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興縣位於廣東省中部偏西,雲浮市東南部,毗鄰珠江三角洲,是禪宗六祖惠能大師的故里,1300多年的禪宗文化在新興傳承不息,福澤華夏,並輻射世界華人文明圈,因而新興素有“中國禪都”之美譽。據《新興縣誌》記載,新興縣內歷來自然資源豐富,地理水陸交通相對發達,百姓民風淳樸實誠、生活較為殷實。新中國成立70週年間,在黨的領導下,全縣人民艱苦奮鬥,新興縣逐漸走向政治安定、經濟繁榮、文化昌盛,人民生活水平蒸蒸日上。

"

新興縣位於廣東省中部偏西,雲浮市東南部,毗鄰珠江三角洲,是禪宗六祖惠能大師的故里,1300多年的禪宗文化在新興傳承不息,福澤華夏,並輻射世界華人文明圈,因而新興素有“中國禪都”之美譽。據《新興縣誌》記載,新興縣內歷來自然資源豐富,地理水陸交通相對發達,百姓民風淳樸實誠、生活較為殷實。新中國成立70週年間,在黨的領導下,全縣人民艱苦奮鬥,新興縣逐漸走向政治安定、經濟繁榮、文化昌盛,人民生活水平蒸蒸日上。

解放檔案② | 從交通、經濟、民生看新興70年蝶變!

△美麗新興鳥瞰圖


"

新興縣位於廣東省中部偏西,雲浮市東南部,毗鄰珠江三角洲,是禪宗六祖惠能大師的故里,1300多年的禪宗文化在新興傳承不息,福澤華夏,並輻射世界華人文明圈,因而新興素有“中國禪都”之美譽。據《新興縣誌》記載,新興縣內歷來自然資源豐富,地理水陸交通相對發達,百姓民風淳樸實誠、生活較為殷實。新中國成立70週年間,在黨的領導下,全縣人民艱苦奮鬥,新興縣逐漸走向政治安定、經濟繁榮、文化昌盛,人民生活水平蒸蒸日上。

解放檔案② | 從交通、經濟、民生看新興70年蝶變!

△美麗新興鳥瞰圖


解放檔案② | 從交通、經濟、民生看新興70年蝶變!

唐朝高州刺史房千里的《投荒雜錄》記載,廣州至嶺南南路的古高涼地區的七郡,由於行人憚海波,故多從新州陸去。唐宋期間,古新州水陸路交通發達,多條古陸路與新興江連網,被稱作“八州通衢之地”。由此可見,新興由古以來水陸交通都比較發達,優越的地理位置使之自古成為嶺南地區的交通要塞。

在新興縣黨史縣誌辦工作多年的馮主任告訴記者,新興地處河流交匯處,由於水路交通發達,曾經造就了新興的水運貿易地位,昔日的水街(現批發街)曾被稱為粵西貿易集散地,附近縣城乃至跨市的商人都到新興做買賣,從湛江運來的海味、鹽巴都是經由新興,再往周邊縣城輸送。上世紀70年代中,隨著改河和後來陸路交通不斷髮展完善,水運逐漸也退出了歷史。

1950年12月,新興縣人民政府成立公路修建委員會,組織全縣群眾修復抗戰時期被毀壞的公路,至1957年,原被毀壞公路86.7公里全部修復通車,隨後新興交通道路發展逐漸步入正軌。近十年來,新興縣路網規模不斷擴大,公路技術等級不斷提高,通車總里程大幅增長,公路密度顯著增大,外通內聯便捷的交通網絡,立體交通體系基本形成。

"

新興縣位於廣東省中部偏西,雲浮市東南部,毗鄰珠江三角洲,是禪宗六祖惠能大師的故里,1300多年的禪宗文化在新興傳承不息,福澤華夏,並輻射世界華人文明圈,因而新興素有“中國禪都”之美譽。據《新興縣誌》記載,新興縣內歷來自然資源豐富,地理水陸交通相對發達,百姓民風淳樸實誠、生活較為殷實。新中國成立70週年間,在黨的領導下,全縣人民艱苦奮鬥,新興縣逐漸走向政治安定、經濟繁榮、文化昌盛,人民生活水平蒸蒸日上。

解放檔案② | 從交通、經濟、民生看新興70年蝶變!

△美麗新興鳥瞰圖


解放檔案② | 從交通、經濟、民生看新興70年蝶變!

唐朝高州刺史房千里的《投荒雜錄》記載,廣州至嶺南南路的古高涼地區的七郡,由於行人憚海波,故多從新州陸去。唐宋期間,古新州水陸路交通發達,多條古陸路與新興江連網,被稱作“八州通衢之地”。由此可見,新興由古以來水陸交通都比較發達,優越的地理位置使之自古成為嶺南地區的交通要塞。

在新興縣黨史縣誌辦工作多年的馮主任告訴記者,新興地處河流交匯處,由於水路交通發達,曾經造就了新興的水運貿易地位,昔日的水街(現批發街)曾被稱為粵西貿易集散地,附近縣城乃至跨市的商人都到新興做買賣,從湛江運來的海味、鹽巴都是經由新興,再往周邊縣城輸送。上世紀70年代中,隨著改河和後來陸路交通不斷髮展完善,水運逐漸也退出了歷史。

1950年12月,新興縣人民政府成立公路修建委員會,組織全縣群眾修復抗戰時期被毀壞的公路,至1957年,原被毀壞公路86.7公里全部修復通車,隨後新興交通道路發展逐漸步入正軌。近十年來,新興縣路網規模不斷擴大,公路技術等級不斷提高,通車總里程大幅增長,公路密度顯著增大,外通內聯便捷的交通網絡,立體交通體系基本形成。

解放檔案② | 從交通、經濟、民生看新興70年蝶變!

△江羅高速新興段

2015年12月,江羅高速新興段正式通車,圓了新興人民的“高速夢”,2016年12月,全線建成通車,自此從新興到廣州可全程高速通行,時間縮短至1.5小時以內,大大拉近與珠三角的距離。近年來,隨著江羅、汕湛、高恩3條高速公路的陸續開通,新興形成了“兩縱一橫”的高速公路聯通網。

"

新興縣位於廣東省中部偏西,雲浮市東南部,毗鄰珠江三角洲,是禪宗六祖惠能大師的故里,1300多年的禪宗文化在新興傳承不息,福澤華夏,並輻射世界華人文明圈,因而新興素有“中國禪都”之美譽。據《新興縣誌》記載,新興縣內歷來自然資源豐富,地理水陸交通相對發達,百姓民風淳樸實誠、生活較為殷實。新中國成立70週年間,在黨的領導下,全縣人民艱苦奮鬥,新興縣逐漸走向政治安定、經濟繁榮、文化昌盛,人民生活水平蒸蒸日上。

解放檔案② | 從交通、經濟、民生看新興70年蝶變!

△美麗新興鳥瞰圖


解放檔案② | 從交通、經濟、民生看新興70年蝶變!

唐朝高州刺史房千里的《投荒雜錄》記載,廣州至嶺南南路的古高涼地區的七郡,由於行人憚海波,故多從新州陸去。唐宋期間,古新州水陸路交通發達,多條古陸路與新興江連網,被稱作“八州通衢之地”。由此可見,新興由古以來水陸交通都比較發達,優越的地理位置使之自古成為嶺南地區的交通要塞。

在新興縣黨史縣誌辦工作多年的馮主任告訴記者,新興地處河流交匯處,由於水路交通發達,曾經造就了新興的水運貿易地位,昔日的水街(現批發街)曾被稱為粵西貿易集散地,附近縣城乃至跨市的商人都到新興做買賣,從湛江運來的海味、鹽巴都是經由新興,再往周邊縣城輸送。上世紀70年代中,隨著改河和後來陸路交通不斷髮展完善,水運逐漸也退出了歷史。

1950年12月,新興縣人民政府成立公路修建委員會,組織全縣群眾修復抗戰時期被毀壞的公路,至1957年,原被毀壞公路86.7公里全部修復通車,隨後新興交通道路發展逐漸步入正軌。近十年來,新興縣路網規模不斷擴大,公路技術等級不斷提高,通車總里程大幅增長,公路密度顯著增大,外通內聯便捷的交通網絡,立體交通體系基本形成。

解放檔案② | 從交通、經濟、民生看新興70年蝶變!

△江羅高速新興段

2015年12月,江羅高速新興段正式通車,圓了新興人民的“高速夢”,2016年12月,全線建成通車,自此從新興到廣州可全程高速通行,時間縮短至1.5小時以內,大大拉近與珠三角的距離。近年來,隨著江羅、汕湛、高恩3條高速公路的陸續開通,新興形成了“兩縱一橫”的高速公路聯通網。

解放檔案② | 從交通、經濟、民生看新興70年蝶變!

△已通車的新興西二環

如今,橫跨新興東成、太平、新城、六祖4個鎮,連接西二環的東二環已基本貫通,有效改善了縣城交通狀況,解決了大型車輛穿城而過帶來的城區環境汙染、交通安全隱患等一系列問題,促進、帶動了全縣區域經濟發展。

"

新興縣位於廣東省中部偏西,雲浮市東南部,毗鄰珠江三角洲,是禪宗六祖惠能大師的故里,1300多年的禪宗文化在新興傳承不息,福澤華夏,並輻射世界華人文明圈,因而新興素有“中國禪都”之美譽。據《新興縣誌》記載,新興縣內歷來自然資源豐富,地理水陸交通相對發達,百姓民風淳樸實誠、生活較為殷實。新中國成立70週年間,在黨的領導下,全縣人民艱苦奮鬥,新興縣逐漸走向政治安定、經濟繁榮、文化昌盛,人民生活水平蒸蒸日上。

解放檔案② | 從交通、經濟、民生看新興70年蝶變!

△美麗新興鳥瞰圖


解放檔案② | 從交通、經濟、民生看新興70年蝶變!

唐朝高州刺史房千里的《投荒雜錄》記載,廣州至嶺南南路的古高涼地區的七郡,由於行人憚海波,故多從新州陸去。唐宋期間,古新州水陸路交通發達,多條古陸路與新興江連網,被稱作“八州通衢之地”。由此可見,新興由古以來水陸交通都比較發達,優越的地理位置使之自古成為嶺南地區的交通要塞。

在新興縣黨史縣誌辦工作多年的馮主任告訴記者,新興地處河流交匯處,由於水路交通發達,曾經造就了新興的水運貿易地位,昔日的水街(現批發街)曾被稱為粵西貿易集散地,附近縣城乃至跨市的商人都到新興做買賣,從湛江運來的海味、鹽巴都是經由新興,再往周邊縣城輸送。上世紀70年代中,隨著改河和後來陸路交通不斷髮展完善,水運逐漸也退出了歷史。

1950年12月,新興縣人民政府成立公路修建委員會,組織全縣群眾修復抗戰時期被毀壞的公路,至1957年,原被毀壞公路86.7公里全部修復通車,隨後新興交通道路發展逐漸步入正軌。近十年來,新興縣路網規模不斷擴大,公路技術等級不斷提高,通車總里程大幅增長,公路密度顯著增大,外通內聯便捷的交通網絡,立體交通體系基本形成。

解放檔案② | 從交通、經濟、民生看新興70年蝶變!

△江羅高速新興段

2015年12月,江羅高速新興段正式通車,圓了新興人民的“高速夢”,2016年12月,全線建成通車,自此從新興到廣州可全程高速通行,時間縮短至1.5小時以內,大大拉近與珠三角的距離。近年來,隨著江羅、汕湛、高恩3條高速公路的陸續開通,新興形成了“兩縱一橫”的高速公路聯通網。

解放檔案② | 從交通、經濟、民生看新興70年蝶變!

△已通車的新興西二環

如今,橫跨新興東成、太平、新城、六祖4個鎮,連接西二環的東二環已基本貫通,有效改善了縣城交通狀況,解決了大型車輛穿城而過帶來的城區環境汙染、交通安全隱患等一系列問題,促進、帶動了全縣區域經濟發展。

解放檔案② | 從交通、經濟、民生看新興70年蝶變!

新興縣人民向來以種養為主,農業生產源遠流長,在建國前,農業便是新興經濟的基礎。建國後,新興全縣進行大規模的經濟建設,貫徹農業是發展國民經濟的基礎方針,確保農業生產的迅速發展。1978年改革開放後,經歷了一段曲折路程,新興經濟速度、效益再次迎來新的突破和發展,在農業方面形成了“以糧食為主,農、林、牧、漁、副、工全面發展”的經濟結構和佈局;在工業方面,初步形成了電力、食品、建築材料、五金機械、服裝加工等五大產業。

"

新興縣位於廣東省中部偏西,雲浮市東南部,毗鄰珠江三角洲,是禪宗六祖惠能大師的故里,1300多年的禪宗文化在新興傳承不息,福澤華夏,並輻射世界華人文明圈,因而新興素有“中國禪都”之美譽。據《新興縣誌》記載,新興縣內歷來自然資源豐富,地理水陸交通相對發達,百姓民風淳樸實誠、生活較為殷實。新中國成立70週年間,在黨的領導下,全縣人民艱苦奮鬥,新興縣逐漸走向政治安定、經濟繁榮、文化昌盛,人民生活水平蒸蒸日上。

解放檔案② | 從交通、經濟、民生看新興70年蝶變!

△美麗新興鳥瞰圖


解放檔案② | 從交通、經濟、民生看新興70年蝶變!

唐朝高州刺史房千里的《投荒雜錄》記載,廣州至嶺南南路的古高涼地區的七郡,由於行人憚海波,故多從新州陸去。唐宋期間,古新州水陸路交通發達,多條古陸路與新興江連網,被稱作“八州通衢之地”。由此可見,新興由古以來水陸交通都比較發達,優越的地理位置使之自古成為嶺南地區的交通要塞。

在新興縣黨史縣誌辦工作多年的馮主任告訴記者,新興地處河流交匯處,由於水路交通發達,曾經造就了新興的水運貿易地位,昔日的水街(現批發街)曾被稱為粵西貿易集散地,附近縣城乃至跨市的商人都到新興做買賣,從湛江運來的海味、鹽巴都是經由新興,再往周邊縣城輸送。上世紀70年代中,隨著改河和後來陸路交通不斷髮展完善,水運逐漸也退出了歷史。

1950年12月,新興縣人民政府成立公路修建委員會,組織全縣群眾修復抗戰時期被毀壞的公路,至1957年,原被毀壞公路86.7公里全部修復通車,隨後新興交通道路發展逐漸步入正軌。近十年來,新興縣路網規模不斷擴大,公路技術等級不斷提高,通車總里程大幅增長,公路密度顯著增大,外通內聯便捷的交通網絡,立體交通體系基本形成。

解放檔案② | 從交通、經濟、民生看新興70年蝶變!

△江羅高速新興段

2015年12月,江羅高速新興段正式通車,圓了新興人民的“高速夢”,2016年12月,全線建成通車,自此從新興到廣州可全程高速通行,時間縮短至1.5小時以內,大大拉近與珠三角的距離。近年來,隨著江羅、汕湛、高恩3條高速公路的陸續開通,新興形成了“兩縱一橫”的高速公路聯通網。

解放檔案② | 從交通、經濟、民生看新興70年蝶變!

△已通車的新興西二環

如今,橫跨新興東成、太平、新城、六祖4個鎮,連接西二環的東二環已基本貫通,有效改善了縣城交通狀況,解決了大型車輛穿城而過帶來的城區環境汙染、交通安全隱患等一系列問題,促進、帶動了全縣區域經濟發展。

解放檔案② | 從交通、經濟、民生看新興70年蝶變!

新興縣人民向來以種養為主,農業生產源遠流長,在建國前,農業便是新興經濟的基礎。建國後,新興全縣進行大規模的經濟建設,貫徹農業是發展國民經濟的基礎方針,確保農業生產的迅速發展。1978年改革開放後,經歷了一段曲折路程,新興經濟速度、效益再次迎來新的突破和發展,在農業方面形成了“以糧食為主,農、林、牧、漁、副、工全面發展”的經濟結構和佈局;在工業方面,初步形成了電力、食品、建築材料、五金機械、服裝加工等五大產業。

解放檔案② | 從交通、經濟、民生看新興70年蝶變!

△農業龍頭企業溫氏集團總部

“由於新興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建國前和解放初期百姓都是以農耕經濟為主,當地政府在城市規劃建設時對水田、農田的保護也十分重視。”馮主任告訴記者,建國初期,新興在工業、手工業等方面都不算繁榮,但南藥炮製歷史悠久,曾走出去許多靠製藥工藝外出謀生者,新興是名副其實的“中藥炮製之鄉”。縣內很多農民有種植青梅的習慣,後來隨著人們對果脯醃製儲存和加工技術的不斷改進,新興以青梅為龍頭的涼果加工業也應運而生,這跟新興的氣候條件和農耕發展有著深遠關係。

據瞭解,1949年,新興全縣有耕地359300畝,人均1.63畝,全縣國民生產總值2686萬元,而農業(種林牧副漁)佔全縣國民生產總值比重為72.6%。2018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264.4億元,第一產業增加值57.27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80.13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27億元。其中,農林牧漁業總產值96.06億元,相對於建國初期增長以百倍計算。

隨著改革開放春風吹拂,1983年,溫氏股份從“七戶八股”集資8000元起步,從最初的養雞,橫向養豬、養奶牛、養鴨等多品種發展,產業縱向圍繞產業鏈延伸,向上遊的飼料、生物製藥、農牧機械、糧食加工貿易等發展,向下遊的屠宰、食品加工銷售、物流配送等方面延伸,發展成為亞洲最大的畜牧集團。同時還跨行業發展金融、房地產、文化等產業,成為全產業鏈發展的一個示範。同一時期,1984年5月,原新興縣農機二廠和旅港新興商人合作來料加工,主要加工造型簡單的不鏽鋼碗、碟和杯等出口外銷。1986年3月,縣政府決定將原農機二廠不鏽鋼車間分離,正式成立了新興縣第一家不鏽鋼製品廠(原國有企業),到1995年新興縣第一家不鏽鋼製品集團企業——新興縣三A不鏽鋼製品集團有限公司宣告成立,隨後又崛起了凌豐、萬事泰、歐亞、寶鼎、粵興華等規模性的不鏽鋼製品企業,先進的工藝技術通過合資公司不斷推陳出新,使“新興餐廚具”逐步走上了蓬勃發展的道路。

如今,新興縣一二三產業發展均衡,各有龍頭。一產有溫氏集團,是全國最大的農業龍頭企業,市值1000多億元,二產有不鏽鋼製品,是全國最大的不鏽鋼餐廚具生產和出口基地,三產有禪文化產業和溫泉。在此基礎上,新興明確提出打好“溫氏、園區、六祖”三張牌。推動三產協同交叉競相發展,實現了一二三產業在“現代性”基礎上的高度融合,逐步走出了一條“新興之路”,推動縣域經濟蓬勃發展。

"

新興縣位於廣東省中部偏西,雲浮市東南部,毗鄰珠江三角洲,是禪宗六祖惠能大師的故里,1300多年的禪宗文化在新興傳承不息,福澤華夏,並輻射世界華人文明圈,因而新興素有“中國禪都”之美譽。據《新興縣誌》記載,新興縣內歷來自然資源豐富,地理水陸交通相對發達,百姓民風淳樸實誠、生活較為殷實。新中國成立70週年間,在黨的領導下,全縣人民艱苦奮鬥,新興縣逐漸走向政治安定、經濟繁榮、文化昌盛,人民生活水平蒸蒸日上。

解放檔案② | 從交通、經濟、民生看新興70年蝶變!

△美麗新興鳥瞰圖


解放檔案② | 從交通、經濟、民生看新興70年蝶變!

唐朝高州刺史房千里的《投荒雜錄》記載,廣州至嶺南南路的古高涼地區的七郡,由於行人憚海波,故多從新州陸去。唐宋期間,古新州水陸路交通發達,多條古陸路與新興江連網,被稱作“八州通衢之地”。由此可見,新興由古以來水陸交通都比較發達,優越的地理位置使之自古成為嶺南地區的交通要塞。

在新興縣黨史縣誌辦工作多年的馮主任告訴記者,新興地處河流交匯處,由於水路交通發達,曾經造就了新興的水運貿易地位,昔日的水街(現批發街)曾被稱為粵西貿易集散地,附近縣城乃至跨市的商人都到新興做買賣,從湛江運來的海味、鹽巴都是經由新興,再往周邊縣城輸送。上世紀70年代中,隨著改河和後來陸路交通不斷髮展完善,水運逐漸也退出了歷史。

1950年12月,新興縣人民政府成立公路修建委員會,組織全縣群眾修復抗戰時期被毀壞的公路,至1957年,原被毀壞公路86.7公里全部修復通車,隨後新興交通道路發展逐漸步入正軌。近十年來,新興縣路網規模不斷擴大,公路技術等級不斷提高,通車總里程大幅增長,公路密度顯著增大,外通內聯便捷的交通網絡,立體交通體系基本形成。

解放檔案② | 從交通、經濟、民生看新興70年蝶變!

△江羅高速新興段

2015年12月,江羅高速新興段正式通車,圓了新興人民的“高速夢”,2016年12月,全線建成通車,自此從新興到廣州可全程高速通行,時間縮短至1.5小時以內,大大拉近與珠三角的距離。近年來,隨著江羅、汕湛、高恩3條高速公路的陸續開通,新興形成了“兩縱一橫”的高速公路聯通網。

解放檔案② | 從交通、經濟、民生看新興70年蝶變!

△已通車的新興西二環

如今,橫跨新興東成、太平、新城、六祖4個鎮,連接西二環的東二環已基本貫通,有效改善了縣城交通狀況,解決了大型車輛穿城而過帶來的城區環境汙染、交通安全隱患等一系列問題,促進、帶動了全縣區域經濟發展。

解放檔案② | 從交通、經濟、民生看新興70年蝶變!

新興縣人民向來以種養為主,農業生產源遠流長,在建國前,農業便是新興經濟的基礎。建國後,新興全縣進行大規模的經濟建設,貫徹農業是發展國民經濟的基礎方針,確保農業生產的迅速發展。1978年改革開放後,經歷了一段曲折路程,新興經濟速度、效益再次迎來新的突破和發展,在農業方面形成了“以糧食為主,農、林、牧、漁、副、工全面發展”的經濟結構和佈局;在工業方面,初步形成了電力、食品、建築材料、五金機械、服裝加工等五大產業。

解放檔案② | 從交通、經濟、民生看新興70年蝶變!

△農業龍頭企業溫氏集團總部

“由於新興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建國前和解放初期百姓都是以農耕經濟為主,當地政府在城市規劃建設時對水田、農田的保護也十分重視。”馮主任告訴記者,建國初期,新興在工業、手工業等方面都不算繁榮,但南藥炮製歷史悠久,曾走出去許多靠製藥工藝外出謀生者,新興是名副其實的“中藥炮製之鄉”。縣內很多農民有種植青梅的習慣,後來隨著人們對果脯醃製儲存和加工技術的不斷改進,新興以青梅為龍頭的涼果加工業也應運而生,這跟新興的氣候條件和農耕發展有著深遠關係。

據瞭解,1949年,新興全縣有耕地359300畝,人均1.63畝,全縣國民生產總值2686萬元,而農業(種林牧副漁)佔全縣國民生產總值比重為72.6%。2018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264.4億元,第一產業增加值57.27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80.13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27億元。其中,農林牧漁業總產值96.06億元,相對於建國初期增長以百倍計算。

隨著改革開放春風吹拂,1983年,溫氏股份從“七戶八股”集資8000元起步,從最初的養雞,橫向養豬、養奶牛、養鴨等多品種發展,產業縱向圍繞產業鏈延伸,向上遊的飼料、生物製藥、農牧機械、糧食加工貿易等發展,向下遊的屠宰、食品加工銷售、物流配送等方面延伸,發展成為亞洲最大的畜牧集團。同時還跨行業發展金融、房地產、文化等產業,成為全產業鏈發展的一個示範。同一時期,1984年5月,原新興縣農機二廠和旅港新興商人合作來料加工,主要加工造型簡單的不鏽鋼碗、碟和杯等出口外銷。1986年3月,縣政府決定將原農機二廠不鏽鋼車間分離,正式成立了新興縣第一家不鏽鋼製品廠(原國有企業),到1995年新興縣第一家不鏽鋼製品集團企業——新興縣三A不鏽鋼製品集團有限公司宣告成立,隨後又崛起了凌豐、萬事泰、歐亞、寶鼎、粵興華等規模性的不鏽鋼製品企業,先進的工藝技術通過合資公司不斷推陳出新,使“新興餐廚具”逐步走上了蓬勃發展的道路。

如今,新興縣一二三產業發展均衡,各有龍頭。一產有溫氏集團,是全國最大的農業龍頭企業,市值1000多億元,二產有不鏽鋼製品,是全國最大的不鏽鋼餐廚具生產和出口基地,三產有禪文化產業和溫泉。在此基礎上,新興明確提出打好“溫氏、園區、六祖”三張牌。推動三產協同交叉競相發展,實現了一二三產業在“現代性”基礎上的高度融合,逐步走出了一條“新興之路”,推動縣域經濟蓬勃發展。

解放檔案② | 從交通、經濟、民生看新興70年蝶變!

建國前,人民群眾生活資源缺乏,城鄉中小學多用祠堂舊屋作校舍,教學設施簡陋。新興縣稔村鎮壩塘村的興育學校曾經是村裡的一間私立小學,在解放戰爭年代,工作在興育學校的地下黨為了人民的解放事業,培養、造就和輸送了一大批革命人才,為粵中地區和新興縣的武裝鬥爭勝利,作出過重要的貢獻,因此被譽為“新興革命的搖籃”。

"

新興縣位於廣東省中部偏西,雲浮市東南部,毗鄰珠江三角洲,是禪宗六祖惠能大師的故里,1300多年的禪宗文化在新興傳承不息,福澤華夏,並輻射世界華人文明圈,因而新興素有“中國禪都”之美譽。據《新興縣誌》記載,新興縣內歷來自然資源豐富,地理水陸交通相對發達,百姓民風淳樸實誠、生活較為殷實。新中國成立70週年間,在黨的領導下,全縣人民艱苦奮鬥,新興縣逐漸走向政治安定、經濟繁榮、文化昌盛,人民生活水平蒸蒸日上。

解放檔案② | 從交通、經濟、民生看新興70年蝶變!

△美麗新興鳥瞰圖


解放檔案② | 從交通、經濟、民生看新興70年蝶變!

唐朝高州刺史房千里的《投荒雜錄》記載,廣州至嶺南南路的古高涼地區的七郡,由於行人憚海波,故多從新州陸去。唐宋期間,古新州水陸路交通發達,多條古陸路與新興江連網,被稱作“八州通衢之地”。由此可見,新興由古以來水陸交通都比較發達,優越的地理位置使之自古成為嶺南地區的交通要塞。

在新興縣黨史縣誌辦工作多年的馮主任告訴記者,新興地處河流交匯處,由於水路交通發達,曾經造就了新興的水運貿易地位,昔日的水街(現批發街)曾被稱為粵西貿易集散地,附近縣城乃至跨市的商人都到新興做買賣,從湛江運來的海味、鹽巴都是經由新興,再往周邊縣城輸送。上世紀70年代中,隨著改河和後來陸路交通不斷髮展完善,水運逐漸也退出了歷史。

1950年12月,新興縣人民政府成立公路修建委員會,組織全縣群眾修復抗戰時期被毀壞的公路,至1957年,原被毀壞公路86.7公里全部修復通車,隨後新興交通道路發展逐漸步入正軌。近十年來,新興縣路網規模不斷擴大,公路技術等級不斷提高,通車總里程大幅增長,公路密度顯著增大,外通內聯便捷的交通網絡,立體交通體系基本形成。

解放檔案② | 從交通、經濟、民生看新興70年蝶變!

△江羅高速新興段

2015年12月,江羅高速新興段正式通車,圓了新興人民的“高速夢”,2016年12月,全線建成通車,自此從新興到廣州可全程高速通行,時間縮短至1.5小時以內,大大拉近與珠三角的距離。近年來,隨著江羅、汕湛、高恩3條高速公路的陸續開通,新興形成了“兩縱一橫”的高速公路聯通網。

解放檔案② | 從交通、經濟、民生看新興70年蝶變!

△已通車的新興西二環

如今,橫跨新興東成、太平、新城、六祖4個鎮,連接西二環的東二環已基本貫通,有效改善了縣城交通狀況,解決了大型車輛穿城而過帶來的城區環境汙染、交通安全隱患等一系列問題,促進、帶動了全縣區域經濟發展。

解放檔案② | 從交通、經濟、民生看新興70年蝶變!

新興縣人民向來以種養為主,農業生產源遠流長,在建國前,農業便是新興經濟的基礎。建國後,新興全縣進行大規模的經濟建設,貫徹農業是發展國民經濟的基礎方針,確保農業生產的迅速發展。1978年改革開放後,經歷了一段曲折路程,新興經濟速度、效益再次迎來新的突破和發展,在農業方面形成了“以糧食為主,農、林、牧、漁、副、工全面發展”的經濟結構和佈局;在工業方面,初步形成了電力、食品、建築材料、五金機械、服裝加工等五大產業。

解放檔案② | 從交通、經濟、民生看新興70年蝶變!

△農業龍頭企業溫氏集團總部

“由於新興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建國前和解放初期百姓都是以農耕經濟為主,當地政府在城市規劃建設時對水田、農田的保護也十分重視。”馮主任告訴記者,建國初期,新興在工業、手工業等方面都不算繁榮,但南藥炮製歷史悠久,曾走出去許多靠製藥工藝外出謀生者,新興是名副其實的“中藥炮製之鄉”。縣內很多農民有種植青梅的習慣,後來隨著人們對果脯醃製儲存和加工技術的不斷改進,新興以青梅為龍頭的涼果加工業也應運而生,這跟新興的氣候條件和農耕發展有著深遠關係。

據瞭解,1949年,新興全縣有耕地359300畝,人均1.63畝,全縣國民生產總值2686萬元,而農業(種林牧副漁)佔全縣國民生產總值比重為72.6%。2018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264.4億元,第一產業增加值57.27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80.13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27億元。其中,農林牧漁業總產值96.06億元,相對於建國初期增長以百倍計算。

隨著改革開放春風吹拂,1983年,溫氏股份從“七戶八股”集資8000元起步,從最初的養雞,橫向養豬、養奶牛、養鴨等多品種發展,產業縱向圍繞產業鏈延伸,向上遊的飼料、生物製藥、農牧機械、糧食加工貿易等發展,向下遊的屠宰、食品加工銷售、物流配送等方面延伸,發展成為亞洲最大的畜牧集團。同時還跨行業發展金融、房地產、文化等產業,成為全產業鏈發展的一個示範。同一時期,1984年5月,原新興縣農機二廠和旅港新興商人合作來料加工,主要加工造型簡單的不鏽鋼碗、碟和杯等出口外銷。1986年3月,縣政府決定將原農機二廠不鏽鋼車間分離,正式成立了新興縣第一家不鏽鋼製品廠(原國有企業),到1995年新興縣第一家不鏽鋼製品集團企業——新興縣三A不鏽鋼製品集團有限公司宣告成立,隨後又崛起了凌豐、萬事泰、歐亞、寶鼎、粵興華等規模性的不鏽鋼製品企業,先進的工藝技術通過合資公司不斷推陳出新,使“新興餐廚具”逐步走上了蓬勃發展的道路。

如今,新興縣一二三產業發展均衡,各有龍頭。一產有溫氏集團,是全國最大的農業龍頭企業,市值1000多億元,二產有不鏽鋼製品,是全國最大的不鏽鋼餐廚具生產和出口基地,三產有禪文化產業和溫泉。在此基礎上,新興明確提出打好“溫氏、園區、六祖”三張牌。推動三產協同交叉競相發展,實現了一二三產業在“現代性”基礎上的高度融合,逐步走出了一條“新興之路”,推動縣域經濟蓬勃發展。

解放檔案② | 從交通、經濟、民生看新興70年蝶變!

建國前,人民群眾生活資源缺乏,城鄉中小學多用祠堂舊屋作校舍,教學設施簡陋。新興縣稔村鎮壩塘村的興育學校曾經是村裡的一間私立小學,在解放戰爭年代,工作在興育學校的地下黨為了人民的解放事業,培養、造就和輸送了一大批革命人才,為粵中地區和新興縣的武裝鬥爭勝利,作出過重要的貢獻,因此被譽為“新興革命的搖籃”。

解放檔案② | 從交通、經濟、民生看新興70年蝶變!

△迷人的城市燈光夜景

新興人民歷來注重人才教育,基本每個鄉鎮都設有小學、中學。解放前夕,1949年9月,全縣有小學248所。建國後,隨著社會經濟和縣城發展,教育也發生了多次的變革,1952年,小學由民辦轉為公辦,經費由地方自籌轉為縣統籌解決,全縣小學合併為117所。

今年高考,新興一中學子鄺永勝以優異的成績叩開清華大學的大門,成為新興人民的驕傲;黃岡中學新興學校總投資約6.8億元,是一所高起點、高品質、高目標的優質高端民辦學校,於今年9月正式開學……從頻頻傳出的喜訊可以看見,新中國成立70年來,新興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教育發展,相比於解放初期,新興教育事業已經發生了不可估量的變化,這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結果,也是共和國成長的見證。

"

新興縣位於廣東省中部偏西,雲浮市東南部,毗鄰珠江三角洲,是禪宗六祖惠能大師的故里,1300多年的禪宗文化在新興傳承不息,福澤華夏,並輻射世界華人文明圈,因而新興素有“中國禪都”之美譽。據《新興縣誌》記載,新興縣內歷來自然資源豐富,地理水陸交通相對發達,百姓民風淳樸實誠、生活較為殷實。新中國成立70週年間,在黨的領導下,全縣人民艱苦奮鬥,新興縣逐漸走向政治安定、經濟繁榮、文化昌盛,人民生活水平蒸蒸日上。

解放檔案② | 從交通、經濟、民生看新興70年蝶變!

△美麗新興鳥瞰圖


解放檔案② | 從交通、經濟、民生看新興70年蝶變!

唐朝高州刺史房千里的《投荒雜錄》記載,廣州至嶺南南路的古高涼地區的七郡,由於行人憚海波,故多從新州陸去。唐宋期間,古新州水陸路交通發達,多條古陸路與新興江連網,被稱作“八州通衢之地”。由此可見,新興由古以來水陸交通都比較發達,優越的地理位置使之自古成為嶺南地區的交通要塞。

在新興縣黨史縣誌辦工作多年的馮主任告訴記者,新興地處河流交匯處,由於水路交通發達,曾經造就了新興的水運貿易地位,昔日的水街(現批發街)曾被稱為粵西貿易集散地,附近縣城乃至跨市的商人都到新興做買賣,從湛江運來的海味、鹽巴都是經由新興,再往周邊縣城輸送。上世紀70年代中,隨著改河和後來陸路交通不斷髮展完善,水運逐漸也退出了歷史。

1950年12月,新興縣人民政府成立公路修建委員會,組織全縣群眾修復抗戰時期被毀壞的公路,至1957年,原被毀壞公路86.7公里全部修復通車,隨後新興交通道路發展逐漸步入正軌。近十年來,新興縣路網規模不斷擴大,公路技術等級不斷提高,通車總里程大幅增長,公路密度顯著增大,外通內聯便捷的交通網絡,立體交通體系基本形成。

解放檔案② | 從交通、經濟、民生看新興70年蝶變!

△江羅高速新興段

2015年12月,江羅高速新興段正式通車,圓了新興人民的“高速夢”,2016年12月,全線建成通車,自此從新興到廣州可全程高速通行,時間縮短至1.5小時以內,大大拉近與珠三角的距離。近年來,隨著江羅、汕湛、高恩3條高速公路的陸續開通,新興形成了“兩縱一橫”的高速公路聯通網。

解放檔案② | 從交通、經濟、民生看新興70年蝶變!

△已通車的新興西二環

如今,橫跨新興東成、太平、新城、六祖4個鎮,連接西二環的東二環已基本貫通,有效改善了縣城交通狀況,解決了大型車輛穿城而過帶來的城區環境汙染、交通安全隱患等一系列問題,促進、帶動了全縣區域經濟發展。

解放檔案② | 從交通、經濟、民生看新興70年蝶變!

新興縣人民向來以種養為主,農業生產源遠流長,在建國前,農業便是新興經濟的基礎。建國後,新興全縣進行大規模的經濟建設,貫徹農業是發展國民經濟的基礎方針,確保農業生產的迅速發展。1978年改革開放後,經歷了一段曲折路程,新興經濟速度、效益再次迎來新的突破和發展,在農業方面形成了“以糧食為主,農、林、牧、漁、副、工全面發展”的經濟結構和佈局;在工業方面,初步形成了電力、食品、建築材料、五金機械、服裝加工等五大產業。

解放檔案② | 從交通、經濟、民生看新興70年蝶變!

△農業龍頭企業溫氏集團總部

“由於新興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建國前和解放初期百姓都是以農耕經濟為主,當地政府在城市規劃建設時對水田、農田的保護也十分重視。”馮主任告訴記者,建國初期,新興在工業、手工業等方面都不算繁榮,但南藥炮製歷史悠久,曾走出去許多靠製藥工藝外出謀生者,新興是名副其實的“中藥炮製之鄉”。縣內很多農民有種植青梅的習慣,後來隨著人們對果脯醃製儲存和加工技術的不斷改進,新興以青梅為龍頭的涼果加工業也應運而生,這跟新興的氣候條件和農耕發展有著深遠關係。

據瞭解,1949年,新興全縣有耕地359300畝,人均1.63畝,全縣國民生產總值2686萬元,而農業(種林牧副漁)佔全縣國民生產總值比重為72.6%。2018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264.4億元,第一產業增加值57.27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80.13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27億元。其中,農林牧漁業總產值96.06億元,相對於建國初期增長以百倍計算。

隨著改革開放春風吹拂,1983年,溫氏股份從“七戶八股”集資8000元起步,從最初的養雞,橫向養豬、養奶牛、養鴨等多品種發展,產業縱向圍繞產業鏈延伸,向上遊的飼料、生物製藥、農牧機械、糧食加工貿易等發展,向下遊的屠宰、食品加工銷售、物流配送等方面延伸,發展成為亞洲最大的畜牧集團。同時還跨行業發展金融、房地產、文化等產業,成為全產業鏈發展的一個示範。同一時期,1984年5月,原新興縣農機二廠和旅港新興商人合作來料加工,主要加工造型簡單的不鏽鋼碗、碟和杯等出口外銷。1986年3月,縣政府決定將原農機二廠不鏽鋼車間分離,正式成立了新興縣第一家不鏽鋼製品廠(原國有企業),到1995年新興縣第一家不鏽鋼製品集團企業——新興縣三A不鏽鋼製品集團有限公司宣告成立,隨後又崛起了凌豐、萬事泰、歐亞、寶鼎、粵興華等規模性的不鏽鋼製品企業,先進的工藝技術通過合資公司不斷推陳出新,使“新興餐廚具”逐步走上了蓬勃發展的道路。

如今,新興縣一二三產業發展均衡,各有龍頭。一產有溫氏集團,是全國最大的農業龍頭企業,市值1000多億元,二產有不鏽鋼製品,是全國最大的不鏽鋼餐廚具生產和出口基地,三產有禪文化產業和溫泉。在此基礎上,新興明確提出打好“溫氏、園區、六祖”三張牌。推動三產協同交叉競相發展,實現了一二三產業在“現代性”基礎上的高度融合,逐步走出了一條“新興之路”,推動縣域經濟蓬勃發展。

解放檔案② | 從交通、經濟、民生看新興70年蝶變!

建國前,人民群眾生活資源缺乏,城鄉中小學多用祠堂舊屋作校舍,教學設施簡陋。新興縣稔村鎮壩塘村的興育學校曾經是村裡的一間私立小學,在解放戰爭年代,工作在興育學校的地下黨為了人民的解放事業,培養、造就和輸送了一大批革命人才,為粵中地區和新興縣的武裝鬥爭勝利,作出過重要的貢獻,因此被譽為“新興革命的搖籃”。

解放檔案② | 從交通、經濟、民生看新興70年蝶變!

△迷人的城市燈光夜景

新興人民歷來注重人才教育,基本每個鄉鎮都設有小學、中學。解放前夕,1949年9月,全縣有小學248所。建國後,隨著社會經濟和縣城發展,教育也發生了多次的變革,1952年,小學由民辦轉為公辦,經費由地方自籌轉為縣統籌解決,全縣小學合併為117所。

今年高考,新興一中學子鄺永勝以優異的成績叩開清華大學的大門,成為新興人民的驕傲;黃岡中學新興學校總投資約6.8億元,是一所高起點、高品質、高目標的優質高端民辦學校,於今年9月正式開學……從頻頻傳出的喜訊可以看見,新中國成立70年來,新興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教育發展,相比於解放初期,新興教育事業已經發生了不可估量的變化,這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結果,也是共和國成長的見證。

解放檔案② | 從交通、經濟、民生看新興70年蝶變!

△禪意景觀

教育、就業、醫療、住房、養老等都是百姓所關注的民生問題,70年的歲月長河中,新興縣各項民生事業均衡發展,社會保障不斷完善健全,百姓從資源睏乏到安居樂業,生活中的幸福感和獲得感發生了質的變化。

如今走在新興縣城的街道上,現代化的住宅小區各處林立,私人轎車川流不息,城區景觀、市容市貌有了質的提升,禪意氣息日漸濃郁。隨著鄉村振興的推進,農村舊顏換新貌,百姓生活越來越殷實,相比建國初期人們不再為溫飽掙扎,有了更高的精神追求。

據《新興縣誌》數據,1949年,新興縣總人口為22萬人,1952年全民單位職工平均每人工資275元。2018年末,新興全縣常住人口45.85萬人,全年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990.1元,全年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348.3元。



雲浮融媒中心

記者:何瑋珊 劉鍵

特約記者:何勇

編輯:黎雅欣

值班主任:趙軍鰻

值班總編:盧利文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