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長達數十年的時間裡,蘇聯/俄羅斯一直是印度最重要的裝備來源之一,印度陸海空軍到處都能看到俄製裝備,兩國也藉此建立起了堪稱“情比金堅”的情誼,雖然俄製裝備沒少坑印度,但對於印度來說,在國產裝備不給力以及外部來源並不那麼寬裕的情況下,有總比沒有好,況且俄國貨大多皮實,也很符合印度兵員素質不高的國情。

印度軍購:拋棄俄羅斯,投向美利堅

印度T90s主戰坦克

T-90主戰坦克(英文:T-90 main battle tank [1] ,俄文:Т-90 основной боевой танк),是20世紀90年代初期蘇聯/俄羅斯研製的一型第三代主戰坦克。

該坦克車體以T-72主戰坦克為基礎改進,早期炮塔是與T-72類似的鑄造炮塔,後期炮塔則是重新設計的焊接炮塔,早期火控系統採用T-80U(俄文:T-80y)坦克的火控系統,坦克裝備一門125毫米自動裝彈滑膛炮、能發射普通炮彈和炮射導彈,配備“窗簾”-1光電干擾系統和V-84MSV型柴油發動機,坦克戰鬥全重46.5噸。

T-90主戰坦克,從1990年開始試製,至1994年開始小批量生產裝備俄陸軍,其後不斷改進提高,有兩種改進型號T-90E和T-90S(俄文:T-90c),未來還會有新改進型出現。

T-90S“比溼摩”(Bhishma)坦克是為印軍生產的T-90S坦克的改進型,安裝了功率為735千瓦的V-9252發動機,沒有安裝“窗簾”光電對抗系統,安裝了附加爆炸反應裝甲。

但這世上從來沒有真正一成不變的東西,遑論國與國之間。最近幾年,俄印之間的軍貿開始發生一些變化,比較明顯的信號便是印度將軍貿對象的重心逐漸從俄羅斯過渡成為美國。這個信號看起來不算什麼,但內裡的奧妙卻引人深思。

造成這一現象的直接原因當然是技術方面的,顯然俄羅斯在新式武器的開發和研究上已經越來越難滿足印度的需求,這個問題又可以分為兩大部分:一是俄羅斯新型裝備研發能力的衰弱,二是印度在軍用裝備領域快速、升級的要求。

俄羅斯至今仍然在賬面和實際上都保持著世界第二大軍事大國的低溫,完全得益於蘇聯留下的龐大技術遺產,這其中不少技術並不是其他國家用十年二十年時間就能超越的,比如中國在大型飛機和航空發動機領域依然要依賴來自俄羅斯的技術支持。儘管俄羅斯的經濟實力一直都不算好,人才也在不斷流失,但畢竟家底子還在,大批老專家在有限資金支持下不斷改進現有裝備,並堅持探索和研發,大部分裝備特別是航空工業依然是先進水平,代表作便是蘇-57戰鬥機。

印度軍購:拋棄俄羅斯,投向美利堅

蘇-57

蘇-57戰鬥機(設計代號:I-21/T-50),是俄羅斯空軍單座雙發隱形多功能重型戰鬥機,是俄羅斯第五代戰鬥機(西方國家稱為第四代戰鬥機)。

蘇-57戰鬥機 最大起飛重量35000千克,超音速巡航速度可達每小時1450公里,最高時速2140-2600千米,作戰半徑1200千米,戰鬥載荷可達6噸,內置4個武器艙,能實現飛行性能和隱身性能的良好結合,具備空中格鬥和對地攻擊能力。具備隱身性能好、起降距離短、超機動性能、超音速巡航等特點。

蘇-57戰鬥機由俄羅斯“PAK FA”計劃發展而來,前身為T-50戰鬥機,2010年1月29日首飛;從2010年到2015年秋,T-50的5架原型機完成了700架次試飛,其中多架原型機都經歷了長時間的維修;2017年8月11日被正式命名為蘇-57;俄羅斯計劃用該型戰鬥機取代蘇-27戰鬥機,與美國F-22戰鬥機抗衡。

但很明顯的是,俄羅斯在新戰機研發領域已經越來越力不從心了。蘇-57原型機T-50首飛是在2010年初,比殲-20早一年,但殲-20在2016年底開始交付成軍,並形成戰鬥力,而蘇-57量產型至今仍未能交付,更有俄羅斯官方聲稱,打算只購買12架蘇-57,如果這個消息屬實,算是給蘇-57的最終隕落補上最後一刀。

印度本來非常看好蘇-57,還打算與俄羅斯聯合研製印度版的蘇-57,也就是雙座型FGFA計劃。為了這個計劃,印度專門撥款70億美元希望一方面能夠打造出比殲-20更出色的國產戰機,一方面也能學習到新一代戰機的整體設計方法和技術細節,並於先期支付的3億美元。

然而令印度憤怒的是,俄羅斯不但處處阻礙印度的航空設計人員接觸任何與蘇-57有關的圖紙和實物,造出來的成品性能還非常差勁,與印度期望的相差甚遠。這固然和印度自己基礎太差、研發能力薄弱有關,但隨意毀約也絕對是令人不齒的行為,於是印度一氣之下直接撤資,使得整個蘇-57項目雪上加霜。如果印度最終放棄了蘇-57,那麼只剩下美國F-35可選了。

印度軍購:拋棄俄羅斯,投向美利堅

可能是為購買F-35進行鋪墊,也可能是無意為之,印度近些年來開始採購不少美製大件裝備,如C-17和C-130運輸機,P-8I反潛巡邏機、CH-47“支奴幹”直升機等,目前印度國內廠商已經開始生產AH-64“阿帕奇”武裝直升機,關於建立F-16戰鬥機生產線的談判也正在進行中,據稱印度下一代核動力航母的研發也將有美國參與。

印度軍購:拋棄俄羅斯,投向美利堅

C-17運輸機

C-17運輸機(英文:C-17,代號:Globemaster III,譯文:環球霸王III,通稱:波音C-17環球霸王III),是美國空軍一型大型戰略戰術運輸機。

C-17運輸機的作戰範圍和功能涵蓋了過去的C-5運輸機和運輸機所具備的一切,融合戰略和戰術空運能力於一身,是當今世界上唯一可以同時適應戰略、戰術任務的運輸機。C-17適應於快速將部隊部署到主要軍事基地或者直接運送到前方基地的戰略運輸,必要時該飛機也可勝任戰術運輸和空投任務。這種固有的靈活性和性能幫助美軍大為提高了全球空運調動部隊的能力。

C-17運輸機由美國麥克唐納·道格拉斯公司(現波音,Boeing)20世紀八十年代研製。

印度軍購:拋棄俄羅斯,投向美利堅

C-130運輸機

洛克希德C-130“大力神”(英語:Lockheed C-130 Hercules)是由美國洛克希德公司(現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研製的四發渦槳多用途戰術運輸機。

C-130是世界上設計最成功、使用時間最長、服役國家最多的運輸機之一,從1954年8月23日首飛至今已服役60餘年,有70餘個國家或地區使用,總生產數量愈2300架,各種任務改型近40種。

C-130可在前線簡易機場跑道上起降,向戰場運送或空投軍事人員和裝備,返航時可用於撤退傷員。改型後用於執行各種任務,用於電子監視、空中指揮、控制和通訊的型別有EC-130、EC-130Q等;此外還有搜索救援和回收型、空中加油型、特種任務型、氣象探測型、海上巡邏型及空中預警型,此外還有大量民用型別。

印度軍購:拋棄俄羅斯,投向美利堅

P-8反潛巡邏機

P-8“海神”海上巡邏機(英文:P-8 Poseidon)是美國波音公司設計生產的一種海上反潛巡邏機,以波音737-800客機作為開發基礎,以取代服役已久逐漸老舊的P-3C“獵戶式”(P-3 Orion)。P-8主要用途為海上巡邏、偵察和反潛作戰,機上配置有5個內置與6個外置武器掛載點,可掛載魚雷,深水炸彈,SLAM-ER,魚叉反艦導彈和其他武器。能夠拖拽監視聲納浮標。

主力戰鬥機的改變一向是件艱難的事,況且以紙面數據來看,F-35在很多性能方面並不比殲-20更優秀,但對於現在的印度來說,“能用”顯然比“好用”更加符合自己的需求。

從長遠來看,印度軍隊裝備以及保障裝備的美製化是不可避免的,這對俄羅斯來說顯然不是個好消息,不但意味著失去一個很大的市場,也很可能標誌著俄羅斯勢力在印度洋地區的消退,而對中國來說,地緣上產生的變化可能更甚於軍事方面的變化。

印度軍購:拋棄俄羅斯,投向美利堅

殲-20

殲-20戰鬥機(J-20)綽號威龍,北約代號火牙,是由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設計、成都飛機工業集團生產、裝備於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的單座、雙發、鴨式氣動佈局重型隱形戰機,是第五代戰鬥機。由成飛總設計師楊偉主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