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歲,從月薪3000,到月入過萬:閱讀是如何幫我完成職場逆襲的?

閱讀是如何改變一個人的?

提起董卿,我們會有一句這樣的形容詞:腹有詩書氣自華。

對於讀書,董卿曾說:

我始終相信讀過的所有書都不會白讀,它總會在未來日子的某一個場合,幫助我表現得更出色。讀書是可以給人以力量的,它更能給人快樂。

閱讀也慢慢從一件平常的小事,到現在滲透在我們每一個人的身邊。網絡信息時代,人人都在讀起書來。

在2016年的時候,離開學校以後,“讀書”這個概念,離我越來越遠。沒有時間讀書、讀什麼書、有什麼好讀的?那個時候的我,不愛讀書。過著初入職場的生活,內心帶著小竊喜和激動。

只不過日子過得一天是一天,沒有任何波瀾不驚。當然,那個時候還看不到將來的樣子。

可是當你發現,讀書可以改變命運的時候,無論如何,你都不會放棄這個機會的。更何況,讀書還是一件成本如此低廉的事情。

2017年,我開始踏入閱讀和知識付費領域,開始習慣閱讀,開始瘋狂買書。我倒是沒有突然變得聰明、沒有突然升職加薪。只不過,通過閱讀我看到了人生的更多可能性。

在2017年下半年,我從一個普通員工,換行業換崗位,換到當下火熱的互聯網行業。薪資翻了2倍。我是一個農村娃,沒有牛逼的學歷,更沒有什麼背景或人脈。但是通過閱讀,我實現了職場逆襲的第一步。

我也開始喊起了那句口號:自律給我自由。

我開始涉及手繪、早起、減肥、閱讀、寫作,以及健身。這個時候,你會發現,人生的多樣性太多了。

  • 通過閱讀,你會鏈接到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 通過閱讀,你會發現,人生的多樣性實在太多了;
  • 通過閱讀,你可以找到自己要的到底是什麼;

我就是這麼被改變的。由普普通通,到現在擁有寫作變現的能力。從一個普通人,到現在月入過萬。相對很多人來說,並不算什麼,但卻是我成長和進步的階梯。而閱讀,正是源泉。

24歲,從月薪3000,到月入過萬:閱讀是如何幫我完成職場逆襲的?

接下來,我想講講如何閱讀一本書:

我們非常熟悉的閱讀方法論分別有主題閱讀、快速閱讀、精讀和便籤式閱讀。

- 主題閱讀是指將同一個領域的書籍,選擇5本左右,做統一性閱讀。主題閱讀的好處是可以幫助我們,在最短的時間裡,利用閱讀,入門某一個領域。

而且由於是同領域,不同作者的說辭都不一樣,甚至有重複內容的出現,我們可以通過主題閱讀的方式做內容篩選;

- 快速閱讀是當今比較流行的閱讀方式,主要是指在快速的時間裡看完一本書,並將其內容內化;

- 精讀與快速閱讀相反,不求時間快,但求把書籍的知識讀透。對於一些經典書籍,我們就沒法快速閱讀,只能慢讀和精讀;

- 便籤式閱讀是由前阿里巴巴高管趙周老師設計的一套閱讀體系。RIA便籤,強調閱讀要學以致用;

RIA分別代表:R閱讀書籍片段,拆解片段、I引導學習者,發現片段裡的技能和知識、A為拆為己用,聯想過去的經驗,再結合拆解片段的知識點反思,形成一個自己加工的案例。

RIA便籤認為,閱讀一本書,可以挑著讀。哪怕是讀一頁,都能讓你有所收穫。不需要你看完一本書。當然,RIA便籤的弊端是,閱讀的書籍對象是有邊界感的,RIA便籤更適用於方法論類書籍。

24歲,從月薪3000,到月入過萬:閱讀是如何幫我完成職場逆襲的?

以上的閱讀方法論是市場中已知的閱讀方法論。下面,我談談我自己的閱讀方法論。

閱讀一定要有目的麼?就目前來說,好像是如此。功利性的閱讀,便是講究以目的為主。當然,還是根據個人具體的需求來定,不是每一個人都會功利性閱讀。也有人喜歡閱讀、只是為了陶冶情操。

閱讀不一定要加上限制,可以泛讀、可以精讀、也可以速讀。總之,多讀總是沒錯的。

我們先來看看一本書的構成有哪些,哪些對於我們來說很重要。

一本書主要有封面、版權信息、序言、目錄、推薦語和書籍內容。

  • 我們將通過書籍的封面,決定要不要拿起這本書。
  • 通過版權信息,我們可以看出這本書的銷售量和閱讀量。主要看的是印刷次數,印刷次數閱讀,越受歡迎。
  • 通過目錄,決定要不要繼續讀下去。
  • 通過序言和推薦語,我們會確定閱讀方式。
  • 通過書籍內容,我們決定要不要看完一本書。

所以你看,我們閱讀一本書的過程並不輕鬆。

拿起一本書,先看它講的是什麼。從封面和目錄,我們可以看出大概。

我尤其喜歡的一件事情,是總結書籍裡的大綱和結構。這可能是由於寫作形成的習慣,通過大綱,我們可以看到這本書的重點在哪裡,它在說些什麼、它用的是什麼手法、哪裡有我們需要的知識。

在閱讀的過程中,我會著重閱讀書籍的方法論、新概念名詞。已知的和重複的,以及大量的故事案例,會有意忽略。因為功利性閱讀,就要著重關注書籍裡的新知。

做筆記一定不能省。我每閱讀一本書,都要做大量的筆記。我使用康奈爾筆記法,筆記本正文記錄核心知識,旁邊記錄我的總結和思考。

24歲,從月薪3000,到月入過萬:閱讀是如何幫我完成職場逆襲的?

閱讀完一本書以後的流程,才是重點。

有些人閱讀完就視為閱讀結束,可是想把這些信息內化,還需要做一件事情:內化。

有些人經常說,看了那麼多書,都忘得差不多了。

主要是因為幾個原因:

1.確實沒有對你產生過什麼作用。指的就是看完一本書,就結束了。既沒有去刻意練習,也沒有刻意分享;

2.讀得書太多,過程有點囫圇吞棗。看書的時候,就已經是心不在焉;

3.只不過是還沒有到合適的場景發揮出來;

那想要把一本書徹底內化也很簡單,你只需要做到:

1.向別人分享這本書,講給別人聽。

以教為學是最好的學,不僅能從教給別人的過程讓記憶深刻,而且隨著別人的提問,也會讓你對書籍的知識吃得更為透徹;

2.寫作是最好的輸入。

如果不能分享給別人,也可以自己寫出來。我們唸書的時候,老師也會要求我們寫“觀後感”。寫作也是如此,通過寫作還能梳理文章脈絡;

3.利用思維導圖理清書籍的框架。

讀完一本書後,我們也可以利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分析書籍的大綱。可能內容只記得七七八八,不過沒關係,最重要的是看你記得哪些。那些忘記了的,要麼選擇回頭再看一遍,要麼選擇記住你已經記住的。

以上是我所分享的一些閱讀方法論。

24歲,從月薪3000,到月入過萬:閱讀是如何幫我完成職場逆襲的?

其實對於愛讀書的人來說,閱讀不需要理由、也不需要方法論,儘管讀就是了。

對於所有人,我也想這麼說,只管去讀就是了。不需要過於在意方法論、時間和空間,讀著讀著,你所有讀的內容會成為你血液裡的一部分。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