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寶安區監督力量下沉遏制“小官貪腐”

反腐倡廉 法制 時政 人民網 2017-06-11

一邊是街道社區“小官貪腐”案件多發,一邊是基層辦案力量不足,這是我市基層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中長期存在的一對矛盾。如何破解這一難題,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寶安區紀委通過深化紀檢監察派駐機構改革,整合區和街道兩級監督力量,對轄區10個街道實現“一對一”派駐監督,讓監督不留死角、更接地氣。

從“一對多”到“一對一”強化監督

去年,寶安區實行街道分設,6個街道分為10個街道。此前,區紀委有3個派駐組負責監督街道,相當於每個組對應2個街道。分設後,3個派駐組要對應10個街道,監督的面過寬,工作量過大,無法保證監督到位。

“為了適應實際工作需要,寶安區紀委啟動新一輪派駐機構改革,在不增編的情況下,設置10個派駐組,對街道實行‘一對一’派駐,確保監督更細緻更有效。”寶安區紀委書記張現軍向記者介紹,這10位派駐組長兼任街道紀工委書記,編制在街道;派駐組副組長則由區紀委的正科級幹部擔任。“改革後,在街道一級整合了區紀委和街道紀工委兩支監督力量,既實現了‘融合監督’,也通過堅持自上而下‘條條為主’,保持了監督的權威性和獨立性。”

形成合力讓監督更有針對性

據瞭解,去年寶安區紀委共立案166人,其中街道和社區幹部佔了86人,超過總數的一半。該區紀委信訪室副主任胡海燕表示,在基層,一些權力集中、資金密集、資源稀缺的重點領域和關鍵部門是腐敗現象高發地帶。

街道層面主要集中在土地整備、工程建設、環保水務、專項資金管理等領域;社區層面則集中在城市更新、工程建設、物業出租等領域。“十八大以後,基層腐敗雖然得到遏制,但總量依然不小,充分說明加強基層黨風廉政建設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派駐機構改革,將監督力量下沉,正是為了解決基層腐敗問題。寶安區紀委第十一派駐組組長、鬆崗街道紀工委書記莊京樸向記者介紹,區紀委派駐組和街道紀工委形成監督合力,讓監督更加有針對性,更加精細化。“基層監督有大量工作可做,目前,我們重點加強制度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並有意識地將力量往政府採購、工程建設、財政資金使用、社區‘三資’監管等重點領域傾斜,收效顯著。”

監督就在身邊隨時提醒警示

從被監督對象的角度來說,派駐機構改革讓街道和社區幹部切身感受到監督就在身邊,既是提醒,也是警示。

鬆崗街道黨工委書記許華向記者表示,作為街道“一把手”,既擔負著履行全面從嚴治黨的主體責任,也要支持街道紀工委和區紀委派駐組履行監督責任;既要帶好隊伍,也要主動接受監督,嚴格要求自己。“派駐組駐在街道,一方面能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對幹部起到警示作用,有利於改進基層工作作風。”

去年寶安區有21名社區書記、社區股份公司董事長被區紀委立案。在這一次派駐監督機構改革中,各派駐組都將社區作為監督重點。記者在沙埔社區瞭解到,派駐組經常到社區股份公司詳細指導政務公開、財務公開工作,在股民中逐步樹立威信。“社區幹部和普通居民都很歡迎派駐組,他們指導監督‘三資’監管制度嚴格執行,有問題及時解決,矛盾少了,社區也更和諧了。”沙埔社區黨工委書記蔡慶發說。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