壞習慣讓聽力早衰幾十年

耳機 新生兒 生活健康 健康 重慶海之聲旗艦中心 重慶海之聲旗艦中心 2017-11-05

古人常用“耳聰目明”來描述一個人的聰明狀態,可見良好的視力、聽力是我們擁有生活能力的基本保障。在獲取信息的渠道中,耳朵擔負著一半的功能,但生活中,很多人卻只重視“看得見”的視力,而忽視“看不著”的聽力。

根據2006年的統計,我國聽力障礙患者已達2780萬人,由於每年有約3萬耳聾新生兒出生,再加上老年性耳聾的不斷增加,目前全國聽力障礙病人應該不低於3000萬。更令人擔憂的是,近年來,耳鳴、耳聾等疾病在年輕人中已不鮮見,出現低齡化趨勢。

國外研究發現,伴隨耳機、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的普及以及歌廳、酒吧等娛樂場所的增多,人們因不當用耳引發噪聲性聽力損害的風險日益加大。特別是青少年群體的風險更大,研究表明約12%~15%的青少年聽力健康受到娛樂性噪聲的影響。英國一項針對1000名16~34歲之間的MP3使用者的調查發現,青少年長期以高音量聽MP3,可能40歲時聽力就已經衰退,較上一代要提早二三十年耳聾。國內一項針對大學生的調查還發現,在學生入學前和畢業前分別進行的兩次聽力檢測中,很多學生都在畢業時出現了某一頻率的聽力下降,這與長期戴耳機以及在強噪音環境下進行娛樂活動有很大關係。

同樣在臨床上,以往60歲左右的老年人才出現的聽力衰退症狀,現在連十幾歲的孩子也開始出現。此外,耳鳴、突發性耳聾在都市40歲以下人群中的發病率也在不斷增高,年輕上班族、大學生甚至高中生都會出現在診室裡。他們的症狀多為聽力下降、持續耳鳴,或者喪失全部聽力。對於年輕人來說,一般的損傷可能暫時不影響他與別人的溝通交流,很難引起警惕,但在專家看來,雖然目前還缺少大規模長時間的臨床調查,但是再過若干年,這些人就會過早地跨入了聽力下降的人群,擁有一雙提前衰老的耳朵,必然會造成耳病提前。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