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在美國聖地亞哥漫展上,漫威工作室官宣了以華人為主角的超級英雄電影“Shang-Chi”(

一般譯作《上氣與十戒傳說》)

的主演陣容。其中,中國香港明星梁朝偉飾演的“滿大人”角色,引發了互聯網輿論的熱議和質疑。有些漫威迷為他加入漫威宇宙而高興,但也有質疑的聲音認為梁朝偉“不愛惜羽毛”,不應該出演這部帶有“辱華”色彩的電影。

這與梁朝偉將飾演的角色“滿大人”背後的人物設定相關。批評人士認為,反派角色“滿大人”的英文名Mandarin直譯有“普通話”的含義,是對中華文化的直接攻擊。更進一步,他們把滿大人與一個臭名昭著的虛構人物“傅滿洲”聯繫到了一起。長期以來,傅滿洲被認為是有明顯醜化和歧視亞裔的形象,而電影主角“上氣”在漫畫中被設定為傅滿洲的兒子。部分評論甚至說道:過去你們用傅滿洲辱華,如今又用他的兒子來賺中國人的錢?

"

近日,在美國聖地亞哥漫展上,漫威工作室官宣了以華人為主角的超級英雄電影“Shang-Chi”(

一般譯作《上氣與十戒傳說》)

的主演陣容。其中,中國香港明星梁朝偉飾演的“滿大人”角色,引發了互聯網輿論的熱議和質疑。有些漫威迷為他加入漫威宇宙而高興,但也有質疑的聲音認為梁朝偉“不愛惜羽毛”,不應該出演這部帶有“辱華”色彩的電影。

這與梁朝偉將飾演的角色“滿大人”背後的人物設定相關。批評人士認為,反派角色“滿大人”的英文名Mandarin直譯有“普通話”的含義,是對中華文化的直接攻擊。更進一步,他們把滿大人與一個臭名昭著的虛構人物“傅滿洲”聯繫到了一起。長期以來,傅滿洲被認為是有明顯醜化和歧視亞裔的形象,而電影主角“上氣”在漫畫中被設定為傅滿洲的兒子。部分評論甚至說道:過去你們用傅滿洲辱華,如今又用他的兒子來賺中國人的錢?

梁朝偉飾演“滿大人”:傅滿洲形象變遷史

傅滿洲是誰?為什麼西方人那麼害怕傅滿洲?在歷史的糾葛之中,傅滿洲的形象又是如何在與各種力量的周旋過程中發生著微妙的轉變呢?本週的全球觀察通過傅滿洲的形象變遷史,帶你走進二十世紀的西方人眼中,這個荒誕不經、妖魔化與充滿偏見的中國想象。

傅滿洲形象的誕生:西方人眼中最邪惡的中國人

他聰明絕頂,掌握多門語言,擁有多個大學的博士學位;他中西合璧,精通東方的煉丹術,甚至研發出了長壽藥;但他又詭計多端,殘暴成性,熟悉各種鮮為人知的酷刑;他企圖統治世界,如同鬼魅一樣無所不在,爪牙遍佈世界各地。他就是西方人眼中最邪惡的中國人:傅滿洲。

"

近日,在美國聖地亞哥漫展上,漫威工作室官宣了以華人為主角的超級英雄電影“Shang-Chi”(

一般譯作《上氣與十戒傳說》)

的主演陣容。其中,中國香港明星梁朝偉飾演的“滿大人”角色,引發了互聯網輿論的熱議和質疑。有些漫威迷為他加入漫威宇宙而高興,但也有質疑的聲音認為梁朝偉“不愛惜羽毛”,不應該出演這部帶有“辱華”色彩的電影。

這與梁朝偉將飾演的角色“滿大人”背後的人物設定相關。批評人士認為,反派角色“滿大人”的英文名Mandarin直譯有“普通話”的含義,是對中華文化的直接攻擊。更進一步,他們把滿大人與一個臭名昭著的虛構人物“傅滿洲”聯繫到了一起。長期以來,傅滿洲被認為是有明顯醜化和歧視亞裔的形象,而電影主角“上氣”在漫畫中被設定為傅滿洲的兒子。部分評論甚至說道:過去你們用傅滿洲辱華,如今又用他的兒子來賺中國人的錢?

梁朝偉飾演“滿大人”:傅滿洲形象變遷史

傅滿洲是誰?為什麼西方人那麼害怕傅滿洲?在歷史的糾葛之中,傅滿洲的形象又是如何在與各種力量的周旋過程中發生著微妙的轉變呢?本週的全球觀察通過傅滿洲的形象變遷史,帶你走進二十世紀的西方人眼中,這個荒誕不經、妖魔化與充滿偏見的中國想象。

傅滿洲形象的誕生:西方人眼中最邪惡的中國人

他聰明絕頂,掌握多門語言,擁有多個大學的博士學位;他中西合璧,精通東方的煉丹術,甚至研發出了長壽藥;但他又詭計多端,殘暴成性,熟悉各種鮮為人知的酷刑;他企圖統治世界,如同鬼魅一樣無所不在,爪牙遍佈世界各地。他就是西方人眼中最邪惡的中國人:傅滿洲。

梁朝偉飾演“滿大人”:傅滿洲形象變遷史

傅滿洲

(Dr. Fu Manchu)

是英國推理小說作家薩克斯·羅默

(Sax Rohmer)

在1913年創作的一個虛構的反派形象,最早出現在《傅滿洲博士之謎》一書中。如同柯南道爾筆下的福爾摩斯一樣,在西方流行文化中可謂家喻戶曉。傅滿洲的外表就集合了西方人對黃種人的種種偏見,羅默在小說中寫道,傅滿洲“長著莎士比亞式的眉毛,撒旦的面孔,長眼、細鬍鬚,閃著綠光”,是“世界上最邪惡的人”。

形象的創作過程本身,就和人物一樣充滿著詭異的氣息。在創作傅滿洲之前,薩克斯·羅默還是一位窮困潦倒的作家。實際上,羅默從來沒有到訪過中國,對中國的歷史和現狀也知之甚少。據說,他通過通靈板

(ouija board,流行於歐美的占卜形式,類似於東方的“碟仙”)

尋求靈感,上面出現了一串字母C-H-I-N-A-M-A-N,這就成為了他創作傅滿洲的原初動力。

沒有想到,小說一經問世就大受歡迎,薩克斯·羅默更是一夜暴富,嚐到甜頭的他一發而不可收,去世之前一共創作了十幾部以傅滿洲為題材的小說。羅默甚至自豪地向他的傳記作者說道:“我靠傅滿洲出了名,因為我對中國人一無所知。”

羅默對自身成功的總結,可謂一語中的。在諷刺性的語調之下,羅默準確地抓住了當時西方人對中國人無知又恐懼的心理,他把傅滿洲直接稱為“黃禍的化身”。在小說《傅滿洲的面具》中,羅默寫道:“傅滿洲把一個白人女孩交給他的小跟班們,衝他們說,你們想不想娶這樣的處女做老婆?那麼征服吧!繁衍吧!殺光白人,搶走他們的女人!”

傅滿洲邪惡、顛覆、神祕和黑暗的氣質,代表了當時大部分西方人對遙遠東方的幻想和偏見。漫威電影《上氣》如今受到如此大的爭議,也與傅滿洲這個形象背後的黃種人歧視密切相關。

"

近日,在美國聖地亞哥漫展上,漫威工作室官宣了以華人為主角的超級英雄電影“Shang-Chi”(

一般譯作《上氣與十戒傳說》)

的主演陣容。其中,中國香港明星梁朝偉飾演的“滿大人”角色,引發了互聯網輿論的熱議和質疑。有些漫威迷為他加入漫威宇宙而高興,但也有質疑的聲音認為梁朝偉“不愛惜羽毛”,不應該出演這部帶有“辱華”色彩的電影。

這與梁朝偉將飾演的角色“滿大人”背後的人物設定相關。批評人士認為,反派角色“滿大人”的英文名Mandarin直譯有“普通話”的含義,是對中華文化的直接攻擊。更進一步,他們把滿大人與一個臭名昭著的虛構人物“傅滿洲”聯繫到了一起。長期以來,傅滿洲被認為是有明顯醜化和歧視亞裔的形象,而電影主角“上氣”在漫畫中被設定為傅滿洲的兒子。部分評論甚至說道:過去你們用傅滿洲辱華,如今又用他的兒子來賺中國人的錢?

梁朝偉飾演“滿大人”:傅滿洲形象變遷史

傅滿洲是誰?為什麼西方人那麼害怕傅滿洲?在歷史的糾葛之中,傅滿洲的形象又是如何在與各種力量的周旋過程中發生著微妙的轉變呢?本週的全球觀察通過傅滿洲的形象變遷史,帶你走進二十世紀的西方人眼中,這個荒誕不經、妖魔化與充滿偏見的中國想象。

傅滿洲形象的誕生:西方人眼中最邪惡的中國人

他聰明絕頂,掌握多門語言,擁有多個大學的博士學位;他中西合璧,精通東方的煉丹術,甚至研發出了長壽藥;但他又詭計多端,殘暴成性,熟悉各種鮮為人知的酷刑;他企圖統治世界,如同鬼魅一樣無所不在,爪牙遍佈世界各地。他就是西方人眼中最邪惡的中國人:傅滿洲。

梁朝偉飾演“滿大人”:傅滿洲形象變遷史

傅滿洲

(Dr. Fu Manchu)

是英國推理小說作家薩克斯·羅默

(Sax Rohmer)

在1913年創作的一個虛構的反派形象,最早出現在《傅滿洲博士之謎》一書中。如同柯南道爾筆下的福爾摩斯一樣,在西方流行文化中可謂家喻戶曉。傅滿洲的外表就集合了西方人對黃種人的種種偏見,羅默在小說中寫道,傅滿洲“長著莎士比亞式的眉毛,撒旦的面孔,長眼、細鬍鬚,閃著綠光”,是“世界上最邪惡的人”。

形象的創作過程本身,就和人物一樣充滿著詭異的氣息。在創作傅滿洲之前,薩克斯·羅默還是一位窮困潦倒的作家。實際上,羅默從來沒有到訪過中國,對中國的歷史和現狀也知之甚少。據說,他通過通靈板

(ouija board,流行於歐美的占卜形式,類似於東方的“碟仙”)

尋求靈感,上面出現了一串字母C-H-I-N-A-M-A-N,這就成為了他創作傅滿洲的原初動力。

沒有想到,小說一經問世就大受歡迎,薩克斯·羅默更是一夜暴富,嚐到甜頭的他一發而不可收,去世之前一共創作了十幾部以傅滿洲為題材的小說。羅默甚至自豪地向他的傳記作者說道:“我靠傅滿洲出了名,因為我對中國人一無所知。”

羅默對自身成功的總結,可謂一語中的。在諷刺性的語調之下,羅默準確地抓住了當時西方人對中國人無知又恐懼的心理,他把傅滿洲直接稱為“黃禍的化身”。在小說《傅滿洲的面具》中,羅默寫道:“傅滿洲把一個白人女孩交給他的小跟班們,衝他們說,你們想不想娶這樣的處女做老婆?那麼征服吧!繁衍吧!殺光白人,搶走他們的女人!”

傅滿洲邪惡、顛覆、神祕和黑暗的氣質,代表了當時大部分西方人對遙遠東方的幻想和偏見。漫威電影《上氣》如今受到如此大的爭議,也與傅滿洲這個形象背後的黃種人歧視密切相關。

梁朝偉飾演“滿大人”:傅滿洲形象變遷史

薩克斯·羅默的傅滿洲小說The Insidious Dr. Fu-Manchu最初版本(左)和當下版本的封面比照。

“黃禍論”究竟是如何產生的?為什麼當時的西方人對中國人有如此妖魔化的想象呢?

“黃禍論”與反派IP的形成:西方對東方的歷史恐懼

西方人對黃種人的恐懼,可以追溯到古代。在歐洲的歷史上,亞洲遊牧民族的幾次軍事擴張,給西方人帶來了持久的噩夢。公元5世紀,突厥一直進攻到君士坦丁堡城外,間接導致了西羅馬帝國的覆滅。13世紀,蒙古軍隊的三次西征和屠殺,更是讓西方人對成吉思汗的名字聞風喪膽。

“黃禍”這個詞最早由英國作家馬修·希爾提出,他在1898年發表了以《黃禍》

(The Yellow Peril)

為名的系列短篇小說。希爾本身是黑白混血兒,且受到種族歧視,但他卻也在小說中強烈地表達了他對中國的反感。小說的背景,是1897年兩個德國傳教士在中國山東被殺害。當時義和團運動正在中國盛行,西方各國畫報中流傳著義和團拳民如何火燒教堂、屠殺傳教士的報道,這讓遠在千里之外的歐洲人感到非常恐慌。

“黃禍論”能夠在西方民眾之間普及,還涉及陰暗的政治圖謀。當時有一幅著名的版畫“黃禍圖”,德國皇帝威廉二世親自執筆了這幅草稿,然後交由畫家赫曼·克納克福斯完成,當做送給俄羅斯帝國沙皇的禮物。

"

近日,在美國聖地亞哥漫展上,漫威工作室官宣了以華人為主角的超級英雄電影“Shang-Chi”(

一般譯作《上氣與十戒傳說》)

的主演陣容。其中,中國香港明星梁朝偉飾演的“滿大人”角色,引發了互聯網輿論的熱議和質疑。有些漫威迷為他加入漫威宇宙而高興,但也有質疑的聲音認為梁朝偉“不愛惜羽毛”,不應該出演這部帶有“辱華”色彩的電影。

這與梁朝偉將飾演的角色“滿大人”背後的人物設定相關。批評人士認為,反派角色“滿大人”的英文名Mandarin直譯有“普通話”的含義,是對中華文化的直接攻擊。更進一步,他們把滿大人與一個臭名昭著的虛構人物“傅滿洲”聯繫到了一起。長期以來,傅滿洲被認為是有明顯醜化和歧視亞裔的形象,而電影主角“上氣”在漫畫中被設定為傅滿洲的兒子。部分評論甚至說道:過去你們用傅滿洲辱華,如今又用他的兒子來賺中國人的錢?

梁朝偉飾演“滿大人”:傅滿洲形象變遷史

傅滿洲是誰?為什麼西方人那麼害怕傅滿洲?在歷史的糾葛之中,傅滿洲的形象又是如何在與各種力量的周旋過程中發生著微妙的轉變呢?本週的全球觀察通過傅滿洲的形象變遷史,帶你走進二十世紀的西方人眼中,這個荒誕不經、妖魔化與充滿偏見的中國想象。

傅滿洲形象的誕生:西方人眼中最邪惡的中國人

他聰明絕頂,掌握多門語言,擁有多個大學的博士學位;他中西合璧,精通東方的煉丹術,甚至研發出了長壽藥;但他又詭計多端,殘暴成性,熟悉各種鮮為人知的酷刑;他企圖統治世界,如同鬼魅一樣無所不在,爪牙遍佈世界各地。他就是西方人眼中最邪惡的中國人:傅滿洲。

梁朝偉飾演“滿大人”:傅滿洲形象變遷史

傅滿洲

(Dr. Fu Manchu)

是英國推理小說作家薩克斯·羅默

(Sax Rohmer)

在1913年創作的一個虛構的反派形象,最早出現在《傅滿洲博士之謎》一書中。如同柯南道爾筆下的福爾摩斯一樣,在西方流行文化中可謂家喻戶曉。傅滿洲的外表就集合了西方人對黃種人的種種偏見,羅默在小說中寫道,傅滿洲“長著莎士比亞式的眉毛,撒旦的面孔,長眼、細鬍鬚,閃著綠光”,是“世界上最邪惡的人”。

形象的創作過程本身,就和人物一樣充滿著詭異的氣息。在創作傅滿洲之前,薩克斯·羅默還是一位窮困潦倒的作家。實際上,羅默從來沒有到訪過中國,對中國的歷史和現狀也知之甚少。據說,他通過通靈板

(ouija board,流行於歐美的占卜形式,類似於東方的“碟仙”)

尋求靈感,上面出現了一串字母C-H-I-N-A-M-A-N,這就成為了他創作傅滿洲的原初動力。

沒有想到,小說一經問世就大受歡迎,薩克斯·羅默更是一夜暴富,嚐到甜頭的他一發而不可收,去世之前一共創作了十幾部以傅滿洲為題材的小說。羅默甚至自豪地向他的傳記作者說道:“我靠傅滿洲出了名,因為我對中國人一無所知。”

羅默對自身成功的總結,可謂一語中的。在諷刺性的語調之下,羅默準確地抓住了當時西方人對中國人無知又恐懼的心理,他把傅滿洲直接稱為“黃禍的化身”。在小說《傅滿洲的面具》中,羅默寫道:“傅滿洲把一個白人女孩交給他的小跟班們,衝他們說,你們想不想娶這樣的處女做老婆?那麼征服吧!繁衍吧!殺光白人,搶走他們的女人!”

傅滿洲邪惡、顛覆、神祕和黑暗的氣質,代表了當時大部分西方人對遙遠東方的幻想和偏見。漫威電影《上氣》如今受到如此大的爭議,也與傅滿洲這個形象背後的黃種人歧視密切相關。

梁朝偉飾演“滿大人”:傅滿洲形象變遷史

薩克斯·羅默的傅滿洲小說The Insidious Dr. Fu-Manchu最初版本(左)和當下版本的封面比照。

“黃禍論”究竟是如何產生的?為什麼當時的西方人對中國人有如此妖魔化的想象呢?

“黃禍論”與反派IP的形成:西方對東方的歷史恐懼

西方人對黃種人的恐懼,可以追溯到古代。在歐洲的歷史上,亞洲遊牧民族的幾次軍事擴張,給西方人帶來了持久的噩夢。公元5世紀,突厥一直進攻到君士坦丁堡城外,間接導致了西羅馬帝國的覆滅。13世紀,蒙古軍隊的三次西征和屠殺,更是讓西方人對成吉思汗的名字聞風喪膽。

“黃禍”這個詞最早由英國作家馬修·希爾提出,他在1898年發表了以《黃禍》

(The Yellow Peril)

為名的系列短篇小說。希爾本身是黑白混血兒,且受到種族歧視,但他卻也在小說中強烈地表達了他對中國的反感。小說的背景,是1897年兩個德國傳教士在中國山東被殺害。當時義和團運動正在中國盛行,西方各國畫報中流傳著義和團拳民如何火燒教堂、屠殺傳教士的報道,這讓遠在千里之外的歐洲人感到非常恐慌。

“黃禍論”能夠在西方民眾之間普及,還涉及陰暗的政治圖謀。當時有一幅著名的版畫“黃禍圖”,德國皇帝威廉二世親自執筆了這幅草稿,然後交由畫家赫曼·克納克福斯完成,當做送給俄羅斯帝國沙皇的禮物。

梁朝偉飾演“滿大人”:傅滿洲形象變遷史

版畫“歐洲各民族,保衛你們的信仰和家園!”(俗稱“黃禍圖”)

畫中手持劍的人物是天使長聖米迦勒,他與畫中其他手持武器者代表歐洲的基督教徒。在其右後方的佛像與龍則代表東方,意指來自中國或日本等東亞國家的黃種人。這幅版畫表達的含義是,希望歐洲人能在天使長聖米迦勒的帶領下,擊敗來自東方的佛與龍,以保衛歐洲人的信仰與家園。

威廉二世未必真的相信“黃種人是白種人最大的生存威脅”之類的傳言,但他很清楚,可以用“黃禍論”的民眾恐懼心理,為德國的殖民擴張披上合法化的外衣。就在幾年前,日俄戰爭標誌著黃種人在近代歷史上第一次擊敗了白種人,這給歐洲帝國主義敲響了警鐘。

英國人在1913年創作傅滿洲小說的時候,“黃禍論”正甚囂塵上。那時英國有不少新來華人移民,他們每天沉醉在鴉片之中,受到本地人的鄙棄。當時英國還發生了幾起凶殺案,幕後凶手也被認為和當地華人的組織有關聯。在現實和歷史的合力之下,傅滿洲的文學形象,從此和“黃禍”捆綁在了一起,成為了西方人對東亞的狹隘偏見和種族歧視的典型,並很快成為了各種藝術和娛樂創作形式的題材。

電影時代到來之後,傅滿洲很快和德古拉公爵一樣,成為了銀幕上炙手可熱的反派角色。1923年,傅滿洲在《傅滿洲之謎》

(The Mystery of Dr. Fu Manchu)

裡迎來了電影中的處女秀,隨後以他為主角的電影就有15部之多,還在其他電影中作為配角和客串角色出場。

"

近日,在美國聖地亞哥漫展上,漫威工作室官宣了以華人為主角的超級英雄電影“Shang-Chi”(

一般譯作《上氣與十戒傳說》)

的主演陣容。其中,中國香港明星梁朝偉飾演的“滿大人”角色,引發了互聯網輿論的熱議和質疑。有些漫威迷為他加入漫威宇宙而高興,但也有質疑的聲音認為梁朝偉“不愛惜羽毛”,不應該出演這部帶有“辱華”色彩的電影。

這與梁朝偉將飾演的角色“滿大人”背後的人物設定相關。批評人士認為,反派角色“滿大人”的英文名Mandarin直譯有“普通話”的含義,是對中華文化的直接攻擊。更進一步,他們把滿大人與一個臭名昭著的虛構人物“傅滿洲”聯繫到了一起。長期以來,傅滿洲被認為是有明顯醜化和歧視亞裔的形象,而電影主角“上氣”在漫畫中被設定為傅滿洲的兒子。部分評論甚至說道:過去你們用傅滿洲辱華,如今又用他的兒子來賺中國人的錢?

梁朝偉飾演“滿大人”:傅滿洲形象變遷史

傅滿洲是誰?為什麼西方人那麼害怕傅滿洲?在歷史的糾葛之中,傅滿洲的形象又是如何在與各種力量的周旋過程中發生著微妙的轉變呢?本週的全球觀察通過傅滿洲的形象變遷史,帶你走進二十世紀的西方人眼中,這個荒誕不經、妖魔化與充滿偏見的中國想象。

傅滿洲形象的誕生:西方人眼中最邪惡的中國人

他聰明絕頂,掌握多門語言,擁有多個大學的博士學位;他中西合璧,精通東方的煉丹術,甚至研發出了長壽藥;但他又詭計多端,殘暴成性,熟悉各種鮮為人知的酷刑;他企圖統治世界,如同鬼魅一樣無所不在,爪牙遍佈世界各地。他就是西方人眼中最邪惡的中國人:傅滿洲。

梁朝偉飾演“滿大人”:傅滿洲形象變遷史

傅滿洲

(Dr. Fu Manchu)

是英國推理小說作家薩克斯·羅默

(Sax Rohmer)

在1913年創作的一個虛構的反派形象,最早出現在《傅滿洲博士之謎》一書中。如同柯南道爾筆下的福爾摩斯一樣,在西方流行文化中可謂家喻戶曉。傅滿洲的外表就集合了西方人對黃種人的種種偏見,羅默在小說中寫道,傅滿洲“長著莎士比亞式的眉毛,撒旦的面孔,長眼、細鬍鬚,閃著綠光”,是“世界上最邪惡的人”。

形象的創作過程本身,就和人物一樣充滿著詭異的氣息。在創作傅滿洲之前,薩克斯·羅默還是一位窮困潦倒的作家。實際上,羅默從來沒有到訪過中國,對中國的歷史和現狀也知之甚少。據說,他通過通靈板

(ouija board,流行於歐美的占卜形式,類似於東方的“碟仙”)

尋求靈感,上面出現了一串字母C-H-I-N-A-M-A-N,這就成為了他創作傅滿洲的原初動力。

沒有想到,小說一經問世就大受歡迎,薩克斯·羅默更是一夜暴富,嚐到甜頭的他一發而不可收,去世之前一共創作了十幾部以傅滿洲為題材的小說。羅默甚至自豪地向他的傳記作者說道:“我靠傅滿洲出了名,因為我對中國人一無所知。”

羅默對自身成功的總結,可謂一語中的。在諷刺性的語調之下,羅默準確地抓住了當時西方人對中國人無知又恐懼的心理,他把傅滿洲直接稱為“黃禍的化身”。在小說《傅滿洲的面具》中,羅默寫道:“傅滿洲把一個白人女孩交給他的小跟班們,衝他們說,你們想不想娶這樣的處女做老婆?那麼征服吧!繁衍吧!殺光白人,搶走他們的女人!”

傅滿洲邪惡、顛覆、神祕和黑暗的氣質,代表了當時大部分西方人對遙遠東方的幻想和偏見。漫威電影《上氣》如今受到如此大的爭議,也與傅滿洲這個形象背後的黃種人歧視密切相關。

梁朝偉飾演“滿大人”:傅滿洲形象變遷史

薩克斯·羅默的傅滿洲小說The Insidious Dr. Fu-Manchu最初版本(左)和當下版本的封面比照。

“黃禍論”究竟是如何產生的?為什麼當時的西方人對中國人有如此妖魔化的想象呢?

“黃禍論”與反派IP的形成:西方對東方的歷史恐懼

西方人對黃種人的恐懼,可以追溯到古代。在歐洲的歷史上,亞洲遊牧民族的幾次軍事擴張,給西方人帶來了持久的噩夢。公元5世紀,突厥一直進攻到君士坦丁堡城外,間接導致了西羅馬帝國的覆滅。13世紀,蒙古軍隊的三次西征和屠殺,更是讓西方人對成吉思汗的名字聞風喪膽。

“黃禍”這個詞最早由英國作家馬修·希爾提出,他在1898年發表了以《黃禍》

(The Yellow Peril)

為名的系列短篇小說。希爾本身是黑白混血兒,且受到種族歧視,但他卻也在小說中強烈地表達了他對中國的反感。小說的背景,是1897年兩個德國傳教士在中國山東被殺害。當時義和團運動正在中國盛行,西方各國畫報中流傳著義和團拳民如何火燒教堂、屠殺傳教士的報道,這讓遠在千里之外的歐洲人感到非常恐慌。

“黃禍論”能夠在西方民眾之間普及,還涉及陰暗的政治圖謀。當時有一幅著名的版畫“黃禍圖”,德國皇帝威廉二世親自執筆了這幅草稿,然後交由畫家赫曼·克納克福斯完成,當做送給俄羅斯帝國沙皇的禮物。

梁朝偉飾演“滿大人”:傅滿洲形象變遷史

版畫“歐洲各民族,保衛你們的信仰和家園!”(俗稱“黃禍圖”)

畫中手持劍的人物是天使長聖米迦勒,他與畫中其他手持武器者代表歐洲的基督教徒。在其右後方的佛像與龍則代表東方,意指來自中國或日本等東亞國家的黃種人。這幅版畫表達的含義是,希望歐洲人能在天使長聖米迦勒的帶領下,擊敗來自東方的佛與龍,以保衛歐洲人的信仰與家園。

威廉二世未必真的相信“黃種人是白種人最大的生存威脅”之類的傳言,但他很清楚,可以用“黃禍論”的民眾恐懼心理,為德國的殖民擴張披上合法化的外衣。就在幾年前,日俄戰爭標誌著黃種人在近代歷史上第一次擊敗了白種人,這給歐洲帝國主義敲響了警鐘。

英國人在1913年創作傅滿洲小說的時候,“黃禍論”正甚囂塵上。那時英國有不少新來華人移民,他們每天沉醉在鴉片之中,受到本地人的鄙棄。當時英國還發生了幾起凶殺案,幕後凶手也被認為和當地華人的組織有關聯。在現實和歷史的合力之下,傅滿洲的文學形象,從此和“黃禍”捆綁在了一起,成為了西方人對東亞的狹隘偏見和種族歧視的典型,並很快成為了各種藝術和娛樂創作形式的題材。

電影時代到來之後,傅滿洲很快和德古拉公爵一樣,成為了銀幕上炙手可熱的反派角色。1923年,傅滿洲在《傅滿洲之謎》

(The Mystery of Dr. Fu Manchu)

裡迎來了電影中的處女秀,隨後以他為主角的電影就有15部之多,還在其他電影中作為配角和客串角色出場。

梁朝偉飾演“滿大人”:傅滿洲形象變遷史

電影《傅滿洲之謎》海報

"

近日,在美國聖地亞哥漫展上,漫威工作室官宣了以華人為主角的超級英雄電影“Shang-Chi”(

一般譯作《上氣與十戒傳說》)

的主演陣容。其中,中國香港明星梁朝偉飾演的“滿大人”角色,引發了互聯網輿論的熱議和質疑。有些漫威迷為他加入漫威宇宙而高興,但也有質疑的聲音認為梁朝偉“不愛惜羽毛”,不應該出演這部帶有“辱華”色彩的電影。

這與梁朝偉將飾演的角色“滿大人”背後的人物設定相關。批評人士認為,反派角色“滿大人”的英文名Mandarin直譯有“普通話”的含義,是對中華文化的直接攻擊。更進一步,他們把滿大人與一個臭名昭著的虛構人物“傅滿洲”聯繫到了一起。長期以來,傅滿洲被認為是有明顯醜化和歧視亞裔的形象,而電影主角“上氣”在漫畫中被設定為傅滿洲的兒子。部分評論甚至說道:過去你們用傅滿洲辱華,如今又用他的兒子來賺中國人的錢?

梁朝偉飾演“滿大人”:傅滿洲形象變遷史

傅滿洲是誰?為什麼西方人那麼害怕傅滿洲?在歷史的糾葛之中,傅滿洲的形象又是如何在與各種力量的周旋過程中發生著微妙的轉變呢?本週的全球觀察通過傅滿洲的形象變遷史,帶你走進二十世紀的西方人眼中,這個荒誕不經、妖魔化與充滿偏見的中國想象。

傅滿洲形象的誕生:西方人眼中最邪惡的中國人

他聰明絕頂,掌握多門語言,擁有多個大學的博士學位;他中西合璧,精通東方的煉丹術,甚至研發出了長壽藥;但他又詭計多端,殘暴成性,熟悉各種鮮為人知的酷刑;他企圖統治世界,如同鬼魅一樣無所不在,爪牙遍佈世界各地。他就是西方人眼中最邪惡的中國人:傅滿洲。

梁朝偉飾演“滿大人”:傅滿洲形象變遷史

傅滿洲

(Dr. Fu Manchu)

是英國推理小說作家薩克斯·羅默

(Sax Rohmer)

在1913年創作的一個虛構的反派形象,最早出現在《傅滿洲博士之謎》一書中。如同柯南道爾筆下的福爾摩斯一樣,在西方流行文化中可謂家喻戶曉。傅滿洲的外表就集合了西方人對黃種人的種種偏見,羅默在小說中寫道,傅滿洲“長著莎士比亞式的眉毛,撒旦的面孔,長眼、細鬍鬚,閃著綠光”,是“世界上最邪惡的人”。

形象的創作過程本身,就和人物一樣充滿著詭異的氣息。在創作傅滿洲之前,薩克斯·羅默還是一位窮困潦倒的作家。實際上,羅默從來沒有到訪過中國,對中國的歷史和現狀也知之甚少。據說,他通過通靈板

(ouija board,流行於歐美的占卜形式,類似於東方的“碟仙”)

尋求靈感,上面出現了一串字母C-H-I-N-A-M-A-N,這就成為了他創作傅滿洲的原初動力。

沒有想到,小說一經問世就大受歡迎,薩克斯·羅默更是一夜暴富,嚐到甜頭的他一發而不可收,去世之前一共創作了十幾部以傅滿洲為題材的小說。羅默甚至自豪地向他的傳記作者說道:“我靠傅滿洲出了名,因為我對中國人一無所知。”

羅默對自身成功的總結,可謂一語中的。在諷刺性的語調之下,羅默準確地抓住了當時西方人對中國人無知又恐懼的心理,他把傅滿洲直接稱為“黃禍的化身”。在小說《傅滿洲的面具》中,羅默寫道:“傅滿洲把一個白人女孩交給他的小跟班們,衝他們說,你們想不想娶這樣的處女做老婆?那麼征服吧!繁衍吧!殺光白人,搶走他們的女人!”

傅滿洲邪惡、顛覆、神祕和黑暗的氣質,代表了當時大部分西方人對遙遠東方的幻想和偏見。漫威電影《上氣》如今受到如此大的爭議,也與傅滿洲這個形象背後的黃種人歧視密切相關。

梁朝偉飾演“滿大人”:傅滿洲形象變遷史

薩克斯·羅默的傅滿洲小說The Insidious Dr. Fu-Manchu最初版本(左)和當下版本的封面比照。

“黃禍論”究竟是如何產生的?為什麼當時的西方人對中國人有如此妖魔化的想象呢?

“黃禍論”與反派IP的形成:西方對東方的歷史恐懼

西方人對黃種人的恐懼,可以追溯到古代。在歐洲的歷史上,亞洲遊牧民族的幾次軍事擴張,給西方人帶來了持久的噩夢。公元5世紀,突厥一直進攻到君士坦丁堡城外,間接導致了西羅馬帝國的覆滅。13世紀,蒙古軍隊的三次西征和屠殺,更是讓西方人對成吉思汗的名字聞風喪膽。

“黃禍”這個詞最早由英國作家馬修·希爾提出,他在1898年發表了以《黃禍》

(The Yellow Peril)

為名的系列短篇小說。希爾本身是黑白混血兒,且受到種族歧視,但他卻也在小說中強烈地表達了他對中國的反感。小說的背景,是1897年兩個德國傳教士在中國山東被殺害。當時義和團運動正在中國盛行,西方各國畫報中流傳著義和團拳民如何火燒教堂、屠殺傳教士的報道,這讓遠在千里之外的歐洲人感到非常恐慌。

“黃禍論”能夠在西方民眾之間普及,還涉及陰暗的政治圖謀。當時有一幅著名的版畫“黃禍圖”,德國皇帝威廉二世親自執筆了這幅草稿,然後交由畫家赫曼·克納克福斯完成,當做送給俄羅斯帝國沙皇的禮物。

梁朝偉飾演“滿大人”:傅滿洲形象變遷史

版畫“歐洲各民族,保衛你們的信仰和家園!”(俗稱“黃禍圖”)

畫中手持劍的人物是天使長聖米迦勒,他與畫中其他手持武器者代表歐洲的基督教徒。在其右後方的佛像與龍則代表東方,意指來自中國或日本等東亞國家的黃種人。這幅版畫表達的含義是,希望歐洲人能在天使長聖米迦勒的帶領下,擊敗來自東方的佛與龍,以保衛歐洲人的信仰與家園。

威廉二世未必真的相信“黃種人是白種人最大的生存威脅”之類的傳言,但他很清楚,可以用“黃禍論”的民眾恐懼心理,為德國的殖民擴張披上合法化的外衣。就在幾年前,日俄戰爭標誌著黃種人在近代歷史上第一次擊敗了白種人,這給歐洲帝國主義敲響了警鐘。

英國人在1913年創作傅滿洲小說的時候,“黃禍論”正甚囂塵上。那時英國有不少新來華人移民,他們每天沉醉在鴉片之中,受到本地人的鄙棄。當時英國還發生了幾起凶殺案,幕後凶手也被認為和當地華人的組織有關聯。在現實和歷史的合力之下,傅滿洲的文學形象,從此和“黃禍”捆綁在了一起,成為了西方人對東亞的狹隘偏見和種族歧視的典型,並很快成為了各種藝術和娛樂創作形式的題材。

電影時代到來之後,傅滿洲很快和德古拉公爵一樣,成為了銀幕上炙手可熱的反派角色。1923年,傅滿洲在《傅滿洲之謎》

(The Mystery of Dr. Fu Manchu)

裡迎來了電影中的處女秀,隨後以他為主角的電影就有15部之多,還在其他電影中作為配角和客串角色出場。

梁朝偉飾演“滿大人”:傅滿洲形象變遷史

電影《傅滿洲之謎》海報

梁朝偉飾演“滿大人”:傅滿洲形象變遷史

除了電影以外,小說、電視劇、廣播、音樂、漫畫等所有主流文化都有傅滿洲的身影。在那些年裡,傅滿洲伴隨著對亞裔的嚴重偏見,如同現在“哈利·波特”系列中的伏地魔,成為了西方流行文化的著名反派IP。

從歐洲到北美:傅滿洲形象的跨洋演繹

傅滿洲這個英國人筆下的反派形象在漂洋過海之後,竟然也受到了美國人的歡迎。不同於歐洲“黃禍論”背後的殖民主義陰謀,美國對傅滿洲形象的認可,與移民潮帶來的反華情緒有直接關係。

19世紀中葉,加州淘金熱吸引了第一批中國人遠赴重洋開始移民生活。最初加州政府並不排斥這些華人,因為勞工的稅收填補了財政的赤字。等到淘金業的競爭開始加劇,美國內戰帶來經濟低迷之時,本土居民對華人慢慢產生了敵視。大多數華人被驅逐出金礦後,只能在餐館和洗衣店掙得微薄的薪水。

膚色之間的衝突愈發公開。1871年洛杉磯發生了華人大屠殺事件,500多名白種人衝入中國城,襲擊、搶劫和殺害當地華人,18名華人因此喪生。而這些暴徒都逃脫了法律的制裁。

1882年,美國通過了《排華法案》,將所有華人勞工拒於美國之外長達十年。之後美國又通過了修正案,不僅限制在美華裔的出入境,更是取消了拒絕華人勞工移民的年限。《排華法案》長期成為了《美國法典》的一部分,直到1943年才被廢除,也是《美國法典》中唯一針對特定國籍或族群的章節。

"

近日,在美國聖地亞哥漫展上,漫威工作室官宣了以華人為主角的超級英雄電影“Shang-Chi”(

一般譯作《上氣與十戒傳說》)

的主演陣容。其中,中國香港明星梁朝偉飾演的“滿大人”角色,引發了互聯網輿論的熱議和質疑。有些漫威迷為他加入漫威宇宙而高興,但也有質疑的聲音認為梁朝偉“不愛惜羽毛”,不應該出演這部帶有“辱華”色彩的電影。

這與梁朝偉將飾演的角色“滿大人”背後的人物設定相關。批評人士認為,反派角色“滿大人”的英文名Mandarin直譯有“普通話”的含義,是對中華文化的直接攻擊。更進一步,他們把滿大人與一個臭名昭著的虛構人物“傅滿洲”聯繫到了一起。長期以來,傅滿洲被認為是有明顯醜化和歧視亞裔的形象,而電影主角“上氣”在漫畫中被設定為傅滿洲的兒子。部分評論甚至說道:過去你們用傅滿洲辱華,如今又用他的兒子來賺中國人的錢?

梁朝偉飾演“滿大人”:傅滿洲形象變遷史

傅滿洲是誰?為什麼西方人那麼害怕傅滿洲?在歷史的糾葛之中,傅滿洲的形象又是如何在與各種力量的周旋過程中發生著微妙的轉變呢?本週的全球觀察通過傅滿洲的形象變遷史,帶你走進二十世紀的西方人眼中,這個荒誕不經、妖魔化與充滿偏見的中國想象。

傅滿洲形象的誕生:西方人眼中最邪惡的中國人

他聰明絕頂,掌握多門語言,擁有多個大學的博士學位;他中西合璧,精通東方的煉丹術,甚至研發出了長壽藥;但他又詭計多端,殘暴成性,熟悉各種鮮為人知的酷刑;他企圖統治世界,如同鬼魅一樣無所不在,爪牙遍佈世界各地。他就是西方人眼中最邪惡的中國人:傅滿洲。

梁朝偉飾演“滿大人”:傅滿洲形象變遷史

傅滿洲

(Dr. Fu Manchu)

是英國推理小說作家薩克斯·羅默

(Sax Rohmer)

在1913年創作的一個虛構的反派形象,最早出現在《傅滿洲博士之謎》一書中。如同柯南道爾筆下的福爾摩斯一樣,在西方流行文化中可謂家喻戶曉。傅滿洲的外表就集合了西方人對黃種人的種種偏見,羅默在小說中寫道,傅滿洲“長著莎士比亞式的眉毛,撒旦的面孔,長眼、細鬍鬚,閃著綠光”,是“世界上最邪惡的人”。

形象的創作過程本身,就和人物一樣充滿著詭異的氣息。在創作傅滿洲之前,薩克斯·羅默還是一位窮困潦倒的作家。實際上,羅默從來沒有到訪過中國,對中國的歷史和現狀也知之甚少。據說,他通過通靈板

(ouija board,流行於歐美的占卜形式,類似於東方的“碟仙”)

尋求靈感,上面出現了一串字母C-H-I-N-A-M-A-N,這就成為了他創作傅滿洲的原初動力。

沒有想到,小說一經問世就大受歡迎,薩克斯·羅默更是一夜暴富,嚐到甜頭的他一發而不可收,去世之前一共創作了十幾部以傅滿洲為題材的小說。羅默甚至自豪地向他的傳記作者說道:“我靠傅滿洲出了名,因為我對中國人一無所知。”

羅默對自身成功的總結,可謂一語中的。在諷刺性的語調之下,羅默準確地抓住了當時西方人對中國人無知又恐懼的心理,他把傅滿洲直接稱為“黃禍的化身”。在小說《傅滿洲的面具》中,羅默寫道:“傅滿洲把一個白人女孩交給他的小跟班們,衝他們說,你們想不想娶這樣的處女做老婆?那麼征服吧!繁衍吧!殺光白人,搶走他們的女人!”

傅滿洲邪惡、顛覆、神祕和黑暗的氣質,代表了當時大部分西方人對遙遠東方的幻想和偏見。漫威電影《上氣》如今受到如此大的爭議,也與傅滿洲這個形象背後的黃種人歧視密切相關。

梁朝偉飾演“滿大人”:傅滿洲形象變遷史

薩克斯·羅默的傅滿洲小說The Insidious Dr. Fu-Manchu最初版本(左)和當下版本的封面比照。

“黃禍論”究竟是如何產生的?為什麼當時的西方人對中國人有如此妖魔化的想象呢?

“黃禍論”與反派IP的形成:西方對東方的歷史恐懼

西方人對黃種人的恐懼,可以追溯到古代。在歐洲的歷史上,亞洲遊牧民族的幾次軍事擴張,給西方人帶來了持久的噩夢。公元5世紀,突厥一直進攻到君士坦丁堡城外,間接導致了西羅馬帝國的覆滅。13世紀,蒙古軍隊的三次西征和屠殺,更是讓西方人對成吉思汗的名字聞風喪膽。

“黃禍”這個詞最早由英國作家馬修·希爾提出,他在1898年發表了以《黃禍》

(The Yellow Peril)

為名的系列短篇小說。希爾本身是黑白混血兒,且受到種族歧視,但他卻也在小說中強烈地表達了他對中國的反感。小說的背景,是1897年兩個德國傳教士在中國山東被殺害。當時義和團運動正在中國盛行,西方各國畫報中流傳著義和團拳民如何火燒教堂、屠殺傳教士的報道,這讓遠在千里之外的歐洲人感到非常恐慌。

“黃禍論”能夠在西方民眾之間普及,還涉及陰暗的政治圖謀。當時有一幅著名的版畫“黃禍圖”,德國皇帝威廉二世親自執筆了這幅草稿,然後交由畫家赫曼·克納克福斯完成,當做送給俄羅斯帝國沙皇的禮物。

梁朝偉飾演“滿大人”:傅滿洲形象變遷史

版畫“歐洲各民族,保衛你們的信仰和家園!”(俗稱“黃禍圖”)

畫中手持劍的人物是天使長聖米迦勒,他與畫中其他手持武器者代表歐洲的基督教徒。在其右後方的佛像與龍則代表東方,意指來自中國或日本等東亞國家的黃種人。這幅版畫表達的含義是,希望歐洲人能在天使長聖米迦勒的帶領下,擊敗來自東方的佛與龍,以保衛歐洲人的信仰與家園。

威廉二世未必真的相信“黃種人是白種人最大的生存威脅”之類的傳言,但他很清楚,可以用“黃禍論”的民眾恐懼心理,為德國的殖民擴張披上合法化的外衣。就在幾年前,日俄戰爭標誌著黃種人在近代歷史上第一次擊敗了白種人,這給歐洲帝國主義敲響了警鐘。

英國人在1913年創作傅滿洲小說的時候,“黃禍論”正甚囂塵上。那時英國有不少新來華人移民,他們每天沉醉在鴉片之中,受到本地人的鄙棄。當時英國還發生了幾起凶殺案,幕後凶手也被認為和當地華人的組織有關聯。在現實和歷史的合力之下,傅滿洲的文學形象,從此和“黃禍”捆綁在了一起,成為了西方人對東亞的狹隘偏見和種族歧視的典型,並很快成為了各種藝術和娛樂創作形式的題材。

電影時代到來之後,傅滿洲很快和德古拉公爵一樣,成為了銀幕上炙手可熱的反派角色。1923年,傅滿洲在《傅滿洲之謎》

(The Mystery of Dr. Fu Manchu)

裡迎來了電影中的處女秀,隨後以他為主角的電影就有15部之多,還在其他電影中作為配角和客串角色出場。

梁朝偉飾演“滿大人”:傅滿洲形象變遷史

電影《傅滿洲之謎》海報

梁朝偉飾演“滿大人”:傅滿洲形象變遷史

除了電影以外,小說、電視劇、廣播、音樂、漫畫等所有主流文化都有傅滿洲的身影。在那些年裡,傅滿洲伴隨著對亞裔的嚴重偏見,如同現在“哈利·波特”系列中的伏地魔,成為了西方流行文化的著名反派IP。

從歐洲到北美:傅滿洲形象的跨洋演繹

傅滿洲這個英國人筆下的反派形象在漂洋過海之後,竟然也受到了美國人的歡迎。不同於歐洲“黃禍論”背後的殖民主義陰謀,美國對傅滿洲形象的認可,與移民潮帶來的反華情緒有直接關係。

19世紀中葉,加州淘金熱吸引了第一批中國人遠赴重洋開始移民生活。最初加州政府並不排斥這些華人,因為勞工的稅收填補了財政的赤字。等到淘金業的競爭開始加劇,美國內戰帶來經濟低迷之時,本土居民對華人慢慢產生了敵視。大多數華人被驅逐出金礦後,只能在餐館和洗衣店掙得微薄的薪水。

膚色之間的衝突愈發公開。1871年洛杉磯發生了華人大屠殺事件,500多名白種人衝入中國城,襲擊、搶劫和殺害當地華人,18名華人因此喪生。而這些暴徒都逃脫了法律的制裁。

1882年,美國通過了《排華法案》,將所有華人勞工拒於美國之外長達十年。之後美國又通過了修正案,不僅限制在美華裔的出入境,更是取消了拒絕華人勞工移民的年限。《排華法案》長期成為了《美國法典》的一部分,直到1943年才被廢除,也是《美國法典》中唯一針對特定國籍或族群的章節。

梁朝偉飾演“滿大人”:傅滿洲形象變遷史

當時一張慶祝《排華法案》通過的海報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傅滿洲醜化亞裔的形象就順理成章地融入了美國文化。1932年,米高梅公司拍攝了《傅滿洲的面具》,這是美國第一部以傅滿洲為主題的電影,講述了幾個英國人要趕在傅滿洲和他的女兒之前抵達成吉思汗的陵墓,找到成吉思汗的面具,據說得到面具就可以統治世界。

電影上映之後,傅滿洲的反派形象深入人心,但也遭到了嚴厲的批評,被認為含有嚴重的種族歧視傾向。當時中國駐華盛頓的大使館還發表了正式的書面抗議。這部電影在1972年重新上映之時,又遭到了來自日本方面的嚴厲抗議。

在1940年電影《傅滿洲之鼓》上映之後,美國政府勒令工作室停止製作相關題材的影片。當時二戰如火如荼,而中國正是美軍在太平洋戰場的盟友,美國政府不願在此節點得罪國民政府。

在小說之中,傅滿洲的形象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二戰時期的傅滿洲把同為邪惡化身的納粹當作自己的敵人,因為小說中傅滿洲感覺到,納粹威脅到了自己統治世界的願望。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一時之間,傅滿洲詭譎地成為了反法西斯的先鋒,那些陰謀詭計和殘忍手段在美好的目標之下似乎也變得不再面目可憎了。

"

近日,在美國聖地亞哥漫展上,漫威工作室官宣了以華人為主角的超級英雄電影“Shang-Chi”(

一般譯作《上氣與十戒傳說》)

的主演陣容。其中,中國香港明星梁朝偉飾演的“滿大人”角色,引發了互聯網輿論的熱議和質疑。有些漫威迷為他加入漫威宇宙而高興,但也有質疑的聲音認為梁朝偉“不愛惜羽毛”,不應該出演這部帶有“辱華”色彩的電影。

這與梁朝偉將飾演的角色“滿大人”背後的人物設定相關。批評人士認為,反派角色“滿大人”的英文名Mandarin直譯有“普通話”的含義,是對中華文化的直接攻擊。更進一步,他們把滿大人與一個臭名昭著的虛構人物“傅滿洲”聯繫到了一起。長期以來,傅滿洲被認為是有明顯醜化和歧視亞裔的形象,而電影主角“上氣”在漫畫中被設定為傅滿洲的兒子。部分評論甚至說道:過去你們用傅滿洲辱華,如今又用他的兒子來賺中國人的錢?

梁朝偉飾演“滿大人”:傅滿洲形象變遷史

傅滿洲是誰?為什麼西方人那麼害怕傅滿洲?在歷史的糾葛之中,傅滿洲的形象又是如何在與各種力量的周旋過程中發生著微妙的轉變呢?本週的全球觀察通過傅滿洲的形象變遷史,帶你走進二十世紀的西方人眼中,這個荒誕不經、妖魔化與充滿偏見的中國想象。

傅滿洲形象的誕生:西方人眼中最邪惡的中國人

他聰明絕頂,掌握多門語言,擁有多個大學的博士學位;他中西合璧,精通東方的煉丹術,甚至研發出了長壽藥;但他又詭計多端,殘暴成性,熟悉各種鮮為人知的酷刑;他企圖統治世界,如同鬼魅一樣無所不在,爪牙遍佈世界各地。他就是西方人眼中最邪惡的中國人:傅滿洲。

梁朝偉飾演“滿大人”:傅滿洲形象變遷史

傅滿洲

(Dr. Fu Manchu)

是英國推理小說作家薩克斯·羅默

(Sax Rohmer)

在1913年創作的一個虛構的反派形象,最早出現在《傅滿洲博士之謎》一書中。如同柯南道爾筆下的福爾摩斯一樣,在西方流行文化中可謂家喻戶曉。傅滿洲的外表就集合了西方人對黃種人的種種偏見,羅默在小說中寫道,傅滿洲“長著莎士比亞式的眉毛,撒旦的面孔,長眼、細鬍鬚,閃著綠光”,是“世界上最邪惡的人”。

形象的創作過程本身,就和人物一樣充滿著詭異的氣息。在創作傅滿洲之前,薩克斯·羅默還是一位窮困潦倒的作家。實際上,羅默從來沒有到訪過中國,對中國的歷史和現狀也知之甚少。據說,他通過通靈板

(ouija board,流行於歐美的占卜形式,類似於東方的“碟仙”)

尋求靈感,上面出現了一串字母C-H-I-N-A-M-A-N,這就成為了他創作傅滿洲的原初動力。

沒有想到,小說一經問世就大受歡迎,薩克斯·羅默更是一夜暴富,嚐到甜頭的他一發而不可收,去世之前一共創作了十幾部以傅滿洲為題材的小說。羅默甚至自豪地向他的傳記作者說道:“我靠傅滿洲出了名,因為我對中國人一無所知。”

羅默對自身成功的總結,可謂一語中的。在諷刺性的語調之下,羅默準確地抓住了當時西方人對中國人無知又恐懼的心理,他把傅滿洲直接稱為“黃禍的化身”。在小說《傅滿洲的面具》中,羅默寫道:“傅滿洲把一個白人女孩交給他的小跟班們,衝他們說,你們想不想娶這樣的處女做老婆?那麼征服吧!繁衍吧!殺光白人,搶走他們的女人!”

傅滿洲邪惡、顛覆、神祕和黑暗的氣質,代表了當時大部分西方人對遙遠東方的幻想和偏見。漫威電影《上氣》如今受到如此大的爭議,也與傅滿洲這個形象背後的黃種人歧視密切相關。

梁朝偉飾演“滿大人”:傅滿洲形象變遷史

薩克斯·羅默的傅滿洲小說The Insidious Dr. Fu-Manchu最初版本(左)和當下版本的封面比照。

“黃禍論”究竟是如何產生的?為什麼當時的西方人對中國人有如此妖魔化的想象呢?

“黃禍論”與反派IP的形成:西方對東方的歷史恐懼

西方人對黃種人的恐懼,可以追溯到古代。在歐洲的歷史上,亞洲遊牧民族的幾次軍事擴張,給西方人帶來了持久的噩夢。公元5世紀,突厥一直進攻到君士坦丁堡城外,間接導致了西羅馬帝國的覆滅。13世紀,蒙古軍隊的三次西征和屠殺,更是讓西方人對成吉思汗的名字聞風喪膽。

“黃禍”這個詞最早由英國作家馬修·希爾提出,他在1898年發表了以《黃禍》

(The Yellow Peril)

為名的系列短篇小說。希爾本身是黑白混血兒,且受到種族歧視,但他卻也在小說中強烈地表達了他對中國的反感。小說的背景,是1897年兩個德國傳教士在中國山東被殺害。當時義和團運動正在中國盛行,西方各國畫報中流傳著義和團拳民如何火燒教堂、屠殺傳教士的報道,這讓遠在千里之外的歐洲人感到非常恐慌。

“黃禍論”能夠在西方民眾之間普及,還涉及陰暗的政治圖謀。當時有一幅著名的版畫“黃禍圖”,德國皇帝威廉二世親自執筆了這幅草稿,然後交由畫家赫曼·克納克福斯完成,當做送給俄羅斯帝國沙皇的禮物。

梁朝偉飾演“滿大人”:傅滿洲形象變遷史

版畫“歐洲各民族,保衛你們的信仰和家園!”(俗稱“黃禍圖”)

畫中手持劍的人物是天使長聖米迦勒,他與畫中其他手持武器者代表歐洲的基督教徒。在其右後方的佛像與龍則代表東方,意指來自中國或日本等東亞國家的黃種人。這幅版畫表達的含義是,希望歐洲人能在天使長聖米迦勒的帶領下,擊敗來自東方的佛與龍,以保衛歐洲人的信仰與家園。

威廉二世未必真的相信“黃種人是白種人最大的生存威脅”之類的傳言,但他很清楚,可以用“黃禍論”的民眾恐懼心理,為德國的殖民擴張披上合法化的外衣。就在幾年前,日俄戰爭標誌著黃種人在近代歷史上第一次擊敗了白種人,這給歐洲帝國主義敲響了警鐘。

英國人在1913年創作傅滿洲小說的時候,“黃禍論”正甚囂塵上。那時英國有不少新來華人移民,他們每天沉醉在鴉片之中,受到本地人的鄙棄。當時英國還發生了幾起凶殺案,幕後凶手也被認為和當地華人的組織有關聯。在現實和歷史的合力之下,傅滿洲的文學形象,從此和“黃禍”捆綁在了一起,成為了西方人對東亞的狹隘偏見和種族歧視的典型,並很快成為了各種藝術和娛樂創作形式的題材。

電影時代到來之後,傅滿洲很快和德古拉公爵一樣,成為了銀幕上炙手可熱的反派角色。1923年,傅滿洲在《傅滿洲之謎》

(The Mystery of Dr. Fu Manchu)

裡迎來了電影中的處女秀,隨後以他為主角的電影就有15部之多,還在其他電影中作為配角和客串角色出場。

梁朝偉飾演“滿大人”:傅滿洲形象變遷史

電影《傅滿洲之謎》海報

梁朝偉飾演“滿大人”:傅滿洲形象變遷史

除了電影以外,小說、電視劇、廣播、音樂、漫畫等所有主流文化都有傅滿洲的身影。在那些年裡,傅滿洲伴隨著對亞裔的嚴重偏見,如同現在“哈利·波特”系列中的伏地魔,成為了西方流行文化的著名反派IP。

從歐洲到北美:傅滿洲形象的跨洋演繹

傅滿洲這個英國人筆下的反派形象在漂洋過海之後,竟然也受到了美國人的歡迎。不同於歐洲“黃禍論”背後的殖民主義陰謀,美國對傅滿洲形象的認可,與移民潮帶來的反華情緒有直接關係。

19世紀中葉,加州淘金熱吸引了第一批中國人遠赴重洋開始移民生活。最初加州政府並不排斥這些華人,因為勞工的稅收填補了財政的赤字。等到淘金業的競爭開始加劇,美國內戰帶來經濟低迷之時,本土居民對華人慢慢產生了敵視。大多數華人被驅逐出金礦後,只能在餐館和洗衣店掙得微薄的薪水。

膚色之間的衝突愈發公開。1871年洛杉磯發生了華人大屠殺事件,500多名白種人衝入中國城,襲擊、搶劫和殺害當地華人,18名華人因此喪生。而這些暴徒都逃脫了法律的制裁。

1882年,美國通過了《排華法案》,將所有華人勞工拒於美國之外長達十年。之後美國又通過了修正案,不僅限制在美華裔的出入境,更是取消了拒絕華人勞工移民的年限。《排華法案》長期成為了《美國法典》的一部分,直到1943年才被廢除,也是《美國法典》中唯一針對特定國籍或族群的章節。

梁朝偉飾演“滿大人”:傅滿洲形象變遷史

當時一張慶祝《排華法案》通過的海報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傅滿洲醜化亞裔的形象就順理成章地融入了美國文化。1932年,米高梅公司拍攝了《傅滿洲的面具》,這是美國第一部以傅滿洲為主題的電影,講述了幾個英國人要趕在傅滿洲和他的女兒之前抵達成吉思汗的陵墓,找到成吉思汗的面具,據說得到面具就可以統治世界。

電影上映之後,傅滿洲的反派形象深入人心,但也遭到了嚴厲的批評,被認為含有嚴重的種族歧視傾向。當時中國駐華盛頓的大使館還發表了正式的書面抗議。這部電影在1972年重新上映之時,又遭到了來自日本方面的嚴厲抗議。

在1940年電影《傅滿洲之鼓》上映之後,美國政府勒令工作室停止製作相關題材的影片。當時二戰如火如荼,而中國正是美軍在太平洋戰場的盟友,美國政府不願在此節點得罪國民政府。

在小說之中,傅滿洲的形象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二戰時期的傅滿洲把同為邪惡化身的納粹當作自己的敵人,因為小說中傅滿洲感覺到,納粹威脅到了自己統治世界的願望。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一時之間,傅滿洲詭譎地成為了反法西斯的先鋒,那些陰謀詭計和殘忍手段在美好的目標之下似乎也變得不再面目可憎了。

梁朝偉飾演“滿大人”:傅滿洲形象變遷史

電影《傅滿洲的面具》(1932)海報

梁朝偉飾演的“滿大人”:冷戰時期的功夫熱潮與反派老爸

二戰的結束,開啟了文化的反思熱潮。在一些場景下,傅滿洲也改變了原先單調的邪惡形象,而以滑稽搞笑的面目,多次出現在英國的諷刺劇中。在50年代的英國廣播喜劇節目“The Goon Show”中,傅滿洲是一個劇中反覆出現的來自中國的竹子薩克風演奏者。在這些節目的改編之下,傅滿洲不再代表對亞裔的歧視,反而被藝術家用來諷刺英國人的自滿和排外心理。

上世紀70年代,漫威首次引入傅滿洲這個反派角色的時候,李小龍正在美國掀起了一股功夫熱潮。漫威向來擅長從流行文化中尋找靈感,於是就創作了以李小龍為原型的“上氣”,並想做一部名為《功夫》的電視劇的改編漫畫,但由於製片方是DC的母公司華納而只能作罷。後來,漫威拿到了薩克斯·羅默的傅滿洲系列小說的改編權,把“上氣”這個功夫角色設定為傅滿洲的兒子,希望藉助這個IP來擴大影響力。

"

近日,在美國聖地亞哥漫展上,漫威工作室官宣了以華人為主角的超級英雄電影“Shang-Chi”(

一般譯作《上氣與十戒傳說》)

的主演陣容。其中,中國香港明星梁朝偉飾演的“滿大人”角色,引發了互聯網輿論的熱議和質疑。有些漫威迷為他加入漫威宇宙而高興,但也有質疑的聲音認為梁朝偉“不愛惜羽毛”,不應該出演這部帶有“辱華”色彩的電影。

這與梁朝偉將飾演的角色“滿大人”背後的人物設定相關。批評人士認為,反派角色“滿大人”的英文名Mandarin直譯有“普通話”的含義,是對中華文化的直接攻擊。更進一步,他們把滿大人與一個臭名昭著的虛構人物“傅滿洲”聯繫到了一起。長期以來,傅滿洲被認為是有明顯醜化和歧視亞裔的形象,而電影主角“上氣”在漫畫中被設定為傅滿洲的兒子。部分評論甚至說道:過去你們用傅滿洲辱華,如今又用他的兒子來賺中國人的錢?

梁朝偉飾演“滿大人”:傅滿洲形象變遷史

傅滿洲是誰?為什麼西方人那麼害怕傅滿洲?在歷史的糾葛之中,傅滿洲的形象又是如何在與各種力量的周旋過程中發生著微妙的轉變呢?本週的全球觀察通過傅滿洲的形象變遷史,帶你走進二十世紀的西方人眼中,這個荒誕不經、妖魔化與充滿偏見的中國想象。

傅滿洲形象的誕生:西方人眼中最邪惡的中國人

他聰明絕頂,掌握多門語言,擁有多個大學的博士學位;他中西合璧,精通東方的煉丹術,甚至研發出了長壽藥;但他又詭計多端,殘暴成性,熟悉各種鮮為人知的酷刑;他企圖統治世界,如同鬼魅一樣無所不在,爪牙遍佈世界各地。他就是西方人眼中最邪惡的中國人:傅滿洲。

梁朝偉飾演“滿大人”:傅滿洲形象變遷史

傅滿洲

(Dr. Fu Manchu)

是英國推理小說作家薩克斯·羅默

(Sax Rohmer)

在1913年創作的一個虛構的反派形象,最早出現在《傅滿洲博士之謎》一書中。如同柯南道爾筆下的福爾摩斯一樣,在西方流行文化中可謂家喻戶曉。傅滿洲的外表就集合了西方人對黃種人的種種偏見,羅默在小說中寫道,傅滿洲“長著莎士比亞式的眉毛,撒旦的面孔,長眼、細鬍鬚,閃著綠光”,是“世界上最邪惡的人”。

形象的創作過程本身,就和人物一樣充滿著詭異的氣息。在創作傅滿洲之前,薩克斯·羅默還是一位窮困潦倒的作家。實際上,羅默從來沒有到訪過中國,對中國的歷史和現狀也知之甚少。據說,他通過通靈板

(ouija board,流行於歐美的占卜形式,類似於東方的“碟仙”)

尋求靈感,上面出現了一串字母C-H-I-N-A-M-A-N,這就成為了他創作傅滿洲的原初動力。

沒有想到,小說一經問世就大受歡迎,薩克斯·羅默更是一夜暴富,嚐到甜頭的他一發而不可收,去世之前一共創作了十幾部以傅滿洲為題材的小說。羅默甚至自豪地向他的傳記作者說道:“我靠傅滿洲出了名,因為我對中國人一無所知。”

羅默對自身成功的總結,可謂一語中的。在諷刺性的語調之下,羅默準確地抓住了當時西方人對中國人無知又恐懼的心理,他把傅滿洲直接稱為“黃禍的化身”。在小說《傅滿洲的面具》中,羅默寫道:“傅滿洲把一個白人女孩交給他的小跟班們,衝他們說,你們想不想娶這樣的處女做老婆?那麼征服吧!繁衍吧!殺光白人,搶走他們的女人!”

傅滿洲邪惡、顛覆、神祕和黑暗的氣質,代表了當時大部分西方人對遙遠東方的幻想和偏見。漫威電影《上氣》如今受到如此大的爭議,也與傅滿洲這個形象背後的黃種人歧視密切相關。

梁朝偉飾演“滿大人”:傅滿洲形象變遷史

薩克斯·羅默的傅滿洲小說The Insidious Dr. Fu-Manchu最初版本(左)和當下版本的封面比照。

“黃禍論”究竟是如何產生的?為什麼當時的西方人對中國人有如此妖魔化的想象呢?

“黃禍論”與反派IP的形成:西方對東方的歷史恐懼

西方人對黃種人的恐懼,可以追溯到古代。在歐洲的歷史上,亞洲遊牧民族的幾次軍事擴張,給西方人帶來了持久的噩夢。公元5世紀,突厥一直進攻到君士坦丁堡城外,間接導致了西羅馬帝國的覆滅。13世紀,蒙古軍隊的三次西征和屠殺,更是讓西方人對成吉思汗的名字聞風喪膽。

“黃禍”這個詞最早由英國作家馬修·希爾提出,他在1898年發表了以《黃禍》

(The Yellow Peril)

為名的系列短篇小說。希爾本身是黑白混血兒,且受到種族歧視,但他卻也在小說中強烈地表達了他對中國的反感。小說的背景,是1897年兩個德國傳教士在中國山東被殺害。當時義和團運動正在中國盛行,西方各國畫報中流傳著義和團拳民如何火燒教堂、屠殺傳教士的報道,這讓遠在千里之外的歐洲人感到非常恐慌。

“黃禍論”能夠在西方民眾之間普及,還涉及陰暗的政治圖謀。當時有一幅著名的版畫“黃禍圖”,德國皇帝威廉二世親自執筆了這幅草稿,然後交由畫家赫曼·克納克福斯完成,當做送給俄羅斯帝國沙皇的禮物。

梁朝偉飾演“滿大人”:傅滿洲形象變遷史

版畫“歐洲各民族,保衛你們的信仰和家園!”(俗稱“黃禍圖”)

畫中手持劍的人物是天使長聖米迦勒,他與畫中其他手持武器者代表歐洲的基督教徒。在其右後方的佛像與龍則代表東方,意指來自中國或日本等東亞國家的黃種人。這幅版畫表達的含義是,希望歐洲人能在天使長聖米迦勒的帶領下,擊敗來自東方的佛與龍,以保衛歐洲人的信仰與家園。

威廉二世未必真的相信“黃種人是白種人最大的生存威脅”之類的傳言,但他很清楚,可以用“黃禍論”的民眾恐懼心理,為德國的殖民擴張披上合法化的外衣。就在幾年前,日俄戰爭標誌著黃種人在近代歷史上第一次擊敗了白種人,這給歐洲帝國主義敲響了警鐘。

英國人在1913年創作傅滿洲小說的時候,“黃禍論”正甚囂塵上。那時英國有不少新來華人移民,他們每天沉醉在鴉片之中,受到本地人的鄙棄。當時英國還發生了幾起凶殺案,幕後凶手也被認為和當地華人的組織有關聯。在現實和歷史的合力之下,傅滿洲的文學形象,從此和“黃禍”捆綁在了一起,成為了西方人對東亞的狹隘偏見和種族歧視的典型,並很快成為了各種藝術和娛樂創作形式的題材。

電影時代到來之後,傅滿洲很快和德古拉公爵一樣,成為了銀幕上炙手可熱的反派角色。1923年,傅滿洲在《傅滿洲之謎》

(The Mystery of Dr. Fu Manchu)

裡迎來了電影中的處女秀,隨後以他為主角的電影就有15部之多,還在其他電影中作為配角和客串角色出場。

梁朝偉飾演“滿大人”:傅滿洲形象變遷史

電影《傅滿洲之謎》海報

梁朝偉飾演“滿大人”:傅滿洲形象變遷史

除了電影以外,小說、電視劇、廣播、音樂、漫畫等所有主流文化都有傅滿洲的身影。在那些年裡,傅滿洲伴隨著對亞裔的嚴重偏見,如同現在“哈利·波特”系列中的伏地魔,成為了西方流行文化的著名反派IP。

從歐洲到北美:傅滿洲形象的跨洋演繹

傅滿洲這個英國人筆下的反派形象在漂洋過海之後,竟然也受到了美國人的歡迎。不同於歐洲“黃禍論”背後的殖民主義陰謀,美國對傅滿洲形象的認可,與移民潮帶來的反華情緒有直接關係。

19世紀中葉,加州淘金熱吸引了第一批中國人遠赴重洋開始移民生活。最初加州政府並不排斥這些華人,因為勞工的稅收填補了財政的赤字。等到淘金業的競爭開始加劇,美國內戰帶來經濟低迷之時,本土居民對華人慢慢產生了敵視。大多數華人被驅逐出金礦後,只能在餐館和洗衣店掙得微薄的薪水。

膚色之間的衝突愈發公開。1871年洛杉磯發生了華人大屠殺事件,500多名白種人衝入中國城,襲擊、搶劫和殺害當地華人,18名華人因此喪生。而這些暴徒都逃脫了法律的制裁。

1882年,美國通過了《排華法案》,將所有華人勞工拒於美國之外長達十年。之後美國又通過了修正案,不僅限制在美華裔的出入境,更是取消了拒絕華人勞工移民的年限。《排華法案》長期成為了《美國法典》的一部分,直到1943年才被廢除,也是《美國法典》中唯一針對特定國籍或族群的章節。

梁朝偉飾演“滿大人”:傅滿洲形象變遷史

當時一張慶祝《排華法案》通過的海報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傅滿洲醜化亞裔的形象就順理成章地融入了美國文化。1932年,米高梅公司拍攝了《傅滿洲的面具》,這是美國第一部以傅滿洲為主題的電影,講述了幾個英國人要趕在傅滿洲和他的女兒之前抵達成吉思汗的陵墓,找到成吉思汗的面具,據說得到面具就可以統治世界。

電影上映之後,傅滿洲的反派形象深入人心,但也遭到了嚴厲的批評,被認為含有嚴重的種族歧視傾向。當時中國駐華盛頓的大使館還發表了正式的書面抗議。這部電影在1972年重新上映之時,又遭到了來自日本方面的嚴厲抗議。

在1940年電影《傅滿洲之鼓》上映之後,美國政府勒令工作室停止製作相關題材的影片。當時二戰如火如荼,而中國正是美軍在太平洋戰場的盟友,美國政府不願在此節點得罪國民政府。

在小說之中,傅滿洲的形象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二戰時期的傅滿洲把同為邪惡化身的納粹當作自己的敵人,因為小說中傅滿洲感覺到,納粹威脅到了自己統治世界的願望。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一時之間,傅滿洲詭譎地成為了反法西斯的先鋒,那些陰謀詭計和殘忍手段在美好的目標之下似乎也變得不再面目可憎了。

梁朝偉飾演“滿大人”:傅滿洲形象變遷史

電影《傅滿洲的面具》(1932)海報

梁朝偉飾演的“滿大人”:冷戰時期的功夫熱潮與反派老爸

二戰的結束,開啟了文化的反思熱潮。在一些場景下,傅滿洲也改變了原先單調的邪惡形象,而以滑稽搞笑的面目,多次出現在英國的諷刺劇中。在50年代的英國廣播喜劇節目“The Goon Show”中,傅滿洲是一個劇中反覆出現的來自中國的竹子薩克風演奏者。在這些節目的改編之下,傅滿洲不再代表對亞裔的歧視,反而被藝術家用來諷刺英國人的自滿和排外心理。

上世紀70年代,漫威首次引入傅滿洲這個反派角色的時候,李小龍正在美國掀起了一股功夫熱潮。漫威向來擅長從流行文化中尋找靈感,於是就創作了以李小龍為原型的“上氣”,並想做一部名為《功夫》的電視劇的改編漫畫,但由於製片方是DC的母公司華納而只能作罷。後來,漫威拿到了薩克斯·羅默的傅滿洲系列小說的改編權,把“上氣”這個功夫角色設定為傅滿洲的兒子,希望藉助這個IP來擴大影響力。

梁朝偉飾演“滿大人”:傅滿洲形象變遷史

上氣在漫威漫畫中的首次登場

漫畫《上氣》講述了“上氣”在覺醒之後與父親決裂,最終弒父的故事。在當時的冷戰背景下, “上氣”與父親傅滿洲的對抗,似乎也暗含兩種意識形態的對立。等到80年代“功夫熱”消退之後,“上氣”僅僅出現在其他超級英雄的漫畫中,而傅滿洲由於版權到期的原因,在出現的時候也以“鄭祖”這個名字代替。

梁朝偉此次飾演的“滿大人”,是漫威鋼鐵俠漫畫中的大反派,並不是上氣的父親傅滿洲或“鄭祖”。然而,在人設上,漫威漫畫中的滿大人和傅滿洲的確有很多相似之處,比如八字鬍造型、中英混血的身世、掌握很多神奇的科技幻術等等。這也是不少人質疑“滿大人”形象涉嫌辱華的原因。

"

近日,在美國聖地亞哥漫展上,漫威工作室官宣了以華人為主角的超級英雄電影“Shang-Chi”(

一般譯作《上氣與十戒傳說》)

的主演陣容。其中,中國香港明星梁朝偉飾演的“滿大人”角色,引發了互聯網輿論的熱議和質疑。有些漫威迷為他加入漫威宇宙而高興,但也有質疑的聲音認為梁朝偉“不愛惜羽毛”,不應該出演這部帶有“辱華”色彩的電影。

這與梁朝偉將飾演的角色“滿大人”背後的人物設定相關。批評人士認為,反派角色“滿大人”的英文名Mandarin直譯有“普通話”的含義,是對中華文化的直接攻擊。更進一步,他們把滿大人與一個臭名昭著的虛構人物“傅滿洲”聯繫到了一起。長期以來,傅滿洲被認為是有明顯醜化和歧視亞裔的形象,而電影主角“上氣”在漫畫中被設定為傅滿洲的兒子。部分評論甚至說道:過去你們用傅滿洲辱華,如今又用他的兒子來賺中國人的錢?

梁朝偉飾演“滿大人”:傅滿洲形象變遷史

傅滿洲是誰?為什麼西方人那麼害怕傅滿洲?在歷史的糾葛之中,傅滿洲的形象又是如何在與各種力量的周旋過程中發生著微妙的轉變呢?本週的全球觀察通過傅滿洲的形象變遷史,帶你走進二十世紀的西方人眼中,這個荒誕不經、妖魔化與充滿偏見的中國想象。

傅滿洲形象的誕生:西方人眼中最邪惡的中國人

他聰明絕頂,掌握多門語言,擁有多個大學的博士學位;他中西合璧,精通東方的煉丹術,甚至研發出了長壽藥;但他又詭計多端,殘暴成性,熟悉各種鮮為人知的酷刑;他企圖統治世界,如同鬼魅一樣無所不在,爪牙遍佈世界各地。他就是西方人眼中最邪惡的中國人:傅滿洲。

梁朝偉飾演“滿大人”:傅滿洲形象變遷史

傅滿洲

(Dr. Fu Manchu)

是英國推理小說作家薩克斯·羅默

(Sax Rohmer)

在1913年創作的一個虛構的反派形象,最早出現在《傅滿洲博士之謎》一書中。如同柯南道爾筆下的福爾摩斯一樣,在西方流行文化中可謂家喻戶曉。傅滿洲的外表就集合了西方人對黃種人的種種偏見,羅默在小說中寫道,傅滿洲“長著莎士比亞式的眉毛,撒旦的面孔,長眼、細鬍鬚,閃著綠光”,是“世界上最邪惡的人”。

形象的創作過程本身,就和人物一樣充滿著詭異的氣息。在創作傅滿洲之前,薩克斯·羅默還是一位窮困潦倒的作家。實際上,羅默從來沒有到訪過中國,對中國的歷史和現狀也知之甚少。據說,他通過通靈板

(ouija board,流行於歐美的占卜形式,類似於東方的“碟仙”)

尋求靈感,上面出現了一串字母C-H-I-N-A-M-A-N,這就成為了他創作傅滿洲的原初動力。

沒有想到,小說一經問世就大受歡迎,薩克斯·羅默更是一夜暴富,嚐到甜頭的他一發而不可收,去世之前一共創作了十幾部以傅滿洲為題材的小說。羅默甚至自豪地向他的傳記作者說道:“我靠傅滿洲出了名,因為我對中國人一無所知。”

羅默對自身成功的總結,可謂一語中的。在諷刺性的語調之下,羅默準確地抓住了當時西方人對中國人無知又恐懼的心理,他把傅滿洲直接稱為“黃禍的化身”。在小說《傅滿洲的面具》中,羅默寫道:“傅滿洲把一個白人女孩交給他的小跟班們,衝他們說,你們想不想娶這樣的處女做老婆?那麼征服吧!繁衍吧!殺光白人,搶走他們的女人!”

傅滿洲邪惡、顛覆、神祕和黑暗的氣質,代表了當時大部分西方人對遙遠東方的幻想和偏見。漫威電影《上氣》如今受到如此大的爭議,也與傅滿洲這個形象背後的黃種人歧視密切相關。

梁朝偉飾演“滿大人”:傅滿洲形象變遷史

薩克斯·羅默的傅滿洲小說The Insidious Dr. Fu-Manchu最初版本(左)和當下版本的封面比照。

“黃禍論”究竟是如何產生的?為什麼當時的西方人對中國人有如此妖魔化的想象呢?

“黃禍論”與反派IP的形成:西方對東方的歷史恐懼

西方人對黃種人的恐懼,可以追溯到古代。在歐洲的歷史上,亞洲遊牧民族的幾次軍事擴張,給西方人帶來了持久的噩夢。公元5世紀,突厥一直進攻到君士坦丁堡城外,間接導致了西羅馬帝國的覆滅。13世紀,蒙古軍隊的三次西征和屠殺,更是讓西方人對成吉思汗的名字聞風喪膽。

“黃禍”這個詞最早由英國作家馬修·希爾提出,他在1898年發表了以《黃禍》

(The Yellow Peril)

為名的系列短篇小說。希爾本身是黑白混血兒,且受到種族歧視,但他卻也在小說中強烈地表達了他對中國的反感。小說的背景,是1897年兩個德國傳教士在中國山東被殺害。當時義和團運動正在中國盛行,西方各國畫報中流傳著義和團拳民如何火燒教堂、屠殺傳教士的報道,這讓遠在千里之外的歐洲人感到非常恐慌。

“黃禍論”能夠在西方民眾之間普及,還涉及陰暗的政治圖謀。當時有一幅著名的版畫“黃禍圖”,德國皇帝威廉二世親自執筆了這幅草稿,然後交由畫家赫曼·克納克福斯完成,當做送給俄羅斯帝國沙皇的禮物。

梁朝偉飾演“滿大人”:傅滿洲形象變遷史

版畫“歐洲各民族,保衛你們的信仰和家園!”(俗稱“黃禍圖”)

畫中手持劍的人物是天使長聖米迦勒,他與畫中其他手持武器者代表歐洲的基督教徒。在其右後方的佛像與龍則代表東方,意指來自中國或日本等東亞國家的黃種人。這幅版畫表達的含義是,希望歐洲人能在天使長聖米迦勒的帶領下,擊敗來自東方的佛與龍,以保衛歐洲人的信仰與家園。

威廉二世未必真的相信“黃種人是白種人最大的生存威脅”之類的傳言,但他很清楚,可以用“黃禍論”的民眾恐懼心理,為德國的殖民擴張披上合法化的外衣。就在幾年前,日俄戰爭標誌著黃種人在近代歷史上第一次擊敗了白種人,這給歐洲帝國主義敲響了警鐘。

英國人在1913年創作傅滿洲小說的時候,“黃禍論”正甚囂塵上。那時英國有不少新來華人移民,他們每天沉醉在鴉片之中,受到本地人的鄙棄。當時英國還發生了幾起凶殺案,幕後凶手也被認為和當地華人的組織有關聯。在現實和歷史的合力之下,傅滿洲的文學形象,從此和“黃禍”捆綁在了一起,成為了西方人對東亞的狹隘偏見和種族歧視的典型,並很快成為了各種藝術和娛樂創作形式的題材。

電影時代到來之後,傅滿洲很快和德古拉公爵一樣,成為了銀幕上炙手可熱的反派角色。1923年,傅滿洲在《傅滿洲之謎》

(The Mystery of Dr. Fu Manchu)

裡迎來了電影中的處女秀,隨後以他為主角的電影就有15部之多,還在其他電影中作為配角和客串角色出場。

梁朝偉飾演“滿大人”:傅滿洲形象變遷史

電影《傅滿洲之謎》海報

梁朝偉飾演“滿大人”:傅滿洲形象變遷史

除了電影以外,小說、電視劇、廣播、音樂、漫畫等所有主流文化都有傅滿洲的身影。在那些年裡,傅滿洲伴隨著對亞裔的嚴重偏見,如同現在“哈利·波特”系列中的伏地魔,成為了西方流行文化的著名反派IP。

從歐洲到北美:傅滿洲形象的跨洋演繹

傅滿洲這個英國人筆下的反派形象在漂洋過海之後,竟然也受到了美國人的歡迎。不同於歐洲“黃禍論”背後的殖民主義陰謀,美國對傅滿洲形象的認可,與移民潮帶來的反華情緒有直接關係。

19世紀中葉,加州淘金熱吸引了第一批中國人遠赴重洋開始移民生活。最初加州政府並不排斥這些華人,因為勞工的稅收填補了財政的赤字。等到淘金業的競爭開始加劇,美國內戰帶來經濟低迷之時,本土居民對華人慢慢產生了敵視。大多數華人被驅逐出金礦後,只能在餐館和洗衣店掙得微薄的薪水。

膚色之間的衝突愈發公開。1871年洛杉磯發生了華人大屠殺事件,500多名白種人衝入中國城,襲擊、搶劫和殺害當地華人,18名華人因此喪生。而這些暴徒都逃脫了法律的制裁。

1882年,美國通過了《排華法案》,將所有華人勞工拒於美國之外長達十年。之後美國又通過了修正案,不僅限制在美華裔的出入境,更是取消了拒絕華人勞工移民的年限。《排華法案》長期成為了《美國法典》的一部分,直到1943年才被廢除,也是《美國法典》中唯一針對特定國籍或族群的章節。

梁朝偉飾演“滿大人”:傅滿洲形象變遷史

當時一張慶祝《排華法案》通過的海報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傅滿洲醜化亞裔的形象就順理成章地融入了美國文化。1932年,米高梅公司拍攝了《傅滿洲的面具》,這是美國第一部以傅滿洲為主題的電影,講述了幾個英國人要趕在傅滿洲和他的女兒之前抵達成吉思汗的陵墓,找到成吉思汗的面具,據說得到面具就可以統治世界。

電影上映之後,傅滿洲的反派形象深入人心,但也遭到了嚴厲的批評,被認為含有嚴重的種族歧視傾向。當時中國駐華盛頓的大使館還發表了正式的書面抗議。這部電影在1972年重新上映之時,又遭到了來自日本方面的嚴厲抗議。

在1940年電影《傅滿洲之鼓》上映之後,美國政府勒令工作室停止製作相關題材的影片。當時二戰如火如荼,而中國正是美軍在太平洋戰場的盟友,美國政府不願在此節點得罪國民政府。

在小說之中,傅滿洲的形象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二戰時期的傅滿洲把同為邪惡化身的納粹當作自己的敵人,因為小說中傅滿洲感覺到,納粹威脅到了自己統治世界的願望。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一時之間,傅滿洲詭譎地成為了反法西斯的先鋒,那些陰謀詭計和殘忍手段在美好的目標之下似乎也變得不再面目可憎了。

梁朝偉飾演“滿大人”:傅滿洲形象變遷史

電影《傅滿洲的面具》(1932)海報

梁朝偉飾演的“滿大人”:冷戰時期的功夫熱潮與反派老爸

二戰的結束,開啟了文化的反思熱潮。在一些場景下,傅滿洲也改變了原先單調的邪惡形象,而以滑稽搞笑的面目,多次出現在英國的諷刺劇中。在50年代的英國廣播喜劇節目“The Goon Show”中,傅滿洲是一個劇中反覆出現的來自中國的竹子薩克風演奏者。在這些節目的改編之下,傅滿洲不再代表對亞裔的歧視,反而被藝術家用來諷刺英國人的自滿和排外心理。

上世紀70年代,漫威首次引入傅滿洲這個反派角色的時候,李小龍正在美國掀起了一股功夫熱潮。漫威向來擅長從流行文化中尋找靈感,於是就創作了以李小龍為原型的“上氣”,並想做一部名為《功夫》的電視劇的改編漫畫,但由於製片方是DC的母公司華納而只能作罷。後來,漫威拿到了薩克斯·羅默的傅滿洲系列小說的改編權,把“上氣”這個功夫角色設定為傅滿洲的兒子,希望藉助這個IP來擴大影響力。

梁朝偉飾演“滿大人”:傅滿洲形象變遷史

上氣在漫威漫畫中的首次登場

漫畫《上氣》講述了“上氣”在覺醒之後與父親決裂,最終弒父的故事。在當時的冷戰背景下, “上氣”與父親傅滿洲的對抗,似乎也暗含兩種意識形態的對立。等到80年代“功夫熱”消退之後,“上氣”僅僅出現在其他超級英雄的漫畫中,而傅滿洲由於版權到期的原因,在出現的時候也以“鄭祖”這個名字代替。

梁朝偉此次飾演的“滿大人”,是漫威鋼鐵俠漫畫中的大反派,並不是上氣的父親傅滿洲或“鄭祖”。然而,在人設上,漫威漫畫中的滿大人和傅滿洲的確有很多相似之處,比如八字鬍造型、中英混血的身世、掌握很多神奇的科技幻術等等。這也是不少人質疑“滿大人”形象涉嫌辱華的原因。

梁朝偉飾演“滿大人”:傅滿洲形象變遷史

漫威漫畫中的“滿大人”

好萊塢時代的東方攻略:掘金狂潮下的IP重塑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3年上映的漫威電影《鋼鐵俠3》中,出現過“滿大人”這個人物,但在當時並沒有掀起廣泛的輿論質疑。電影中的“滿大人”,不再是漫畫中的超級大反派,而被改編成一個受人操作、偽裝成恐怖分子的演員。在人物造型上,他也不是民國時期的中國人,而是具有現代造型的中東人。

顯而易見的是,當曾經的大IP成為了歷史包袱,儘可能地淡化“滿大人”與傅滿洲之間的潛在聯繫,是漫威影業全球化攻略的必走之路。

"

近日,在美國聖地亞哥漫展上,漫威工作室官宣了以華人為主角的超級英雄電影“Shang-Chi”(

一般譯作《上氣與十戒傳說》)

的主演陣容。其中,中國香港明星梁朝偉飾演的“滿大人”角色,引發了互聯網輿論的熱議和質疑。有些漫威迷為他加入漫威宇宙而高興,但也有質疑的聲音認為梁朝偉“不愛惜羽毛”,不應該出演這部帶有“辱華”色彩的電影。

這與梁朝偉將飾演的角色“滿大人”背後的人物設定相關。批評人士認為,反派角色“滿大人”的英文名Mandarin直譯有“普通話”的含義,是對中華文化的直接攻擊。更進一步,他們把滿大人與一個臭名昭著的虛構人物“傅滿洲”聯繫到了一起。長期以來,傅滿洲被認為是有明顯醜化和歧視亞裔的形象,而電影主角“上氣”在漫畫中被設定為傅滿洲的兒子。部分評論甚至說道:過去你們用傅滿洲辱華,如今又用他的兒子來賺中國人的錢?

梁朝偉飾演“滿大人”:傅滿洲形象變遷史

傅滿洲是誰?為什麼西方人那麼害怕傅滿洲?在歷史的糾葛之中,傅滿洲的形象又是如何在與各種力量的周旋過程中發生著微妙的轉變呢?本週的全球觀察通過傅滿洲的形象變遷史,帶你走進二十世紀的西方人眼中,這個荒誕不經、妖魔化與充滿偏見的中國想象。

傅滿洲形象的誕生:西方人眼中最邪惡的中國人

他聰明絕頂,掌握多門語言,擁有多個大學的博士學位;他中西合璧,精通東方的煉丹術,甚至研發出了長壽藥;但他又詭計多端,殘暴成性,熟悉各種鮮為人知的酷刑;他企圖統治世界,如同鬼魅一樣無所不在,爪牙遍佈世界各地。他就是西方人眼中最邪惡的中國人:傅滿洲。

梁朝偉飾演“滿大人”:傅滿洲形象變遷史

傅滿洲

(Dr. Fu Manchu)

是英國推理小說作家薩克斯·羅默

(Sax Rohmer)

在1913年創作的一個虛構的反派形象,最早出現在《傅滿洲博士之謎》一書中。如同柯南道爾筆下的福爾摩斯一樣,在西方流行文化中可謂家喻戶曉。傅滿洲的外表就集合了西方人對黃種人的種種偏見,羅默在小說中寫道,傅滿洲“長著莎士比亞式的眉毛,撒旦的面孔,長眼、細鬍鬚,閃著綠光”,是“世界上最邪惡的人”。

形象的創作過程本身,就和人物一樣充滿著詭異的氣息。在創作傅滿洲之前,薩克斯·羅默還是一位窮困潦倒的作家。實際上,羅默從來沒有到訪過中國,對中國的歷史和現狀也知之甚少。據說,他通過通靈板

(ouija board,流行於歐美的占卜形式,類似於東方的“碟仙”)

尋求靈感,上面出現了一串字母C-H-I-N-A-M-A-N,這就成為了他創作傅滿洲的原初動力。

沒有想到,小說一經問世就大受歡迎,薩克斯·羅默更是一夜暴富,嚐到甜頭的他一發而不可收,去世之前一共創作了十幾部以傅滿洲為題材的小說。羅默甚至自豪地向他的傳記作者說道:“我靠傅滿洲出了名,因為我對中國人一無所知。”

羅默對自身成功的總結,可謂一語中的。在諷刺性的語調之下,羅默準確地抓住了當時西方人對中國人無知又恐懼的心理,他把傅滿洲直接稱為“黃禍的化身”。在小說《傅滿洲的面具》中,羅默寫道:“傅滿洲把一個白人女孩交給他的小跟班們,衝他們說,你們想不想娶這樣的處女做老婆?那麼征服吧!繁衍吧!殺光白人,搶走他們的女人!”

傅滿洲邪惡、顛覆、神祕和黑暗的氣質,代表了當時大部分西方人對遙遠東方的幻想和偏見。漫威電影《上氣》如今受到如此大的爭議,也與傅滿洲這個形象背後的黃種人歧視密切相關。

梁朝偉飾演“滿大人”:傅滿洲形象變遷史

薩克斯·羅默的傅滿洲小說The Insidious Dr. Fu-Manchu最初版本(左)和當下版本的封面比照。

“黃禍論”究竟是如何產生的?為什麼當時的西方人對中國人有如此妖魔化的想象呢?

“黃禍論”與反派IP的形成:西方對東方的歷史恐懼

西方人對黃種人的恐懼,可以追溯到古代。在歐洲的歷史上,亞洲遊牧民族的幾次軍事擴張,給西方人帶來了持久的噩夢。公元5世紀,突厥一直進攻到君士坦丁堡城外,間接導致了西羅馬帝國的覆滅。13世紀,蒙古軍隊的三次西征和屠殺,更是讓西方人對成吉思汗的名字聞風喪膽。

“黃禍”這個詞最早由英國作家馬修·希爾提出,他在1898年發表了以《黃禍》

(The Yellow Peril)

為名的系列短篇小說。希爾本身是黑白混血兒,且受到種族歧視,但他卻也在小說中強烈地表達了他對中國的反感。小說的背景,是1897年兩個德國傳教士在中國山東被殺害。當時義和團運動正在中國盛行,西方各國畫報中流傳著義和團拳民如何火燒教堂、屠殺傳教士的報道,這讓遠在千里之外的歐洲人感到非常恐慌。

“黃禍論”能夠在西方民眾之間普及,還涉及陰暗的政治圖謀。當時有一幅著名的版畫“黃禍圖”,德國皇帝威廉二世親自執筆了這幅草稿,然後交由畫家赫曼·克納克福斯完成,當做送給俄羅斯帝國沙皇的禮物。

梁朝偉飾演“滿大人”:傅滿洲形象變遷史

版畫“歐洲各民族,保衛你們的信仰和家園!”(俗稱“黃禍圖”)

畫中手持劍的人物是天使長聖米迦勒,他與畫中其他手持武器者代表歐洲的基督教徒。在其右後方的佛像與龍則代表東方,意指來自中國或日本等東亞國家的黃種人。這幅版畫表達的含義是,希望歐洲人能在天使長聖米迦勒的帶領下,擊敗來自東方的佛與龍,以保衛歐洲人的信仰與家園。

威廉二世未必真的相信“黃種人是白種人最大的生存威脅”之類的傳言,但他很清楚,可以用“黃禍論”的民眾恐懼心理,為德國的殖民擴張披上合法化的外衣。就在幾年前,日俄戰爭標誌著黃種人在近代歷史上第一次擊敗了白種人,這給歐洲帝國主義敲響了警鐘。

英國人在1913年創作傅滿洲小說的時候,“黃禍論”正甚囂塵上。那時英國有不少新來華人移民,他們每天沉醉在鴉片之中,受到本地人的鄙棄。當時英國還發生了幾起凶殺案,幕後凶手也被認為和當地華人的組織有關聯。在現實和歷史的合力之下,傅滿洲的文學形象,從此和“黃禍”捆綁在了一起,成為了西方人對東亞的狹隘偏見和種族歧視的典型,並很快成為了各種藝術和娛樂創作形式的題材。

電影時代到來之後,傅滿洲很快和德古拉公爵一樣,成為了銀幕上炙手可熱的反派角色。1923年,傅滿洲在《傅滿洲之謎》

(The Mystery of Dr. Fu Manchu)

裡迎來了電影中的處女秀,隨後以他為主角的電影就有15部之多,還在其他電影中作為配角和客串角色出場。

梁朝偉飾演“滿大人”:傅滿洲形象變遷史

電影《傅滿洲之謎》海報

梁朝偉飾演“滿大人”:傅滿洲形象變遷史

除了電影以外,小說、電視劇、廣播、音樂、漫畫等所有主流文化都有傅滿洲的身影。在那些年裡,傅滿洲伴隨著對亞裔的嚴重偏見,如同現在“哈利·波特”系列中的伏地魔,成為了西方流行文化的著名反派IP。

從歐洲到北美:傅滿洲形象的跨洋演繹

傅滿洲這個英國人筆下的反派形象在漂洋過海之後,竟然也受到了美國人的歡迎。不同於歐洲“黃禍論”背後的殖民主義陰謀,美國對傅滿洲形象的認可,與移民潮帶來的反華情緒有直接關係。

19世紀中葉,加州淘金熱吸引了第一批中國人遠赴重洋開始移民生活。最初加州政府並不排斥這些華人,因為勞工的稅收填補了財政的赤字。等到淘金業的競爭開始加劇,美國內戰帶來經濟低迷之時,本土居民對華人慢慢產生了敵視。大多數華人被驅逐出金礦後,只能在餐館和洗衣店掙得微薄的薪水。

膚色之間的衝突愈發公開。1871年洛杉磯發生了華人大屠殺事件,500多名白種人衝入中國城,襲擊、搶劫和殺害當地華人,18名華人因此喪生。而這些暴徒都逃脫了法律的制裁。

1882年,美國通過了《排華法案》,將所有華人勞工拒於美國之外長達十年。之後美國又通過了修正案,不僅限制在美華裔的出入境,更是取消了拒絕華人勞工移民的年限。《排華法案》長期成為了《美國法典》的一部分,直到1943年才被廢除,也是《美國法典》中唯一針對特定國籍或族群的章節。

梁朝偉飾演“滿大人”:傅滿洲形象變遷史

當時一張慶祝《排華法案》通過的海報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傅滿洲醜化亞裔的形象就順理成章地融入了美國文化。1932年,米高梅公司拍攝了《傅滿洲的面具》,這是美國第一部以傅滿洲為主題的電影,講述了幾個英國人要趕在傅滿洲和他的女兒之前抵達成吉思汗的陵墓,找到成吉思汗的面具,據說得到面具就可以統治世界。

電影上映之後,傅滿洲的反派形象深入人心,但也遭到了嚴厲的批評,被認為含有嚴重的種族歧視傾向。當時中國駐華盛頓的大使館還發表了正式的書面抗議。這部電影在1972年重新上映之時,又遭到了來自日本方面的嚴厲抗議。

在1940年電影《傅滿洲之鼓》上映之後,美國政府勒令工作室停止製作相關題材的影片。當時二戰如火如荼,而中國正是美軍在太平洋戰場的盟友,美國政府不願在此節點得罪國民政府。

在小說之中,傅滿洲的形象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二戰時期的傅滿洲把同為邪惡化身的納粹當作自己的敵人,因為小說中傅滿洲感覺到,納粹威脅到了自己統治世界的願望。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一時之間,傅滿洲詭譎地成為了反法西斯的先鋒,那些陰謀詭計和殘忍手段在美好的目標之下似乎也變得不再面目可憎了。

梁朝偉飾演“滿大人”:傅滿洲形象變遷史

電影《傅滿洲的面具》(1932)海報

梁朝偉飾演的“滿大人”:冷戰時期的功夫熱潮與反派老爸

二戰的結束,開啟了文化的反思熱潮。在一些場景下,傅滿洲也改變了原先單調的邪惡形象,而以滑稽搞笑的面目,多次出現在英國的諷刺劇中。在50年代的英國廣播喜劇節目“The Goon Show”中,傅滿洲是一個劇中反覆出現的來自中國的竹子薩克風演奏者。在這些節目的改編之下,傅滿洲不再代表對亞裔的歧視,反而被藝術家用來諷刺英國人的自滿和排外心理。

上世紀70年代,漫威首次引入傅滿洲這個反派角色的時候,李小龍正在美國掀起了一股功夫熱潮。漫威向來擅長從流行文化中尋找靈感,於是就創作了以李小龍為原型的“上氣”,並想做一部名為《功夫》的電視劇的改編漫畫,但由於製片方是DC的母公司華納而只能作罷。後來,漫威拿到了薩克斯·羅默的傅滿洲系列小說的改編權,把“上氣”這個功夫角色設定為傅滿洲的兒子,希望藉助這個IP來擴大影響力。

梁朝偉飾演“滿大人”:傅滿洲形象變遷史

上氣在漫威漫畫中的首次登場

漫畫《上氣》講述了“上氣”在覺醒之後與父親決裂,最終弒父的故事。在當時的冷戰背景下, “上氣”與父親傅滿洲的對抗,似乎也暗含兩種意識形態的對立。等到80年代“功夫熱”消退之後,“上氣”僅僅出現在其他超級英雄的漫畫中,而傅滿洲由於版權到期的原因,在出現的時候也以“鄭祖”這個名字代替。

梁朝偉此次飾演的“滿大人”,是漫威鋼鐵俠漫畫中的大反派,並不是上氣的父親傅滿洲或“鄭祖”。然而,在人設上,漫威漫畫中的滿大人和傅滿洲的確有很多相似之處,比如八字鬍造型、中英混血的身世、掌握很多神奇的科技幻術等等。這也是不少人質疑“滿大人”形象涉嫌辱華的原因。

梁朝偉飾演“滿大人”:傅滿洲形象變遷史

漫威漫畫中的“滿大人”

好萊塢時代的東方攻略:掘金狂潮下的IP重塑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3年上映的漫威電影《鋼鐵俠3》中,出現過“滿大人”這個人物,但在當時並沒有掀起廣泛的輿論質疑。電影中的“滿大人”,不再是漫畫中的超級大反派,而被改編成一個受人操作、偽裝成恐怖分子的演員。在人物造型上,他也不是民國時期的中國人,而是具有現代造型的中東人。

顯而易見的是,當曾經的大IP成為了歷史包袱,儘可能地淡化“滿大人”與傅滿洲之間的潛在聯繫,是漫威影業全球化攻略的必走之路。

梁朝偉飾演“滿大人”:傅滿洲形象變遷史

電影《鋼鐵俠3》中的滿大人

時至今日,傅滿洲逐漸從當年的邪惡化身轉變為娛樂化的文化符號。傅滿洲的鬍子形象如此深入人心,以至於成為了理髮店一種專門的鬍子剪法。美劇《老爸老媽的浪漫史》和《與夢隨行》

(Big Time Rush)

,都出現過裝飾兩撇小鬍子的白人作為笑點。在電影《加勒比海盜3》中,周潤發飾演的海盜,也有傅滿洲的臉譜化形象。

"

近日,在美國聖地亞哥漫展上,漫威工作室官宣了以華人為主角的超級英雄電影“Shang-Chi”(

一般譯作《上氣與十戒傳說》)

的主演陣容。其中,中國香港明星梁朝偉飾演的“滿大人”角色,引發了互聯網輿論的熱議和質疑。有些漫威迷為他加入漫威宇宙而高興,但也有質疑的聲音認為梁朝偉“不愛惜羽毛”,不應該出演這部帶有“辱華”色彩的電影。

這與梁朝偉將飾演的角色“滿大人”背後的人物設定相關。批評人士認為,反派角色“滿大人”的英文名Mandarin直譯有“普通話”的含義,是對中華文化的直接攻擊。更進一步,他們把滿大人與一個臭名昭著的虛構人物“傅滿洲”聯繫到了一起。長期以來,傅滿洲被認為是有明顯醜化和歧視亞裔的形象,而電影主角“上氣”在漫畫中被設定為傅滿洲的兒子。部分評論甚至說道:過去你們用傅滿洲辱華,如今又用他的兒子來賺中國人的錢?

梁朝偉飾演“滿大人”:傅滿洲形象變遷史

傅滿洲是誰?為什麼西方人那麼害怕傅滿洲?在歷史的糾葛之中,傅滿洲的形象又是如何在與各種力量的周旋過程中發生著微妙的轉變呢?本週的全球觀察通過傅滿洲的形象變遷史,帶你走進二十世紀的西方人眼中,這個荒誕不經、妖魔化與充滿偏見的中國想象。

傅滿洲形象的誕生:西方人眼中最邪惡的中國人

他聰明絕頂,掌握多門語言,擁有多個大學的博士學位;他中西合璧,精通東方的煉丹術,甚至研發出了長壽藥;但他又詭計多端,殘暴成性,熟悉各種鮮為人知的酷刑;他企圖統治世界,如同鬼魅一樣無所不在,爪牙遍佈世界各地。他就是西方人眼中最邪惡的中國人:傅滿洲。

梁朝偉飾演“滿大人”:傅滿洲形象變遷史

傅滿洲

(Dr. Fu Manchu)

是英國推理小說作家薩克斯·羅默

(Sax Rohmer)

在1913年創作的一個虛構的反派形象,最早出現在《傅滿洲博士之謎》一書中。如同柯南道爾筆下的福爾摩斯一樣,在西方流行文化中可謂家喻戶曉。傅滿洲的外表就集合了西方人對黃種人的種種偏見,羅默在小說中寫道,傅滿洲“長著莎士比亞式的眉毛,撒旦的面孔,長眼、細鬍鬚,閃著綠光”,是“世界上最邪惡的人”。

形象的創作過程本身,就和人物一樣充滿著詭異的氣息。在創作傅滿洲之前,薩克斯·羅默還是一位窮困潦倒的作家。實際上,羅默從來沒有到訪過中國,對中國的歷史和現狀也知之甚少。據說,他通過通靈板

(ouija board,流行於歐美的占卜形式,類似於東方的“碟仙”)

尋求靈感,上面出現了一串字母C-H-I-N-A-M-A-N,這就成為了他創作傅滿洲的原初動力。

沒有想到,小說一經問世就大受歡迎,薩克斯·羅默更是一夜暴富,嚐到甜頭的他一發而不可收,去世之前一共創作了十幾部以傅滿洲為題材的小說。羅默甚至自豪地向他的傳記作者說道:“我靠傅滿洲出了名,因為我對中國人一無所知。”

羅默對自身成功的總結,可謂一語中的。在諷刺性的語調之下,羅默準確地抓住了當時西方人對中國人無知又恐懼的心理,他把傅滿洲直接稱為“黃禍的化身”。在小說《傅滿洲的面具》中,羅默寫道:“傅滿洲把一個白人女孩交給他的小跟班們,衝他們說,你們想不想娶這樣的處女做老婆?那麼征服吧!繁衍吧!殺光白人,搶走他們的女人!”

傅滿洲邪惡、顛覆、神祕和黑暗的氣質,代表了當時大部分西方人對遙遠東方的幻想和偏見。漫威電影《上氣》如今受到如此大的爭議,也與傅滿洲這個形象背後的黃種人歧視密切相關。

梁朝偉飾演“滿大人”:傅滿洲形象變遷史

薩克斯·羅默的傅滿洲小說The Insidious Dr. Fu-Manchu最初版本(左)和當下版本的封面比照。

“黃禍論”究竟是如何產生的?為什麼當時的西方人對中國人有如此妖魔化的想象呢?

“黃禍論”與反派IP的形成:西方對東方的歷史恐懼

西方人對黃種人的恐懼,可以追溯到古代。在歐洲的歷史上,亞洲遊牧民族的幾次軍事擴張,給西方人帶來了持久的噩夢。公元5世紀,突厥一直進攻到君士坦丁堡城外,間接導致了西羅馬帝國的覆滅。13世紀,蒙古軍隊的三次西征和屠殺,更是讓西方人對成吉思汗的名字聞風喪膽。

“黃禍”這個詞最早由英國作家馬修·希爾提出,他在1898年發表了以《黃禍》

(The Yellow Peril)

為名的系列短篇小說。希爾本身是黑白混血兒,且受到種族歧視,但他卻也在小說中強烈地表達了他對中國的反感。小說的背景,是1897年兩個德國傳教士在中國山東被殺害。當時義和團運動正在中國盛行,西方各國畫報中流傳著義和團拳民如何火燒教堂、屠殺傳教士的報道,這讓遠在千里之外的歐洲人感到非常恐慌。

“黃禍論”能夠在西方民眾之間普及,還涉及陰暗的政治圖謀。當時有一幅著名的版畫“黃禍圖”,德國皇帝威廉二世親自執筆了這幅草稿,然後交由畫家赫曼·克納克福斯完成,當做送給俄羅斯帝國沙皇的禮物。

梁朝偉飾演“滿大人”:傅滿洲形象變遷史

版畫“歐洲各民族,保衛你們的信仰和家園!”(俗稱“黃禍圖”)

畫中手持劍的人物是天使長聖米迦勒,他與畫中其他手持武器者代表歐洲的基督教徒。在其右後方的佛像與龍則代表東方,意指來自中國或日本等東亞國家的黃種人。這幅版畫表達的含義是,希望歐洲人能在天使長聖米迦勒的帶領下,擊敗來自東方的佛與龍,以保衛歐洲人的信仰與家園。

威廉二世未必真的相信“黃種人是白種人最大的生存威脅”之類的傳言,但他很清楚,可以用“黃禍論”的民眾恐懼心理,為德國的殖民擴張披上合法化的外衣。就在幾年前,日俄戰爭標誌著黃種人在近代歷史上第一次擊敗了白種人,這給歐洲帝國主義敲響了警鐘。

英國人在1913年創作傅滿洲小說的時候,“黃禍論”正甚囂塵上。那時英國有不少新來華人移民,他們每天沉醉在鴉片之中,受到本地人的鄙棄。當時英國還發生了幾起凶殺案,幕後凶手也被認為和當地華人的組織有關聯。在現實和歷史的合力之下,傅滿洲的文學形象,從此和“黃禍”捆綁在了一起,成為了西方人對東亞的狹隘偏見和種族歧視的典型,並很快成為了各種藝術和娛樂創作形式的題材。

電影時代到來之後,傅滿洲很快和德古拉公爵一樣,成為了銀幕上炙手可熱的反派角色。1923年,傅滿洲在《傅滿洲之謎》

(The Mystery of Dr. Fu Manchu)

裡迎來了電影中的處女秀,隨後以他為主角的電影就有15部之多,還在其他電影中作為配角和客串角色出場。

梁朝偉飾演“滿大人”:傅滿洲形象變遷史

電影《傅滿洲之謎》海報

梁朝偉飾演“滿大人”:傅滿洲形象變遷史

除了電影以外,小說、電視劇、廣播、音樂、漫畫等所有主流文化都有傅滿洲的身影。在那些年裡,傅滿洲伴隨著對亞裔的嚴重偏見,如同現在“哈利·波特”系列中的伏地魔,成為了西方流行文化的著名反派IP。

從歐洲到北美:傅滿洲形象的跨洋演繹

傅滿洲這個英國人筆下的反派形象在漂洋過海之後,竟然也受到了美國人的歡迎。不同於歐洲“黃禍論”背後的殖民主義陰謀,美國對傅滿洲形象的認可,與移民潮帶來的反華情緒有直接關係。

19世紀中葉,加州淘金熱吸引了第一批中國人遠赴重洋開始移民生活。最初加州政府並不排斥這些華人,因為勞工的稅收填補了財政的赤字。等到淘金業的競爭開始加劇,美國內戰帶來經濟低迷之時,本土居民對華人慢慢產生了敵視。大多數華人被驅逐出金礦後,只能在餐館和洗衣店掙得微薄的薪水。

膚色之間的衝突愈發公開。1871年洛杉磯發生了華人大屠殺事件,500多名白種人衝入中國城,襲擊、搶劫和殺害當地華人,18名華人因此喪生。而這些暴徒都逃脫了法律的制裁。

1882年,美國通過了《排華法案》,將所有華人勞工拒於美國之外長達十年。之後美國又通過了修正案,不僅限制在美華裔的出入境,更是取消了拒絕華人勞工移民的年限。《排華法案》長期成為了《美國法典》的一部分,直到1943年才被廢除,也是《美國法典》中唯一針對特定國籍或族群的章節。

梁朝偉飾演“滿大人”:傅滿洲形象變遷史

當時一張慶祝《排華法案》通過的海報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傅滿洲醜化亞裔的形象就順理成章地融入了美國文化。1932年,米高梅公司拍攝了《傅滿洲的面具》,這是美國第一部以傅滿洲為主題的電影,講述了幾個英國人要趕在傅滿洲和他的女兒之前抵達成吉思汗的陵墓,找到成吉思汗的面具,據說得到面具就可以統治世界。

電影上映之後,傅滿洲的反派形象深入人心,但也遭到了嚴厲的批評,被認為含有嚴重的種族歧視傾向。當時中國駐華盛頓的大使館還發表了正式的書面抗議。這部電影在1972年重新上映之時,又遭到了來自日本方面的嚴厲抗議。

在1940年電影《傅滿洲之鼓》上映之後,美國政府勒令工作室停止製作相關題材的影片。當時二戰如火如荼,而中國正是美軍在太平洋戰場的盟友,美國政府不願在此節點得罪國民政府。

在小說之中,傅滿洲的形象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二戰時期的傅滿洲把同為邪惡化身的納粹當作自己的敵人,因為小說中傅滿洲感覺到,納粹威脅到了自己統治世界的願望。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一時之間,傅滿洲詭譎地成為了反法西斯的先鋒,那些陰謀詭計和殘忍手段在美好的目標之下似乎也變得不再面目可憎了。

梁朝偉飾演“滿大人”:傅滿洲形象變遷史

電影《傅滿洲的面具》(1932)海報

梁朝偉飾演的“滿大人”:冷戰時期的功夫熱潮與反派老爸

二戰的結束,開啟了文化的反思熱潮。在一些場景下,傅滿洲也改變了原先單調的邪惡形象,而以滑稽搞笑的面目,多次出現在英國的諷刺劇中。在50年代的英國廣播喜劇節目“The Goon Show”中,傅滿洲是一個劇中反覆出現的來自中國的竹子薩克風演奏者。在這些節目的改編之下,傅滿洲不再代表對亞裔的歧視,反而被藝術家用來諷刺英國人的自滿和排外心理。

上世紀70年代,漫威首次引入傅滿洲這個反派角色的時候,李小龍正在美國掀起了一股功夫熱潮。漫威向來擅長從流行文化中尋找靈感,於是就創作了以李小龍為原型的“上氣”,並想做一部名為《功夫》的電視劇的改編漫畫,但由於製片方是DC的母公司華納而只能作罷。後來,漫威拿到了薩克斯·羅默的傅滿洲系列小說的改編權,把“上氣”這個功夫角色設定為傅滿洲的兒子,希望藉助這個IP來擴大影響力。

梁朝偉飾演“滿大人”:傅滿洲形象變遷史

上氣在漫威漫畫中的首次登場

漫畫《上氣》講述了“上氣”在覺醒之後與父親決裂,最終弒父的故事。在當時的冷戰背景下, “上氣”與父親傅滿洲的對抗,似乎也暗含兩種意識形態的對立。等到80年代“功夫熱”消退之後,“上氣”僅僅出現在其他超級英雄的漫畫中,而傅滿洲由於版權到期的原因,在出現的時候也以“鄭祖”這個名字代替。

梁朝偉此次飾演的“滿大人”,是漫威鋼鐵俠漫畫中的大反派,並不是上氣的父親傅滿洲或“鄭祖”。然而,在人設上,漫威漫畫中的滿大人和傅滿洲的確有很多相似之處,比如八字鬍造型、中英混血的身世、掌握很多神奇的科技幻術等等。這也是不少人質疑“滿大人”形象涉嫌辱華的原因。

梁朝偉飾演“滿大人”:傅滿洲形象變遷史

漫威漫畫中的“滿大人”

好萊塢時代的東方攻略:掘金狂潮下的IP重塑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3年上映的漫威電影《鋼鐵俠3》中,出現過“滿大人”這個人物,但在當時並沒有掀起廣泛的輿論質疑。電影中的“滿大人”,不再是漫畫中的超級大反派,而被改編成一個受人操作、偽裝成恐怖分子的演員。在人物造型上,他也不是民國時期的中國人,而是具有現代造型的中東人。

顯而易見的是,當曾經的大IP成為了歷史包袱,儘可能地淡化“滿大人”與傅滿洲之間的潛在聯繫,是漫威影業全球化攻略的必走之路。

梁朝偉飾演“滿大人”:傅滿洲形象變遷史

電影《鋼鐵俠3》中的滿大人

時至今日,傅滿洲逐漸從當年的邪惡化身轉變為娛樂化的文化符號。傅滿洲的鬍子形象如此深入人心,以至於成為了理髮店一種專門的鬍子剪法。美劇《老爸老媽的浪漫史》和《與夢隨行》

(Big Time Rush)

,都出現過裝飾兩撇小鬍子的白人作為笑點。在電影《加勒比海盜3》中,周潤發飾演的海盜,也有傅滿洲的臉譜化形象。

梁朝偉飾演“滿大人”:傅滿洲形象變遷史

《加勒比海盜3》中周潤發飾演的海盜形象

然而,娛樂化的趨勢,也沒有讓傅滿洲的形象擺脫往昔的偏見和歧視色彩,一旦沒有掌握好尺度,就會踩到公共討論的雷區。2013年,在大量華人抗議之後,美國通用公司被迫撤下了一則涉嫌辱華的視頻廣告,並向公眾致歉。這條廣告引用了1938年的歌曲 《東方搖擺》

(Oriental Swing)

,其中就出現了“in the land of Fu Manchu”

(在傅滿洲的土地上)

等被視為歧視華人的歌詞。

拍攝《上氣》這樣一部迎合中國市場的電影,漫威顯然有商業上的考量。從2008年首部獨立投資電影《鋼鐵俠》開始至今,漫威電影在中國內地收割的票房超過155億元,光是《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一部就打破了多項票房紀錄。顯然,漫威想借助首部華人超級英雄電影,繼續擴大在中國的掘金狂潮。

在好萊塢“政治正確”大行其道的當下,漫威絕不願意觸犯商業片的大忌。可以預見的是,電影《上氣》的製作過程,會盡可能地與傅滿洲這個帶有“辱華”標籤的形象撇清關係。

"

近日,在美國聖地亞哥漫展上,漫威工作室官宣了以華人為主角的超級英雄電影“Shang-Chi”(

一般譯作《上氣與十戒傳說》)

的主演陣容。其中,中國香港明星梁朝偉飾演的“滿大人”角色,引發了互聯網輿論的熱議和質疑。有些漫威迷為他加入漫威宇宙而高興,但也有質疑的聲音認為梁朝偉“不愛惜羽毛”,不應該出演這部帶有“辱華”色彩的電影。

這與梁朝偉將飾演的角色“滿大人”背後的人物設定相關。批評人士認為,反派角色“滿大人”的英文名Mandarin直譯有“普通話”的含義,是對中華文化的直接攻擊。更進一步,他們把滿大人與一個臭名昭著的虛構人物“傅滿洲”聯繫到了一起。長期以來,傅滿洲被認為是有明顯醜化和歧視亞裔的形象,而電影主角“上氣”在漫畫中被設定為傅滿洲的兒子。部分評論甚至說道:過去你們用傅滿洲辱華,如今又用他的兒子來賺中國人的錢?

梁朝偉飾演“滿大人”:傅滿洲形象變遷史

傅滿洲是誰?為什麼西方人那麼害怕傅滿洲?在歷史的糾葛之中,傅滿洲的形象又是如何在與各種力量的周旋過程中發生著微妙的轉變呢?本週的全球觀察通過傅滿洲的形象變遷史,帶你走進二十世紀的西方人眼中,這個荒誕不經、妖魔化與充滿偏見的中國想象。

傅滿洲形象的誕生:西方人眼中最邪惡的中國人

他聰明絕頂,掌握多門語言,擁有多個大學的博士學位;他中西合璧,精通東方的煉丹術,甚至研發出了長壽藥;但他又詭計多端,殘暴成性,熟悉各種鮮為人知的酷刑;他企圖統治世界,如同鬼魅一樣無所不在,爪牙遍佈世界各地。他就是西方人眼中最邪惡的中國人:傅滿洲。

梁朝偉飾演“滿大人”:傅滿洲形象變遷史

傅滿洲

(Dr. Fu Manchu)

是英國推理小說作家薩克斯·羅默

(Sax Rohmer)

在1913年創作的一個虛構的反派形象,最早出現在《傅滿洲博士之謎》一書中。如同柯南道爾筆下的福爾摩斯一樣,在西方流行文化中可謂家喻戶曉。傅滿洲的外表就集合了西方人對黃種人的種種偏見,羅默在小說中寫道,傅滿洲“長著莎士比亞式的眉毛,撒旦的面孔,長眼、細鬍鬚,閃著綠光”,是“世界上最邪惡的人”。

形象的創作過程本身,就和人物一樣充滿著詭異的氣息。在創作傅滿洲之前,薩克斯·羅默還是一位窮困潦倒的作家。實際上,羅默從來沒有到訪過中國,對中國的歷史和現狀也知之甚少。據說,他通過通靈板

(ouija board,流行於歐美的占卜形式,類似於東方的“碟仙”)

尋求靈感,上面出現了一串字母C-H-I-N-A-M-A-N,這就成為了他創作傅滿洲的原初動力。

沒有想到,小說一經問世就大受歡迎,薩克斯·羅默更是一夜暴富,嚐到甜頭的他一發而不可收,去世之前一共創作了十幾部以傅滿洲為題材的小說。羅默甚至自豪地向他的傳記作者說道:“我靠傅滿洲出了名,因為我對中國人一無所知。”

羅默對自身成功的總結,可謂一語中的。在諷刺性的語調之下,羅默準確地抓住了當時西方人對中國人無知又恐懼的心理,他把傅滿洲直接稱為“黃禍的化身”。在小說《傅滿洲的面具》中,羅默寫道:“傅滿洲把一個白人女孩交給他的小跟班們,衝他們說,你們想不想娶這樣的處女做老婆?那麼征服吧!繁衍吧!殺光白人,搶走他們的女人!”

傅滿洲邪惡、顛覆、神祕和黑暗的氣質,代表了當時大部分西方人對遙遠東方的幻想和偏見。漫威電影《上氣》如今受到如此大的爭議,也與傅滿洲這個形象背後的黃種人歧視密切相關。

梁朝偉飾演“滿大人”:傅滿洲形象變遷史

薩克斯·羅默的傅滿洲小說The Insidious Dr. Fu-Manchu最初版本(左)和當下版本的封面比照。

“黃禍論”究竟是如何產生的?為什麼當時的西方人對中國人有如此妖魔化的想象呢?

“黃禍論”與反派IP的形成:西方對東方的歷史恐懼

西方人對黃種人的恐懼,可以追溯到古代。在歐洲的歷史上,亞洲遊牧民族的幾次軍事擴張,給西方人帶來了持久的噩夢。公元5世紀,突厥一直進攻到君士坦丁堡城外,間接導致了西羅馬帝國的覆滅。13世紀,蒙古軍隊的三次西征和屠殺,更是讓西方人對成吉思汗的名字聞風喪膽。

“黃禍”這個詞最早由英國作家馬修·希爾提出,他在1898年發表了以《黃禍》

(The Yellow Peril)

為名的系列短篇小說。希爾本身是黑白混血兒,且受到種族歧視,但他卻也在小說中強烈地表達了他對中國的反感。小說的背景,是1897年兩個德國傳教士在中國山東被殺害。當時義和團運動正在中國盛行,西方各國畫報中流傳著義和團拳民如何火燒教堂、屠殺傳教士的報道,這讓遠在千里之外的歐洲人感到非常恐慌。

“黃禍論”能夠在西方民眾之間普及,還涉及陰暗的政治圖謀。當時有一幅著名的版畫“黃禍圖”,德國皇帝威廉二世親自執筆了這幅草稿,然後交由畫家赫曼·克納克福斯完成,當做送給俄羅斯帝國沙皇的禮物。

梁朝偉飾演“滿大人”:傅滿洲形象變遷史

版畫“歐洲各民族,保衛你們的信仰和家園!”(俗稱“黃禍圖”)

畫中手持劍的人物是天使長聖米迦勒,他與畫中其他手持武器者代表歐洲的基督教徒。在其右後方的佛像與龍則代表東方,意指來自中國或日本等東亞國家的黃種人。這幅版畫表達的含義是,希望歐洲人能在天使長聖米迦勒的帶領下,擊敗來自東方的佛與龍,以保衛歐洲人的信仰與家園。

威廉二世未必真的相信“黃種人是白種人最大的生存威脅”之類的傳言,但他很清楚,可以用“黃禍論”的民眾恐懼心理,為德國的殖民擴張披上合法化的外衣。就在幾年前,日俄戰爭標誌著黃種人在近代歷史上第一次擊敗了白種人,這給歐洲帝國主義敲響了警鐘。

英國人在1913年創作傅滿洲小說的時候,“黃禍論”正甚囂塵上。那時英國有不少新來華人移民,他們每天沉醉在鴉片之中,受到本地人的鄙棄。當時英國還發生了幾起凶殺案,幕後凶手也被認為和當地華人的組織有關聯。在現實和歷史的合力之下,傅滿洲的文學形象,從此和“黃禍”捆綁在了一起,成為了西方人對東亞的狹隘偏見和種族歧視的典型,並很快成為了各種藝術和娛樂創作形式的題材。

電影時代到來之後,傅滿洲很快和德古拉公爵一樣,成為了銀幕上炙手可熱的反派角色。1923年,傅滿洲在《傅滿洲之謎》

(The Mystery of Dr. Fu Manchu)

裡迎來了電影中的處女秀,隨後以他為主角的電影就有15部之多,還在其他電影中作為配角和客串角色出場。

梁朝偉飾演“滿大人”:傅滿洲形象變遷史

電影《傅滿洲之謎》海報

梁朝偉飾演“滿大人”:傅滿洲形象變遷史

除了電影以外,小說、電視劇、廣播、音樂、漫畫等所有主流文化都有傅滿洲的身影。在那些年裡,傅滿洲伴隨著對亞裔的嚴重偏見,如同現在“哈利·波特”系列中的伏地魔,成為了西方流行文化的著名反派IP。

從歐洲到北美:傅滿洲形象的跨洋演繹

傅滿洲這個英國人筆下的反派形象在漂洋過海之後,竟然也受到了美國人的歡迎。不同於歐洲“黃禍論”背後的殖民主義陰謀,美國對傅滿洲形象的認可,與移民潮帶來的反華情緒有直接關係。

19世紀中葉,加州淘金熱吸引了第一批中國人遠赴重洋開始移民生活。最初加州政府並不排斥這些華人,因為勞工的稅收填補了財政的赤字。等到淘金業的競爭開始加劇,美國內戰帶來經濟低迷之時,本土居民對華人慢慢產生了敵視。大多數華人被驅逐出金礦後,只能在餐館和洗衣店掙得微薄的薪水。

膚色之間的衝突愈發公開。1871年洛杉磯發生了華人大屠殺事件,500多名白種人衝入中國城,襲擊、搶劫和殺害當地華人,18名華人因此喪生。而這些暴徒都逃脫了法律的制裁。

1882年,美國通過了《排華法案》,將所有華人勞工拒於美國之外長達十年。之後美國又通過了修正案,不僅限制在美華裔的出入境,更是取消了拒絕華人勞工移民的年限。《排華法案》長期成為了《美國法典》的一部分,直到1943年才被廢除,也是《美國法典》中唯一針對特定國籍或族群的章節。

梁朝偉飾演“滿大人”:傅滿洲形象變遷史

當時一張慶祝《排華法案》通過的海報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傅滿洲醜化亞裔的形象就順理成章地融入了美國文化。1932年,米高梅公司拍攝了《傅滿洲的面具》,這是美國第一部以傅滿洲為主題的電影,講述了幾個英國人要趕在傅滿洲和他的女兒之前抵達成吉思汗的陵墓,找到成吉思汗的面具,據說得到面具就可以統治世界。

電影上映之後,傅滿洲的反派形象深入人心,但也遭到了嚴厲的批評,被認為含有嚴重的種族歧視傾向。當時中國駐華盛頓的大使館還發表了正式的書面抗議。這部電影在1972年重新上映之時,又遭到了來自日本方面的嚴厲抗議。

在1940年電影《傅滿洲之鼓》上映之後,美國政府勒令工作室停止製作相關題材的影片。當時二戰如火如荼,而中國正是美軍在太平洋戰場的盟友,美國政府不願在此節點得罪國民政府。

在小說之中,傅滿洲的形象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二戰時期的傅滿洲把同為邪惡化身的納粹當作自己的敵人,因為小說中傅滿洲感覺到,納粹威脅到了自己統治世界的願望。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一時之間,傅滿洲詭譎地成為了反法西斯的先鋒,那些陰謀詭計和殘忍手段在美好的目標之下似乎也變得不再面目可憎了。

梁朝偉飾演“滿大人”:傅滿洲形象變遷史

電影《傅滿洲的面具》(1932)海報

梁朝偉飾演的“滿大人”:冷戰時期的功夫熱潮與反派老爸

二戰的結束,開啟了文化的反思熱潮。在一些場景下,傅滿洲也改變了原先單調的邪惡形象,而以滑稽搞笑的面目,多次出現在英國的諷刺劇中。在50年代的英國廣播喜劇節目“The Goon Show”中,傅滿洲是一個劇中反覆出現的來自中國的竹子薩克風演奏者。在這些節目的改編之下,傅滿洲不再代表對亞裔的歧視,反而被藝術家用來諷刺英國人的自滿和排外心理。

上世紀70年代,漫威首次引入傅滿洲這個反派角色的時候,李小龍正在美國掀起了一股功夫熱潮。漫威向來擅長從流行文化中尋找靈感,於是就創作了以李小龍為原型的“上氣”,並想做一部名為《功夫》的電視劇的改編漫畫,但由於製片方是DC的母公司華納而只能作罷。後來,漫威拿到了薩克斯·羅默的傅滿洲系列小說的改編權,把“上氣”這個功夫角色設定為傅滿洲的兒子,希望藉助這個IP來擴大影響力。

梁朝偉飾演“滿大人”:傅滿洲形象變遷史

上氣在漫威漫畫中的首次登場

漫畫《上氣》講述了“上氣”在覺醒之後與父親決裂,最終弒父的故事。在當時的冷戰背景下, “上氣”與父親傅滿洲的對抗,似乎也暗含兩種意識形態的對立。等到80年代“功夫熱”消退之後,“上氣”僅僅出現在其他超級英雄的漫畫中,而傅滿洲由於版權到期的原因,在出現的時候也以“鄭祖”這個名字代替。

梁朝偉此次飾演的“滿大人”,是漫威鋼鐵俠漫畫中的大反派,並不是上氣的父親傅滿洲或“鄭祖”。然而,在人設上,漫威漫畫中的滿大人和傅滿洲的確有很多相似之處,比如八字鬍造型、中英混血的身世、掌握很多神奇的科技幻術等等。這也是不少人質疑“滿大人”形象涉嫌辱華的原因。

梁朝偉飾演“滿大人”:傅滿洲形象變遷史

漫威漫畫中的“滿大人”

好萊塢時代的東方攻略:掘金狂潮下的IP重塑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3年上映的漫威電影《鋼鐵俠3》中,出現過“滿大人”這個人物,但在當時並沒有掀起廣泛的輿論質疑。電影中的“滿大人”,不再是漫畫中的超級大反派,而被改編成一個受人操作、偽裝成恐怖分子的演員。在人物造型上,他也不是民國時期的中國人,而是具有現代造型的中東人。

顯而易見的是,當曾經的大IP成為了歷史包袱,儘可能地淡化“滿大人”與傅滿洲之間的潛在聯繫,是漫威影業全球化攻略的必走之路。

梁朝偉飾演“滿大人”:傅滿洲形象變遷史

電影《鋼鐵俠3》中的滿大人

時至今日,傅滿洲逐漸從當年的邪惡化身轉變為娛樂化的文化符號。傅滿洲的鬍子形象如此深入人心,以至於成為了理髮店一種專門的鬍子剪法。美劇《老爸老媽的浪漫史》和《與夢隨行》

(Big Time Rush)

,都出現過裝飾兩撇小鬍子的白人作為笑點。在電影《加勒比海盜3》中,周潤發飾演的海盜,也有傅滿洲的臉譜化形象。

梁朝偉飾演“滿大人”:傅滿洲形象變遷史

《加勒比海盜3》中周潤發飾演的海盜形象

然而,娛樂化的趨勢,也沒有讓傅滿洲的形象擺脫往昔的偏見和歧視色彩,一旦沒有掌握好尺度,就會踩到公共討論的雷區。2013年,在大量華人抗議之後,美國通用公司被迫撤下了一則涉嫌辱華的視頻廣告,並向公眾致歉。這條廣告引用了1938年的歌曲 《東方搖擺》

(Oriental Swing)

,其中就出現了“in the land of Fu Manchu”

(在傅滿洲的土地上)

等被視為歧視華人的歌詞。

拍攝《上氣》這樣一部迎合中國市場的電影,漫威顯然有商業上的考量。從2008年首部獨立投資電影《鋼鐵俠》開始至今,漫威電影在中國內地收割的票房超過155億元,光是《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一部就打破了多項票房紀錄。顯然,漫威想借助首部華人超級英雄電影,繼續擴大在中國的掘金狂潮。

在好萊塢“政治正確”大行其道的當下,漫威絕不願意觸犯商業片的大忌。可以預見的是,電影《上氣》的製作過程,會盡可能地與傅滿洲這個帶有“辱華”標籤的形象撇清關係。

梁朝偉飾演“滿大人”:傅滿洲形象變遷史

漫畫中的“上氣”形象。

在最近的訪談中,《上氣》的創作者吉姆·斯塔林被問到,最希望在電影《上氣》中加入什麼樣的元素。斯塔林特意指出:“我只知道最不希望加入的元素,那就是和傅滿洲有關的一切。”漫威還特意選擇了美籍華人Dave Callaham編寫劇本,並尋找亞裔和亞洲導演,希望“避免一些西方對亞裔的刻板印象”。

在漫威的改編電影上映之後,能否消除如今的爭議,我們可以拭目以待。但在故事背景中若隱若現的傅滿洲,卻集合了一個世紀以來西方對中國人的充滿偏見和妖魔化的想象。在資本和政治的裹挾之下,他既可以成為令人可怖的邪惡化身,又能客串可愛又迷人的反派角色。傅滿洲這面鏡子,照出的是近代中國的屈辱歷史和華裔移民的心酸往事,可能也是不少中國觀眾如此在意的原因吧。

撰文丨李永博

編輯丨羅東

校對丨薛京寧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