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法官李慶軍:關於平凡,他有一個不平凡的回答'

""河南法官李慶軍:關於平凡,他有一個不平凡的回答

平凡的人生應該怎樣度過?

在許多人眼裡,全國模範法官、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立案庭原副庭長李慶軍是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的人。竭力走出貧困,是為了回報父老和社會;用無私守護正義,一堅持就是一輩子;鞠躬盡瘁,把成為一名好法官當成畢生的追求,直到尿毒症奪去他的生命……他用一生凝成了一個答案。

"河南法官李慶軍:關於平凡,他有一個不平凡的回答

平凡的人生應該怎樣度過?

在許多人眼裡,全國模範法官、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立案庭原副庭長李慶軍是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的人。竭力走出貧困,是為了回報父老和社會;用無私守護正義,一堅持就是一輩子;鞠躬盡瘁,把成為一名好法官當成畢生的追求,直到尿毒症奪去他的生命……他用一生凝成了一個答案。

河南法官李慶軍:關於平凡,他有一個不平凡的回答

2018年9月28日

  • 宜:悼念,追思,緬懷,學習

  • 忌:安於現狀,停滯不前

榮譽來自身後。沒有過力挽狂瀾,習以為常的繁忙工作日復一日,庭審之外他只是一個安靜內斂的傾聽者,但從他那裡得到過公平正義的老百姓,感受過他的溫暖與赤誠的人們,都把他看作頂天立地的人。

在李慶軍追悼會當天,一群群弔唁者從四面八方趕來,老家100多名村民自發聚集,面向省城方向深深地鞠躬,認識他的人、只有一面之緣的人、聽說過他的人紛紛以各種形式表達懷念之情。

逝者無言,精神永恆。如今,李慶軍的法徽仍然在家中客廳最顯眼的地方端端正正地擺著,光潔而鮮豔,紅得耀眼,與他的19本工作日記一起,默默訴說著一個平凡法官的不平凡故事。

1

自強不息,他是大山裡走出的“愚公”

30多年前,一位年輕人踏上了前往河南大學求學的路途。由於連日降雨,邵原鎮通往濟源市的客車無法通行,年輕人和為他送行的叔叔沿著綿延崎嶇的山路,冒著野狼出沒的危險,徒步了整整一天一夜才走到城裡。

那個年輕人就是邵原鎮第一個本科生李慶軍。十年寒窗,終露曙光。

李慶軍出生於大山深處的貧苦農家,是兄妹四人中的老大,父親早年因車禍落下殘疾,幾乎是母親一個人扛起了生活的重擔。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為了賺學費,李慶軍一放假就整日上山砍柴、採藥以換取微薄收入,但口袋裡從不忘帶著書。

由於家裡人多地方小,李慶軍只能住在院子外的牛棚裡。臨時搭建的狹窄的簡易床上,鋪著一條爛毯,放著一床薄被,其他的地方則擺滿了書本。環境簡陋,精神卻富足,“身鋪爛毯暫住牛棚,心繫遠方誌在高山”,這副貼在牛棚裡、由李慶軍親手寫的對聯是他少年時期的內心寫照。

“改變貧窮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別無出路,只有埋頭讀書,以此來改變自己的命運,改變家鄉的貧窮。”時隔幾十年,高中同學侯懷樂依然記得李慶軍作為學習委員時在班會上的發言,這位起早貪黑、勤奮好學的班幹部的身影彷彿仍在眼前。

從河南大學畢業後,李慶軍被分配到鄭州牧專教書,但他沒有止步於此。

"河南法官李慶軍:關於平凡,他有一個不平凡的回答

平凡的人生應該怎樣度過?

在許多人眼裡,全國模範法官、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立案庭原副庭長李慶軍是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的人。竭力走出貧困,是為了回報父老和社會;用無私守護正義,一堅持就是一輩子;鞠躬盡瘁,把成為一名好法官當成畢生的追求,直到尿毒症奪去他的生命……他用一生凝成了一個答案。

河南法官李慶軍:關於平凡,他有一個不平凡的回答

2018年9月28日

  • 宜:悼念,追思,緬懷,學習

  • 忌:安於現狀,停滯不前

榮譽來自身後。沒有過力挽狂瀾,習以為常的繁忙工作日復一日,庭審之外他只是一個安靜內斂的傾聽者,但從他那裡得到過公平正義的老百姓,感受過他的溫暖與赤誠的人們,都把他看作頂天立地的人。

在李慶軍追悼會當天,一群群弔唁者從四面八方趕來,老家100多名村民自發聚集,面向省城方向深深地鞠躬,認識他的人、只有一面之緣的人、聽說過他的人紛紛以各種形式表達懷念之情。

逝者無言,精神永恆。如今,李慶軍的法徽仍然在家中客廳最顯眼的地方端端正正地擺著,光潔而鮮豔,紅得耀眼,與他的19本工作日記一起,默默訴說著一個平凡法官的不平凡故事。

1

自強不息,他是大山裡走出的“愚公”

30多年前,一位年輕人踏上了前往河南大學求學的路途。由於連日降雨,邵原鎮通往濟源市的客車無法通行,年輕人和為他送行的叔叔沿著綿延崎嶇的山路,冒著野狼出沒的危險,徒步了整整一天一夜才走到城裡。

那個年輕人就是邵原鎮第一個本科生李慶軍。十年寒窗,終露曙光。

李慶軍出生於大山深處的貧苦農家,是兄妹四人中的老大,父親早年因車禍落下殘疾,幾乎是母親一個人扛起了生活的重擔。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為了賺學費,李慶軍一放假就整日上山砍柴、採藥以換取微薄收入,但口袋裡從不忘帶著書。

由於家裡人多地方小,李慶軍只能住在院子外的牛棚裡。臨時搭建的狹窄的簡易床上,鋪著一條爛毯,放著一床薄被,其他的地方則擺滿了書本。環境簡陋,精神卻富足,“身鋪爛毯暫住牛棚,心繫遠方誌在高山”,這副貼在牛棚裡、由李慶軍親手寫的對聯是他少年時期的內心寫照。

“改變貧窮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別無出路,只有埋頭讀書,以此來改變自己的命運,改變家鄉的貧窮。”時隔幾十年,高中同學侯懷樂依然記得李慶軍作為學習委員時在班會上的發言,這位起早貪黑、勤奮好學的班幹部的身影彷彿仍在眼前。

從河南大學畢業後,李慶軍被分配到鄭州牧專教書,但他沒有止步於此。

河南法官李慶軍:關於平凡,他有一個不平凡的回答

圖為李慶軍在西南政法大學讀書期間的舊照

要幫助家鄉父老懂法守法用法,更好地回報社會。——李慶軍,於西南政法大學

山裡人法律知識貧乏,不會用法律維權。“要幫助家鄉父老懂法守法用法,更好地回報社會。”李慶軍這麼想著,決定繼續深造法律專業。西南政法大學碩士畢業後,他成功考入河南高院,成為了一名人民法官。

77歲的退休法官魯福章一直記得李慶軍的入黨時間,那是1997年的3月。向組織彙報思想的時候,李慶軍說:“我要求入黨不是為了名聲,而是想在黨的關懷關心培養下,更好地用自己所學的法律知識為民服務,做一個思想上真正入黨勇於擔當的共產黨員。

他是山裡飛出的“金鳳凰”,鄉親們心中的驕傲。如果需要幫忙,只要不涉及原則,李慶軍幾乎有求必應。因為經常有鄉親來家裡諮詢和借宿,李慶軍執意放棄時髦的木地板裝修,選擇結實耐用、方便打理的瓷磚地,只為讓鞋底沾泥的老鄉們心裡自在。

每當李慶軍回老家的時候,諮詢法律問題的鄉親就擠滿了屋子,甚至追到田間地頭。為了回答他們的問題,李慶軍往往來不及吃頓熱乎飯。“在法律知識方面,他對大家幫助真是不少,我們的法律意識比以前強了很多。”鄉親們都這麼說。

李慶軍的老家北里窪村在王屋山和太行山之間,“愚公移山”的故事便脫胎於此。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無比堅忍、不屈不撓、高度自律、敦厚實在,這個大山裡走出的“愚公”有著山一般的品質。

2

守正無私,他的“公平秤”一塵不染

提到李慶軍,周光華老人再次失聲痛哭:“真是個好法官,這些年我心裡忘不掉啊!”

2004年,周光華通過拍賣獲得了某企業的土地和房屋使用權,但企業不僅拒不交付,面對周光華的訴訟更是打起了拖延戰。2008年,一二審均敗訴的企業向河南高院提出再審,案件交到了李慶軍手裡。

“人家有錢有勢,我連律師都沒有,案子萬一被推翻,咋辦?”官司拖了5年,面對蠻橫無理的企業,周光華六神無主,心裡直打怵。

不管對方勢力多大,咱都按法辦。沒有理,再有權咱也不支持。您別害怕。”李慶軍溫柔卻有力的承諾讓周光華吃了定心丸,很快她便拿到了駁回再審申請、維持勝訴的裁定書。

之後的十年,每到春節前夕,周光華都會挎著一籃子土雞蛋,從南陽坐大巴趕將近300公里的路去李慶軍家。而李慶軍則會塞給老太太許多自家買的東西:“你要是不拿,雞蛋我就不能收。法官是有紀律的。”

"河南法官李慶軍:關於平凡,他有一個不平凡的回答

平凡的人生應該怎樣度過?

在許多人眼裡,全國模範法官、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立案庭原副庭長李慶軍是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的人。竭力走出貧困,是為了回報父老和社會;用無私守護正義,一堅持就是一輩子;鞠躬盡瘁,把成為一名好法官當成畢生的追求,直到尿毒症奪去他的生命……他用一生凝成了一個答案。

河南法官李慶軍:關於平凡,他有一個不平凡的回答

2018年9月28日

  • 宜:悼念,追思,緬懷,學習

  • 忌:安於現狀,停滯不前

榮譽來自身後。沒有過力挽狂瀾,習以為常的繁忙工作日復一日,庭審之外他只是一個安靜內斂的傾聽者,但從他那裡得到過公平正義的老百姓,感受過他的溫暖與赤誠的人們,都把他看作頂天立地的人。

在李慶軍追悼會當天,一群群弔唁者從四面八方趕來,老家100多名村民自發聚集,面向省城方向深深地鞠躬,認識他的人、只有一面之緣的人、聽說過他的人紛紛以各種形式表達懷念之情。

逝者無言,精神永恆。如今,李慶軍的法徽仍然在家中客廳最顯眼的地方端端正正地擺著,光潔而鮮豔,紅得耀眼,與他的19本工作日記一起,默默訴說著一個平凡法官的不平凡故事。

1

自強不息,他是大山裡走出的“愚公”

30多年前,一位年輕人踏上了前往河南大學求學的路途。由於連日降雨,邵原鎮通往濟源市的客車無法通行,年輕人和為他送行的叔叔沿著綿延崎嶇的山路,冒著野狼出沒的危險,徒步了整整一天一夜才走到城裡。

那個年輕人就是邵原鎮第一個本科生李慶軍。十年寒窗,終露曙光。

李慶軍出生於大山深處的貧苦農家,是兄妹四人中的老大,父親早年因車禍落下殘疾,幾乎是母親一個人扛起了生活的重擔。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為了賺學費,李慶軍一放假就整日上山砍柴、採藥以換取微薄收入,但口袋裡從不忘帶著書。

由於家裡人多地方小,李慶軍只能住在院子外的牛棚裡。臨時搭建的狹窄的簡易床上,鋪著一條爛毯,放著一床薄被,其他的地方則擺滿了書本。環境簡陋,精神卻富足,“身鋪爛毯暫住牛棚,心繫遠方誌在高山”,這副貼在牛棚裡、由李慶軍親手寫的對聯是他少年時期的內心寫照。

“改變貧窮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別無出路,只有埋頭讀書,以此來改變自己的命運,改變家鄉的貧窮。”時隔幾十年,高中同學侯懷樂依然記得李慶軍作為學習委員時在班會上的發言,這位起早貪黑、勤奮好學的班幹部的身影彷彿仍在眼前。

從河南大學畢業後,李慶軍被分配到鄭州牧專教書,但他沒有止步於此。

河南法官李慶軍:關於平凡,他有一個不平凡的回答

圖為李慶軍在西南政法大學讀書期間的舊照

要幫助家鄉父老懂法守法用法,更好地回報社會。——李慶軍,於西南政法大學

山裡人法律知識貧乏,不會用法律維權。“要幫助家鄉父老懂法守法用法,更好地回報社會。”李慶軍這麼想著,決定繼續深造法律專業。西南政法大學碩士畢業後,他成功考入河南高院,成為了一名人民法官。

77歲的退休法官魯福章一直記得李慶軍的入黨時間,那是1997年的3月。向組織彙報思想的時候,李慶軍說:“我要求入黨不是為了名聲,而是想在黨的關懷關心培養下,更好地用自己所學的法律知識為民服務,做一個思想上真正入黨勇於擔當的共產黨員。

他是山裡飛出的“金鳳凰”,鄉親們心中的驕傲。如果需要幫忙,只要不涉及原則,李慶軍幾乎有求必應。因為經常有鄉親來家裡諮詢和借宿,李慶軍執意放棄時髦的木地板裝修,選擇結實耐用、方便打理的瓷磚地,只為讓鞋底沾泥的老鄉們心裡自在。

每當李慶軍回老家的時候,諮詢法律問題的鄉親就擠滿了屋子,甚至追到田間地頭。為了回答他們的問題,李慶軍往往來不及吃頓熱乎飯。“在法律知識方面,他對大家幫助真是不少,我們的法律意識比以前強了很多。”鄉親們都這麼說。

李慶軍的老家北里窪村在王屋山和太行山之間,“愚公移山”的故事便脫胎於此。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無比堅忍、不屈不撓、高度自律、敦厚實在,這個大山裡走出的“愚公”有著山一般的品質。

2

守正無私,他的“公平秤”一塵不染

提到李慶軍,周光華老人再次失聲痛哭:“真是個好法官,這些年我心裡忘不掉啊!”

2004年,周光華通過拍賣獲得了某企業的土地和房屋使用權,但企業不僅拒不交付,面對周光華的訴訟更是打起了拖延戰。2008年,一二審均敗訴的企業向河南高院提出再審,案件交到了李慶軍手裡。

“人家有錢有勢,我連律師都沒有,案子萬一被推翻,咋辦?”官司拖了5年,面對蠻橫無理的企業,周光華六神無主,心裡直打怵。

不管對方勢力多大,咱都按法辦。沒有理,再有權咱也不支持。您別害怕。”李慶軍溫柔卻有力的承諾讓周光華吃了定心丸,很快她便拿到了駁回再審申請、維持勝訴的裁定書。

之後的十年,每到春節前夕,周光華都會挎著一籃子土雞蛋,從南陽坐大巴趕將近300公里的路去李慶軍家。而李慶軍則會塞給老太太許多自家買的東西:“你要是不拿,雞蛋我就不能收。法官是有紀律的。”

河南法官李慶軍:關於平凡,他有一個不平凡的回答

家只管依法辦案,有什麼壓力我來頂著!

——李慶軍

同事於保林記得李慶軍經常對自己的審判團隊成員說:“不管誰找,法律底線不能突破,要堅持原則。大家只管依法辦案,有什麼壓力我來頂著!

李慶軍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越是扛著麻袋大包小裹來省高院開庭的當事人,越要傾注更多的心血和注意力。

法律是一種常學常新的東西,作為法官,李慶軍深諳這一點。

"河南法官李慶軍:關於平凡,他有一個不平凡的回答

平凡的人生應該怎樣度過?

在許多人眼裡,全國模範法官、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立案庭原副庭長李慶軍是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的人。竭力走出貧困,是為了回報父老和社會;用無私守護正義,一堅持就是一輩子;鞠躬盡瘁,把成為一名好法官當成畢生的追求,直到尿毒症奪去他的生命……他用一生凝成了一個答案。

河南法官李慶軍:關於平凡,他有一個不平凡的回答

2018年9月28日

  • 宜:悼念,追思,緬懷,學習

  • 忌:安於現狀,停滯不前

榮譽來自身後。沒有過力挽狂瀾,習以為常的繁忙工作日復一日,庭審之外他只是一個安靜內斂的傾聽者,但從他那裡得到過公平正義的老百姓,感受過他的溫暖與赤誠的人們,都把他看作頂天立地的人。

在李慶軍追悼會當天,一群群弔唁者從四面八方趕來,老家100多名村民自發聚集,面向省城方向深深地鞠躬,認識他的人、只有一面之緣的人、聽說過他的人紛紛以各種形式表達懷念之情。

逝者無言,精神永恆。如今,李慶軍的法徽仍然在家中客廳最顯眼的地方端端正正地擺著,光潔而鮮豔,紅得耀眼,與他的19本工作日記一起,默默訴說著一個平凡法官的不平凡故事。

1

自強不息,他是大山裡走出的“愚公”

30多年前,一位年輕人踏上了前往河南大學求學的路途。由於連日降雨,邵原鎮通往濟源市的客車無法通行,年輕人和為他送行的叔叔沿著綿延崎嶇的山路,冒著野狼出沒的危險,徒步了整整一天一夜才走到城裡。

那個年輕人就是邵原鎮第一個本科生李慶軍。十年寒窗,終露曙光。

李慶軍出生於大山深處的貧苦農家,是兄妹四人中的老大,父親早年因車禍落下殘疾,幾乎是母親一個人扛起了生活的重擔。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為了賺學費,李慶軍一放假就整日上山砍柴、採藥以換取微薄收入,但口袋裡從不忘帶著書。

由於家裡人多地方小,李慶軍只能住在院子外的牛棚裡。臨時搭建的狹窄的簡易床上,鋪著一條爛毯,放著一床薄被,其他的地方則擺滿了書本。環境簡陋,精神卻富足,“身鋪爛毯暫住牛棚,心繫遠方誌在高山”,這副貼在牛棚裡、由李慶軍親手寫的對聯是他少年時期的內心寫照。

“改變貧窮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別無出路,只有埋頭讀書,以此來改變自己的命運,改變家鄉的貧窮。”時隔幾十年,高中同學侯懷樂依然記得李慶軍作為學習委員時在班會上的發言,這位起早貪黑、勤奮好學的班幹部的身影彷彿仍在眼前。

從河南大學畢業後,李慶軍被分配到鄭州牧專教書,但他沒有止步於此。

河南法官李慶軍:關於平凡,他有一個不平凡的回答

圖為李慶軍在西南政法大學讀書期間的舊照

要幫助家鄉父老懂法守法用法,更好地回報社會。——李慶軍,於西南政法大學

山裡人法律知識貧乏,不會用法律維權。“要幫助家鄉父老懂法守法用法,更好地回報社會。”李慶軍這麼想著,決定繼續深造法律專業。西南政法大學碩士畢業後,他成功考入河南高院,成為了一名人民法官。

77歲的退休法官魯福章一直記得李慶軍的入黨時間,那是1997年的3月。向組織彙報思想的時候,李慶軍說:“我要求入黨不是為了名聲,而是想在黨的關懷關心培養下,更好地用自己所學的法律知識為民服務,做一個思想上真正入黨勇於擔當的共產黨員。

他是山裡飛出的“金鳳凰”,鄉親們心中的驕傲。如果需要幫忙,只要不涉及原則,李慶軍幾乎有求必應。因為經常有鄉親來家裡諮詢和借宿,李慶軍執意放棄時髦的木地板裝修,選擇結實耐用、方便打理的瓷磚地,只為讓鞋底沾泥的老鄉們心裡自在。

每當李慶軍回老家的時候,諮詢法律問題的鄉親就擠滿了屋子,甚至追到田間地頭。為了回答他們的問題,李慶軍往往來不及吃頓熱乎飯。“在法律知識方面,他對大家幫助真是不少,我們的法律意識比以前強了很多。”鄉親們都這麼說。

李慶軍的老家北里窪村在王屋山和太行山之間,“愚公移山”的故事便脫胎於此。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無比堅忍、不屈不撓、高度自律、敦厚實在,這個大山裡走出的“愚公”有著山一般的品質。

2

守正無私,他的“公平秤”一塵不染

提到李慶軍,周光華老人再次失聲痛哭:“真是個好法官,這些年我心裡忘不掉啊!”

2004年,周光華通過拍賣獲得了某企業的土地和房屋使用權,但企業不僅拒不交付,面對周光華的訴訟更是打起了拖延戰。2008年,一二審均敗訴的企業向河南高院提出再審,案件交到了李慶軍手裡。

“人家有錢有勢,我連律師都沒有,案子萬一被推翻,咋辦?”官司拖了5年,面對蠻橫無理的企業,周光華六神無主,心裡直打怵。

不管對方勢力多大,咱都按法辦。沒有理,再有權咱也不支持。您別害怕。”李慶軍溫柔卻有力的承諾讓周光華吃了定心丸,很快她便拿到了駁回再審申請、維持勝訴的裁定書。

之後的十年,每到春節前夕,周光華都會挎著一籃子土雞蛋,從南陽坐大巴趕將近300公里的路去李慶軍家。而李慶軍則會塞給老太太許多自家買的東西:“你要是不拿,雞蛋我就不能收。法官是有紀律的。”

河南法官李慶軍:關於平凡,他有一個不平凡的回答

家只管依法辦案,有什麼壓力我來頂著!

——李慶軍

同事於保林記得李慶軍經常對自己的審判團隊成員說:“不管誰找,法律底線不能突破,要堅持原則。大家只管依法辦案,有什麼壓力我來頂著!

李慶軍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越是扛著麻袋大包小裹來省高院開庭的當事人,越要傾注更多的心血和注意力。

法律是一種常學常新的東西,作為法官,李慶軍深諳這一點。

河南法官李慶軍:關於平凡,他有一個不平凡的回答

法律是隨時變化的,我需要學習。

——李慶軍

有一個細節讓高中同學趙功文怎麼也忘不掉。“有一次我接李慶軍去某地,見到他的時候,發現他把三個大包裹放在腳邊,邊看書邊等我。我問他怎麼還在看書,他說:‘法律是隨時變化的,我需要學習。’”

據李慶軍的妻子馬鳳實回憶,家裡陽臺的舊躺椅是李慶軍生前最喜歡待的地方,他沒有很多愛好,閒暇時候只是看書,主要看各種法律相關的書。天長日久,踏腳的地方磨出了一個洞。

兒子李然深受父親言傳身教的影響,也選擇了法律作為自己的專業。他記得父親說過:“你所看過的書,所學到的知識都會賦予你力量,尤其是法律。”

"河南法官李慶軍:關於平凡,他有一個不平凡的回答

平凡的人生應該怎樣度過?

在許多人眼裡,全國模範法官、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立案庭原副庭長李慶軍是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的人。竭力走出貧困,是為了回報父老和社會;用無私守護正義,一堅持就是一輩子;鞠躬盡瘁,把成為一名好法官當成畢生的追求,直到尿毒症奪去他的生命……他用一生凝成了一個答案。

河南法官李慶軍:關於平凡,他有一個不平凡的回答

2018年9月28日

  • 宜:悼念,追思,緬懷,學習

  • 忌:安於現狀,停滯不前

榮譽來自身後。沒有過力挽狂瀾,習以為常的繁忙工作日復一日,庭審之外他只是一個安靜內斂的傾聽者,但從他那裡得到過公平正義的老百姓,感受過他的溫暖與赤誠的人們,都把他看作頂天立地的人。

在李慶軍追悼會當天,一群群弔唁者從四面八方趕來,老家100多名村民自發聚集,面向省城方向深深地鞠躬,認識他的人、只有一面之緣的人、聽說過他的人紛紛以各種形式表達懷念之情。

逝者無言,精神永恆。如今,李慶軍的法徽仍然在家中客廳最顯眼的地方端端正正地擺著,光潔而鮮豔,紅得耀眼,與他的19本工作日記一起,默默訴說著一個平凡法官的不平凡故事。

1

自強不息,他是大山裡走出的“愚公”

30多年前,一位年輕人踏上了前往河南大學求學的路途。由於連日降雨,邵原鎮通往濟源市的客車無法通行,年輕人和為他送行的叔叔沿著綿延崎嶇的山路,冒著野狼出沒的危險,徒步了整整一天一夜才走到城裡。

那個年輕人就是邵原鎮第一個本科生李慶軍。十年寒窗,終露曙光。

李慶軍出生於大山深處的貧苦農家,是兄妹四人中的老大,父親早年因車禍落下殘疾,幾乎是母親一個人扛起了生活的重擔。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為了賺學費,李慶軍一放假就整日上山砍柴、採藥以換取微薄收入,但口袋裡從不忘帶著書。

由於家裡人多地方小,李慶軍只能住在院子外的牛棚裡。臨時搭建的狹窄的簡易床上,鋪著一條爛毯,放著一床薄被,其他的地方則擺滿了書本。環境簡陋,精神卻富足,“身鋪爛毯暫住牛棚,心繫遠方誌在高山”,這副貼在牛棚裡、由李慶軍親手寫的對聯是他少年時期的內心寫照。

“改變貧窮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別無出路,只有埋頭讀書,以此來改變自己的命運,改變家鄉的貧窮。”時隔幾十年,高中同學侯懷樂依然記得李慶軍作為學習委員時在班會上的發言,這位起早貪黑、勤奮好學的班幹部的身影彷彿仍在眼前。

從河南大學畢業後,李慶軍被分配到鄭州牧專教書,但他沒有止步於此。

河南法官李慶軍:關於平凡,他有一個不平凡的回答

圖為李慶軍在西南政法大學讀書期間的舊照

要幫助家鄉父老懂法守法用法,更好地回報社會。——李慶軍,於西南政法大學

山裡人法律知識貧乏,不會用法律維權。“要幫助家鄉父老懂法守法用法,更好地回報社會。”李慶軍這麼想著,決定繼續深造法律專業。西南政法大學碩士畢業後,他成功考入河南高院,成為了一名人民法官。

77歲的退休法官魯福章一直記得李慶軍的入黨時間,那是1997年的3月。向組織彙報思想的時候,李慶軍說:“我要求入黨不是為了名聲,而是想在黨的關懷關心培養下,更好地用自己所學的法律知識為民服務,做一個思想上真正入黨勇於擔當的共產黨員。

他是山裡飛出的“金鳳凰”,鄉親們心中的驕傲。如果需要幫忙,只要不涉及原則,李慶軍幾乎有求必應。因為經常有鄉親來家裡諮詢和借宿,李慶軍執意放棄時髦的木地板裝修,選擇結實耐用、方便打理的瓷磚地,只為讓鞋底沾泥的老鄉們心裡自在。

每當李慶軍回老家的時候,諮詢法律問題的鄉親就擠滿了屋子,甚至追到田間地頭。為了回答他們的問題,李慶軍往往來不及吃頓熱乎飯。“在法律知識方面,他對大家幫助真是不少,我們的法律意識比以前強了很多。”鄉親們都這麼說。

李慶軍的老家北里窪村在王屋山和太行山之間,“愚公移山”的故事便脫胎於此。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無比堅忍、不屈不撓、高度自律、敦厚實在,這個大山裡走出的“愚公”有著山一般的品質。

2

守正無私,他的“公平秤”一塵不染

提到李慶軍,周光華老人再次失聲痛哭:“真是個好法官,這些年我心裡忘不掉啊!”

2004年,周光華通過拍賣獲得了某企業的土地和房屋使用權,但企業不僅拒不交付,面對周光華的訴訟更是打起了拖延戰。2008年,一二審均敗訴的企業向河南高院提出再審,案件交到了李慶軍手裡。

“人家有錢有勢,我連律師都沒有,案子萬一被推翻,咋辦?”官司拖了5年,面對蠻橫無理的企業,周光華六神無主,心裡直打怵。

不管對方勢力多大,咱都按法辦。沒有理,再有權咱也不支持。您別害怕。”李慶軍溫柔卻有力的承諾讓周光華吃了定心丸,很快她便拿到了駁回再審申請、維持勝訴的裁定書。

之後的十年,每到春節前夕,周光華都會挎著一籃子土雞蛋,從南陽坐大巴趕將近300公里的路去李慶軍家。而李慶軍則會塞給老太太許多自家買的東西:“你要是不拿,雞蛋我就不能收。法官是有紀律的。”

河南法官李慶軍:關於平凡,他有一個不平凡的回答

家只管依法辦案,有什麼壓力我來頂著!

——李慶軍

同事於保林記得李慶軍經常對自己的審判團隊成員說:“不管誰找,法律底線不能突破,要堅持原則。大家只管依法辦案,有什麼壓力我來頂著!

李慶軍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越是扛著麻袋大包小裹來省高院開庭的當事人,越要傾注更多的心血和注意力。

法律是一種常學常新的東西,作為法官,李慶軍深諳這一點。

河南法官李慶軍:關於平凡,他有一個不平凡的回答

法律是隨時變化的,我需要學習。

——李慶軍

有一個細節讓高中同學趙功文怎麼也忘不掉。“有一次我接李慶軍去某地,見到他的時候,發現他把三個大包裹放在腳邊,邊看書邊等我。我問他怎麼還在看書,他說:‘法律是隨時變化的,我需要學習。’”

據李慶軍的妻子馬鳳實回憶,家裡陽臺的舊躺椅是李慶軍生前最喜歡待的地方,他沒有很多愛好,閒暇時候只是看書,主要看各種法律相關的書。天長日久,踏腳的地方磨出了一個洞。

兒子李然深受父親言傳身教的影響,也選擇了法律作為自己的專業。他記得父親說過:“你所看過的書,所學到的知識都會賦予你力量,尤其是法律。”

河南法官李慶軍:關於平凡,他有一個不平凡的回答

你所看過的書,所學到的知識都會賦予你力量,尤其是法律。——李慶軍對兒子的寄語

在認識李慶軍的人眼裡,“手不釋卷”是他身上一個永恆的標籤,窮苦撕不掉,辛勞泡不皺,病魔扯不碎。

早在2001年,李慶軍擬寫的裁判文書就獲得了全國法院優秀民商事裁判文書評比三等獎,被評價為“針對性強,邏輯嚴謹,言之有據,判決結果具有說服力。體現了法官居中裁判的身份和地位,避免了法官憑主觀之嫌,符合司法公正的要求”。

在同事荊偉的印象裡,李慶軍不善言談,但討論案件的時候卻滔滔不絕,而且邏輯十分嚴謹。李慶軍總是審慎地對待每一個案件,努力讓當事人雙方覺得判決有理有據,“每當我打開判決書時,總感覺敗訴方當事人就在對面看著我”。

“‘辦案做事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李庭長這句話對我影響特別大。”同事鄧青林和李慶軍在一個樓層辦公,“我從來沒有見過當事人因為李庭長辦理的案件來大吵大鬧。”據院裡其他領導和同事瞭解,李慶軍的確沒有接到過一份投訴。

上個世紀90年代初,表弟盧朝輝下崗創業,因為缺少資金,找李慶軍借了3萬元錢,經濟同樣不算富裕的李慶軍毫不猶豫答應了。而後來盧朝輝打官司的時候再去找李慶軍,想請他打招呼的時候卻碰了釘子,“他一口回絕我,說一切要以合理合法的手續解決。”

自從李慶軍成了法官,類似事情便有很多,也有人因此抱怨李慶軍“不辦事”,但他從不會動搖自己的原則。

"河南法官李慶軍:關於平凡,他有一個不平凡的回答

平凡的人生應該怎樣度過?

在許多人眼裡,全國模範法官、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立案庭原副庭長李慶軍是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的人。竭力走出貧困,是為了回報父老和社會;用無私守護正義,一堅持就是一輩子;鞠躬盡瘁,把成為一名好法官當成畢生的追求,直到尿毒症奪去他的生命……他用一生凝成了一個答案。

河南法官李慶軍:關於平凡,他有一個不平凡的回答

2018年9月28日

  • 宜:悼念,追思,緬懷,學習

  • 忌:安於現狀,停滯不前

榮譽來自身後。沒有過力挽狂瀾,習以為常的繁忙工作日復一日,庭審之外他只是一個安靜內斂的傾聽者,但從他那裡得到過公平正義的老百姓,感受過他的溫暖與赤誠的人們,都把他看作頂天立地的人。

在李慶軍追悼會當天,一群群弔唁者從四面八方趕來,老家100多名村民自發聚集,面向省城方向深深地鞠躬,認識他的人、只有一面之緣的人、聽說過他的人紛紛以各種形式表達懷念之情。

逝者無言,精神永恆。如今,李慶軍的法徽仍然在家中客廳最顯眼的地方端端正正地擺著,光潔而鮮豔,紅得耀眼,與他的19本工作日記一起,默默訴說著一個平凡法官的不平凡故事。

1

自強不息,他是大山裡走出的“愚公”

30多年前,一位年輕人踏上了前往河南大學求學的路途。由於連日降雨,邵原鎮通往濟源市的客車無法通行,年輕人和為他送行的叔叔沿著綿延崎嶇的山路,冒著野狼出沒的危險,徒步了整整一天一夜才走到城裡。

那個年輕人就是邵原鎮第一個本科生李慶軍。十年寒窗,終露曙光。

李慶軍出生於大山深處的貧苦農家,是兄妹四人中的老大,父親早年因車禍落下殘疾,幾乎是母親一個人扛起了生活的重擔。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為了賺學費,李慶軍一放假就整日上山砍柴、採藥以換取微薄收入,但口袋裡從不忘帶著書。

由於家裡人多地方小,李慶軍只能住在院子外的牛棚裡。臨時搭建的狹窄的簡易床上,鋪著一條爛毯,放著一床薄被,其他的地方則擺滿了書本。環境簡陋,精神卻富足,“身鋪爛毯暫住牛棚,心繫遠方誌在高山”,這副貼在牛棚裡、由李慶軍親手寫的對聯是他少年時期的內心寫照。

“改變貧窮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別無出路,只有埋頭讀書,以此來改變自己的命運,改變家鄉的貧窮。”時隔幾十年,高中同學侯懷樂依然記得李慶軍作為學習委員時在班會上的發言,這位起早貪黑、勤奮好學的班幹部的身影彷彿仍在眼前。

從河南大學畢業後,李慶軍被分配到鄭州牧專教書,但他沒有止步於此。

河南法官李慶軍:關於平凡,他有一個不平凡的回答

圖為李慶軍在西南政法大學讀書期間的舊照

要幫助家鄉父老懂法守法用法,更好地回報社會。——李慶軍,於西南政法大學

山裡人法律知識貧乏,不會用法律維權。“要幫助家鄉父老懂法守法用法,更好地回報社會。”李慶軍這麼想著,決定繼續深造法律專業。西南政法大學碩士畢業後,他成功考入河南高院,成為了一名人民法官。

77歲的退休法官魯福章一直記得李慶軍的入黨時間,那是1997年的3月。向組織彙報思想的時候,李慶軍說:“我要求入黨不是為了名聲,而是想在黨的關懷關心培養下,更好地用自己所學的法律知識為民服務,做一個思想上真正入黨勇於擔當的共產黨員。

他是山裡飛出的“金鳳凰”,鄉親們心中的驕傲。如果需要幫忙,只要不涉及原則,李慶軍幾乎有求必應。因為經常有鄉親來家裡諮詢和借宿,李慶軍執意放棄時髦的木地板裝修,選擇結實耐用、方便打理的瓷磚地,只為讓鞋底沾泥的老鄉們心裡自在。

每當李慶軍回老家的時候,諮詢法律問題的鄉親就擠滿了屋子,甚至追到田間地頭。為了回答他們的問題,李慶軍往往來不及吃頓熱乎飯。“在法律知識方面,他對大家幫助真是不少,我們的法律意識比以前強了很多。”鄉親們都這麼說。

李慶軍的老家北里窪村在王屋山和太行山之間,“愚公移山”的故事便脫胎於此。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無比堅忍、不屈不撓、高度自律、敦厚實在,這個大山裡走出的“愚公”有著山一般的品質。

2

守正無私,他的“公平秤”一塵不染

提到李慶軍,周光華老人再次失聲痛哭:“真是個好法官,這些年我心裡忘不掉啊!”

2004年,周光華通過拍賣獲得了某企業的土地和房屋使用權,但企業不僅拒不交付,面對周光華的訴訟更是打起了拖延戰。2008年,一二審均敗訴的企業向河南高院提出再審,案件交到了李慶軍手裡。

“人家有錢有勢,我連律師都沒有,案子萬一被推翻,咋辦?”官司拖了5年,面對蠻橫無理的企業,周光華六神無主,心裡直打怵。

不管對方勢力多大,咱都按法辦。沒有理,再有權咱也不支持。您別害怕。”李慶軍溫柔卻有力的承諾讓周光華吃了定心丸,很快她便拿到了駁回再審申請、維持勝訴的裁定書。

之後的十年,每到春節前夕,周光華都會挎著一籃子土雞蛋,從南陽坐大巴趕將近300公里的路去李慶軍家。而李慶軍則會塞給老太太許多自家買的東西:“你要是不拿,雞蛋我就不能收。法官是有紀律的。”

河南法官李慶軍:關於平凡,他有一個不平凡的回答

家只管依法辦案,有什麼壓力我來頂著!

——李慶軍

同事於保林記得李慶軍經常對自己的審判團隊成員說:“不管誰找,法律底線不能突破,要堅持原則。大家只管依法辦案,有什麼壓力我來頂著!

李慶軍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越是扛著麻袋大包小裹來省高院開庭的當事人,越要傾注更多的心血和注意力。

法律是一種常學常新的東西,作為法官,李慶軍深諳這一點。

河南法官李慶軍:關於平凡,他有一個不平凡的回答

法律是隨時變化的,我需要學習。

——李慶軍

有一個細節讓高中同學趙功文怎麼也忘不掉。“有一次我接李慶軍去某地,見到他的時候,發現他把三個大包裹放在腳邊,邊看書邊等我。我問他怎麼還在看書,他說:‘法律是隨時變化的,我需要學習。’”

據李慶軍的妻子馬鳳實回憶,家裡陽臺的舊躺椅是李慶軍生前最喜歡待的地方,他沒有很多愛好,閒暇時候只是看書,主要看各種法律相關的書。天長日久,踏腳的地方磨出了一個洞。

兒子李然深受父親言傳身教的影響,也選擇了法律作為自己的專業。他記得父親說過:“你所看過的書,所學到的知識都會賦予你力量,尤其是法律。”

河南法官李慶軍:關於平凡,他有一個不平凡的回答

你所看過的書,所學到的知識都會賦予你力量,尤其是法律。——李慶軍對兒子的寄語

在認識李慶軍的人眼裡,“手不釋卷”是他身上一個永恆的標籤,窮苦撕不掉,辛勞泡不皺,病魔扯不碎。

早在2001年,李慶軍擬寫的裁判文書就獲得了全國法院優秀民商事裁判文書評比三等獎,被評價為“針對性強,邏輯嚴謹,言之有據,判決結果具有說服力。體現了法官居中裁判的身份和地位,避免了法官憑主觀之嫌,符合司法公正的要求”。

在同事荊偉的印象裡,李慶軍不善言談,但討論案件的時候卻滔滔不絕,而且邏輯十分嚴謹。李慶軍總是審慎地對待每一個案件,努力讓當事人雙方覺得判決有理有據,“每當我打開判決書時,總感覺敗訴方當事人就在對面看著我”。

“‘辦案做事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李庭長這句話對我影響特別大。”同事鄧青林和李慶軍在一個樓層辦公,“我從來沒有見過當事人因為李庭長辦理的案件來大吵大鬧。”據院裡其他領導和同事瞭解,李慶軍的確沒有接到過一份投訴。

上個世紀90年代初,表弟盧朝輝下崗創業,因為缺少資金,找李慶軍借了3萬元錢,經濟同樣不算富裕的李慶軍毫不猶豫答應了。而後來盧朝輝打官司的時候再去找李慶軍,想請他打招呼的時候卻碰了釘子,“他一口回絕我,說一切要以合理合法的手續解決。”

自從李慶軍成了法官,類似事情便有很多,也有人因此抱怨李慶軍“不辦事”,但他從不會動搖自己的原則。

河南法官李慶軍:關於平凡,他有一個不平凡的回答

圖為李慶軍辦公桌上擺放著妻子對他的寄語

仔細品味,慢慢地悟出了夫人期望之真切,也真實地體味到了院黨組的用心之良苦。做到了廉潔辦案,才能平安一生,要想得到一生平安,也就不能有私心,生貪念,以案件做交易,拿公正換利益。——李慶軍

“廉潔辦案,平安一生”是馬鳳實寫給丈夫李慶軍的親情寄語,在一篇直到整理遺物時才發現的感悟中,他寫道:

“仔細品味,慢慢地悟出了夫人期望之真切,也真實地體味到了院黨組的用心之良苦。做到了廉潔辦案,才能平安一生,要想得到一生平安,也就不能有私心,生貪念,以案件做交易,拿公正換利益。”

3

春蠶絲盡,他用一生踐行法官之義

2014年,李慶軍被確診為尿毒症。為了不耽誤工作,他選擇了可以自己在家操作的腹膜透析。從那以後,李慶軍的腹部便多了一根用於透析的硅膠“腹透管”,在他的臥室,成箱的透析液幾乎堆滿一面牆。腹痛腹脹、乏力怕冷、噁心甚至嘔吐,透析反應讓他常常吃不下飯。

按照與醫生的約定,李慶軍每個月都要請假一天去北京的醫院複查身體。週一下午下班後,他會帶著透析用品乘上22時12分出發去北京的K180次列車,待次日檢查完畢,再坐高鐵於週二下午返回鄭州,趕回辦公室,把當天落下的工作補回來。

即使看病,也能讓李慶軍看出“法官心得”。北京的醫院每個月都要對他就病情進行電話回訪,從而適時調整治療方案,他對此頗有觸動,藉此告誡團隊:“咱們作為法官也要有這樣的責任感,要注意回頭看,從結果中找差距。”

2016年是河南高院首批員額法官入額考試之年。入額意味著工作壓力大幅增加,院領導勸身體不好的李慶軍調離審判一線,但他不願意放下手中的法槌,堅持參加考試,並拿到了全院第四名的好成績。

重病4年間,李慶軍每天需要透析4到5次,近乎滴水不沾,就算渴極了也只是抿一抿杯沿。不願麻煩他人的李慶軍竭力把自己偽裝成一個正常人。腿部浮腫疼痛,難以正常走路,為了工作期間不拄拐,就左三層右三層包起來再套上褲子;遇到有人詢問身體狀況,只說沒問題、休息一下就好;住院的時候同事來看望,他偷偷抽掉了寫著病情的床頭牌……

家人心疼,都勸他休息,李慶軍卻反過來寬慰他們:“我一到單位,渾身是勁,一工作起來病痛就都忘了。”截至2018年8月底,河南高院立案二庭共結案1309件,李慶軍團隊共結案360件,李慶軍是全庭辦案最多的法官。

共同生活28年,馬鳳實瞭解丈夫:“他太熱愛法官這個職業了,他常說:‘我一個農家子弟,能從山裡出來上大學,當上省高院的法官,多光榮多幸運啊!’”

2018年9月1日是一個星期六,18時30分,河南高院簽到機記錄了李慶軍最後的影像。9月2日一大早,換腎手術前,同事任方方收到李慶軍的短信:“我要休息一段時間。禹州電纜案,6號以後聯繫當事人讓雙方再談一次,調不成還按原定方案辦。卷在櫃子上。”術前,李慶軍的13個電話全部打給了同事交代工作。

術後,他也沒有閒著,剛被允許用手機,就立刻回覆那些找他求助的人,一如既往地耐心提供法律幫助。26天后,病情惡化,期盼著“像正常人一樣喝水”的李慶軍永遠閉上了眼睛。

生前,縱然工作極其出色,但李慶軍鮮有榮譽,他更願意把這些身外之物讓給年輕幹警。“給我幹啥,給年輕人吧,鼓勵他們進步。”去世之後,他的辦公室裡除了堆成小山的案卷和書,就只剩滿滿一抽屜藥,滿滿一抽屜永遠來不及吃的早飯和沉甸甸的19本工作日記。

在日記裡,能看到李慶軍令人動容的奮進與堅忍。

“與別人比有差距,還有潛力可挖,要多學別人的長處,發揮我們的優點、長處。”“我們工作中有一些還可以更仔細一點,今年工作中要有重點,有亮點,配合更好一點。”

"河南法官李慶軍:關於平凡,他有一個不平凡的回答

平凡的人生應該怎樣度過?

在許多人眼裡,全國模範法官、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立案庭原副庭長李慶軍是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的人。竭力走出貧困,是為了回報父老和社會;用無私守護正義,一堅持就是一輩子;鞠躬盡瘁,把成為一名好法官當成畢生的追求,直到尿毒症奪去他的生命……他用一生凝成了一個答案。

河南法官李慶軍:關於平凡,他有一個不平凡的回答

2018年9月28日

  • 宜:悼念,追思,緬懷,學習

  • 忌:安於現狀,停滯不前

榮譽來自身後。沒有過力挽狂瀾,習以為常的繁忙工作日復一日,庭審之外他只是一個安靜內斂的傾聽者,但從他那裡得到過公平正義的老百姓,感受過他的溫暖與赤誠的人們,都把他看作頂天立地的人。

在李慶軍追悼會當天,一群群弔唁者從四面八方趕來,老家100多名村民自發聚集,面向省城方向深深地鞠躬,認識他的人、只有一面之緣的人、聽說過他的人紛紛以各種形式表達懷念之情。

逝者無言,精神永恆。如今,李慶軍的法徽仍然在家中客廳最顯眼的地方端端正正地擺著,光潔而鮮豔,紅得耀眼,與他的19本工作日記一起,默默訴說著一個平凡法官的不平凡故事。

1

自強不息,他是大山裡走出的“愚公”

30多年前,一位年輕人踏上了前往河南大學求學的路途。由於連日降雨,邵原鎮通往濟源市的客車無法通行,年輕人和為他送行的叔叔沿著綿延崎嶇的山路,冒著野狼出沒的危險,徒步了整整一天一夜才走到城裡。

那個年輕人就是邵原鎮第一個本科生李慶軍。十年寒窗,終露曙光。

李慶軍出生於大山深處的貧苦農家,是兄妹四人中的老大,父親早年因車禍落下殘疾,幾乎是母親一個人扛起了生活的重擔。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為了賺學費,李慶軍一放假就整日上山砍柴、採藥以換取微薄收入,但口袋裡從不忘帶著書。

由於家裡人多地方小,李慶軍只能住在院子外的牛棚裡。臨時搭建的狹窄的簡易床上,鋪著一條爛毯,放著一床薄被,其他的地方則擺滿了書本。環境簡陋,精神卻富足,“身鋪爛毯暫住牛棚,心繫遠方誌在高山”,這副貼在牛棚裡、由李慶軍親手寫的對聯是他少年時期的內心寫照。

“改變貧窮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別無出路,只有埋頭讀書,以此來改變自己的命運,改變家鄉的貧窮。”時隔幾十年,高中同學侯懷樂依然記得李慶軍作為學習委員時在班會上的發言,這位起早貪黑、勤奮好學的班幹部的身影彷彿仍在眼前。

從河南大學畢業後,李慶軍被分配到鄭州牧專教書,但他沒有止步於此。

河南法官李慶軍:關於平凡,他有一個不平凡的回答

圖為李慶軍在西南政法大學讀書期間的舊照

要幫助家鄉父老懂法守法用法,更好地回報社會。——李慶軍,於西南政法大學

山裡人法律知識貧乏,不會用法律維權。“要幫助家鄉父老懂法守法用法,更好地回報社會。”李慶軍這麼想著,決定繼續深造法律專業。西南政法大學碩士畢業後,他成功考入河南高院,成為了一名人民法官。

77歲的退休法官魯福章一直記得李慶軍的入黨時間,那是1997年的3月。向組織彙報思想的時候,李慶軍說:“我要求入黨不是為了名聲,而是想在黨的關懷關心培養下,更好地用自己所學的法律知識為民服務,做一個思想上真正入黨勇於擔當的共產黨員。

他是山裡飛出的“金鳳凰”,鄉親們心中的驕傲。如果需要幫忙,只要不涉及原則,李慶軍幾乎有求必應。因為經常有鄉親來家裡諮詢和借宿,李慶軍執意放棄時髦的木地板裝修,選擇結實耐用、方便打理的瓷磚地,只為讓鞋底沾泥的老鄉們心裡自在。

每當李慶軍回老家的時候,諮詢法律問題的鄉親就擠滿了屋子,甚至追到田間地頭。為了回答他們的問題,李慶軍往往來不及吃頓熱乎飯。“在法律知識方面,他對大家幫助真是不少,我們的法律意識比以前強了很多。”鄉親們都這麼說。

李慶軍的老家北里窪村在王屋山和太行山之間,“愚公移山”的故事便脫胎於此。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無比堅忍、不屈不撓、高度自律、敦厚實在,這個大山裡走出的“愚公”有著山一般的品質。

2

守正無私,他的“公平秤”一塵不染

提到李慶軍,周光華老人再次失聲痛哭:“真是個好法官,這些年我心裡忘不掉啊!”

2004年,周光華通過拍賣獲得了某企業的土地和房屋使用權,但企業不僅拒不交付,面對周光華的訴訟更是打起了拖延戰。2008年,一二審均敗訴的企業向河南高院提出再審,案件交到了李慶軍手裡。

“人家有錢有勢,我連律師都沒有,案子萬一被推翻,咋辦?”官司拖了5年,面對蠻橫無理的企業,周光華六神無主,心裡直打怵。

不管對方勢力多大,咱都按法辦。沒有理,再有權咱也不支持。您別害怕。”李慶軍溫柔卻有力的承諾讓周光華吃了定心丸,很快她便拿到了駁回再審申請、維持勝訴的裁定書。

之後的十年,每到春節前夕,周光華都會挎著一籃子土雞蛋,從南陽坐大巴趕將近300公里的路去李慶軍家。而李慶軍則會塞給老太太許多自家買的東西:“你要是不拿,雞蛋我就不能收。法官是有紀律的。”

河南法官李慶軍:關於平凡,他有一個不平凡的回答

家只管依法辦案,有什麼壓力我來頂著!

——李慶軍

同事於保林記得李慶軍經常對自己的審判團隊成員說:“不管誰找,法律底線不能突破,要堅持原則。大家只管依法辦案,有什麼壓力我來頂著!

李慶軍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越是扛著麻袋大包小裹來省高院開庭的當事人,越要傾注更多的心血和注意力。

法律是一種常學常新的東西,作為法官,李慶軍深諳這一點。

河南法官李慶軍:關於平凡,他有一個不平凡的回答

法律是隨時變化的,我需要學習。

——李慶軍

有一個細節讓高中同學趙功文怎麼也忘不掉。“有一次我接李慶軍去某地,見到他的時候,發現他把三個大包裹放在腳邊,邊看書邊等我。我問他怎麼還在看書,他說:‘法律是隨時變化的,我需要學習。’”

據李慶軍的妻子馬鳳實回憶,家裡陽臺的舊躺椅是李慶軍生前最喜歡待的地方,他沒有很多愛好,閒暇時候只是看書,主要看各種法律相關的書。天長日久,踏腳的地方磨出了一個洞。

兒子李然深受父親言傳身教的影響,也選擇了法律作為自己的專業。他記得父親說過:“你所看過的書,所學到的知識都會賦予你力量,尤其是法律。”

河南法官李慶軍:關於平凡,他有一個不平凡的回答

你所看過的書,所學到的知識都會賦予你力量,尤其是法律。——李慶軍對兒子的寄語

在認識李慶軍的人眼裡,“手不釋卷”是他身上一個永恆的標籤,窮苦撕不掉,辛勞泡不皺,病魔扯不碎。

早在2001年,李慶軍擬寫的裁判文書就獲得了全國法院優秀民商事裁判文書評比三等獎,被評價為“針對性強,邏輯嚴謹,言之有據,判決結果具有說服力。體現了法官居中裁判的身份和地位,避免了法官憑主觀之嫌,符合司法公正的要求”。

在同事荊偉的印象裡,李慶軍不善言談,但討論案件的時候卻滔滔不絕,而且邏輯十分嚴謹。李慶軍總是審慎地對待每一個案件,努力讓當事人雙方覺得判決有理有據,“每當我打開判決書時,總感覺敗訴方當事人就在對面看著我”。

“‘辦案做事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李庭長這句話對我影響特別大。”同事鄧青林和李慶軍在一個樓層辦公,“我從來沒有見過當事人因為李庭長辦理的案件來大吵大鬧。”據院裡其他領導和同事瞭解,李慶軍的確沒有接到過一份投訴。

上個世紀90年代初,表弟盧朝輝下崗創業,因為缺少資金,找李慶軍借了3萬元錢,經濟同樣不算富裕的李慶軍毫不猶豫答應了。而後來盧朝輝打官司的時候再去找李慶軍,想請他打招呼的時候卻碰了釘子,“他一口回絕我,說一切要以合理合法的手續解決。”

自從李慶軍成了法官,類似事情便有很多,也有人因此抱怨李慶軍“不辦事”,但他從不會動搖自己的原則。

河南法官李慶軍:關於平凡,他有一個不平凡的回答

圖為李慶軍辦公桌上擺放著妻子對他的寄語

仔細品味,慢慢地悟出了夫人期望之真切,也真實地體味到了院黨組的用心之良苦。做到了廉潔辦案,才能平安一生,要想得到一生平安,也就不能有私心,生貪念,以案件做交易,拿公正換利益。——李慶軍

“廉潔辦案,平安一生”是馬鳳實寫給丈夫李慶軍的親情寄語,在一篇直到整理遺物時才發現的感悟中,他寫道:

“仔細品味,慢慢地悟出了夫人期望之真切,也真實地體味到了院黨組的用心之良苦。做到了廉潔辦案,才能平安一生,要想得到一生平安,也就不能有私心,生貪念,以案件做交易,拿公正換利益。”

3

春蠶絲盡,他用一生踐行法官之義

2014年,李慶軍被確診為尿毒症。為了不耽誤工作,他選擇了可以自己在家操作的腹膜透析。從那以後,李慶軍的腹部便多了一根用於透析的硅膠“腹透管”,在他的臥室,成箱的透析液幾乎堆滿一面牆。腹痛腹脹、乏力怕冷、噁心甚至嘔吐,透析反應讓他常常吃不下飯。

按照與醫生的約定,李慶軍每個月都要請假一天去北京的醫院複查身體。週一下午下班後,他會帶著透析用品乘上22時12分出發去北京的K180次列車,待次日檢查完畢,再坐高鐵於週二下午返回鄭州,趕回辦公室,把當天落下的工作補回來。

即使看病,也能讓李慶軍看出“法官心得”。北京的醫院每個月都要對他就病情進行電話回訪,從而適時調整治療方案,他對此頗有觸動,藉此告誡團隊:“咱們作為法官也要有這樣的責任感,要注意回頭看,從結果中找差距。”

2016年是河南高院首批員額法官入額考試之年。入額意味著工作壓力大幅增加,院領導勸身體不好的李慶軍調離審判一線,但他不願意放下手中的法槌,堅持參加考試,並拿到了全院第四名的好成績。

重病4年間,李慶軍每天需要透析4到5次,近乎滴水不沾,就算渴極了也只是抿一抿杯沿。不願麻煩他人的李慶軍竭力把自己偽裝成一個正常人。腿部浮腫疼痛,難以正常走路,為了工作期間不拄拐,就左三層右三層包起來再套上褲子;遇到有人詢問身體狀況,只說沒問題、休息一下就好;住院的時候同事來看望,他偷偷抽掉了寫著病情的床頭牌……

家人心疼,都勸他休息,李慶軍卻反過來寬慰他們:“我一到單位,渾身是勁,一工作起來病痛就都忘了。”截至2018年8月底,河南高院立案二庭共結案1309件,李慶軍團隊共結案360件,李慶軍是全庭辦案最多的法官。

共同生活28年,馬鳳實瞭解丈夫:“他太熱愛法官這個職業了,他常說:‘我一個農家子弟,能從山裡出來上大學,當上省高院的法官,多光榮多幸運啊!’”

2018年9月1日是一個星期六,18時30分,河南高院簽到機記錄了李慶軍最後的影像。9月2日一大早,換腎手術前,同事任方方收到李慶軍的短信:“我要休息一段時間。禹州電纜案,6號以後聯繫當事人讓雙方再談一次,調不成還按原定方案辦。卷在櫃子上。”術前,李慶軍的13個電話全部打給了同事交代工作。

術後,他也沒有閒著,剛被允許用手機,就立刻回覆那些找他求助的人,一如既往地耐心提供法律幫助。26天后,病情惡化,期盼著“像正常人一樣喝水”的李慶軍永遠閉上了眼睛。

生前,縱然工作極其出色,但李慶軍鮮有榮譽,他更願意把這些身外之物讓給年輕幹警。“給我幹啥,給年輕人吧,鼓勵他們進步。”去世之後,他的辦公室裡除了堆成小山的案卷和書,就只剩滿滿一抽屜藥,滿滿一抽屜永遠來不及吃的早飯和沉甸甸的19本工作日記。

在日記裡,能看到李慶軍令人動容的奮進與堅忍。

“與別人比有差距,還有潛力可挖,要多學別人的長處,發揮我們的優點、長處。”“我們工作中有一些還可以更仔細一點,今年工作中要有重點,有亮點,配合更好一點。”

河南法官李慶軍:關於平凡,他有一個不平凡的回答

圖為李慶軍日記

活著要有活著的質量。我不想讓親人為我的身體擔憂,給他人帶來精神壓力,我儘可能弱化自己的病情。很多美好的東西,我仍然想像常人一樣享受。生活要繼續,班要繼續上,工作要繼續幹……

——李慶軍

“活著要有活著的質量。我不想讓親人為我的身體擔憂,給他人帶來精神壓力,我儘可能弱化自己的病情。很多美好的東西,我仍然想像常人一樣享受。生活要繼續,班要繼續上,工作要繼續幹……”

肩扛主持公平正義、傳播法律知識的責任,他無比虔誠,用一生踐行了法官理想。李慶軍質樸的剖白至今還縈繞在人們的耳畔,憨厚的聲音、簡單的話語,卻字字重若千鈞:

我是真的喜歡辦案,喜歡法官這個職業。

來源:人民法院報

"河南法官李慶軍:關於平凡,他有一個不平凡的回答

平凡的人生應該怎樣度過?

在許多人眼裡,全國模範法官、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立案庭原副庭長李慶軍是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的人。竭力走出貧困,是為了回報父老和社會;用無私守護正義,一堅持就是一輩子;鞠躬盡瘁,把成為一名好法官當成畢生的追求,直到尿毒症奪去他的生命……他用一生凝成了一個答案。

河南法官李慶軍:關於平凡,他有一個不平凡的回答

2018年9月28日

  • 宜:悼念,追思,緬懷,學習

  • 忌:安於現狀,停滯不前

榮譽來自身後。沒有過力挽狂瀾,習以為常的繁忙工作日復一日,庭審之外他只是一個安靜內斂的傾聽者,但從他那裡得到過公平正義的老百姓,感受過他的溫暖與赤誠的人們,都把他看作頂天立地的人。

在李慶軍追悼會當天,一群群弔唁者從四面八方趕來,老家100多名村民自發聚集,面向省城方向深深地鞠躬,認識他的人、只有一面之緣的人、聽說過他的人紛紛以各種形式表達懷念之情。

逝者無言,精神永恆。如今,李慶軍的法徽仍然在家中客廳最顯眼的地方端端正正地擺著,光潔而鮮豔,紅得耀眼,與他的19本工作日記一起,默默訴說著一個平凡法官的不平凡故事。

1

自強不息,他是大山裡走出的“愚公”

30多年前,一位年輕人踏上了前往河南大學求學的路途。由於連日降雨,邵原鎮通往濟源市的客車無法通行,年輕人和為他送行的叔叔沿著綿延崎嶇的山路,冒著野狼出沒的危險,徒步了整整一天一夜才走到城裡。

那個年輕人就是邵原鎮第一個本科生李慶軍。十年寒窗,終露曙光。

李慶軍出生於大山深處的貧苦農家,是兄妹四人中的老大,父親早年因車禍落下殘疾,幾乎是母親一個人扛起了生活的重擔。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為了賺學費,李慶軍一放假就整日上山砍柴、採藥以換取微薄收入,但口袋裡從不忘帶著書。

由於家裡人多地方小,李慶軍只能住在院子外的牛棚裡。臨時搭建的狹窄的簡易床上,鋪著一條爛毯,放著一床薄被,其他的地方則擺滿了書本。環境簡陋,精神卻富足,“身鋪爛毯暫住牛棚,心繫遠方誌在高山”,這副貼在牛棚裡、由李慶軍親手寫的對聯是他少年時期的內心寫照。

“改變貧窮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別無出路,只有埋頭讀書,以此來改變自己的命運,改變家鄉的貧窮。”時隔幾十年,高中同學侯懷樂依然記得李慶軍作為學習委員時在班會上的發言,這位起早貪黑、勤奮好學的班幹部的身影彷彿仍在眼前。

從河南大學畢業後,李慶軍被分配到鄭州牧專教書,但他沒有止步於此。

河南法官李慶軍:關於平凡,他有一個不平凡的回答

圖為李慶軍在西南政法大學讀書期間的舊照

要幫助家鄉父老懂法守法用法,更好地回報社會。——李慶軍,於西南政法大學

山裡人法律知識貧乏,不會用法律維權。“要幫助家鄉父老懂法守法用法,更好地回報社會。”李慶軍這麼想著,決定繼續深造法律專業。西南政法大學碩士畢業後,他成功考入河南高院,成為了一名人民法官。

77歲的退休法官魯福章一直記得李慶軍的入黨時間,那是1997年的3月。向組織彙報思想的時候,李慶軍說:“我要求入黨不是為了名聲,而是想在黨的關懷關心培養下,更好地用自己所學的法律知識為民服務,做一個思想上真正入黨勇於擔當的共產黨員。

他是山裡飛出的“金鳳凰”,鄉親們心中的驕傲。如果需要幫忙,只要不涉及原則,李慶軍幾乎有求必應。因為經常有鄉親來家裡諮詢和借宿,李慶軍執意放棄時髦的木地板裝修,選擇結實耐用、方便打理的瓷磚地,只為讓鞋底沾泥的老鄉們心裡自在。

每當李慶軍回老家的時候,諮詢法律問題的鄉親就擠滿了屋子,甚至追到田間地頭。為了回答他們的問題,李慶軍往往來不及吃頓熱乎飯。“在法律知識方面,他對大家幫助真是不少,我們的法律意識比以前強了很多。”鄉親們都這麼說。

李慶軍的老家北里窪村在王屋山和太行山之間,“愚公移山”的故事便脫胎於此。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無比堅忍、不屈不撓、高度自律、敦厚實在,這個大山裡走出的“愚公”有著山一般的品質。

2

守正無私,他的“公平秤”一塵不染

提到李慶軍,周光華老人再次失聲痛哭:“真是個好法官,這些年我心裡忘不掉啊!”

2004年,周光華通過拍賣獲得了某企業的土地和房屋使用權,但企業不僅拒不交付,面對周光華的訴訟更是打起了拖延戰。2008年,一二審均敗訴的企業向河南高院提出再審,案件交到了李慶軍手裡。

“人家有錢有勢,我連律師都沒有,案子萬一被推翻,咋辦?”官司拖了5年,面對蠻橫無理的企業,周光華六神無主,心裡直打怵。

不管對方勢力多大,咱都按法辦。沒有理,再有權咱也不支持。您別害怕。”李慶軍溫柔卻有力的承諾讓周光華吃了定心丸,很快她便拿到了駁回再審申請、維持勝訴的裁定書。

之後的十年,每到春節前夕,周光華都會挎著一籃子土雞蛋,從南陽坐大巴趕將近300公里的路去李慶軍家。而李慶軍則會塞給老太太許多自家買的東西:“你要是不拿,雞蛋我就不能收。法官是有紀律的。”

河南法官李慶軍:關於平凡,他有一個不平凡的回答

家只管依法辦案,有什麼壓力我來頂著!

——李慶軍

同事於保林記得李慶軍經常對自己的審判團隊成員說:“不管誰找,法律底線不能突破,要堅持原則。大家只管依法辦案,有什麼壓力我來頂著!

李慶軍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越是扛著麻袋大包小裹來省高院開庭的當事人,越要傾注更多的心血和注意力。

法律是一種常學常新的東西,作為法官,李慶軍深諳這一點。

河南法官李慶軍:關於平凡,他有一個不平凡的回答

法律是隨時變化的,我需要學習。

——李慶軍

有一個細節讓高中同學趙功文怎麼也忘不掉。“有一次我接李慶軍去某地,見到他的時候,發現他把三個大包裹放在腳邊,邊看書邊等我。我問他怎麼還在看書,他說:‘法律是隨時變化的,我需要學習。’”

據李慶軍的妻子馬鳳實回憶,家裡陽臺的舊躺椅是李慶軍生前最喜歡待的地方,他沒有很多愛好,閒暇時候只是看書,主要看各種法律相關的書。天長日久,踏腳的地方磨出了一個洞。

兒子李然深受父親言傳身教的影響,也選擇了法律作為自己的專業。他記得父親說過:“你所看過的書,所學到的知識都會賦予你力量,尤其是法律。”

河南法官李慶軍:關於平凡,他有一個不平凡的回答

你所看過的書,所學到的知識都會賦予你力量,尤其是法律。——李慶軍對兒子的寄語

在認識李慶軍的人眼裡,“手不釋卷”是他身上一個永恆的標籤,窮苦撕不掉,辛勞泡不皺,病魔扯不碎。

早在2001年,李慶軍擬寫的裁判文書就獲得了全國法院優秀民商事裁判文書評比三等獎,被評價為“針對性強,邏輯嚴謹,言之有據,判決結果具有說服力。體現了法官居中裁判的身份和地位,避免了法官憑主觀之嫌,符合司法公正的要求”。

在同事荊偉的印象裡,李慶軍不善言談,但討論案件的時候卻滔滔不絕,而且邏輯十分嚴謹。李慶軍總是審慎地對待每一個案件,努力讓當事人雙方覺得判決有理有據,“每當我打開判決書時,總感覺敗訴方當事人就在對面看著我”。

“‘辦案做事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李庭長這句話對我影響特別大。”同事鄧青林和李慶軍在一個樓層辦公,“我從來沒有見過當事人因為李庭長辦理的案件來大吵大鬧。”據院裡其他領導和同事瞭解,李慶軍的確沒有接到過一份投訴。

上個世紀90年代初,表弟盧朝輝下崗創業,因為缺少資金,找李慶軍借了3萬元錢,經濟同樣不算富裕的李慶軍毫不猶豫答應了。而後來盧朝輝打官司的時候再去找李慶軍,想請他打招呼的時候卻碰了釘子,“他一口回絕我,說一切要以合理合法的手續解決。”

自從李慶軍成了法官,類似事情便有很多,也有人因此抱怨李慶軍“不辦事”,但他從不會動搖自己的原則。

河南法官李慶軍:關於平凡,他有一個不平凡的回答

圖為李慶軍辦公桌上擺放著妻子對他的寄語

仔細品味,慢慢地悟出了夫人期望之真切,也真實地體味到了院黨組的用心之良苦。做到了廉潔辦案,才能平安一生,要想得到一生平安,也就不能有私心,生貪念,以案件做交易,拿公正換利益。——李慶軍

“廉潔辦案,平安一生”是馬鳳實寫給丈夫李慶軍的親情寄語,在一篇直到整理遺物時才發現的感悟中,他寫道:

“仔細品味,慢慢地悟出了夫人期望之真切,也真實地體味到了院黨組的用心之良苦。做到了廉潔辦案,才能平安一生,要想得到一生平安,也就不能有私心,生貪念,以案件做交易,拿公正換利益。”

3

春蠶絲盡,他用一生踐行法官之義

2014年,李慶軍被確診為尿毒症。為了不耽誤工作,他選擇了可以自己在家操作的腹膜透析。從那以後,李慶軍的腹部便多了一根用於透析的硅膠“腹透管”,在他的臥室,成箱的透析液幾乎堆滿一面牆。腹痛腹脹、乏力怕冷、噁心甚至嘔吐,透析反應讓他常常吃不下飯。

按照與醫生的約定,李慶軍每個月都要請假一天去北京的醫院複查身體。週一下午下班後,他會帶著透析用品乘上22時12分出發去北京的K180次列車,待次日檢查完畢,再坐高鐵於週二下午返回鄭州,趕回辦公室,把當天落下的工作補回來。

即使看病,也能讓李慶軍看出“法官心得”。北京的醫院每個月都要對他就病情進行電話回訪,從而適時調整治療方案,他對此頗有觸動,藉此告誡團隊:“咱們作為法官也要有這樣的責任感,要注意回頭看,從結果中找差距。”

2016年是河南高院首批員額法官入額考試之年。入額意味著工作壓力大幅增加,院領導勸身體不好的李慶軍調離審判一線,但他不願意放下手中的法槌,堅持參加考試,並拿到了全院第四名的好成績。

重病4年間,李慶軍每天需要透析4到5次,近乎滴水不沾,就算渴極了也只是抿一抿杯沿。不願麻煩他人的李慶軍竭力把自己偽裝成一個正常人。腿部浮腫疼痛,難以正常走路,為了工作期間不拄拐,就左三層右三層包起來再套上褲子;遇到有人詢問身體狀況,只說沒問題、休息一下就好;住院的時候同事來看望,他偷偷抽掉了寫著病情的床頭牌……

家人心疼,都勸他休息,李慶軍卻反過來寬慰他們:“我一到單位,渾身是勁,一工作起來病痛就都忘了。”截至2018年8月底,河南高院立案二庭共結案1309件,李慶軍團隊共結案360件,李慶軍是全庭辦案最多的法官。

共同生活28年,馬鳳實瞭解丈夫:“他太熱愛法官這個職業了,他常說:‘我一個農家子弟,能從山裡出來上大學,當上省高院的法官,多光榮多幸運啊!’”

2018年9月1日是一個星期六,18時30分,河南高院簽到機記錄了李慶軍最後的影像。9月2日一大早,換腎手術前,同事任方方收到李慶軍的短信:“我要休息一段時間。禹州電纜案,6號以後聯繫當事人讓雙方再談一次,調不成還按原定方案辦。卷在櫃子上。”術前,李慶軍的13個電話全部打給了同事交代工作。

術後,他也沒有閒著,剛被允許用手機,就立刻回覆那些找他求助的人,一如既往地耐心提供法律幫助。26天后,病情惡化,期盼著“像正常人一樣喝水”的李慶軍永遠閉上了眼睛。

生前,縱然工作極其出色,但李慶軍鮮有榮譽,他更願意把這些身外之物讓給年輕幹警。“給我幹啥,給年輕人吧,鼓勵他們進步。”去世之後,他的辦公室裡除了堆成小山的案卷和書,就只剩滿滿一抽屜藥,滿滿一抽屜永遠來不及吃的早飯和沉甸甸的19本工作日記。

在日記裡,能看到李慶軍令人動容的奮進與堅忍。

“與別人比有差距,還有潛力可挖,要多學別人的長處,發揮我們的優點、長處。”“我們工作中有一些還可以更仔細一點,今年工作中要有重點,有亮點,配合更好一點。”

河南法官李慶軍:關於平凡,他有一個不平凡的回答

圖為李慶軍日記

活著要有活著的質量。我不想讓親人為我的身體擔憂,給他人帶來精神壓力,我儘可能弱化自己的病情。很多美好的東西,我仍然想像常人一樣享受。生活要繼續,班要繼續上,工作要繼續幹……

——李慶軍

“活著要有活著的質量。我不想讓親人為我的身體擔憂,給他人帶來精神壓力,我儘可能弱化自己的病情。很多美好的東西,我仍然想像常人一樣享受。生活要繼續,班要繼續上,工作要繼續幹……”

肩扛主持公平正義、傳播法律知識的責任,他無比虔誠,用一生踐行了法官理想。李慶軍質樸的剖白至今還縈繞在人們的耳畔,憨厚的聲音、簡單的話語,卻字字重若千鈞:

我是真的喜歡辦案,喜歡法官這個職業。

來源:人民法院報

河南法官李慶軍:關於平凡,他有一個不平凡的回答

●省法學會黨組召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專題民主生活會

●以“百千萬”工程為目標!打造新時代法治宣傳響亮品牌 ——2019年河南省“青年普法志願者法治文化基層行”活動階段性成果綜述

●王晨在上海出席全國地方法學會工作會議並調研

"河南法官李慶軍:關於平凡,他有一個不平凡的回答

平凡的人生應該怎樣度過?

在許多人眼裡,全國模範法官、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立案庭原副庭長李慶軍是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的人。竭力走出貧困,是為了回報父老和社會;用無私守護正義,一堅持就是一輩子;鞠躬盡瘁,把成為一名好法官當成畢生的追求,直到尿毒症奪去他的生命……他用一生凝成了一個答案。

河南法官李慶軍:關於平凡,他有一個不平凡的回答

2018年9月28日

  • 宜:悼念,追思,緬懷,學習

  • 忌:安於現狀,停滯不前

榮譽來自身後。沒有過力挽狂瀾,習以為常的繁忙工作日復一日,庭審之外他只是一個安靜內斂的傾聽者,但從他那裡得到過公平正義的老百姓,感受過他的溫暖與赤誠的人們,都把他看作頂天立地的人。

在李慶軍追悼會當天,一群群弔唁者從四面八方趕來,老家100多名村民自發聚集,面向省城方向深深地鞠躬,認識他的人、只有一面之緣的人、聽說過他的人紛紛以各種形式表達懷念之情。

逝者無言,精神永恆。如今,李慶軍的法徽仍然在家中客廳最顯眼的地方端端正正地擺著,光潔而鮮豔,紅得耀眼,與他的19本工作日記一起,默默訴說著一個平凡法官的不平凡故事。

1

自強不息,他是大山裡走出的“愚公”

30多年前,一位年輕人踏上了前往河南大學求學的路途。由於連日降雨,邵原鎮通往濟源市的客車無法通行,年輕人和為他送行的叔叔沿著綿延崎嶇的山路,冒著野狼出沒的危險,徒步了整整一天一夜才走到城裡。

那個年輕人就是邵原鎮第一個本科生李慶軍。十年寒窗,終露曙光。

李慶軍出生於大山深處的貧苦農家,是兄妹四人中的老大,父親早年因車禍落下殘疾,幾乎是母親一個人扛起了生活的重擔。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為了賺學費,李慶軍一放假就整日上山砍柴、採藥以換取微薄收入,但口袋裡從不忘帶著書。

由於家裡人多地方小,李慶軍只能住在院子外的牛棚裡。臨時搭建的狹窄的簡易床上,鋪著一條爛毯,放著一床薄被,其他的地方則擺滿了書本。環境簡陋,精神卻富足,“身鋪爛毯暫住牛棚,心繫遠方誌在高山”,這副貼在牛棚裡、由李慶軍親手寫的對聯是他少年時期的內心寫照。

“改變貧窮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別無出路,只有埋頭讀書,以此來改變自己的命運,改變家鄉的貧窮。”時隔幾十年,高中同學侯懷樂依然記得李慶軍作為學習委員時在班會上的發言,這位起早貪黑、勤奮好學的班幹部的身影彷彿仍在眼前。

從河南大學畢業後,李慶軍被分配到鄭州牧專教書,但他沒有止步於此。

河南法官李慶軍:關於平凡,他有一個不平凡的回答

圖為李慶軍在西南政法大學讀書期間的舊照

要幫助家鄉父老懂法守法用法,更好地回報社會。——李慶軍,於西南政法大學

山裡人法律知識貧乏,不會用法律維權。“要幫助家鄉父老懂法守法用法,更好地回報社會。”李慶軍這麼想著,決定繼續深造法律專業。西南政法大學碩士畢業後,他成功考入河南高院,成為了一名人民法官。

77歲的退休法官魯福章一直記得李慶軍的入黨時間,那是1997年的3月。向組織彙報思想的時候,李慶軍說:“我要求入黨不是為了名聲,而是想在黨的關懷關心培養下,更好地用自己所學的法律知識為民服務,做一個思想上真正入黨勇於擔當的共產黨員。

他是山裡飛出的“金鳳凰”,鄉親們心中的驕傲。如果需要幫忙,只要不涉及原則,李慶軍幾乎有求必應。因為經常有鄉親來家裡諮詢和借宿,李慶軍執意放棄時髦的木地板裝修,選擇結實耐用、方便打理的瓷磚地,只為讓鞋底沾泥的老鄉們心裡自在。

每當李慶軍回老家的時候,諮詢法律問題的鄉親就擠滿了屋子,甚至追到田間地頭。為了回答他們的問題,李慶軍往往來不及吃頓熱乎飯。“在法律知識方面,他對大家幫助真是不少,我們的法律意識比以前強了很多。”鄉親們都這麼說。

李慶軍的老家北里窪村在王屋山和太行山之間,“愚公移山”的故事便脫胎於此。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無比堅忍、不屈不撓、高度自律、敦厚實在,這個大山裡走出的“愚公”有著山一般的品質。

2

守正無私,他的“公平秤”一塵不染

提到李慶軍,周光華老人再次失聲痛哭:“真是個好法官,這些年我心裡忘不掉啊!”

2004年,周光華通過拍賣獲得了某企業的土地和房屋使用權,但企業不僅拒不交付,面對周光華的訴訟更是打起了拖延戰。2008年,一二審均敗訴的企業向河南高院提出再審,案件交到了李慶軍手裡。

“人家有錢有勢,我連律師都沒有,案子萬一被推翻,咋辦?”官司拖了5年,面對蠻橫無理的企業,周光華六神無主,心裡直打怵。

不管對方勢力多大,咱都按法辦。沒有理,再有權咱也不支持。您別害怕。”李慶軍溫柔卻有力的承諾讓周光華吃了定心丸,很快她便拿到了駁回再審申請、維持勝訴的裁定書。

之後的十年,每到春節前夕,周光華都會挎著一籃子土雞蛋,從南陽坐大巴趕將近300公里的路去李慶軍家。而李慶軍則會塞給老太太許多自家買的東西:“你要是不拿,雞蛋我就不能收。法官是有紀律的。”

河南法官李慶軍:關於平凡,他有一個不平凡的回答

家只管依法辦案,有什麼壓力我來頂著!

——李慶軍

同事於保林記得李慶軍經常對自己的審判團隊成員說:“不管誰找,法律底線不能突破,要堅持原則。大家只管依法辦案,有什麼壓力我來頂著!

李慶軍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越是扛著麻袋大包小裹來省高院開庭的當事人,越要傾注更多的心血和注意力。

法律是一種常學常新的東西,作為法官,李慶軍深諳這一點。

河南法官李慶軍:關於平凡,他有一個不平凡的回答

法律是隨時變化的,我需要學習。

——李慶軍

有一個細節讓高中同學趙功文怎麼也忘不掉。“有一次我接李慶軍去某地,見到他的時候,發現他把三個大包裹放在腳邊,邊看書邊等我。我問他怎麼還在看書,他說:‘法律是隨時變化的,我需要學習。’”

據李慶軍的妻子馬鳳實回憶,家裡陽臺的舊躺椅是李慶軍生前最喜歡待的地方,他沒有很多愛好,閒暇時候只是看書,主要看各種法律相關的書。天長日久,踏腳的地方磨出了一個洞。

兒子李然深受父親言傳身教的影響,也選擇了法律作為自己的專業。他記得父親說過:“你所看過的書,所學到的知識都會賦予你力量,尤其是法律。”

河南法官李慶軍:關於平凡,他有一個不平凡的回答

你所看過的書,所學到的知識都會賦予你力量,尤其是法律。——李慶軍對兒子的寄語

在認識李慶軍的人眼裡,“手不釋卷”是他身上一個永恆的標籤,窮苦撕不掉,辛勞泡不皺,病魔扯不碎。

早在2001年,李慶軍擬寫的裁判文書就獲得了全國法院優秀民商事裁判文書評比三等獎,被評價為“針對性強,邏輯嚴謹,言之有據,判決結果具有說服力。體現了法官居中裁判的身份和地位,避免了法官憑主觀之嫌,符合司法公正的要求”。

在同事荊偉的印象裡,李慶軍不善言談,但討論案件的時候卻滔滔不絕,而且邏輯十分嚴謹。李慶軍總是審慎地對待每一個案件,努力讓當事人雙方覺得判決有理有據,“每當我打開判決書時,總感覺敗訴方當事人就在對面看著我”。

“‘辦案做事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李庭長這句話對我影響特別大。”同事鄧青林和李慶軍在一個樓層辦公,“我從來沒有見過當事人因為李庭長辦理的案件來大吵大鬧。”據院裡其他領導和同事瞭解,李慶軍的確沒有接到過一份投訴。

上個世紀90年代初,表弟盧朝輝下崗創業,因為缺少資金,找李慶軍借了3萬元錢,經濟同樣不算富裕的李慶軍毫不猶豫答應了。而後來盧朝輝打官司的時候再去找李慶軍,想請他打招呼的時候卻碰了釘子,“他一口回絕我,說一切要以合理合法的手續解決。”

自從李慶軍成了法官,類似事情便有很多,也有人因此抱怨李慶軍“不辦事”,但他從不會動搖自己的原則。

河南法官李慶軍:關於平凡,他有一個不平凡的回答

圖為李慶軍辦公桌上擺放著妻子對他的寄語

仔細品味,慢慢地悟出了夫人期望之真切,也真實地體味到了院黨組的用心之良苦。做到了廉潔辦案,才能平安一生,要想得到一生平安,也就不能有私心,生貪念,以案件做交易,拿公正換利益。——李慶軍

“廉潔辦案,平安一生”是馬鳳實寫給丈夫李慶軍的親情寄語,在一篇直到整理遺物時才發現的感悟中,他寫道:

“仔細品味,慢慢地悟出了夫人期望之真切,也真實地體味到了院黨組的用心之良苦。做到了廉潔辦案,才能平安一生,要想得到一生平安,也就不能有私心,生貪念,以案件做交易,拿公正換利益。”

3

春蠶絲盡,他用一生踐行法官之義

2014年,李慶軍被確診為尿毒症。為了不耽誤工作,他選擇了可以自己在家操作的腹膜透析。從那以後,李慶軍的腹部便多了一根用於透析的硅膠“腹透管”,在他的臥室,成箱的透析液幾乎堆滿一面牆。腹痛腹脹、乏力怕冷、噁心甚至嘔吐,透析反應讓他常常吃不下飯。

按照與醫生的約定,李慶軍每個月都要請假一天去北京的醫院複查身體。週一下午下班後,他會帶著透析用品乘上22時12分出發去北京的K180次列車,待次日檢查完畢,再坐高鐵於週二下午返回鄭州,趕回辦公室,把當天落下的工作補回來。

即使看病,也能讓李慶軍看出“法官心得”。北京的醫院每個月都要對他就病情進行電話回訪,從而適時調整治療方案,他對此頗有觸動,藉此告誡團隊:“咱們作為法官也要有這樣的責任感,要注意回頭看,從結果中找差距。”

2016年是河南高院首批員額法官入額考試之年。入額意味著工作壓力大幅增加,院領導勸身體不好的李慶軍調離審判一線,但他不願意放下手中的法槌,堅持參加考試,並拿到了全院第四名的好成績。

重病4年間,李慶軍每天需要透析4到5次,近乎滴水不沾,就算渴極了也只是抿一抿杯沿。不願麻煩他人的李慶軍竭力把自己偽裝成一個正常人。腿部浮腫疼痛,難以正常走路,為了工作期間不拄拐,就左三層右三層包起來再套上褲子;遇到有人詢問身體狀況,只說沒問題、休息一下就好;住院的時候同事來看望,他偷偷抽掉了寫著病情的床頭牌……

家人心疼,都勸他休息,李慶軍卻反過來寬慰他們:“我一到單位,渾身是勁,一工作起來病痛就都忘了。”截至2018年8月底,河南高院立案二庭共結案1309件,李慶軍團隊共結案360件,李慶軍是全庭辦案最多的法官。

共同生活28年,馬鳳實瞭解丈夫:“他太熱愛法官這個職業了,他常說:‘我一個農家子弟,能從山裡出來上大學,當上省高院的法官,多光榮多幸運啊!’”

2018年9月1日是一個星期六,18時30分,河南高院簽到機記錄了李慶軍最後的影像。9月2日一大早,換腎手術前,同事任方方收到李慶軍的短信:“我要休息一段時間。禹州電纜案,6號以後聯繫當事人讓雙方再談一次,調不成還按原定方案辦。卷在櫃子上。”術前,李慶軍的13個電話全部打給了同事交代工作。

術後,他也沒有閒著,剛被允許用手機,就立刻回覆那些找他求助的人,一如既往地耐心提供法律幫助。26天后,病情惡化,期盼著“像正常人一樣喝水”的李慶軍永遠閉上了眼睛。

生前,縱然工作極其出色,但李慶軍鮮有榮譽,他更願意把這些身外之物讓給年輕幹警。“給我幹啥,給年輕人吧,鼓勵他們進步。”去世之後,他的辦公室裡除了堆成小山的案卷和書,就只剩滿滿一抽屜藥,滿滿一抽屜永遠來不及吃的早飯和沉甸甸的19本工作日記。

在日記裡,能看到李慶軍令人動容的奮進與堅忍。

“與別人比有差距,還有潛力可挖,要多學別人的長處,發揮我們的優點、長處。”“我們工作中有一些還可以更仔細一點,今年工作中要有重點,有亮點,配合更好一點。”

河南法官李慶軍:關於平凡,他有一個不平凡的回答

圖為李慶軍日記

活著要有活著的質量。我不想讓親人為我的身體擔憂,給他人帶來精神壓力,我儘可能弱化自己的病情。很多美好的東西,我仍然想像常人一樣享受。生活要繼續,班要繼續上,工作要繼續幹……

——李慶軍

“活著要有活著的質量。我不想讓親人為我的身體擔憂,給他人帶來精神壓力,我儘可能弱化自己的病情。很多美好的東西,我仍然想像常人一樣享受。生活要繼續,班要繼續上,工作要繼續幹……”

肩扛主持公平正義、傳播法律知識的責任,他無比虔誠,用一生踐行了法官理想。李慶軍質樸的剖白至今還縈繞在人們的耳畔,憨厚的聲音、簡單的話語,卻字字重若千鈞:

我是真的喜歡辦案,喜歡法官這個職業。

來源:人民法院報

河南法官李慶軍:關於平凡,他有一個不平凡的回答

●省法學會黨組召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專題民主生活會

●以“百千萬”工程為目標!打造新時代法治宣傳響亮品牌 ——2019年河南省“青年普法志願者法治文化基層行”活動階段性成果綜述

●王晨在上海出席全國地方法學會工作會議並調研

河南法官李慶軍:關於平凡,他有一個不平凡的回答"河南法官李慶軍:關於平凡,他有一個不平凡的回答

平凡的人生應該怎樣度過?

在許多人眼裡,全國模範法官、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立案庭原副庭長李慶軍是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的人。竭力走出貧困,是為了回報父老和社會;用無私守護正義,一堅持就是一輩子;鞠躬盡瘁,把成為一名好法官當成畢生的追求,直到尿毒症奪去他的生命……他用一生凝成了一個答案。

河南法官李慶軍:關於平凡,他有一個不平凡的回答

2018年9月28日

  • 宜:悼念,追思,緬懷,學習

  • 忌:安於現狀,停滯不前

榮譽來自身後。沒有過力挽狂瀾,習以為常的繁忙工作日復一日,庭審之外他只是一個安靜內斂的傾聽者,但從他那裡得到過公平正義的老百姓,感受過他的溫暖與赤誠的人們,都把他看作頂天立地的人。

在李慶軍追悼會當天,一群群弔唁者從四面八方趕來,老家100多名村民自發聚集,面向省城方向深深地鞠躬,認識他的人、只有一面之緣的人、聽說過他的人紛紛以各種形式表達懷念之情。

逝者無言,精神永恆。如今,李慶軍的法徽仍然在家中客廳最顯眼的地方端端正正地擺著,光潔而鮮豔,紅得耀眼,與他的19本工作日記一起,默默訴說著一個平凡法官的不平凡故事。

1

自強不息,他是大山裡走出的“愚公”

30多年前,一位年輕人踏上了前往河南大學求學的路途。由於連日降雨,邵原鎮通往濟源市的客車無法通行,年輕人和為他送行的叔叔沿著綿延崎嶇的山路,冒著野狼出沒的危險,徒步了整整一天一夜才走到城裡。

那個年輕人就是邵原鎮第一個本科生李慶軍。十年寒窗,終露曙光。

李慶軍出生於大山深處的貧苦農家,是兄妹四人中的老大,父親早年因車禍落下殘疾,幾乎是母親一個人扛起了生活的重擔。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為了賺學費,李慶軍一放假就整日上山砍柴、採藥以換取微薄收入,但口袋裡從不忘帶著書。

由於家裡人多地方小,李慶軍只能住在院子外的牛棚裡。臨時搭建的狹窄的簡易床上,鋪著一條爛毯,放著一床薄被,其他的地方則擺滿了書本。環境簡陋,精神卻富足,“身鋪爛毯暫住牛棚,心繫遠方誌在高山”,這副貼在牛棚裡、由李慶軍親手寫的對聯是他少年時期的內心寫照。

“改變貧窮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別無出路,只有埋頭讀書,以此來改變自己的命運,改變家鄉的貧窮。”時隔幾十年,高中同學侯懷樂依然記得李慶軍作為學習委員時在班會上的發言,這位起早貪黑、勤奮好學的班幹部的身影彷彿仍在眼前。

從河南大學畢業後,李慶軍被分配到鄭州牧專教書,但他沒有止步於此。

河南法官李慶軍:關於平凡,他有一個不平凡的回答

圖為李慶軍在西南政法大學讀書期間的舊照

要幫助家鄉父老懂法守法用法,更好地回報社會。——李慶軍,於西南政法大學

山裡人法律知識貧乏,不會用法律維權。“要幫助家鄉父老懂法守法用法,更好地回報社會。”李慶軍這麼想著,決定繼續深造法律專業。西南政法大學碩士畢業後,他成功考入河南高院,成為了一名人民法官。

77歲的退休法官魯福章一直記得李慶軍的入黨時間,那是1997年的3月。向組織彙報思想的時候,李慶軍說:“我要求入黨不是為了名聲,而是想在黨的關懷關心培養下,更好地用自己所學的法律知識為民服務,做一個思想上真正入黨勇於擔當的共產黨員。

他是山裡飛出的“金鳳凰”,鄉親們心中的驕傲。如果需要幫忙,只要不涉及原則,李慶軍幾乎有求必應。因為經常有鄉親來家裡諮詢和借宿,李慶軍執意放棄時髦的木地板裝修,選擇結實耐用、方便打理的瓷磚地,只為讓鞋底沾泥的老鄉們心裡自在。

每當李慶軍回老家的時候,諮詢法律問題的鄉親就擠滿了屋子,甚至追到田間地頭。為了回答他們的問題,李慶軍往往來不及吃頓熱乎飯。“在法律知識方面,他對大家幫助真是不少,我們的法律意識比以前強了很多。”鄉親們都這麼說。

李慶軍的老家北里窪村在王屋山和太行山之間,“愚公移山”的故事便脫胎於此。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無比堅忍、不屈不撓、高度自律、敦厚實在,這個大山裡走出的“愚公”有著山一般的品質。

2

守正無私,他的“公平秤”一塵不染

提到李慶軍,周光華老人再次失聲痛哭:“真是個好法官,這些年我心裡忘不掉啊!”

2004年,周光華通過拍賣獲得了某企業的土地和房屋使用權,但企業不僅拒不交付,面對周光華的訴訟更是打起了拖延戰。2008年,一二審均敗訴的企業向河南高院提出再審,案件交到了李慶軍手裡。

“人家有錢有勢,我連律師都沒有,案子萬一被推翻,咋辦?”官司拖了5年,面對蠻橫無理的企業,周光華六神無主,心裡直打怵。

不管對方勢力多大,咱都按法辦。沒有理,再有權咱也不支持。您別害怕。”李慶軍溫柔卻有力的承諾讓周光華吃了定心丸,很快她便拿到了駁回再審申請、維持勝訴的裁定書。

之後的十年,每到春節前夕,周光華都會挎著一籃子土雞蛋,從南陽坐大巴趕將近300公里的路去李慶軍家。而李慶軍則會塞給老太太許多自家買的東西:“你要是不拿,雞蛋我就不能收。法官是有紀律的。”

河南法官李慶軍:關於平凡,他有一個不平凡的回答

家只管依法辦案,有什麼壓力我來頂著!

——李慶軍

同事於保林記得李慶軍經常對自己的審判團隊成員說:“不管誰找,法律底線不能突破,要堅持原則。大家只管依法辦案,有什麼壓力我來頂著!

李慶軍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越是扛著麻袋大包小裹來省高院開庭的當事人,越要傾注更多的心血和注意力。

法律是一種常學常新的東西,作為法官,李慶軍深諳這一點。

河南法官李慶軍:關於平凡,他有一個不平凡的回答

法律是隨時變化的,我需要學習。

——李慶軍

有一個細節讓高中同學趙功文怎麼也忘不掉。“有一次我接李慶軍去某地,見到他的時候,發現他把三個大包裹放在腳邊,邊看書邊等我。我問他怎麼還在看書,他說:‘法律是隨時變化的,我需要學習。’”

據李慶軍的妻子馬鳳實回憶,家裡陽臺的舊躺椅是李慶軍生前最喜歡待的地方,他沒有很多愛好,閒暇時候只是看書,主要看各種法律相關的書。天長日久,踏腳的地方磨出了一個洞。

兒子李然深受父親言傳身教的影響,也選擇了法律作為自己的專業。他記得父親說過:“你所看過的書,所學到的知識都會賦予你力量,尤其是法律。”

河南法官李慶軍:關於平凡,他有一個不平凡的回答

你所看過的書,所學到的知識都會賦予你力量,尤其是法律。——李慶軍對兒子的寄語

在認識李慶軍的人眼裡,“手不釋卷”是他身上一個永恆的標籤,窮苦撕不掉,辛勞泡不皺,病魔扯不碎。

早在2001年,李慶軍擬寫的裁判文書就獲得了全國法院優秀民商事裁判文書評比三等獎,被評價為“針對性強,邏輯嚴謹,言之有據,判決結果具有說服力。體現了法官居中裁判的身份和地位,避免了法官憑主觀之嫌,符合司法公正的要求”。

在同事荊偉的印象裡,李慶軍不善言談,但討論案件的時候卻滔滔不絕,而且邏輯十分嚴謹。李慶軍總是審慎地對待每一個案件,努力讓當事人雙方覺得判決有理有據,“每當我打開判決書時,總感覺敗訴方當事人就在對面看著我”。

“‘辦案做事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李庭長這句話對我影響特別大。”同事鄧青林和李慶軍在一個樓層辦公,“我從來沒有見過當事人因為李庭長辦理的案件來大吵大鬧。”據院裡其他領導和同事瞭解,李慶軍的確沒有接到過一份投訴。

上個世紀90年代初,表弟盧朝輝下崗創業,因為缺少資金,找李慶軍借了3萬元錢,經濟同樣不算富裕的李慶軍毫不猶豫答應了。而後來盧朝輝打官司的時候再去找李慶軍,想請他打招呼的時候卻碰了釘子,“他一口回絕我,說一切要以合理合法的手續解決。”

自從李慶軍成了法官,類似事情便有很多,也有人因此抱怨李慶軍“不辦事”,但他從不會動搖自己的原則。

河南法官李慶軍:關於平凡,他有一個不平凡的回答

圖為李慶軍辦公桌上擺放著妻子對他的寄語

仔細品味,慢慢地悟出了夫人期望之真切,也真實地體味到了院黨組的用心之良苦。做到了廉潔辦案,才能平安一生,要想得到一生平安,也就不能有私心,生貪念,以案件做交易,拿公正換利益。——李慶軍

“廉潔辦案,平安一生”是馬鳳實寫給丈夫李慶軍的親情寄語,在一篇直到整理遺物時才發現的感悟中,他寫道:

“仔細品味,慢慢地悟出了夫人期望之真切,也真實地體味到了院黨組的用心之良苦。做到了廉潔辦案,才能平安一生,要想得到一生平安,也就不能有私心,生貪念,以案件做交易,拿公正換利益。”

3

春蠶絲盡,他用一生踐行法官之義

2014年,李慶軍被確診為尿毒症。為了不耽誤工作,他選擇了可以自己在家操作的腹膜透析。從那以後,李慶軍的腹部便多了一根用於透析的硅膠“腹透管”,在他的臥室,成箱的透析液幾乎堆滿一面牆。腹痛腹脹、乏力怕冷、噁心甚至嘔吐,透析反應讓他常常吃不下飯。

按照與醫生的約定,李慶軍每個月都要請假一天去北京的醫院複查身體。週一下午下班後,他會帶著透析用品乘上22時12分出發去北京的K180次列車,待次日檢查完畢,再坐高鐵於週二下午返回鄭州,趕回辦公室,把當天落下的工作補回來。

即使看病,也能讓李慶軍看出“法官心得”。北京的醫院每個月都要對他就病情進行電話回訪,從而適時調整治療方案,他對此頗有觸動,藉此告誡團隊:“咱們作為法官也要有這樣的責任感,要注意回頭看,從結果中找差距。”

2016年是河南高院首批員額法官入額考試之年。入額意味著工作壓力大幅增加,院領導勸身體不好的李慶軍調離審判一線,但他不願意放下手中的法槌,堅持參加考試,並拿到了全院第四名的好成績。

重病4年間,李慶軍每天需要透析4到5次,近乎滴水不沾,就算渴極了也只是抿一抿杯沿。不願麻煩他人的李慶軍竭力把自己偽裝成一個正常人。腿部浮腫疼痛,難以正常走路,為了工作期間不拄拐,就左三層右三層包起來再套上褲子;遇到有人詢問身體狀況,只說沒問題、休息一下就好;住院的時候同事來看望,他偷偷抽掉了寫著病情的床頭牌……

家人心疼,都勸他休息,李慶軍卻反過來寬慰他們:“我一到單位,渾身是勁,一工作起來病痛就都忘了。”截至2018年8月底,河南高院立案二庭共結案1309件,李慶軍團隊共結案360件,李慶軍是全庭辦案最多的法官。

共同生活28年,馬鳳實瞭解丈夫:“他太熱愛法官這個職業了,他常說:‘我一個農家子弟,能從山裡出來上大學,當上省高院的法官,多光榮多幸運啊!’”

2018年9月1日是一個星期六,18時30分,河南高院簽到機記錄了李慶軍最後的影像。9月2日一大早,換腎手術前,同事任方方收到李慶軍的短信:“我要休息一段時間。禹州電纜案,6號以後聯繫當事人讓雙方再談一次,調不成還按原定方案辦。卷在櫃子上。”術前,李慶軍的13個電話全部打給了同事交代工作。

術後,他也沒有閒著,剛被允許用手機,就立刻回覆那些找他求助的人,一如既往地耐心提供法律幫助。26天后,病情惡化,期盼著“像正常人一樣喝水”的李慶軍永遠閉上了眼睛。

生前,縱然工作極其出色,但李慶軍鮮有榮譽,他更願意把這些身外之物讓給年輕幹警。“給我幹啥,給年輕人吧,鼓勵他們進步。”去世之後,他的辦公室裡除了堆成小山的案卷和書,就只剩滿滿一抽屜藥,滿滿一抽屜永遠來不及吃的早飯和沉甸甸的19本工作日記。

在日記裡,能看到李慶軍令人動容的奮進與堅忍。

“與別人比有差距,還有潛力可挖,要多學別人的長處,發揮我們的優點、長處。”“我們工作中有一些還可以更仔細一點,今年工作中要有重點,有亮點,配合更好一點。”

河南法官李慶軍:關於平凡,他有一個不平凡的回答

圖為李慶軍日記

活著要有活著的質量。我不想讓親人為我的身體擔憂,給他人帶來精神壓力,我儘可能弱化自己的病情。很多美好的東西,我仍然想像常人一樣享受。生活要繼續,班要繼續上,工作要繼續幹……

——李慶軍

“活著要有活著的質量。我不想讓親人為我的身體擔憂,給他人帶來精神壓力,我儘可能弱化自己的病情。很多美好的東西,我仍然想像常人一樣享受。生活要繼續,班要繼續上,工作要繼續幹……”

肩扛主持公平正義、傳播法律知識的責任,他無比虔誠,用一生踐行了法官理想。李慶軍質樸的剖白至今還縈繞在人們的耳畔,憨厚的聲音、簡單的話語,卻字字重若千鈞:

我是真的喜歡辦案,喜歡法官這個職業。

來源:人民法院報

河南法官李慶軍:關於平凡,他有一個不平凡的回答

●省法學會黨組召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專題民主生活會

●以“百千萬”工程為目標!打造新時代法治宣傳響亮品牌 ——2019年河南省“青年普法志願者法治文化基層行”活動階段性成果綜述

●王晨在上海出席全國地方法學會工作會議並調研

河南法官李慶軍:關於平凡,他有一個不平凡的回答河南法官李慶軍:關於平凡,他有一個不平凡的回答"河南法官李慶軍:關於平凡,他有一個不平凡的回答

平凡的人生應該怎樣度過?

在許多人眼裡,全國模範法官、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立案庭原副庭長李慶軍是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的人。竭力走出貧困,是為了回報父老和社會;用無私守護正義,一堅持就是一輩子;鞠躬盡瘁,把成為一名好法官當成畢生的追求,直到尿毒症奪去他的生命……他用一生凝成了一個答案。

河南法官李慶軍:關於平凡,他有一個不平凡的回答

2018年9月28日

  • 宜:悼念,追思,緬懷,學習

  • 忌:安於現狀,停滯不前

榮譽來自身後。沒有過力挽狂瀾,習以為常的繁忙工作日復一日,庭審之外他只是一個安靜內斂的傾聽者,但從他那裡得到過公平正義的老百姓,感受過他的溫暖與赤誠的人們,都把他看作頂天立地的人。

在李慶軍追悼會當天,一群群弔唁者從四面八方趕來,老家100多名村民自發聚集,面向省城方向深深地鞠躬,認識他的人、只有一面之緣的人、聽說過他的人紛紛以各種形式表達懷念之情。

逝者無言,精神永恆。如今,李慶軍的法徽仍然在家中客廳最顯眼的地方端端正正地擺著,光潔而鮮豔,紅得耀眼,與他的19本工作日記一起,默默訴說著一個平凡法官的不平凡故事。

1

自強不息,他是大山裡走出的“愚公”

30多年前,一位年輕人踏上了前往河南大學求學的路途。由於連日降雨,邵原鎮通往濟源市的客車無法通行,年輕人和為他送行的叔叔沿著綿延崎嶇的山路,冒著野狼出沒的危險,徒步了整整一天一夜才走到城裡。

那個年輕人就是邵原鎮第一個本科生李慶軍。十年寒窗,終露曙光。

李慶軍出生於大山深處的貧苦農家,是兄妹四人中的老大,父親早年因車禍落下殘疾,幾乎是母親一個人扛起了生活的重擔。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為了賺學費,李慶軍一放假就整日上山砍柴、採藥以換取微薄收入,但口袋裡從不忘帶著書。

由於家裡人多地方小,李慶軍只能住在院子外的牛棚裡。臨時搭建的狹窄的簡易床上,鋪著一條爛毯,放著一床薄被,其他的地方則擺滿了書本。環境簡陋,精神卻富足,“身鋪爛毯暫住牛棚,心繫遠方誌在高山”,這副貼在牛棚裡、由李慶軍親手寫的對聯是他少年時期的內心寫照。

“改變貧窮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別無出路,只有埋頭讀書,以此來改變自己的命運,改變家鄉的貧窮。”時隔幾十年,高中同學侯懷樂依然記得李慶軍作為學習委員時在班會上的發言,這位起早貪黑、勤奮好學的班幹部的身影彷彿仍在眼前。

從河南大學畢業後,李慶軍被分配到鄭州牧專教書,但他沒有止步於此。

河南法官李慶軍:關於平凡,他有一個不平凡的回答

圖為李慶軍在西南政法大學讀書期間的舊照

要幫助家鄉父老懂法守法用法,更好地回報社會。——李慶軍,於西南政法大學

山裡人法律知識貧乏,不會用法律維權。“要幫助家鄉父老懂法守法用法,更好地回報社會。”李慶軍這麼想著,決定繼續深造法律專業。西南政法大學碩士畢業後,他成功考入河南高院,成為了一名人民法官。

77歲的退休法官魯福章一直記得李慶軍的入黨時間,那是1997年的3月。向組織彙報思想的時候,李慶軍說:“我要求入黨不是為了名聲,而是想在黨的關懷關心培養下,更好地用自己所學的法律知識為民服務,做一個思想上真正入黨勇於擔當的共產黨員。

他是山裡飛出的“金鳳凰”,鄉親們心中的驕傲。如果需要幫忙,只要不涉及原則,李慶軍幾乎有求必應。因為經常有鄉親來家裡諮詢和借宿,李慶軍執意放棄時髦的木地板裝修,選擇結實耐用、方便打理的瓷磚地,只為讓鞋底沾泥的老鄉們心裡自在。

每當李慶軍回老家的時候,諮詢法律問題的鄉親就擠滿了屋子,甚至追到田間地頭。為了回答他們的問題,李慶軍往往來不及吃頓熱乎飯。“在法律知識方面,他對大家幫助真是不少,我們的法律意識比以前強了很多。”鄉親們都這麼說。

李慶軍的老家北里窪村在王屋山和太行山之間,“愚公移山”的故事便脫胎於此。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無比堅忍、不屈不撓、高度自律、敦厚實在,這個大山裡走出的“愚公”有著山一般的品質。

2

守正無私,他的“公平秤”一塵不染

提到李慶軍,周光華老人再次失聲痛哭:“真是個好法官,這些年我心裡忘不掉啊!”

2004年,周光華通過拍賣獲得了某企業的土地和房屋使用權,但企業不僅拒不交付,面對周光華的訴訟更是打起了拖延戰。2008年,一二審均敗訴的企業向河南高院提出再審,案件交到了李慶軍手裡。

“人家有錢有勢,我連律師都沒有,案子萬一被推翻,咋辦?”官司拖了5年,面對蠻橫無理的企業,周光華六神無主,心裡直打怵。

不管對方勢力多大,咱都按法辦。沒有理,再有權咱也不支持。您別害怕。”李慶軍溫柔卻有力的承諾讓周光華吃了定心丸,很快她便拿到了駁回再審申請、維持勝訴的裁定書。

之後的十年,每到春節前夕,周光華都會挎著一籃子土雞蛋,從南陽坐大巴趕將近300公里的路去李慶軍家。而李慶軍則會塞給老太太許多自家買的東西:“你要是不拿,雞蛋我就不能收。法官是有紀律的。”

河南法官李慶軍:關於平凡,他有一個不平凡的回答

家只管依法辦案,有什麼壓力我來頂著!

——李慶軍

同事於保林記得李慶軍經常對自己的審判團隊成員說:“不管誰找,法律底線不能突破,要堅持原則。大家只管依法辦案,有什麼壓力我來頂著!

李慶軍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越是扛著麻袋大包小裹來省高院開庭的當事人,越要傾注更多的心血和注意力。

法律是一種常學常新的東西,作為法官,李慶軍深諳這一點。

河南法官李慶軍:關於平凡,他有一個不平凡的回答

法律是隨時變化的,我需要學習。

——李慶軍

有一個細節讓高中同學趙功文怎麼也忘不掉。“有一次我接李慶軍去某地,見到他的時候,發現他把三個大包裹放在腳邊,邊看書邊等我。我問他怎麼還在看書,他說:‘法律是隨時變化的,我需要學習。’”

據李慶軍的妻子馬鳳實回憶,家裡陽臺的舊躺椅是李慶軍生前最喜歡待的地方,他沒有很多愛好,閒暇時候只是看書,主要看各種法律相關的書。天長日久,踏腳的地方磨出了一個洞。

兒子李然深受父親言傳身教的影響,也選擇了法律作為自己的專業。他記得父親說過:“你所看過的書,所學到的知識都會賦予你力量,尤其是法律。”

河南法官李慶軍:關於平凡,他有一個不平凡的回答

你所看過的書,所學到的知識都會賦予你力量,尤其是法律。——李慶軍對兒子的寄語

在認識李慶軍的人眼裡,“手不釋卷”是他身上一個永恆的標籤,窮苦撕不掉,辛勞泡不皺,病魔扯不碎。

早在2001年,李慶軍擬寫的裁判文書就獲得了全國法院優秀民商事裁判文書評比三等獎,被評價為“針對性強,邏輯嚴謹,言之有據,判決結果具有說服力。體現了法官居中裁判的身份和地位,避免了法官憑主觀之嫌,符合司法公正的要求”。

在同事荊偉的印象裡,李慶軍不善言談,但討論案件的時候卻滔滔不絕,而且邏輯十分嚴謹。李慶軍總是審慎地對待每一個案件,努力讓當事人雙方覺得判決有理有據,“每當我打開判決書時,總感覺敗訴方當事人就在對面看著我”。

“‘辦案做事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李庭長這句話對我影響特別大。”同事鄧青林和李慶軍在一個樓層辦公,“我從來沒有見過當事人因為李庭長辦理的案件來大吵大鬧。”據院裡其他領導和同事瞭解,李慶軍的確沒有接到過一份投訴。

上個世紀90年代初,表弟盧朝輝下崗創業,因為缺少資金,找李慶軍借了3萬元錢,經濟同樣不算富裕的李慶軍毫不猶豫答應了。而後來盧朝輝打官司的時候再去找李慶軍,想請他打招呼的時候卻碰了釘子,“他一口回絕我,說一切要以合理合法的手續解決。”

自從李慶軍成了法官,類似事情便有很多,也有人因此抱怨李慶軍“不辦事”,但他從不會動搖自己的原則。

河南法官李慶軍:關於平凡,他有一個不平凡的回答

圖為李慶軍辦公桌上擺放著妻子對他的寄語

仔細品味,慢慢地悟出了夫人期望之真切,也真實地體味到了院黨組的用心之良苦。做到了廉潔辦案,才能平安一生,要想得到一生平安,也就不能有私心,生貪念,以案件做交易,拿公正換利益。——李慶軍

“廉潔辦案,平安一生”是馬鳳實寫給丈夫李慶軍的親情寄語,在一篇直到整理遺物時才發現的感悟中,他寫道:

“仔細品味,慢慢地悟出了夫人期望之真切,也真實地體味到了院黨組的用心之良苦。做到了廉潔辦案,才能平安一生,要想得到一生平安,也就不能有私心,生貪念,以案件做交易,拿公正換利益。”

3

春蠶絲盡,他用一生踐行法官之義

2014年,李慶軍被確診為尿毒症。為了不耽誤工作,他選擇了可以自己在家操作的腹膜透析。從那以後,李慶軍的腹部便多了一根用於透析的硅膠“腹透管”,在他的臥室,成箱的透析液幾乎堆滿一面牆。腹痛腹脹、乏力怕冷、噁心甚至嘔吐,透析反應讓他常常吃不下飯。

按照與醫生的約定,李慶軍每個月都要請假一天去北京的醫院複查身體。週一下午下班後,他會帶著透析用品乘上22時12分出發去北京的K180次列車,待次日檢查完畢,再坐高鐵於週二下午返回鄭州,趕回辦公室,把當天落下的工作補回來。

即使看病,也能讓李慶軍看出“法官心得”。北京的醫院每個月都要對他就病情進行電話回訪,從而適時調整治療方案,他對此頗有觸動,藉此告誡團隊:“咱們作為法官也要有這樣的責任感,要注意回頭看,從結果中找差距。”

2016年是河南高院首批員額法官入額考試之年。入額意味著工作壓力大幅增加,院領導勸身體不好的李慶軍調離審判一線,但他不願意放下手中的法槌,堅持參加考試,並拿到了全院第四名的好成績。

重病4年間,李慶軍每天需要透析4到5次,近乎滴水不沾,就算渴極了也只是抿一抿杯沿。不願麻煩他人的李慶軍竭力把自己偽裝成一個正常人。腿部浮腫疼痛,難以正常走路,為了工作期間不拄拐,就左三層右三層包起來再套上褲子;遇到有人詢問身體狀況,只說沒問題、休息一下就好;住院的時候同事來看望,他偷偷抽掉了寫著病情的床頭牌……

家人心疼,都勸他休息,李慶軍卻反過來寬慰他們:“我一到單位,渾身是勁,一工作起來病痛就都忘了。”截至2018年8月底,河南高院立案二庭共結案1309件,李慶軍團隊共結案360件,李慶軍是全庭辦案最多的法官。

共同生活28年,馬鳳實瞭解丈夫:“他太熱愛法官這個職業了,他常說:‘我一個農家子弟,能從山裡出來上大學,當上省高院的法官,多光榮多幸運啊!’”

2018年9月1日是一個星期六,18時30分,河南高院簽到機記錄了李慶軍最後的影像。9月2日一大早,換腎手術前,同事任方方收到李慶軍的短信:“我要休息一段時間。禹州電纜案,6號以後聯繫當事人讓雙方再談一次,調不成還按原定方案辦。卷在櫃子上。”術前,李慶軍的13個電話全部打給了同事交代工作。

術後,他也沒有閒著,剛被允許用手機,就立刻回覆那些找他求助的人,一如既往地耐心提供法律幫助。26天后,病情惡化,期盼著“像正常人一樣喝水”的李慶軍永遠閉上了眼睛。

生前,縱然工作極其出色,但李慶軍鮮有榮譽,他更願意把這些身外之物讓給年輕幹警。“給我幹啥,給年輕人吧,鼓勵他們進步。”去世之後,他的辦公室裡除了堆成小山的案卷和書,就只剩滿滿一抽屜藥,滿滿一抽屜永遠來不及吃的早飯和沉甸甸的19本工作日記。

在日記裡,能看到李慶軍令人動容的奮進與堅忍。

“與別人比有差距,還有潛力可挖,要多學別人的長處,發揮我們的優點、長處。”“我們工作中有一些還可以更仔細一點,今年工作中要有重點,有亮點,配合更好一點。”

河南法官李慶軍:關於平凡,他有一個不平凡的回答

圖為李慶軍日記

活著要有活著的質量。我不想讓親人為我的身體擔憂,給他人帶來精神壓力,我儘可能弱化自己的病情。很多美好的東西,我仍然想像常人一樣享受。生活要繼續,班要繼續上,工作要繼續幹……

——李慶軍

“活著要有活著的質量。我不想讓親人為我的身體擔憂,給他人帶來精神壓力,我儘可能弱化自己的病情。很多美好的東西,我仍然想像常人一樣享受。生活要繼續,班要繼續上,工作要繼續幹……”

肩扛主持公平正義、傳播法律知識的責任,他無比虔誠,用一生踐行了法官理想。李慶軍質樸的剖白至今還縈繞在人們的耳畔,憨厚的聲音、簡單的話語,卻字字重若千鈞:

我是真的喜歡辦案,喜歡法官這個職業。

來源:人民法院報

河南法官李慶軍:關於平凡,他有一個不平凡的回答

●省法學會黨組召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專題民主生活會

●以“百千萬”工程為目標!打造新時代法治宣傳響亮品牌 ——2019年河南省“青年普法志願者法治文化基層行”活動階段性成果綜述

●王晨在上海出席全國地方法學會工作會議並調研

河南法官李慶軍:關於平凡,他有一個不平凡的回答河南法官李慶軍:關於平凡,他有一個不平凡的回答河南法官李慶軍:關於平凡,他有一個不平凡的回答

<<向左滑動 瀏覽河南省法學會簡介>>

"河南法官李慶軍:關於平凡,他有一個不平凡的回答

平凡的人生應該怎樣度過?

在許多人眼裡,全國模範法官、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立案庭原副庭長李慶軍是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的人。竭力走出貧困,是為了回報父老和社會;用無私守護正義,一堅持就是一輩子;鞠躬盡瘁,把成為一名好法官當成畢生的追求,直到尿毒症奪去他的生命……他用一生凝成了一個答案。

河南法官李慶軍:關於平凡,他有一個不平凡的回答

2018年9月28日

  • 宜:悼念,追思,緬懷,學習

  • 忌:安於現狀,停滯不前

榮譽來自身後。沒有過力挽狂瀾,習以為常的繁忙工作日復一日,庭審之外他只是一個安靜內斂的傾聽者,但從他那裡得到過公平正義的老百姓,感受過他的溫暖與赤誠的人們,都把他看作頂天立地的人。

在李慶軍追悼會當天,一群群弔唁者從四面八方趕來,老家100多名村民自發聚集,面向省城方向深深地鞠躬,認識他的人、只有一面之緣的人、聽說過他的人紛紛以各種形式表達懷念之情。

逝者無言,精神永恆。如今,李慶軍的法徽仍然在家中客廳最顯眼的地方端端正正地擺著,光潔而鮮豔,紅得耀眼,與他的19本工作日記一起,默默訴說著一個平凡法官的不平凡故事。

1

自強不息,他是大山裡走出的“愚公”

30多年前,一位年輕人踏上了前往河南大學求學的路途。由於連日降雨,邵原鎮通往濟源市的客車無法通行,年輕人和為他送行的叔叔沿著綿延崎嶇的山路,冒著野狼出沒的危險,徒步了整整一天一夜才走到城裡。

那個年輕人就是邵原鎮第一個本科生李慶軍。十年寒窗,終露曙光。

李慶軍出生於大山深處的貧苦農家,是兄妹四人中的老大,父親早年因車禍落下殘疾,幾乎是母親一個人扛起了生活的重擔。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為了賺學費,李慶軍一放假就整日上山砍柴、採藥以換取微薄收入,但口袋裡從不忘帶著書。

由於家裡人多地方小,李慶軍只能住在院子外的牛棚裡。臨時搭建的狹窄的簡易床上,鋪著一條爛毯,放著一床薄被,其他的地方則擺滿了書本。環境簡陋,精神卻富足,“身鋪爛毯暫住牛棚,心繫遠方誌在高山”,這副貼在牛棚裡、由李慶軍親手寫的對聯是他少年時期的內心寫照。

“改變貧窮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別無出路,只有埋頭讀書,以此來改變自己的命運,改變家鄉的貧窮。”時隔幾十年,高中同學侯懷樂依然記得李慶軍作為學習委員時在班會上的發言,這位起早貪黑、勤奮好學的班幹部的身影彷彿仍在眼前。

從河南大學畢業後,李慶軍被分配到鄭州牧專教書,但他沒有止步於此。

河南法官李慶軍:關於平凡,他有一個不平凡的回答

圖為李慶軍在西南政法大學讀書期間的舊照

要幫助家鄉父老懂法守法用法,更好地回報社會。——李慶軍,於西南政法大學

山裡人法律知識貧乏,不會用法律維權。“要幫助家鄉父老懂法守法用法,更好地回報社會。”李慶軍這麼想著,決定繼續深造法律專業。西南政法大學碩士畢業後,他成功考入河南高院,成為了一名人民法官。

77歲的退休法官魯福章一直記得李慶軍的入黨時間,那是1997年的3月。向組織彙報思想的時候,李慶軍說:“我要求入黨不是為了名聲,而是想在黨的關懷關心培養下,更好地用自己所學的法律知識為民服務,做一個思想上真正入黨勇於擔當的共產黨員。

他是山裡飛出的“金鳳凰”,鄉親們心中的驕傲。如果需要幫忙,只要不涉及原則,李慶軍幾乎有求必應。因為經常有鄉親來家裡諮詢和借宿,李慶軍執意放棄時髦的木地板裝修,選擇結實耐用、方便打理的瓷磚地,只為讓鞋底沾泥的老鄉們心裡自在。

每當李慶軍回老家的時候,諮詢法律問題的鄉親就擠滿了屋子,甚至追到田間地頭。為了回答他們的問題,李慶軍往往來不及吃頓熱乎飯。“在法律知識方面,他對大家幫助真是不少,我們的法律意識比以前強了很多。”鄉親們都這麼說。

李慶軍的老家北里窪村在王屋山和太行山之間,“愚公移山”的故事便脫胎於此。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無比堅忍、不屈不撓、高度自律、敦厚實在,這個大山裡走出的“愚公”有著山一般的品質。

2

守正無私,他的“公平秤”一塵不染

提到李慶軍,周光華老人再次失聲痛哭:“真是個好法官,這些年我心裡忘不掉啊!”

2004年,周光華通過拍賣獲得了某企業的土地和房屋使用權,但企業不僅拒不交付,面對周光華的訴訟更是打起了拖延戰。2008年,一二審均敗訴的企業向河南高院提出再審,案件交到了李慶軍手裡。

“人家有錢有勢,我連律師都沒有,案子萬一被推翻,咋辦?”官司拖了5年,面對蠻橫無理的企業,周光華六神無主,心裡直打怵。

不管對方勢力多大,咱都按法辦。沒有理,再有權咱也不支持。您別害怕。”李慶軍溫柔卻有力的承諾讓周光華吃了定心丸,很快她便拿到了駁回再審申請、維持勝訴的裁定書。

之後的十年,每到春節前夕,周光華都會挎著一籃子土雞蛋,從南陽坐大巴趕將近300公里的路去李慶軍家。而李慶軍則會塞給老太太許多自家買的東西:“你要是不拿,雞蛋我就不能收。法官是有紀律的。”

河南法官李慶軍:關於平凡,他有一個不平凡的回答

家只管依法辦案,有什麼壓力我來頂著!

——李慶軍

同事於保林記得李慶軍經常對自己的審判團隊成員說:“不管誰找,法律底線不能突破,要堅持原則。大家只管依法辦案,有什麼壓力我來頂著!

李慶軍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越是扛著麻袋大包小裹來省高院開庭的當事人,越要傾注更多的心血和注意力。

法律是一種常學常新的東西,作為法官,李慶軍深諳這一點。

河南法官李慶軍:關於平凡,他有一個不平凡的回答

法律是隨時變化的,我需要學習。

——李慶軍

有一個細節讓高中同學趙功文怎麼也忘不掉。“有一次我接李慶軍去某地,見到他的時候,發現他把三個大包裹放在腳邊,邊看書邊等我。我問他怎麼還在看書,他說:‘法律是隨時變化的,我需要學習。’”

據李慶軍的妻子馬鳳實回憶,家裡陽臺的舊躺椅是李慶軍生前最喜歡待的地方,他沒有很多愛好,閒暇時候只是看書,主要看各種法律相關的書。天長日久,踏腳的地方磨出了一個洞。

兒子李然深受父親言傳身教的影響,也選擇了法律作為自己的專業。他記得父親說過:“你所看過的書,所學到的知識都會賦予你力量,尤其是法律。”

河南法官李慶軍:關於平凡,他有一個不平凡的回答

你所看過的書,所學到的知識都會賦予你力量,尤其是法律。——李慶軍對兒子的寄語

在認識李慶軍的人眼裡,“手不釋卷”是他身上一個永恆的標籤,窮苦撕不掉,辛勞泡不皺,病魔扯不碎。

早在2001年,李慶軍擬寫的裁判文書就獲得了全國法院優秀民商事裁判文書評比三等獎,被評價為“針對性強,邏輯嚴謹,言之有據,判決結果具有說服力。體現了法官居中裁判的身份和地位,避免了法官憑主觀之嫌,符合司法公正的要求”。

在同事荊偉的印象裡,李慶軍不善言談,但討論案件的時候卻滔滔不絕,而且邏輯十分嚴謹。李慶軍總是審慎地對待每一個案件,努力讓當事人雙方覺得判決有理有據,“每當我打開判決書時,總感覺敗訴方當事人就在對面看著我”。

“‘辦案做事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李庭長這句話對我影響特別大。”同事鄧青林和李慶軍在一個樓層辦公,“我從來沒有見過當事人因為李庭長辦理的案件來大吵大鬧。”據院裡其他領導和同事瞭解,李慶軍的確沒有接到過一份投訴。

上個世紀90年代初,表弟盧朝輝下崗創業,因為缺少資金,找李慶軍借了3萬元錢,經濟同樣不算富裕的李慶軍毫不猶豫答應了。而後來盧朝輝打官司的時候再去找李慶軍,想請他打招呼的時候卻碰了釘子,“他一口回絕我,說一切要以合理合法的手續解決。”

自從李慶軍成了法官,類似事情便有很多,也有人因此抱怨李慶軍“不辦事”,但他從不會動搖自己的原則。

河南法官李慶軍:關於平凡,他有一個不平凡的回答

圖為李慶軍辦公桌上擺放著妻子對他的寄語

仔細品味,慢慢地悟出了夫人期望之真切,也真實地體味到了院黨組的用心之良苦。做到了廉潔辦案,才能平安一生,要想得到一生平安,也就不能有私心,生貪念,以案件做交易,拿公正換利益。——李慶軍

“廉潔辦案,平安一生”是馬鳳實寫給丈夫李慶軍的親情寄語,在一篇直到整理遺物時才發現的感悟中,他寫道:

“仔細品味,慢慢地悟出了夫人期望之真切,也真實地體味到了院黨組的用心之良苦。做到了廉潔辦案,才能平安一生,要想得到一生平安,也就不能有私心,生貪念,以案件做交易,拿公正換利益。”

3

春蠶絲盡,他用一生踐行法官之義

2014年,李慶軍被確診為尿毒症。為了不耽誤工作,他選擇了可以自己在家操作的腹膜透析。從那以後,李慶軍的腹部便多了一根用於透析的硅膠“腹透管”,在他的臥室,成箱的透析液幾乎堆滿一面牆。腹痛腹脹、乏力怕冷、噁心甚至嘔吐,透析反應讓他常常吃不下飯。

按照與醫生的約定,李慶軍每個月都要請假一天去北京的醫院複查身體。週一下午下班後,他會帶著透析用品乘上22時12分出發去北京的K180次列車,待次日檢查完畢,再坐高鐵於週二下午返回鄭州,趕回辦公室,把當天落下的工作補回來。

即使看病,也能讓李慶軍看出“法官心得”。北京的醫院每個月都要對他就病情進行電話回訪,從而適時調整治療方案,他對此頗有觸動,藉此告誡團隊:“咱們作為法官也要有這樣的責任感,要注意回頭看,從結果中找差距。”

2016年是河南高院首批員額法官入額考試之年。入額意味著工作壓力大幅增加,院領導勸身體不好的李慶軍調離審判一線,但他不願意放下手中的法槌,堅持參加考試,並拿到了全院第四名的好成績。

重病4年間,李慶軍每天需要透析4到5次,近乎滴水不沾,就算渴極了也只是抿一抿杯沿。不願麻煩他人的李慶軍竭力把自己偽裝成一個正常人。腿部浮腫疼痛,難以正常走路,為了工作期間不拄拐,就左三層右三層包起來再套上褲子;遇到有人詢問身體狀況,只說沒問題、休息一下就好;住院的時候同事來看望,他偷偷抽掉了寫著病情的床頭牌……

家人心疼,都勸他休息,李慶軍卻反過來寬慰他們:“我一到單位,渾身是勁,一工作起來病痛就都忘了。”截至2018年8月底,河南高院立案二庭共結案1309件,李慶軍團隊共結案360件,李慶軍是全庭辦案最多的法官。

共同生活28年,馬鳳實瞭解丈夫:“他太熱愛法官這個職業了,他常說:‘我一個農家子弟,能從山裡出來上大學,當上省高院的法官,多光榮多幸運啊!’”

2018年9月1日是一個星期六,18時30分,河南高院簽到機記錄了李慶軍最後的影像。9月2日一大早,換腎手術前,同事任方方收到李慶軍的短信:“我要休息一段時間。禹州電纜案,6號以後聯繫當事人讓雙方再談一次,調不成還按原定方案辦。卷在櫃子上。”術前,李慶軍的13個電話全部打給了同事交代工作。

術後,他也沒有閒著,剛被允許用手機,就立刻回覆那些找他求助的人,一如既往地耐心提供法律幫助。26天后,病情惡化,期盼著“像正常人一樣喝水”的李慶軍永遠閉上了眼睛。

生前,縱然工作極其出色,但李慶軍鮮有榮譽,他更願意把這些身外之物讓給年輕幹警。“給我幹啥,給年輕人吧,鼓勵他們進步。”去世之後,他的辦公室裡除了堆成小山的案卷和書,就只剩滿滿一抽屜藥,滿滿一抽屜永遠來不及吃的早飯和沉甸甸的19本工作日記。

在日記裡,能看到李慶軍令人動容的奮進與堅忍。

“與別人比有差距,還有潛力可挖,要多學別人的長處,發揮我們的優點、長處。”“我們工作中有一些還可以更仔細一點,今年工作中要有重點,有亮點,配合更好一點。”

河南法官李慶軍:關於平凡,他有一個不平凡的回答

圖為李慶軍日記

活著要有活著的質量。我不想讓親人為我的身體擔憂,給他人帶來精神壓力,我儘可能弱化自己的病情。很多美好的東西,我仍然想像常人一樣享受。生活要繼續,班要繼續上,工作要繼續幹……

——李慶軍

“活著要有活著的質量。我不想讓親人為我的身體擔憂,給他人帶來精神壓力,我儘可能弱化自己的病情。很多美好的東西,我仍然想像常人一樣享受。生活要繼續,班要繼續上,工作要繼續幹……”

肩扛主持公平正義、傳播法律知識的責任,他無比虔誠,用一生踐行了法官理想。李慶軍質樸的剖白至今還縈繞在人們的耳畔,憨厚的聲音、簡單的話語,卻字字重若千鈞:

我是真的喜歡辦案,喜歡法官這個職業。

來源:人民法院報

河南法官李慶軍:關於平凡,他有一個不平凡的回答

●省法學會黨組召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專題民主生活會

●以“百千萬”工程為目標!打造新時代法治宣傳響亮品牌 ——2019年河南省“青年普法志願者法治文化基層行”活動階段性成果綜述

●王晨在上海出席全國地方法學會工作會議並調研

河南法官李慶軍:關於平凡,他有一個不平凡的回答河南法官李慶軍:關於平凡,他有一個不平凡的回答河南法官李慶軍:關於平凡,他有一個不平凡的回答

<<向左滑動 瀏覽河南省法學會簡介>>

河南法官李慶軍:關於平凡,他有一個不平凡的回答"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