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戰薩爾滸之巔!明軍火器為何擋不住彎弓射箭的後金騎兵?

決戰薩爾滸之巔!明軍火器為何擋不住彎弓射箭的後金騎兵?

歡迎閱讀

編者導讀

公元1582年6月的北京城,暑意漸濃。張居正的改革計劃,自1572年由神宗皇帝冠名發佈以來,經過張居正本人及臣屬十年如一日的貫徹執行後,那個曾經瀕於崩盤的大明帝國被再一次推上了巔峰。張居正時期的大明王朝,國庫充盈,吏治清明,邊塞久無大的戰事,百姓安居樂業。此時的明帝國就如同這六月的北京城,到處洋溢著蓬勃的生機和朝氣。西方史學家甚至把這十年稱之為明代中國的黃金十年。

但有句俗話說得好:六月的天,娃娃的臉,說變就變。這個月的20日,隨著萬曆新政實際主導者,內閣首輔張居正的撒手人寰,大明王朝此時頭頂的那片天,烏雲正滾滾湧來,暴雨雷霆轉瞬即下,狂風中飄搖欲墜的大明帝國,即將走向他悽慘的晚年。三十八年之後,距紫禁城東北650公里處的薩爾滸,一支悄然崛起的後金騎兵,正揮舞著他們手中的長刀,無情地砍向明帝國那口即將朽爛的喪鐘。

薩爾滸戰役概述

薩爾滸戰役從第一場戰鬥打響到劉鋌東路軍覆沒為止,總歷時約4天零6小時。從三月初一清晨,努爾哈赤的後金騎兵從宜賓縣的永陵鎮發兵算起,他們向西突進160公里至撫順縣的黨章鎮薩爾滸山區(古戰場現已被大夥房水庫淹沒)的界藩城東,當天晚上在此與杜鬆的中路軍展開決戰。全殲杜鬆主力部隊後,又向北追擊杜鬆輜重戰車營龔念遂部約15公里,三月初二上午抵達今天的哈達鄉上、下馬年村,與馬林的北路軍和杜鬆的輜重戰車營展開會戰,並全殲對方。

決戰薩爾滸之巔!明軍火器為何擋不住彎弓射箭的後金騎兵?

後金騎兵的軍事線路和時程

隨後他們南下20公里至黨章鎮營盤村,全軍在此宿營。並於三月初三清晨抵達往東25公里處界藩城,殺牲祭旗後再向東南長途奔襲190公里,於三月初四中午,在桓仁滿族自治縣西北的二道溝子村大敗劉鋌東路軍。自此,薩爾滸戰役的主體三場戰鬥結束,而後金騎兵在這4天總共102小時內,以急行軍高能耗的行軍方式,完成了近410公里的長途奔襲(平均每小時前進4公里),他們周密且高效率的調動了6萬餘騎兵隊伍參與了數場高強度的大規模軍事對抗,並陸續殲滅了明軍7萬餘人的主力精銳部隊,堪稱是中國軍事史上為數不多的經典戰役。

第一場戰鬥,界藩城下的薩爾滸之殤

決戰薩爾滸之巔!明軍火器為何擋不住彎弓射箭的後金騎兵?

古戰場還原後局勢概覽

三月初一清晨,撫順關外刺骨的寒風並沒能吹醒主帥杜鬆的宿醉。前天晚上飲酒略微過量的他此時渾身是膽,望著不遠處的界藩城,又想起臨行前遼東經略楊鎬的諄諄鼓勵,難免有那麼點立功心切的小情緒湧上心頭。中午時分,他勒令手下明軍輕裝越過蘇子河,進攻界藩城西端的吉林崖要塞,但明軍士兵被冰冷河水激出的冤罵聲,被河面浮冰撞傷的慘叫聲很快讓杜鬆清醒了下來,不過為時已晚。因為此時已經有一部分明軍士兵登上了對岸,並開始與吉林崖上的後金軍展開了激戰,為了激勵士氣,首戰得勝,杜鬆只能硬著頭皮親自渡河,並嚴令監軍張銓率2萬餘部堅守大營,以作接應。

決戰薩爾滸之巔!明軍火器為何擋不住彎弓射箭的後金騎兵?

一萬明軍渡河攻打吉林崖

令杜鬆意想不到的是,輕裝過河缺乏火器的一萬明軍,竟然無法攻破只有400餘後金士兵駐守的吉林崖。從中午一直攻打到當天晚上6點左右,吉林崖始終無法被攻下,又過了大約一個多小時,吉林崖守軍漸漸不支,關口即將攻破。然而此時後金方面的大貝勒代善,卻領著1000名增援吉林崖的精兵趕到,吉林崖頓時轉危為安,而杜鬆和他的明軍,除了懊惱焦急外,還要面對即將到來的更大打擊。

在大貝勒代善率1000精兵火速增援吉林崖時,努爾哈赤的主力騎兵團6個旗共45000人正向薩爾滸山麓駐紮的明軍大營發起衝擊。監軍張銓利用防禦工事向衝上來的後金騎兵大發火器,一時之間八旗騎兵死傷一片。然而命運女神在這關鍵時刻偏袒了努爾哈赤,薩爾滸周圍突然下起了大霧,天黑的明軍士兵不僅無法瞄準對方,引燃火器的火把反而還成為了後金彎弓射箭的最佳參照物。就在這一正一反之間,後金騎兵利用速度優勢迅速衝進了明軍的大營,未渡河的兩萬明軍此時已成待宰羔羊,毫無招架之力。

決戰薩爾滸之巔!明軍火器為何擋不住彎弓射箭的後金騎兵?

八旗援軍進攻態勢

當解決了薩爾滸山下明軍大營裡的兩萬人後,努爾哈赤令騎兵迅速渡過蘇子河,與吉林崖上的守軍兩面夾擊杜鬆的一萬明軍。身陷重圍的杜鬆身中數箭,力戰而死,保定總兵王宣,山海關副總兵趙夢麟相繼戰歿。自此,杜鬆的中路軍,也是整個明軍在參與薩爾滸戰役的四路大軍中,最為精銳的三萬人全軍覆沒。除龔念遂的輜重部隊因行軍速度緩慢而暫時逃過一劫,向北退縮與馬林的北路軍匯合之外,幾乎無一人倖免。

本段小結:薩爾滸的界藩之戰,明軍將領杜鬆最大的誤判在吉林崖的攻克難易程度上。兵法雲:十倍之兵可攻城,而杜鬆的一萬士兵對400後金守兵,可以說是完全達到了這個標準甚至是遠遠超過了。但明軍久久不能攻下吉林崖,無法對界藩城這個戰略核心位置產生威脅,讓努爾哈赤有機會集中優勢兵力進攻明軍大營的2萬士兵,而天氣的變化以及夜晚的環境又讓明軍火器優勢喪盡,是這場戰鬥明軍失敗的重要原因。假設杜鬆能在入夜之前攻破吉林崖,佔據界藩城,然後南出扎喀關,與明軍大營2萬士兵東西夾擊努爾哈赤之主力,則戰局或將發生重大扭轉。

第二場戰鬥,尚間崖之恨

當三月初一晚杜鬆的中路軍慘敗於界藩時,馬林的北路軍正在富爾哈村附近的稗子峪紮營。此處相距薩爾滸界藩城只有15公里,如果當時的馬林和杜鬆能夠互相關注一下朋友圈,打個電話彼此瞭解下當下時局,那歷史一定會被改寫。至少,努爾哈赤的騎兵也不會勝得如此簡單。

決戰薩爾滸之巔!明軍火器為何擋不住彎弓射箭的後金騎兵?

尚間崖總體戰局形勢圖

杜鬆慘敗於界藩城的消息,第一個得知的是他的輜重部隊戰車營主將龔念遂,情知不好的他立即下令輜重戰車營北撤,想與馬林的北路軍匯合一處,再圖反擊。正藍旗的莽古爾泰、鑲藍旗的阿敏作為八旗前鋒,立即沿著龔念遂的後撤路線緊追而來。三月初二清晨,與馬林北路軍聯繫上的龔念遂戰車輜重營被安排在翰勒扼謨(此處具體位置今天仍有爭議)附近擺開陣型防禦,馬林又命令潘宗顏率3000人往斐芬山上紮營,與北路軍馬林的大營形成三點犄角的牛頭陣。

決戰薩爾滸之巔!明軍火器為何擋不住彎弓射箭的後金騎兵?

尚間崖前視圖

決戰薩爾滸之巔!明軍火器為何擋不住彎弓射箭的後金騎兵?

尚間崖後視圖

當莽古爾泰和阿敏全力進攻龔念遂的戰車陣時,馬林的大營步兵開始向龔念遂方向移動。但隨著八旗後續部隊陸續的趕到,後金一方實力漸增,而龔念遂的戰車營只有三千餘人,火力不足,很快被八旗騎兵突入陣中,龔念遂一部迅速被全殲。而此時的馬林步兵不僅沒來得及趕上支援,反而離開了防禦工事被撂在了中間,不得不與後金騎兵短兵相接,火器優勢喪盡。在斐芬山上的潘宗顏一部,一看局勢不好,立即回退山上的防禦工事固守。孤立無援的馬林步兵很快被擊潰,馬林本人帶著幾千殘兵往開原方向逃去。而留守大營的副將依憑防禦工事和火器,只靠兩千多明軍就抵擋了八旗軍從中午開始,一直持續到入夜的三萬多騎兵的進攻。雖然最終被殲滅,但也大大拖延了時間,殺傷了後金騎兵的銳氣,為斐芬山上的潘宗顏部贏得了寶貴的準備時間。

決戰薩爾滸之巔!明軍火器為何擋不住彎弓射箭的後金騎兵?

馬林大營出擊時間太遲

當消滅了龔念遂和馬林大營的明軍後,八旗所有主力也基本彙集完畢。他們開始圍攻斐芬山上的潘宗顏部3000多人。但由於斐芬山的地形過於陡峭,不適騎馬攀登,後金改為步兵登山。這場戰鬥持續了將近4個小時,三千明軍利用居高臨下的地形,用火器打擊改為步兵登山的八旗軍,一時之間竟扭轉了危局。但畢竟斐芬山上的明軍數量有限,炮石用盡之後,只能與後金真刀真槍的近身肉搏,身著皮甲布甲的明軍很明顯沒有近戰優勢,這一役,文官出身的潘宗顏率3000明軍殲滅近5000八旗軍,是整個薩爾滸戰役中唯一的一次大勝。也是他個人打的最後一次勝仗。

本段小結:薩爾滸尚間崖之戰,最大的問題在於馬林主動出擊的時間點上。從馬林大營到龔念遂的戰車營,相距不過5里路。步兵如果以急行軍的速度支援龔念遂,在半個小時之內完全有能力達到目的地。而龔念遂與正藍旗鑲藍旗的先鋒激戰卻持續了近一個多小時,這是一種嚴重的貽誤戰機的行為,與馬林個人的指揮能力有著極大的關聯。又或者馬林固守在防禦工事內,對龔念遂採取見死不救的態度,至少還有機會與潘宗顏部首位呼應,潘宗顏在高處用炮火壓制後金軍,馬林則在大營死守待變,戰局或將發生新的轉機。畢竟,馬林所選的地形以及開戰的時間都利於以火器見長的明軍,但這一切都被馬林的遲疑和武斷毀掉了。

第三場戰鬥,戚家軍和川軍的無奈

決戰薩爾滸之巔!明軍火器為何擋不住彎弓射箭的後金騎兵?

阿布達裡岡之地形概覽

最令人扼腕嘆息的,莫過於劉鋌率領的東路軍和後金軍在阿布達裡岡展開的決戰。劉鋌的軍事才能在當時四路大軍的指揮將領中,應該是排在第一位的。而他手下率領的明軍,有來自之前參加播州戰役,以山地戰為特長的川軍,還有來自閔浙一帶,戰功赫赫的戚家軍。這兩支部隊在長白山地區的山林中作戰,猶如龍入大海,鳥飛天空,而劉鋌帶著他們一直往西北突進,一路斬殺多位後金大將,甚至來到了離赫圖阿拉城(興京)30公里處的阿布達裡岡,只要翻過這座山,後金首府興京城已成囊中之物。

但他們在阿布達裡岡卻受到了皇太極和代善共兩旗兵馬的阻擊,雙方各有一萬餘人。此時同作為東路軍的李氏朝鮮5000餘人還未趕到。不過,劉鋌很快佔據了阿布達裡岡的優勢地理位置,依憑地形重創了皇太極和代善的進攻勢頭。此時已經是三月初四的中午,殲滅中路和北路兩支明軍的努爾哈赤主力部隊已經回到了赫圖阿拉城,他再派三貝勒阿敏帶著兩萬多騎兵支援阿布達裡岡,此時一萬多的明軍要面臨四倍於己的後金,而代善一路又冒充已經被殲的杜鬆中路軍,繞道阿布達裡岡之後夾擊劉鋌,東路軍此時已經岌岌可危。

雖然敗局已定,但東路軍的戰鬥精神卻是幾路中最為堅強的。他們且戰且退,一路遭受多次伏擊而依然拼死搏殺。最後在瓦爾喀什東的曠野處與清軍決戰,全軍覆沒。劉鋌的養子劉招孫身中數箭,仍然徒步格殺十數人,和劉鋌雙雙力竭而死。與他們一起魂葬此處的,還有久經雲貴川山地作戰的川軍精銳和與倭寇血戰積下累累戰功的戚家軍精銳,著實令人唏噓不已。

本段小結:劉鋌的東路軍自身並無大錯,東路軍的失敗在於整個戰略大局上的錯誤安排。作為一支突襲後金首府的奇兵,一支幹擾後金八旗主力注意的疑兵,他已經出色完成了自己的任務。但由於中路軍杜鬆、北路軍馬林雙雙被擊潰,加上南路軍的李如柏此時還在駐足觀望,停滯不前,共同造成了東路軍孤軍深入,前後左右無人支援的窘境,這才是東路軍潰敗的主要原因。

總評薩爾滸之役

決戰薩爾滸之巔!明軍火器為何擋不住彎弓射箭的後金騎兵?

楊鎬的戰略安排

這場戰役的失敗,很多人將主要責任歸咎於遼東經略楊鎬,當然,作為這次戰役明軍的統帥,他是應該為此擔負重要責任。但談藝認為,楊鎬的責任在其次,最大的問題仍然出在了明政府的權力高層。在四路大軍開始分兵向赫圖阿拉城進攻之前,兵部受內閣敦促,連發數道進兵紅旗催促楊鎬發兵,北路軍統帥馬林,東路軍統帥劉鋌對此均持反對態度。當時明軍的這四路大軍實際人數只有7萬多人,而且來自全國各地,對當地地形環境十分陌生,如果急行軍,再盲目進攻後金的戰略要地,失敗是無可避免的事情。最好的安排就是四路大軍緩步推進,戰略上協同一致,不求快,但求穩,這樣的戰略安排恰好能與他們擅長的火器戰術相互配合,相得益彰。

而明軍力圖求快的戰略思想,恰恰是在拿自己的弱勢與後金騎兵的優勢對拼,從這一點上來說,明軍下的第一步棋就是昏招。而下這個棋的,就是明政府的內閣。當時明軍有個慣例,軍官往往會空報軍員數量,以此來吃空餉。當時彙報給內閣參與此次戰役的明軍總人數為47萬,合計軍需糧餉數額已經遠遠超出了國家財政的負擔,內閣為了避免後期供應的匱乏,只能連續敦促楊鎬發兵,力求速戰速決。而楊鎬自然沒有能力與內閣叫板,只能按照上層的意思進行戰略調整了。

決戰薩爾滸之巔!明軍火器為何擋不住彎弓射箭的後金騎兵?

中路軍杜鬆的行軍路線

仍然拿杜鬆的事情來談,作為明軍精銳主力部隊,依憑先進的火器完全有能力強攻下界藩城,但杜鬆甚至不願意等龔念遂的輜重攻城部隊達到就展開了攻打吉林崖的戰鬥,這一方面與他個人剛愎自用,血氣經常上湧的個性有關,但多少肯定是受到了楊鎬以及來自更上層的壓力。而杜鬆的個人冒進,使得北路軍馬林的行動計劃與此脫節,努爾哈赤正是抓住了這個時間差,將幾路大軍逐個擊破。真是一步錯,步步錯。

決戰薩爾滸之巔!明軍火器為何擋不住彎弓射箭的後金騎兵?

再次感謝!

有人說明代的火器水平不行,談藝認為這種說法不夠中肯。努爾哈赤的成功有其必然的原因,但也有很多偶然性的因素在裡頭。熟悉後金崛起到清軍入關這段歷史的人,很多時候也不得不發自內心的讚歎一句:他們運氣真好!在那個冷熱兵器交替的關鍵時間點上,明軍正在逐步走向輝煌,但他們運氣不好。明帝國當時已經沒有更多的力量來支撐戰爭,而努爾哈赤,又是一個將冷兵器戰術運用發揮到極致的不世將才。喜歡歷史的朋友,或許都很注重結果。但談藝想將這篇文章獻給那段歷史的那段過程,紀念那些做出嘗試,試圖改變歷史的英雄以及小人物們!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