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懂教育的父母,和孩子相處時,都做到了這5點

服裝 發現佩奇 布穀聽聽 2019-04-03
真正懂教育的父母,和孩子相處時,都做到了這5點

文 | 理查德·泰普勒 編輯 | 金雀兒

來源 | 布穀聽聽

為人父母似乎無從準備,它考驗著你的耐心、你的脾氣、你的情緒,有時甚至是你的理智。學走路、去上學、談戀愛、考駕照——麻煩事似乎無休無止。

在為人父母的路上,你一定會經歷各種挫折、焦慮、迷茫,也常常會思考該說些什麼、做些什麼,才能讓你的孩子健康、順利地成長。

不管各位家長對“規矩”有什麼看法,其實這個詞帶有責備、懲罰甚至毒打的意味。作為父母,理應是不能讓孩子看到或聽到這些的。

但說實話,一旦你正確理解了這個詞的含義,說不定它會幫助你成為優秀的父母。如果你能給孩子制訂合理的規矩,為孩子創造出良好的成長環境,那麼為人父母這一重任就會變得更為輕鬆。

下面這5條“規矩”,就能讓孩子受益無窮。

有了這些規矩,孩子的成長會更加自由,同時也如果規矩能起到良好的作用,那父母就永遠不用責備、懲罰或毒打孩子了,一家人自然就能其樂融融、和睦相處。

一、統一戰線

真正懂教育的父母,和孩子相處時,都做到了這5點

如果父母給孩子定的規矩前後矛盾,會給孩子造成困惑和失望,最終可能會導致孩子不再尊重自己的父母。

一旦夫妻二人共同制定好了規矩,就一定要形成統一戰線,嚴格遵守。如果你在孩子面前拆了自己伴侶的臺,那你不是在對孩子好,而是在迷惑孩子,最終你會失去孩子對你們的尊重,也會削弱他們對這些重要界限的信心。

單親父母也不例外。不論是你的父母、保姆,還是幫忙照顧孩子的朋友,只要是幫你共同分擔養兒育女這一重任的人,你都要和他們統一好戰線。

如果你想給孩子安全感,你們就要成為彼此堅強的後盾,也就是說,你們要共同面對為人父母的艱難。你慢慢地就會發現這樣做是值得的。因為這樣能讓孩子更加幸福,更清楚界限在哪裡,最終也會更加尊重和愛父母。

當然,你們不必就各種可能發生的瑣事事先約定好對策。遇到具體情況時,無論自己的另一半說什麼,你只要同意就是了。

夫妻二人一致的看法遠比同意的內容更為重要。

二、施軟不施硬

真正懂教育的父母,和孩子相處時,都做到了這5點

現代研究人員和兒童心理學家認為,獎勵更能讓孩子具有合作精神。

當然,這並不是說每次孩子禮貌地說“請”,你都要獎勵他們,每次孩子整理了房間,你都要給他們報酬。

其實,大多時候,只要孩子知道父母注意到了自己的付出,能得到父母的讚許,他們就知足了。

所以,你不妨換種做法,對孩子說“謝謝不錯哦”,或者“你真積極,把房間都收拾好了,不錯哦”,或者“謝謝你早上這麼安靜,讓我睡了個好覺”。

我相信,他們以後還會繼續這樣做,只為了得到你的誇讚。重要的是,要讓孩子知道你看到了他們的付出,所以父母要告訴他們這一點,否則就不會達到應有的效果。

另外,和孩子商量事情的時候,要施軟不施硬。

例如,你可以對孩子說:“今天你要是在公園裡表現得好,晚上就做你最喜歡吃的菜。”“要是連續一個月把房間保持整潔,就多給你點錢買衣服。”

這並不是說,硬手段沒有用武之地(很明顯),只不過在理想情況下,最好還是不要這樣做。

不過,當孩子犯的錯誤比較嚴重時,父母可以採取適當的硬手段,但即便如此,也要配合一定的軟手段。例如,你可以對孩子說:“如果你再不按時回家,就禁足一星期,但如果你能連續一個月按時回家,就可以晚回家15分鐘。”

不要給孩子太大壓力,重要的是,要讓孩子知道你看到了他們的付出。

三、前後一致

真正懂教育的父母,和孩子相處時,都做到了這5點

孩子需要知道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對此,他們的判斷標準就是看自己以前的行為是否被父母認可了。

因此,面對孩子同樣的做法,如果父母的態度前後矛盾,那孩子就真的會陷入迷茫中,自然也就不會守規矩了。同時他們也會覺得沒有安全感,甚至會認為父母不愛自己。

對於父母來說,做到態度前後一致最難的一點是:很多時候,你不能破壞規矩,即使你想這樣做。

如果你不讓孩子跟自己睡一張床,就要堅持到底,千萬不要因為孩子今天有點傷心,或者洗澡的時候看起來很可愛,或者你自己有點失落等就改變了做法!

只要你妥協了一次,下次再想堅持就萬分困難了,還不如現在就果斷一點對孩子說“不行”。

這看似是父母的狠心,實則對自己、對孩子都好。

當然,你也可以選擇改變規矩(最好先跟伴侶商量一下)。或許某一天你突然意識到,如果孩子每天跟你睡一張床,你會覺得生活更加甜蜜,你也不知道自己剛開始為什麼不讓孩子這麼做。但你要記住一點,一旦改變了規矩,就必須要堅持很長一段時間;否則,經常變來變去會讓孩子一頭霧水。

另外,制訂好了新規矩你能堅持多久呢?至少也得堅持到孩子忘了你改變規矩這件事吧。

但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他們也就需要越來越長的時間來忘記。所以,不管父母如何選擇,最好還是一如既往地堅持到底。

做到態度前後一致最難的一點是:很多時候,你不能破壞規矩,即使你想這樣做。

四、不要生氣

真正懂教育的父母,和孩子相處時,都做到了這5點

當孩子惹你生氣或者故意跟你頂嘴拱火的時候,你會一笑了之嗎?可能不會。

不過,如果你能講個笑話,不失時機地“挖苦”他們一下,就能化解在接下來5分鐘裡孩子跟你爭吵的決心。這樣既能給雙方帶來更多的樂趣,也能因此慢慢加深親子關係。

約翰·伯寧罕寫過一本很棒的童話書——《你願意……嗎》

在這本書裡,作者問孩子們願不願意一些不愉快的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例如,願不願意弄一身果醬或淋一身水,或者在泥水裡被狗拖著走。

我年齡較小的幾個孩子很喜歡這本書。

所以,每當他們淘氣的時候,我就問他們:“你想被趕回房間待5分鐘,被撓癢癢撓30秒嗎?……快別淘氣了。”

每次聽到這些話,他們就咯咯地笑起來,瞬間就忘了自己要怎麼淘氣了。而且他們似乎更喜歡被這樣的方式叫停,而不是被責備一番。現在,經過深思熟慮,我決定也用這招對付幾個成年人。

放輕鬆……這樣既能給雙方帶來較多樂趣,也能因此慢慢加深親子關係。

五、對事不對人

真正懂教育的父母,和孩子相處時,都做到了這5點

我認識一位專門研究兒童行為學的人。有一次,她告訴我,她學到了這麼一條重要的法則:“他不是個淘氣的孩子,而是個會淘氣的好孩子。”

或許我們會以為這只是心理學中一個有趣的例子,早已屢見不鮮,所以就立馬給這條荒謬矯作的建議“判了死刑”。

可是,後來我才知道,她說得完全正確。雖然迄今為止我仍覺得這一說法本身十分荒唐可笑,但當我放下自己的架子,退後一步仔細想了想,便不得不承認,這一說法背後的法則真的是再正確不過了。

如果你說孩子淘氣、自私、懶惰、肥胖、愚蠢、沒禮貌、固執、粗心大意等,那你就給孩子貼了標籤。

如果他們相信了你的話,那這個標籤就會變成真的。孩子就會想:“就算我努力也沒用,我就是懶。”或者“還能怎麼樣呢?他們已經把我看成是淘氣的孩子了。”

孩子的這種想法當然是不正確的,但就是因為父母貼的標籤,他們才會認為這一切都是真的。

所以,父母要做的是對事不對人。

你可以告訴孩子“這樣做太自私了”或者“不敲門沒禮貌”這樣的話,此時你就不是在批評孩子,而是在批評他們的行為。當然,如果你真的忍不住想大喊:“他真懶!”也無可厚非,但是千萬不要當著孩子或別人的面這麼說,以免孩子聽到這番話後信以為真。

即便是孩子常常不收拾餐桌或者不幫你洗碗就出去玩了,你也千萬不要說出來。

但如果是正面的標籤,情況就大不相同了。只要你說得對,標籤也能起到激勵孩子的作用,讓他們變得有想法、認真、勇敢等。

說實話,有時,當孩子有不好的行為時,你也可以用這些正面的標籤去放大他們的優點,例如,你可以對孩子說:“看到你這麼沒禮貌,我很吃驚,我一直以為你很有禮貌呢。”

這樣,孩子就會知道,父母看到了他們好的一面,所以他們就立馬會朝“有禮貌”這個標籤努力。

記住:父母要做的是對事不對人。

愛默生曾經說:“我們為孩子的美麗和幸福感到極大的歡樂,這歡樂使我們的心靈博大到軀殼難以容納的程度。”

是的,孩子的幸福快樂是父母共同的期待。而現實生活中,卻往往事與願違。

當父母知道了這些與孩子相處的“規矩”,無論你即將為人父母,還是已為人父母,無論你正在養育蹣跚學步的孩子,還是正在面對青春期叛逆的孩子,都將對你有所助益,從而更好地面對自己,面對兒女。

本文選摘自作者暢銷書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