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出了這一招,“老虎”“蒼蠅”都招架不住了 網事熱評

《巡視利劍》,這部全面從嚴治黨的大型紀實紀錄片能在網上網下兩個輿論場成為“爆款”,甚至在豆瓣上獲得“8.6”的高評分,這大概只能用一句話解釋——巡視所在,民心所向。

9月11日晚,《巡視利劍》播出第四集,主題是“巡視全覆蓋”。國家統計局原局長王保安、一汽集團原黨委書記兼董事長徐建一、雲南省曲靖市委原副書記李雲忠等悉數登場。在前幾集中,民眾見識過盧恩光這樣的“奇人”、武長順這樣的“牛人”,對於貪腐官員的套路與深坑,似乎已見怪不怪。不過,王保安等落馬,看點不是略顯平庸的貪腐故事,而是所在的職能部門與所享的行政級別。

中國有句老話,“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民”。在封建禮法社會,公平正義也得給達官貴人“三分薄面”。法治成了橡皮泥般的私家法度,青天大老爺就成了民眾對官場正風肅紀的唯一寄託。桑田滄海,時移世易。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語境之下,反腐不留死角,財政部這樣的中央和國家機關也沒有“黃馬褂”,一汽集團這樣的老牌央企也沒有“豁免權”。巡視制度這把利劍,瞄準貪腐官員,如秋風掃落葉,絲毫不留情。

一組數字,足以證明巡視工作不是“走過場”。十八屆中央對地方、部門、企事業單位共277個單位黨組織進行了巡視,在黨的歷史上首次實現了一屆任期內中央巡視全覆蓋。中央12輪巡視共處理來信110餘萬件次,接待來訪30餘萬件次,接聽來電10餘萬次;每個省區市談話近400人次,每個中央部門和企事業單位談話近200人次。

巡視無禁區,腐敗才找不到“避風港”。有案必查、有腐必懲,“老虎”“蒼蠅”一起打,巡視制度才有威嚴,反腐初心才有剛性。用王保安的話說,(出問題)不在於級別,在於崗位。“有些司局有權力,有些沒權力。就是能跟企業打交道的,就是與市場主體能打交道的司,第二個呢,就是掌握預算審批權的。”要解決有權高階部門的“任性風險”,就要靠巡視制度等解決好“燈下黑”的問題。把所有權力納入巡視視野,利劍高懸之下,無禁區、無特區的反腐才更容易形成所向披靡之勢。

巡視全覆蓋,問題就批不上“隱身衣”。歷史早就證明,一旦監督闕如,“清水衙門”也會蛀蟲滿窩。即便中央高壓反腐“一直在路上”,問題官員的僥倖心理亦“一直在賣力出演”。比如,“巡視全覆蓋”這集裡就講到一件事:前些年,地方政府發給一汽集團大概5000多萬獎金,“人家地方政府給的是企業,他們領導同志自己就給分了。”徐建一自己分了430萬元,被舉報後,徐要求大家退出獎金的10%或20%,就算整改了。巡視期間,中央巡視組三次找徐建一談話,他都不為所動,而是忙於“捂蓋子”“打粉底”,最終是聰明反被聰明誤。央企也好,高校也罷,一切黨管黨治的領域,都需要在巡視利劍下見見光,“隱身衣”失靈,伎倆自然就大白於天下。

巡視零容忍,利劍才鍛造成“大殺器”。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紀委七次全會上強調,“要做到懲治腐敗力度決不減弱、零容忍態度決不改變,堅決打贏反腐敗這場正義之戰。”力度不減、態度不變,這種一以貫之的反腐思路何以體現?如果說,個案公平是社會正義的試金石,那麼,巡視中的點點滴滴則彰顯著反腐的力度與決心。“零容忍”就是要抓小如顯微鏡、窺遠如探照燈,不放過一絲一毫,不疏漏一事一人。事實上,十八屆中央紀委執紀審查的案件中,超過60%的線索來自巡視;孫政才、王三運、王珉、黃興國的問題與線索,也是中央巡視組在巡視過程中發現的。正因為巡視零容忍,才使得震懾常在,利劍不失“殺傷力”,才有了“屆末之年,力度不減,節奏不變,反腐永不收官”的狀態。

有腐必反,有貪必肅。巡視這把利劍,恰恰是以制度反腐、常態反腐的力量,恪守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的底線,活化黨內監督、強化威懾常在,最終改良權力生態、無招勝有招。巡視不會緩緩勁兒、反腐沒有“爛尾樓”,全覆蓋的巡視利劍必能在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機制構建中,斬盡貪腐之弊,從嚴正風肅紀。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