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識的運作

佛教 漂流 菩提一心 2017-05-11

佛教唯識學派認為,當識流轉進入我們現在的色身後,形成由人的五種接收器官(根)-眼、耳、鼻、舌、身,接觸到世間的五種現象(境)-色、聲、香、味、觸,產生了五種覺知(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當我們的頭腦(意根)對前五識所接觸的內容,產生概念、分析、判斷、記憶等(法),便形成我們熟知的思想意識(第六識)。

第七識稱為末那識,位居前六識與第八識阿賴耶識的樞紐,它負責轉化前六識產生的作用力(業)後,儲存到第八識裡,並且於因緣具足時,將第八識中的業力種子提取至現象界。意識的運作關係非常緊密,雖然名為八識,但實為一識。當我們這個階段的生命結束時,肉身和意識所附著的根器都會相繼毀壞,然後這八識含融的一識,便再繼續進入法界裡漂流,直到遇見另一次因緣和合,才又開始另一個階段的生命開展。

流轉中的識本身不具備運算功能,只負責儲存我們所經歷的一切,可是它卻含藏著一股無明動力,這是一種對「我」的存在產生的錯誤認知,稱之為薩迦耶見,也就是我見。這股無明不斷催促著識對接觸到的因緣產生執取,當尚未形成新的生命形態時,它推動著識投入新生命。當已成為生命形態時,它又推動執取所接觸的一切。如此環環相扣下,執取的動力越來越強,執取的範圍也越來越大,一直到這個生命形態結束,然後又再次投入新的生命形態,開始另一次循環,這就是生命不斷輪迴的根本原因。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