犍為簡史2——古犍為的文明曙光

杜宇 水經注 岷江 李白 微犍為 2017-04-29

羅家祥

蜀道難唐李白

噫籲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

問君西遊何時還?畏途巉巖不可攀。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連峰去天不盈尺,枯鬆倒掛倚絕壁。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其險也如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

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錦城雖雲樂,不如早還家。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長諮嗟。

根據考古學家的考證,最早的人類出現在二三百萬年前,雲南省元謀人生活年代約為一百七十萬年前左右。又經過漫長的年月,大約從1.8萬年前開始進入新石器時代。與打製的舊石器時代器物相比,磨製的石器當然更加先進。

犍為縣境內也發現了新石器時期的遺留物,如石斧、石矛、骨針等,可見原始人的創造性,但實際遺留得並不多。

一、皇木楠木

這一時期大自然給我們留下的寶貝還多,比如犍為及周邊地區盛產楠木——如果您沒有見過,不妨參見故宮和犍為文廟裡的擎天巨柱,明清時代因為數量稀少而成為皇家專用,如果擅自使用,那樣腦袋是隨時可能“搬家”的。

幾千年至幾萬年前,因為發生地震、洪水、泥石流等自然變異,將地上植物生物等全部埋入古河床等低窪處。一些埋入淤泥中的部分樹木如楠木,在缺氧、高壓狀態下,漸漸演變為“陰沉木”,有的四川人稱之為“烏木”,四川地域有很多,犍為縣的松林山莊就有。現在的樂山市有個“烏木博物館”,大家可以去參觀一下雕刻《四大名著》等,看看大自然的驚人轉變和工藝家們的鬼斧神工。筆者手裡的最新相關信息是:2017年2月5日《揚州晚報》報道的,2016年12月25日下午,樂山市市中區悅來鄉村民發現了烏木。

“一克烏木一克黃金”,這些烏木,今天看來十分珍貴,可是時光倒流二三十年,它們都是些沒人要的“棄兒”,岷江河岸裡不時都有。為什麼叫“棄兒”?因為那時大家都窮,需要的是能夠生火取暖的乾柴,而“烏木”又不能發火,所以認為無用。殊不知風水輪流轉,今天的身價大不一樣。那時候,岷江河裡天天都有碩大無比的木材,靜靜地躺在河裡,兒時無知,還以為是沒有人要的,後來才知道有大渡河森工局、水運局之類的單位,專門砍伐和漂流大木到下游轉運——其實,明清時期的楠木就是這樣運的,路徑是樂山、宜賓一帶走岷江—長江—大運河—北京。那時候根本沒有能夠運走那麼長、那麼重的運輸工具,利用水力的好處是省時省力,您我們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二、岷江是中華民族的源流之一

我國今天的主體民族是漢族。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漢”族是漢朝之後才有的族名。之前的呢?歷史學家們稱為“華夏族”或“華族”“夏族”等。實際上,古代的民族不等於今天的民族,今天的民族往往有著非常複雜的來源,而且肯定不只是一個古代民族的流傳——以偉大的皇帝唐太宗為例,他身上就是同時留著胡漢民族的血液。至於以日出為名的東亞某國,自稱“萬世一系”,血統純正得很,其實自欺欺人,荒唐可笑,不值一駁。

今天漢族人的一大源流是氐羌人。羌人的一大聚居地,就是四川和甘肅。所以《史記五帝本紀》載:“黃帝居軒轅之丘,而娶於西陵氏之女,是為嫘祖。嫘祖為黃帝正妃,生二子,其後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囂,是為青陽,青陽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僕,生高陽,高陽有聖德焉。黃帝崩,葬橋山。其孫昌意之子高陽立,是為帝顓頊也。”這一段,涉及中華髮源,極其重要。

其中,黃帝是中華始祖(相當於新石器時代的晚期),他的正妃嫘祖據考是四川省鹽亭縣人,是她發明了絲綢(四川蜀錦非常有名,是三國蜀漢的戰略物資)——據東漢《說文解字》:“蜀:葵中蠶也。”“青陽降居江水”,這個“江水”,上一篇已經說明了,清朝之前的史書都認為岷江是長江。至於這個昌意降居的“若水”,有人認為是現代文豪郭沫若所言的源於樂山的“沫”(大渡河)、“若”(青衣江),其實言這個“沫”是大渡河是對的,但這個“若”卻不是青衣江,而是雅礱江及所匯入後的金沙江統稱。青衣江(青衣水)的名字,早在戰國時期的《竹書紀年》就有了。“蜀山”,即岷山,岷江的發源地。

大禹,中華民族的治水功臣,《史記六國年表》雲:“禹興於西羌。”三國時期的《水經注》記載他是廣柔縣人,即今四川省汶川縣一帶。

各地對於這些華夏始祖發祥地的爭奪異常激烈,暫且不表。如果說,這些文獻多少有點傳說成分,那麼文物考古則能有力地說明這一問題。

說起四川遠古,早期中原的人們有些輕視,所以《漢書地理志》稱:“巴蜀本並南夷”,意思是:巴蜀這些地方啊,早些時候,不過都是野蠻人。

其實,廣漢市三星堆的出現已經打破了這種說法。它位於廣漢市西北的鴨子河南岸,分佈面積12平方公里,距今已有5000至3000年曆史,是迄今在西南地區發現的範圍最大、延續時間最長、文化內涵最豐富的古城、古國、古蜀文化遺址,被稱為20世紀人類最偉大的考古發現之一,昭示了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一樣,同屬中華文明的母體,被譽為“長江文明之源”。在這裡發掘的古蜀祕寶中,有高2.62米的青銅大立人、有寬1.38米的青銅面具、更有高達3.95米的青銅神樹等,均堪稱獨一無二的曠世神品。而以金杖為代表的金器,以滿飾圖案的邊璋為代表的玉石器,亦多屬前所未見的稀世之珍。這裡的許多人形,與常見的造型不同,有縱目的,頗似外星人。

這一燦爛古蜀文明,與新津縣的“寶墩文化”、成都市區的金沙遺址一起(金沙發現的商周太陽神鳥金飾,已經成為今天中國文化遺產的標誌),成為古蜀燦爛文明的代表,而且會進一步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三星堆的出現,使得歷史學家們不得不重新認識西南早期的文化。

在這些銅器裡,有令人驚奇的發現。據1984年金正耀發表的研究:河南省殷墟里的殷商中期的大王武丁之妻“婦好”之墓裡的青銅器、廣漢三星堆青銅器的部分含有云南東部的礦質,這是他通過“鉛同位素示蹤方法”得出的結論。

要把遠在雲南省東川一帶(漢屬犍為郡堂琅縣)的銅、箇舊的錫等(青銅器就是銅與錫的合金)運去廣漢乃至於河南省,這該是怎樣的宏大工程?該需要怎樣的運輸?

三、早期的滇—蜀路

四川從來就不是保守的地方——一個有趣的事實是,自古以來在四川這塊易守難攻的盆地佔山為王的,如公孫述成家、劉備蜀漢、李雄成漢、前後蜀等等,往往都是外來人當家作主。

這一作風,其實古已有之。

但是,即使在今天科技如此發達,歷史老人留下的許多謎都無法解開,更何況古人?所以李太白《蜀道難》一開篇就是迷糊:“噫籲嚱(yī xūxī),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蠶叢及魚鳧( f),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si)通人煙。”

詩中提到古蜀國的王朝蠶叢、魚鳧。現在得到人們認可的有五大王朝:蠶叢、柏灌、魚鳧(三星堆文化主人),及後來的杜宇(“望帝春心託杜鵑”)、開明。他們各是一朝多代,不是某個具體首領的名字。

杜宇王朝。《蜀王本紀》載:“蜀民稀少,後有一男子名曰‘杜宇’,從天墮止朱提……宇自立為蜀王,號曰‘望帝’,治汶山下,邑曰‘郫’。” “朱提”即今今雲南省昭通市,二漢屬於犍為郡朱提縣,後單獨設郡。望帝杜宇從朱提到成都附近的郫(今有望叢祠),走的是“岷江道”,必然經過犍為、樂山,但當時僅是小路而已。杜宇部落打敗了魚鳧,繼續統治古代四川幾百年。據《華陽國志》記載,:“乃以褒斜為前門,熊耳、靈關為後戶,玉壘、峨眉為城郭,江、潛、綿、洛為池澤;以汶山為畜牧,南中為園苑。”杜宇的勢力達到雲南省、貴州省(古稱“南中”,即後來諸葛亮平叛之地)。

開明王朝。楚國派駐鄨的首領入蜀,建立了開明王朝,如張衡《思玄賦》說:“鱉令殪而屍亡兮,取蜀禪而引世。”唐的李賢注:“鱉令,蜀王名也。殪,死也。禪,傳也。引,長也。”《水經注卷三十三江水》引三國來敏《本蜀論》說:“荊(楚)人鄨令死,其屍隨水上,荊人求之不得。令至汶山下,復生。起見望帝。”鄨靈、鄨令等皆因譯語之故有別。這個鄨靈的特長是治水,正為大水所苦的杜宇重用了他,治理了不少水患,不料鄨靈勢力大了,就取而代之建立了開明王朝。杜宇失去了國家,心中悲憤,變為杜鵑鳥,聽起來令人惻隱,所以李白《蜀道難》又說:“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這時是農曆的二月,正是播種的時節,等杜鵑鳥一叫,大家都知道該播種了。杜宇生前愛護百姓,教民耕作,所以農人都很重視杜鵑鳥,時時祭祀杜宇。

鱉靈即位,號曰“開明帝”, 也有數百年的歷史。開明王朝有多個首都,其中樂山就是其中一個,據《水經注江水》記載:“懸溉有灘,名‘壘坻’,亦曰‘鹽溉’,李冰所平也。(南安)縣治青衣江會,衿帶二水矣,即蜀王開明故治也。”

三、蜀人流亡

話說四川盆地之類,長期以來就有互相毫不服氣的兩大古國:巴和蜀,“蜀”即連續的古蜀國,現在是開明王朝,“巴”即古巴國,原來中心在湖北一帶,後來因為楚國的擠壓,到了以重慶一帶為中心,其故都也有多個。古代他們打了許多年的戰也沒有分出勝負,到今天為止成都市與重慶市也是上演“雙城記”,互相有些瞧不上眼,正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蜀國在盆地內發展,到了一位開明氏名叫“保子帝”的時候,勢力已經很大了,“雄張獠、僰”。

巴和蜀二個古國長期交戰,蜀國又出了內賊。蜀王分封一個弟弟名叫“葭萌”的在漢中,號曰“苴侯”,並把這個邑叫“葭萌”。不料,弟弟苴侯不服哥哥,私下與巴王為好。故蜀王大怒,伐苴,苴侯奔巴。巴求救於秦。秦惠王此時正欲謀楚,與群臣商議,有人認為蜀地偏僻之國,不如伐楚。司馬錯卻認識到了蜀地位於楚國上游,有“泰山壓頂”的不擋之勢,說:“蜀國富饒,如果得到其布帛金銀,足給軍用。長江通楚,有巴之勁卒,浮大船以東向楚,楚地可得。得蜀則得楚。楚亡,則天下就歸併了!”秦惠王大喜,於是定下伐蜀大計。

周慎王五年(公元前316年)秋,秦派大夫張儀、司馬錯、都尉墨等從石牛道伐蜀。蜀王親自到葭萌抵抗,但是打了敗仗。無奈之下,蜀王只好與太子分頭逃走,蜀王往南逃走至武陽(今眉山市彭山區),被秦軍追上所害。其傅、相及太子往北退至逄鄉,死於白鹿山。於是古蜀國亡國,巴國也沒有得到好處,反而亡國了,地盤全部歸入秦國。自此,四川就被納入了中原統一王朝的地域。

古蜀國雖然滅亡了,但是古蜀國人並沒有死光。他們有的投降了,有的卻不屈。其中有一部分,頭領是安陽王子,率領族人沿著岷江往南逃走,您猜他們最後到了哪裡?竟然到了今天的越南(古名交趾)北部!這一歷史事實,在《水經注》裡有記載,所以這一時期越南稱之為“蜀朝”。

四、金石井鎮的戰國墓

上世紀1977年開始,犍為縣的金石井鎮(當時叫金井鄉)萬年村2組和五聯鄉五一村11組,先後幾次發現了兩處戰國古墓。考古專家們對此進行了深入的發掘和研究,有的專業論文發表在頂尖的《考古》和《文物》上面。

兩處戰國古墓都是長方形的土坑墓,發掘出了130多件文物,包括陶器、青銅器等,其中不少銅戈、銅劍等武器,以及罕見的金珠等貨幣。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五聯鄉里面發現了3枚圓形的銅印,繪有圖案或文字,被稱為“巴蜀圖語”,至今未解。所有的這些,都是貴族才可能擁有的物件。樂山市的文字,應該是從這裡發端的——而文字,是文明的象徵,足可以見金石井鎮在樂山市歷史上的地位了!

專家們認為,這正是蜀人南遷的鐵證。自此,它成為研究先秦時期古蜀文化的一個必論之物。

犍為簡史2——古犍為的文明曙光犍為簡史2——古犍為的文明曙光

為什麼蜀人會逃到這裡呢?原來,金石井屬於紫土丘陵區,這裡有不少的壩子,還有小溪,適合人類居住——更重要的是,金石井自古就產鹽,或許這才是逃亡到此的蜀人聚居於此的關鍵原因。當然,產鐵也是重要的一個原因——這正是東晉在這裡設立冶官縣的原因,由來有自。

秦滅蜀國後,在蜀地實行與關中一樣的“郡縣制”,大量設置郡縣。除了在漢中(今陝西省漢中市)設了漢中郡,古蜀國之地設了蜀郡,古巴國之地設了巴郡。郡的長官此時稱為“郡守”(漢景帝時稱為太守),還有副職郡尉(負責軍事)、郡監等。

至於設縣,比較明確的有成都縣、新都縣等。其實,秦國對蜀地的開發比我們想象中的要早、更有效。比如,以前曾經認為的一些縣,大家認為是漢代才設立的如僰道(治今四川省宜賓市,“道”是一種特殊的縣)、資中縣(治今四川省資陽市),據2002年才在湖南省龍山縣發掘出來的《裡耶秦簡》,實際上早在秦就已經設立了,其中資中縣建置於秦王嬴政十一年(公元前236年)之前,僰道建置於秦始皇嬴政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之前。

今天犍為縣之地,基本上屬於南安縣(可能有少部分屬於僰道縣)。南安縣是何時所建?因為年代久遠,並沒有明確的年份(即使有,也是沒有任何文獻依據的)。但是,從李冰曾經在樂山—宜賓一帶治水,並且南安還曾經作為開明故都來看,秦置是完全符合常理的。

就這樣,從金石井鎮的戰國墓出發,開始了樂山市和犍為縣的信史階段。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李冰治水與犍為》分解。

贊曰:

秦王開疆蜀國亡,戰國古墓現金井。

巴蜀圖章難解謎,犍為就此開信史。

【參考文獻】

專著

《華陽國志新校注》(《巴蜀全書》叢書):晉常璩撰,劉琳校注,四川大學出版社,2015年7月第一版

論文

《大禹出於西羌辨》:李健勝,《中原文化研究》,2014年第3期

《四川犍為縣巴蜀土坑墓》:王有鵬,《考古》,1983年第9期

《四川犍為金井鄉巴蜀土坑墓清理簡報》: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員會,《文物》,1990年第5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