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輛剮蹭賠償金“縮水”之謎'

法律 西安新聞號 2019-08-08
"

在日常開車過程中,即使小心翼翼在道路上行使,由於路況複雜、路人各異,與其他車輛或行人發生剮蹭在所難免。發生此類糾紛後,如果過於緊張焦慮,加之缺乏維權意識,未能在第一時間留存相關證據,又不能與對方達成和解,將會面臨怎樣的訴訟風險呢?

2019年初,“80後”姜某因開車剮蹭到“95後”小劉,雙方因此發生肢體衝突導致小劉受傷。小劉就醫共花費醫藥費4500餘元,但姜某對此一直拒絕賠付,無奈之下小劉將姜某訴至未央法院。

姜某收到法院的傳票後拒絕出庭,主審法官薛紅安按照法律規定缺席審理了此案。庭審中,小劉僅提交了醫院出具的費用清單,法官詢問小劉是否有醫療費發票,小劉表示醫院未提供發票,可在庭後向醫院索要,但其最終僅找到一張405元的發票,稱剩餘發票醫院已遺失。由於醫療費部分缺乏相應的證據佐證,法院遂根據相關法律規定判決姜某支付小劉醫療費405元。

【法官釋法】

一般情況下,民事訴訟遵循“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本案中,小劉作為受害人,應當對其所受損失承擔舉證責任。由於其在就醫過程中,因證據意識欠缺並未注意醫院是否提供發票,提交的費用清單並非醫院出具的正式發票,不能作為證明其實際交納醫藥費的有效憑證,等他數月後再次前往醫院尋找發票未果,不得不承擔敗訴風險。

【編後語】

生活中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意想不到的糾紛,越是面臨緊急突發狀況,越要保持清醒理智,在糾紛發生初始甚至可能產生糾紛時,就要樹立“防患於未然”的意識,理清處理問題的思路,積極尋求應對措施,仔細蒐集相關證據,尤其對書面證據更要妥善保管,最好留存糾紛發生時在場人員的聯繫方式,因為前期蒐集的證據非常重要,它將會直接影響訴訟結果,否則就要處於因證據縮水導致維權無門的境地。

最後,我們想說,人生如狹路行車,當身處困境、發生糾紛時,要謹記“讓人一步天地寬”,在事發當時各自都作出一些退讓,站在從實質上解決問題的出發點,儘快化解雙方紛爭,將會避免事後為此深受困擾,自己的內心也能得到一絲安寧。

因為,心寬一尺、路寬一丈。讓人一步,不等於低人一等。於恰當之時,示弱隱強,適可而止,不在一時一事上論短長,何懼你的人生無坦途?!

通訊員:楊玫

責編:劉書海

|END|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