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家拒付暗刷流量費成被告 因合同無效收繳雙方非法所得

法律 正義網 2019-05-28

稱自己提供暗刷流量服務後被拒付款,常某將對方告上法庭要求支付服務費及利息。5月23日,這起全國首例涉及“暗刷流量”的案件,在北京互聯網法院公開開庭審理並宣判。法院認定雙方簽訂的暗刷流量合同因違法而無效,駁回了常某的全部訴訟請求,並對合同履行過程中雙方的獲利全部予以收繳。

買家拒付暗刷流量費成被告 因合同無效收繳雙方非法所得

遠程庭審現場。北京互聯網法院供圖

買家拒付暗刷流量費成被告 因合同無效收繳雙方非法所得

遠程庭審現場。北京互聯網法院供圖

買家拒付暗刷流量費引糾紛

常某長期從事互聯網推廣工作。因為工作原因,她結識了許某,但兩人一直是網上溝通未見過面。2017年9月11日,許某通過微信向常某尋求“暗刷流量”,並提到是以“植入一個js暗刷點擊”的方式。隨後,雙方就達成一致意見,通過電子郵件確認了統計鏈接、結算方式、單價等內容,並確定按許某指定的第三方後臺CNZZ統計數據結算。

何為js暗刷?有關部門給出的解釋是:js暗刷是編寫一個js腳本,掛在一個網站代碼或者app裡,置入暗鏈,但是當用戶訪問網站或者app的時候,得出一定的點擊量,但並無感知,不是基於對被訪問網站的興趣而點擊。

暗刷與機刷不同。該案引入的技術調查官表示,js暗刷是真實用戶點擊,而機刷就是機器實現的模擬用戶的訪問。許某要求的“植入一個js暗刷點擊”,實際是希望藉助其他APP或廣告的點擊量,在其中植入js暗刷點擊,通過搭其他廣告便車的方式,來刷其自身遊戲的訪問量,並且不被相關用戶知曉。

“比如將相關代碼放在一張好看的圖片上,網友點擊這張圖片後就會增加流量,代理商可能是去付費購買用戶點擊,也可能是通過設置攢積分等形式,吸引用戶的點擊。”不過,常某也表示,因為這個行業是層層代理,具體的暗刷操作自己並不清楚。

記者注意到,常某與許某的合同履行共進行過三次結算,結算單價從0.9元/千次UV改為1.1元/千次UV(指1天之內,訪問網站的不重複用戶數)。而根據第三方後臺CNZZ的統計:2017年10月9日至10月23日,CNZZ後臺統計為27948476UV,結算金額應為3.07萬元。

“許某是要刷一款遊戲產品,我們經測試合格後開始合作的,產生的也都是有效的點擊率,前兩次暗刷後她都及時付了錢,但這一次她卻遲遲沒有付錢。”常某表示,暗刷工作實際上是交給了自己的下家,自己已經向下家支付了相關費用,但許某以各種理由拒不付款。因此,常某起訴至北京互聯網法院,請求法院判令許某支付服務費3.07萬元及利息。

庭審中,許某迴應稱,自己沒有支付服務費的義務。她解釋說,“暗刷流量”服務的受益方是第三人馬某,自己只是負責上傳下達,實質是提供居間服務,目前自己也沒有拿到相關費用。此外,常某提供的“暗刷流量”本身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此類服務提供方無權要求支付對價,依託此類服務所成就的服務協議因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應認定為無效。

暗刷流量合同因違法而無效

“許某直接參與磋商,並訂立合同,因此,其並非居間方。”法院經審理認為,涉案合同是在常某和許某之間締結,基於雙方意思表示的合意達成,根據合同相對性原理,被告關於實際需求方為馬某的抗辯意見,不影響合同雙方主體的認定,許某為合同相對方,是適格被告。

法院認為,虛假流量會扭曲網絡用戶的決策機制。涉案合同當事人通過作弊造假行為進行欺詐性點擊,違反商業道德底線,違背誠信原則。這一行為亦會同時侵害社會公共利益,既侵害了不特定市場競爭者的利益,又會欺騙、誤導網絡用戶選擇與其預期不相符的網絡產品,侵害了廣大網絡用戶的福祉。

基於此,法院認定,涉案合同無效,判決駁回常某的全部訴訟請求。對雙方在合同履行過程中的獲利予以全部,其中常某非法獲利1.6 1萬元、許某非法獲利3.07萬元。

在該案主審法官、北京互聯網法院院長張雯看來,這起全國首例涉及“暗刷流量”的裁判,實際上是一堂全民的司法公開課,將互聯網領域隱祕的潛規則以審判的方式呈現給公眾,讓涉“暗刷流量”技術浮出水面。針對此案暴露出的問題,下一步法院將給有關部門發司法建議。

“該行為侵害社會公共利益,故該合同屬於絕對無效,合同履行過程中的獲利應全部予以收繳。”她說,這一懲罰性裁判將會引發社會公眾對“暗刷流量”現象的廣泛關注,希望會對此類現象將起到一定的遏制作用,並對互聯網領域內的亂象治理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來源:正義網 見習記者:郭璐璐)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