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泊罕草原:一個馬背村落的美麗“蝶變”'

"


"


蘇泊罕草原:一個馬背村落的美麗“蝶變”


"


蘇泊罕草原:一個馬背村落的美麗“蝶變”


蘇泊罕草原:一個馬背村落的美麗“蝶變”


走進蘇泊罕草原,就像走進一幅綠意盎然的風景畫中。碧綠的草地一望無垠,潔白的蒙古包點綴在綠茵如毯的草地上,在花草中悠閒漫步的牛馬羊,不停地撒歡兒嬉戲,忙碌的牧民們,不時傳來歡笑聲,暢享在這幅畫中,感受著優美風景的愜意,享受著辛勤勞作的幸福。

9月3日,在蘇泊罕草原旅遊景區,牧民阿吉日瑪高興地說:“2009年鄂爾多斯東聯集團開發了這個旅遊景區,我們的好日子就來了。過去,一年靠種養累死累活年收入也就幾千元,現在,牧民們依託景區組建了馬隊、勒勒車隊、駝隊、演出隊,一年工作三四個月,每戶牧民年收入都在10萬元以上,還有的牧民年收入能達到三四十萬元,家家過上了幸福生活。”

鄂爾多斯市於2016年2月啟動“百企幫百村”工作。兩年多來,該市廣大非公企業積極響應中央號召,以不同方式參與精準扶貧,對鄂爾多斯市脫貧攻堅取得階段性成果發揮了重要作用。鄂爾多斯東聯控股集團董事長侯鈺蛇說:“我們在蘇泊罕投資旅遊產業項目,初衷就是通過發展旅遊產業,帶動這裡的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

遊牧文化的 “活態博物館”

蘇泊罕,蒙古語譯作“蘇布爾嘎”,為“白塔”之意。蘇泊罕草原,是鄂爾多斯保留最為完整的原生態遊牧草原,約153平方公里。這裡有著深厚的歷史和民族文化底蘊,蘇泊罕是成吉思汗征服西夏大軍整軍歇馬的重要地區,是成吉思汗神聖的蘇勒德龍年首站祭祀和巡遊出發地,是伊克昭盟352年曆史上七旗會盟之地,是伊克昭盟官敖包所在地,是伊克昭盟七旗札薩克敖包的派生地,是伊克昭盟盟歌《道勞岱山後坡》誕生地,是清代至民國早期伊克昭盟政治軍事文化中心,是鄂爾多斯保留遊牧傳統文化禮儀習俗最集中的地區。蘇泊罕草原是內蒙古草原上少有的草原自然景觀與遊牧人文風情文化旅遊資源豐富多彩的地區。

千百年來,這裡的牧民以牧為主,之前一直延用遊牧方式,後來轉為定居放牧,2000年以後,內蒙古為恢復草原生態,施行禁牧和退牧還草政策,蘇泊罕作為純牧業地區,結合實際情況,政府採取了以草定畜的地方性政策,這裡的牧民開始以少量養羊,間以種田為生。

蘇泊罕是鄂爾多斯一個典型的牧業村落,共有8個社,其中6社的草原面積約佔1/3,草原品質優良,觀賞性很強,是這片草原上景觀最美,最具人文歷史特點和民族風情的寶地,是開發旅遊產業的好地方。依託這些優質資源,2009年伊金霍洛旗引進當地大型文化旅遊集團——東聯文化旅遊集團,在蘇泊罕規劃了50平方公里旅遊景區,開發了十幾個項目,2012年正式開業。

在這個過程中,企業並沒有採用慣常的方式,將當地村民全部搬遷出去,而是將6社的33戶牧民全部留下來,在原鄉原地從事全新的旅遊工作,通過企業的各種免費培訓,牧民們很快掌握了經營產業的技能。企業又幫他們成立了合作社,合作社與旅遊景區密切協作,牧民們被全部優先安排在旅遊景區的各種崗位,有些旅遊項目又由牧民們自主經營,實現了6社113名牧民,整村百分百就業。隨著蘇泊罕的文化旅遊蓬勃發展,使當地牧民實現了產業興村、旅遊富民,整體脫貧致富的目標。牧民們思想觀念和發展理念發生深刻轉變,他們有知識會管理懂市場,成為新時代新型的牧民。


"


蘇泊罕草原:一個馬背村落的美麗“蝶變”


蘇泊罕草原:一個馬背村落的美麗“蝶變”


走進蘇泊罕草原,就像走進一幅綠意盎然的風景畫中。碧綠的草地一望無垠,潔白的蒙古包點綴在綠茵如毯的草地上,在花草中悠閒漫步的牛馬羊,不停地撒歡兒嬉戲,忙碌的牧民們,不時傳來歡笑聲,暢享在這幅畫中,感受著優美風景的愜意,享受著辛勤勞作的幸福。

9月3日,在蘇泊罕草原旅遊景區,牧民阿吉日瑪高興地說:“2009年鄂爾多斯東聯集團開發了這個旅遊景區,我們的好日子就來了。過去,一年靠種養累死累活年收入也就幾千元,現在,牧民們依託景區組建了馬隊、勒勒車隊、駝隊、演出隊,一年工作三四個月,每戶牧民年收入都在10萬元以上,還有的牧民年收入能達到三四十萬元,家家過上了幸福生活。”

鄂爾多斯市於2016年2月啟動“百企幫百村”工作。兩年多來,該市廣大非公企業積極響應中央號召,以不同方式參與精準扶貧,對鄂爾多斯市脫貧攻堅取得階段性成果發揮了重要作用。鄂爾多斯東聯控股集團董事長侯鈺蛇說:“我們在蘇泊罕投資旅遊產業項目,初衷就是通過發展旅遊產業,帶動這裡的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

遊牧文化的 “活態博物館”

蘇泊罕,蒙古語譯作“蘇布爾嘎”,為“白塔”之意。蘇泊罕草原,是鄂爾多斯保留最為完整的原生態遊牧草原,約153平方公里。這裡有著深厚的歷史和民族文化底蘊,蘇泊罕是成吉思汗征服西夏大軍整軍歇馬的重要地區,是成吉思汗神聖的蘇勒德龍年首站祭祀和巡遊出發地,是伊克昭盟352年曆史上七旗會盟之地,是伊克昭盟官敖包所在地,是伊克昭盟七旗札薩克敖包的派生地,是伊克昭盟盟歌《道勞岱山後坡》誕生地,是清代至民國早期伊克昭盟政治軍事文化中心,是鄂爾多斯保留遊牧傳統文化禮儀習俗最集中的地區。蘇泊罕草原是內蒙古草原上少有的草原自然景觀與遊牧人文風情文化旅遊資源豐富多彩的地區。

千百年來,這裡的牧民以牧為主,之前一直延用遊牧方式,後來轉為定居放牧,2000年以後,內蒙古為恢復草原生態,施行禁牧和退牧還草政策,蘇泊罕作為純牧業地區,結合實際情況,政府採取了以草定畜的地方性政策,這裡的牧民開始以少量養羊,間以種田為生。

蘇泊罕是鄂爾多斯一個典型的牧業村落,共有8個社,其中6社的草原面積約佔1/3,草原品質優良,觀賞性很強,是這片草原上景觀最美,最具人文歷史特點和民族風情的寶地,是開發旅遊產業的好地方。依託這些優質資源,2009年伊金霍洛旗引進當地大型文化旅遊集團——東聯文化旅遊集團,在蘇泊罕規劃了50平方公里旅遊景區,開發了十幾個項目,2012年正式開業。

在這個過程中,企業並沒有採用慣常的方式,將當地村民全部搬遷出去,而是將6社的33戶牧民全部留下來,在原鄉原地從事全新的旅遊工作,通過企業的各種免費培訓,牧民們很快掌握了經營產業的技能。企業又幫他們成立了合作社,合作社與旅遊景區密切協作,牧民們被全部優先安排在旅遊景區的各種崗位,有些旅遊項目又由牧民們自主經營,實現了6社113名牧民,整村百分百就業。隨著蘇泊罕的文化旅遊蓬勃發展,使當地牧民實現了產業興村、旅遊富民,整體脫貧致富的目標。牧民們思想觀念和發展理念發生深刻轉變,他們有知識會管理懂市場,成為新時代新型的牧民。


蘇泊罕草原:一個馬背村落的美麗“蝶變”


"


蘇泊罕草原:一個馬背村落的美麗“蝶變”


蘇泊罕草原:一個馬背村落的美麗“蝶變”


走進蘇泊罕草原,就像走進一幅綠意盎然的風景畫中。碧綠的草地一望無垠,潔白的蒙古包點綴在綠茵如毯的草地上,在花草中悠閒漫步的牛馬羊,不停地撒歡兒嬉戲,忙碌的牧民們,不時傳來歡笑聲,暢享在這幅畫中,感受著優美風景的愜意,享受著辛勤勞作的幸福。

9月3日,在蘇泊罕草原旅遊景區,牧民阿吉日瑪高興地說:“2009年鄂爾多斯東聯集團開發了這個旅遊景區,我們的好日子就來了。過去,一年靠種養累死累活年收入也就幾千元,現在,牧民們依託景區組建了馬隊、勒勒車隊、駝隊、演出隊,一年工作三四個月,每戶牧民年收入都在10萬元以上,還有的牧民年收入能達到三四十萬元,家家過上了幸福生活。”

鄂爾多斯市於2016年2月啟動“百企幫百村”工作。兩年多來,該市廣大非公企業積極響應中央號召,以不同方式參與精準扶貧,對鄂爾多斯市脫貧攻堅取得階段性成果發揮了重要作用。鄂爾多斯東聯控股集團董事長侯鈺蛇說:“我們在蘇泊罕投資旅遊產業項目,初衷就是通過發展旅遊產業,帶動這裡的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

遊牧文化的 “活態博物館”

蘇泊罕,蒙古語譯作“蘇布爾嘎”,為“白塔”之意。蘇泊罕草原,是鄂爾多斯保留最為完整的原生態遊牧草原,約153平方公里。這裡有著深厚的歷史和民族文化底蘊,蘇泊罕是成吉思汗征服西夏大軍整軍歇馬的重要地區,是成吉思汗神聖的蘇勒德龍年首站祭祀和巡遊出發地,是伊克昭盟352年曆史上七旗會盟之地,是伊克昭盟官敖包所在地,是伊克昭盟七旗札薩克敖包的派生地,是伊克昭盟盟歌《道勞岱山後坡》誕生地,是清代至民國早期伊克昭盟政治軍事文化中心,是鄂爾多斯保留遊牧傳統文化禮儀習俗最集中的地區。蘇泊罕草原是內蒙古草原上少有的草原自然景觀與遊牧人文風情文化旅遊資源豐富多彩的地區。

千百年來,這裡的牧民以牧為主,之前一直延用遊牧方式,後來轉為定居放牧,2000年以後,內蒙古為恢復草原生態,施行禁牧和退牧還草政策,蘇泊罕作為純牧業地區,結合實際情況,政府採取了以草定畜的地方性政策,這裡的牧民開始以少量養羊,間以種田為生。

蘇泊罕是鄂爾多斯一個典型的牧業村落,共有8個社,其中6社的草原面積約佔1/3,草原品質優良,觀賞性很強,是這片草原上景觀最美,最具人文歷史特點和民族風情的寶地,是開發旅遊產業的好地方。依託這些優質資源,2009年伊金霍洛旗引進當地大型文化旅遊集團——東聯文化旅遊集團,在蘇泊罕規劃了50平方公里旅遊景區,開發了十幾個項目,2012年正式開業。

在這個過程中,企業並沒有採用慣常的方式,將當地村民全部搬遷出去,而是將6社的33戶牧民全部留下來,在原鄉原地從事全新的旅遊工作,通過企業的各種免費培訓,牧民們很快掌握了經營產業的技能。企業又幫他們成立了合作社,合作社與旅遊景區密切協作,牧民們被全部優先安排在旅遊景區的各種崗位,有些旅遊項目又由牧民們自主經營,實現了6社113名牧民,整村百分百就業。隨著蘇泊罕的文化旅遊蓬勃發展,使當地牧民實現了產業興村、旅遊富民,整體脫貧致富的目標。牧民們思想觀念和發展理念發生深刻轉變,他們有知識會管理懂市場,成為新時代新型的牧民。


蘇泊罕草原:一個馬背村落的美麗“蝶變”


蘇泊罕草原:一個馬背村落的美麗“蝶變”


草原旅遊的 金質品牌

年近70歲的牧民敖特根,精神矍鑠,是馬隊的一員。按常理該是在家享受晚年幸福時光的年紀,可他還按時按點來馬隊上班,除了為遊客拉馬,空餘時間還為隊員們燒燒水,是一位閒不住的老人。說起現在的生活,他滿臉綻出笑容,說:“過去拼命幹,一年下來也收入不了幾個錢,現在就為遊客拉拉馬,再加上草牧場的各項補貼,一年下來收入個十來萬,做夢也沒想到,我們能過上這樣的好生活,真是託了黨的福啊!”

開發之初,蘇泊罕由於基礎設施薄弱,致使廣闊的草原、肥沃的土地等資源得不到很好的開發利用。在東聯集團旅遊項目開發工程中,首先投入千萬元,解決路、水、電等基礎設施的問題,通過開發旅遊項目,引導和幫助少數民族群眾擺脫封閉、單一的自然經濟狀態,跨出自己的小天地,採取開發資源和開拓市場並舉,改善生產生活條件,築牢發展之基。如今景區已經開發鄂爾多斯部落、藝術團、淘樂營、蘇泊罕驛站、太空漫步、沙漠樂遊牧部落園、阿冬谷等20多個項目,90%是這裡的牧民經營。

6年的時間,蘇泊罕草原遊牧文化旅遊景區,已經成為內蒙古著名的草原文化旅遊景區、鄂爾多斯遊牧草原文化活態博物館、鄂爾多斯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示範基地、自治區文化產業示範基地、國家4A級旅遊景區。蘇泊罕大草原,通過發展文化旅遊產業,已經成為鄂爾多斯乃至內蒙古一個亮麗的遊牧草原文化旅遊品牌,也成為內蒙古草原上文化旅遊產業帶動整村牧民脫貧致富的一個典型。

東聯集團文化旅遊項目部副總經理楊茹說:“企業經過不斷髮展壯大,迄今為止已經投入2.13億元。結合地區實際,旅遊項目建設,尊重這裡的民族風俗,將當地牧民作為產業合作伙伴、作為草原上靈魂的守護者,在一起共事共業,共同推進蘇泊罕草原文化旅遊,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旅遊產業達到了‘政企牧客,四方共贏’的局面,即政府、企業、牧民和遊客共同受益,合作共贏。蘇泊罕草原在國內遊牧草原文化旅遊界具有了較大的品牌影響力。如今年接待遊客10萬人次,帶動牧民1000多人就業。”

“百企幫百村”的 生動實踐

按照民族地區脫貧實際,政府政策性支持發展、企業市場化投資運營、當地牧民群眾深度參與。蘇泊罕大草原旅遊景區的項目開發,在尊重民族文化特徵,不違背歷史文化傳統的基礎上,創新創意出極具民族特色的旅遊觀光、娛樂、體驗、度假等各種各樣的旅遊產品,實現了“三好”旅遊,即“好玩、好看、好做”,達到了傳統與現代融合發展的目的。

一位來自四川的遊客感慨地說:“我在景區看了鄂爾多斯婚禮演出、騎了馬、感受了空中漫步,沒想到這裡的規劃建設這樣好,在少數民族地區很難得。經營者多數是蒙古族,非常淳樸,我們相處的非常好!”

在景區實景《鄂爾多斯婚禮》演出隊,這裡有10多位牧民參與其中,61歲的牧民巴音道爾吉就是送親隊的扮演者。說到現在的生活,他高興的滿臉綻笑,深有感觸地說:“我在馬隊,一邊拉馬,一邊還和妻子開著牧家樂,還做兼職演員,在東聯集團的實景《鄂爾多斯婚禮》演出隊,每天參加兩場演出,一天到晚忙忙碌碌,但是過得非常快樂。現在徹底脫貧致富了,每年收入10多萬元,這日子是越過越甜。”

在景區內斯慶小店也小有名氣,生意紅火,女主人斯慶主要經營蒙古酸奶,還有各種串串燒烤,她是蘇泊罕6社的姑娘,嫁出去又回來,帶著丈夫在這裡做起了生意。她告訴記者,依靠景區,她賣酸奶的收入,從6年前的400元增加到現在的2萬多元,自己做的不夠賣,還需要從鄂托克前旗、杭錦旗、烏審旗接貨,在她致富的同時,還帶動了周邊的牧民。她說:“從小在這兒長大,我親眼見證了這裡翻天覆地的變化。”依託旅遊景區,蘇泊罕6社牧民全部住上了水泥磚石結構的平房院落,牲畜圈棚也改造成了水泥磚石結構,門窗全部為鋁塑鋼新型結構。政府在“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在正門設置了民族特色的門廳,在房屋外牆體進行了民族圖案的裝飾。近幾年,家裡家用電器全部得到更新,手機、電腦也已普及,每家至少有一輛小車、一輛皮卡車,牧民的收入比過去都翻了十幾倍。

“少數民族地區如何精準脫貧,蘇泊罕旅遊的產業項目就是非常好的示範。”東聯文化旅遊集團總監楊勇介紹說,首先蘇泊罕旅遊緊緊抓住“遊牧+草原”的主題不放,這樣就極大地突出了草原自然景觀的特徵,更為重要的是充分發揮出了牧民的遊牧民族民俗文化特徵優勢,讓旅遊在“靜態草原景色”的藍圖上,由遊牧文化的擁有者在馬背上為遊客演繹出“活態博物館”的精美畫卷。其次,蘇泊罕草原旅遊發展始終堅守底線,旅遊企業租用了50平方公里的廣闊草原,打通了草原上的所有障礙與阻隔,讓草質草種在馬蹄之下達到和諧平衡,使草原在千百年來的駿馬馳騁中恢復傳統文化景觀。再次,蘇泊罕6社的共同富裕,由過去最落後貧窮的一個社,一躍成為草原上最讓人羨慕的村落。蘇泊罕旅遊企業與政府已經開始協力發展蘇泊罕153平方公里草原的旅遊項目,現在已經修建完成了草原外環旅遊專線交通道路,將2/3的草原居民與村落納入到旅遊發展範圍。同時,依託旅遊景區和蘇布爾嘎寺廟兩個核心區域,帶動了區位較好的牧民家庭經營“牧家樂”,讓牧民從中收益,並且在鄂爾多斯婚禮文化節和成吉思汗朱拉格那達慕等大型節慶活動的帶動下,周邊的牧民開始走上富裕之路。

來源:內蒙古日報2018年9月5日 第8版 “觀察·鄂爾多斯”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