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86年,隨著腓特烈大帝的離世。普魯士的發展開始進入低谷期,儘管在之後他們通過第二次(1793年)和第三次瓜分波蘭(1795年),獲得了不少波蘭領土,但在整個神聖羅馬帝國區域,奧地利的統治者哈布斯堡家族仍佔有著絕對優勢。但僅僅3年後在歐洲大陸第一強國的法國,爆發了人類歷史上最為著名的革命戰爭,則為普魯士的最終崛起鋪平了道路。

"

1786年,隨著腓特烈大帝的離世。普魯士的發展開始進入低谷期,儘管在之後他們通過第二次(1793年)和第三次瓜分波蘭(1795年),獲得了不少波蘭領土,但在整個神聖羅馬帝國區域,奧地利的統治者哈布斯堡家族仍佔有著絕對優勢。但僅僅3年後在歐洲大陸第一強國的法國,爆發了人類歷史上最為著名的革命戰爭,則為普魯士的最終崛起鋪平了道路。

拿破崙戰爭對普魯士崛起的決定性作用

​初嘗敗績

1793年當法國瘋狂的革命者們在巴黎以叛國罪處死路易十六後。整個歐洲的君主制國家都為之震動。原本作為旁觀者的他們,樂得在法國維繫君主制的情況下,看著法國內耗,以此削弱自己的強大對手。但未曾想到,原本被設計為配角的革命者們竟然直接推翻了法國的君主制,並不斷向外擴散著這種自由的革命情緒。這使得歐洲的君主們越發的不安起來。

"

1786年,隨著腓特烈大帝的離世。普魯士的發展開始進入低谷期,儘管在之後他們通過第二次(1793年)和第三次瓜分波蘭(1795年),獲得了不少波蘭領土,但在整個神聖羅馬帝國區域,奧地利的統治者哈布斯堡家族仍佔有著絕對優勢。但僅僅3年後在歐洲大陸第一強國的法國,爆發了人類歷史上最為著名的革命戰爭,則為普魯士的最終崛起鋪平了道路。

拿破崙戰爭對普魯士崛起的決定性作用

​初嘗敗績

1793年當法國瘋狂的革命者們在巴黎以叛國罪處死路易十六後。整個歐洲的君主制國家都為之震動。原本作為旁觀者的他們,樂得在法國維繫君主制的情況下,看著法國內耗,以此削弱自己的強大對手。但未曾想到,原本被設計為配角的革命者們竟然直接推翻了法國的君主制,並不斷向外擴散著這種自由的革命情緒。這使得歐洲的君主們越發的不安起來。

拿破崙戰爭對普魯士崛起的決定性作用

為了遏制這種在他們看來大逆不道的行為,由此時的海上霸主大英帝國牽頭,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佛朗茨二世(哈布斯堡家族)與西班牙帝國、普魯士王國、荷蘭和撒丁王國組成了第一次反法同盟

此時的反法同盟號稱歐洲聯軍,而他們面對的則是剛剛經歷過革命,國家尚不穩定的法蘭西。為了瓜分法國,聯軍開始從四面八方湧入法國。但令人大跌眼鏡的是,這些衝進法國的聯軍們卻大多最後被裝備不齊、訓練不精的法國軍隊打敗,並在1797年,被拿破崙所建立的意大利方面軍所打敗。聯軍除英國孤懸歐洲大陸外海而得以保存外,其餘都選擇了與法國議和。

​西邊不亮東邊亮

"

1786年,隨著腓特烈大帝的離世。普魯士的發展開始進入低谷期,儘管在之後他們通過第二次(1793年)和第三次瓜分波蘭(1795年),獲得了不少波蘭領土,但在整個神聖羅馬帝國區域,奧地利的統治者哈布斯堡家族仍佔有著絕對優勢。但僅僅3年後在歐洲大陸第一強國的法國,爆發了人類歷史上最為著名的革命戰爭,則為普魯士的最終崛起鋪平了道路。

拿破崙戰爭對普魯士崛起的決定性作用

​初嘗敗績

1793年當法國瘋狂的革命者們在巴黎以叛國罪處死路易十六後。整個歐洲的君主制國家都為之震動。原本作為旁觀者的他們,樂得在法國維繫君主制的情況下,看著法國內耗,以此削弱自己的強大對手。但未曾想到,原本被設計為配角的革命者們竟然直接推翻了法國的君主制,並不斷向外擴散著這種自由的革命情緒。這使得歐洲的君主們越發的不安起來。

拿破崙戰爭對普魯士崛起的決定性作用

為了遏制這種在他們看來大逆不道的行為,由此時的海上霸主大英帝國牽頭,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佛朗茨二世(哈布斯堡家族)與西班牙帝國、普魯士王國、荷蘭和撒丁王國組成了第一次反法同盟

此時的反法同盟號稱歐洲聯軍,而他們面對的則是剛剛經歷過革命,國家尚不穩定的法蘭西。為了瓜分法國,聯軍開始從四面八方湧入法國。但令人大跌眼鏡的是,這些衝進法國的聯軍們卻大多最後被裝備不齊、訓練不精的法國軍隊打敗,並在1797年,被拿破崙所建立的意大利方面軍所打敗。聯軍除英國孤懸歐洲大陸外海而得以保存外,其餘都選擇了與法國議和。

​西邊不亮東邊亮

拿破崙戰爭對普魯士崛起的決定性作用

而普魯士更是早在1975年就遭到了法國的毀滅性打擊,被迫與法國簽訂《巴塞爾合約》,退出反法同盟,保持中立。雖然在《巴塞爾合約》中普魯士同意了法國佔領德意志的萊茵河左岸地區,法國則將萊茵河右岸地區劃給普魯士作為補償。經此一役,普魯士認識到了法國革命軍隊的強大,選擇了韜光養晦。此時的普魯士在西面獲得了法國給予的萊茵河右岸的土地,進一步的加強了普魯士在德意志北部的實力,而在東面又與俄國和奧地利對波蘭進行了第三次瓜分,進一步擴展了其領土即戰略空間。

​寶貴的10年發展

"

1786年,隨著腓特烈大帝的離世。普魯士的發展開始進入低谷期,儘管在之後他們通過第二次(1793年)和第三次瓜分波蘭(1795年),獲得了不少波蘭領土,但在整個神聖羅馬帝國區域,奧地利的統治者哈布斯堡家族仍佔有著絕對優勢。但僅僅3年後在歐洲大陸第一強國的法國,爆發了人類歷史上最為著名的革命戰爭,則為普魯士的最終崛起鋪平了道路。

拿破崙戰爭對普魯士崛起的決定性作用

​初嘗敗績

1793年當法國瘋狂的革命者們在巴黎以叛國罪處死路易十六後。整個歐洲的君主制國家都為之震動。原本作為旁觀者的他們,樂得在法國維繫君主制的情況下,看著法國內耗,以此削弱自己的強大對手。但未曾想到,原本被設計為配角的革命者們竟然直接推翻了法國的君主制,並不斷向外擴散著這種自由的革命情緒。這使得歐洲的君主們越發的不安起來。

拿破崙戰爭對普魯士崛起的決定性作用

為了遏制這種在他們看來大逆不道的行為,由此時的海上霸主大英帝國牽頭,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佛朗茨二世(哈布斯堡家族)與西班牙帝國、普魯士王國、荷蘭和撒丁王國組成了第一次反法同盟

此時的反法同盟號稱歐洲聯軍,而他們面對的則是剛剛經歷過革命,國家尚不穩定的法蘭西。為了瓜分法國,聯軍開始從四面八方湧入法國。但令人大跌眼鏡的是,這些衝進法國的聯軍們卻大多最後被裝備不齊、訓練不精的法國軍隊打敗,並在1797年,被拿破崙所建立的意大利方面軍所打敗。聯軍除英國孤懸歐洲大陸外海而得以保存外,其餘都選擇了與法國議和。

​西邊不亮東邊亮

拿破崙戰爭對普魯士崛起的決定性作用

而普魯士更是早在1975年就遭到了法國的毀滅性打擊,被迫與法國簽訂《巴塞爾合約》,退出反法同盟,保持中立。雖然在《巴塞爾合約》中普魯士同意了法國佔領德意志的萊茵河左岸地區,法國則將萊茵河右岸地區劃給普魯士作為補償。經此一役,普魯士認識到了法國革命軍隊的強大,選擇了韜光養晦。此時的普魯士在西面獲得了法國給予的萊茵河右岸的土地,進一步的加強了普魯士在德意志北部的實力,而在東面又與俄國和奧地利對波蘭進行了第三次瓜分,進一步擴展了其領土即戰略空間。

​寶貴的10年發展

拿破崙戰爭對普魯士崛起的決定性作用

當法國政權為拿破崙掌握之後,處於法國原有的大陸爭霸原則,奧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成了法國人眼中阻礙其獲得歐洲霸權的主要目標。為了孤立和打擊奧地利,同時也為了限制普魯士的進一步做大,法國對普魯士採用了即打又扶持的政策。使普魯士保持了長達10年的中立政策,這雖然限制了普魯士的軍事發展,但也為其在連年不斷的拿破崙歐洲戰爭中為普魯士獲得了難得的10年和平發展期

​法國無意中推進的德意志統一進程

"

1786年,隨著腓特烈大帝的離世。普魯士的發展開始進入低谷期,儘管在之後他們通過第二次(1793年)和第三次瓜分波蘭(1795年),獲得了不少波蘭領土,但在整個神聖羅馬帝國區域,奧地利的統治者哈布斯堡家族仍佔有著絕對優勢。但僅僅3年後在歐洲大陸第一強國的法國,爆發了人類歷史上最為著名的革命戰爭,則為普魯士的最終崛起鋪平了道路。

拿破崙戰爭對普魯士崛起的決定性作用

​初嘗敗績

1793年當法國瘋狂的革命者們在巴黎以叛國罪處死路易十六後。整個歐洲的君主制國家都為之震動。原本作為旁觀者的他們,樂得在法國維繫君主制的情況下,看著法國內耗,以此削弱自己的強大對手。但未曾想到,原本被設計為配角的革命者們竟然直接推翻了法國的君主制,並不斷向外擴散著這種自由的革命情緒。這使得歐洲的君主們越發的不安起來。

拿破崙戰爭對普魯士崛起的決定性作用

為了遏制這種在他們看來大逆不道的行為,由此時的海上霸主大英帝國牽頭,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佛朗茨二世(哈布斯堡家族)與西班牙帝國、普魯士王國、荷蘭和撒丁王國組成了第一次反法同盟

此時的反法同盟號稱歐洲聯軍,而他們面對的則是剛剛經歷過革命,國家尚不穩定的法蘭西。為了瓜分法國,聯軍開始從四面八方湧入法國。但令人大跌眼鏡的是,這些衝進法國的聯軍們卻大多最後被裝備不齊、訓練不精的法國軍隊打敗,並在1797年,被拿破崙所建立的意大利方面軍所打敗。聯軍除英國孤懸歐洲大陸外海而得以保存外,其餘都選擇了與法國議和。

​西邊不亮東邊亮

拿破崙戰爭對普魯士崛起的決定性作用

而普魯士更是早在1975年就遭到了法國的毀滅性打擊,被迫與法國簽訂《巴塞爾合約》,退出反法同盟,保持中立。雖然在《巴塞爾合約》中普魯士同意了法國佔領德意志的萊茵河左岸地區,法國則將萊茵河右岸地區劃給普魯士作為補償。經此一役,普魯士認識到了法國革命軍隊的強大,選擇了韜光養晦。此時的普魯士在西面獲得了法國給予的萊茵河右岸的土地,進一步的加強了普魯士在德意志北部的實力,而在東面又與俄國和奧地利對波蘭進行了第三次瓜分,進一步擴展了其領土即戰略空間。

​寶貴的10年發展

拿破崙戰爭對普魯士崛起的決定性作用

當法國政權為拿破崙掌握之後,處於法國原有的大陸爭霸原則,奧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成了法國人眼中阻礙其獲得歐洲霸權的主要目標。為了孤立和打擊奧地利,同時也為了限制普魯士的進一步做大,法國對普魯士採用了即打又扶持的政策。使普魯士保持了長達10年的中立政策,這雖然限制了普魯士的軍事發展,但也為其在連年不斷的拿破崙歐洲戰爭中為普魯士獲得了難得的10年和平發展期

​法國無意中推進的德意志統一進程

拿破崙戰爭對普魯士崛起的決定性作用

隨後在1801年,由哈布斯堡組織的第二次反法同盟,不出意外的被從埃及趕回的拿破崙再次打敗(這是軍事史上的神奇),作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弗朗茨二世不得不在法國的威脅下籤訂合約,並以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身份放棄了整理萊茵河左岸地區,同時按照法國的要求於1803年通過《全帝國代表會議總決議》取消了神聖羅馬帝國的112個邦、45個帝國直轄市以及1500個帝國騎士領(神聖羅馬帝國只能用諸侯林立來形容了),這次的邦眾撤併,最終將神聖羅馬帝國邦國減少到了30幾個,反而使該地區的分裂割據情況得到了極大改善,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德意志的統一進程。當然,法國也藉此機會極大的削弱了奧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

​哈布斯堡不斷削弱,普魯士擴大影響

"

1786年,隨著腓特烈大帝的離世。普魯士的發展開始進入低谷期,儘管在之後他們通過第二次(1793年)和第三次瓜分波蘭(1795年),獲得了不少波蘭領土,但在整個神聖羅馬帝國區域,奧地利的統治者哈布斯堡家族仍佔有著絕對優勢。但僅僅3年後在歐洲大陸第一強國的法國,爆發了人類歷史上最為著名的革命戰爭,則為普魯士的最終崛起鋪平了道路。

拿破崙戰爭對普魯士崛起的決定性作用

​初嘗敗績

1793年當法國瘋狂的革命者們在巴黎以叛國罪處死路易十六後。整個歐洲的君主制國家都為之震動。原本作為旁觀者的他們,樂得在法國維繫君主制的情況下,看著法國內耗,以此削弱自己的強大對手。但未曾想到,原本被設計為配角的革命者們竟然直接推翻了法國的君主制,並不斷向外擴散著這種自由的革命情緒。這使得歐洲的君主們越發的不安起來。

拿破崙戰爭對普魯士崛起的決定性作用

為了遏制這種在他們看來大逆不道的行為,由此時的海上霸主大英帝國牽頭,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佛朗茨二世(哈布斯堡家族)與西班牙帝國、普魯士王國、荷蘭和撒丁王國組成了第一次反法同盟

此時的反法同盟號稱歐洲聯軍,而他們面對的則是剛剛經歷過革命,國家尚不穩定的法蘭西。為了瓜分法國,聯軍開始從四面八方湧入法國。但令人大跌眼鏡的是,這些衝進法國的聯軍們卻大多最後被裝備不齊、訓練不精的法國軍隊打敗,並在1797年,被拿破崙所建立的意大利方面軍所打敗。聯軍除英國孤懸歐洲大陸外海而得以保存外,其餘都選擇了與法國議和。

​西邊不亮東邊亮

拿破崙戰爭對普魯士崛起的決定性作用

而普魯士更是早在1975年就遭到了法國的毀滅性打擊,被迫與法國簽訂《巴塞爾合約》,退出反法同盟,保持中立。雖然在《巴塞爾合約》中普魯士同意了法國佔領德意志的萊茵河左岸地區,法國則將萊茵河右岸地區劃給普魯士作為補償。經此一役,普魯士認識到了法國革命軍隊的強大,選擇了韜光養晦。此時的普魯士在西面獲得了法國給予的萊茵河右岸的土地,進一步的加強了普魯士在德意志北部的實力,而在東面又與俄國和奧地利對波蘭進行了第三次瓜分,進一步擴展了其領土即戰略空間。

​寶貴的10年發展

拿破崙戰爭對普魯士崛起的決定性作用

當法國政權為拿破崙掌握之後,處於法國原有的大陸爭霸原則,奧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成了法國人眼中阻礙其獲得歐洲霸權的主要目標。為了孤立和打擊奧地利,同時也為了限制普魯士的進一步做大,法國對普魯士採用了即打又扶持的政策。使普魯士保持了長達10年的中立政策,這雖然限制了普魯士的軍事發展,但也為其在連年不斷的拿破崙歐洲戰爭中為普魯士獲得了難得的10年和平發展期

​法國無意中推進的德意志統一進程

拿破崙戰爭對普魯士崛起的決定性作用

隨後在1801年,由哈布斯堡組織的第二次反法同盟,不出意外的被從埃及趕回的拿破崙再次打敗(這是軍事史上的神奇),作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弗朗茨二世不得不在法國的威脅下籤訂合約,並以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身份放棄了整理萊茵河左岸地區,同時按照法國的要求於1803年通過《全帝國代表會議總決議》取消了神聖羅馬帝國的112個邦、45個帝國直轄市以及1500個帝國騎士領(神聖羅馬帝國只能用諸侯林立來形容了),這次的邦眾撤併,最終將神聖羅馬帝國邦國減少到了30幾個,反而使該地區的分裂割據情況得到了極大改善,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德意志的統一進程。當然,法國也藉此機會極大的削弱了奧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

​哈布斯堡不斷削弱,普魯士擴大影響

拿破崙戰爭對普魯士崛起的決定性作用

1805年,第三次反法同盟再一次被拿破崙擊敗。奧地利被完全趕出了意大利和德意志蘭地區。作為繼續蟄伏的普魯士而言,奧地利的不斷失敗,為其擴大在德意志地區擴大影響力提供了溫床。

​萊茵聯邦建立,神聖羅馬帝國消亡

"

1786年,隨著腓特烈大帝的離世。普魯士的發展開始進入低谷期,儘管在之後他們通過第二次(1793年)和第三次瓜分波蘭(1795年),獲得了不少波蘭領土,但在整個神聖羅馬帝國區域,奧地利的統治者哈布斯堡家族仍佔有著絕對優勢。但僅僅3年後在歐洲大陸第一強國的法國,爆發了人類歷史上最為著名的革命戰爭,則為普魯士的最終崛起鋪平了道路。

拿破崙戰爭對普魯士崛起的決定性作用

​初嘗敗績

1793年當法國瘋狂的革命者們在巴黎以叛國罪處死路易十六後。整個歐洲的君主制國家都為之震動。原本作為旁觀者的他們,樂得在法國維繫君主制的情況下,看著法國內耗,以此削弱自己的強大對手。但未曾想到,原本被設計為配角的革命者們竟然直接推翻了法國的君主制,並不斷向外擴散著這種自由的革命情緒。這使得歐洲的君主們越發的不安起來。

拿破崙戰爭對普魯士崛起的決定性作用

為了遏制這種在他們看來大逆不道的行為,由此時的海上霸主大英帝國牽頭,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佛朗茨二世(哈布斯堡家族)與西班牙帝國、普魯士王國、荷蘭和撒丁王國組成了第一次反法同盟

此時的反法同盟號稱歐洲聯軍,而他們面對的則是剛剛經歷過革命,國家尚不穩定的法蘭西。為了瓜分法國,聯軍開始從四面八方湧入法國。但令人大跌眼鏡的是,這些衝進法國的聯軍們卻大多最後被裝備不齊、訓練不精的法國軍隊打敗,並在1797年,被拿破崙所建立的意大利方面軍所打敗。聯軍除英國孤懸歐洲大陸外海而得以保存外,其餘都選擇了與法國議和。

​西邊不亮東邊亮

拿破崙戰爭對普魯士崛起的決定性作用

而普魯士更是早在1975年就遭到了法國的毀滅性打擊,被迫與法國簽訂《巴塞爾合約》,退出反法同盟,保持中立。雖然在《巴塞爾合約》中普魯士同意了法國佔領德意志的萊茵河左岸地區,法國則將萊茵河右岸地區劃給普魯士作為補償。經此一役,普魯士認識到了法國革命軍隊的強大,選擇了韜光養晦。此時的普魯士在西面獲得了法國給予的萊茵河右岸的土地,進一步的加強了普魯士在德意志北部的實力,而在東面又與俄國和奧地利對波蘭進行了第三次瓜分,進一步擴展了其領土即戰略空間。

​寶貴的10年發展

拿破崙戰爭對普魯士崛起的決定性作用

當法國政權為拿破崙掌握之後,處於法國原有的大陸爭霸原則,奧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成了法國人眼中阻礙其獲得歐洲霸權的主要目標。為了孤立和打擊奧地利,同時也為了限制普魯士的進一步做大,法國對普魯士採用了即打又扶持的政策。使普魯士保持了長達10年的中立政策,這雖然限制了普魯士的軍事發展,但也為其在連年不斷的拿破崙歐洲戰爭中為普魯士獲得了難得的10年和平發展期

​法國無意中推進的德意志統一進程

拿破崙戰爭對普魯士崛起的決定性作用

隨後在1801年,由哈布斯堡組織的第二次反法同盟,不出意外的被從埃及趕回的拿破崙再次打敗(這是軍事史上的神奇),作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弗朗茨二世不得不在法國的威脅下籤訂合約,並以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身份放棄了整理萊茵河左岸地區,同時按照法國的要求於1803年通過《全帝國代表會議總決議》取消了神聖羅馬帝國的112個邦、45個帝國直轄市以及1500個帝國騎士領(神聖羅馬帝國只能用諸侯林立來形容了),這次的邦眾撤併,最終將神聖羅馬帝國邦國減少到了30幾個,反而使該地區的分裂割據情況得到了極大改善,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德意志的統一進程。當然,法國也藉此機會極大的削弱了奧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

​哈布斯堡不斷削弱,普魯士擴大影響

拿破崙戰爭對普魯士崛起的決定性作用

1805年,第三次反法同盟再一次被拿破崙擊敗。奧地利被完全趕出了意大利和德意志蘭地區。作為繼續蟄伏的普魯士而言,奧地利的不斷失敗,為其擴大在德意志地區擴大影響力提供了溫床。

​萊茵聯邦建立,神聖羅馬帝國消亡

拿破崙戰爭對普魯士崛起的決定性作用

1806年,西南德意志16個邦國代表在法國的支持下成立萊茵聯邦,並接受拿破崙為其保護人,這幾乎等於完全併入拿破崙所統治的法國了。同時拿破崙要求奧地利-哈布斯堡家族的弗朗茨二世放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尊號,自此存在了850年之久的神聖羅馬帝國自此消亡。

此時的普魯士無時不刻不希望能夠打敗法國,但又希望奧地利能夠在與法國的戰鬥中得到削弱。為此保持著中立的態度,直到後來法國將原來允諾給普魯士的漢諾威地區給予了英國,並意圖阻止普魯士成立北德意志聯邦而最終選擇了參加第四次反法同盟。(這裡我們可以看到,就算法國把漢諾威給了英國,英國也一樣會義無反顧的參加反法同盟,這是赤裸裸的與虎謀皮)

​慘敗的普魯士,改革獲得新生

"

1786年,隨著腓特烈大帝的離世。普魯士的發展開始進入低谷期,儘管在之後他們通過第二次(1793年)和第三次瓜分波蘭(1795年),獲得了不少波蘭領土,但在整個神聖羅馬帝國區域,奧地利的統治者哈布斯堡家族仍佔有著絕對優勢。但僅僅3年後在歐洲大陸第一強國的法國,爆發了人類歷史上最為著名的革命戰爭,則為普魯士的最終崛起鋪平了道路。

拿破崙戰爭對普魯士崛起的決定性作用

​初嘗敗績

1793年當法國瘋狂的革命者們在巴黎以叛國罪處死路易十六後。整個歐洲的君主制國家都為之震動。原本作為旁觀者的他們,樂得在法國維繫君主制的情況下,看著法國內耗,以此削弱自己的強大對手。但未曾想到,原本被設計為配角的革命者們竟然直接推翻了法國的君主制,並不斷向外擴散著這種自由的革命情緒。這使得歐洲的君主們越發的不安起來。

拿破崙戰爭對普魯士崛起的決定性作用

為了遏制這種在他們看來大逆不道的行為,由此時的海上霸主大英帝國牽頭,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佛朗茨二世(哈布斯堡家族)與西班牙帝國、普魯士王國、荷蘭和撒丁王國組成了第一次反法同盟

此時的反法同盟號稱歐洲聯軍,而他們面對的則是剛剛經歷過革命,國家尚不穩定的法蘭西。為了瓜分法國,聯軍開始從四面八方湧入法國。但令人大跌眼鏡的是,這些衝進法國的聯軍們卻大多最後被裝備不齊、訓練不精的法國軍隊打敗,並在1797年,被拿破崙所建立的意大利方面軍所打敗。聯軍除英國孤懸歐洲大陸外海而得以保存外,其餘都選擇了與法國議和。

​西邊不亮東邊亮

拿破崙戰爭對普魯士崛起的決定性作用

而普魯士更是早在1975年就遭到了法國的毀滅性打擊,被迫與法國簽訂《巴塞爾合約》,退出反法同盟,保持中立。雖然在《巴塞爾合約》中普魯士同意了法國佔領德意志的萊茵河左岸地區,法國則將萊茵河右岸地區劃給普魯士作為補償。經此一役,普魯士認識到了法國革命軍隊的強大,選擇了韜光養晦。此時的普魯士在西面獲得了法國給予的萊茵河右岸的土地,進一步的加強了普魯士在德意志北部的實力,而在東面又與俄國和奧地利對波蘭進行了第三次瓜分,進一步擴展了其領土即戰略空間。

​寶貴的10年發展

拿破崙戰爭對普魯士崛起的決定性作用

當法國政權為拿破崙掌握之後,處於法國原有的大陸爭霸原則,奧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成了法國人眼中阻礙其獲得歐洲霸權的主要目標。為了孤立和打擊奧地利,同時也為了限制普魯士的進一步做大,法國對普魯士採用了即打又扶持的政策。使普魯士保持了長達10年的中立政策,這雖然限制了普魯士的軍事發展,但也為其在連年不斷的拿破崙歐洲戰爭中為普魯士獲得了難得的10年和平發展期

​法國無意中推進的德意志統一進程

拿破崙戰爭對普魯士崛起的決定性作用

隨後在1801年,由哈布斯堡組織的第二次反法同盟,不出意外的被從埃及趕回的拿破崙再次打敗(這是軍事史上的神奇),作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弗朗茨二世不得不在法國的威脅下籤訂合約,並以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身份放棄了整理萊茵河左岸地區,同時按照法國的要求於1803年通過《全帝國代表會議總決議》取消了神聖羅馬帝國的112個邦、45個帝國直轄市以及1500個帝國騎士領(神聖羅馬帝國只能用諸侯林立來形容了),這次的邦眾撤併,最終將神聖羅馬帝國邦國減少到了30幾個,反而使該地區的分裂割據情況得到了極大改善,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德意志的統一進程。當然,法國也藉此機會極大的削弱了奧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

​哈布斯堡不斷削弱,普魯士擴大影響

拿破崙戰爭對普魯士崛起的決定性作用

1805年,第三次反法同盟再一次被拿破崙擊敗。奧地利被完全趕出了意大利和德意志蘭地區。作為繼續蟄伏的普魯士而言,奧地利的不斷失敗,為其擴大在德意志地區擴大影響力提供了溫床。

​萊茵聯邦建立,神聖羅馬帝國消亡

拿破崙戰爭對普魯士崛起的決定性作用

1806年,西南德意志16個邦國代表在法國的支持下成立萊茵聯邦,並接受拿破崙為其保護人,這幾乎等於完全併入拿破崙所統治的法國了。同時拿破崙要求奧地利-哈布斯堡家族的弗朗茨二世放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尊號,自此存在了850年之久的神聖羅馬帝國自此消亡。

此時的普魯士無時不刻不希望能夠打敗法國,但又希望奧地利能夠在與法國的戰鬥中得到削弱。為此保持著中立的態度,直到後來法國將原來允諾給普魯士的漢諾威地區給予了英國,並意圖阻止普魯士成立北德意志聯邦而最終選擇了參加第四次反法同盟。(這裡我們可以看到,就算法國把漢諾威給了英國,英國也一樣會義無反顧的參加反法同盟,這是赤裸裸的與虎謀皮)

​慘敗的普魯士,改革獲得新生

拿破崙戰爭對普魯士崛起的決定性作用

雖然第四次反法同盟有了普魯士的加入,但是缺少腓特烈二世那樣優秀的天才指揮家,普魯士毫無意外的獲得了慘敗。而他們失敗的代價就是普魯士由原來的8個省減少到了4個省,人口更是減少了450萬,同時還得付給法國1.5億法郎的賠款(拿破崙對背叛者的懲罰可見有多狠)。國家經濟陷於破產邊緣,為了應對這場危機,普魯士內部出現了斯泰因、哈登堡、沙恩霍爾斯特和格奈斯瑙等主張改革的自由貴族。

在經濟方面,他們通過《城市改革條例》、《十月赦令》、《調整赦令》、《財政赦令》、《工業稅赦令》、《關稅法》、《關於猶太人公民地位的赦令》、《解放赦令》解放了農奴,加強了工商業的活性, 吸引諸如猶太人的投資等方面的改革。

"

1786年,隨著腓特烈大帝的離世。普魯士的發展開始進入低谷期,儘管在之後他們通過第二次(1793年)和第三次瓜分波蘭(1795年),獲得了不少波蘭領土,但在整個神聖羅馬帝國區域,奧地利的統治者哈布斯堡家族仍佔有著絕對優勢。但僅僅3年後在歐洲大陸第一強國的法國,爆發了人類歷史上最為著名的革命戰爭,則為普魯士的最終崛起鋪平了道路。

拿破崙戰爭對普魯士崛起的決定性作用

​初嘗敗績

1793年當法國瘋狂的革命者們在巴黎以叛國罪處死路易十六後。整個歐洲的君主制國家都為之震動。原本作為旁觀者的他們,樂得在法國維繫君主制的情況下,看著法國內耗,以此削弱自己的強大對手。但未曾想到,原本被設計為配角的革命者們竟然直接推翻了法國的君主制,並不斷向外擴散著這種自由的革命情緒。這使得歐洲的君主們越發的不安起來。

拿破崙戰爭對普魯士崛起的決定性作用

為了遏制這種在他們看來大逆不道的行為,由此時的海上霸主大英帝國牽頭,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佛朗茨二世(哈布斯堡家族)與西班牙帝國、普魯士王國、荷蘭和撒丁王國組成了第一次反法同盟

此時的反法同盟號稱歐洲聯軍,而他們面對的則是剛剛經歷過革命,國家尚不穩定的法蘭西。為了瓜分法國,聯軍開始從四面八方湧入法國。但令人大跌眼鏡的是,這些衝進法國的聯軍們卻大多最後被裝備不齊、訓練不精的法國軍隊打敗,並在1797年,被拿破崙所建立的意大利方面軍所打敗。聯軍除英國孤懸歐洲大陸外海而得以保存外,其餘都選擇了與法國議和。

​西邊不亮東邊亮

拿破崙戰爭對普魯士崛起的決定性作用

而普魯士更是早在1975年就遭到了法國的毀滅性打擊,被迫與法國簽訂《巴塞爾合約》,退出反法同盟,保持中立。雖然在《巴塞爾合約》中普魯士同意了法國佔領德意志的萊茵河左岸地區,法國則將萊茵河右岸地區劃給普魯士作為補償。經此一役,普魯士認識到了法國革命軍隊的強大,選擇了韜光養晦。此時的普魯士在西面獲得了法國給予的萊茵河右岸的土地,進一步的加強了普魯士在德意志北部的實力,而在東面又與俄國和奧地利對波蘭進行了第三次瓜分,進一步擴展了其領土即戰略空間。

​寶貴的10年發展

拿破崙戰爭對普魯士崛起的決定性作用

當法國政權為拿破崙掌握之後,處於法國原有的大陸爭霸原則,奧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成了法國人眼中阻礙其獲得歐洲霸權的主要目標。為了孤立和打擊奧地利,同時也為了限制普魯士的進一步做大,法國對普魯士採用了即打又扶持的政策。使普魯士保持了長達10年的中立政策,這雖然限制了普魯士的軍事發展,但也為其在連年不斷的拿破崙歐洲戰爭中為普魯士獲得了難得的10年和平發展期

​法國無意中推進的德意志統一進程

拿破崙戰爭對普魯士崛起的決定性作用

隨後在1801年,由哈布斯堡組織的第二次反法同盟,不出意外的被從埃及趕回的拿破崙再次打敗(這是軍事史上的神奇),作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弗朗茨二世不得不在法國的威脅下籤訂合約,並以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身份放棄了整理萊茵河左岸地區,同時按照法國的要求於1803年通過《全帝國代表會議總決議》取消了神聖羅馬帝國的112個邦、45個帝國直轄市以及1500個帝國騎士領(神聖羅馬帝國只能用諸侯林立來形容了),這次的邦眾撤併,最終將神聖羅馬帝國邦國減少到了30幾個,反而使該地區的分裂割據情況得到了極大改善,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德意志的統一進程。當然,法國也藉此機會極大的削弱了奧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

​哈布斯堡不斷削弱,普魯士擴大影響

拿破崙戰爭對普魯士崛起的決定性作用

1805年,第三次反法同盟再一次被拿破崙擊敗。奧地利被完全趕出了意大利和德意志蘭地區。作為繼續蟄伏的普魯士而言,奧地利的不斷失敗,為其擴大在德意志地區擴大影響力提供了溫床。

​萊茵聯邦建立,神聖羅馬帝國消亡

拿破崙戰爭對普魯士崛起的決定性作用

1806年,西南德意志16個邦國代表在法國的支持下成立萊茵聯邦,並接受拿破崙為其保護人,這幾乎等於完全併入拿破崙所統治的法國了。同時拿破崙要求奧地利-哈布斯堡家族的弗朗茨二世放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尊號,自此存在了850年之久的神聖羅馬帝國自此消亡。

此時的普魯士無時不刻不希望能夠打敗法國,但又希望奧地利能夠在與法國的戰鬥中得到削弱。為此保持著中立的態度,直到後來法國將原來允諾給普魯士的漢諾威地區給予了英國,並意圖阻止普魯士成立北德意志聯邦而最終選擇了參加第四次反法同盟。(這裡我們可以看到,就算法國把漢諾威給了英國,英國也一樣會義無反顧的參加反法同盟,這是赤裸裸的與虎謀皮)

​慘敗的普魯士,改革獲得新生

拿破崙戰爭對普魯士崛起的決定性作用

雖然第四次反法同盟有了普魯士的加入,但是缺少腓特烈二世那樣優秀的天才指揮家,普魯士毫無意外的獲得了慘敗。而他們失敗的代價就是普魯士由原來的8個省減少到了4個省,人口更是減少了450萬,同時還得付給法國1.5億法郎的賠款(拿破崙對背叛者的懲罰可見有多狠)。國家經濟陷於破產邊緣,為了應對這場危機,普魯士內部出現了斯泰因、哈登堡、沙恩霍爾斯特和格奈斯瑙等主張改革的自由貴族。

在經濟方面,他們通過《城市改革條例》、《十月赦令》、《調整赦令》、《財政赦令》、《工業稅赦令》、《關稅法》、《關於猶太人公民地位的赦令》、《解放赦令》解放了農奴,加強了工商業的活性, 吸引諸如猶太人的投資等方面的改革。

拿破崙戰爭對普魯士崛起的決定性作用

在軍事方面,他們鑄就了《戰爭論》,組建了軍事改組委員會,廢除軍隊中的貴族特權,建立普遍義務兵役制。設立了陸軍部作為軍隊的最高指揮機構,並創辦新式軍官學校,培養適應新時期作戰方式的高級軍事人才。

在教育方面,改革者們在全普魯士推行全面的義務教育,改善中學教育計劃、建立新型的柏林大學,積極建立德意志自由平等和民族愛國思想。

"

1786年,隨著腓特烈大帝的離世。普魯士的發展開始進入低谷期,儘管在之後他們通過第二次(1793年)和第三次瓜分波蘭(1795年),獲得了不少波蘭領土,但在整個神聖羅馬帝國區域,奧地利的統治者哈布斯堡家族仍佔有著絕對優勢。但僅僅3年後在歐洲大陸第一強國的法國,爆發了人類歷史上最為著名的革命戰爭,則為普魯士的最終崛起鋪平了道路。

拿破崙戰爭對普魯士崛起的決定性作用

​初嘗敗績

1793年當法國瘋狂的革命者們在巴黎以叛國罪處死路易十六後。整個歐洲的君主制國家都為之震動。原本作為旁觀者的他們,樂得在法國維繫君主制的情況下,看著法國內耗,以此削弱自己的強大對手。但未曾想到,原本被設計為配角的革命者們竟然直接推翻了法國的君主制,並不斷向外擴散著這種自由的革命情緒。這使得歐洲的君主們越發的不安起來。

拿破崙戰爭對普魯士崛起的決定性作用

為了遏制這種在他們看來大逆不道的行為,由此時的海上霸主大英帝國牽頭,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佛朗茨二世(哈布斯堡家族)與西班牙帝國、普魯士王國、荷蘭和撒丁王國組成了第一次反法同盟

此時的反法同盟號稱歐洲聯軍,而他們面對的則是剛剛經歷過革命,國家尚不穩定的法蘭西。為了瓜分法國,聯軍開始從四面八方湧入法國。但令人大跌眼鏡的是,這些衝進法國的聯軍們卻大多最後被裝備不齊、訓練不精的法國軍隊打敗,並在1797年,被拿破崙所建立的意大利方面軍所打敗。聯軍除英國孤懸歐洲大陸外海而得以保存外,其餘都選擇了與法國議和。

​西邊不亮東邊亮

拿破崙戰爭對普魯士崛起的決定性作用

而普魯士更是早在1975年就遭到了法國的毀滅性打擊,被迫與法國簽訂《巴塞爾合約》,退出反法同盟,保持中立。雖然在《巴塞爾合約》中普魯士同意了法國佔領德意志的萊茵河左岸地區,法國則將萊茵河右岸地區劃給普魯士作為補償。經此一役,普魯士認識到了法國革命軍隊的強大,選擇了韜光養晦。此時的普魯士在西面獲得了法國給予的萊茵河右岸的土地,進一步的加強了普魯士在德意志北部的實力,而在東面又與俄國和奧地利對波蘭進行了第三次瓜分,進一步擴展了其領土即戰略空間。

​寶貴的10年發展

拿破崙戰爭對普魯士崛起的決定性作用

當法國政權為拿破崙掌握之後,處於法國原有的大陸爭霸原則,奧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成了法國人眼中阻礙其獲得歐洲霸權的主要目標。為了孤立和打擊奧地利,同時也為了限制普魯士的進一步做大,法國對普魯士採用了即打又扶持的政策。使普魯士保持了長達10年的中立政策,這雖然限制了普魯士的軍事發展,但也為其在連年不斷的拿破崙歐洲戰爭中為普魯士獲得了難得的10年和平發展期

​法國無意中推進的德意志統一進程

拿破崙戰爭對普魯士崛起的決定性作用

隨後在1801年,由哈布斯堡組織的第二次反法同盟,不出意外的被從埃及趕回的拿破崙再次打敗(這是軍事史上的神奇),作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弗朗茨二世不得不在法國的威脅下籤訂合約,並以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身份放棄了整理萊茵河左岸地區,同時按照法國的要求於1803年通過《全帝國代表會議總決議》取消了神聖羅馬帝國的112個邦、45個帝國直轄市以及1500個帝國騎士領(神聖羅馬帝國只能用諸侯林立來形容了),這次的邦眾撤併,最終將神聖羅馬帝國邦國減少到了30幾個,反而使該地區的分裂割據情況得到了極大改善,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德意志的統一進程。當然,法國也藉此機會極大的削弱了奧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

​哈布斯堡不斷削弱,普魯士擴大影響

拿破崙戰爭對普魯士崛起的決定性作用

1805年,第三次反法同盟再一次被拿破崙擊敗。奧地利被完全趕出了意大利和德意志蘭地區。作為繼續蟄伏的普魯士而言,奧地利的不斷失敗,為其擴大在德意志地區擴大影響力提供了溫床。

​萊茵聯邦建立,神聖羅馬帝國消亡

拿破崙戰爭對普魯士崛起的決定性作用

1806年,西南德意志16個邦國代表在法國的支持下成立萊茵聯邦,並接受拿破崙為其保護人,這幾乎等於完全併入拿破崙所統治的法國了。同時拿破崙要求奧地利-哈布斯堡家族的弗朗茨二世放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尊號,自此存在了850年之久的神聖羅馬帝國自此消亡。

此時的普魯士無時不刻不希望能夠打敗法國,但又希望奧地利能夠在與法國的戰鬥中得到削弱。為此保持著中立的態度,直到後來法國將原來允諾給普魯士的漢諾威地區給予了英國,並意圖阻止普魯士成立北德意志聯邦而最終選擇了參加第四次反法同盟。(這裡我們可以看到,就算法國把漢諾威給了英國,英國也一樣會義無反顧的參加反法同盟,這是赤裸裸的與虎謀皮)

​慘敗的普魯士,改革獲得新生

拿破崙戰爭對普魯士崛起的決定性作用

雖然第四次反法同盟有了普魯士的加入,但是缺少腓特烈二世那樣優秀的天才指揮家,普魯士毫無意外的獲得了慘敗。而他們失敗的代價就是普魯士由原來的8個省減少到了4個省,人口更是減少了450萬,同時還得付給法國1.5億法郎的賠款(拿破崙對背叛者的懲罰可見有多狠)。國家經濟陷於破產邊緣,為了應對這場危機,普魯士內部出現了斯泰因、哈登堡、沙恩霍爾斯特和格奈斯瑙等主張改革的自由貴族。

在經濟方面,他們通過《城市改革條例》、《十月赦令》、《調整赦令》、《財政赦令》、《工業稅赦令》、《關稅法》、《關於猶太人公民地位的赦令》、《解放赦令》解放了農奴,加強了工商業的活性, 吸引諸如猶太人的投資等方面的改革。

拿破崙戰爭對普魯士崛起的決定性作用

在軍事方面,他們鑄就了《戰爭論》,組建了軍事改組委員會,廢除軍隊中的貴族特權,建立普遍義務兵役制。設立了陸軍部作為軍隊的最高指揮機構,並創辦新式軍官學校,培養適應新時期作戰方式的高級軍事人才。

在教育方面,改革者們在全普魯士推行全面的義務教育,改善中學教育計劃、建立新型的柏林大學,積極建立德意志自由平等和民族愛國思想。

拿破崙戰爭對普魯士崛起的決定性作用

第四次反法同盟,雖然普魯士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但也使普魯士真正的走上了改革求變的道路。深刻地改變了普魯士,使普魯士的工商業自由化,資本主義發展獲得了更廣闊的空間。同時建立了德意志引以為傲的近代政治、軍事和教育體制,使其真正由封建社會開始向資本主義社會轉變。並最終在第七次反法同盟中取得了對法國的最終勝利。為之後的俾斯麥統一德意志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1786年,隨著腓特烈大帝的離世。普魯士的發展開始進入低谷期,儘管在之後他們通過第二次(1793年)和第三次瓜分波蘭(1795年),獲得了不少波蘭領土,但在整個神聖羅馬帝國區域,奧地利的統治者哈布斯堡家族仍佔有著絕對優勢。但僅僅3年後在歐洲大陸第一強國的法國,爆發了人類歷史上最為著名的革命戰爭,則為普魯士的最終崛起鋪平了道路。

拿破崙戰爭對普魯士崛起的決定性作用

​初嘗敗績

1793年當法國瘋狂的革命者們在巴黎以叛國罪處死路易十六後。整個歐洲的君主制國家都為之震動。原本作為旁觀者的他們,樂得在法國維繫君主制的情況下,看著法國內耗,以此削弱自己的強大對手。但未曾想到,原本被設計為配角的革命者們竟然直接推翻了法國的君主制,並不斷向外擴散著這種自由的革命情緒。這使得歐洲的君主們越發的不安起來。

拿破崙戰爭對普魯士崛起的決定性作用

為了遏制這種在他們看來大逆不道的行為,由此時的海上霸主大英帝國牽頭,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佛朗茨二世(哈布斯堡家族)與西班牙帝國、普魯士王國、荷蘭和撒丁王國組成了第一次反法同盟

此時的反法同盟號稱歐洲聯軍,而他們面對的則是剛剛經歷過革命,國家尚不穩定的法蘭西。為了瓜分法國,聯軍開始從四面八方湧入法國。但令人大跌眼鏡的是,這些衝進法國的聯軍們卻大多最後被裝備不齊、訓練不精的法國軍隊打敗,並在1797年,被拿破崙所建立的意大利方面軍所打敗。聯軍除英國孤懸歐洲大陸外海而得以保存外,其餘都選擇了與法國議和。

​西邊不亮東邊亮

拿破崙戰爭對普魯士崛起的決定性作用

而普魯士更是早在1975年就遭到了法國的毀滅性打擊,被迫與法國簽訂《巴塞爾合約》,退出反法同盟,保持中立。雖然在《巴塞爾合約》中普魯士同意了法國佔領德意志的萊茵河左岸地區,法國則將萊茵河右岸地區劃給普魯士作為補償。經此一役,普魯士認識到了法國革命軍隊的強大,選擇了韜光養晦。此時的普魯士在西面獲得了法國給予的萊茵河右岸的土地,進一步的加強了普魯士在德意志北部的實力,而在東面又與俄國和奧地利對波蘭進行了第三次瓜分,進一步擴展了其領土即戰略空間。

​寶貴的10年發展

拿破崙戰爭對普魯士崛起的決定性作用

當法國政權為拿破崙掌握之後,處於法國原有的大陸爭霸原則,奧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成了法國人眼中阻礙其獲得歐洲霸權的主要目標。為了孤立和打擊奧地利,同時也為了限制普魯士的進一步做大,法國對普魯士採用了即打又扶持的政策。使普魯士保持了長達10年的中立政策,這雖然限制了普魯士的軍事發展,但也為其在連年不斷的拿破崙歐洲戰爭中為普魯士獲得了難得的10年和平發展期

​法國無意中推進的德意志統一進程

拿破崙戰爭對普魯士崛起的決定性作用

隨後在1801年,由哈布斯堡組織的第二次反法同盟,不出意外的被從埃及趕回的拿破崙再次打敗(這是軍事史上的神奇),作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弗朗茨二世不得不在法國的威脅下籤訂合約,並以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身份放棄了整理萊茵河左岸地區,同時按照法國的要求於1803年通過《全帝國代表會議總決議》取消了神聖羅馬帝國的112個邦、45個帝國直轄市以及1500個帝國騎士領(神聖羅馬帝國只能用諸侯林立來形容了),這次的邦眾撤併,最終將神聖羅馬帝國邦國減少到了30幾個,反而使該地區的分裂割據情況得到了極大改善,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德意志的統一進程。當然,法國也藉此機會極大的削弱了奧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

​哈布斯堡不斷削弱,普魯士擴大影響

拿破崙戰爭對普魯士崛起的決定性作用

1805年,第三次反法同盟再一次被拿破崙擊敗。奧地利被完全趕出了意大利和德意志蘭地區。作為繼續蟄伏的普魯士而言,奧地利的不斷失敗,為其擴大在德意志地區擴大影響力提供了溫床。

​萊茵聯邦建立,神聖羅馬帝國消亡

拿破崙戰爭對普魯士崛起的決定性作用

1806年,西南德意志16個邦國代表在法國的支持下成立萊茵聯邦,並接受拿破崙為其保護人,這幾乎等於完全併入拿破崙所統治的法國了。同時拿破崙要求奧地利-哈布斯堡家族的弗朗茨二世放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尊號,自此存在了850年之久的神聖羅馬帝國自此消亡。

此時的普魯士無時不刻不希望能夠打敗法國,但又希望奧地利能夠在與法國的戰鬥中得到削弱。為此保持著中立的態度,直到後來法國將原來允諾給普魯士的漢諾威地區給予了英國,並意圖阻止普魯士成立北德意志聯邦而最終選擇了參加第四次反法同盟。(這裡我們可以看到,就算法國把漢諾威給了英國,英國也一樣會義無反顧的參加反法同盟,這是赤裸裸的與虎謀皮)

​慘敗的普魯士,改革獲得新生

拿破崙戰爭對普魯士崛起的決定性作用

雖然第四次反法同盟有了普魯士的加入,但是缺少腓特烈二世那樣優秀的天才指揮家,普魯士毫無意外的獲得了慘敗。而他們失敗的代價就是普魯士由原來的8個省減少到了4個省,人口更是減少了450萬,同時還得付給法國1.5億法郎的賠款(拿破崙對背叛者的懲罰可見有多狠)。國家經濟陷於破產邊緣,為了應對這場危機,普魯士內部出現了斯泰因、哈登堡、沙恩霍爾斯特和格奈斯瑙等主張改革的自由貴族。

在經濟方面,他們通過《城市改革條例》、《十月赦令》、《調整赦令》、《財政赦令》、《工業稅赦令》、《關稅法》、《關於猶太人公民地位的赦令》、《解放赦令》解放了農奴,加強了工商業的活性, 吸引諸如猶太人的投資等方面的改革。

拿破崙戰爭對普魯士崛起的決定性作用

在軍事方面,他們鑄就了《戰爭論》,組建了軍事改組委員會,廢除軍隊中的貴族特權,建立普遍義務兵役制。設立了陸軍部作為軍隊的最高指揮機構,並創辦新式軍官學校,培養適應新時期作戰方式的高級軍事人才。

在教育方面,改革者們在全普魯士推行全面的義務教育,改善中學教育計劃、建立新型的柏林大學,積極建立德意志自由平等和民族愛國思想。

拿破崙戰爭對普魯士崛起的決定性作用

第四次反法同盟,雖然普魯士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但也使普魯士真正的走上了改革求變的道路。深刻地改變了普魯士,使普魯士的工商業自由化,資本主義發展獲得了更廣闊的空間。同時建立了德意志引以為傲的近代政治、軍事和教育體制,使其真正由封建社會開始向資本主義社會轉變。並最終在第七次反法同盟中取得了對法國的最終勝利。為之後的俾斯麥統一德意志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拿破崙戰爭對普魯士崛起的決定性作用

拿破崙,德意志統一的關鍵人物

從拿破崙戰爭中,我們可以看到。普魯士在歷次反法同盟戰爭中都為它的崛起帶來了內外兩個方面的幫助。其中不僅有拿破崙打壓奧地利之下的無心之舉,助推了德意志地區的統一進程,也有普魯士瀕臨崩潰後的深刻改革,為其在拿破崙戰敗後能夠迅速恢復並擴大疆域做好了準備。從中不得不感嘆歷史往往就是在許多有心和無心間創造出了許多無法預測的方向。普魯士終究依靠自身的堅忍扛過了拿破崙這個當世幾乎無敵的存在。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