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段位的閱讀進階,是從讀文字到心理圖像建設的全過程!

讀書 幼兒園 可視化技術 音樂 心理學 文章 九鬥立學跨界教育 2019-04-07

閱讀這件事,從來都不是孩子一個人的事。

在一個家長聊天群內看到這樣的一句話:

“這個拼爹媽的時代,如果你指望孩子單槍匹馬的去奮戰,孩子真的很孤獨/很可憐!”

這話聽起來好像有些“過激”,但實際上這就是如今這個時代“樸素而真實的道理”。

閱讀的最高境界是什麼:我個人認為是孩子主動而自覺的熱愛生活,熱愛學習。

從閱讀技巧的角度來說,孩子閱讀的比較高的段位是:當孩子在閱讀時,內心呈現出豐盈而美好的景象。

高段位的閱讀進階,是從讀文字到心理圖像建設的全過程!

閱讀讓孩子內心豐盈美好

對於大部分的孩子來說,他們其實是綜合視覺和聽覺的學習者,在閱讀這件事上,更是如此。

比如:很多孩子在幼兒園階段讀故事,寧願看繪本中的圖片,也不願意跟隨家長一起點讀文字(point and read)。

再比如:有的小朋友,在聽一些平臺的叔叔阿姨們有感情的講故事之後,再也不願意聽自己的父母平淡無奇的讀故事。

所以,在和孩子一起閱讀的過程中,家長就要充分利用心理學的一些基礎知識,幫助孩子在閱讀過程中自己構建“心理圖像”,具體如何實施呢?

一、心理圖像製作的實踐

在和孩子進行閱讀時,一起閉上眼睛製作關於讀過的某文本的心理圖像,是我和孩子最喜歡做的事情之一。孩子如果能夠可視化自己所讀的/所聽到的某段文字,真的能夠幫助孩子深度的來體驗某段文本。

在操作上,我是這樣和孩子進行實踐的:

  1. 讀完某段文本。
  2. 閉上眼睛,用1-2分鐘的時間在頭腦中描繪場景。
  3. 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孩子小腦袋瓜裡看到的東西,一般情況下進行到這個階段時,我是鼓勵孩子繼續閉著眼睛的。

剛開始練習的時候,孩子會覺得好玩/有趣,但是在對“心理圖像”進行語言描述時,會斷斷續續,不要緊,多練習幾次/幾十次就好。

在心理圖像製作的過程中,有一些小的原則是要注意的。比如:

1.我比較喜歡讓孩子先來描述她的“心理圖像”,孩子結束之後,我再閉上眼睛來描述我所見的“心理圖像”。

2.孩子聽到某文本和家長聽到某文本產生的“心理圖像”是不可能相同的,每一次“心理圖像”的建設過程也不一樣,所以這就是一個閱讀遊戲,沒有標準答案,更開放的閱讀過程反而更容易取得實質性的效果。

3.在孩子閉著眼睛描述時,即使家長覺得孩子的描述是錯的,也不要打斷他們,給他們流暢性的表達自我的機會。

4.在“心理圖像”建設的遊戲過程中,請保證在一個不被打攪的安靜的環境中進行,更有助於孩子的練習。

高段位的閱讀進階,是從讀文字到心理圖像建設的全過程!

讓孩子自由表達心中所想

至於為什麼要這樣練習,好處有很多。

1.用可視化的方式幫助孩子更飽滿的體驗文本。

2.可視化的形式能夠更好的幫助孩子記住和理解他們讀過的內容(這和很多記憶大師所用的圖像記憶法異曲同工)。

3.通過心理圖像的建設,孩子能夠更順利的學習“預測”等閱讀技巧,隨著孩子心理圖形的變化,他們能夠在腦袋中創造出一部關於某個故事的“小電影”,這是我認為很有意義的一件事。

二、各種修辭手法的組合應用策略

各種修辭手法的組合使用技巧,在每一位作家的各種文章中都會出現。

我們的孩子在應試中最討厭的也是各種修辭手法的具體作用分析的題型,其實這就是提高孩子閱讀理解應試能力的所在。

閱讀帶給孩子快樂,修辭手法的套路化學習能夠幫助孩子在愉快的閱讀的同時,提高孩子的應試成績。常見的修辭手法包括:比喻、擬人、誇張、反問設問、對比、排比等。

在上文提高的要和孩子一起練習建設“心理圖像”,在建設的過程中孩子可能出現結巴,出現很多場景無法用語言描述,或者描述的語言很“乾巴(不生動)”的情況。那麼在這個時候家長如果能綜合調動“組合修辭手法”的使用,孩子的理解很快就會上到一個新的段位上去。

舉個例子來說明:

  • 場景:天空下著雨,小女孩打著雨傘,在雨中散步。
  • 孩子最初練習時可能的描述:下雨了,小女孩打著傘。
  • 家長要引導孩子擴展想象:下雨了,小女孩打著傘,小雨點落在傘上,就像在演奏一曲《春之歌》。

這是我和孩子曾經的一段“心理圖像”的建設,因為孩子學習音樂,所以在幼兒園和小學低年級階段,經常會有意無意的植入一些和音樂相關的對話,孩子感覺到的是下雨這件事,在腦海中呈現的是下雨的場景。但是如果能夠讓孩子全方位的感受到雨,從聲音、觸覺,甚至孩子的味覺,一起調動起來幫孩子感受某個場景,閱讀的過程就好玩多了。

高段位的閱讀進階,是從讀文字到心理圖像建設的全過程!

家長的引導很重要

比如,剛才的那段話還可以繼續延展:下雨了,小女孩打著傘,小雨點落在傘上,就像在演奏一曲《春之歌》,小女孩用手在摸著小雨點,涼絲絲的,用舌頭舔一舔,還有點甜……

要使得孩子能夠更立體的描述某個場景,家長就要通過各種修辭手法去呈現場景,呈現的場景越飽滿,孩子的記憶就越深刻。

當然,我們讀書不是為了背書,不是為了記住而讀,更關鍵的是思維方法。

因為當孩子如果能模仿家長的樣子,用各種修辭手法來描述場景,孩子未來就會學會如何批判性的思考作者是如何應用各種寫作技巧和手法的。

所以,各種修辭手法的作用孩子得先弄懂,然後和家長一起實踐,當孩子真的掌握了之後,他們自己就能去批判和評價(這已經是很高的段位),各種應試的閱讀理解又有什麼難的呢?

常見的修辭手法如何理解/實踐/使用,在後續的文章中會陸續更新!

作者:路琰,是《生活是最好的教養》《要孩子愛上閱讀,家長該怎麼做》等暢銷書作者,國家科學育兒示範區策劃人之一!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