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和年間唐詩大爆發,各大詩人之間的關係讓杜甫都羨慕

元和年間唐詩大爆發,各大詩人之間的關係讓杜甫都羨慕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侃大山

很多人喜歡用“唐詩宋詞”來形容唐代詩歌的繁盛,而除了盛唐時期,中晚唐時期曾有一次詩歌的大爆發,被後世學者稱為“詩歌發展關鍵三階段之一”。

當時有韓愈、柳宗元、白居易、劉禹錫、李賀等一眾熟悉的名字。

一、皇帝帶頭搞詩歌

元和八年,唐憲宗讓宰相武元衡,副宰相李絳、李吉甫等高級官員獻上舊體詩。所謂的“舊體詩”就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盛行的詩歌形式,陶淵明是其代表人物。

元和年間唐詩大爆發,各大詩人之間的關係讓杜甫都羨慕

唐代詩人喜歡做近體詩,內容多是吟風頌月,講究對仗、辭藻華麗。

但在韓愈等人的眼裡這樣的文學創作不接地氣,詩人失去了應有的靈魂。

於是韓愈從詩歌入手,高舉“仿古”大旗,繼而戰線延伸到了文章,才有了後來的古文運動,繼而出現了“唐宋八大家”。

不過讓大家想不到的是,當值的皇帝唐憲宗竟然主動讓高級官員獻上舊體詩,而這背後卻隱藏著治國之道:

只有這樣說人話的詩詞才能從中看出民情人意、治國之道,這是許多講究格律但言之無物的格律詩無法做到的。

元和年間唐詩大爆發,各大詩人之間的關係讓杜甫都羨慕

唐憲宗這種虛心納諫、開明包容的心態一改浮誇的社會文風,使得政治清明、社會寬鬆,甚至創造出了屬於自己的“元和中興”。

隨著高層的重視,天下的詩人們開始踴躍創作舊體詩,一掃安史之亂後50餘年的文化頹勢。間接的也在幫助韓愈搖旗吶喊。

如果說韓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那麼唐憲宗則是幕後最佳助攻手。

二、詩壇的眾多幫派

如果說元和年間的政治風向間接成就了韓愈,那麼當時文化明星元稹和“草根詩歌之王”白居易則是完完全全的直接受益者。

元和年間唐詩大爆發,各大詩人之間的關係讓杜甫都羨慕

兩個人不僅都做過諫臣,仕途也同樣都不順暢,兩人在貶到地方後反而激發了創作的“第二春”。

元稹曾為去世40多年的杜甫寫了篇墓誌銘,幫助時人發現了原本屬於“詩聖”的榮光。工作閒暇時,元稹還不忘與白居易、劉禹錫等人通過互贈樂府詩來和言志詩。

劉禹錫和他的好朋友柳宗元在官場的名聲比元、白二人要大,因為劉、柳曾是“永貞革新”的核心成員,也曾在政壇中樞裡發號施令。

後來“永貞黨”因為樹敵太多被合力打擊下臺,被貶斥到永州的柳宗元寫出了傳世的《永州八記》。

元和年間唐詩大爆發,各大詩人之間的關係讓杜甫都羨慕

元和八年,白居易還在因母親的去世而丁憂在老家,他親自耕耘田地,在勞動中逐漸找到了文學創作的方向,這一年他寫了十六首模範陶淵明的和陶詩。

元稹和白居易在那段時間創作了大量作品,同時也為因何而創作進行了廣泛的探討。

作品主要是為社會現實而寫,不作無病之呻吟。文人應該發揮社會責任,作品要反映民間的疾苦,讓施政者對症下藥。

元、白詩歌內容切合民生之痛,語言又通俗易懂直入人心,成為販夫走卒都能夠傳唱的經典作品,而作品又藉著販夫走卒之口傳遍天下,成為詩歌主流。

元和年間唐詩大爆發,各大詩人之間的關係讓杜甫都羨慕

元稹和白居易影響了很多詩人,比如寫下“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李紳、“苗疏稅多不得食,輸入官倉化為土”的張籍都被歸為的元白詩派。

而韓愈、孟郊為代表的韓孟詩派則是元、白二人的近鄰,韓、孟主張“不平則鳴”,反映社會現實的作品不多,但是喜歡通過描述自己的悲慘遭遇而揭露社會弊端,這一大“門派”雲集了賈島、皇甫湜等干將。

三、後人的讚譽

元和年間,文學名人如井噴式的湧出與政治穩定、文化繁榮有著脫不開的關係。而他們多半都是生死之交,比如元白、劉柳、韓孟等,恐怕一直仰慕李白的杜甫都羨慕這種關係吧。

而唐憲宗選用的重臣大多都是有作品傳世的詩人,他們也更傾向於保護文人。

如果韓愈、白居易這種嘴上不饒人的主兒,碰上脾氣不好的皇帝,恐怕早就被拖出去斬殺十多回了。

元和年間唐詩大爆發,各大詩人之間的關係讓杜甫都羨慕

清朝學者陳衍曾提出過古代詩歌發展經歷了三大盛世,分別為開元、元和和元祐(北宋),認為詩歌“莫盛於三元”。

在這些文學明星耀眼的背後,是代表中唐時期的“元和中興”。

參考資料:《血腥的盛唐》

東吳少將曾是“三害”之一,回頭報國卻反被同僚害死

鉅鹿之戰碰到這樣的反差,項羽想輸都難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