飄帶。

清朝末年,時局動盪不安,流匪四起,為著村莊的安全,寨人環著四圍挖了很深的溝蕖,當情況危急,便將河流引入深溝,水流環繞村莊,變成抵禦外敵的最後一道屏障。時光飛逝,那些格局早已消弭在蒼茫的歲月之中,只是寨人跟水的感情卻一直親密如初,開塘養魚、耕種土地、碾米、磨面、煮飯、洗菜、洗衣……離開了水,人們的生活便不能繼續下去,在這個森林環繞、水流豐沛的地方,人們從未想象過沒有水的日子,在與它的親密共處中,人們漸漸忽略了它的存在。

我時常在河岸玩耍,一次我站在一片沙灘中,覺得腳下癢癢,抬腳去看,卻見一條很小的蛇搖曳著尾巴游走了。寨子往下一里左右有一個叫做油松塘的地方,那裡有一個常年潮溼的洞穴,說是洞穴中間卻被一塊大石頭堵住了,只旁邊還留有一些不大不小的縫隙,洞穴外的樹木上掛滿了白色的蛇蛻,讓人看之頭皮發麻。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寨中流傳,許久以前,那洞中住著兩條巨蛇,蛇出來覓食,龐大的軀體壓倒了大片的水稻,它吃下附近村子裡的豬、牛,甚至落單的兒童,寨中有童謠道:“大豆狗,吃蒼山,屙箐口”後來,在一個雷鳴電閃的夜晚,一道閃電自天空劈下,打落了油松塘山頂的一塊大石,石頭自山頂滾滾而下,堵住了洞口,蛇患平息,時至今日,山洞旁的縫隙裡依舊有大大小小的蛇出出進進,附近山林中鳥雀絕跡、人跡罕至。

漲潮時,河中有一種魚吸附在樹幹上,潮落後依舊掛在樹幹上,得名“上樹魚”、還有一種肚皮銀白的白魚、脊背滿是花斑的花魚,因為味道鮮美,被人捕撈得幾近絕跡,後來人們又學會了吃抱手雞、螃蟹、蝦、黃鱔、泥鰍,甚至蛇,為了滿足口腹之慾,不同品種的物種被嘗試著送上餐桌,味蕾刺激了膨脹的慾望,那些動物墜入黑暗的深淵,如果它們有靈長類動物的智慧,是否也期待著那劃破長天的閃電,來終結這個世界的貪婪與罪惡。

很多次在河灘撿拾卵石心中生出疑問,那些顏色、質地、形狀完全不一樣的石頭來自哪裡?它們會被湍急的流水帶到哪裡?這河流的源頭是什麼?它的盡頭在哪裡?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我們曾經在那個叫做大河頭的村子裡尋找過河流的源頭,村子很小,住著七八戶人家,可童年的記憶裡,村子又很大,田地寬闊,山野曠達,牛群進入山林很快便會隱沒了身影,一條比我家門前河流更窄、更清澈的小河緩緩流淌在茂密的森林邊。

在大河頭,我們趕著水牛朔河而上,河岸籠罩在一片霧濛濛的青草中,一群蚊牤被一甩一甩的牛尾巴趕得飛來飛去,肚子渾圓的大水牛不慌不忙地啃咬著河岸的青草,鼻腔裡發出嗤嗤的喘息聲。

穿過梅林,越過刺竹從,我們在空曠清幽的山林間穿梭,只見那水流時而緩緩流淌,波瀾不驚;時而流速湍急,將水花摔碎在山間的巨石上;時而自高高的山崖流下,在崇山峻嶺間掛一條銀白的長鏈。

我們沒有尋到河流的源頭,卻找到了名為龍塘的深潭,那是一窪碧綠的深水,寨子裡的老人說這潭水深不可測,連著海,也曾有人用數丈的竹子去測試它的深淺,卻從未探到過底,傳說潭裡住著兩條龍,有一年幻化為兩個大姑娘到城裡照相,師傅洗出來時卻是兩條張牙舞爪的巨龍。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我尋不到河的源頭,我亦去不到河的盡頭,只一次偶然的機會,去了緬甸密支那,在密支那的晨光中,觀看了江上日出的盛景,空曠的江面上往來著緬族人的柳葉小船,一輪紅日自遙遠的天邊緩緩升起,倒影映在江面上,波光盪漾中,在江面畫一個巨大的感嘆號。江面如此的寬闊寧靜,我不知道需要多少條河流交匯才能形成如此盛況,我也不知道這條大江兩岸發生過或者正在發生著怎樣的故事,可是我知道我家門前的河流匯入了這裡,或許這湧動的江流之下,還有一枚我曾經撫摸過,把玩過的卵石呢。

這裡是距離大河頭十多公里的深山,得名核桃灣是因為向陽的坡地上長著幾棵巨大的核桃樹。

核桃樹幹粗壯,枝葉繁茂,夏日裡彷彿幾把巨大的綠傘,亭亭蓋在山坡上,外公的窩棚就搭在核桃樹旁,推開窩棚,門外是一片望不到邊際的蕎地。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七月,苦蕎成熟,枝幹是紫紅色的,褐色的蕎籽零落綴在枝頭,一大片紫紅鋪開,延伸到遠處的山窪子,有人走過時,蕎樹吱喳作響,驚起一群鳥雀,它們騰空而起,翅膀掠著那抹紫紅低低飛翔一段,停在了遠處的蕎地裡。

“吃吧,吃吧,馬上就要收割了。”外公站在蕎地邊喃喃低語。

苦蕎並不是我所喜愛的食物,卻因為家中稻穀支撐不了半年,不得不在米飯中摻上蕎餜,七月裡常常有雨,難得的晴天收割苦蕎變得刻不容緩。

鐮刀口磨得銀亮,閃著一絲寒光,墊子鋪在空地處,T形的蕎擔碼在墊子旁,窩棚裡散發出飯菜的香味,吃過早飯,太陽晒乾了露水,便開始收蕎了。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男人們揮舞著鐮刀將苦蕎割倒,孩子們將割倒的苦蕎樹搬到墊子上,女人們高舉著蕎擔捶打,使那些蕎籽離開樹幹,這是一項單調卻繁重的體力活,不一會兒,雙臂便如灌了鉛一般沉重。

烈日當空,毫無遮擋的人們被太陽晒得滿臉通紅,汗水自頭髮叢中流下,仿若一條條小溪,核桃樹蔭裡,一條黃狗耷拉著腦袋,伸著舌頭喘著粗氣。

這是一條苦命的狗,許久前它還是身材矯健,動作敏捷的狗,當它黃色的身影穿過樹林時彷彿離弦的箭,它的聲音洪亮且威嚴,讓許多動物,甚至人都感到害怕。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大家都叫它大黃,它到來時,家中正鬧著黃鼠狼,每晚都會丟失一兩隻雞,它終結了黃鼠狼偷雞的行當,漸漸地成為這個家中不可或缺的一員,它忠誠且勇敢,它用狂吠和撕咬對抗入侵者,它有時將路人當成入侵者,主人教訓了許多次還是分辨不清楚,後來它被拴在了柱子上。

它變老實了許多,那天被解開鏈子的它滿地撒著歡,聽到異動之時它警惕地豎起了雙耳,許是責任心使然,它一轉身便飛快地向外飛奔,對著一個路過的人狂吠,它把他當成了一個入侵者。

不知是蓄謀已久,還是臨時起意,路過的人找到了殺死它的理由,獵槍砰然響起,它倒在血泊之中。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子彈擦過喉管,脖子上大片的皮膚耷拉下來,它奄奄一息地躺在地上,路人說這狗太凶,遲早闖禍,我幫你家除了這禍害,路人還準備說,趁它還有一口氣,不如宰了吃個新鮮,卻在外公寒霜般的眼神裡閉上了嘴。

外公和舅爹小心翼翼地將狗抬回家中,他將消炎藥弄成粉末拌在米湯裡餵它,它斷斷續續哀哀嚎叫,大家想它可能快死了,它的傷口卻一點點癒合,當它痊癒時,渾身油亮的皮毛已經變得黯淡,英武健壯的模樣一去不返,它時常蜷縮在角落裡,吃著殘羹剩飯,夜晚,在暖烘烘的火塘旁,它就匍匐在外公的腳邊,頭緊緊挨著主人枯瘦的腳,那雙殘破的手掌有時會撫摸過它的頭頂,每當那時,它便閉上眼,嗚嗚叫上兩聲,它的眼角里,彷彿有渾濁的淚光。

山中時常有黑熊出沒,人們上山時總會帶上獵狗,後來家中又養了一條狗,我們住在核桃灣收蕎,便也帶了兩條狗來,一條白狗在林間穿梭,大黃就這樣耷拉著身子睡在樹蔭之下,人們說它被嚇破了膽,它已經失去了做狗的資格,只在主人的憐憫下苟延殘喘。

那一天,我們幹到月亮升到中天,所有人累得趴到鋪上睡得彷彿死去一般。

皎潔的明月自峽谷中緩緩升起,清冷的月光灑滿大地,遍佈在一道道山樑上,幽深的峽谷裡隱隱有水流的聲音傳了上來,蟲鳴聲四起。兩條狗,一白一黃坐在月光中,坐在山崖旁,在那些濃密的核桃樹蔭旁,它們默默守候著山窩棚,兩個剪影彷彿兩個雕塑,它們也成了夜的一個部分。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大黃成了外公的影子,在田間地頭,在山林河流,在時常耕種的核桃灣,有外公的身影,必然也有那條身軀高大精神委頓的狗的影子,外公很節儉,地上掉落的飯粒會撿拾起來吹去灰塵放到嘴裡,那時白米時常不夠,人們將蕎麵剁成蕎餜摻在米飯裡蒸熟,外公常常吃掉碗裡的蕎餜,將極少的白米飯留幾口給大黃。

“吃吧,你這瘦狗——”

秋風起了,核桃樹葉漸漸凋落,核桃“啪”地一聲落到地上,青色的外殼與果實分離開來,外公挎一個竹籃在林間撿拾核桃,他佝僂的身軀旁跟著一條同樣佝僂著的黃狗。

很久以後聽說,一次外公在核桃灣與一隻巨大的狗熊不期而遇,他與軀體龐大小眼通紅的狗熊對峙,他的心臟提到了喉嚨口,卻瞪著一雙眼睛死死盯住那隻散發著陣陣臭味的狗熊,委頓不堪的大黃突然間爆發了洪荒之力,它圍著狗熊狂吠,瘦弱的身軀裡透出狼性的光芒,良久,那隻狗熊不知被外公的眼光嚇到了,還是被大黃的狂吠聲嚇到了,或許它覺得與這一狗一人對峙有些滑稽,調轉了身軀回到了叢林之中。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再後來,大黃的故事結束了,它死了,是自然死亡,它被外公埋在了核桃灣,在那些枝葉繁茂的核桃樹下,它與大地合二為一。

又過了許多年,退耕還林的政策開始實施,這幾十畝的苦蕎地上被人們種上了樹木,樹木漸漸長高,這裡變成了一片林海,核桃樹旁的窩棚早塌了,糟朽的木頭上長出了木耳、香蕈,再後來,這些木頭化為塵土,融入大地。

1994年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獵槍彈具管理辦法》開始實施,村子裡那些氣槍、銅炮槍、射釘槍俱上繳了國家,森林的入口處懸掛著藍色的告示牌:黑熊出沒,注意安全。

恩格爾係數逐年下降,糧食在一個家庭中所有支出的比例越來越低,人們再也沒有被吃飯問題困擾過,苦蕎變成了難得的健康食品,偶有人家種上一些,價格對比白米已經上漲了好幾倍。

沒有一丁點的徵兆,那場災難便從天而降。

先是有人發現河水變得異常混濁且水位越來越高,當人們飛快向河邊奔跑,想要打下河樁,用樹木構建一個臨時的攔河壩時,對面的山體已經開始滑坡,那些蔥蘢的大樹、巨大的石頭隨著移動的山坡滑落到河流之中,它們混同著從上游滾滾而來的各種雜物在咆哮的洪水橫衝直撞,很快便衝破了老的、新的攔河壩,洪水將人們節節逼退,一點一點淹沒了祖祖輩輩耕種的土地。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遠遠的,還沒有被淹沒的路上站滿了人,人們眼睜睜看著那些剛剛灌漿低下穗子的稻穀在洪水中毀於一旦,幾個婦女哽咽著,不停地用袖子擦拭臉上的雨水、淚水。

政府通知撤離的消息很快傳來,臨時安置點在幾公里外的小學,於是人們拖家帶口,依依不捨地離開家園。

有些道路已經被洪水沖塌,人們只能繞過山崗,緩緩向外移動,那些龐大的木頭、樹根、石頭隨著洪流滾滾而下,水中漂流著死去的豬、雞、牛,還有鱗片被砸得七零八落的死魚,在一處水流較急的地方,幾條魚被河中滾石砸得不斷從水面躍起又落下,直到傷痕累累地死去。

“天可憐見,天可憐見——”人們懷著一種近乎悲憫的心情對著那些生靈默默唸叨,心情沉重得難以言表。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我們到達小學時,那裡已經聚滿了臨時避難的人群,工作人員給大家分發著臥具和食物,災民不斷增多,聽說由一位省級領導帶隊,到受災最深的大河頭去挨家挨戶查看是否有沒有撤離的群眾。

傍晚的時候,蕎興哥才被工作人員勸說著送到了避難所,這個忠厚老實的男人花光了所有積蓄才備好的木料被洪流沖走時,他不顧一切地跳到水中,要用繩子去套那些在水流中滾滾向下的木頭,當他被人們拉上岸時依舊嘶啞著嗓子嚎叫著,眼神中透出了深深的絕望。

在政府部門搶險救災的同時,一股民間自發而起的行動也在悄悄進行,老年的人們摺疊了錢紙錫箔、用蠶頭小字在黃紙上寫下禱告的經文,他們默默唸誦、焚燒,虔誠禱告這場災難趕緊結束。

當那些滾滾奔流而來的洪水來到了開闊的壩子,它們暴虐的脾氣開始緩和,只慢慢淹沒了所有的田野和窪地。很多人都到渾水中摸魚,那些河流中自然生長、水田中養殖的魚兒在渾水裡變得昏頭漲腦,不費吹灰之力便可以捕撈到很多。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老人們紛紛搖頭,苦口婆心勸阻那些玩得十分開心的年輕人,讓他們放棄捕撈那些遭逢大難的可憐生靈。愛玩是年輕人的天性,誰會把這種忠告放在心上。

後來一位青年捉到一條大魚,據說有十多斤,這條河裡從未出現過這樣大的魚,青年人十分高興,與友人興致勃勃煮了分食,這徹底激發了老人們的憤怒,他們對那青年人的父母說,你的兒子將龍王的兒子吃了,這場上天降臨的災禍如何能夠平息?青年的父母十分惶恐,帶了香火,到廟中禱告賠罪,渾水摸魚之人漸漸變少了。

從大河頭奔流而來的洪水來到板橋的位置開始停頓下來,原因是一個巨大的樹根堵住了橋洞,紛紛流下的樹木石頭便一層層擁堵在這裡,變成了一個大壩一樣的存在。

這座石橋建成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之時,是史迪威公路上一座十分重要的橋樑,它在洪水中顯得非常牢固,沒有半點倒塌的跡象,人們暗暗為當時的造橋技術稱讚,同時也心驚動魄,因為水位逐漸升高,兩岸許多人家已經漸漸被洪水淹沒。

"

過了十月,天空變得格外明淨高闊。

水稻已經收完,紮好的稻草一把一把晒在廣袤的田野中,田埂上,一些菊科作物開著黃的、紫的花朵,大河頭人剛剛經歷完忙碌的秋收,變得有些閒暇了。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秋日的陽光還有一絲炙熱,山林中綠蔭裡蟬鳴震天,二十多年前的這個時節,大河頭每家每戶的米缸基本見底,當新收的第一場穀子晒乾時,馬馱車推,彷彿早就約好了一般,人們紛紛踏上那條白色的沙礫小路,向幾裡外的碾坊而去。

路的一邊是山,另外一邊是收割後的田野,田野並不甚廣袤,盡頭處連接著連綿起伏的群山,山中依舊是百年不變濃郁的綠色,只那綠意中間雜著幾片通紅或鵝黃的“雲”,可能是楓樹也可能是銀杏,在這西南邊陲中緬邊境四季常青的深山之中,這些顏色鮮亮的落葉喬木,向人們展示了季節的更迭。

河水流量並不大,或許稱它為溪流更為確切,它叮叮咚咚穿山越嶺而來,映照著秋日裡碧藍的天空,格外明澈,兩岸開了些蘆花,被風吹彎了腰,河邊灘塗上裸露著大大小小的卵石,旁邊開了白的火草、黃的雛菊、紫的水香菜花,在這裡任何一個不起眼的角落裡,似乎都有無數的生命在繁衍著,風、河水,甚至路過的走獸,將它們的種子從遙遠的地方帶來,在陽光和溼潤的土壤中,萌芽、生長、開花、凋零,一株植物化為泥土,又有無數新的植物生長起來,沒有人知道這些變化,人們看到的只是它們輪迴的某一時刻,此時,百草凋零前的這一場狂歡,它們將生命最絢爛的樣子寂寞地呈現在風中,呈現在路過的人眼中。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碾坊已經有些年頭了,儘管柱子、椽子、甚至瓦片上都覆蓋著一層厚厚的米糠,可是依舊看得出來它已經歷盡滄桑,裝圍的木板被雨淋、被蟲蛀,連接處出現了很大的縫隙,瓦片上的灰土日積月累,生長出了暗綠的苔蘚,苔蘚上長滿了野草,野草裡開出了細碎的花朵。

碾坊的動力系統在房屋之下,由無數塊木頭用卯榫結構拼接成一個巨大的轉盤,一根木頭連接著轉盤和碾子,當人們需要碾米時,只要將碾坊引水渠裡的攔水板抽掉,攔住旁邊的出水口,溪流便滾滾而下,向轉盤洶湧奔去,水流下落的衝擊力推動轉盤轉動,一圈兩圈……,在慣性和離心力的驅使下,轉盤越來越快,雪白的水花四散飛濺,彷彿一個龐大的水太陽。

碾米的人總是很多,總是需要排隊,在這個時節裡,這臺古老的機器難得喘息的機會,碾房充斥著巨大的水聲,木轉盤轉動的嘎吱聲,碾盤壓過稻穀的沙沙聲,當一切寂靜下來,便又有幹葫蘆瓢刮在碾槽的石壁上發出“咯咯咯”的聲。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碾坊旁是一片荒蕪的草地,灌木叢上懸掛著藤蔓,倒垂著些時下剛剛成熟的野果,果皮變成紫色的木通裂開了皮,通紅的老鼠香瓜被鳥雀啄了一半,仔細去尋,總能尋到些漏網之魚,這成了打發時間的好去處,那些野果總是散發著令人著迷的氣息,讓人毫不介意衣服上、頭髮上沾滿的蒼耳、草屑,而我們坐在溝渠邊分享的成果似乎不僅僅是野果,還有靜氣凝神全神貫注的尋找,手足並用奮力採摘的過程。

日影西斜,在西邊的群山之巔燒出半天絢爛的晚霞,夕陽透過木板的縫隙灑進碾坊,金色的光芒中跳躍著萬千粉塵。我們七手八腳將口袋裡的穀子均勻地倒在碾槽裡,放開水閘,木轉盤在水流的衝擊下發出沉悶的哼哼,就像不情不願的老水牛,在農人的驅使下漸漸撒開蹄子耕耘起來。

對於年輕人來說,碾坊是一個充滿浪漫色彩的地方,年輕姑娘碾米,總有小夥子蜂擁著來對山歌,中年婦人帶著幾個孩子的碾坊卻分外安靜,我們小心翼翼地在湍急的溝渠旁洗臉、洗腳,溪水冷冽,彷彿還帶著草木的清芬,我們都洗得很小心,生怕湍急的水流長了舌頭,將人舔到碾子下漆黑的世界中。

當黑暗籠罩著大地,當我們圍坐在一盞幽幽的煤油燈旁時,我們感覺不到流水的咆哮、轉盤的嘎吱,它們彷彿也成了寧靜的一個部分,我們喜歡聽舅媽講故事,這個自小便當了童養媳的中年女人性格開朗,她沒有上過一天學,可是肚子裡有講不完的故事,那些山精樹怪、魑魅魍魎隨著她故弄玄虛的聲音緩緩道出,在這樣一個孤島一樣存在的碾坊裡構成了一個聊齋般的世界,她的故事奇幻卻並不恐怖,結局甚至帶著濃濃的大團圓式的喜劇色彩。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那是一次半夜醒來,幾縷清輝透過縫隙瀉入碾坊,推門出去,只見一輪明月高懸中天,清冷的月光鋪滿了幽深的山林、狹長的田野,泠泠流來的溪流映著皎潔的月光,仿若一條銀白的長練。天地空無一物,天地之間,渺遠的時空之中似又湧動著目所不能及的萬物,在無邊的暗夜中,應物而動。

碾坊,這個農耕時代舉足輕重的事物終於退出了生活的舞臺,這個世界越來越便捷高效,人們已經沒有更多的時間浪費在碾米這件小事上,可是那晚的月光卻一直盤踞於我的心頭,那些咆哮的水聲、木轉盤的嘎吱聲偶爾會在腦中響起,不知道那些灘塗中的植物經過了多少次輪迴,曾經的少年已經變成了中年,中年人白髮蒼蒼,死去的老年人沉睡於大地,一切的輪迴彷彿碾盤一般,從起點回到終點,又從終點奔向下一個起點。

這個世界似乎改變了太多,這個世界似乎又什麼也沒有改變。

在猴橋箐口我生活了很多年。

那是一個水流豐沛的地方,且不說家門前終年流淌的河流,密林幽澗、田間地頭也總是縱橫交錯著許多大大小小的溪流,其中最為神奇的是我家附近的一眼泉水,每當夏日裡山洪暴漲,原本清澈見底的河水變成一鍋黃湯時,那眼泉水便開始湧出大股清澈的泉水,水質無一絲雜質,嘗之清澈甘甜。

二十多年前,人們飲水還需到河裡去挑,在河水渾濁之時,這眼泉水便默默哺育了一個村莊,時至今日,每當夏日,泉水依舊自大地深處汨汨流出,彷彿永不枯竭的乳汁。

是水讓我們的村莊增添了秀麗的色彩,在箐口寨附近高聳的山頭俯瞰這個豐饒的小壩子,能看見一條小河在金色的壩子中緩緩流淌,它輕輕的繞過青灰色的村莊,彷彿它脖頸上一條藍色的絲綢飄帶。

清朝末年,時局動盪不安,流匪四起,為著村莊的安全,寨人環著四圍挖了很深的溝蕖,當情況危急,便將河流引入深溝,水流環繞村莊,變成抵禦外敵的最後一道屏障。時光飛逝,那些格局早已消弭在蒼茫的歲月之中,只是寨人跟水的感情卻一直親密如初,開塘養魚、耕種土地、碾米、磨面、煮飯、洗菜、洗衣……離開了水,人們的生活便不能繼續下去,在這個森林環繞、水流豐沛的地方,人們從未想象過沒有水的日子,在與它的親密共處中,人們漸漸忽略了它的存在。

我時常在河岸玩耍,一次我站在一片沙灘中,覺得腳下癢癢,抬腳去看,卻見一條很小的蛇搖曳著尾巴游走了。寨子往下一里左右有一個叫做油松塘的地方,那裡有一個常年潮溼的洞穴,說是洞穴中間卻被一塊大石頭堵住了,只旁邊還留有一些不大不小的縫隙,洞穴外的樹木上掛滿了白色的蛇蛻,讓人看之頭皮發麻。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寨中流傳,許久以前,那洞中住著兩條巨蛇,蛇出來覓食,龐大的軀體壓倒了大片的水稻,它吃下附近村子裡的豬、牛,甚至落單的兒童,寨中有童謠道:“大豆狗,吃蒼山,屙箐口”後來,在一個雷鳴電閃的夜晚,一道閃電自天空劈下,打落了油松塘山頂的一塊大石,石頭自山頂滾滾而下,堵住了洞口,蛇患平息,時至今日,山洞旁的縫隙裡依舊有大大小小的蛇出出進進,附近山林中鳥雀絕跡、人跡罕至。

漲潮時,河中有一種魚吸附在樹幹上,潮落後依舊掛在樹幹上,得名“上樹魚”、還有一種肚皮銀白的白魚、脊背滿是花斑的花魚,因為味道鮮美,被人捕撈得幾近絕跡,後來人們又學會了吃抱手雞、螃蟹、蝦、黃鱔、泥鰍,甚至蛇,為了滿足口腹之慾,不同品種的物種被嘗試著送上餐桌,味蕾刺激了膨脹的慾望,那些動物墜入黑暗的深淵,如果它們有靈長類動物的智慧,是否也期待著那劃破長天的閃電,來終結這個世界的貪婪與罪惡。

很多次在河灘撿拾卵石心中生出疑問,那些顏色、質地、形狀完全不一樣的石頭來自哪裡?它們會被湍急的流水帶到哪裡?這河流的源頭是什麼?它的盡頭在哪裡?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我們曾經在那個叫做大河頭的村子裡尋找過河流的源頭,村子很小,住著七八戶人家,可童年的記憶裡,村子又很大,田地寬闊,山野曠達,牛群進入山林很快便會隱沒了身影,一條比我家門前河流更窄、更清澈的小河緩緩流淌在茂密的森林邊。

在大河頭,我們趕著水牛朔河而上,河岸籠罩在一片霧濛濛的青草中,一群蚊牤被一甩一甩的牛尾巴趕得飛來飛去,肚子渾圓的大水牛不慌不忙地啃咬著河岸的青草,鼻腔裡發出嗤嗤的喘息聲。

穿過梅林,越過刺竹從,我們在空曠清幽的山林間穿梭,只見那水流時而緩緩流淌,波瀾不驚;時而流速湍急,將水花摔碎在山間的巨石上;時而自高高的山崖流下,在崇山峻嶺間掛一條銀白的長鏈。

我們沒有尋到河流的源頭,卻找到了名為龍塘的深潭,那是一窪碧綠的深水,寨子裡的老人說這潭水深不可測,連著海,也曾有人用數丈的竹子去測試它的深淺,卻從未探到過底,傳說潭裡住著兩條龍,有一年幻化為兩個大姑娘到城裡照相,師傅洗出來時卻是兩條張牙舞爪的巨龍。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我尋不到河的源頭,我亦去不到河的盡頭,只一次偶然的機會,去了緬甸密支那,在密支那的晨光中,觀看了江上日出的盛景,空曠的江面上往來著緬族人的柳葉小船,一輪紅日自遙遠的天邊緩緩升起,倒影映在江面上,波光盪漾中,在江面畫一個巨大的感嘆號。江面如此的寬闊寧靜,我不知道需要多少條河流交匯才能形成如此盛況,我也不知道這條大江兩岸發生過或者正在發生著怎樣的故事,可是我知道我家門前的河流匯入了這裡,或許這湧動的江流之下,還有一枚我曾經撫摸過,把玩過的卵石呢。

這裡是距離大河頭十多公里的深山,得名核桃灣是因為向陽的坡地上長著幾棵巨大的核桃樹。

核桃樹幹粗壯,枝葉繁茂,夏日裡彷彿幾把巨大的綠傘,亭亭蓋在山坡上,外公的窩棚就搭在核桃樹旁,推開窩棚,門外是一片望不到邊際的蕎地。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七月,苦蕎成熟,枝幹是紫紅色的,褐色的蕎籽零落綴在枝頭,一大片紫紅鋪開,延伸到遠處的山窪子,有人走過時,蕎樹吱喳作響,驚起一群鳥雀,它們騰空而起,翅膀掠著那抹紫紅低低飛翔一段,停在了遠處的蕎地裡。

“吃吧,吃吧,馬上就要收割了。”外公站在蕎地邊喃喃低語。

苦蕎並不是我所喜愛的食物,卻因為家中稻穀支撐不了半年,不得不在米飯中摻上蕎餜,七月裡常常有雨,難得的晴天收割苦蕎變得刻不容緩。

鐮刀口磨得銀亮,閃著一絲寒光,墊子鋪在空地處,T形的蕎擔碼在墊子旁,窩棚裡散發出飯菜的香味,吃過早飯,太陽晒乾了露水,便開始收蕎了。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男人們揮舞著鐮刀將苦蕎割倒,孩子們將割倒的苦蕎樹搬到墊子上,女人們高舉著蕎擔捶打,使那些蕎籽離開樹幹,這是一項單調卻繁重的體力活,不一會兒,雙臂便如灌了鉛一般沉重。

烈日當空,毫無遮擋的人們被太陽晒得滿臉通紅,汗水自頭髮叢中流下,仿若一條條小溪,核桃樹蔭裡,一條黃狗耷拉著腦袋,伸著舌頭喘著粗氣。

這是一條苦命的狗,許久前它還是身材矯健,動作敏捷的狗,當它黃色的身影穿過樹林時彷彿離弦的箭,它的聲音洪亮且威嚴,讓許多動物,甚至人都感到害怕。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大家都叫它大黃,它到來時,家中正鬧著黃鼠狼,每晚都會丟失一兩隻雞,它終結了黃鼠狼偷雞的行當,漸漸地成為這個家中不可或缺的一員,它忠誠且勇敢,它用狂吠和撕咬對抗入侵者,它有時將路人當成入侵者,主人教訓了許多次還是分辨不清楚,後來它被拴在了柱子上。

它變老實了許多,那天被解開鏈子的它滿地撒著歡,聽到異動之時它警惕地豎起了雙耳,許是責任心使然,它一轉身便飛快地向外飛奔,對著一個路過的人狂吠,它把他當成了一個入侵者。

不知是蓄謀已久,還是臨時起意,路過的人找到了殺死它的理由,獵槍砰然響起,它倒在血泊之中。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子彈擦過喉管,脖子上大片的皮膚耷拉下來,它奄奄一息地躺在地上,路人說這狗太凶,遲早闖禍,我幫你家除了這禍害,路人還準備說,趁它還有一口氣,不如宰了吃個新鮮,卻在外公寒霜般的眼神裡閉上了嘴。

外公和舅爹小心翼翼地將狗抬回家中,他將消炎藥弄成粉末拌在米湯裡餵它,它斷斷續續哀哀嚎叫,大家想它可能快死了,它的傷口卻一點點癒合,當它痊癒時,渾身油亮的皮毛已經變得黯淡,英武健壯的模樣一去不返,它時常蜷縮在角落裡,吃著殘羹剩飯,夜晚,在暖烘烘的火塘旁,它就匍匐在外公的腳邊,頭緊緊挨著主人枯瘦的腳,那雙殘破的手掌有時會撫摸過它的頭頂,每當那時,它便閉上眼,嗚嗚叫上兩聲,它的眼角里,彷彿有渾濁的淚光。

山中時常有黑熊出沒,人們上山時總會帶上獵狗,後來家中又養了一條狗,我們住在核桃灣收蕎,便也帶了兩條狗來,一條白狗在林間穿梭,大黃就這樣耷拉著身子睡在樹蔭之下,人們說它被嚇破了膽,它已經失去了做狗的資格,只在主人的憐憫下苟延殘喘。

那一天,我們幹到月亮升到中天,所有人累得趴到鋪上睡得彷彿死去一般。

皎潔的明月自峽谷中緩緩升起,清冷的月光灑滿大地,遍佈在一道道山樑上,幽深的峽谷裡隱隱有水流的聲音傳了上來,蟲鳴聲四起。兩條狗,一白一黃坐在月光中,坐在山崖旁,在那些濃密的核桃樹蔭旁,它們默默守候著山窩棚,兩個剪影彷彿兩個雕塑,它們也成了夜的一個部分。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大黃成了外公的影子,在田間地頭,在山林河流,在時常耕種的核桃灣,有外公的身影,必然也有那條身軀高大精神委頓的狗的影子,外公很節儉,地上掉落的飯粒會撿拾起來吹去灰塵放到嘴裡,那時白米時常不夠,人們將蕎麵剁成蕎餜摻在米飯裡蒸熟,外公常常吃掉碗裡的蕎餜,將極少的白米飯留幾口給大黃。

“吃吧,你這瘦狗——”

秋風起了,核桃樹葉漸漸凋落,核桃“啪”地一聲落到地上,青色的外殼與果實分離開來,外公挎一個竹籃在林間撿拾核桃,他佝僂的身軀旁跟著一條同樣佝僂著的黃狗。

很久以後聽說,一次外公在核桃灣與一隻巨大的狗熊不期而遇,他與軀體龐大小眼通紅的狗熊對峙,他的心臟提到了喉嚨口,卻瞪著一雙眼睛死死盯住那隻散發著陣陣臭味的狗熊,委頓不堪的大黃突然間爆發了洪荒之力,它圍著狗熊狂吠,瘦弱的身軀裡透出狼性的光芒,良久,那隻狗熊不知被外公的眼光嚇到了,還是被大黃的狂吠聲嚇到了,或許它覺得與這一狗一人對峙有些滑稽,調轉了身軀回到了叢林之中。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再後來,大黃的故事結束了,它死了,是自然死亡,它被外公埋在了核桃灣,在那些枝葉繁茂的核桃樹下,它與大地合二為一。

又過了許多年,退耕還林的政策開始實施,這幾十畝的苦蕎地上被人們種上了樹木,樹木漸漸長高,這裡變成了一片林海,核桃樹旁的窩棚早塌了,糟朽的木頭上長出了木耳、香蕈,再後來,這些木頭化為塵土,融入大地。

1994年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獵槍彈具管理辦法》開始實施,村子裡那些氣槍、銅炮槍、射釘槍俱上繳了國家,森林的入口處懸掛著藍色的告示牌:黑熊出沒,注意安全。

恩格爾係數逐年下降,糧食在一個家庭中所有支出的比例越來越低,人們再也沒有被吃飯問題困擾過,苦蕎變成了難得的健康食品,偶有人家種上一些,價格對比白米已經上漲了好幾倍。

沒有一丁點的徵兆,那場災難便從天而降。

先是有人發現河水變得異常混濁且水位越來越高,當人們飛快向河邊奔跑,想要打下河樁,用樹木構建一個臨時的攔河壩時,對面的山體已經開始滑坡,那些蔥蘢的大樹、巨大的石頭隨著移動的山坡滑落到河流之中,它們混同著從上游滾滾而來的各種雜物在咆哮的洪水橫衝直撞,很快便衝破了老的、新的攔河壩,洪水將人們節節逼退,一點一點淹沒了祖祖輩輩耕種的土地。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遠遠的,還沒有被淹沒的路上站滿了人,人們眼睜睜看著那些剛剛灌漿低下穗子的稻穀在洪水中毀於一旦,幾個婦女哽咽著,不停地用袖子擦拭臉上的雨水、淚水。

政府通知撤離的消息很快傳來,臨時安置點在幾公里外的小學,於是人們拖家帶口,依依不捨地離開家園。

有些道路已經被洪水沖塌,人們只能繞過山崗,緩緩向外移動,那些龐大的木頭、樹根、石頭隨著洪流滾滾而下,水中漂流著死去的豬、雞、牛,還有鱗片被砸得七零八落的死魚,在一處水流較急的地方,幾條魚被河中滾石砸得不斷從水面躍起又落下,直到傷痕累累地死去。

“天可憐見,天可憐見——”人們懷著一種近乎悲憫的心情對著那些生靈默默唸叨,心情沉重得難以言表。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我們到達小學時,那裡已經聚滿了臨時避難的人群,工作人員給大家分發著臥具和食物,災民不斷增多,聽說由一位省級領導帶隊,到受災最深的大河頭去挨家挨戶查看是否有沒有撤離的群眾。

傍晚的時候,蕎興哥才被工作人員勸說著送到了避難所,這個忠厚老實的男人花光了所有積蓄才備好的木料被洪流沖走時,他不顧一切地跳到水中,要用繩子去套那些在水流中滾滾向下的木頭,當他被人們拉上岸時依舊嘶啞著嗓子嚎叫著,眼神中透出了深深的絕望。

在政府部門搶險救災的同時,一股民間自發而起的行動也在悄悄進行,老年的人們摺疊了錢紙錫箔、用蠶頭小字在黃紙上寫下禱告的經文,他們默默唸誦、焚燒,虔誠禱告這場災難趕緊結束。

當那些滾滾奔流而來的洪水來到了開闊的壩子,它們暴虐的脾氣開始緩和,只慢慢淹沒了所有的田野和窪地。很多人都到渾水中摸魚,那些河流中自然生長、水田中養殖的魚兒在渾水裡變得昏頭漲腦,不費吹灰之力便可以捕撈到很多。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老人們紛紛搖頭,苦口婆心勸阻那些玩得十分開心的年輕人,讓他們放棄捕撈那些遭逢大難的可憐生靈。愛玩是年輕人的天性,誰會把這種忠告放在心上。

後來一位青年捉到一條大魚,據說有十多斤,這條河裡從未出現過這樣大的魚,青年人十分高興,與友人興致勃勃煮了分食,這徹底激發了老人們的憤怒,他們對那青年人的父母說,你的兒子將龍王的兒子吃了,這場上天降臨的災禍如何能夠平息?青年的父母十分惶恐,帶了香火,到廟中禱告賠罪,渾水摸魚之人漸漸變少了。

從大河頭奔流而來的洪水來到板橋的位置開始停頓下來,原因是一個巨大的樹根堵住了橋洞,紛紛流下的樹木石頭便一層層擁堵在這裡,變成了一個大壩一樣的存在。

這座石橋建成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之時,是史迪威公路上一座十分重要的橋樑,它在洪水中顯得非常牢固,沒有半點倒塌的跡象,人們暗暗為當時的造橋技術稱讚,同時也心驚動魄,因為水位逐漸升高,兩岸許多人家已經漸漸被洪水淹沒。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水流洶湧,炸燬這座大橋方能保住河岸的村莊,災情一級一級快速向上報告,最後在上級的指示下,人們懷著無比惋惜的心情炸掉了這座大橋。當轟隆的炮聲震天響起時,洪流裹挾著擁堵的雜物,摧枯拉朽一般滾滾而下。那個名為板橋的村莊免去了被洪水全部淹沒的災禍。

很小的時候,大河頭有一位大外公,他是一位抗戰老兵,他說,當年他就和大部隊一起,踏過了這座石橋奔赴緬甸戰場。據說隊伍很長很長,光全部走過板橋就用了兩天兩夜。我想象一個英武的年輕人走在那座石橋上,回頭深情遙望處在深山之中的故鄉,一眼又一眼,無限的眷戀與不捨,這一去,山高路遠,或許永遠也回不來了……

就在那一天,2004年7月的某一天,那座大橋永遠地消失了,它因戰爭的需要而建成,戰後是古永人通往騰衝的必經之地,最後,因為要保住一個村莊,它徹底地在這個世界上消失了。

洪水終於平息下來,據說無一人傷亡,可是大地滿目瘡痍,那些曾經肥沃的黑土地上遍佈著巨石、樹根、死去動物的屍體。那是一個災年,可是人們並沒有餓飯,因為隨之而來的是民政部門的救災糧款和災後恢復重建。

"

過了十月,天空變得格外明淨高闊。

水稻已經收完,紮好的稻草一把一把晒在廣袤的田野中,田埂上,一些菊科作物開著黃的、紫的花朵,大河頭人剛剛經歷完忙碌的秋收,變得有些閒暇了。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秋日的陽光還有一絲炙熱,山林中綠蔭裡蟬鳴震天,二十多年前的這個時節,大河頭每家每戶的米缸基本見底,當新收的第一場穀子晒乾時,馬馱車推,彷彿早就約好了一般,人們紛紛踏上那條白色的沙礫小路,向幾裡外的碾坊而去。

路的一邊是山,另外一邊是收割後的田野,田野並不甚廣袤,盡頭處連接著連綿起伏的群山,山中依舊是百年不變濃郁的綠色,只那綠意中間雜著幾片通紅或鵝黃的“雲”,可能是楓樹也可能是銀杏,在這西南邊陲中緬邊境四季常青的深山之中,這些顏色鮮亮的落葉喬木,向人們展示了季節的更迭。

河水流量並不大,或許稱它為溪流更為確切,它叮叮咚咚穿山越嶺而來,映照著秋日裡碧藍的天空,格外明澈,兩岸開了些蘆花,被風吹彎了腰,河邊灘塗上裸露著大大小小的卵石,旁邊開了白的火草、黃的雛菊、紫的水香菜花,在這裡任何一個不起眼的角落裡,似乎都有無數的生命在繁衍著,風、河水,甚至路過的走獸,將它們的種子從遙遠的地方帶來,在陽光和溼潤的土壤中,萌芽、生長、開花、凋零,一株植物化為泥土,又有無數新的植物生長起來,沒有人知道這些變化,人們看到的只是它們輪迴的某一時刻,此時,百草凋零前的這一場狂歡,它們將生命最絢爛的樣子寂寞地呈現在風中,呈現在路過的人眼中。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碾坊已經有些年頭了,儘管柱子、椽子、甚至瓦片上都覆蓋著一層厚厚的米糠,可是依舊看得出來它已經歷盡滄桑,裝圍的木板被雨淋、被蟲蛀,連接處出現了很大的縫隙,瓦片上的灰土日積月累,生長出了暗綠的苔蘚,苔蘚上長滿了野草,野草裡開出了細碎的花朵。

碾坊的動力系統在房屋之下,由無數塊木頭用卯榫結構拼接成一個巨大的轉盤,一根木頭連接著轉盤和碾子,當人們需要碾米時,只要將碾坊引水渠裡的攔水板抽掉,攔住旁邊的出水口,溪流便滾滾而下,向轉盤洶湧奔去,水流下落的衝擊力推動轉盤轉動,一圈兩圈……,在慣性和離心力的驅使下,轉盤越來越快,雪白的水花四散飛濺,彷彿一個龐大的水太陽。

碾米的人總是很多,總是需要排隊,在這個時節裡,這臺古老的機器難得喘息的機會,碾房充斥著巨大的水聲,木轉盤轉動的嘎吱聲,碾盤壓過稻穀的沙沙聲,當一切寂靜下來,便又有幹葫蘆瓢刮在碾槽的石壁上發出“咯咯咯”的聲。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碾坊旁是一片荒蕪的草地,灌木叢上懸掛著藤蔓,倒垂著些時下剛剛成熟的野果,果皮變成紫色的木通裂開了皮,通紅的老鼠香瓜被鳥雀啄了一半,仔細去尋,總能尋到些漏網之魚,這成了打發時間的好去處,那些野果總是散發著令人著迷的氣息,讓人毫不介意衣服上、頭髮上沾滿的蒼耳、草屑,而我們坐在溝渠邊分享的成果似乎不僅僅是野果,還有靜氣凝神全神貫注的尋找,手足並用奮力採摘的過程。

日影西斜,在西邊的群山之巔燒出半天絢爛的晚霞,夕陽透過木板的縫隙灑進碾坊,金色的光芒中跳躍著萬千粉塵。我們七手八腳將口袋裡的穀子均勻地倒在碾槽裡,放開水閘,木轉盤在水流的衝擊下發出沉悶的哼哼,就像不情不願的老水牛,在農人的驅使下漸漸撒開蹄子耕耘起來。

對於年輕人來說,碾坊是一個充滿浪漫色彩的地方,年輕姑娘碾米,總有小夥子蜂擁著來對山歌,中年婦人帶著幾個孩子的碾坊卻分外安靜,我們小心翼翼地在湍急的溝渠旁洗臉、洗腳,溪水冷冽,彷彿還帶著草木的清芬,我們都洗得很小心,生怕湍急的水流長了舌頭,將人舔到碾子下漆黑的世界中。

當黑暗籠罩著大地,當我們圍坐在一盞幽幽的煤油燈旁時,我們感覺不到流水的咆哮、轉盤的嘎吱,它們彷彿也成了寧靜的一個部分,我們喜歡聽舅媽講故事,這個自小便當了童養媳的中年女人性格開朗,她沒有上過一天學,可是肚子裡有講不完的故事,那些山精樹怪、魑魅魍魎隨著她故弄玄虛的聲音緩緩道出,在這樣一個孤島一樣存在的碾坊裡構成了一個聊齋般的世界,她的故事奇幻卻並不恐怖,結局甚至帶著濃濃的大團圓式的喜劇色彩。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那是一次半夜醒來,幾縷清輝透過縫隙瀉入碾坊,推門出去,只見一輪明月高懸中天,清冷的月光鋪滿了幽深的山林、狹長的田野,泠泠流來的溪流映著皎潔的月光,仿若一條銀白的長練。天地空無一物,天地之間,渺遠的時空之中似又湧動著目所不能及的萬物,在無邊的暗夜中,應物而動。

碾坊,這個農耕時代舉足輕重的事物終於退出了生活的舞臺,這個世界越來越便捷高效,人們已經沒有更多的時間浪費在碾米這件小事上,可是那晚的月光卻一直盤踞於我的心頭,那些咆哮的水聲、木轉盤的嘎吱聲偶爾會在腦中響起,不知道那些灘塗中的植物經過了多少次輪迴,曾經的少年已經變成了中年,中年人白髮蒼蒼,死去的老年人沉睡於大地,一切的輪迴彷彿碾盤一般,從起點回到終點,又從終點奔向下一個起點。

這個世界似乎改變了太多,這個世界似乎又什麼也沒有改變。

在猴橋箐口我生活了很多年。

那是一個水流豐沛的地方,且不說家門前終年流淌的河流,密林幽澗、田間地頭也總是縱橫交錯著許多大大小小的溪流,其中最為神奇的是我家附近的一眼泉水,每當夏日裡山洪暴漲,原本清澈見底的河水變成一鍋黃湯時,那眼泉水便開始湧出大股清澈的泉水,水質無一絲雜質,嘗之清澈甘甜。

二十多年前,人們飲水還需到河裡去挑,在河水渾濁之時,這眼泉水便默默哺育了一個村莊,時至今日,每當夏日,泉水依舊自大地深處汨汨流出,彷彿永不枯竭的乳汁。

是水讓我們的村莊增添了秀麗的色彩,在箐口寨附近高聳的山頭俯瞰這個豐饒的小壩子,能看見一條小河在金色的壩子中緩緩流淌,它輕輕的繞過青灰色的村莊,彷彿它脖頸上一條藍色的絲綢飄帶。

清朝末年,時局動盪不安,流匪四起,為著村莊的安全,寨人環著四圍挖了很深的溝蕖,當情況危急,便將河流引入深溝,水流環繞村莊,變成抵禦外敵的最後一道屏障。時光飛逝,那些格局早已消弭在蒼茫的歲月之中,只是寨人跟水的感情卻一直親密如初,開塘養魚、耕種土地、碾米、磨面、煮飯、洗菜、洗衣……離開了水,人們的生活便不能繼續下去,在這個森林環繞、水流豐沛的地方,人們從未想象過沒有水的日子,在與它的親密共處中,人們漸漸忽略了它的存在。

我時常在河岸玩耍,一次我站在一片沙灘中,覺得腳下癢癢,抬腳去看,卻見一條很小的蛇搖曳著尾巴游走了。寨子往下一里左右有一個叫做油松塘的地方,那裡有一個常年潮溼的洞穴,說是洞穴中間卻被一塊大石頭堵住了,只旁邊還留有一些不大不小的縫隙,洞穴外的樹木上掛滿了白色的蛇蛻,讓人看之頭皮發麻。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寨中流傳,許久以前,那洞中住著兩條巨蛇,蛇出來覓食,龐大的軀體壓倒了大片的水稻,它吃下附近村子裡的豬、牛,甚至落單的兒童,寨中有童謠道:“大豆狗,吃蒼山,屙箐口”後來,在一個雷鳴電閃的夜晚,一道閃電自天空劈下,打落了油松塘山頂的一塊大石,石頭自山頂滾滾而下,堵住了洞口,蛇患平息,時至今日,山洞旁的縫隙裡依舊有大大小小的蛇出出進進,附近山林中鳥雀絕跡、人跡罕至。

漲潮時,河中有一種魚吸附在樹幹上,潮落後依舊掛在樹幹上,得名“上樹魚”、還有一種肚皮銀白的白魚、脊背滿是花斑的花魚,因為味道鮮美,被人捕撈得幾近絕跡,後來人們又學會了吃抱手雞、螃蟹、蝦、黃鱔、泥鰍,甚至蛇,為了滿足口腹之慾,不同品種的物種被嘗試著送上餐桌,味蕾刺激了膨脹的慾望,那些動物墜入黑暗的深淵,如果它們有靈長類動物的智慧,是否也期待著那劃破長天的閃電,來終結這個世界的貪婪與罪惡。

很多次在河灘撿拾卵石心中生出疑問,那些顏色、質地、形狀完全不一樣的石頭來自哪裡?它們會被湍急的流水帶到哪裡?這河流的源頭是什麼?它的盡頭在哪裡?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我們曾經在那個叫做大河頭的村子裡尋找過河流的源頭,村子很小,住著七八戶人家,可童年的記憶裡,村子又很大,田地寬闊,山野曠達,牛群進入山林很快便會隱沒了身影,一條比我家門前河流更窄、更清澈的小河緩緩流淌在茂密的森林邊。

在大河頭,我們趕著水牛朔河而上,河岸籠罩在一片霧濛濛的青草中,一群蚊牤被一甩一甩的牛尾巴趕得飛來飛去,肚子渾圓的大水牛不慌不忙地啃咬著河岸的青草,鼻腔裡發出嗤嗤的喘息聲。

穿過梅林,越過刺竹從,我們在空曠清幽的山林間穿梭,只見那水流時而緩緩流淌,波瀾不驚;時而流速湍急,將水花摔碎在山間的巨石上;時而自高高的山崖流下,在崇山峻嶺間掛一條銀白的長鏈。

我們沒有尋到河流的源頭,卻找到了名為龍塘的深潭,那是一窪碧綠的深水,寨子裡的老人說這潭水深不可測,連著海,也曾有人用數丈的竹子去測試它的深淺,卻從未探到過底,傳說潭裡住著兩條龍,有一年幻化為兩個大姑娘到城裡照相,師傅洗出來時卻是兩條張牙舞爪的巨龍。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我尋不到河的源頭,我亦去不到河的盡頭,只一次偶然的機會,去了緬甸密支那,在密支那的晨光中,觀看了江上日出的盛景,空曠的江面上往來著緬族人的柳葉小船,一輪紅日自遙遠的天邊緩緩升起,倒影映在江面上,波光盪漾中,在江面畫一個巨大的感嘆號。江面如此的寬闊寧靜,我不知道需要多少條河流交匯才能形成如此盛況,我也不知道這條大江兩岸發生過或者正在發生著怎樣的故事,可是我知道我家門前的河流匯入了這裡,或許這湧動的江流之下,還有一枚我曾經撫摸過,把玩過的卵石呢。

這裡是距離大河頭十多公里的深山,得名核桃灣是因為向陽的坡地上長著幾棵巨大的核桃樹。

核桃樹幹粗壯,枝葉繁茂,夏日裡彷彿幾把巨大的綠傘,亭亭蓋在山坡上,外公的窩棚就搭在核桃樹旁,推開窩棚,門外是一片望不到邊際的蕎地。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七月,苦蕎成熟,枝幹是紫紅色的,褐色的蕎籽零落綴在枝頭,一大片紫紅鋪開,延伸到遠處的山窪子,有人走過時,蕎樹吱喳作響,驚起一群鳥雀,它們騰空而起,翅膀掠著那抹紫紅低低飛翔一段,停在了遠處的蕎地裡。

“吃吧,吃吧,馬上就要收割了。”外公站在蕎地邊喃喃低語。

苦蕎並不是我所喜愛的食物,卻因為家中稻穀支撐不了半年,不得不在米飯中摻上蕎餜,七月裡常常有雨,難得的晴天收割苦蕎變得刻不容緩。

鐮刀口磨得銀亮,閃著一絲寒光,墊子鋪在空地處,T形的蕎擔碼在墊子旁,窩棚裡散發出飯菜的香味,吃過早飯,太陽晒乾了露水,便開始收蕎了。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男人們揮舞著鐮刀將苦蕎割倒,孩子們將割倒的苦蕎樹搬到墊子上,女人們高舉著蕎擔捶打,使那些蕎籽離開樹幹,這是一項單調卻繁重的體力活,不一會兒,雙臂便如灌了鉛一般沉重。

烈日當空,毫無遮擋的人們被太陽晒得滿臉通紅,汗水自頭髮叢中流下,仿若一條條小溪,核桃樹蔭裡,一條黃狗耷拉著腦袋,伸著舌頭喘著粗氣。

這是一條苦命的狗,許久前它還是身材矯健,動作敏捷的狗,當它黃色的身影穿過樹林時彷彿離弦的箭,它的聲音洪亮且威嚴,讓許多動物,甚至人都感到害怕。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大家都叫它大黃,它到來時,家中正鬧著黃鼠狼,每晚都會丟失一兩隻雞,它終結了黃鼠狼偷雞的行當,漸漸地成為這個家中不可或缺的一員,它忠誠且勇敢,它用狂吠和撕咬對抗入侵者,它有時將路人當成入侵者,主人教訓了許多次還是分辨不清楚,後來它被拴在了柱子上。

它變老實了許多,那天被解開鏈子的它滿地撒著歡,聽到異動之時它警惕地豎起了雙耳,許是責任心使然,它一轉身便飛快地向外飛奔,對著一個路過的人狂吠,它把他當成了一個入侵者。

不知是蓄謀已久,還是臨時起意,路過的人找到了殺死它的理由,獵槍砰然響起,它倒在血泊之中。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子彈擦過喉管,脖子上大片的皮膚耷拉下來,它奄奄一息地躺在地上,路人說這狗太凶,遲早闖禍,我幫你家除了這禍害,路人還準備說,趁它還有一口氣,不如宰了吃個新鮮,卻在外公寒霜般的眼神裡閉上了嘴。

外公和舅爹小心翼翼地將狗抬回家中,他將消炎藥弄成粉末拌在米湯裡餵它,它斷斷續續哀哀嚎叫,大家想它可能快死了,它的傷口卻一點點癒合,當它痊癒時,渾身油亮的皮毛已經變得黯淡,英武健壯的模樣一去不返,它時常蜷縮在角落裡,吃著殘羹剩飯,夜晚,在暖烘烘的火塘旁,它就匍匐在外公的腳邊,頭緊緊挨著主人枯瘦的腳,那雙殘破的手掌有時會撫摸過它的頭頂,每當那時,它便閉上眼,嗚嗚叫上兩聲,它的眼角里,彷彿有渾濁的淚光。

山中時常有黑熊出沒,人們上山時總會帶上獵狗,後來家中又養了一條狗,我們住在核桃灣收蕎,便也帶了兩條狗來,一條白狗在林間穿梭,大黃就這樣耷拉著身子睡在樹蔭之下,人們說它被嚇破了膽,它已經失去了做狗的資格,只在主人的憐憫下苟延殘喘。

那一天,我們幹到月亮升到中天,所有人累得趴到鋪上睡得彷彿死去一般。

皎潔的明月自峽谷中緩緩升起,清冷的月光灑滿大地,遍佈在一道道山樑上,幽深的峽谷裡隱隱有水流的聲音傳了上來,蟲鳴聲四起。兩條狗,一白一黃坐在月光中,坐在山崖旁,在那些濃密的核桃樹蔭旁,它們默默守候著山窩棚,兩個剪影彷彿兩個雕塑,它們也成了夜的一個部分。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大黃成了外公的影子,在田間地頭,在山林河流,在時常耕種的核桃灣,有外公的身影,必然也有那條身軀高大精神委頓的狗的影子,外公很節儉,地上掉落的飯粒會撿拾起來吹去灰塵放到嘴裡,那時白米時常不夠,人們將蕎麵剁成蕎餜摻在米飯裡蒸熟,外公常常吃掉碗裡的蕎餜,將極少的白米飯留幾口給大黃。

“吃吧,你這瘦狗——”

秋風起了,核桃樹葉漸漸凋落,核桃“啪”地一聲落到地上,青色的外殼與果實分離開來,外公挎一個竹籃在林間撿拾核桃,他佝僂的身軀旁跟著一條同樣佝僂著的黃狗。

很久以後聽說,一次外公在核桃灣與一隻巨大的狗熊不期而遇,他與軀體龐大小眼通紅的狗熊對峙,他的心臟提到了喉嚨口,卻瞪著一雙眼睛死死盯住那隻散發著陣陣臭味的狗熊,委頓不堪的大黃突然間爆發了洪荒之力,它圍著狗熊狂吠,瘦弱的身軀裡透出狼性的光芒,良久,那隻狗熊不知被外公的眼光嚇到了,還是被大黃的狂吠聲嚇到了,或許它覺得與這一狗一人對峙有些滑稽,調轉了身軀回到了叢林之中。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再後來,大黃的故事結束了,它死了,是自然死亡,它被外公埋在了核桃灣,在那些枝葉繁茂的核桃樹下,它與大地合二為一。

又過了許多年,退耕還林的政策開始實施,這幾十畝的苦蕎地上被人們種上了樹木,樹木漸漸長高,這裡變成了一片林海,核桃樹旁的窩棚早塌了,糟朽的木頭上長出了木耳、香蕈,再後來,這些木頭化為塵土,融入大地。

1994年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獵槍彈具管理辦法》開始實施,村子裡那些氣槍、銅炮槍、射釘槍俱上繳了國家,森林的入口處懸掛著藍色的告示牌:黑熊出沒,注意安全。

恩格爾係數逐年下降,糧食在一個家庭中所有支出的比例越來越低,人們再也沒有被吃飯問題困擾過,苦蕎變成了難得的健康食品,偶有人家種上一些,價格對比白米已經上漲了好幾倍。

沒有一丁點的徵兆,那場災難便從天而降。

先是有人發現河水變得異常混濁且水位越來越高,當人們飛快向河邊奔跑,想要打下河樁,用樹木構建一個臨時的攔河壩時,對面的山體已經開始滑坡,那些蔥蘢的大樹、巨大的石頭隨著移動的山坡滑落到河流之中,它們混同著從上游滾滾而來的各種雜物在咆哮的洪水橫衝直撞,很快便衝破了老的、新的攔河壩,洪水將人們節節逼退,一點一點淹沒了祖祖輩輩耕種的土地。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遠遠的,還沒有被淹沒的路上站滿了人,人們眼睜睜看著那些剛剛灌漿低下穗子的稻穀在洪水中毀於一旦,幾個婦女哽咽著,不停地用袖子擦拭臉上的雨水、淚水。

政府通知撤離的消息很快傳來,臨時安置點在幾公里外的小學,於是人們拖家帶口,依依不捨地離開家園。

有些道路已經被洪水沖塌,人們只能繞過山崗,緩緩向外移動,那些龐大的木頭、樹根、石頭隨著洪流滾滾而下,水中漂流著死去的豬、雞、牛,還有鱗片被砸得七零八落的死魚,在一處水流較急的地方,幾條魚被河中滾石砸得不斷從水面躍起又落下,直到傷痕累累地死去。

“天可憐見,天可憐見——”人們懷著一種近乎悲憫的心情對著那些生靈默默唸叨,心情沉重得難以言表。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我們到達小學時,那裡已經聚滿了臨時避難的人群,工作人員給大家分發著臥具和食物,災民不斷增多,聽說由一位省級領導帶隊,到受災最深的大河頭去挨家挨戶查看是否有沒有撤離的群眾。

傍晚的時候,蕎興哥才被工作人員勸說著送到了避難所,這個忠厚老實的男人花光了所有積蓄才備好的木料被洪流沖走時,他不顧一切地跳到水中,要用繩子去套那些在水流中滾滾向下的木頭,當他被人們拉上岸時依舊嘶啞著嗓子嚎叫著,眼神中透出了深深的絕望。

在政府部門搶險救災的同時,一股民間自發而起的行動也在悄悄進行,老年的人們摺疊了錢紙錫箔、用蠶頭小字在黃紙上寫下禱告的經文,他們默默唸誦、焚燒,虔誠禱告這場災難趕緊結束。

當那些滾滾奔流而來的洪水來到了開闊的壩子,它們暴虐的脾氣開始緩和,只慢慢淹沒了所有的田野和窪地。很多人都到渾水中摸魚,那些河流中自然生長、水田中養殖的魚兒在渾水裡變得昏頭漲腦,不費吹灰之力便可以捕撈到很多。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老人們紛紛搖頭,苦口婆心勸阻那些玩得十分開心的年輕人,讓他們放棄捕撈那些遭逢大難的可憐生靈。愛玩是年輕人的天性,誰會把這種忠告放在心上。

後來一位青年捉到一條大魚,據說有十多斤,這條河裡從未出現過這樣大的魚,青年人十分高興,與友人興致勃勃煮了分食,這徹底激發了老人們的憤怒,他們對那青年人的父母說,你的兒子將龍王的兒子吃了,這場上天降臨的災禍如何能夠平息?青年的父母十分惶恐,帶了香火,到廟中禱告賠罪,渾水摸魚之人漸漸變少了。

從大河頭奔流而來的洪水來到板橋的位置開始停頓下來,原因是一個巨大的樹根堵住了橋洞,紛紛流下的樹木石頭便一層層擁堵在這裡,變成了一個大壩一樣的存在。

這座石橋建成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之時,是史迪威公路上一座十分重要的橋樑,它在洪水中顯得非常牢固,沒有半點倒塌的跡象,人們暗暗為當時的造橋技術稱讚,同時也心驚動魄,因為水位逐漸升高,兩岸許多人家已經漸漸被洪水淹沒。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水流洶湧,炸燬這座大橋方能保住河岸的村莊,災情一級一級快速向上報告,最後在上級的指示下,人們懷著無比惋惜的心情炸掉了這座大橋。當轟隆的炮聲震天響起時,洪流裹挾著擁堵的雜物,摧枯拉朽一般滾滾而下。那個名為板橋的村莊免去了被洪水全部淹沒的災禍。

很小的時候,大河頭有一位大外公,他是一位抗戰老兵,他說,當年他就和大部隊一起,踏過了這座石橋奔赴緬甸戰場。據說隊伍很長很長,光全部走過板橋就用了兩天兩夜。我想象一個英武的年輕人走在那座石橋上,回頭深情遙望處在深山之中的故鄉,一眼又一眼,無限的眷戀與不捨,這一去,山高路遠,或許永遠也回不來了……

就在那一天,2004年7月的某一天,那座大橋永遠地消失了,它因戰爭的需要而建成,戰後是古永人通往騰衝的必經之地,最後,因為要保住一個村莊,它徹底地在這個世界上消失了。

洪水終於平息下來,據說無一人傷亡,可是大地滿目瘡痍,那些曾經肥沃的黑土地上遍佈著巨石、樹根、死去動物的屍體。那是一個災年,可是人們並沒有餓飯,因為隨之而來的是民政部門的救災糧款和災後恢復重建。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那些具體到每個家庭的悲傷慢慢被時間抹平,幾年後森林採伐指標越來越嚴,嚴禁在河中毒魚、炸魚、電魚的政令開始實施,那些消失了一段時間的魚類開始出現在潔淨的水紋之下,各色的卵石之間。

幾年後,那個捕撈到大魚的青年在一個木材加工企業打工,因操作失誤,一隻手掌被機器吞噬。這本是一個偶然事件,卻被寨中老人將這禍事與捕撈那條大魚互為因果,於是更多的人更加篤信輪迴與神,隨著災後恢復的,還有那廟堂之中的香火。

我是一個無神論者,可是我還是覺得那些篤信世間萬物皆由神靈掌控的村民身上有一種令人敬佩的品質,當他們揹著來到家中的穿山甲或者其它動物送往山林之中,當他們用虔誠的心祭奠山神之時,他們是有所敬畏的,我始終堅信,在這個充滿了誘惑的世界中,有所敬畏之人,更容易守住底線。尼采說,與惡龍纏鬥過久,自身亦成為惡龍;凝視深淵過久,深淵將回以凝視。在與那些慈悲的神佛對視中,他們心中也生出了慈悲。

在那個叫做大河頭的村子裡,曾經住過我的外公,現在他也住在那裡,在那他行走過、耕種過的、深愛過的土地裡。

外公去世前的兩三年,他得了阿茲海默症,他像一個幽魂一樣四處遊走,可是他從來不會忘記回家的路,因為在他家的入口處有幾棵巨大的核桃樹。

外公生於1921年,出生時抽鴉片上癮的高祖父已經敗光了所有家產,他和妹妹在飢寒交迫中一天天長大,幼小的肚腹裡總是裝滿了山野裡可以尋到的一切可以果腹的東西,遇到青黃不接的年份,一家人餓得實在挨不下去,高祖母便差他到鄰村的親戚家借點糧食,他已經是知羞的年紀,可是卻還沒有一條遮羞的褲子。他長大後,在媒人的說和下,娶了一個貧窮人家的女子,成為了兩個兒子三個女兒的父親。

"

過了十月,天空變得格外明淨高闊。

水稻已經收完,紮好的稻草一把一把晒在廣袤的田野中,田埂上,一些菊科作物開著黃的、紫的花朵,大河頭人剛剛經歷完忙碌的秋收,變得有些閒暇了。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秋日的陽光還有一絲炙熱,山林中綠蔭裡蟬鳴震天,二十多年前的這個時節,大河頭每家每戶的米缸基本見底,當新收的第一場穀子晒乾時,馬馱車推,彷彿早就約好了一般,人們紛紛踏上那條白色的沙礫小路,向幾裡外的碾坊而去。

路的一邊是山,另外一邊是收割後的田野,田野並不甚廣袤,盡頭處連接著連綿起伏的群山,山中依舊是百年不變濃郁的綠色,只那綠意中間雜著幾片通紅或鵝黃的“雲”,可能是楓樹也可能是銀杏,在這西南邊陲中緬邊境四季常青的深山之中,這些顏色鮮亮的落葉喬木,向人們展示了季節的更迭。

河水流量並不大,或許稱它為溪流更為確切,它叮叮咚咚穿山越嶺而來,映照著秋日裡碧藍的天空,格外明澈,兩岸開了些蘆花,被風吹彎了腰,河邊灘塗上裸露著大大小小的卵石,旁邊開了白的火草、黃的雛菊、紫的水香菜花,在這裡任何一個不起眼的角落裡,似乎都有無數的生命在繁衍著,風、河水,甚至路過的走獸,將它們的種子從遙遠的地方帶來,在陽光和溼潤的土壤中,萌芽、生長、開花、凋零,一株植物化為泥土,又有無數新的植物生長起來,沒有人知道這些變化,人們看到的只是它們輪迴的某一時刻,此時,百草凋零前的這一場狂歡,它們將生命最絢爛的樣子寂寞地呈現在風中,呈現在路過的人眼中。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碾坊已經有些年頭了,儘管柱子、椽子、甚至瓦片上都覆蓋著一層厚厚的米糠,可是依舊看得出來它已經歷盡滄桑,裝圍的木板被雨淋、被蟲蛀,連接處出現了很大的縫隙,瓦片上的灰土日積月累,生長出了暗綠的苔蘚,苔蘚上長滿了野草,野草裡開出了細碎的花朵。

碾坊的動力系統在房屋之下,由無數塊木頭用卯榫結構拼接成一個巨大的轉盤,一根木頭連接著轉盤和碾子,當人們需要碾米時,只要將碾坊引水渠裡的攔水板抽掉,攔住旁邊的出水口,溪流便滾滾而下,向轉盤洶湧奔去,水流下落的衝擊力推動轉盤轉動,一圈兩圈……,在慣性和離心力的驅使下,轉盤越來越快,雪白的水花四散飛濺,彷彿一個龐大的水太陽。

碾米的人總是很多,總是需要排隊,在這個時節裡,這臺古老的機器難得喘息的機會,碾房充斥著巨大的水聲,木轉盤轉動的嘎吱聲,碾盤壓過稻穀的沙沙聲,當一切寂靜下來,便又有幹葫蘆瓢刮在碾槽的石壁上發出“咯咯咯”的聲。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碾坊旁是一片荒蕪的草地,灌木叢上懸掛著藤蔓,倒垂著些時下剛剛成熟的野果,果皮變成紫色的木通裂開了皮,通紅的老鼠香瓜被鳥雀啄了一半,仔細去尋,總能尋到些漏網之魚,這成了打發時間的好去處,那些野果總是散發著令人著迷的氣息,讓人毫不介意衣服上、頭髮上沾滿的蒼耳、草屑,而我們坐在溝渠邊分享的成果似乎不僅僅是野果,還有靜氣凝神全神貫注的尋找,手足並用奮力採摘的過程。

日影西斜,在西邊的群山之巔燒出半天絢爛的晚霞,夕陽透過木板的縫隙灑進碾坊,金色的光芒中跳躍著萬千粉塵。我們七手八腳將口袋裡的穀子均勻地倒在碾槽裡,放開水閘,木轉盤在水流的衝擊下發出沉悶的哼哼,就像不情不願的老水牛,在農人的驅使下漸漸撒開蹄子耕耘起來。

對於年輕人來說,碾坊是一個充滿浪漫色彩的地方,年輕姑娘碾米,總有小夥子蜂擁著來對山歌,中年婦人帶著幾個孩子的碾坊卻分外安靜,我們小心翼翼地在湍急的溝渠旁洗臉、洗腳,溪水冷冽,彷彿還帶著草木的清芬,我們都洗得很小心,生怕湍急的水流長了舌頭,將人舔到碾子下漆黑的世界中。

當黑暗籠罩著大地,當我們圍坐在一盞幽幽的煤油燈旁時,我們感覺不到流水的咆哮、轉盤的嘎吱,它們彷彿也成了寧靜的一個部分,我們喜歡聽舅媽講故事,這個自小便當了童養媳的中年女人性格開朗,她沒有上過一天學,可是肚子裡有講不完的故事,那些山精樹怪、魑魅魍魎隨著她故弄玄虛的聲音緩緩道出,在這樣一個孤島一樣存在的碾坊裡構成了一個聊齋般的世界,她的故事奇幻卻並不恐怖,結局甚至帶著濃濃的大團圓式的喜劇色彩。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那是一次半夜醒來,幾縷清輝透過縫隙瀉入碾坊,推門出去,只見一輪明月高懸中天,清冷的月光鋪滿了幽深的山林、狹長的田野,泠泠流來的溪流映著皎潔的月光,仿若一條銀白的長練。天地空無一物,天地之間,渺遠的時空之中似又湧動著目所不能及的萬物,在無邊的暗夜中,應物而動。

碾坊,這個農耕時代舉足輕重的事物終於退出了生活的舞臺,這個世界越來越便捷高效,人們已經沒有更多的時間浪費在碾米這件小事上,可是那晚的月光卻一直盤踞於我的心頭,那些咆哮的水聲、木轉盤的嘎吱聲偶爾會在腦中響起,不知道那些灘塗中的植物經過了多少次輪迴,曾經的少年已經變成了中年,中年人白髮蒼蒼,死去的老年人沉睡於大地,一切的輪迴彷彿碾盤一般,從起點回到終點,又從終點奔向下一個起點。

這個世界似乎改變了太多,這個世界似乎又什麼也沒有改變。

在猴橋箐口我生活了很多年。

那是一個水流豐沛的地方,且不說家門前終年流淌的河流,密林幽澗、田間地頭也總是縱橫交錯著許多大大小小的溪流,其中最為神奇的是我家附近的一眼泉水,每當夏日裡山洪暴漲,原本清澈見底的河水變成一鍋黃湯時,那眼泉水便開始湧出大股清澈的泉水,水質無一絲雜質,嘗之清澈甘甜。

二十多年前,人們飲水還需到河裡去挑,在河水渾濁之時,這眼泉水便默默哺育了一個村莊,時至今日,每當夏日,泉水依舊自大地深處汨汨流出,彷彿永不枯竭的乳汁。

是水讓我們的村莊增添了秀麗的色彩,在箐口寨附近高聳的山頭俯瞰這個豐饒的小壩子,能看見一條小河在金色的壩子中緩緩流淌,它輕輕的繞過青灰色的村莊,彷彿它脖頸上一條藍色的絲綢飄帶。

清朝末年,時局動盪不安,流匪四起,為著村莊的安全,寨人環著四圍挖了很深的溝蕖,當情況危急,便將河流引入深溝,水流環繞村莊,變成抵禦外敵的最後一道屏障。時光飛逝,那些格局早已消弭在蒼茫的歲月之中,只是寨人跟水的感情卻一直親密如初,開塘養魚、耕種土地、碾米、磨面、煮飯、洗菜、洗衣……離開了水,人們的生活便不能繼續下去,在這個森林環繞、水流豐沛的地方,人們從未想象過沒有水的日子,在與它的親密共處中,人們漸漸忽略了它的存在。

我時常在河岸玩耍,一次我站在一片沙灘中,覺得腳下癢癢,抬腳去看,卻見一條很小的蛇搖曳著尾巴游走了。寨子往下一里左右有一個叫做油松塘的地方,那裡有一個常年潮溼的洞穴,說是洞穴中間卻被一塊大石頭堵住了,只旁邊還留有一些不大不小的縫隙,洞穴外的樹木上掛滿了白色的蛇蛻,讓人看之頭皮發麻。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寨中流傳,許久以前,那洞中住著兩條巨蛇,蛇出來覓食,龐大的軀體壓倒了大片的水稻,它吃下附近村子裡的豬、牛,甚至落單的兒童,寨中有童謠道:“大豆狗,吃蒼山,屙箐口”後來,在一個雷鳴電閃的夜晚,一道閃電自天空劈下,打落了油松塘山頂的一塊大石,石頭自山頂滾滾而下,堵住了洞口,蛇患平息,時至今日,山洞旁的縫隙裡依舊有大大小小的蛇出出進進,附近山林中鳥雀絕跡、人跡罕至。

漲潮時,河中有一種魚吸附在樹幹上,潮落後依舊掛在樹幹上,得名“上樹魚”、還有一種肚皮銀白的白魚、脊背滿是花斑的花魚,因為味道鮮美,被人捕撈得幾近絕跡,後來人們又學會了吃抱手雞、螃蟹、蝦、黃鱔、泥鰍,甚至蛇,為了滿足口腹之慾,不同品種的物種被嘗試著送上餐桌,味蕾刺激了膨脹的慾望,那些動物墜入黑暗的深淵,如果它們有靈長類動物的智慧,是否也期待著那劃破長天的閃電,來終結這個世界的貪婪與罪惡。

很多次在河灘撿拾卵石心中生出疑問,那些顏色、質地、形狀完全不一樣的石頭來自哪裡?它們會被湍急的流水帶到哪裡?這河流的源頭是什麼?它的盡頭在哪裡?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我們曾經在那個叫做大河頭的村子裡尋找過河流的源頭,村子很小,住著七八戶人家,可童年的記憶裡,村子又很大,田地寬闊,山野曠達,牛群進入山林很快便會隱沒了身影,一條比我家門前河流更窄、更清澈的小河緩緩流淌在茂密的森林邊。

在大河頭,我們趕著水牛朔河而上,河岸籠罩在一片霧濛濛的青草中,一群蚊牤被一甩一甩的牛尾巴趕得飛來飛去,肚子渾圓的大水牛不慌不忙地啃咬著河岸的青草,鼻腔裡發出嗤嗤的喘息聲。

穿過梅林,越過刺竹從,我們在空曠清幽的山林間穿梭,只見那水流時而緩緩流淌,波瀾不驚;時而流速湍急,將水花摔碎在山間的巨石上;時而自高高的山崖流下,在崇山峻嶺間掛一條銀白的長鏈。

我們沒有尋到河流的源頭,卻找到了名為龍塘的深潭,那是一窪碧綠的深水,寨子裡的老人說這潭水深不可測,連著海,也曾有人用數丈的竹子去測試它的深淺,卻從未探到過底,傳說潭裡住著兩條龍,有一年幻化為兩個大姑娘到城裡照相,師傅洗出來時卻是兩條張牙舞爪的巨龍。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我尋不到河的源頭,我亦去不到河的盡頭,只一次偶然的機會,去了緬甸密支那,在密支那的晨光中,觀看了江上日出的盛景,空曠的江面上往來著緬族人的柳葉小船,一輪紅日自遙遠的天邊緩緩升起,倒影映在江面上,波光盪漾中,在江面畫一個巨大的感嘆號。江面如此的寬闊寧靜,我不知道需要多少條河流交匯才能形成如此盛況,我也不知道這條大江兩岸發生過或者正在發生著怎樣的故事,可是我知道我家門前的河流匯入了這裡,或許這湧動的江流之下,還有一枚我曾經撫摸過,把玩過的卵石呢。

這裡是距離大河頭十多公里的深山,得名核桃灣是因為向陽的坡地上長著幾棵巨大的核桃樹。

核桃樹幹粗壯,枝葉繁茂,夏日裡彷彿幾把巨大的綠傘,亭亭蓋在山坡上,外公的窩棚就搭在核桃樹旁,推開窩棚,門外是一片望不到邊際的蕎地。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七月,苦蕎成熟,枝幹是紫紅色的,褐色的蕎籽零落綴在枝頭,一大片紫紅鋪開,延伸到遠處的山窪子,有人走過時,蕎樹吱喳作響,驚起一群鳥雀,它們騰空而起,翅膀掠著那抹紫紅低低飛翔一段,停在了遠處的蕎地裡。

“吃吧,吃吧,馬上就要收割了。”外公站在蕎地邊喃喃低語。

苦蕎並不是我所喜愛的食物,卻因為家中稻穀支撐不了半年,不得不在米飯中摻上蕎餜,七月裡常常有雨,難得的晴天收割苦蕎變得刻不容緩。

鐮刀口磨得銀亮,閃著一絲寒光,墊子鋪在空地處,T形的蕎擔碼在墊子旁,窩棚裡散發出飯菜的香味,吃過早飯,太陽晒乾了露水,便開始收蕎了。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男人們揮舞著鐮刀將苦蕎割倒,孩子們將割倒的苦蕎樹搬到墊子上,女人們高舉著蕎擔捶打,使那些蕎籽離開樹幹,這是一項單調卻繁重的體力活,不一會兒,雙臂便如灌了鉛一般沉重。

烈日當空,毫無遮擋的人們被太陽晒得滿臉通紅,汗水自頭髮叢中流下,仿若一條條小溪,核桃樹蔭裡,一條黃狗耷拉著腦袋,伸著舌頭喘著粗氣。

這是一條苦命的狗,許久前它還是身材矯健,動作敏捷的狗,當它黃色的身影穿過樹林時彷彿離弦的箭,它的聲音洪亮且威嚴,讓許多動物,甚至人都感到害怕。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大家都叫它大黃,它到來時,家中正鬧著黃鼠狼,每晚都會丟失一兩隻雞,它終結了黃鼠狼偷雞的行當,漸漸地成為這個家中不可或缺的一員,它忠誠且勇敢,它用狂吠和撕咬對抗入侵者,它有時將路人當成入侵者,主人教訓了許多次還是分辨不清楚,後來它被拴在了柱子上。

它變老實了許多,那天被解開鏈子的它滿地撒著歡,聽到異動之時它警惕地豎起了雙耳,許是責任心使然,它一轉身便飛快地向外飛奔,對著一個路過的人狂吠,它把他當成了一個入侵者。

不知是蓄謀已久,還是臨時起意,路過的人找到了殺死它的理由,獵槍砰然響起,它倒在血泊之中。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子彈擦過喉管,脖子上大片的皮膚耷拉下來,它奄奄一息地躺在地上,路人說這狗太凶,遲早闖禍,我幫你家除了這禍害,路人還準備說,趁它還有一口氣,不如宰了吃個新鮮,卻在外公寒霜般的眼神裡閉上了嘴。

外公和舅爹小心翼翼地將狗抬回家中,他將消炎藥弄成粉末拌在米湯裡餵它,它斷斷續續哀哀嚎叫,大家想它可能快死了,它的傷口卻一點點癒合,當它痊癒時,渾身油亮的皮毛已經變得黯淡,英武健壯的模樣一去不返,它時常蜷縮在角落裡,吃著殘羹剩飯,夜晚,在暖烘烘的火塘旁,它就匍匐在外公的腳邊,頭緊緊挨著主人枯瘦的腳,那雙殘破的手掌有時會撫摸過它的頭頂,每當那時,它便閉上眼,嗚嗚叫上兩聲,它的眼角里,彷彿有渾濁的淚光。

山中時常有黑熊出沒,人們上山時總會帶上獵狗,後來家中又養了一條狗,我們住在核桃灣收蕎,便也帶了兩條狗來,一條白狗在林間穿梭,大黃就這樣耷拉著身子睡在樹蔭之下,人們說它被嚇破了膽,它已經失去了做狗的資格,只在主人的憐憫下苟延殘喘。

那一天,我們幹到月亮升到中天,所有人累得趴到鋪上睡得彷彿死去一般。

皎潔的明月自峽谷中緩緩升起,清冷的月光灑滿大地,遍佈在一道道山樑上,幽深的峽谷裡隱隱有水流的聲音傳了上來,蟲鳴聲四起。兩條狗,一白一黃坐在月光中,坐在山崖旁,在那些濃密的核桃樹蔭旁,它們默默守候著山窩棚,兩個剪影彷彿兩個雕塑,它們也成了夜的一個部分。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大黃成了外公的影子,在田間地頭,在山林河流,在時常耕種的核桃灣,有外公的身影,必然也有那條身軀高大精神委頓的狗的影子,外公很節儉,地上掉落的飯粒會撿拾起來吹去灰塵放到嘴裡,那時白米時常不夠,人們將蕎麵剁成蕎餜摻在米飯裡蒸熟,外公常常吃掉碗裡的蕎餜,將極少的白米飯留幾口給大黃。

“吃吧,你這瘦狗——”

秋風起了,核桃樹葉漸漸凋落,核桃“啪”地一聲落到地上,青色的外殼與果實分離開來,外公挎一個竹籃在林間撿拾核桃,他佝僂的身軀旁跟著一條同樣佝僂著的黃狗。

很久以後聽說,一次外公在核桃灣與一隻巨大的狗熊不期而遇,他與軀體龐大小眼通紅的狗熊對峙,他的心臟提到了喉嚨口,卻瞪著一雙眼睛死死盯住那隻散發著陣陣臭味的狗熊,委頓不堪的大黃突然間爆發了洪荒之力,它圍著狗熊狂吠,瘦弱的身軀裡透出狼性的光芒,良久,那隻狗熊不知被外公的眼光嚇到了,還是被大黃的狂吠聲嚇到了,或許它覺得與這一狗一人對峙有些滑稽,調轉了身軀回到了叢林之中。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再後來,大黃的故事結束了,它死了,是自然死亡,它被外公埋在了核桃灣,在那些枝葉繁茂的核桃樹下,它與大地合二為一。

又過了許多年,退耕還林的政策開始實施,這幾十畝的苦蕎地上被人們種上了樹木,樹木漸漸長高,這裡變成了一片林海,核桃樹旁的窩棚早塌了,糟朽的木頭上長出了木耳、香蕈,再後來,這些木頭化為塵土,融入大地。

1994年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獵槍彈具管理辦法》開始實施,村子裡那些氣槍、銅炮槍、射釘槍俱上繳了國家,森林的入口處懸掛著藍色的告示牌:黑熊出沒,注意安全。

恩格爾係數逐年下降,糧食在一個家庭中所有支出的比例越來越低,人們再也沒有被吃飯問題困擾過,苦蕎變成了難得的健康食品,偶有人家種上一些,價格對比白米已經上漲了好幾倍。

沒有一丁點的徵兆,那場災難便從天而降。

先是有人發現河水變得異常混濁且水位越來越高,當人們飛快向河邊奔跑,想要打下河樁,用樹木構建一個臨時的攔河壩時,對面的山體已經開始滑坡,那些蔥蘢的大樹、巨大的石頭隨著移動的山坡滑落到河流之中,它們混同著從上游滾滾而來的各種雜物在咆哮的洪水橫衝直撞,很快便衝破了老的、新的攔河壩,洪水將人們節節逼退,一點一點淹沒了祖祖輩輩耕種的土地。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遠遠的,還沒有被淹沒的路上站滿了人,人們眼睜睜看著那些剛剛灌漿低下穗子的稻穀在洪水中毀於一旦,幾個婦女哽咽著,不停地用袖子擦拭臉上的雨水、淚水。

政府通知撤離的消息很快傳來,臨時安置點在幾公里外的小學,於是人們拖家帶口,依依不捨地離開家園。

有些道路已經被洪水沖塌,人們只能繞過山崗,緩緩向外移動,那些龐大的木頭、樹根、石頭隨著洪流滾滾而下,水中漂流著死去的豬、雞、牛,還有鱗片被砸得七零八落的死魚,在一處水流較急的地方,幾條魚被河中滾石砸得不斷從水面躍起又落下,直到傷痕累累地死去。

“天可憐見,天可憐見——”人們懷著一種近乎悲憫的心情對著那些生靈默默唸叨,心情沉重得難以言表。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我們到達小學時,那裡已經聚滿了臨時避難的人群,工作人員給大家分發著臥具和食物,災民不斷增多,聽說由一位省級領導帶隊,到受災最深的大河頭去挨家挨戶查看是否有沒有撤離的群眾。

傍晚的時候,蕎興哥才被工作人員勸說著送到了避難所,這個忠厚老實的男人花光了所有積蓄才備好的木料被洪流沖走時,他不顧一切地跳到水中,要用繩子去套那些在水流中滾滾向下的木頭,當他被人們拉上岸時依舊嘶啞著嗓子嚎叫著,眼神中透出了深深的絕望。

在政府部門搶險救災的同時,一股民間自發而起的行動也在悄悄進行,老年的人們摺疊了錢紙錫箔、用蠶頭小字在黃紙上寫下禱告的經文,他們默默唸誦、焚燒,虔誠禱告這場災難趕緊結束。

當那些滾滾奔流而來的洪水來到了開闊的壩子,它們暴虐的脾氣開始緩和,只慢慢淹沒了所有的田野和窪地。很多人都到渾水中摸魚,那些河流中自然生長、水田中養殖的魚兒在渾水裡變得昏頭漲腦,不費吹灰之力便可以捕撈到很多。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老人們紛紛搖頭,苦口婆心勸阻那些玩得十分開心的年輕人,讓他們放棄捕撈那些遭逢大難的可憐生靈。愛玩是年輕人的天性,誰會把這種忠告放在心上。

後來一位青年捉到一條大魚,據說有十多斤,這條河裡從未出現過這樣大的魚,青年人十分高興,與友人興致勃勃煮了分食,這徹底激發了老人們的憤怒,他們對那青年人的父母說,你的兒子將龍王的兒子吃了,這場上天降臨的災禍如何能夠平息?青年的父母十分惶恐,帶了香火,到廟中禱告賠罪,渾水摸魚之人漸漸變少了。

從大河頭奔流而來的洪水來到板橋的位置開始停頓下來,原因是一個巨大的樹根堵住了橋洞,紛紛流下的樹木石頭便一層層擁堵在這裡,變成了一個大壩一樣的存在。

這座石橋建成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之時,是史迪威公路上一座十分重要的橋樑,它在洪水中顯得非常牢固,沒有半點倒塌的跡象,人們暗暗為當時的造橋技術稱讚,同時也心驚動魄,因為水位逐漸升高,兩岸許多人家已經漸漸被洪水淹沒。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水流洶湧,炸燬這座大橋方能保住河岸的村莊,災情一級一級快速向上報告,最後在上級的指示下,人們懷著無比惋惜的心情炸掉了這座大橋。當轟隆的炮聲震天響起時,洪流裹挾著擁堵的雜物,摧枯拉朽一般滾滾而下。那個名為板橋的村莊免去了被洪水全部淹沒的災禍。

很小的時候,大河頭有一位大外公,他是一位抗戰老兵,他說,當年他就和大部隊一起,踏過了這座石橋奔赴緬甸戰場。據說隊伍很長很長,光全部走過板橋就用了兩天兩夜。我想象一個英武的年輕人走在那座石橋上,回頭深情遙望處在深山之中的故鄉,一眼又一眼,無限的眷戀與不捨,這一去,山高路遠,或許永遠也回不來了……

就在那一天,2004年7月的某一天,那座大橋永遠地消失了,它因戰爭的需要而建成,戰後是古永人通往騰衝的必經之地,最後,因為要保住一個村莊,它徹底地在這個世界上消失了。

洪水終於平息下來,據說無一人傷亡,可是大地滿目瘡痍,那些曾經肥沃的黑土地上遍佈著巨石、樹根、死去動物的屍體。那是一個災年,可是人們並沒有餓飯,因為隨之而來的是民政部門的救災糧款和災後恢復重建。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那些具體到每個家庭的悲傷慢慢被時間抹平,幾年後森林採伐指標越來越嚴,嚴禁在河中毒魚、炸魚、電魚的政令開始實施,那些消失了一段時間的魚類開始出現在潔淨的水紋之下,各色的卵石之間。

幾年後,那個捕撈到大魚的青年在一個木材加工企業打工,因操作失誤,一隻手掌被機器吞噬。這本是一個偶然事件,卻被寨中老人將這禍事與捕撈那條大魚互為因果,於是更多的人更加篤信輪迴與神,隨著災後恢復的,還有那廟堂之中的香火。

我是一個無神論者,可是我還是覺得那些篤信世間萬物皆由神靈掌控的村民身上有一種令人敬佩的品質,當他們揹著來到家中的穿山甲或者其它動物送往山林之中,當他們用虔誠的心祭奠山神之時,他們是有所敬畏的,我始終堅信,在這個充滿了誘惑的世界中,有所敬畏之人,更容易守住底線。尼采說,與惡龍纏鬥過久,自身亦成為惡龍;凝視深淵過久,深淵將回以凝視。在與那些慈悲的神佛對視中,他們心中也生出了慈悲。

在那個叫做大河頭的村子裡,曾經住過我的外公,現在他也住在那裡,在那他行走過、耕種過的、深愛過的土地裡。

外公去世前的兩三年,他得了阿茲海默症,他像一個幽魂一樣四處遊走,可是他從來不會忘記回家的路,因為在他家的入口處有幾棵巨大的核桃樹。

外公生於1921年,出生時抽鴉片上癮的高祖父已經敗光了所有家產,他和妹妹在飢寒交迫中一天天長大,幼小的肚腹裡總是裝滿了山野裡可以尋到的一切可以果腹的東西,遇到青黃不接的年份,一家人餓得實在挨不下去,高祖母便差他到鄰村的親戚家借點糧食,他已經是知羞的年紀,可是卻還沒有一條遮羞的褲子。他長大後,在媒人的說和下,娶了一個貧窮人家的女子,成為了兩個兒子三個女兒的父親。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外公話語不多,可是重振家業,將被自己父親毀掉的家一點點建立起來是他畢生努力的方向,他經歷過饑荒、戰亂,最後他帶著一大家子搬到了這裡。

十多米高的山崖之上,茂密的叢林之間。四間敞亮大瓦房組成一個口字,靜靜矗立在藍天白雲之下,周圍種著著高大的核桃樹、鬱鬱蔥蔥的梅樹、錐慄、桃樹、李樹、古茶樹,四時花果不斷,房前屋後,崖下林間是數十窩蜜蜂。

山崖邊砌著的巨大鵝卵石上彷彿還浸染著當年的月光,那是他們一家人在田地裡勞作一天後,在銀白的月光下,胼手胝足一塊一塊壘起來的。

對於他而言,這個家裡的每一塊石頭,每一根木頭上都有不同的故事,那些只有他自己才清楚的故事裡有辛酸有汗水,還有一點一點累積起來滿足和快樂,量變引發質變,少年時低垂的頭到了中年又得以抬了起來。

他終於沒有辜負母親所託,給後輩了一個溫暖的所在,他的兒子娶妻生子,他的孫子娶妻生子,他頭髮白了,眼睛花了,脊背彎了,他的肉身垂垂老去,精神卻回到了懵懂時候。

"

過了十月,天空變得格外明淨高闊。

水稻已經收完,紮好的稻草一把一把晒在廣袤的田野中,田埂上,一些菊科作物開著黃的、紫的花朵,大河頭人剛剛經歷完忙碌的秋收,變得有些閒暇了。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秋日的陽光還有一絲炙熱,山林中綠蔭裡蟬鳴震天,二十多年前的這個時節,大河頭每家每戶的米缸基本見底,當新收的第一場穀子晒乾時,馬馱車推,彷彿早就約好了一般,人們紛紛踏上那條白色的沙礫小路,向幾裡外的碾坊而去。

路的一邊是山,另外一邊是收割後的田野,田野並不甚廣袤,盡頭處連接著連綿起伏的群山,山中依舊是百年不變濃郁的綠色,只那綠意中間雜著幾片通紅或鵝黃的“雲”,可能是楓樹也可能是銀杏,在這西南邊陲中緬邊境四季常青的深山之中,這些顏色鮮亮的落葉喬木,向人們展示了季節的更迭。

河水流量並不大,或許稱它為溪流更為確切,它叮叮咚咚穿山越嶺而來,映照著秋日裡碧藍的天空,格外明澈,兩岸開了些蘆花,被風吹彎了腰,河邊灘塗上裸露著大大小小的卵石,旁邊開了白的火草、黃的雛菊、紫的水香菜花,在這裡任何一個不起眼的角落裡,似乎都有無數的生命在繁衍著,風、河水,甚至路過的走獸,將它們的種子從遙遠的地方帶來,在陽光和溼潤的土壤中,萌芽、生長、開花、凋零,一株植物化為泥土,又有無數新的植物生長起來,沒有人知道這些變化,人們看到的只是它們輪迴的某一時刻,此時,百草凋零前的這一場狂歡,它們將生命最絢爛的樣子寂寞地呈現在風中,呈現在路過的人眼中。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碾坊已經有些年頭了,儘管柱子、椽子、甚至瓦片上都覆蓋著一層厚厚的米糠,可是依舊看得出來它已經歷盡滄桑,裝圍的木板被雨淋、被蟲蛀,連接處出現了很大的縫隙,瓦片上的灰土日積月累,生長出了暗綠的苔蘚,苔蘚上長滿了野草,野草裡開出了細碎的花朵。

碾坊的動力系統在房屋之下,由無數塊木頭用卯榫結構拼接成一個巨大的轉盤,一根木頭連接著轉盤和碾子,當人們需要碾米時,只要將碾坊引水渠裡的攔水板抽掉,攔住旁邊的出水口,溪流便滾滾而下,向轉盤洶湧奔去,水流下落的衝擊力推動轉盤轉動,一圈兩圈……,在慣性和離心力的驅使下,轉盤越來越快,雪白的水花四散飛濺,彷彿一個龐大的水太陽。

碾米的人總是很多,總是需要排隊,在這個時節裡,這臺古老的機器難得喘息的機會,碾房充斥著巨大的水聲,木轉盤轉動的嘎吱聲,碾盤壓過稻穀的沙沙聲,當一切寂靜下來,便又有幹葫蘆瓢刮在碾槽的石壁上發出“咯咯咯”的聲。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碾坊旁是一片荒蕪的草地,灌木叢上懸掛著藤蔓,倒垂著些時下剛剛成熟的野果,果皮變成紫色的木通裂開了皮,通紅的老鼠香瓜被鳥雀啄了一半,仔細去尋,總能尋到些漏網之魚,這成了打發時間的好去處,那些野果總是散發著令人著迷的氣息,讓人毫不介意衣服上、頭髮上沾滿的蒼耳、草屑,而我們坐在溝渠邊分享的成果似乎不僅僅是野果,還有靜氣凝神全神貫注的尋找,手足並用奮力採摘的過程。

日影西斜,在西邊的群山之巔燒出半天絢爛的晚霞,夕陽透過木板的縫隙灑進碾坊,金色的光芒中跳躍著萬千粉塵。我們七手八腳將口袋裡的穀子均勻地倒在碾槽裡,放開水閘,木轉盤在水流的衝擊下發出沉悶的哼哼,就像不情不願的老水牛,在農人的驅使下漸漸撒開蹄子耕耘起來。

對於年輕人來說,碾坊是一個充滿浪漫色彩的地方,年輕姑娘碾米,總有小夥子蜂擁著來對山歌,中年婦人帶著幾個孩子的碾坊卻分外安靜,我們小心翼翼地在湍急的溝渠旁洗臉、洗腳,溪水冷冽,彷彿還帶著草木的清芬,我們都洗得很小心,生怕湍急的水流長了舌頭,將人舔到碾子下漆黑的世界中。

當黑暗籠罩著大地,當我們圍坐在一盞幽幽的煤油燈旁時,我們感覺不到流水的咆哮、轉盤的嘎吱,它們彷彿也成了寧靜的一個部分,我們喜歡聽舅媽講故事,這個自小便當了童養媳的中年女人性格開朗,她沒有上過一天學,可是肚子裡有講不完的故事,那些山精樹怪、魑魅魍魎隨著她故弄玄虛的聲音緩緩道出,在這樣一個孤島一樣存在的碾坊裡構成了一個聊齋般的世界,她的故事奇幻卻並不恐怖,結局甚至帶著濃濃的大團圓式的喜劇色彩。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那是一次半夜醒來,幾縷清輝透過縫隙瀉入碾坊,推門出去,只見一輪明月高懸中天,清冷的月光鋪滿了幽深的山林、狹長的田野,泠泠流來的溪流映著皎潔的月光,仿若一條銀白的長練。天地空無一物,天地之間,渺遠的時空之中似又湧動著目所不能及的萬物,在無邊的暗夜中,應物而動。

碾坊,這個農耕時代舉足輕重的事物終於退出了生活的舞臺,這個世界越來越便捷高效,人們已經沒有更多的時間浪費在碾米這件小事上,可是那晚的月光卻一直盤踞於我的心頭,那些咆哮的水聲、木轉盤的嘎吱聲偶爾會在腦中響起,不知道那些灘塗中的植物經過了多少次輪迴,曾經的少年已經變成了中年,中年人白髮蒼蒼,死去的老年人沉睡於大地,一切的輪迴彷彿碾盤一般,從起點回到終點,又從終點奔向下一個起點。

這個世界似乎改變了太多,這個世界似乎又什麼也沒有改變。

在猴橋箐口我生活了很多年。

那是一個水流豐沛的地方,且不說家門前終年流淌的河流,密林幽澗、田間地頭也總是縱橫交錯著許多大大小小的溪流,其中最為神奇的是我家附近的一眼泉水,每當夏日裡山洪暴漲,原本清澈見底的河水變成一鍋黃湯時,那眼泉水便開始湧出大股清澈的泉水,水質無一絲雜質,嘗之清澈甘甜。

二十多年前,人們飲水還需到河裡去挑,在河水渾濁之時,這眼泉水便默默哺育了一個村莊,時至今日,每當夏日,泉水依舊自大地深處汨汨流出,彷彿永不枯竭的乳汁。

是水讓我們的村莊增添了秀麗的色彩,在箐口寨附近高聳的山頭俯瞰這個豐饒的小壩子,能看見一條小河在金色的壩子中緩緩流淌,它輕輕的繞過青灰色的村莊,彷彿它脖頸上一條藍色的絲綢飄帶。

清朝末年,時局動盪不安,流匪四起,為著村莊的安全,寨人環著四圍挖了很深的溝蕖,當情況危急,便將河流引入深溝,水流環繞村莊,變成抵禦外敵的最後一道屏障。時光飛逝,那些格局早已消弭在蒼茫的歲月之中,只是寨人跟水的感情卻一直親密如初,開塘養魚、耕種土地、碾米、磨面、煮飯、洗菜、洗衣……離開了水,人們的生活便不能繼續下去,在這個森林環繞、水流豐沛的地方,人們從未想象過沒有水的日子,在與它的親密共處中,人們漸漸忽略了它的存在。

我時常在河岸玩耍,一次我站在一片沙灘中,覺得腳下癢癢,抬腳去看,卻見一條很小的蛇搖曳著尾巴游走了。寨子往下一里左右有一個叫做油松塘的地方,那裡有一個常年潮溼的洞穴,說是洞穴中間卻被一塊大石頭堵住了,只旁邊還留有一些不大不小的縫隙,洞穴外的樹木上掛滿了白色的蛇蛻,讓人看之頭皮發麻。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寨中流傳,許久以前,那洞中住著兩條巨蛇,蛇出來覓食,龐大的軀體壓倒了大片的水稻,它吃下附近村子裡的豬、牛,甚至落單的兒童,寨中有童謠道:“大豆狗,吃蒼山,屙箐口”後來,在一個雷鳴電閃的夜晚,一道閃電自天空劈下,打落了油松塘山頂的一塊大石,石頭自山頂滾滾而下,堵住了洞口,蛇患平息,時至今日,山洞旁的縫隙裡依舊有大大小小的蛇出出進進,附近山林中鳥雀絕跡、人跡罕至。

漲潮時,河中有一種魚吸附在樹幹上,潮落後依舊掛在樹幹上,得名“上樹魚”、還有一種肚皮銀白的白魚、脊背滿是花斑的花魚,因為味道鮮美,被人捕撈得幾近絕跡,後來人們又學會了吃抱手雞、螃蟹、蝦、黃鱔、泥鰍,甚至蛇,為了滿足口腹之慾,不同品種的物種被嘗試著送上餐桌,味蕾刺激了膨脹的慾望,那些動物墜入黑暗的深淵,如果它們有靈長類動物的智慧,是否也期待著那劃破長天的閃電,來終結這個世界的貪婪與罪惡。

很多次在河灘撿拾卵石心中生出疑問,那些顏色、質地、形狀完全不一樣的石頭來自哪裡?它們會被湍急的流水帶到哪裡?這河流的源頭是什麼?它的盡頭在哪裡?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我們曾經在那個叫做大河頭的村子裡尋找過河流的源頭,村子很小,住著七八戶人家,可童年的記憶裡,村子又很大,田地寬闊,山野曠達,牛群進入山林很快便會隱沒了身影,一條比我家門前河流更窄、更清澈的小河緩緩流淌在茂密的森林邊。

在大河頭,我們趕著水牛朔河而上,河岸籠罩在一片霧濛濛的青草中,一群蚊牤被一甩一甩的牛尾巴趕得飛來飛去,肚子渾圓的大水牛不慌不忙地啃咬著河岸的青草,鼻腔裡發出嗤嗤的喘息聲。

穿過梅林,越過刺竹從,我們在空曠清幽的山林間穿梭,只見那水流時而緩緩流淌,波瀾不驚;時而流速湍急,將水花摔碎在山間的巨石上;時而自高高的山崖流下,在崇山峻嶺間掛一條銀白的長鏈。

我們沒有尋到河流的源頭,卻找到了名為龍塘的深潭,那是一窪碧綠的深水,寨子裡的老人說這潭水深不可測,連著海,也曾有人用數丈的竹子去測試它的深淺,卻從未探到過底,傳說潭裡住著兩條龍,有一年幻化為兩個大姑娘到城裡照相,師傅洗出來時卻是兩條張牙舞爪的巨龍。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我尋不到河的源頭,我亦去不到河的盡頭,只一次偶然的機會,去了緬甸密支那,在密支那的晨光中,觀看了江上日出的盛景,空曠的江面上往來著緬族人的柳葉小船,一輪紅日自遙遠的天邊緩緩升起,倒影映在江面上,波光盪漾中,在江面畫一個巨大的感嘆號。江面如此的寬闊寧靜,我不知道需要多少條河流交匯才能形成如此盛況,我也不知道這條大江兩岸發生過或者正在發生著怎樣的故事,可是我知道我家門前的河流匯入了這裡,或許這湧動的江流之下,還有一枚我曾經撫摸過,把玩過的卵石呢。

這裡是距離大河頭十多公里的深山,得名核桃灣是因為向陽的坡地上長著幾棵巨大的核桃樹。

核桃樹幹粗壯,枝葉繁茂,夏日裡彷彿幾把巨大的綠傘,亭亭蓋在山坡上,外公的窩棚就搭在核桃樹旁,推開窩棚,門外是一片望不到邊際的蕎地。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七月,苦蕎成熟,枝幹是紫紅色的,褐色的蕎籽零落綴在枝頭,一大片紫紅鋪開,延伸到遠處的山窪子,有人走過時,蕎樹吱喳作響,驚起一群鳥雀,它們騰空而起,翅膀掠著那抹紫紅低低飛翔一段,停在了遠處的蕎地裡。

“吃吧,吃吧,馬上就要收割了。”外公站在蕎地邊喃喃低語。

苦蕎並不是我所喜愛的食物,卻因為家中稻穀支撐不了半年,不得不在米飯中摻上蕎餜,七月裡常常有雨,難得的晴天收割苦蕎變得刻不容緩。

鐮刀口磨得銀亮,閃著一絲寒光,墊子鋪在空地處,T形的蕎擔碼在墊子旁,窩棚裡散發出飯菜的香味,吃過早飯,太陽晒乾了露水,便開始收蕎了。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男人們揮舞著鐮刀將苦蕎割倒,孩子們將割倒的苦蕎樹搬到墊子上,女人們高舉著蕎擔捶打,使那些蕎籽離開樹幹,這是一項單調卻繁重的體力活,不一會兒,雙臂便如灌了鉛一般沉重。

烈日當空,毫無遮擋的人們被太陽晒得滿臉通紅,汗水自頭髮叢中流下,仿若一條條小溪,核桃樹蔭裡,一條黃狗耷拉著腦袋,伸著舌頭喘著粗氣。

這是一條苦命的狗,許久前它還是身材矯健,動作敏捷的狗,當它黃色的身影穿過樹林時彷彿離弦的箭,它的聲音洪亮且威嚴,讓許多動物,甚至人都感到害怕。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大家都叫它大黃,它到來時,家中正鬧著黃鼠狼,每晚都會丟失一兩隻雞,它終結了黃鼠狼偷雞的行當,漸漸地成為這個家中不可或缺的一員,它忠誠且勇敢,它用狂吠和撕咬對抗入侵者,它有時將路人當成入侵者,主人教訓了許多次還是分辨不清楚,後來它被拴在了柱子上。

它變老實了許多,那天被解開鏈子的它滿地撒著歡,聽到異動之時它警惕地豎起了雙耳,許是責任心使然,它一轉身便飛快地向外飛奔,對著一個路過的人狂吠,它把他當成了一個入侵者。

不知是蓄謀已久,還是臨時起意,路過的人找到了殺死它的理由,獵槍砰然響起,它倒在血泊之中。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子彈擦過喉管,脖子上大片的皮膚耷拉下來,它奄奄一息地躺在地上,路人說這狗太凶,遲早闖禍,我幫你家除了這禍害,路人還準備說,趁它還有一口氣,不如宰了吃個新鮮,卻在外公寒霜般的眼神裡閉上了嘴。

外公和舅爹小心翼翼地將狗抬回家中,他將消炎藥弄成粉末拌在米湯裡餵它,它斷斷續續哀哀嚎叫,大家想它可能快死了,它的傷口卻一點點癒合,當它痊癒時,渾身油亮的皮毛已經變得黯淡,英武健壯的模樣一去不返,它時常蜷縮在角落裡,吃著殘羹剩飯,夜晚,在暖烘烘的火塘旁,它就匍匐在外公的腳邊,頭緊緊挨著主人枯瘦的腳,那雙殘破的手掌有時會撫摸過它的頭頂,每當那時,它便閉上眼,嗚嗚叫上兩聲,它的眼角里,彷彿有渾濁的淚光。

山中時常有黑熊出沒,人們上山時總會帶上獵狗,後來家中又養了一條狗,我們住在核桃灣收蕎,便也帶了兩條狗來,一條白狗在林間穿梭,大黃就這樣耷拉著身子睡在樹蔭之下,人們說它被嚇破了膽,它已經失去了做狗的資格,只在主人的憐憫下苟延殘喘。

那一天,我們幹到月亮升到中天,所有人累得趴到鋪上睡得彷彿死去一般。

皎潔的明月自峽谷中緩緩升起,清冷的月光灑滿大地,遍佈在一道道山樑上,幽深的峽谷裡隱隱有水流的聲音傳了上來,蟲鳴聲四起。兩條狗,一白一黃坐在月光中,坐在山崖旁,在那些濃密的核桃樹蔭旁,它們默默守候著山窩棚,兩個剪影彷彿兩個雕塑,它們也成了夜的一個部分。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大黃成了外公的影子,在田間地頭,在山林河流,在時常耕種的核桃灣,有外公的身影,必然也有那條身軀高大精神委頓的狗的影子,外公很節儉,地上掉落的飯粒會撿拾起來吹去灰塵放到嘴裡,那時白米時常不夠,人們將蕎麵剁成蕎餜摻在米飯裡蒸熟,外公常常吃掉碗裡的蕎餜,將極少的白米飯留幾口給大黃。

“吃吧,你這瘦狗——”

秋風起了,核桃樹葉漸漸凋落,核桃“啪”地一聲落到地上,青色的外殼與果實分離開來,外公挎一個竹籃在林間撿拾核桃,他佝僂的身軀旁跟著一條同樣佝僂著的黃狗。

很久以後聽說,一次外公在核桃灣與一隻巨大的狗熊不期而遇,他與軀體龐大小眼通紅的狗熊對峙,他的心臟提到了喉嚨口,卻瞪著一雙眼睛死死盯住那隻散發著陣陣臭味的狗熊,委頓不堪的大黃突然間爆發了洪荒之力,它圍著狗熊狂吠,瘦弱的身軀裡透出狼性的光芒,良久,那隻狗熊不知被外公的眼光嚇到了,還是被大黃的狂吠聲嚇到了,或許它覺得與這一狗一人對峙有些滑稽,調轉了身軀回到了叢林之中。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再後來,大黃的故事結束了,它死了,是自然死亡,它被外公埋在了核桃灣,在那些枝葉繁茂的核桃樹下,它與大地合二為一。

又過了許多年,退耕還林的政策開始實施,這幾十畝的苦蕎地上被人們種上了樹木,樹木漸漸長高,這裡變成了一片林海,核桃樹旁的窩棚早塌了,糟朽的木頭上長出了木耳、香蕈,再後來,這些木頭化為塵土,融入大地。

1994年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獵槍彈具管理辦法》開始實施,村子裡那些氣槍、銅炮槍、射釘槍俱上繳了國家,森林的入口處懸掛著藍色的告示牌:黑熊出沒,注意安全。

恩格爾係數逐年下降,糧食在一個家庭中所有支出的比例越來越低,人們再也沒有被吃飯問題困擾過,苦蕎變成了難得的健康食品,偶有人家種上一些,價格對比白米已經上漲了好幾倍。

沒有一丁點的徵兆,那場災難便從天而降。

先是有人發現河水變得異常混濁且水位越來越高,當人們飛快向河邊奔跑,想要打下河樁,用樹木構建一個臨時的攔河壩時,對面的山體已經開始滑坡,那些蔥蘢的大樹、巨大的石頭隨著移動的山坡滑落到河流之中,它們混同著從上游滾滾而來的各種雜物在咆哮的洪水橫衝直撞,很快便衝破了老的、新的攔河壩,洪水將人們節節逼退,一點一點淹沒了祖祖輩輩耕種的土地。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遠遠的,還沒有被淹沒的路上站滿了人,人們眼睜睜看著那些剛剛灌漿低下穗子的稻穀在洪水中毀於一旦,幾個婦女哽咽著,不停地用袖子擦拭臉上的雨水、淚水。

政府通知撤離的消息很快傳來,臨時安置點在幾公里外的小學,於是人們拖家帶口,依依不捨地離開家園。

有些道路已經被洪水沖塌,人們只能繞過山崗,緩緩向外移動,那些龐大的木頭、樹根、石頭隨著洪流滾滾而下,水中漂流著死去的豬、雞、牛,還有鱗片被砸得七零八落的死魚,在一處水流較急的地方,幾條魚被河中滾石砸得不斷從水面躍起又落下,直到傷痕累累地死去。

“天可憐見,天可憐見——”人們懷著一種近乎悲憫的心情對著那些生靈默默唸叨,心情沉重得難以言表。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我們到達小學時,那裡已經聚滿了臨時避難的人群,工作人員給大家分發著臥具和食物,災民不斷增多,聽說由一位省級領導帶隊,到受災最深的大河頭去挨家挨戶查看是否有沒有撤離的群眾。

傍晚的時候,蕎興哥才被工作人員勸說著送到了避難所,這個忠厚老實的男人花光了所有積蓄才備好的木料被洪流沖走時,他不顧一切地跳到水中,要用繩子去套那些在水流中滾滾向下的木頭,當他被人們拉上岸時依舊嘶啞著嗓子嚎叫著,眼神中透出了深深的絕望。

在政府部門搶險救災的同時,一股民間自發而起的行動也在悄悄進行,老年的人們摺疊了錢紙錫箔、用蠶頭小字在黃紙上寫下禱告的經文,他們默默唸誦、焚燒,虔誠禱告這場災難趕緊結束。

當那些滾滾奔流而來的洪水來到了開闊的壩子,它們暴虐的脾氣開始緩和,只慢慢淹沒了所有的田野和窪地。很多人都到渾水中摸魚,那些河流中自然生長、水田中養殖的魚兒在渾水裡變得昏頭漲腦,不費吹灰之力便可以捕撈到很多。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老人們紛紛搖頭,苦口婆心勸阻那些玩得十分開心的年輕人,讓他們放棄捕撈那些遭逢大難的可憐生靈。愛玩是年輕人的天性,誰會把這種忠告放在心上。

後來一位青年捉到一條大魚,據說有十多斤,這條河裡從未出現過這樣大的魚,青年人十分高興,與友人興致勃勃煮了分食,這徹底激發了老人們的憤怒,他們對那青年人的父母說,你的兒子將龍王的兒子吃了,這場上天降臨的災禍如何能夠平息?青年的父母十分惶恐,帶了香火,到廟中禱告賠罪,渾水摸魚之人漸漸變少了。

從大河頭奔流而來的洪水來到板橋的位置開始停頓下來,原因是一個巨大的樹根堵住了橋洞,紛紛流下的樹木石頭便一層層擁堵在這裡,變成了一個大壩一樣的存在。

這座石橋建成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之時,是史迪威公路上一座十分重要的橋樑,它在洪水中顯得非常牢固,沒有半點倒塌的跡象,人們暗暗為當時的造橋技術稱讚,同時也心驚動魄,因為水位逐漸升高,兩岸許多人家已經漸漸被洪水淹沒。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水流洶湧,炸燬這座大橋方能保住河岸的村莊,災情一級一級快速向上報告,最後在上級的指示下,人們懷著無比惋惜的心情炸掉了這座大橋。當轟隆的炮聲震天響起時,洪流裹挾著擁堵的雜物,摧枯拉朽一般滾滾而下。那個名為板橋的村莊免去了被洪水全部淹沒的災禍。

很小的時候,大河頭有一位大外公,他是一位抗戰老兵,他說,當年他就和大部隊一起,踏過了這座石橋奔赴緬甸戰場。據說隊伍很長很長,光全部走過板橋就用了兩天兩夜。我想象一個英武的年輕人走在那座石橋上,回頭深情遙望處在深山之中的故鄉,一眼又一眼,無限的眷戀與不捨,這一去,山高路遠,或許永遠也回不來了……

就在那一天,2004年7月的某一天,那座大橋永遠地消失了,它因戰爭的需要而建成,戰後是古永人通往騰衝的必經之地,最後,因為要保住一個村莊,它徹底地在這個世界上消失了。

洪水終於平息下來,據說無一人傷亡,可是大地滿目瘡痍,那些曾經肥沃的黑土地上遍佈著巨石、樹根、死去動物的屍體。那是一個災年,可是人們並沒有餓飯,因為隨之而來的是民政部門的救災糧款和災後恢復重建。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那些具體到每個家庭的悲傷慢慢被時間抹平,幾年後森林採伐指標越來越嚴,嚴禁在河中毒魚、炸魚、電魚的政令開始實施,那些消失了一段時間的魚類開始出現在潔淨的水紋之下,各色的卵石之間。

幾年後,那個捕撈到大魚的青年在一個木材加工企業打工,因操作失誤,一隻手掌被機器吞噬。這本是一個偶然事件,卻被寨中老人將這禍事與捕撈那條大魚互為因果,於是更多的人更加篤信輪迴與神,隨著災後恢復的,還有那廟堂之中的香火。

我是一個無神論者,可是我還是覺得那些篤信世間萬物皆由神靈掌控的村民身上有一種令人敬佩的品質,當他們揹著來到家中的穿山甲或者其它動物送往山林之中,當他們用虔誠的心祭奠山神之時,他們是有所敬畏的,我始終堅信,在這個充滿了誘惑的世界中,有所敬畏之人,更容易守住底線。尼采說,與惡龍纏鬥過久,自身亦成為惡龍;凝視深淵過久,深淵將回以凝視。在與那些慈悲的神佛對視中,他們心中也生出了慈悲。

在那個叫做大河頭的村子裡,曾經住過我的外公,現在他也住在那裡,在那他行走過、耕種過的、深愛過的土地裡。

外公去世前的兩三年,他得了阿茲海默症,他像一個幽魂一樣四處遊走,可是他從來不會忘記回家的路,因為在他家的入口處有幾棵巨大的核桃樹。

外公生於1921年,出生時抽鴉片上癮的高祖父已經敗光了所有家產,他和妹妹在飢寒交迫中一天天長大,幼小的肚腹裡總是裝滿了山野裡可以尋到的一切可以果腹的東西,遇到青黃不接的年份,一家人餓得實在挨不下去,高祖母便差他到鄰村的親戚家借點糧食,他已經是知羞的年紀,可是卻還沒有一條遮羞的褲子。他長大後,在媒人的說和下,娶了一個貧窮人家的女子,成為了兩個兒子三個女兒的父親。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外公話語不多,可是重振家業,將被自己父親毀掉的家一點點建立起來是他畢生努力的方向,他經歷過饑荒、戰亂,最後他帶著一大家子搬到了這裡。

十多米高的山崖之上,茂密的叢林之間。四間敞亮大瓦房組成一個口字,靜靜矗立在藍天白雲之下,周圍種著著高大的核桃樹、鬱鬱蔥蔥的梅樹、錐慄、桃樹、李樹、古茶樹,四時花果不斷,房前屋後,崖下林間是數十窩蜜蜂。

山崖邊砌著的巨大鵝卵石上彷彿還浸染著當年的月光,那是他們一家人在田地裡勞作一天後,在銀白的月光下,胼手胝足一塊一塊壘起來的。

對於他而言,這個家裡的每一塊石頭,每一根木頭上都有不同的故事,那些只有他自己才清楚的故事裡有辛酸有汗水,還有一點一點累積起來滿足和快樂,量變引發質變,少年時低垂的頭到了中年又得以抬了起來。

他終於沒有辜負母親所託,給後輩了一個溫暖的所在,他的兒子娶妻生子,他的孫子娶妻生子,他頭髮白了,眼睛花了,脊背彎了,他的肉身垂垂老去,精神卻回到了懵懂時候。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兩個孫兒分家時,他蓋下的瓦房被拆分,孫字輩重新蓋了房子,一個家變成了兩個家,他站在這陌生的家門前發呆,這是哪裡?我家在哪裡?他以為自己走錯了,退回去,入口處那幾棵巨大的核桃樹靜默地站立在那裡,他熟識它們,他又退回來,直到完全迷糊了。

“我找不到回家的路了……”他喃喃自語;“你知道我家在哪裡嗎?”他拉著路人問,沒有人能夠將他引回他心中的那個家。

他像一個孩子,滿眼的驚恐,他常常坐在一棵巨大的核桃樹下晒太陽,到了晚上就晒月亮,透過那些枝杈,漫天的星子遍佈天幕,銀河明晰可見,就連秋蟲的鳴叫也如當年那般,世界似乎並未改變,可是這個男人,他已經從曾經的懵懂少年變成了垂垂老去的人,他佝僂著背坐在那裡,任誰來叫都不回去。

"

過了十月,天空變得格外明淨高闊。

水稻已經收完,紮好的稻草一把一把晒在廣袤的田野中,田埂上,一些菊科作物開著黃的、紫的花朵,大河頭人剛剛經歷完忙碌的秋收,變得有些閒暇了。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秋日的陽光還有一絲炙熱,山林中綠蔭裡蟬鳴震天,二十多年前的這個時節,大河頭每家每戶的米缸基本見底,當新收的第一場穀子晒乾時,馬馱車推,彷彿早就約好了一般,人們紛紛踏上那條白色的沙礫小路,向幾裡外的碾坊而去。

路的一邊是山,另外一邊是收割後的田野,田野並不甚廣袤,盡頭處連接著連綿起伏的群山,山中依舊是百年不變濃郁的綠色,只那綠意中間雜著幾片通紅或鵝黃的“雲”,可能是楓樹也可能是銀杏,在這西南邊陲中緬邊境四季常青的深山之中,這些顏色鮮亮的落葉喬木,向人們展示了季節的更迭。

河水流量並不大,或許稱它為溪流更為確切,它叮叮咚咚穿山越嶺而來,映照著秋日裡碧藍的天空,格外明澈,兩岸開了些蘆花,被風吹彎了腰,河邊灘塗上裸露著大大小小的卵石,旁邊開了白的火草、黃的雛菊、紫的水香菜花,在這裡任何一個不起眼的角落裡,似乎都有無數的生命在繁衍著,風、河水,甚至路過的走獸,將它們的種子從遙遠的地方帶來,在陽光和溼潤的土壤中,萌芽、生長、開花、凋零,一株植物化為泥土,又有無數新的植物生長起來,沒有人知道這些變化,人們看到的只是它們輪迴的某一時刻,此時,百草凋零前的這一場狂歡,它們將生命最絢爛的樣子寂寞地呈現在風中,呈現在路過的人眼中。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碾坊已經有些年頭了,儘管柱子、椽子、甚至瓦片上都覆蓋著一層厚厚的米糠,可是依舊看得出來它已經歷盡滄桑,裝圍的木板被雨淋、被蟲蛀,連接處出現了很大的縫隙,瓦片上的灰土日積月累,生長出了暗綠的苔蘚,苔蘚上長滿了野草,野草裡開出了細碎的花朵。

碾坊的動力系統在房屋之下,由無數塊木頭用卯榫結構拼接成一個巨大的轉盤,一根木頭連接著轉盤和碾子,當人們需要碾米時,只要將碾坊引水渠裡的攔水板抽掉,攔住旁邊的出水口,溪流便滾滾而下,向轉盤洶湧奔去,水流下落的衝擊力推動轉盤轉動,一圈兩圈……,在慣性和離心力的驅使下,轉盤越來越快,雪白的水花四散飛濺,彷彿一個龐大的水太陽。

碾米的人總是很多,總是需要排隊,在這個時節裡,這臺古老的機器難得喘息的機會,碾房充斥著巨大的水聲,木轉盤轉動的嘎吱聲,碾盤壓過稻穀的沙沙聲,當一切寂靜下來,便又有幹葫蘆瓢刮在碾槽的石壁上發出“咯咯咯”的聲。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碾坊旁是一片荒蕪的草地,灌木叢上懸掛著藤蔓,倒垂著些時下剛剛成熟的野果,果皮變成紫色的木通裂開了皮,通紅的老鼠香瓜被鳥雀啄了一半,仔細去尋,總能尋到些漏網之魚,這成了打發時間的好去處,那些野果總是散發著令人著迷的氣息,讓人毫不介意衣服上、頭髮上沾滿的蒼耳、草屑,而我們坐在溝渠邊分享的成果似乎不僅僅是野果,還有靜氣凝神全神貫注的尋找,手足並用奮力採摘的過程。

日影西斜,在西邊的群山之巔燒出半天絢爛的晚霞,夕陽透過木板的縫隙灑進碾坊,金色的光芒中跳躍著萬千粉塵。我們七手八腳將口袋裡的穀子均勻地倒在碾槽裡,放開水閘,木轉盤在水流的衝擊下發出沉悶的哼哼,就像不情不願的老水牛,在農人的驅使下漸漸撒開蹄子耕耘起來。

對於年輕人來說,碾坊是一個充滿浪漫色彩的地方,年輕姑娘碾米,總有小夥子蜂擁著來對山歌,中年婦人帶著幾個孩子的碾坊卻分外安靜,我們小心翼翼地在湍急的溝渠旁洗臉、洗腳,溪水冷冽,彷彿還帶著草木的清芬,我們都洗得很小心,生怕湍急的水流長了舌頭,將人舔到碾子下漆黑的世界中。

當黑暗籠罩著大地,當我們圍坐在一盞幽幽的煤油燈旁時,我們感覺不到流水的咆哮、轉盤的嘎吱,它們彷彿也成了寧靜的一個部分,我們喜歡聽舅媽講故事,這個自小便當了童養媳的中年女人性格開朗,她沒有上過一天學,可是肚子裡有講不完的故事,那些山精樹怪、魑魅魍魎隨著她故弄玄虛的聲音緩緩道出,在這樣一個孤島一樣存在的碾坊裡構成了一個聊齋般的世界,她的故事奇幻卻並不恐怖,結局甚至帶著濃濃的大團圓式的喜劇色彩。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那是一次半夜醒來,幾縷清輝透過縫隙瀉入碾坊,推門出去,只見一輪明月高懸中天,清冷的月光鋪滿了幽深的山林、狹長的田野,泠泠流來的溪流映著皎潔的月光,仿若一條銀白的長練。天地空無一物,天地之間,渺遠的時空之中似又湧動著目所不能及的萬物,在無邊的暗夜中,應物而動。

碾坊,這個農耕時代舉足輕重的事物終於退出了生活的舞臺,這個世界越來越便捷高效,人們已經沒有更多的時間浪費在碾米這件小事上,可是那晚的月光卻一直盤踞於我的心頭,那些咆哮的水聲、木轉盤的嘎吱聲偶爾會在腦中響起,不知道那些灘塗中的植物經過了多少次輪迴,曾經的少年已經變成了中年,中年人白髮蒼蒼,死去的老年人沉睡於大地,一切的輪迴彷彿碾盤一般,從起點回到終點,又從終點奔向下一個起點。

這個世界似乎改變了太多,這個世界似乎又什麼也沒有改變。

在猴橋箐口我生活了很多年。

那是一個水流豐沛的地方,且不說家門前終年流淌的河流,密林幽澗、田間地頭也總是縱橫交錯著許多大大小小的溪流,其中最為神奇的是我家附近的一眼泉水,每當夏日裡山洪暴漲,原本清澈見底的河水變成一鍋黃湯時,那眼泉水便開始湧出大股清澈的泉水,水質無一絲雜質,嘗之清澈甘甜。

二十多年前,人們飲水還需到河裡去挑,在河水渾濁之時,這眼泉水便默默哺育了一個村莊,時至今日,每當夏日,泉水依舊自大地深處汨汨流出,彷彿永不枯竭的乳汁。

是水讓我們的村莊增添了秀麗的色彩,在箐口寨附近高聳的山頭俯瞰這個豐饒的小壩子,能看見一條小河在金色的壩子中緩緩流淌,它輕輕的繞過青灰色的村莊,彷彿它脖頸上一條藍色的絲綢飄帶。

清朝末年,時局動盪不安,流匪四起,為著村莊的安全,寨人環著四圍挖了很深的溝蕖,當情況危急,便將河流引入深溝,水流環繞村莊,變成抵禦外敵的最後一道屏障。時光飛逝,那些格局早已消弭在蒼茫的歲月之中,只是寨人跟水的感情卻一直親密如初,開塘養魚、耕種土地、碾米、磨面、煮飯、洗菜、洗衣……離開了水,人們的生活便不能繼續下去,在這個森林環繞、水流豐沛的地方,人們從未想象過沒有水的日子,在與它的親密共處中,人們漸漸忽略了它的存在。

我時常在河岸玩耍,一次我站在一片沙灘中,覺得腳下癢癢,抬腳去看,卻見一條很小的蛇搖曳著尾巴游走了。寨子往下一里左右有一個叫做油松塘的地方,那裡有一個常年潮溼的洞穴,說是洞穴中間卻被一塊大石頭堵住了,只旁邊還留有一些不大不小的縫隙,洞穴外的樹木上掛滿了白色的蛇蛻,讓人看之頭皮發麻。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寨中流傳,許久以前,那洞中住著兩條巨蛇,蛇出來覓食,龐大的軀體壓倒了大片的水稻,它吃下附近村子裡的豬、牛,甚至落單的兒童,寨中有童謠道:“大豆狗,吃蒼山,屙箐口”後來,在一個雷鳴電閃的夜晚,一道閃電自天空劈下,打落了油松塘山頂的一塊大石,石頭自山頂滾滾而下,堵住了洞口,蛇患平息,時至今日,山洞旁的縫隙裡依舊有大大小小的蛇出出進進,附近山林中鳥雀絕跡、人跡罕至。

漲潮時,河中有一種魚吸附在樹幹上,潮落後依舊掛在樹幹上,得名“上樹魚”、還有一種肚皮銀白的白魚、脊背滿是花斑的花魚,因為味道鮮美,被人捕撈得幾近絕跡,後來人們又學會了吃抱手雞、螃蟹、蝦、黃鱔、泥鰍,甚至蛇,為了滿足口腹之慾,不同品種的物種被嘗試著送上餐桌,味蕾刺激了膨脹的慾望,那些動物墜入黑暗的深淵,如果它們有靈長類動物的智慧,是否也期待著那劃破長天的閃電,來終結這個世界的貪婪與罪惡。

很多次在河灘撿拾卵石心中生出疑問,那些顏色、質地、形狀完全不一樣的石頭來自哪裡?它們會被湍急的流水帶到哪裡?這河流的源頭是什麼?它的盡頭在哪裡?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我們曾經在那個叫做大河頭的村子裡尋找過河流的源頭,村子很小,住著七八戶人家,可童年的記憶裡,村子又很大,田地寬闊,山野曠達,牛群進入山林很快便會隱沒了身影,一條比我家門前河流更窄、更清澈的小河緩緩流淌在茂密的森林邊。

在大河頭,我們趕著水牛朔河而上,河岸籠罩在一片霧濛濛的青草中,一群蚊牤被一甩一甩的牛尾巴趕得飛來飛去,肚子渾圓的大水牛不慌不忙地啃咬著河岸的青草,鼻腔裡發出嗤嗤的喘息聲。

穿過梅林,越過刺竹從,我們在空曠清幽的山林間穿梭,只見那水流時而緩緩流淌,波瀾不驚;時而流速湍急,將水花摔碎在山間的巨石上;時而自高高的山崖流下,在崇山峻嶺間掛一條銀白的長鏈。

我們沒有尋到河流的源頭,卻找到了名為龍塘的深潭,那是一窪碧綠的深水,寨子裡的老人說這潭水深不可測,連著海,也曾有人用數丈的竹子去測試它的深淺,卻從未探到過底,傳說潭裡住著兩條龍,有一年幻化為兩個大姑娘到城裡照相,師傅洗出來時卻是兩條張牙舞爪的巨龍。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我尋不到河的源頭,我亦去不到河的盡頭,只一次偶然的機會,去了緬甸密支那,在密支那的晨光中,觀看了江上日出的盛景,空曠的江面上往來著緬族人的柳葉小船,一輪紅日自遙遠的天邊緩緩升起,倒影映在江面上,波光盪漾中,在江面畫一個巨大的感嘆號。江面如此的寬闊寧靜,我不知道需要多少條河流交匯才能形成如此盛況,我也不知道這條大江兩岸發生過或者正在發生著怎樣的故事,可是我知道我家門前的河流匯入了這裡,或許這湧動的江流之下,還有一枚我曾經撫摸過,把玩過的卵石呢。

這裡是距離大河頭十多公里的深山,得名核桃灣是因為向陽的坡地上長著幾棵巨大的核桃樹。

核桃樹幹粗壯,枝葉繁茂,夏日裡彷彿幾把巨大的綠傘,亭亭蓋在山坡上,外公的窩棚就搭在核桃樹旁,推開窩棚,門外是一片望不到邊際的蕎地。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七月,苦蕎成熟,枝幹是紫紅色的,褐色的蕎籽零落綴在枝頭,一大片紫紅鋪開,延伸到遠處的山窪子,有人走過時,蕎樹吱喳作響,驚起一群鳥雀,它們騰空而起,翅膀掠著那抹紫紅低低飛翔一段,停在了遠處的蕎地裡。

“吃吧,吃吧,馬上就要收割了。”外公站在蕎地邊喃喃低語。

苦蕎並不是我所喜愛的食物,卻因為家中稻穀支撐不了半年,不得不在米飯中摻上蕎餜,七月裡常常有雨,難得的晴天收割苦蕎變得刻不容緩。

鐮刀口磨得銀亮,閃著一絲寒光,墊子鋪在空地處,T形的蕎擔碼在墊子旁,窩棚裡散發出飯菜的香味,吃過早飯,太陽晒乾了露水,便開始收蕎了。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男人們揮舞著鐮刀將苦蕎割倒,孩子們將割倒的苦蕎樹搬到墊子上,女人們高舉著蕎擔捶打,使那些蕎籽離開樹幹,這是一項單調卻繁重的體力活,不一會兒,雙臂便如灌了鉛一般沉重。

烈日當空,毫無遮擋的人們被太陽晒得滿臉通紅,汗水自頭髮叢中流下,仿若一條條小溪,核桃樹蔭裡,一條黃狗耷拉著腦袋,伸著舌頭喘著粗氣。

這是一條苦命的狗,許久前它還是身材矯健,動作敏捷的狗,當它黃色的身影穿過樹林時彷彿離弦的箭,它的聲音洪亮且威嚴,讓許多動物,甚至人都感到害怕。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大家都叫它大黃,它到來時,家中正鬧著黃鼠狼,每晚都會丟失一兩隻雞,它終結了黃鼠狼偷雞的行當,漸漸地成為這個家中不可或缺的一員,它忠誠且勇敢,它用狂吠和撕咬對抗入侵者,它有時將路人當成入侵者,主人教訓了許多次還是分辨不清楚,後來它被拴在了柱子上。

它變老實了許多,那天被解開鏈子的它滿地撒著歡,聽到異動之時它警惕地豎起了雙耳,許是責任心使然,它一轉身便飛快地向外飛奔,對著一個路過的人狂吠,它把他當成了一個入侵者。

不知是蓄謀已久,還是臨時起意,路過的人找到了殺死它的理由,獵槍砰然響起,它倒在血泊之中。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子彈擦過喉管,脖子上大片的皮膚耷拉下來,它奄奄一息地躺在地上,路人說這狗太凶,遲早闖禍,我幫你家除了這禍害,路人還準備說,趁它還有一口氣,不如宰了吃個新鮮,卻在外公寒霜般的眼神裡閉上了嘴。

外公和舅爹小心翼翼地將狗抬回家中,他將消炎藥弄成粉末拌在米湯裡餵它,它斷斷續續哀哀嚎叫,大家想它可能快死了,它的傷口卻一點點癒合,當它痊癒時,渾身油亮的皮毛已經變得黯淡,英武健壯的模樣一去不返,它時常蜷縮在角落裡,吃著殘羹剩飯,夜晚,在暖烘烘的火塘旁,它就匍匐在外公的腳邊,頭緊緊挨著主人枯瘦的腳,那雙殘破的手掌有時會撫摸過它的頭頂,每當那時,它便閉上眼,嗚嗚叫上兩聲,它的眼角里,彷彿有渾濁的淚光。

山中時常有黑熊出沒,人們上山時總會帶上獵狗,後來家中又養了一條狗,我們住在核桃灣收蕎,便也帶了兩條狗來,一條白狗在林間穿梭,大黃就這樣耷拉著身子睡在樹蔭之下,人們說它被嚇破了膽,它已經失去了做狗的資格,只在主人的憐憫下苟延殘喘。

那一天,我們幹到月亮升到中天,所有人累得趴到鋪上睡得彷彿死去一般。

皎潔的明月自峽谷中緩緩升起,清冷的月光灑滿大地,遍佈在一道道山樑上,幽深的峽谷裡隱隱有水流的聲音傳了上來,蟲鳴聲四起。兩條狗,一白一黃坐在月光中,坐在山崖旁,在那些濃密的核桃樹蔭旁,它們默默守候著山窩棚,兩個剪影彷彿兩個雕塑,它們也成了夜的一個部分。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大黃成了外公的影子,在田間地頭,在山林河流,在時常耕種的核桃灣,有外公的身影,必然也有那條身軀高大精神委頓的狗的影子,外公很節儉,地上掉落的飯粒會撿拾起來吹去灰塵放到嘴裡,那時白米時常不夠,人們將蕎麵剁成蕎餜摻在米飯裡蒸熟,外公常常吃掉碗裡的蕎餜,將極少的白米飯留幾口給大黃。

“吃吧,你這瘦狗——”

秋風起了,核桃樹葉漸漸凋落,核桃“啪”地一聲落到地上,青色的外殼與果實分離開來,外公挎一個竹籃在林間撿拾核桃,他佝僂的身軀旁跟著一條同樣佝僂著的黃狗。

很久以後聽說,一次外公在核桃灣與一隻巨大的狗熊不期而遇,他與軀體龐大小眼通紅的狗熊對峙,他的心臟提到了喉嚨口,卻瞪著一雙眼睛死死盯住那隻散發著陣陣臭味的狗熊,委頓不堪的大黃突然間爆發了洪荒之力,它圍著狗熊狂吠,瘦弱的身軀裡透出狼性的光芒,良久,那隻狗熊不知被外公的眼光嚇到了,還是被大黃的狂吠聲嚇到了,或許它覺得與這一狗一人對峙有些滑稽,調轉了身軀回到了叢林之中。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再後來,大黃的故事結束了,它死了,是自然死亡,它被外公埋在了核桃灣,在那些枝葉繁茂的核桃樹下,它與大地合二為一。

又過了許多年,退耕還林的政策開始實施,這幾十畝的苦蕎地上被人們種上了樹木,樹木漸漸長高,這裡變成了一片林海,核桃樹旁的窩棚早塌了,糟朽的木頭上長出了木耳、香蕈,再後來,這些木頭化為塵土,融入大地。

1994年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獵槍彈具管理辦法》開始實施,村子裡那些氣槍、銅炮槍、射釘槍俱上繳了國家,森林的入口處懸掛著藍色的告示牌:黑熊出沒,注意安全。

恩格爾係數逐年下降,糧食在一個家庭中所有支出的比例越來越低,人們再也沒有被吃飯問題困擾過,苦蕎變成了難得的健康食品,偶有人家種上一些,價格對比白米已經上漲了好幾倍。

沒有一丁點的徵兆,那場災難便從天而降。

先是有人發現河水變得異常混濁且水位越來越高,當人們飛快向河邊奔跑,想要打下河樁,用樹木構建一個臨時的攔河壩時,對面的山體已經開始滑坡,那些蔥蘢的大樹、巨大的石頭隨著移動的山坡滑落到河流之中,它們混同著從上游滾滾而來的各種雜物在咆哮的洪水橫衝直撞,很快便衝破了老的、新的攔河壩,洪水將人們節節逼退,一點一點淹沒了祖祖輩輩耕種的土地。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遠遠的,還沒有被淹沒的路上站滿了人,人們眼睜睜看著那些剛剛灌漿低下穗子的稻穀在洪水中毀於一旦,幾個婦女哽咽著,不停地用袖子擦拭臉上的雨水、淚水。

政府通知撤離的消息很快傳來,臨時安置點在幾公里外的小學,於是人們拖家帶口,依依不捨地離開家園。

有些道路已經被洪水沖塌,人們只能繞過山崗,緩緩向外移動,那些龐大的木頭、樹根、石頭隨著洪流滾滾而下,水中漂流著死去的豬、雞、牛,還有鱗片被砸得七零八落的死魚,在一處水流較急的地方,幾條魚被河中滾石砸得不斷從水面躍起又落下,直到傷痕累累地死去。

“天可憐見,天可憐見——”人們懷著一種近乎悲憫的心情對著那些生靈默默唸叨,心情沉重得難以言表。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我們到達小學時,那裡已經聚滿了臨時避難的人群,工作人員給大家分發著臥具和食物,災民不斷增多,聽說由一位省級領導帶隊,到受災最深的大河頭去挨家挨戶查看是否有沒有撤離的群眾。

傍晚的時候,蕎興哥才被工作人員勸說著送到了避難所,這個忠厚老實的男人花光了所有積蓄才備好的木料被洪流沖走時,他不顧一切地跳到水中,要用繩子去套那些在水流中滾滾向下的木頭,當他被人們拉上岸時依舊嘶啞著嗓子嚎叫著,眼神中透出了深深的絕望。

在政府部門搶險救災的同時,一股民間自發而起的行動也在悄悄進行,老年的人們摺疊了錢紙錫箔、用蠶頭小字在黃紙上寫下禱告的經文,他們默默唸誦、焚燒,虔誠禱告這場災難趕緊結束。

當那些滾滾奔流而來的洪水來到了開闊的壩子,它們暴虐的脾氣開始緩和,只慢慢淹沒了所有的田野和窪地。很多人都到渾水中摸魚,那些河流中自然生長、水田中養殖的魚兒在渾水裡變得昏頭漲腦,不費吹灰之力便可以捕撈到很多。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老人們紛紛搖頭,苦口婆心勸阻那些玩得十分開心的年輕人,讓他們放棄捕撈那些遭逢大難的可憐生靈。愛玩是年輕人的天性,誰會把這種忠告放在心上。

後來一位青年捉到一條大魚,據說有十多斤,這條河裡從未出現過這樣大的魚,青年人十分高興,與友人興致勃勃煮了分食,這徹底激發了老人們的憤怒,他們對那青年人的父母說,你的兒子將龍王的兒子吃了,這場上天降臨的災禍如何能夠平息?青年的父母十分惶恐,帶了香火,到廟中禱告賠罪,渾水摸魚之人漸漸變少了。

從大河頭奔流而來的洪水來到板橋的位置開始停頓下來,原因是一個巨大的樹根堵住了橋洞,紛紛流下的樹木石頭便一層層擁堵在這裡,變成了一個大壩一樣的存在。

這座石橋建成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之時,是史迪威公路上一座十分重要的橋樑,它在洪水中顯得非常牢固,沒有半點倒塌的跡象,人們暗暗為當時的造橋技術稱讚,同時也心驚動魄,因為水位逐漸升高,兩岸許多人家已經漸漸被洪水淹沒。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水流洶湧,炸燬這座大橋方能保住河岸的村莊,災情一級一級快速向上報告,最後在上級的指示下,人們懷著無比惋惜的心情炸掉了這座大橋。當轟隆的炮聲震天響起時,洪流裹挾著擁堵的雜物,摧枯拉朽一般滾滾而下。那個名為板橋的村莊免去了被洪水全部淹沒的災禍。

很小的時候,大河頭有一位大外公,他是一位抗戰老兵,他說,當年他就和大部隊一起,踏過了這座石橋奔赴緬甸戰場。據說隊伍很長很長,光全部走過板橋就用了兩天兩夜。我想象一個英武的年輕人走在那座石橋上,回頭深情遙望處在深山之中的故鄉,一眼又一眼,無限的眷戀與不捨,這一去,山高路遠,或許永遠也回不來了……

就在那一天,2004年7月的某一天,那座大橋永遠地消失了,它因戰爭的需要而建成,戰後是古永人通往騰衝的必經之地,最後,因為要保住一個村莊,它徹底地在這個世界上消失了。

洪水終於平息下來,據說無一人傷亡,可是大地滿目瘡痍,那些曾經肥沃的黑土地上遍佈著巨石、樹根、死去動物的屍體。那是一個災年,可是人們並沒有餓飯,因為隨之而來的是民政部門的救災糧款和災後恢復重建。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那些具體到每個家庭的悲傷慢慢被時間抹平,幾年後森林採伐指標越來越嚴,嚴禁在河中毒魚、炸魚、電魚的政令開始實施,那些消失了一段時間的魚類開始出現在潔淨的水紋之下,各色的卵石之間。

幾年後,那個捕撈到大魚的青年在一個木材加工企業打工,因操作失誤,一隻手掌被機器吞噬。這本是一個偶然事件,卻被寨中老人將這禍事與捕撈那條大魚互為因果,於是更多的人更加篤信輪迴與神,隨著災後恢復的,還有那廟堂之中的香火。

我是一個無神論者,可是我還是覺得那些篤信世間萬物皆由神靈掌控的村民身上有一種令人敬佩的品質,當他們揹著來到家中的穿山甲或者其它動物送往山林之中,當他們用虔誠的心祭奠山神之時,他們是有所敬畏的,我始終堅信,在這個充滿了誘惑的世界中,有所敬畏之人,更容易守住底線。尼采說,與惡龍纏鬥過久,自身亦成為惡龍;凝視深淵過久,深淵將回以凝視。在與那些慈悲的神佛對視中,他們心中也生出了慈悲。

在那個叫做大河頭的村子裡,曾經住過我的外公,現在他也住在那裡,在那他行走過、耕種過的、深愛過的土地裡。

外公去世前的兩三年,他得了阿茲海默症,他像一個幽魂一樣四處遊走,可是他從來不會忘記回家的路,因為在他家的入口處有幾棵巨大的核桃樹。

外公生於1921年,出生時抽鴉片上癮的高祖父已經敗光了所有家產,他和妹妹在飢寒交迫中一天天長大,幼小的肚腹裡總是裝滿了山野裡可以尋到的一切可以果腹的東西,遇到青黃不接的年份,一家人餓得實在挨不下去,高祖母便差他到鄰村的親戚家借點糧食,他已經是知羞的年紀,可是卻還沒有一條遮羞的褲子。他長大後,在媒人的說和下,娶了一個貧窮人家的女子,成為了兩個兒子三個女兒的父親。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外公話語不多,可是重振家業,將被自己父親毀掉的家一點點建立起來是他畢生努力的方向,他經歷過饑荒、戰亂,最後他帶著一大家子搬到了這裡。

十多米高的山崖之上,茂密的叢林之間。四間敞亮大瓦房組成一個口字,靜靜矗立在藍天白雲之下,周圍種著著高大的核桃樹、鬱鬱蔥蔥的梅樹、錐慄、桃樹、李樹、古茶樹,四時花果不斷,房前屋後,崖下林間是數十窩蜜蜂。

山崖邊砌著的巨大鵝卵石上彷彿還浸染著當年的月光,那是他們一家人在田地裡勞作一天後,在銀白的月光下,胼手胝足一塊一塊壘起來的。

對於他而言,這個家裡的每一塊石頭,每一根木頭上都有不同的故事,那些只有他自己才清楚的故事裡有辛酸有汗水,還有一點一點累積起來滿足和快樂,量變引發質變,少年時低垂的頭到了中年又得以抬了起來。

他終於沒有辜負母親所託,給後輩了一個溫暖的所在,他的兒子娶妻生子,他的孫子娶妻生子,他頭髮白了,眼睛花了,脊背彎了,他的肉身垂垂老去,精神卻回到了懵懂時候。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兩個孫兒分家時,他蓋下的瓦房被拆分,孫字輩重新蓋了房子,一個家變成了兩個家,他站在這陌生的家門前發呆,這是哪裡?我家在哪裡?他以為自己走錯了,退回去,入口處那幾棵巨大的核桃樹靜默地站立在那裡,他熟識它們,他又退回來,直到完全迷糊了。

“我找不到回家的路了……”他喃喃自語;“你知道我家在哪裡嗎?”他拉著路人問,沒有人能夠將他引回他心中的那個家。

他像一個孩子,滿眼的驚恐,他常常坐在一棵巨大的核桃樹下晒太陽,到了晚上就晒月亮,透過那些枝杈,漫天的星子遍佈天幕,銀河明晰可見,就連秋蟲的鳴叫也如當年那般,世界似乎並未改變,可是這個男人,他已經從曾經的懵懂少年變成了垂垂老去的人,他佝僂著背坐在那裡,任誰來叫都不回去。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人們說他是一個慈悲的老人,他用節衣縮食攢下的錢從頑童手裡買鳥雀放生,他憐憫這天地間正在遭受苦難的一切生靈,可是到了生命盡頭的時候,他成了最需要憐憫的人。家鄉支撐不了夢想,異鄉安放不了肉身。從未離開家鄉的他或許從未想過夢想是什麼,臨到老了,這垂垂老去的肉身竟也不知安放在何處。

他大限來臨的前一天,嫁在數十公里外獨居的妹妹回來了,那時,這個獨居的老人已經失去了跟外界的一切聯繫,她沒有再回到這個家已經長達十餘年,當她拄著柺杖慢慢走回來時,他的哥哥剛剛溘然長逝。

她跟人說,昨晚我夢到我媽了,我媽說讓我趕緊回家,我哥就要去找她了,然後我就來了。

"

過了十月,天空變得格外明淨高闊。

水稻已經收完,紮好的稻草一把一把晒在廣袤的田野中,田埂上,一些菊科作物開著黃的、紫的花朵,大河頭人剛剛經歷完忙碌的秋收,變得有些閒暇了。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秋日的陽光還有一絲炙熱,山林中綠蔭裡蟬鳴震天,二十多年前的這個時節,大河頭每家每戶的米缸基本見底,當新收的第一場穀子晒乾時,馬馱車推,彷彿早就約好了一般,人們紛紛踏上那條白色的沙礫小路,向幾裡外的碾坊而去。

路的一邊是山,另外一邊是收割後的田野,田野並不甚廣袤,盡頭處連接著連綿起伏的群山,山中依舊是百年不變濃郁的綠色,只那綠意中間雜著幾片通紅或鵝黃的“雲”,可能是楓樹也可能是銀杏,在這西南邊陲中緬邊境四季常青的深山之中,這些顏色鮮亮的落葉喬木,向人們展示了季節的更迭。

河水流量並不大,或許稱它為溪流更為確切,它叮叮咚咚穿山越嶺而來,映照著秋日裡碧藍的天空,格外明澈,兩岸開了些蘆花,被風吹彎了腰,河邊灘塗上裸露著大大小小的卵石,旁邊開了白的火草、黃的雛菊、紫的水香菜花,在這裡任何一個不起眼的角落裡,似乎都有無數的生命在繁衍著,風、河水,甚至路過的走獸,將它們的種子從遙遠的地方帶來,在陽光和溼潤的土壤中,萌芽、生長、開花、凋零,一株植物化為泥土,又有無數新的植物生長起來,沒有人知道這些變化,人們看到的只是它們輪迴的某一時刻,此時,百草凋零前的這一場狂歡,它們將生命最絢爛的樣子寂寞地呈現在風中,呈現在路過的人眼中。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碾坊已經有些年頭了,儘管柱子、椽子、甚至瓦片上都覆蓋著一層厚厚的米糠,可是依舊看得出來它已經歷盡滄桑,裝圍的木板被雨淋、被蟲蛀,連接處出現了很大的縫隙,瓦片上的灰土日積月累,生長出了暗綠的苔蘚,苔蘚上長滿了野草,野草裡開出了細碎的花朵。

碾坊的動力系統在房屋之下,由無數塊木頭用卯榫結構拼接成一個巨大的轉盤,一根木頭連接著轉盤和碾子,當人們需要碾米時,只要將碾坊引水渠裡的攔水板抽掉,攔住旁邊的出水口,溪流便滾滾而下,向轉盤洶湧奔去,水流下落的衝擊力推動轉盤轉動,一圈兩圈……,在慣性和離心力的驅使下,轉盤越來越快,雪白的水花四散飛濺,彷彿一個龐大的水太陽。

碾米的人總是很多,總是需要排隊,在這個時節裡,這臺古老的機器難得喘息的機會,碾房充斥著巨大的水聲,木轉盤轉動的嘎吱聲,碾盤壓過稻穀的沙沙聲,當一切寂靜下來,便又有幹葫蘆瓢刮在碾槽的石壁上發出“咯咯咯”的聲。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碾坊旁是一片荒蕪的草地,灌木叢上懸掛著藤蔓,倒垂著些時下剛剛成熟的野果,果皮變成紫色的木通裂開了皮,通紅的老鼠香瓜被鳥雀啄了一半,仔細去尋,總能尋到些漏網之魚,這成了打發時間的好去處,那些野果總是散發著令人著迷的氣息,讓人毫不介意衣服上、頭髮上沾滿的蒼耳、草屑,而我們坐在溝渠邊分享的成果似乎不僅僅是野果,還有靜氣凝神全神貫注的尋找,手足並用奮力採摘的過程。

日影西斜,在西邊的群山之巔燒出半天絢爛的晚霞,夕陽透過木板的縫隙灑進碾坊,金色的光芒中跳躍著萬千粉塵。我們七手八腳將口袋裡的穀子均勻地倒在碾槽裡,放開水閘,木轉盤在水流的衝擊下發出沉悶的哼哼,就像不情不願的老水牛,在農人的驅使下漸漸撒開蹄子耕耘起來。

對於年輕人來說,碾坊是一個充滿浪漫色彩的地方,年輕姑娘碾米,總有小夥子蜂擁著來對山歌,中年婦人帶著幾個孩子的碾坊卻分外安靜,我們小心翼翼地在湍急的溝渠旁洗臉、洗腳,溪水冷冽,彷彿還帶著草木的清芬,我們都洗得很小心,生怕湍急的水流長了舌頭,將人舔到碾子下漆黑的世界中。

當黑暗籠罩著大地,當我們圍坐在一盞幽幽的煤油燈旁時,我們感覺不到流水的咆哮、轉盤的嘎吱,它們彷彿也成了寧靜的一個部分,我們喜歡聽舅媽講故事,這個自小便當了童養媳的中年女人性格開朗,她沒有上過一天學,可是肚子裡有講不完的故事,那些山精樹怪、魑魅魍魎隨著她故弄玄虛的聲音緩緩道出,在這樣一個孤島一樣存在的碾坊裡構成了一個聊齋般的世界,她的故事奇幻卻並不恐怖,結局甚至帶著濃濃的大團圓式的喜劇色彩。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那是一次半夜醒來,幾縷清輝透過縫隙瀉入碾坊,推門出去,只見一輪明月高懸中天,清冷的月光鋪滿了幽深的山林、狹長的田野,泠泠流來的溪流映著皎潔的月光,仿若一條銀白的長練。天地空無一物,天地之間,渺遠的時空之中似又湧動著目所不能及的萬物,在無邊的暗夜中,應物而動。

碾坊,這個農耕時代舉足輕重的事物終於退出了生活的舞臺,這個世界越來越便捷高效,人們已經沒有更多的時間浪費在碾米這件小事上,可是那晚的月光卻一直盤踞於我的心頭,那些咆哮的水聲、木轉盤的嘎吱聲偶爾會在腦中響起,不知道那些灘塗中的植物經過了多少次輪迴,曾經的少年已經變成了中年,中年人白髮蒼蒼,死去的老年人沉睡於大地,一切的輪迴彷彿碾盤一般,從起點回到終點,又從終點奔向下一個起點。

這個世界似乎改變了太多,這個世界似乎又什麼也沒有改變。

在猴橋箐口我生活了很多年。

那是一個水流豐沛的地方,且不說家門前終年流淌的河流,密林幽澗、田間地頭也總是縱橫交錯著許多大大小小的溪流,其中最為神奇的是我家附近的一眼泉水,每當夏日裡山洪暴漲,原本清澈見底的河水變成一鍋黃湯時,那眼泉水便開始湧出大股清澈的泉水,水質無一絲雜質,嘗之清澈甘甜。

二十多年前,人們飲水還需到河裡去挑,在河水渾濁之時,這眼泉水便默默哺育了一個村莊,時至今日,每當夏日,泉水依舊自大地深處汨汨流出,彷彿永不枯竭的乳汁。

是水讓我們的村莊增添了秀麗的色彩,在箐口寨附近高聳的山頭俯瞰這個豐饒的小壩子,能看見一條小河在金色的壩子中緩緩流淌,它輕輕的繞過青灰色的村莊,彷彿它脖頸上一條藍色的絲綢飄帶。

清朝末年,時局動盪不安,流匪四起,為著村莊的安全,寨人環著四圍挖了很深的溝蕖,當情況危急,便將河流引入深溝,水流環繞村莊,變成抵禦外敵的最後一道屏障。時光飛逝,那些格局早已消弭在蒼茫的歲月之中,只是寨人跟水的感情卻一直親密如初,開塘養魚、耕種土地、碾米、磨面、煮飯、洗菜、洗衣……離開了水,人們的生活便不能繼續下去,在這個森林環繞、水流豐沛的地方,人們從未想象過沒有水的日子,在與它的親密共處中,人們漸漸忽略了它的存在。

我時常在河岸玩耍,一次我站在一片沙灘中,覺得腳下癢癢,抬腳去看,卻見一條很小的蛇搖曳著尾巴游走了。寨子往下一里左右有一個叫做油松塘的地方,那裡有一個常年潮溼的洞穴,說是洞穴中間卻被一塊大石頭堵住了,只旁邊還留有一些不大不小的縫隙,洞穴外的樹木上掛滿了白色的蛇蛻,讓人看之頭皮發麻。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寨中流傳,許久以前,那洞中住著兩條巨蛇,蛇出來覓食,龐大的軀體壓倒了大片的水稻,它吃下附近村子裡的豬、牛,甚至落單的兒童,寨中有童謠道:“大豆狗,吃蒼山,屙箐口”後來,在一個雷鳴電閃的夜晚,一道閃電自天空劈下,打落了油松塘山頂的一塊大石,石頭自山頂滾滾而下,堵住了洞口,蛇患平息,時至今日,山洞旁的縫隙裡依舊有大大小小的蛇出出進進,附近山林中鳥雀絕跡、人跡罕至。

漲潮時,河中有一種魚吸附在樹幹上,潮落後依舊掛在樹幹上,得名“上樹魚”、還有一種肚皮銀白的白魚、脊背滿是花斑的花魚,因為味道鮮美,被人捕撈得幾近絕跡,後來人們又學會了吃抱手雞、螃蟹、蝦、黃鱔、泥鰍,甚至蛇,為了滿足口腹之慾,不同品種的物種被嘗試著送上餐桌,味蕾刺激了膨脹的慾望,那些動物墜入黑暗的深淵,如果它們有靈長類動物的智慧,是否也期待著那劃破長天的閃電,來終結這個世界的貪婪與罪惡。

很多次在河灘撿拾卵石心中生出疑問,那些顏色、質地、形狀完全不一樣的石頭來自哪裡?它們會被湍急的流水帶到哪裡?這河流的源頭是什麼?它的盡頭在哪裡?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我們曾經在那個叫做大河頭的村子裡尋找過河流的源頭,村子很小,住著七八戶人家,可童年的記憶裡,村子又很大,田地寬闊,山野曠達,牛群進入山林很快便會隱沒了身影,一條比我家門前河流更窄、更清澈的小河緩緩流淌在茂密的森林邊。

在大河頭,我們趕著水牛朔河而上,河岸籠罩在一片霧濛濛的青草中,一群蚊牤被一甩一甩的牛尾巴趕得飛來飛去,肚子渾圓的大水牛不慌不忙地啃咬著河岸的青草,鼻腔裡發出嗤嗤的喘息聲。

穿過梅林,越過刺竹從,我們在空曠清幽的山林間穿梭,只見那水流時而緩緩流淌,波瀾不驚;時而流速湍急,將水花摔碎在山間的巨石上;時而自高高的山崖流下,在崇山峻嶺間掛一條銀白的長鏈。

我們沒有尋到河流的源頭,卻找到了名為龍塘的深潭,那是一窪碧綠的深水,寨子裡的老人說這潭水深不可測,連著海,也曾有人用數丈的竹子去測試它的深淺,卻從未探到過底,傳說潭裡住著兩條龍,有一年幻化為兩個大姑娘到城裡照相,師傅洗出來時卻是兩條張牙舞爪的巨龍。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我尋不到河的源頭,我亦去不到河的盡頭,只一次偶然的機會,去了緬甸密支那,在密支那的晨光中,觀看了江上日出的盛景,空曠的江面上往來著緬族人的柳葉小船,一輪紅日自遙遠的天邊緩緩升起,倒影映在江面上,波光盪漾中,在江面畫一個巨大的感嘆號。江面如此的寬闊寧靜,我不知道需要多少條河流交匯才能形成如此盛況,我也不知道這條大江兩岸發生過或者正在發生著怎樣的故事,可是我知道我家門前的河流匯入了這裡,或許這湧動的江流之下,還有一枚我曾經撫摸過,把玩過的卵石呢。

這裡是距離大河頭十多公里的深山,得名核桃灣是因為向陽的坡地上長著幾棵巨大的核桃樹。

核桃樹幹粗壯,枝葉繁茂,夏日裡彷彿幾把巨大的綠傘,亭亭蓋在山坡上,外公的窩棚就搭在核桃樹旁,推開窩棚,門外是一片望不到邊際的蕎地。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七月,苦蕎成熟,枝幹是紫紅色的,褐色的蕎籽零落綴在枝頭,一大片紫紅鋪開,延伸到遠處的山窪子,有人走過時,蕎樹吱喳作響,驚起一群鳥雀,它們騰空而起,翅膀掠著那抹紫紅低低飛翔一段,停在了遠處的蕎地裡。

“吃吧,吃吧,馬上就要收割了。”外公站在蕎地邊喃喃低語。

苦蕎並不是我所喜愛的食物,卻因為家中稻穀支撐不了半年,不得不在米飯中摻上蕎餜,七月裡常常有雨,難得的晴天收割苦蕎變得刻不容緩。

鐮刀口磨得銀亮,閃著一絲寒光,墊子鋪在空地處,T形的蕎擔碼在墊子旁,窩棚裡散發出飯菜的香味,吃過早飯,太陽晒乾了露水,便開始收蕎了。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男人們揮舞著鐮刀將苦蕎割倒,孩子們將割倒的苦蕎樹搬到墊子上,女人們高舉著蕎擔捶打,使那些蕎籽離開樹幹,這是一項單調卻繁重的體力活,不一會兒,雙臂便如灌了鉛一般沉重。

烈日當空,毫無遮擋的人們被太陽晒得滿臉通紅,汗水自頭髮叢中流下,仿若一條條小溪,核桃樹蔭裡,一條黃狗耷拉著腦袋,伸著舌頭喘著粗氣。

這是一條苦命的狗,許久前它還是身材矯健,動作敏捷的狗,當它黃色的身影穿過樹林時彷彿離弦的箭,它的聲音洪亮且威嚴,讓許多動物,甚至人都感到害怕。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大家都叫它大黃,它到來時,家中正鬧著黃鼠狼,每晚都會丟失一兩隻雞,它終結了黃鼠狼偷雞的行當,漸漸地成為這個家中不可或缺的一員,它忠誠且勇敢,它用狂吠和撕咬對抗入侵者,它有時將路人當成入侵者,主人教訓了許多次還是分辨不清楚,後來它被拴在了柱子上。

它變老實了許多,那天被解開鏈子的它滿地撒著歡,聽到異動之時它警惕地豎起了雙耳,許是責任心使然,它一轉身便飛快地向外飛奔,對著一個路過的人狂吠,它把他當成了一個入侵者。

不知是蓄謀已久,還是臨時起意,路過的人找到了殺死它的理由,獵槍砰然響起,它倒在血泊之中。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子彈擦過喉管,脖子上大片的皮膚耷拉下來,它奄奄一息地躺在地上,路人說這狗太凶,遲早闖禍,我幫你家除了這禍害,路人還準備說,趁它還有一口氣,不如宰了吃個新鮮,卻在外公寒霜般的眼神裡閉上了嘴。

外公和舅爹小心翼翼地將狗抬回家中,他將消炎藥弄成粉末拌在米湯裡餵它,它斷斷續續哀哀嚎叫,大家想它可能快死了,它的傷口卻一點點癒合,當它痊癒時,渾身油亮的皮毛已經變得黯淡,英武健壯的模樣一去不返,它時常蜷縮在角落裡,吃著殘羹剩飯,夜晚,在暖烘烘的火塘旁,它就匍匐在外公的腳邊,頭緊緊挨著主人枯瘦的腳,那雙殘破的手掌有時會撫摸過它的頭頂,每當那時,它便閉上眼,嗚嗚叫上兩聲,它的眼角里,彷彿有渾濁的淚光。

山中時常有黑熊出沒,人們上山時總會帶上獵狗,後來家中又養了一條狗,我們住在核桃灣收蕎,便也帶了兩條狗來,一條白狗在林間穿梭,大黃就這樣耷拉著身子睡在樹蔭之下,人們說它被嚇破了膽,它已經失去了做狗的資格,只在主人的憐憫下苟延殘喘。

那一天,我們幹到月亮升到中天,所有人累得趴到鋪上睡得彷彿死去一般。

皎潔的明月自峽谷中緩緩升起,清冷的月光灑滿大地,遍佈在一道道山樑上,幽深的峽谷裡隱隱有水流的聲音傳了上來,蟲鳴聲四起。兩條狗,一白一黃坐在月光中,坐在山崖旁,在那些濃密的核桃樹蔭旁,它們默默守候著山窩棚,兩個剪影彷彿兩個雕塑,它們也成了夜的一個部分。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大黃成了外公的影子,在田間地頭,在山林河流,在時常耕種的核桃灣,有外公的身影,必然也有那條身軀高大精神委頓的狗的影子,外公很節儉,地上掉落的飯粒會撿拾起來吹去灰塵放到嘴裡,那時白米時常不夠,人們將蕎麵剁成蕎餜摻在米飯裡蒸熟,外公常常吃掉碗裡的蕎餜,將極少的白米飯留幾口給大黃。

“吃吧,你這瘦狗——”

秋風起了,核桃樹葉漸漸凋落,核桃“啪”地一聲落到地上,青色的外殼與果實分離開來,外公挎一個竹籃在林間撿拾核桃,他佝僂的身軀旁跟著一條同樣佝僂著的黃狗。

很久以後聽說,一次外公在核桃灣與一隻巨大的狗熊不期而遇,他與軀體龐大小眼通紅的狗熊對峙,他的心臟提到了喉嚨口,卻瞪著一雙眼睛死死盯住那隻散發著陣陣臭味的狗熊,委頓不堪的大黃突然間爆發了洪荒之力,它圍著狗熊狂吠,瘦弱的身軀裡透出狼性的光芒,良久,那隻狗熊不知被外公的眼光嚇到了,還是被大黃的狂吠聲嚇到了,或許它覺得與這一狗一人對峙有些滑稽,調轉了身軀回到了叢林之中。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再後來,大黃的故事結束了,它死了,是自然死亡,它被外公埋在了核桃灣,在那些枝葉繁茂的核桃樹下,它與大地合二為一。

又過了許多年,退耕還林的政策開始實施,這幾十畝的苦蕎地上被人們種上了樹木,樹木漸漸長高,這裡變成了一片林海,核桃樹旁的窩棚早塌了,糟朽的木頭上長出了木耳、香蕈,再後來,這些木頭化為塵土,融入大地。

1994年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獵槍彈具管理辦法》開始實施,村子裡那些氣槍、銅炮槍、射釘槍俱上繳了國家,森林的入口處懸掛著藍色的告示牌:黑熊出沒,注意安全。

恩格爾係數逐年下降,糧食在一個家庭中所有支出的比例越來越低,人們再也沒有被吃飯問題困擾過,苦蕎變成了難得的健康食品,偶有人家種上一些,價格對比白米已經上漲了好幾倍。

沒有一丁點的徵兆,那場災難便從天而降。

先是有人發現河水變得異常混濁且水位越來越高,當人們飛快向河邊奔跑,想要打下河樁,用樹木構建一個臨時的攔河壩時,對面的山體已經開始滑坡,那些蔥蘢的大樹、巨大的石頭隨著移動的山坡滑落到河流之中,它們混同著從上游滾滾而來的各種雜物在咆哮的洪水橫衝直撞,很快便衝破了老的、新的攔河壩,洪水將人們節節逼退,一點一點淹沒了祖祖輩輩耕種的土地。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遠遠的,還沒有被淹沒的路上站滿了人,人們眼睜睜看著那些剛剛灌漿低下穗子的稻穀在洪水中毀於一旦,幾個婦女哽咽著,不停地用袖子擦拭臉上的雨水、淚水。

政府通知撤離的消息很快傳來,臨時安置點在幾公里外的小學,於是人們拖家帶口,依依不捨地離開家園。

有些道路已經被洪水沖塌,人們只能繞過山崗,緩緩向外移動,那些龐大的木頭、樹根、石頭隨著洪流滾滾而下,水中漂流著死去的豬、雞、牛,還有鱗片被砸得七零八落的死魚,在一處水流較急的地方,幾條魚被河中滾石砸得不斷從水面躍起又落下,直到傷痕累累地死去。

“天可憐見,天可憐見——”人們懷著一種近乎悲憫的心情對著那些生靈默默唸叨,心情沉重得難以言表。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我們到達小學時,那裡已經聚滿了臨時避難的人群,工作人員給大家分發著臥具和食物,災民不斷增多,聽說由一位省級領導帶隊,到受災最深的大河頭去挨家挨戶查看是否有沒有撤離的群眾。

傍晚的時候,蕎興哥才被工作人員勸說著送到了避難所,這個忠厚老實的男人花光了所有積蓄才備好的木料被洪流沖走時,他不顧一切地跳到水中,要用繩子去套那些在水流中滾滾向下的木頭,當他被人們拉上岸時依舊嘶啞著嗓子嚎叫著,眼神中透出了深深的絕望。

在政府部門搶險救災的同時,一股民間自發而起的行動也在悄悄進行,老年的人們摺疊了錢紙錫箔、用蠶頭小字在黃紙上寫下禱告的經文,他們默默唸誦、焚燒,虔誠禱告這場災難趕緊結束。

當那些滾滾奔流而來的洪水來到了開闊的壩子,它們暴虐的脾氣開始緩和,只慢慢淹沒了所有的田野和窪地。很多人都到渾水中摸魚,那些河流中自然生長、水田中養殖的魚兒在渾水裡變得昏頭漲腦,不費吹灰之力便可以捕撈到很多。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老人們紛紛搖頭,苦口婆心勸阻那些玩得十分開心的年輕人,讓他們放棄捕撈那些遭逢大難的可憐生靈。愛玩是年輕人的天性,誰會把這種忠告放在心上。

後來一位青年捉到一條大魚,據說有十多斤,這條河裡從未出現過這樣大的魚,青年人十分高興,與友人興致勃勃煮了分食,這徹底激發了老人們的憤怒,他們對那青年人的父母說,你的兒子將龍王的兒子吃了,這場上天降臨的災禍如何能夠平息?青年的父母十分惶恐,帶了香火,到廟中禱告賠罪,渾水摸魚之人漸漸變少了。

從大河頭奔流而來的洪水來到板橋的位置開始停頓下來,原因是一個巨大的樹根堵住了橋洞,紛紛流下的樹木石頭便一層層擁堵在這裡,變成了一個大壩一樣的存在。

這座石橋建成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之時,是史迪威公路上一座十分重要的橋樑,它在洪水中顯得非常牢固,沒有半點倒塌的跡象,人們暗暗為當時的造橋技術稱讚,同時也心驚動魄,因為水位逐漸升高,兩岸許多人家已經漸漸被洪水淹沒。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水流洶湧,炸燬這座大橋方能保住河岸的村莊,災情一級一級快速向上報告,最後在上級的指示下,人們懷著無比惋惜的心情炸掉了這座大橋。當轟隆的炮聲震天響起時,洪流裹挾著擁堵的雜物,摧枯拉朽一般滾滾而下。那個名為板橋的村莊免去了被洪水全部淹沒的災禍。

很小的時候,大河頭有一位大外公,他是一位抗戰老兵,他說,當年他就和大部隊一起,踏過了這座石橋奔赴緬甸戰場。據說隊伍很長很長,光全部走過板橋就用了兩天兩夜。我想象一個英武的年輕人走在那座石橋上,回頭深情遙望處在深山之中的故鄉,一眼又一眼,無限的眷戀與不捨,這一去,山高路遠,或許永遠也回不來了……

就在那一天,2004年7月的某一天,那座大橋永遠地消失了,它因戰爭的需要而建成,戰後是古永人通往騰衝的必經之地,最後,因為要保住一個村莊,它徹底地在這個世界上消失了。

洪水終於平息下來,據說無一人傷亡,可是大地滿目瘡痍,那些曾經肥沃的黑土地上遍佈著巨石、樹根、死去動物的屍體。那是一個災年,可是人們並沒有餓飯,因為隨之而來的是民政部門的救災糧款和災後恢復重建。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那些具體到每個家庭的悲傷慢慢被時間抹平,幾年後森林採伐指標越來越嚴,嚴禁在河中毒魚、炸魚、電魚的政令開始實施,那些消失了一段時間的魚類開始出現在潔淨的水紋之下,各色的卵石之間。

幾年後,那個捕撈到大魚的青年在一個木材加工企業打工,因操作失誤,一隻手掌被機器吞噬。這本是一個偶然事件,卻被寨中老人將這禍事與捕撈那條大魚互為因果,於是更多的人更加篤信輪迴與神,隨著災後恢復的,還有那廟堂之中的香火。

我是一個無神論者,可是我還是覺得那些篤信世間萬物皆由神靈掌控的村民身上有一種令人敬佩的品質,當他們揹著來到家中的穿山甲或者其它動物送往山林之中,當他們用虔誠的心祭奠山神之時,他們是有所敬畏的,我始終堅信,在這個充滿了誘惑的世界中,有所敬畏之人,更容易守住底線。尼采說,與惡龍纏鬥過久,自身亦成為惡龍;凝視深淵過久,深淵將回以凝視。在與那些慈悲的神佛對視中,他們心中也生出了慈悲。

在那個叫做大河頭的村子裡,曾經住過我的外公,現在他也住在那裡,在那他行走過、耕種過的、深愛過的土地裡。

外公去世前的兩三年,他得了阿茲海默症,他像一個幽魂一樣四處遊走,可是他從來不會忘記回家的路,因為在他家的入口處有幾棵巨大的核桃樹。

外公生於1921年,出生時抽鴉片上癮的高祖父已經敗光了所有家產,他和妹妹在飢寒交迫中一天天長大,幼小的肚腹裡總是裝滿了山野裡可以尋到的一切可以果腹的東西,遇到青黃不接的年份,一家人餓得實在挨不下去,高祖母便差他到鄰村的親戚家借點糧食,他已經是知羞的年紀,可是卻還沒有一條遮羞的褲子。他長大後,在媒人的說和下,娶了一個貧窮人家的女子,成為了兩個兒子三個女兒的父親。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外公話語不多,可是重振家業,將被自己父親毀掉的家一點點建立起來是他畢生努力的方向,他經歷過饑荒、戰亂,最後他帶著一大家子搬到了這裡。

十多米高的山崖之上,茂密的叢林之間。四間敞亮大瓦房組成一個口字,靜靜矗立在藍天白雲之下,周圍種著著高大的核桃樹、鬱鬱蔥蔥的梅樹、錐慄、桃樹、李樹、古茶樹,四時花果不斷,房前屋後,崖下林間是數十窩蜜蜂。

山崖邊砌著的巨大鵝卵石上彷彿還浸染著當年的月光,那是他們一家人在田地裡勞作一天後,在銀白的月光下,胼手胝足一塊一塊壘起來的。

對於他而言,這個家裡的每一塊石頭,每一根木頭上都有不同的故事,那些只有他自己才清楚的故事裡有辛酸有汗水,還有一點一點累積起來滿足和快樂,量變引發質變,少年時低垂的頭到了中年又得以抬了起來。

他終於沒有辜負母親所託,給後輩了一個溫暖的所在,他的兒子娶妻生子,他的孫子娶妻生子,他頭髮白了,眼睛花了,脊背彎了,他的肉身垂垂老去,精神卻回到了懵懂時候。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兩個孫兒分家時,他蓋下的瓦房被拆分,孫字輩重新蓋了房子,一個家變成了兩個家,他站在這陌生的家門前發呆,這是哪裡?我家在哪裡?他以為自己走錯了,退回去,入口處那幾棵巨大的核桃樹靜默地站立在那裡,他熟識它們,他又退回來,直到完全迷糊了。

“我找不到回家的路了……”他喃喃自語;“你知道我家在哪裡嗎?”他拉著路人問,沒有人能夠將他引回他心中的那個家。

他像一個孩子,滿眼的驚恐,他常常坐在一棵巨大的核桃樹下晒太陽,到了晚上就晒月亮,透過那些枝杈,漫天的星子遍佈天幕,銀河明晰可見,就連秋蟲的鳴叫也如當年那般,世界似乎並未改變,可是這個男人,他已經從曾經的懵懂少年變成了垂垂老去的人,他佝僂著背坐在那裡,任誰來叫都不回去。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人們說他是一個慈悲的老人,他用節衣縮食攢下的錢從頑童手裡買鳥雀放生,他憐憫這天地間正在遭受苦難的一切生靈,可是到了生命盡頭的時候,他成了最需要憐憫的人。家鄉支撐不了夢想,異鄉安放不了肉身。從未離開家鄉的他或許從未想過夢想是什麼,臨到老了,這垂垂老去的肉身竟也不知安放在何處。

他大限來臨的前一天,嫁在數十公里外獨居的妹妹回來了,那時,這個獨居的老人已經失去了跟外界的一切聯繫,她沒有再回到這個家已經長達十餘年,當她拄著柺杖慢慢走回來時,他的哥哥剛剛溘然長逝。

她跟人說,昨晚我夢到我媽了,我媽說讓我趕緊回家,我哥就要去找她了,然後我就來了。

村莊的記憶: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

她臉上沒有一絲悲傷,彷彿她的哥哥真的往生到了她母親的那個世界,她相信有母親的指引,哥哥就不會再找不到回家的路。

時間是一條淙淙的小河,它自記憶深處緩緩流來,時而明澈歡快,時而晦澀湍急,身居於時間中的植物、動物、人類……一切的生靈和物體皆在他們自己的軌跡中輪迴,花開花落、月缺月圓,少年已變成中年,中年人白髮蒼蒼,死去的老年人沉睡於大地,一代人的記憶謝幕了,另一代登場了。明月依舊如許多年前那麼皎潔,清輝瀉在窗前,竟不知今夕何夕。

文:王豔豔

圖:網絡

來源:騰衝文創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