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照亮司法行政工作每一角落

法律 刑法 經濟 政治 設計 跳槽那些事兒 中國發展網 2019-07-02

當前,我國已進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機遇期。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以法律手段作為解決社會矛盾和問題的主要手段,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來凝聚全社會深化改革的法治共識。提高領導幹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的能力,推進深化改革,彰顯法治在社會管理和國家治理的重要作用,防範化解社會矛盾和風險,維護和諧穩定局面,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司法行政在法治建設中作用

司法行政部門在法治建設中肩負著重要的歷史使命,是保障法治建設的重要力量,擔負著不斷推進法治建設實踐的重要職能。重組後的司法行政部門,涵蓋“行政立法、行政執法、刑事執行、公共法律服務”四個方面,基本形成了“一個統籌、四大職能”的工作佈局,職能更加清晰,職責更加重要、責任更加重大。

司法行政部門“四大職能”主要表現在:一是行政立法。司法行政承擔統籌規劃國務院立法工作的責任,凸顯了司法行政工作在社會法治建設中的作用。

二是行政執法。司法行政綜合協調行政執法表現在執行權限不模糊,手段不混亂,程序應健全,加大行政決定的執行力度,彰顯監督其他機關行政執法行為的作用。

三是刑事執行。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將己經確定的刑罰付諸實施的刑事司法活動,包括獄政管理、罪犯教育、監獄制度、罪犯勞動管理和監外矯正,提高戒毒戒治水平、挽救強制隔離戒毒人員等,是維護司法權威和社會安定重要舉措。

四是公共法律服務。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舉措,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推進依法治國進程等方面都發揮著重要的基礎性作用。

面對新時代、新要求,司法行政機關,必須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既不能在轉型跨越發展大局中缺位,又不能越位,應站在新時代的歷史方位謀劃未來,明確發展目標,擔負起在法治建設中的作用,把運用法治思維、學習法治方式作為加強自身能力建設的自覺需求。

乘風破浪佔先機 獨樹一幟立鰲頭

認清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做好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離不開法治,改革開放越深入越要強調法治。我們要認清形勢,把握方向,主動作為,深刻把握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對司法行政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務,善於運用法治思維謀劃司法行政工作,善於運用法治方式化解社會矛盾糾紛,充分發揮法治的引領和保障作用,為推進依法國提供強有力的法律保障和法律服務。

“多少事,從來急;天地轉,光陰迫。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機遇往往垂青有準備的頭腦。我們司法行政機關要主動作為,砥礪前行,下好先手棋。一是抓牢在法治建設中司法行政地位專題調研,探索司法行政服務社會建設的新途徑新方法,拓展司法行政在法治建設中的新領域;二是創新工作方式,確定司法行政在法治建設中的目標,認真研究和周密分析,科學界定好長、中、短目標任務,將任務逐一分解落地落實。三是強化行政立法、執法和刑事執行職責,要推動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各環節,使社會主義法治成為良法善治。通過明確新的歷史條件下法治建設的指導思想、總目標、基本原則、實踐佈局,擔負起司法行政在法治建設中不可替代的地位,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凸顯治國理政頂層設計達到新高度。

日積月累厚基礎 循序漸進謀實效

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培育和創新工作機制

完備的法律服務體系,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必備要素。公共法律服務事關人民群眾福祉,為群眾提供公益性、均等性、普惠性、便利性的基本法律服務,滿足群眾不斷增長的法律服務需求,這是司法行政機關在法治建設中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職責。

一是健全公共法律服務提供機制。要加快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完善公共法律服務網絡,整合律師、公證、基層法律服務、司法鑑定等法律服務資源,進一步拓展法律服務領域,將法律服務向就業、就醫、就學等民生領域延伸,將司法工作觸角延伸到基層,切實解決聯繫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問題,不斷滿足群眾的基本法律需求。適時調整法律援助經濟困難標準和事項範圍,擴大法律援助覆蓋面,努力滿足困難群眾和特殊案件當事人的法律需求。

二是完善特殊人群管理服務工作機制。戒毒、社區矯正工作意義重大,必須提高政治站位,強化大局意識,在思想上凝聚共識,監管上謀劃到位,管理上嚴管細教。要依法加強對社區服刑人員監督管理、教育矯正和適應性幫扶,有效防止社區服刑人員脫管、漏管和重新違法犯罪。進一步規範強制隔離戒毒工作,針對戒毒人員既是違法者,又是受害者和特殊病人的特點,堅持以提高戒治質量為中心,不斷提高戒斷率、降低復吸率。做好新時期的安置幫教工作,建立健全政府、社會、家庭三位一體關懷幫扶體系,努力幫助刑滿釋放人員順利迴歸社會。

三是嚴格公正執法、依法誠信執業機制。要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堅持懲罰犯罪與保障人權並重,把教育改造罪犯作為中心任務,不斷提高教育改造質量。加強執法規範化建設,加快網上辦案平臺建設,推進獄務公開,特別是要針對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等刑罰執行重點環節,制定完善統一嚴格的程序規定和標準,確保執法規範。嚴格依法執業辦案,認真辦好每一個律師辯護代理、法律援助、公證、司法鑑定等案件和事務,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和法律事務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的陽光。

四是充實社會矛盾糾紛預防化解機制。推進村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建設,落實一村一名法律顧問,有效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糾紛,做到維權與維穩緊密結合、法治方式與德治教化有效對接。一要按照源頭治理的要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在人民調解中更加凸顯依靠群眾、更加註重服務群眾,更加完善依法調解。加強行業性、專業性人民調解組織和隊伍建設,加強人民調解專家庫建設,開展矛盾糾紛排查,把更多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解決在萌芽狀態。二要完善“大調解”工作體系,健全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的協調聯動機制,增強整體功能。三要發揮法律專業人才優勢,健全完善律師、公證員、司法鑑定人員參與疑難複雜矛盾糾紛調解、化解的長效機制,引導涉法涉訴信訪群眾更多地通過調解方式解決矛盾糾紛。

五是創新法治宣傳教育機制。法治宣傳教育工作,下深水,踏石留印,下繡花功夫,抓細抓實。憲法和國家法律得到普及,全民法律素質得到提高,法治建設的基礎充分體現,全社會努力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局面。領導幹部率先垂範,發揮領頭雁效應,帶頭普及憲法和法律知識,落實領導幹部學法用法各項制度,不斷提高領導幹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的能力。與此同時更加關注青少年法治教育,堅持普法從娃娃抓起,努力營造青少年健康成長的沃土。不斷創新工作載體,健全普法長效機制,充分發動各種社會力量開展普法活動,深化“法律七進”活動,運用網絡、微博、微信等現代傳媒手段開展法治宣傳,增強法治宣傳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深入開展多層次多形式法治創建活動,深化基層組織和部門、行業依法治理,提升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

凝心聚力繪藍圖 步穩蹄疾上臺階

提升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能力水平

一要法治信仰,堅如磐石。法治信仰是法治中國建設的必然要求。要教育廣大司法行政幹警牢固樹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尊重和保障人權、法律紅線不能觸碰、法律底線不能逾越的觀念,把忠誠於法律作為實現自身價值和追求的準則,把堅守公平正義作為最基本的職業情懷,用公正廉潔的職業道德約束自己,使每一個執法環節、每一起案件辦理都能體現公平正義。

二要能力素質,提檔升級。能力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履職盡責的能力和水平。要推進司法行政隊伍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建設,建立健全教育培訓體系,加強執法執業誠信體系建設和行風窗口建設,教育引導廣大幹警和法律服務工作者嚴格執法、誠信執業,不斷提升執法公信力和群眾滿意度。

三要制度約束,入心入腦。制度管長遠,制度管根本,制度更具穩定性和長期性。要建立健全廉政巡查制度和網上警務督查制度,完善司法行政機關各項鐵規禁令,切實把權力裝進制度的籠子裡,真正做到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要問責,堅持以零容忍態度懲治腐敗。

司法行政工作是法治建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濃厚的社會性,很多工作直接面向社會、面向群眾,它涉及社會服務、社會管理和社會及法治建設等諸多方面,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全盤統籌,合理佈局,科學頂層設計,繪製好“法治中國”路線圖,充分發揮司法行政工作在法治建設中的作用,確保法治建設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蒼溪縣司法局 李青)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