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日:世界上最值得同情的人,是不知道如何閱讀的人

這一生你讀過多少書?

世界上最值得同情的人,就是在下雨天感到孤獨,卻是不知道如何閱讀的人。-----富蘭克林

今天2019年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擇4月23日成為世界讀書日的靈感來自於一個美麗的傳說。4月23日是西班牙文豪塞萬提斯的忌日,也是加泰羅尼亞地區大眾節日“聖喬治節”。實際上,同一天也是莎士比亞出生和去世的紀念日,又是美國作家納博科夫、法國作家莫里斯·德魯昂、冰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拉克斯內斯等多位文學家的生日,所以這一天成為全球性圖書日看來“名正言順”。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1972年向全世界發出“走向閱讀社會”的召喚,要求社會成員人人讀書,圖書成為生活的必需品,讀書成為每個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99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佈4月23日為“世界讀書日”,致力於向全世界推廣閱讀、出版和對知識產權的保護。

讀書日:世界上最值得同情的人,是不知道如何閱讀的人

那麼讀書的意義究竟何在?

央視著名主持人董卿,

經常在節目中

“名篇雅句出口成章、詩詞吟詠信手拈來”,

而生活中,她也一直都將閱讀作為必不可少的精神養料。

無論平時工作多忙多累,她都堅持每天進行1個小時的閱讀。

在她看來,腹有詩書氣自華,

閱讀就是讓自己受益終生的習慣。

或許我們無法武斷的判斷,

良好的閱讀習慣或對讀書的渴求,

是董卿成為著名主持人的直接因素。

讀書日:世界上最值得同情的人,是不知道如何閱讀的人

在知乎上看到過一個提問:

“我讀過很多書,但後來大部分都忘記了,那讀書的意義是什麼?”

有一個回答非常貼切絕妙:

“當我還是孩子時,我吃過很多食物,

現在已經記不起吃過什麼了。

但可以肯定的是,

它們中的一部分已經長成了我的骨頭和肉。

讀書對人的改變也是如此。”

讀書可能不會帶給我們馬上的改變,

但是日積月累他會提升我們的內涵。

年輕的時候以為不讀書不足以瞭解人生,直到後來才發現如果不瞭解人生,是讀不懂書的。讀書的意義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讀書,用讀書所得去生活吧。——楊絳

閱讀,不是為了炫耀書架上多了一本書,不是為了已讀書庫裡多了一個數字,更不是為了和朋友閒談時的炫耀資本,而是你在迷茫和困惑時,能找到的答案。

讀書日:世界上最值得同情的人,是不知道如何閱讀的人

書中自有顏如玉。

書中藏著的是你見不到的人生,

書中的世界是你內心向往的遠方,

所以,不讀書的人,內心一定是空洞,乏味的。

讀書不一定能改變命運,

但一定可以改變人的心境

能夠讓人平靜

平靜本身就是一種力量

讀書不能讓別人尊重你,

也不能帶來榮譽

但是在無助時能給你堅定的信念

也讓你明白每個人都是不同的自己

當你拿起書的那一刻,你會發現生活真的很美好

你要學會,用書本去對抗這個浮躁的世界

用書去治癒靈魂,豐富思想。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