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學經典教學理論

讀書 設計 藝術 民主 城市設計 藝術品 現代課程網 2019-04-06


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學經典教學理論

布魯姆(B. S. Bloom)等人於1956年提出認知領域教育目標分類(A taxonomy for educational objectives)以來,該分類系統一直廣被國內外教育界所採用,檢視國內外關於教育概論、教學原理、測驗編制、各科教材教法(或教學法)等課程的教科書,均有不少篇幅的介紹,也是每位從事教學工作者必備知識之一,顯見其重要性和影響力。

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學理論之教育目標

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學經典教學理論


一、認知領域的教育目標

從低到高可以分為六個層次:知道(知識)——領會(理解)——應用——分析——綜合——評價。

1、知道(知識)是指認知並記憶。如,術語和事實;處理特殊問題的方法或途徑的知識:序列、分類、標準、方法等;一般或抽象的知識:原理、理論、知識框架等。相關概念有:回憶,記憶,識別,列表,定義,陳述,呈現等。

2、領會是指對事物的領會,但不要求深刻地領會,而是初步的,可能是膚淺的。包括,轉換:用自己的話或用與原先不同的表達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思想;解釋:對一項信息加以說明或概述;推斷:估計將來的趨勢或後果。相關的概念有:說明,識別,描述,解釋,區別,重述,歸納,比較等。

3、應用是指對所學習的概念、法則、原理的運用。它要求在沒有說明問題解決模式的情況下,學會正確地把抽象概念運用於適當的情況。這裡的應用是初步的直接應用,而不是全面地、通過分析、綜合地運用知識。相關概念有:應用、論證、操作、實踐、分類、舉例說明、解決等。

4、分析是指把材料分解成它的組成要素部分,從而使各概念間的相互關係更加明確,材料的組織結構更為清晰,詳細地闡明基礎理論和基本原理。相關概念有:分析、檢查、實驗、組織、對比、比較、辨別、區別等。

5、綜合是以分析為基礎,全面加工已分解的各要素,並再次把它們按要求重新地組合成整體,以便綜合地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其涉及具有特色的表達,制定合理的計劃和可實施的步驟,根據基本材料推出某種規律等活動,強調特性與首創性,是高層次的要求。相關概念有:組成、建立、設計、開發、計劃、支持、系統化等。

6、評價是認知領域裡教育目標的最高層次。這個層次的要求不是憑藉直觀的感受或觀察的現象作出評判,而是理性的深刻的對事物本質的價值作出有說服力的判斷,它綜合內在與外在的資料、信息,作出符合客觀事實的推斷。

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學經典教學理論

二、情感領域的教學目標

1、接受或注意指學習者願意注意某特定的現象或刺激(選擇性注意)。可分為三個亞類:

(1)覺察指學習者意識到某一情境、現象、對象或事態。與“知識”不同的是這種意識不一定能用語言來表達。例如,形成對服裝、陳設、建築物、城市設計、美好的藝術品等事物中的美感因素的意識。

(2)願意接受指學習者願意承受某種特定刺激而不是去迴避。例如,增強對人類需求和社會緊迫問題的敏感性。

(3)有控制的或有選擇的注意指自覺地或半自覺地從給定的各種刺激中選擇一種作為注意的對象而排除其他的無關的刺激。例如,注意文學作品中記載的人類價值和對生活的判斷。

2、反應指學習者主動參與、積極反應、表示出較高的興趣。它包括三個亞類:

(1)默認的反應指學習者對某種外在要求、刺激作出反應,但是還存在一定的被動性。例如,願意遵守遊戲的規則。

(2)願意的反應指學習者對於某項行為有了相當充分的責任感並自願去做。例如,對自己的健康和保護他人健康承擔責任。

(3)滿意的反應指學習者不僅自願做某件事,而且在做了之後產生一種滿意感。例如,從消遣性閱讀中獲得樂趣。

3、評價或價值化。價值評價是指學習者確認某種事物、現象或行為是有價值的,學習者將外在價值變為他自己的價值標準,形成了某種價值觀、信念,並以此來指引他的行為。其包括三個亞類:

(1)價值的接受,即接受某種價值。例如,始終渴望形成良好的演講和寫作的能力。

(2)對某一價值的偏好指不僅學習者接受某種價值,而且這種價值驅使著、指引著學習者的行為,同時這種價值被學習者所追求,被學習者作為奮鬥目標。例如,積極參與展示當代藝術成就的準備工作。

(3)信奉指個體堅定不移地相信某種觀念或事業,自己全力以赴地去實現這種他自認為有價值的觀念或事業,並且他還力圖使別人信服這種觀念、參與這項事業。例如,獻身於作為民主之基礎的觀念和思想。

4、組織指學習者在遇到多種價值觀念呈現的負責情境時,將價值觀組織成一個體系,對各種價值觀加以比較,確定它們的相互關係及它們的相對重要性,接受自己認為重要的價值觀,形成個人的價值觀體系。其包括兩個亞類:

(1)價值的概念化,即通過使價值特徵化,使各種價值能夠聯繫在一起。例如,試圖識別所欣賞的某一藝術客體的特徵。

(2)價值體系的組織指學習者把各種價值(可能是毫無聯繫的價值)組成一個價值複合體,並使這些價值形成有序的關係。例如,制訂一個根據活動的要求來調節自己休息的計劃。

5、價值與價值體系的性格化指學習者通過對價值觀體系的組織,逐漸形成個人的品性。各種價值被置於一個內在和諧的構架之中,並形成一定的體系。個人言行受該價值體系的支配;觀念、信仰和態度等溶為一體,最終的表現是個人世界觀的形成。達到這一階段以後,行為是一致的和可以預測的。這個領域也包括兩個亞類:

(1)泛化心向指一種在任何特定的時候都對態度和價值體系有一種內在一致的傾向性。例如,根據事實隨時準備修正判斷和改變行為。

(2)性格化指外在價值已經內化為學習者的最深層的、整體的性格,包括他的世界觀、人生觀等。例如,形成一種始終如一的生活哲學。


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學經典教學理論

三、動作技能領域教學目標

1、反射動作

2、基礎性基本動作(上述這兩種動作是自然形成的,教學中不設定此目標)。

3、知覺能力:對所處環境中的刺激所做的觀察和理解,並做出相應調節動作的能力。

4、生理能力:動作的耐力、力量、靈活性、敏捷性(學習高難度動作的基礎)。

5、技能動作:熟練完成複雜動作的能力。

6、有意活動:傳遞感情的體態動作,即身體語言(姿勢、手勢、面部表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