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有智慧的人,都是處理“當下事務”的高手,現在學不晚

佛教 儒家 阿彌陀佛 讀書 法律 一元超級大咖 2018-12-05

有智慧的人,都是處理“當下事務”的高手,你行嗎?現在學不晚

真正有智慧的人,都是處理“當下事務”的高手,現在學不晚

古代經典中有許多智慧和法則,不管在修身養性還是在工作中,今天依然有大用。

所以一要會讀先賢經典;二要活學活用,不要只停留在學習知識層面,關鍵要應用。

(一)如何讀古代先賢,如何應用先賢智慧(許多人其實根本不會讀先賢經典)(先賢經典中關於心性和行為方面的較多)(活學活用是讀先賢經典最正確的方法)

許多人讀經典是帶著有色眼鏡和批判的思維讀的,專挑問題,專找不適合的地方,眼裡只看見問題,卻忽視精華,為什麼?原因只有一個,因為先賢探究問題的角度是宇宙觀到世界觀再到人生觀,是客觀,有格局、法則的,而我們大多數人看問題的角度恰好是相反的,是自我的,只有人生觀和個人觀,就如同在10米高空看地面看到的大多是垃圾和不好的,而在100米高度看到的人和景,1000米高度看到的是畫面和風景,在世界之巔看到的是變化,在外太空看到的呢?所以不要把自己10米的眼界與先賢的眼界混為一體,不要做井底之蛙,更不要固執的爭執,格局決定眼界,決定人生高度。(讀經典也一樣)

古之先賢的經典中有許多當時時代的侷限性,不要揪著不放,不要把知識和智慧混為一談,不要有點知識就覺得是高人,不要用知識解讀別人的智慧,知識與智慧的距離,不懂的人永遠不知道,有智慧沒知識的人只要學習就能獲得知識,有知識沒智慧的人學習是得不到的。

故學習古代先賢的經典不要只走頭腦思維(走頭腦思維有時覺得古人的東西膚淺、邏輯不通或者錯誤百出),而是要走心,要用心靈去體悟,要去行動,用行為去驗證,只要這要你才能體悟到先賢經典智慧的玄妙和力量。

真正有智慧的人,都是處理“當下事務”的高手,現在學不晚

(二)活學活用當下“四正勤”(四正勤是處理當下事務的最好法則)(我個人不反對修行但不要太執著,但佛法中的法則在生活中確實有大用,可以指導人的心性和行為。)

今天我們重點探討和分享“處理當下”的智慧和法則。

四正勤:一、已生惡法令斷,二、未生惡法令不生,三、未生善法令生,四、已生善法令增長。

解釋:已生的妄念惡念和已發生的錯誤做法要立即停止,斷滅;還沒有發生的惡念和錯誤做法要阻止其產生,要不生;沒有產生的正念善念和做法要立即覺醒並當下行動;已經產生的善念正念正行,一要保持,二要強化,要擇善固執。

學會當下“四正勤”需要做到兩點:一是洞見實相;二是持戒能止;三當下四正勤。

首先明覺清醒,洞見實相,見不到實相何談當下正確。

真正有智慧的人,都是處理“當下事務”的高手,現在學不晚

明覺需要認清“當下”,讓心不要活在過去,也不要活在未來,要專注當下,心安住在當下,明覺清醒才能洞見當下的實相,才能達到禪宗所講的“看山依然是山,看水依然是水”的境界,簡單講就是能看見事物的本來面目,而非自己臆想或根據自己喜好處理過的面目。

明心見性,明心見法,明心見真,見真是最基本的要義,沒有真一切都妄談,真誠不自欺,現代人其實大多數已經被自己和別人構造的世界所包裹,已忘記了自己的初心和良心。

我們看看自己是否已被錢洗腦、被慾望駕馭,我們再看看那些“所謂明星”是否還有初心,還有良心和底線,到多活在自己的顛倒夢想世界中。自我麻醉的痛苦著自己也痛苦著別人。

其次當下知行,必須先過“戒定”關,如果不能做到“戒”,一切都是妄談,又回到老路,文字只過眼過腦不過心,四正勤就是空談,只有做到“戒”做到“止”,四正勤才能實現。

四正勤是來斷除懈怠心和放逸心,“勤”是勤奮、是努力、是向上、是精進;最關鍵是“正”,要斷惡要修善。

做到四正勤的前提是“戒”,佛法是以“戒律”為基礎的。戒跟善不相同,善的目的是得福,戒的目的是得定,正的目的是得法。

“戒”就是明確不能做的事,並且標準化。佛法中的“善惡標準”凡是與真心、自性相應的這就是善,與自性相違背的這就是惡,這是佛法善惡真正的標準。對現代人太難,而我們現代人則需要明確界定出“合法合規”即可。戒律,持戒就是現代人所說的守法;戒是戒律,律是法律。戒律的核心目的是要我們做什麼和不做什麼?戒律的關鍵是徹底執行和無一例外。

我個人覺得歷史上有兩個戒律案例非常有示範意義:《史記·高祖本紀》:“與父老約,法三章耳;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殺人者要處死,傷人者要抵罪,盜竊者也要判罪。還有非常有名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三大紀律:(一)一切行動聽指揮;(二)不拿群眾一針一線;(三)一切繳獲要歸公。戒律的核心是絕對的標準和徹底的執行,無一例外。得此精髓者才能領悟戒,才能達到戒的目的和力量。

真正有智慧的人,都是處理“當下事務”的高手,現在學不晚

再次,四正勤。瞭解了“戒”能做到戒,並做到徹底,那麼執行四正勤就變得簡單可行了。

第一條“已生惡法令斷”,無論是心裡面所想的,或者是已經做了的惡事,一定要把它斷掉,當下明白了,從今以後再不作惡事,再不起惡念。

第二條“未生惡法令不生”,這是預防,防微杜漸。沒有生的惡念惡行,乃至於惡口,時時刻刻警惕防範,不生。古大德常說:“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念頭起來,立刻就要覺悟,一覺悟那個惡念就不會繼續。第一個惡念起來了,第二念頭就覺悟了,惡念就不會相續,這就是修持,這就是功夫。淨宗有一個最簡單的方法,一是惡念起來了,二是立即念“阿彌陀佛”。關鍵是用正念代替妄念。

第三條“未生善法令生”,這就是要求多讀經典,多行正事,尊重客觀規律,養成惟道是從,惟法是從,惟正是從的習性,善正是一個慢工,智慧是一定一點積累的,由量變到質變。讀經典就是一個潛移默化的作用,積累到一定力度自然會產生智慧力。

第四條“已生善法令增長”,已經起的善念,已經在做的善事,對於社會、國家、大眾真正有利益的事情,已經想到了、已經在做了,更要努力精進,要增長,不能衰退。

儒家講“擇善固執”與四正勤有同樣的效用。《禮記·中庸》:“誠之者,擇善而固執之者也。”“擇善”需要靈活的智能,需要識別善正,“固執”需要有超強的勇氣和堅韌的耐力。智能加上勇氣和耐力,同時還以“善正”為其核心,堅持不懈然後才有可能走向至善的境界。若要擇善,必先知善,而知善以良知為源頭,以善正為本。擇善之後還要固執,固執就是堅持原則決不妥協,而且要做到無一例外,把一件事情做到正確,把每件事做到正確。

真正有智慧的人,都是處理“當下事務”的高手,現在學不晚

今天文章還是有點雜,短篇幅很難展開,我個人還比較滿意,有些乾貨,如果按照文中去做會有大用,大家各取所需吧。有用則用,沒用就過過眼。

謝謝讀貼,謝謝轉貼,謝謝關注(文章閱讀量上不去,希望大家轉發幫忙)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