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的成果是先轉心後轉境界

佛教 佛學 解脫般若唯識 解脫般若唯識 2017-09-04

十法界包括六道輪迴的凡夫、聲聞、緣覺、菩薩、佛法界。佛的識已經完全轉成智,以智起用,也用本心無垢識起用。眾生用識心起用,也用本心第八識起用,眾生起用是第八識與識心和合起用,而佛的八個識心可以單獨起用。

成佛作祖離不開生滅相,單獨一個佛的無垢識真如心,不能成佛作祖,祂不是佛不是祖,是我們給祂取的一個假名,祂自己並不認可,祂不認為自己是佛是真實的是我,因為祂是無我性的心。

凡夫從學佛到成佛,都離不開各種生滅法。五陰本身就是生滅的,沒有五陰不能修行。各種禪定境界無量三昧都是虛妄的,但是如果不去證得,也不能成就佛道。識心雖然是虛妄的,但是不轉化,不破除無明,修行也不能成就。各種境界雖然是虛妄的,我們還是得在各種虛妄的境界中修行,以轉心轉境界,境界如果沒有轉的人,也不是大成就者;而心不轉,境界就不會轉。身心這個假殼子,以及根塵識,都得要好好地利用,我們就是要藉助於這些假法來修行,來成就無上覺。

轉識成智,沒有成佛時,名稱都是識,轉成智了就是佛。凡夫到成佛的距離還很遙遠,不是在短時間內就能轉識成智而成佛的。明心開悟了,也只是賢位的住位菩薩,還需要經過十個行位,十個迴向位,入初地。這才走完三分之一的路程,還有三分之二的修道過程需要走。而要入初地,需要很大的福德,需要為佛教做出極大貢獻,為眾生做很多事情,還要有無生法忍慧,有一分道種智。

修行先具備正確的知見,知見完備,因緣具足時,才能明心開悟。明心需要有大福德,這個福德是在為佛教和眾生做事當中得,在忍辱持戒禪定修慧當中得。相應的戒定慧都要具足,大乘的理要明,還要在有因緣現前,才能明心證真如。明心不是閉關修行就能修得來的,理不明,閉關也沒有用,閉關時既沒辦法修福,還要耗費福德;修行過程中沒有各種事境的磨練,忍辱行也修不好,菩薩六度就不容易具足,明心證悟就困難。所以修行中還是要多著重於修行菩薩六度,這是正修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