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為何要先來讀佛經

心之祕發表的很多文章,多數都是勸人來讀佛經的,有些人認為我整天叫人讀佛經,這是一種偏執;有的人則說,佛經我讀,可是讀不懂;還有人說八萬四千法門,隨便哪種方法都可以……。其實,關於這些問題,我在前面的文章中都有提到,也講了很多為什麼要去讀佛經,乃至有些人,一直叫我要用通俗的話語舉例說明。

說這些話的人,我也能理解,畢竟自己、包括現在與我一起修學的夥伴,大家也曾經是從這樣的階段走過來的。舉例說明,其實文章中也沒少舉例,就像讓一位老人家學習使用手機,我們要不要教他知道一些手機的名稱、名字還有那些軟件,一直到操作,這裡涉及的內容也很多,也不是一句兩句就講得明白的。

學佛為何要先來讀佛經

佛經不讀,怎麼說您能明白,就像這位想學使用手機的老人家,如果她有一點點基礎的電腦知識,那教起來是不是會快一些?讀佛經是學修的基礎,就像孩子要去上學,一年級開始,從拼音開始學習,認識字、然後組詞再到句子,最後要寫成作文,學數學,學音樂、畫畫還體育……這些也都是相輔相成的。慢慢地學修到大學、到博士。成為博士,他就可以寫論文,因為這些知識都在他的倉庫裡面,寫篇論文,信手沾來。而我們讀佛經也是一樣的道理,法是在個自的身上。

佛經不讀,上面的名相您如何認識,就像老人家學習使用手機,不知道什麼是APP,也不知道在應用商店下載APP,那怎麼教她後面的操作,這就好比讀佛經,名相不識,怎麼學?

學佛為何要先來讀佛經

讀佛經是基礎,佛經讀了,出去做義工也知道如何做。例如佈施,佈施有個核心,就是種福田,福田的意涵:

1、本少利多;2、田有良莠之分;3、如是因如是果;4、自作自受;5、緣熟受報;6、報盡:財佈施所得的果報是報盡,業種才滅了,不要擔心會被人搶走了。所以是你的東西就是你的,不用擔心。佈施是自作自受。也就是你自己往自己地裡種了,收穫者就是你。

別看只是簡單佈施,在《優婆塞戒經》卷三:“世間福田凡有三種:一報恩田,二功德田,三貧窮田。” 佈施的核心要先弄清楚,就是要種福田,當然有時候業緣的問題,我們需要種貧窮田,該種的也是要種。

學佛為何要先來讀佛經

我們的時間、財力、物力有限,佈施的標的在有選擇的情況下,我們要來扣這三種田。當然,佛法中講佈施更重要的是三輪體空、無我的佈施。在這之前,這些佈施的道理我們要先懂,才能修集到清淨的福田,儘量減少雜染。如果不讀佛經,您如何知道一個佈施還有這麼多內容?

彌勒菩薩在《瑜伽師地論》當中特別提醒說,除了報恩田、功德田以及貧窮田等三種田之外,應該要知道其他的都叫作鄙惡田,甚至有的還是毒田。像是破壞佛教正法的那些天魔外道所傳的邪法,在那些道場當中來佈施,不但不會增長廣大的福德智慧,甚至還造下了破佛正法的惡業,會下墮三途惡道去受苦。這一點尤為關鍵,不讀佛經,對方講出來的話,您就辨別不出他在學什麼,以為這個很有道理,這裡有光環,人家是什麼什麼級別,想想看這級別是怎麼來的?

學佛為何要先來讀佛經

佛經讀了,我們才知道如何去學修、修學、修行、親證。在世間法中,同樣一句話、一件事情,都可以有很多方面的認為與說法。最近,我在看《奇葩說》,發現正反方的辨手都很強,無論是什麼樣的事情、什麼樣的話語,正反方辯手都可以舉證,說的頭頭是道。我看著節目,想到我們修學佛法,很多人不肯在經典下功夫,喜歡聽人說,或者愛看書。一件驚心動魄的事情正在發生,也不知道去思維的大有人在。這都是因為沒有熟讀佛經的緣故,沒有能力思維。

正如這個《奇葩說》正反方辯論一樣,怎麼說都說得通,似乎都有道理,這樣也行那樣也可以,可是如果您將修學也視如此,那真是有善心,而沒有智慧。花了很多時間,一直是在人天善法中學習。就像剛剛說的佈施,對於佈施標的是否能觀察分辨,是不是屬於那三種福田,這沒有通過讀佛經,建立正知見,就容易產生大家都是這樣做,我也這樣跟著做。

學佛為何要先來讀佛經

就這些簡單的佈施,讀佛經瞭解之後,而來作出正確的簡擇,以免明明想要造善業,結果所種的卻是毒田、鄙惡田,將來會得到長劫的惡業果報,那麼就太悲哀了。

再來,一些學人真是很精進,每天都在行菩薩道,受戒持戒,如果沒有結合佛經,沒有在大乘了義法上下功夫,這些只是在修福報,《地藏經》講了,修福報即三生受樂。持戒持得好,也是在修福,將來不至於到三惡道去而已。

雖說目前大家的階段都在學修,但學修的前提,是要先把佛經讀了,《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報恩品第二之上:“善男子。於法寶中有其四種。一者教法。二者理法。三者行法。四者果法。一切無漏能破無明煩惱業障。聲名句文名為教法有無諸法名為理法戒定慧行。名為行法為無為果。名為果法。如是四種名為法寶。”就這經文,如能真的理解明白,相信您是有點智慧的。

學佛為何要先來讀佛經

佛經要先讀,事情隨緣去做,就單單一個佈施,內容就很多,不讀佛經,只是聽別人說,說得完整與否如何知曉?佈施這個內容,《優婆塞戒經》從內涵部分講了財佈施、法佈施、無畏佈施,以及佈施的果報,正果與餘果。像我們去行善、佈施,做這些事情,這些所為的正因是明心見性。

這部經典還講了佈施時要注意這五點:要以至誠心來佈施、要自己親自行施、不要假手於別人、要信心施、要時節施、要如法財施,還有一點很重要:施而不生悔。

學佛為何要先來讀佛經

既然會去佈施,就是想修福,這部經中也詳細講了佈施的勝果有:財勝、田勝、施主勝。三種勝果之較量。還講了福田、毒田、鄙惡田,然後佈施從五陰看,從第七末那識看、從第八識阿賴耶識看,作與受有三種關係,之後又講了財施與法施的對比,以及佈施的心態:

1、求受者報——希望受者將來回報於己;

2、求來生報——希望來生得財,乃至生天;

3、求名聲——有人佈施是為了求好名聲,古人說:“百金買屋,千金買鄰”,他是“千金買鄰,萬金買名”;

4、求功德——若求功德,即無功德;

5、無所求施——不唯後世得福,亦得解脫功德,施時己自受用故。

學佛為何要先來讀佛經

這個是等流,佈施的習慣會等流到未來世。還有諸菩薩的清淨施,在《優婆塞戒經》自他莊嚴品第十一:有三因緣:“一者物淨,二者心淨,三者福田淨……”很多內容。如果您沒有讀佛經,就一個佈施,您如何知道內涵,要怎麼辨別,如法佈施要怎麼做?可不是簡單、好心、憑心去做,給錢了或者出力了就好。

通過文字所表達的內容還是有侷限,學佛要先來讀佛經,讀佛經是聽釋迦牟尼佛直接講經說法,佛經的文字有般若智慧,還有定力,能消除性障習氣,有了智慧才會懂得如何行,在隨緣去做的過程中,福德資糧也能如法地收集,這樣依經典、依戒律而來的種子才優質。

先寫到這吧,關注心之祕,為什麼要先來讀佛經,歡迎您多留言,後續我們繼續來探討學習交流。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