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曉鴿:下一個BAT,不會再是BAT

風投 創業 移動互聯網 投資 財經第一聲 2017-04-11

31日,61歲的熊曉鴿帶著團隊一行十餘人飛抵長沙,現身第四屆移動互聯網嶽麓峰會。這是他首次以IDG資本全球董事長的身份亮相。兩天前,他剛剛完成對自己老東家、美國IDG集團的收購交割。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IDG就等於VC,VC意味著IDG。IDG資本收購IDG,這樁繞口令似的收購案,再次被冠以“傳奇”的定語。只是,正如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熊曉鴿能兩次投出同一個BAT嗎?


  • 你能做的,就是保持獵犬的狀態

作為中國風險投資的拓荒者,熊曉鴿領銜的IDG資本已耕耘中國市場近25年時間。

熊曉鴿:下一個BAT,不會再是BAT

早期的IDG,有過系列堪稱經典的項目。從騰訊、百度到攜程、奇虎360,IDG幾乎賭中了中國全部的互聯網1.0巨頭。中國互聯網2.0新秀裡,小米、美圖、蘑菇街,IDG悉數落子。可以說,近半數中國互聯網企業,都可以看到IDG資本的身影。

“中國VC第一人”熊曉鴿,在整個中國風險投資界成為近乎教父的人物。熊曉鴿曾說,自己撞到了一個“好國運”,恰好趕上了中國互聯網第一波浪潮。

從一群人中識別熊曉鴿,其實非常容易。他衣著樸素,個子不高,但在峰會現場,周圍往往聚滿了大量的創業者。即便是在接受財經第一聲記者採訪期間,也不停有投資界同行走來與他問好、握手並寒暄一二。

熊曉鴿:下一個BAT,不會再是BAT

但是,儘管他曾長期立於中國互聯網風險投資的浪潮之巔,如今畢竟是時移世易了。

紅杉資本、KPCB等國際頂級VC的紛至沓來,每每搶去這位中國VC拓荒者的風頭。這幾年,IDG資本接二連三地錯失京東、餓了麼、滴滴等一系列新獨角獸。雖然IDG的投資成績在中國依然無出其右者,但熊曉鴿的傳奇似乎戛然而止了。

不過,投資總是一門遺憾的藝術。“不能所有的機會都歸你來做。沒有一個人願意錯過機會,但是沒有遇到的話,這就是life。”他反問,“就像女孩子找對象,如果錯過了心儀的男生,你會遺憾嗎?這就是你的生活,對不對?你說的對,現在是錢太多,好的項目太少,你能做什麼呢?你能做的就是更努力工作,每個人都像獵犬似的。”

熊曉鴿:下一個BAT,不會再是BAT

IDG資本的變化是顯而易見的。此次移動互聯網嶽麓峰會,與熊曉鴿同行的,還有他的十幾位同事。“我過去也沒想過會做到這樣,我們都在這裡尋找機會。”

事實上,曾視TMT為基因的IDG資本,其投資策略和行業早已開始有所延伸。

熊曉鴿對新開闢的投資領域如數家珍。“像湖南,我過去也不投,但我現在投了湖南的海翼電商,去年銷售額25億,利潤3億。作為初創企業,它的成長比早期的阿里巴巴都強。”

再如,世界互聯網大會慣例在烏鎮召開,但少有人知道,烏鎮就是熊曉鴿在09年投資的項目;更不為人所知的是,熊曉鴿在湖南大學求學時便當過球隊前鋒,如今球迷們看到的英超比賽,其獨家轉播權也有IDG參與運營;而知名電影《盜夢空間》、《環太平洋》、《星際穿越》背後,是熊曉鴿在兩小時內做出了對傳奇影業投資8500萬元的決定,這是近幾年熊曉鴿投得最多、也是做決定最快的一筆投資。

這就是IDG想做的事情。熊曉鴿想證明,IDG已經走出了傳統的區域,並且拿出了不錯的成績單。


  • 你得知道,BAT的短板在哪裡

與此同時,同一峰會論壇會場裡,以ofo創始人戴威為代表的90後創業者,與70後、80後企業家同臺侃侃而談,開始向世界展示自己的判斷眼光與實力。

熊曉鴿:下一個BAT,不會再是BAT

90後出場,熊曉鴿也該跟著這幫年輕人一起再次創業了。這位娃娃臉的風投大佬,抬起雙手指向自己笑言:“我就是90後。IDG資本成立於 1992 年,開始正式投資是在1993 年,IDG是跟90後們一起長大的。”

90後的熊曉鴿,對90後的創業者們有話說。

談idea。“90後對移動互聯網非常熟悉,有很多idea,但只有idea是不夠的。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創業做一把手,到行業公司沉澱一段時間,先把行業搞明白了。”

談創新。創新無對錯,但模式有高下。放眼當前的創業項目,商業模式創新者眾,而技術創新者寥寥。模式創新並無技術門檻,被複制實數易事,同一個模式之下,燒錢比賽成為流行。“就像O2O,大家都在做,我不一定願意給你來燒錢。”

談BAT。短期內,還有可能出現下一個BAT嗎?“當然可能,完全可能。”BAT的壓力比我們想象得要大得多,關鍵在於,你得知道BAT的強項在哪裡,短板又是什麼。如果存著超越BAT的心思,“那就不要做和BAT相同的事。”

熊曉鴿:下一個BAT,不會再是BAT

而從業務上看,BAT的的用戶主要面向國內市場。和美國三大行業巨頭蘋果、Google、Facebook的國際市場相比,下一代BAT除了撐起國內市場,產品還能夠走向全世界。

BAT的短板,還在於產品趨向個人消費和低端消費。熊曉鴿並不忌諱坦言,“不是每個人都想用便宜貨,像我們這些人就不太想用淘寶那些東西。”商業世界的每一刻都不會重演,中國的消費升級和2B用戶,未來會有更多潛在機會留待創業者們探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