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腹瀉2月,配了開塞露,家長從不理解到最後卻感激不盡,為啥

腹瀉 便祕 幼兒園 藥品 肛裂 柯大夫兒科科普教育 2018-12-04

前天專家門診,遇到這樣一位家長,訴說自己6歲的孩子原來大便均正常,最近2個月因為經常內褲經常有稀便,在幼兒園身上有大便臭味,老師不喜歡,同伴遠離,看了不少醫生,開了益生菌和蒙脫石散,“腹瀉”根本沒有好轉,卻變本加厲,越發嚴重。病史問了很久,家長咬定說孩子平時大便都正常,自己能拉,大便不硬,孩子也沒有排便痛苦的表現。但是反覆問她,這2個月之前孩子大便是否也正常時,她回答大便比較硬,解大便很費時間,半天衛生間出不來。事實真相總算被問出來啦。孩子不是腹瀉,而是大便失禁,是嚴重便祕導致“汙便”。

兒童腹瀉2月,配了開塞露,家長從不理解到最後卻感激不盡,為啥

功能性便祕定義(4-18歲兒童)

1、持續大於2個月時間。

2、還需要符合以下2項:每個星期小於2次;排便困難、費時費力;直腸內有巨大大便堵塞;大便粗大幹硬堵塞坐便器不容易沖走,同時還有特別重要的一點很多醫生或者家長都會忽視:每個星期至少有一次大便失禁(原本已經良好控制排便)。

3、在臨床中就會表現孩子內褲上經常有糞水沾汙,沒有經驗或者病史詢問不仔細的醫生就想當然以為腹瀉,所以就會出現文章開頭描述情況,配了常見兒童腹瀉藥物如益生菌蒙脫石散等。

為什麼便祕兒童會出現大便失禁

1、但嚴重便祕時,堵塞在肛門內以上直腸結腸硬便不能排出。

2、在結腸內的水分不能完全吸收,導致結腸內的水分通過堵塞大便間隙流出肛門。

3、肛門括約肌控制失調,不能完成正常的“開啟—關閉”過程。

所以當遇到原本已經學會控制大便的孩子,一旦出現了大便失禁,內褲上有大便汙水時,不要認為是腹瀉,而是便祕,診斷不同,治療的方向完全不同,所以家長一定要學會分辨。

兒童腹瀉2月,配了開塞露,家長從不理解到最後卻感激不盡,為啥

便祕對兒童危害有哪些

1、對孩子軀體而言,容易排便痛苦,拒絕排便,處於惡性循環,容易出現肛裂,肛門靜脈曲張,甚至便血,毒素重吸收、腸痙攣而腹痛等。

2、對於孩子心理而言 因為排便困難而出現遺糞情況的,同伴往往會因為身上有糞臭味,而遠離,出現心理自卑心理。同時對於這樣症狀家長有時不以為然或者當成腹瀉治療,這樣症狀持續不能改善。

3、對一個家庭而言 如果家裡有慢性頑固性便祕的孩子,不但對孩子身心有巨大影響,同時直接影響一個家庭的幸福指數,家長往往焦慮不安,痛苦萬分,甚至各種偏方也試過,效果依然不行。

科學認識和規範治療就很關鍵

1、如果孩子生後一直排便正常,不知道什麼原因孩子出現排便困難,絕大多數為功能性便祕。

2、有時能發現便祕原因,有時發現不了,有些原因比如添加輔食、環境改變、飲食習慣、讀幼兒園後不習慣學校衛生間,便意來說憋便習慣、過早訓練排便、排便時使用電子產品和看書習慣等。

3、功能性便祕大多數為慢性,需要一個過程治療,不是便祕緩解就停藥,這也是很多臨床中遇到很多兒童反覆便祕的原因。

4、 對家長進行宣教讓家長意識到兒童便祕危害很重要,瞭解治療便祕是一個比較長的時間。其實改變可能導致便祕的不良習慣,飲食和生活習慣。

5、普遍共識就是多喝水和增加纖維素攝入,增加大便容易和軟化大便,同時可以刺激結腸蠕動。纖維素主要來自天然食物包括穀類食品、水果和蔬菜。

兒童腹瀉2月,配了開塞露,家長從不理解到最後卻感激不盡,為啥

6、對於便祕兒童家長督促排便很重要,而不是過分強迫孩子排便,容易造成對排便恐懼,反而加重便祕。

7、對於基礎通過習慣改變,病因糾正,飲食結構改變、攝入纖維素,多喝水乾預2個星期沒有效果,需要藥物干預。

8、小兒通常使用乳果糖口服液,大於8歲可以選擇聚乙二醇。關於藥物具體劑量和療程請在專業醫生指導下使用

兒童腹瀉2月,配了開塞露,家長從不理解到最後卻感激不盡,為啥

總之,功能性便祕對孩子的影響,除了軀體症狀(腹脹、腹痛、食慾下降、肛門疼痛出血等),還可能有心理障礙(嚴重的會導致糞塊堵塞於直腸內,上面的稀便從糞塊周圍流出,出現汙便和失禁等),正如門診遇到的這位孩子一樣,因為沒有遇到懂得兒童功能性便祕規範診治和疾病常識,所以孩子反覆就診,遲遲得不到解決。

我告訴家長治療方案,開始家長不理解,腹瀉了還給我孩子使用開塞露和緩瀉藥物,但是通過耐心宣教,使用開塞露是為了排除堵塞肛門內宿便,然後給予乳果糖緩瀉藥物規範治療,通過改變飲食和排便習慣,就可以逐漸恢復正常的排便功能,但是還需要一定時間隨訪,家長最後才理解原來孩子長期的“所謂腹瀉”,原來是功能性便祕,最後還是感激不盡,表示一定遵醫囑,定期隨訪。

科普不易,多多分享和轉發,有關孩子便祕問題,可以留言探討。請關注@柯大夫兒科科普教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