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獨家|雲智慧獲2600萬美元C輪融資,從APM做到業務運維

風投 基金 創業 可視化 36氪 2017-05-23

今日,雲智慧正式對外宣佈,已獲得由寬帶資本(CBC)領投,海納亞洲創投基金(SIG)、紅杉資本中國基金跟投的2600萬美元C輪融資。據悉,在C輪融資之前,雲智慧還獲得過紅杉資本中國基金領投,戈壁創投跟投的B+輪1200萬美元和B輪1500萬美元以及戈壁創投領投的A輪300萬美元融資。

2009年,雲智慧從“監控寶”起家,主要幫個人站長、運維人員監控網站前端的性能,產品每年收費365元,儘管覆蓋了20萬家活躍的企業用戶,但早期能收上錢的只有幾千家。用雲智慧總裁劉洪濤的話說,“監控寶驗證了在中國純SaaS的模式行得通,可若公司要發展壯大,還需另謀出路。”正常情況下有三種思路,首先是擴客戶數量,在當時20萬已經是比較接近天花板的數字,所以不可行;其次就是提高客單價,監控寶大多是IT工程師在用,能從老闆手中撥出的預算較少,也不可行;那就剩下最後一條路——找到有錢的客戶,把更有價值的產品賣給他們。

在2013年A輪融資後,雲智慧開始佈局APM產品,推出透視寶。相對於監控寶這種基礎監控工具,APM產品更多是面向中大型客戶,大企業往往有很多複雜系統,效率低、故障率高會影響使用,像早期一些小銀行的APP使用過程中很容易崩潰跳出,就是典型的案例。APM的出發點則是改善系統性能,降低故障率,通過在服務器端安裝agent探針或者移動端打sdk等方式採集系統數據,然後進行分析。

其實APM已經存在超過10年,最早是IBM這種大公司做出來在服務客戶。劉洪濤告知,之前需要在服務器上採集海量的數據,再過濾出有用的進行分析,這過程效率很低,而現在的探針採集更精準。並且,傳統採用緊耦合的方式,假設對方是Linux,則需要開發一套專門產品適配,這樣下來,往往適配需要做幾百次,而云智慧的方法是對最初的開發語言做適配,解決了標準化的問題,所以實施較輕。當然,由於埋在系統中,APM的性能也會影響原系統性能,劉洪濤表示,雲智慧把影響控制在3%-5%的比例。

隨著產品走向市場,有很明顯的感知,APM產品大幅度提高了客單價。據瞭解,雲智慧服務的客戶在幾百家,傳統領域居多,通常為年收入過億的企業,服務器在幾十臺到幾百臺體量,客單價在幾十萬到百萬元級別。這期間,雲智慧也在2014年完成了B輪,2015年年底完成了B+輪融資。

從2016年往後,雲智慧發現,現在的大企業都在搞互聯網+,過去的IT運維也好、APM也好都還停留在基礎運維範疇,其實企業老闆最關心的是,這些系統問題究竟有沒有影響業務。所以,雲智慧切入做業務運維。

劉洪濤舉了個例子,某國際大型零售企業,突然有一天線上業務下降了30%,排查外界正常後,判斷是支撐業務的系統出了問題。過去是要把供應商都找來,然後會診定位是哪裡的問題。此時,雲智慧的做法是從上層代碼開始,然後到中間件、底層數據庫,硬件中的存儲、負載均衡、CDN等,逐層排查後發現,是一臺負責第三方支付的服務器硬盤滿了。對運維人員來說,硬盤存滿是個優先級很低的告警,因為服務器不會宕機、應用也不會宕機,通常情況下等有空去刪除下垃圾就好。但在這個案例中,會導致支付過程中,三筆交易有兩筆成功一筆失敗。可見運維需要跟業務結合的重要性,否則很難發現故障。

而這個過程中,雲智慧需要私有化部署。那麼就衍生一個問題,就是不同企業的系統、業務邏輯不同,可標準化的程度豈不是很低?對此,劉洪濤解釋到,雲智慧先儘可能廣泛的採集底層數據,包括從APM監控來的、客戶給到的,在這基礎之上,跟蹤所有用戶行為,就可以窮舉所有的業務邏輯。基於重新構建的業務邏輯和拓撲結構,最後再用可視化的方式把關鍵業務指標表現出來。

我們知道APM賽道上有聽雲、雲智慧、OneAPM三家跑在前面,談及壁壘時,劉洪濤強調,首先技術能力得過關,其次是對客戶需求的理解,最後就看執行力以及適配互聯網+場景的具體情況。此外,像我們之前報道的日誌易感覺也可以做類似的事情,劉洪濤表示,在一些客戶案例中,客戶會給到日誌易採集的數據,所以兩者為合作關係。

據悉,雲智慧從談客戶到部署週期大概在半年,目前團隊200多人,研發測試120多人,客單價在百萬級別。本輪融資資金主要用於組織銷售和市場擴張,目前銷售團隊以直銷為主。此前孵化的“天機數據”已經獨立運營,預計雲智慧公司在今年實現盈虧平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