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鄂州面積最小的地級市

水墨鄂州


鄂州面積最小的地級市

"

鄂州面積最小的地級市

水墨鄂州


鄂州面積最小的地級市

鄂州面積最小的地級市


鄂州市位於湖北省東部,長江中游南岸,毗鄰省會武漢市。為湖北省轄市之一。

鄂州市國土面積為1594平方千米,在中國地級市中排最後一名。但就陸域面積而言,則比兩個以群島建制的市大:一個是三沙市(陸地面積13平方千米,海域面積約200萬平方千米),另一個是舟山市(陸地面積1440平方千米,海域面積約2.08萬平方千米)。

鄂州市下轄鄂城(面積615平方千米)、華容(面積479平方千米)、梁子湖(面積500平方千米)三區。常住人口為105.95萬(2016年數據),為湖北省人口最少的地級市。

鄂州面積雖小,卻是湖北省簡稱“鄂”的源頭。

據《史記·楚世家》載,周夷王時,王室衰微,諸侯互相征伐。楚王熊渠很得江漢之間的民心,興兵伐揚越,至於鄂(今鄂州市),封其中子(第二子)紅為鄂王。說的是公元前879年,楚熊渠滅鄂國,封其次子熊摯紅為鄂王,築鄂王城。鄂國故址最初在原鄂城縣金牛鎮李角村(今屬大冶市。1956年劃歸大冶),後遷今鄂州市西山腳下,稱鄂王城。春秋為楚之別都。戰國為鄂邑。秦置鄂縣。西漢高祖六年(前201年),劉邦封大將樊噲於鄂縣,所部灌嬰築鄂縣縣城。三國魏黃初二年(221年),孫權自公安縣(今屬湖北)遷於鄂縣建都,因鄂王城東南約10千米處有武昌山(今鄂州梁子湖區太和鎮附近),遂取“以武而昌”之義,改鄂縣為武昌縣。據《三國志·吳志·吳主傳》:“權自公安都鄂,改名武昌”。同年八月魏曹丕封孫權為吳王,孫權築武昌城(亦稱吳王城)。吳黃龍元年(229年)孫權稱帝,是為吳大帝;至吳末帝孫皓時,又遷都於武昌,時在甘露元年(265年)。旋於次年還都建業(今江蘇南京)。西晉太康元年(280年)分置鄂縣。南朝宋移郡治於夏口(今武昌縣)。隋開皇九年(589年)並鄂縣入武昌縣。大業元年(605年),知縣羲仕暄築武昌縣城。南宋寧宗嘉定14年(1221)年,設武昌軍,改武昌縣為壽昌縣(取“玉寶壽昌”之意),軍府亦在縣府。端平元年(1234年),廢壽昌軍,武昌縣隸屬鄂州(江夏郡)。嘉熙元年(1237年),武昌縣又升為壽昌軍,直隸武昌軍節度。元世祖至元14年(1277年),升軍為散府,元盛宗大德5年(1301年)廢散府,壽昌縣複名武昌縣。元成宗大德五年(1301年),鄂州路改稱武昌路,治所設在夏口(今武漢市武昌區)。明清屬武昌府。1913年改稱壽昌縣。後因與浙江省壽昌縣重名,於1914年改為鄂城縣(因本境有鄂王城,故名鄂城)。1960年設鄂城市,次年撤銷改為縣,1979年復設市。1983年,經國務院批准,合併鄂城縣、鄂城市和黃岡縣的黃州鎮,取鄂城的“鄂”字和黃州的“州”字,成立湖北省轄鄂州市。 

簡言之,鄂州市名稱歷程是:鄂縣(秦)——武昌縣(221年)——壽昌縣(1221年)——鄂城縣(1914年)——鄂城市(1960年)——鄂州市(1983年)。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