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歷史會有一個奇特的發現,那就是唐朝的詩人雖然很多,但是這些大詩人都是在武則天之後出現。我們看李白、杜甫、賀知章、白居易、王維、柳宗元、皮日休等等,這些在歷史上給人們留下精美詩篇的幾乎都是在武則天之後湧現的。究其原因,這無疑要說到武則天對唐朝整個科舉制度的改革,不但在科舉之中增加了武舉,而且還增加了雜文,這才是促進唐朝文壇興盛的主要原因。

"

研究歷史會有一個奇特的發現,那就是唐朝的詩人雖然很多,但是這些大詩人都是在武則天之後出現。我們看李白、杜甫、賀知章、白居易、王維、柳宗元、皮日休等等,這些在歷史上給人們留下精美詩篇的幾乎都是在武則天之後湧現的。究其原因,這無疑要說到武則天對唐朝整個科舉制度的改革,不但在科舉之中增加了武舉,而且還增加了雜文,這才是促進唐朝文壇興盛的主要原因。

為什麼武則天之後,唐朝才出現李白、杜甫、賀知章等這些大詩人

門閥士族對唐朝的影響

說到武則天為什麼這麼重視科舉,其主要的目的還是為了打壓士族勢力,尤其是山東舊士族,這裡的山東並不是我們現在的山東,是指華山、崤山的東面,現在的河北省、山東省,以及河南省的部分地區。

"

研究歷史會有一個奇特的發現,那就是唐朝的詩人雖然很多,但是這些大詩人都是在武則天之後出現。我們看李白、杜甫、賀知章、白居易、王維、柳宗元、皮日休等等,這些在歷史上給人們留下精美詩篇的幾乎都是在武則天之後湧現的。究其原因,這無疑要說到武則天對唐朝整個科舉制度的改革,不但在科舉之中增加了武舉,而且還增加了雜文,這才是促進唐朝文壇興盛的主要原因。

為什麼武則天之後,唐朝才出現李白、杜甫、賀知章等這些大詩人

門閥士族對唐朝的影響

說到武則天為什麼這麼重視科舉,其主要的目的還是為了打壓士族勢力,尤其是山東舊士族,這裡的山東並不是我們現在的山東,是指華山、崤山的東面,現在的河北省、山東省,以及河南省的部分地區。

為什麼武則天之後,唐朝才出現李白、杜甫、賀知章等這些大詩人

其實這些士族形成的歷史,要追溯到漢武帝時期。漢武帝為了獨尊儒術,無論是中央的官員,還是地方的官僚,都需要擅長經學的大儒來擔任的。所謂的經學,就是要研究儒家的經典,用儒家一套思想來治理國政,這是你當官從政的敲門磚。所以這些經學大儒都是把自己畢生所學傳給自家子弟,這樣時間久了就形成經學世家。尤其是九品中正的出現,讓這些士族牢牢控制了官僚階層。

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這些士族形成了門閥,這些門閥之間互相通婚,而且以家族的發源地,姓氏結合起來,形成了一整套自己的標準。東晉時期最顯赫的門閥就是王氏和謝氏了,王氏在東晉開國中有宰相王導,還有書聖王羲之,另外還有我們熟悉的“王與馬共天下”,這裡的馬,指的就是指皇帝馬家。

"

研究歷史會有一個奇特的發現,那就是唐朝的詩人雖然很多,但是這些大詩人都是在武則天之後出現。我們看李白、杜甫、賀知章、白居易、王維、柳宗元、皮日休等等,這些在歷史上給人們留下精美詩篇的幾乎都是在武則天之後湧現的。究其原因,這無疑要說到武則天對唐朝整個科舉制度的改革,不但在科舉之中增加了武舉,而且還增加了雜文,這才是促進唐朝文壇興盛的主要原因。

為什麼武則天之後,唐朝才出現李白、杜甫、賀知章等這些大詩人

門閥士族對唐朝的影響

說到武則天為什麼這麼重視科舉,其主要的目的還是為了打壓士族勢力,尤其是山東舊士族,這裡的山東並不是我們現在的山東,是指華山、崤山的東面,現在的河北省、山東省,以及河南省的部分地區。

為什麼武則天之後,唐朝才出現李白、杜甫、賀知章等這些大詩人

其實這些士族形成的歷史,要追溯到漢武帝時期。漢武帝為了獨尊儒術,無論是中央的官員,還是地方的官僚,都需要擅長經學的大儒來擔任的。所謂的經學,就是要研究儒家的經典,用儒家一套思想來治理國政,這是你當官從政的敲門磚。所以這些經學大儒都是把自己畢生所學傳給自家子弟,這樣時間久了就形成經學世家。尤其是九品中正的出現,讓這些士族牢牢控制了官僚階層。

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這些士族形成了門閥,這些門閥之間互相通婚,而且以家族的發源地,姓氏結合起來,形成了一整套自己的標準。東晉時期最顯赫的門閥就是王氏和謝氏了,王氏在東晉開國中有宰相王導,還有書聖王羲之,另外還有我們熟悉的“王與馬共天下”,這裡的馬,指的就是指皇帝馬家。

為什麼武則天之後,唐朝才出現李白、杜甫、賀知章等這些大詩人

除了琅琊王氏還有陳郡謝氏,這些門閥士族之間互相標榜自己,彰顯他們的身份,這種自我們拔高的現象一直持續到隋唐時期。隋唐時期形成了“五姓七望”,他們分別是隴西的李氏,趙郡的李氏、博陵的崔氏,清河的崔氏,范陽的盧氏,滎陽的鄭氏,太原的王氏。

這些名門士族雖然在唐朝的政治上慢慢失去了影響力,但是在文化上,尤其是世俗觀念上還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具有強大慣性勢能。他們擁有足夠的財富,納更多的妾,生更多的孩子,其繁殖能力也是非常強的。當這些士族人少的時候,大家還可以有足夠的關注度,但是這些門閥士族子孫太多以後,人們的關注度就分散了。

"

研究歷史會有一個奇特的發現,那就是唐朝的詩人雖然很多,但是這些大詩人都是在武則天之後出現。我們看李白、杜甫、賀知章、白居易、王維、柳宗元、皮日休等等,這些在歷史上給人們留下精美詩篇的幾乎都是在武則天之後湧現的。究其原因,這無疑要說到武則天對唐朝整個科舉制度的改革,不但在科舉之中增加了武舉,而且還增加了雜文,這才是促進唐朝文壇興盛的主要原因。

為什麼武則天之後,唐朝才出現李白、杜甫、賀知章等這些大詩人

門閥士族對唐朝的影響

說到武則天為什麼這麼重視科舉,其主要的目的還是為了打壓士族勢力,尤其是山東舊士族,這裡的山東並不是我們現在的山東,是指華山、崤山的東面,現在的河北省、山東省,以及河南省的部分地區。

為什麼武則天之後,唐朝才出現李白、杜甫、賀知章等這些大詩人

其實這些士族形成的歷史,要追溯到漢武帝時期。漢武帝為了獨尊儒術,無論是中央的官員,還是地方的官僚,都需要擅長經學的大儒來擔任的。所謂的經學,就是要研究儒家的經典,用儒家一套思想來治理國政,這是你當官從政的敲門磚。所以這些經學大儒都是把自己畢生所學傳給自家子弟,這樣時間久了就形成經學世家。尤其是九品中正的出現,讓這些士族牢牢控制了官僚階層。

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這些士族形成了門閥,這些門閥之間互相通婚,而且以家族的發源地,姓氏結合起來,形成了一整套自己的標準。東晉時期最顯赫的門閥就是王氏和謝氏了,王氏在東晉開國中有宰相王導,還有書聖王羲之,另外還有我們熟悉的“王與馬共天下”,這裡的馬,指的就是指皇帝馬家。

為什麼武則天之後,唐朝才出現李白、杜甫、賀知章等這些大詩人

除了琅琊王氏還有陳郡謝氏,這些門閥士族之間互相標榜自己,彰顯他們的身份,這種自我們拔高的現象一直持續到隋唐時期。隋唐時期形成了“五姓七望”,他們分別是隴西的李氏,趙郡的李氏、博陵的崔氏,清河的崔氏,范陽的盧氏,滎陽的鄭氏,太原的王氏。

這些名門士族雖然在唐朝的政治上慢慢失去了影響力,但是在文化上,尤其是世俗觀念上還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具有強大慣性勢能。他們擁有足夠的財富,納更多的妾,生更多的孩子,其繁殖能力也是非常強的。當這些士族人少的時候,大家還可以有足夠的關注度,但是這些門閥士族子孫太多以後,人們的關注度就分散了。

為什麼武則天之後,唐朝才出現李白、杜甫、賀知章等這些大詩人

而他們在婚姻市場上卻有足夠的優勢,即便是當朝宰相,向這些門閥士族求婚,也未必能夠成功,甚至皇室兒女都競爭不過他們。比如唐文宗時期,為了給自己的女兒選一個女婿,結果這些名門望族都紛紛退避三舍,讓文宗無可奈何,感嘆李家200年的天子,還不如一個落魄的舊貴族。

比如唐朝王梵志有一首詩:“有兒欲娶婦,須擇大家兒。縱使無姿首,終成有禮儀。”意思是說要選擇媳婦,一定要大家閨秀,哪怕沒有樣貌,也是非常懂得禮儀的。王梵志作了很多打油詩,因為在儒家觀念裡,覺得這些詩都不入流,一直沒有流傳。但是他的詩卻真實反映了唐朝百姓生活全貌,他詩文要不是在敦煌中發現,可能要被永遠埋沒了。我們從他的詩裡可以看到當時社會觀念,寧願選擇一個懂禮儀的大家閨秀,也不選一個樣貌出眾的小家碧玉。

"

研究歷史會有一個奇特的發現,那就是唐朝的詩人雖然很多,但是這些大詩人都是在武則天之後出現。我們看李白、杜甫、賀知章、白居易、王維、柳宗元、皮日休等等,這些在歷史上給人們留下精美詩篇的幾乎都是在武則天之後湧現的。究其原因,這無疑要說到武則天對唐朝整個科舉制度的改革,不但在科舉之中增加了武舉,而且還增加了雜文,這才是促進唐朝文壇興盛的主要原因。

為什麼武則天之後,唐朝才出現李白、杜甫、賀知章等這些大詩人

門閥士族對唐朝的影響

說到武則天為什麼這麼重視科舉,其主要的目的還是為了打壓士族勢力,尤其是山東舊士族,這裡的山東並不是我們現在的山東,是指華山、崤山的東面,現在的河北省、山東省,以及河南省的部分地區。

為什麼武則天之後,唐朝才出現李白、杜甫、賀知章等這些大詩人

其實這些士族形成的歷史,要追溯到漢武帝時期。漢武帝為了獨尊儒術,無論是中央的官員,還是地方的官僚,都需要擅長經學的大儒來擔任的。所謂的經學,就是要研究儒家的經典,用儒家一套思想來治理國政,這是你當官從政的敲門磚。所以這些經學大儒都是把自己畢生所學傳給自家子弟,這樣時間久了就形成經學世家。尤其是九品中正的出現,讓這些士族牢牢控制了官僚階層。

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這些士族形成了門閥,這些門閥之間互相通婚,而且以家族的發源地,姓氏結合起來,形成了一整套自己的標準。東晉時期最顯赫的門閥就是王氏和謝氏了,王氏在東晉開國中有宰相王導,還有書聖王羲之,另外還有我們熟悉的“王與馬共天下”,這裡的馬,指的就是指皇帝馬家。

為什麼武則天之後,唐朝才出現李白、杜甫、賀知章等這些大詩人

除了琅琊王氏還有陳郡謝氏,這些門閥士族之間互相標榜自己,彰顯他們的身份,這種自我們拔高的現象一直持續到隋唐時期。隋唐時期形成了“五姓七望”,他們分別是隴西的李氏,趙郡的李氏、博陵的崔氏,清河的崔氏,范陽的盧氏,滎陽的鄭氏,太原的王氏。

這些名門士族雖然在唐朝的政治上慢慢失去了影響力,但是在文化上,尤其是世俗觀念上還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具有強大慣性勢能。他們擁有足夠的財富,納更多的妾,生更多的孩子,其繁殖能力也是非常強的。當這些士族人少的時候,大家還可以有足夠的關注度,但是這些門閥士族子孫太多以後,人們的關注度就分散了。

為什麼武則天之後,唐朝才出現李白、杜甫、賀知章等這些大詩人

而他們在婚姻市場上卻有足夠的優勢,即便是當朝宰相,向這些門閥士族求婚,也未必能夠成功,甚至皇室兒女都競爭不過他們。比如唐文宗時期,為了給自己的女兒選一個女婿,結果這些名門望族都紛紛退避三舍,讓文宗無可奈何,感嘆李家200年的天子,還不如一個落魄的舊貴族。

比如唐朝王梵志有一首詩:“有兒欲娶婦,須擇大家兒。縱使無姿首,終成有禮儀。”意思是說要選擇媳婦,一定要大家閨秀,哪怕沒有樣貌,也是非常懂得禮儀的。王梵志作了很多打油詩,因為在儒家觀念裡,覺得這些詩都不入流,一直沒有流傳。但是他的詩卻真實反映了唐朝百姓生活全貌,他詩文要不是在敦煌中發現,可能要被永遠埋沒了。我們從他的詩裡可以看到當時社會觀念,寧願選擇一個懂禮儀的大家閨秀,也不選一個樣貌出眾的小家碧玉。

為什麼武則天之後,唐朝才出現李白、杜甫、賀知章等這些大詩人

武則天的憤怒

對於唐朝當權者來說,這種現象是難以容忍的,皇帝要求的是皇權的一家獨大,而世俗觀念裡的世家大族,是要進行打擊的。唐太宗時期便制定《氏族制》,希望官修姓氏譜系,把這些世家大族給排到後面去,但是絲毫沒有能夠改變世俗觀念。

武則天也是深受這種世俗觀念的毒害,武氏在唐朝是一個小姓,武則天父親本是一個木材商,因此當年要立武則天為皇后的時候,便遭到長孫無忌、褚遂良等人堅決反對,理由很簡單,就是覺得武則天出身太低。突厥默啜可汗曾經向唐朝求婚,要求唐朝派一個皇子過去,於是武則天在他們武家選了一個子弟過去,結果默啜可汗非常生氣,說可汗要嫁的是天子,是李氏這樣的大姓,而武氏小姓也,怎麼能夠配得上可汗的女兒。

"

研究歷史會有一個奇特的發現,那就是唐朝的詩人雖然很多,但是這些大詩人都是在武則天之後出現。我們看李白、杜甫、賀知章、白居易、王維、柳宗元、皮日休等等,這些在歷史上給人們留下精美詩篇的幾乎都是在武則天之後湧現的。究其原因,這無疑要說到武則天對唐朝整個科舉制度的改革,不但在科舉之中增加了武舉,而且還增加了雜文,這才是促進唐朝文壇興盛的主要原因。

為什麼武則天之後,唐朝才出現李白、杜甫、賀知章等這些大詩人

門閥士族對唐朝的影響

說到武則天為什麼這麼重視科舉,其主要的目的還是為了打壓士族勢力,尤其是山東舊士族,這裡的山東並不是我們現在的山東,是指華山、崤山的東面,現在的河北省、山東省,以及河南省的部分地區。

為什麼武則天之後,唐朝才出現李白、杜甫、賀知章等這些大詩人

其實這些士族形成的歷史,要追溯到漢武帝時期。漢武帝為了獨尊儒術,無論是中央的官員,還是地方的官僚,都需要擅長經學的大儒來擔任的。所謂的經學,就是要研究儒家的經典,用儒家一套思想來治理國政,這是你當官從政的敲門磚。所以這些經學大儒都是把自己畢生所學傳給自家子弟,這樣時間久了就形成經學世家。尤其是九品中正的出現,讓這些士族牢牢控制了官僚階層。

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這些士族形成了門閥,這些門閥之間互相通婚,而且以家族的發源地,姓氏結合起來,形成了一整套自己的標準。東晉時期最顯赫的門閥就是王氏和謝氏了,王氏在東晉開國中有宰相王導,還有書聖王羲之,另外還有我們熟悉的“王與馬共天下”,這裡的馬,指的就是指皇帝馬家。

為什麼武則天之後,唐朝才出現李白、杜甫、賀知章等這些大詩人

除了琅琊王氏還有陳郡謝氏,這些門閥士族之間互相標榜自己,彰顯他們的身份,這種自我們拔高的現象一直持續到隋唐時期。隋唐時期形成了“五姓七望”,他們分別是隴西的李氏,趙郡的李氏、博陵的崔氏,清河的崔氏,范陽的盧氏,滎陽的鄭氏,太原的王氏。

這些名門士族雖然在唐朝的政治上慢慢失去了影響力,但是在文化上,尤其是世俗觀念上還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具有強大慣性勢能。他們擁有足夠的財富,納更多的妾,生更多的孩子,其繁殖能力也是非常強的。當這些士族人少的時候,大家還可以有足夠的關注度,但是這些門閥士族子孫太多以後,人們的關注度就分散了。

為什麼武則天之後,唐朝才出現李白、杜甫、賀知章等這些大詩人

而他們在婚姻市場上卻有足夠的優勢,即便是當朝宰相,向這些門閥士族求婚,也未必能夠成功,甚至皇室兒女都競爭不過他們。比如唐文宗時期,為了給自己的女兒選一個女婿,結果這些名門望族都紛紛退避三舍,讓文宗無可奈何,感嘆李家200年的天子,還不如一個落魄的舊貴族。

比如唐朝王梵志有一首詩:“有兒欲娶婦,須擇大家兒。縱使無姿首,終成有禮儀。”意思是說要選擇媳婦,一定要大家閨秀,哪怕沒有樣貌,也是非常懂得禮儀的。王梵志作了很多打油詩,因為在儒家觀念裡,覺得這些詩都不入流,一直沒有流傳。但是他的詩卻真實反映了唐朝百姓生活全貌,他詩文要不是在敦煌中發現,可能要被永遠埋沒了。我們從他的詩裡可以看到當時社會觀念,寧願選擇一個懂禮儀的大家閨秀,也不選一個樣貌出眾的小家碧玉。

為什麼武則天之後,唐朝才出現李白、杜甫、賀知章等這些大詩人

武則天的憤怒

對於唐朝當權者來說,這種現象是難以容忍的,皇帝要求的是皇權的一家獨大,而世俗觀念裡的世家大族,是要進行打擊的。唐太宗時期便制定《氏族制》,希望官修姓氏譜系,把這些世家大族給排到後面去,但是絲毫沒有能夠改變世俗觀念。

武則天也是深受這種世俗觀念的毒害,武氏在唐朝是一個小姓,武則天父親本是一個木材商,因此當年要立武則天為皇后的時候,便遭到長孫無忌、褚遂良等人堅決反對,理由很簡單,就是覺得武則天出身太低。突厥默啜可汗曾經向唐朝求婚,要求唐朝派一個皇子過去,於是武則天在他們武家選了一個子弟過去,結果默啜可汗非常生氣,說可汗要嫁的是天子,是李氏這樣的大姓,而武氏小姓也,怎麼能夠配得上可汗的女兒。

為什麼武則天之後,唐朝才出現李白、杜甫、賀知章等這些大詩人

所以武則天對於門閥士族深惡痛絕,在她執政期間制定了《姓氏錄》,不是按照士族門閥排位次,而是根據當朝官員的品階進行位次的排列。但是這項制度效果仍然有限,社會觀念真不是一朝一夕能夠更改的。

於是武則天為了打擊這些山東的舊世族,搞了一個忌婚嫁制度,就是禁止這些這些世族之間互相通婚,你們不是誰都瞧不起嗎?那麼我就禁止你們互相通婚,看你們還和誰去通婚。結果這成為舊世族炫耀的資本,禁婚令成了光榮榜,如果你們家沒有在禁婚令裡,你都不好意思出來打招呼。

"

研究歷史會有一個奇特的發現,那就是唐朝的詩人雖然很多,但是這些大詩人都是在武則天之後出現。我們看李白、杜甫、賀知章、白居易、王維、柳宗元、皮日休等等,這些在歷史上給人們留下精美詩篇的幾乎都是在武則天之後湧現的。究其原因,這無疑要說到武則天對唐朝整個科舉制度的改革,不但在科舉之中增加了武舉,而且還增加了雜文,這才是促進唐朝文壇興盛的主要原因。

為什麼武則天之後,唐朝才出現李白、杜甫、賀知章等這些大詩人

門閥士族對唐朝的影響

說到武則天為什麼這麼重視科舉,其主要的目的還是為了打壓士族勢力,尤其是山東舊士族,這裡的山東並不是我們現在的山東,是指華山、崤山的東面,現在的河北省、山東省,以及河南省的部分地區。

為什麼武則天之後,唐朝才出現李白、杜甫、賀知章等這些大詩人

其實這些士族形成的歷史,要追溯到漢武帝時期。漢武帝為了獨尊儒術,無論是中央的官員,還是地方的官僚,都需要擅長經學的大儒來擔任的。所謂的經學,就是要研究儒家的經典,用儒家一套思想來治理國政,這是你當官從政的敲門磚。所以這些經學大儒都是把自己畢生所學傳給自家子弟,這樣時間久了就形成經學世家。尤其是九品中正的出現,讓這些士族牢牢控制了官僚階層。

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這些士族形成了門閥,這些門閥之間互相通婚,而且以家族的發源地,姓氏結合起來,形成了一整套自己的標準。東晉時期最顯赫的門閥就是王氏和謝氏了,王氏在東晉開國中有宰相王導,還有書聖王羲之,另外還有我們熟悉的“王與馬共天下”,這裡的馬,指的就是指皇帝馬家。

為什麼武則天之後,唐朝才出現李白、杜甫、賀知章等這些大詩人

除了琅琊王氏還有陳郡謝氏,這些門閥士族之間互相標榜自己,彰顯他們的身份,這種自我們拔高的現象一直持續到隋唐時期。隋唐時期形成了“五姓七望”,他們分別是隴西的李氏,趙郡的李氏、博陵的崔氏,清河的崔氏,范陽的盧氏,滎陽的鄭氏,太原的王氏。

這些名門士族雖然在唐朝的政治上慢慢失去了影響力,但是在文化上,尤其是世俗觀念上還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具有強大慣性勢能。他們擁有足夠的財富,納更多的妾,生更多的孩子,其繁殖能力也是非常強的。當這些士族人少的時候,大家還可以有足夠的關注度,但是這些門閥士族子孫太多以後,人們的關注度就分散了。

為什麼武則天之後,唐朝才出現李白、杜甫、賀知章等這些大詩人

而他們在婚姻市場上卻有足夠的優勢,即便是當朝宰相,向這些門閥士族求婚,也未必能夠成功,甚至皇室兒女都競爭不過他們。比如唐文宗時期,為了給自己的女兒選一個女婿,結果這些名門望族都紛紛退避三舍,讓文宗無可奈何,感嘆李家200年的天子,還不如一個落魄的舊貴族。

比如唐朝王梵志有一首詩:“有兒欲娶婦,須擇大家兒。縱使無姿首,終成有禮儀。”意思是說要選擇媳婦,一定要大家閨秀,哪怕沒有樣貌,也是非常懂得禮儀的。王梵志作了很多打油詩,因為在儒家觀念裡,覺得這些詩都不入流,一直沒有流傳。但是他的詩卻真實反映了唐朝百姓生活全貌,他詩文要不是在敦煌中發現,可能要被永遠埋沒了。我們從他的詩裡可以看到當時社會觀念,寧願選擇一個懂禮儀的大家閨秀,也不選一個樣貌出眾的小家碧玉。

為什麼武則天之後,唐朝才出現李白、杜甫、賀知章等這些大詩人

武則天的憤怒

對於唐朝當權者來說,這種現象是難以容忍的,皇帝要求的是皇權的一家獨大,而世俗觀念裡的世家大族,是要進行打擊的。唐太宗時期便制定《氏族制》,希望官修姓氏譜系,把這些世家大族給排到後面去,但是絲毫沒有能夠改變世俗觀念。

武則天也是深受這種世俗觀念的毒害,武氏在唐朝是一個小姓,武則天父親本是一個木材商,因此當年要立武則天為皇后的時候,便遭到長孫無忌、褚遂良等人堅決反對,理由很簡單,就是覺得武則天出身太低。突厥默啜可汗曾經向唐朝求婚,要求唐朝派一個皇子過去,於是武則天在他們武家選了一個子弟過去,結果默啜可汗非常生氣,說可汗要嫁的是天子,是李氏這樣的大姓,而武氏小姓也,怎麼能夠配得上可汗的女兒。

為什麼武則天之後,唐朝才出現李白、杜甫、賀知章等這些大詩人

所以武則天對於門閥士族深惡痛絕,在她執政期間制定了《姓氏錄》,不是按照士族門閥排位次,而是根據當朝官員的品階進行位次的排列。但是這項制度效果仍然有限,社會觀念真不是一朝一夕能夠更改的。

於是武則天為了打擊這些山東的舊世族,搞了一個忌婚嫁制度,就是禁止這些這些世族之間互相通婚,你們不是誰都瞧不起嗎?那麼我就禁止你們互相通婚,看你們還和誰去通婚。結果這成為舊世族炫耀的資本,禁婚令成了光榮榜,如果你們家沒有在禁婚令裡,你都不好意思出來打招呼。

為什麼武則天之後,唐朝才出現李白、杜甫、賀知章等這些大詩人

對這種世俗觀念有所衝擊的應該是科舉的改革,武則天之前也有科舉,但是在殿試這個最後環節是由吏部來主持的。這一環節其實非常關鍵,為什麼後來所有科舉中弟都叫著天子門生,因為在殿試過程中形成了考生與皇帝的私人關係。這打破了以前科舉考試之中的師生關係,如果你受到某一個老師提攜,會終生形成一種私人關係。我們在《長安十二時辰》中看到,賀知章當朝很多年,門生眾多,在關鍵時刻,王爺都能夠替他出面。

"

研究歷史會有一個奇特的發現,那就是唐朝的詩人雖然很多,但是這些大詩人都是在武則天之後出現。我們看李白、杜甫、賀知章、白居易、王維、柳宗元、皮日休等等,這些在歷史上給人們留下精美詩篇的幾乎都是在武則天之後湧現的。究其原因,這無疑要說到武則天對唐朝整個科舉制度的改革,不但在科舉之中增加了武舉,而且還增加了雜文,這才是促進唐朝文壇興盛的主要原因。

為什麼武則天之後,唐朝才出現李白、杜甫、賀知章等這些大詩人

門閥士族對唐朝的影響

說到武則天為什麼這麼重視科舉,其主要的目的還是為了打壓士族勢力,尤其是山東舊士族,這裡的山東並不是我們現在的山東,是指華山、崤山的東面,現在的河北省、山東省,以及河南省的部分地區。

為什麼武則天之後,唐朝才出現李白、杜甫、賀知章等這些大詩人

其實這些士族形成的歷史,要追溯到漢武帝時期。漢武帝為了獨尊儒術,無論是中央的官員,還是地方的官僚,都需要擅長經學的大儒來擔任的。所謂的經學,就是要研究儒家的經典,用儒家一套思想來治理國政,這是你當官從政的敲門磚。所以這些經學大儒都是把自己畢生所學傳給自家子弟,這樣時間久了就形成經學世家。尤其是九品中正的出現,讓這些士族牢牢控制了官僚階層。

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這些士族形成了門閥,這些門閥之間互相通婚,而且以家族的發源地,姓氏結合起來,形成了一整套自己的標準。東晉時期最顯赫的門閥就是王氏和謝氏了,王氏在東晉開國中有宰相王導,還有書聖王羲之,另外還有我們熟悉的“王與馬共天下”,這裡的馬,指的就是指皇帝馬家。

為什麼武則天之後,唐朝才出現李白、杜甫、賀知章等這些大詩人

除了琅琊王氏還有陳郡謝氏,這些門閥士族之間互相標榜自己,彰顯他們的身份,這種自我們拔高的現象一直持續到隋唐時期。隋唐時期形成了“五姓七望”,他們分別是隴西的李氏,趙郡的李氏、博陵的崔氏,清河的崔氏,范陽的盧氏,滎陽的鄭氏,太原的王氏。

這些名門士族雖然在唐朝的政治上慢慢失去了影響力,但是在文化上,尤其是世俗觀念上還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具有強大慣性勢能。他們擁有足夠的財富,納更多的妾,生更多的孩子,其繁殖能力也是非常強的。當這些士族人少的時候,大家還可以有足夠的關注度,但是這些門閥士族子孫太多以後,人們的關注度就分散了。

為什麼武則天之後,唐朝才出現李白、杜甫、賀知章等這些大詩人

而他們在婚姻市場上卻有足夠的優勢,即便是當朝宰相,向這些門閥士族求婚,也未必能夠成功,甚至皇室兒女都競爭不過他們。比如唐文宗時期,為了給自己的女兒選一個女婿,結果這些名門望族都紛紛退避三舍,讓文宗無可奈何,感嘆李家200年的天子,還不如一個落魄的舊貴族。

比如唐朝王梵志有一首詩:“有兒欲娶婦,須擇大家兒。縱使無姿首,終成有禮儀。”意思是說要選擇媳婦,一定要大家閨秀,哪怕沒有樣貌,也是非常懂得禮儀的。王梵志作了很多打油詩,因為在儒家觀念裡,覺得這些詩都不入流,一直沒有流傳。但是他的詩卻真實反映了唐朝百姓生活全貌,他詩文要不是在敦煌中發現,可能要被永遠埋沒了。我們從他的詩裡可以看到當時社會觀念,寧願選擇一個懂禮儀的大家閨秀,也不選一個樣貌出眾的小家碧玉。

為什麼武則天之後,唐朝才出現李白、杜甫、賀知章等這些大詩人

武則天的憤怒

對於唐朝當權者來說,這種現象是難以容忍的,皇帝要求的是皇權的一家獨大,而世俗觀念裡的世家大族,是要進行打擊的。唐太宗時期便制定《氏族制》,希望官修姓氏譜系,把這些世家大族給排到後面去,但是絲毫沒有能夠改變世俗觀念。

武則天也是深受這種世俗觀念的毒害,武氏在唐朝是一個小姓,武則天父親本是一個木材商,因此當年要立武則天為皇后的時候,便遭到長孫無忌、褚遂良等人堅決反對,理由很簡單,就是覺得武則天出身太低。突厥默啜可汗曾經向唐朝求婚,要求唐朝派一個皇子過去,於是武則天在他們武家選了一個子弟過去,結果默啜可汗非常生氣,說可汗要嫁的是天子,是李氏這樣的大姓,而武氏小姓也,怎麼能夠配得上可汗的女兒。

為什麼武則天之後,唐朝才出現李白、杜甫、賀知章等這些大詩人

所以武則天對於門閥士族深惡痛絕,在她執政期間制定了《姓氏錄》,不是按照士族門閥排位次,而是根據當朝官員的品階進行位次的排列。但是這項制度效果仍然有限,社會觀念真不是一朝一夕能夠更改的。

於是武則天為了打擊這些山東的舊世族,搞了一個忌婚嫁制度,就是禁止這些這些世族之間互相通婚,你們不是誰都瞧不起嗎?那麼我就禁止你們互相通婚,看你們還和誰去通婚。結果這成為舊世族炫耀的資本,禁婚令成了光榮榜,如果你們家沒有在禁婚令裡,你都不好意思出來打招呼。

為什麼武則天之後,唐朝才出現李白、杜甫、賀知章等這些大詩人

對這種世俗觀念有所衝擊的應該是科舉的改革,武則天之前也有科舉,但是在殿試這個最後環節是由吏部來主持的。這一環節其實非常關鍵,為什麼後來所有科舉中弟都叫著天子門生,因為在殿試過程中形成了考生與皇帝的私人關係。這打破了以前科舉考試之中的師生關係,如果你受到某一個老師提攜,會終生形成一種私人關係。我們在《長安十二時辰》中看到,賀知章當朝很多年,門生眾多,在關鍵時刻,王爺都能夠替他出面。

為什麼武則天之後,唐朝才出現李白、杜甫、賀知章等這些大詩人

我們要知道唐朝科舉是不糊名的,是否中弟要看你的名望以外,還要看你是否拜對了老師。這種師生的關係模擬的是血親關係,有句古話“一日為師,終身為父”,這種社會關係非常鞏固,僅次於血緣的父子關係。而皇帝通過殿試這種儀式感的考試,把師生這種關係承接到皇權之下,君臣之間除了上下級關係外,還增加 了一層人倫的親情。

"

研究歷史會有一個奇特的發現,那就是唐朝的詩人雖然很多,但是這些大詩人都是在武則天之後出現。我們看李白、杜甫、賀知章、白居易、王維、柳宗元、皮日休等等,這些在歷史上給人們留下精美詩篇的幾乎都是在武則天之後湧現的。究其原因,這無疑要說到武則天對唐朝整個科舉制度的改革,不但在科舉之中增加了武舉,而且還增加了雜文,這才是促進唐朝文壇興盛的主要原因。

為什麼武則天之後,唐朝才出現李白、杜甫、賀知章等這些大詩人

門閥士族對唐朝的影響

說到武則天為什麼這麼重視科舉,其主要的目的還是為了打壓士族勢力,尤其是山東舊士族,這裡的山東並不是我們現在的山東,是指華山、崤山的東面,現在的河北省、山東省,以及河南省的部分地區。

為什麼武則天之後,唐朝才出現李白、杜甫、賀知章等這些大詩人

其實這些士族形成的歷史,要追溯到漢武帝時期。漢武帝為了獨尊儒術,無論是中央的官員,還是地方的官僚,都需要擅長經學的大儒來擔任的。所謂的經學,就是要研究儒家的經典,用儒家一套思想來治理國政,這是你當官從政的敲門磚。所以這些經學大儒都是把自己畢生所學傳給自家子弟,這樣時間久了就形成經學世家。尤其是九品中正的出現,讓這些士族牢牢控制了官僚階層。

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這些士族形成了門閥,這些門閥之間互相通婚,而且以家族的發源地,姓氏結合起來,形成了一整套自己的標準。東晉時期最顯赫的門閥就是王氏和謝氏了,王氏在東晉開國中有宰相王導,還有書聖王羲之,另外還有我們熟悉的“王與馬共天下”,這裡的馬,指的就是指皇帝馬家。

為什麼武則天之後,唐朝才出現李白、杜甫、賀知章等這些大詩人

除了琅琊王氏還有陳郡謝氏,這些門閥士族之間互相標榜自己,彰顯他們的身份,這種自我們拔高的現象一直持續到隋唐時期。隋唐時期形成了“五姓七望”,他們分別是隴西的李氏,趙郡的李氏、博陵的崔氏,清河的崔氏,范陽的盧氏,滎陽的鄭氏,太原的王氏。

這些名門士族雖然在唐朝的政治上慢慢失去了影響力,但是在文化上,尤其是世俗觀念上還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具有強大慣性勢能。他們擁有足夠的財富,納更多的妾,生更多的孩子,其繁殖能力也是非常強的。當這些士族人少的時候,大家還可以有足夠的關注度,但是這些門閥士族子孫太多以後,人們的關注度就分散了。

為什麼武則天之後,唐朝才出現李白、杜甫、賀知章等這些大詩人

而他們在婚姻市場上卻有足夠的優勢,即便是當朝宰相,向這些門閥士族求婚,也未必能夠成功,甚至皇室兒女都競爭不過他們。比如唐文宗時期,為了給自己的女兒選一個女婿,結果這些名門望族都紛紛退避三舍,讓文宗無可奈何,感嘆李家200年的天子,還不如一個落魄的舊貴族。

比如唐朝王梵志有一首詩:“有兒欲娶婦,須擇大家兒。縱使無姿首,終成有禮儀。”意思是說要選擇媳婦,一定要大家閨秀,哪怕沒有樣貌,也是非常懂得禮儀的。王梵志作了很多打油詩,因為在儒家觀念裡,覺得這些詩都不入流,一直沒有流傳。但是他的詩卻真實反映了唐朝百姓生活全貌,他詩文要不是在敦煌中發現,可能要被永遠埋沒了。我們從他的詩裡可以看到當時社會觀念,寧願選擇一個懂禮儀的大家閨秀,也不選一個樣貌出眾的小家碧玉。

為什麼武則天之後,唐朝才出現李白、杜甫、賀知章等這些大詩人

武則天的憤怒

對於唐朝當權者來說,這種現象是難以容忍的,皇帝要求的是皇權的一家獨大,而世俗觀念裡的世家大族,是要進行打擊的。唐太宗時期便制定《氏族制》,希望官修姓氏譜系,把這些世家大族給排到後面去,但是絲毫沒有能夠改變世俗觀念。

武則天也是深受這種世俗觀念的毒害,武氏在唐朝是一個小姓,武則天父親本是一個木材商,因此當年要立武則天為皇后的時候,便遭到長孫無忌、褚遂良等人堅決反對,理由很簡單,就是覺得武則天出身太低。突厥默啜可汗曾經向唐朝求婚,要求唐朝派一個皇子過去,於是武則天在他們武家選了一個子弟過去,結果默啜可汗非常生氣,說可汗要嫁的是天子,是李氏這樣的大姓,而武氏小姓也,怎麼能夠配得上可汗的女兒。

為什麼武則天之後,唐朝才出現李白、杜甫、賀知章等這些大詩人

所以武則天對於門閥士族深惡痛絕,在她執政期間制定了《姓氏錄》,不是按照士族門閥排位次,而是根據當朝官員的品階進行位次的排列。但是這項制度效果仍然有限,社會觀念真不是一朝一夕能夠更改的。

於是武則天為了打擊這些山東的舊世族,搞了一個忌婚嫁制度,就是禁止這些這些世族之間互相通婚,你們不是誰都瞧不起嗎?那麼我就禁止你們互相通婚,看你們還和誰去通婚。結果這成為舊世族炫耀的資本,禁婚令成了光榮榜,如果你們家沒有在禁婚令裡,你都不好意思出來打招呼。

為什麼武則天之後,唐朝才出現李白、杜甫、賀知章等這些大詩人

對這種世俗觀念有所衝擊的應該是科舉的改革,武則天之前也有科舉,但是在殿試這個最後環節是由吏部來主持的。這一環節其實非常關鍵,為什麼後來所有科舉中弟都叫著天子門生,因為在殿試過程中形成了考生與皇帝的私人關係。這打破了以前科舉考試之中的師生關係,如果你受到某一個老師提攜,會終生形成一種私人關係。我們在《長安十二時辰》中看到,賀知章當朝很多年,門生眾多,在關鍵時刻,王爺都能夠替他出面。

為什麼武則天之後,唐朝才出現李白、杜甫、賀知章等這些大詩人

我們要知道唐朝科舉是不糊名的,是否中弟要看你的名望以外,還要看你是否拜對了老師。這種師生的關係模擬的是血親關係,有句古話“一日為師,終身為父”,這種社會關係非常鞏固,僅次於血緣的父子關係。而皇帝通過殿試這種儀式感的考試,把師生這種關係承接到皇權之下,君臣之間除了上下級關係外,還增加 了一層人倫的親情。

為什麼武則天之後,唐朝才出現李白、杜甫、賀知章等這些大詩人

武則天在科舉之中還加試了雜文,也就是詩詞歌賦。所以這是唐朝文學興盛的一個主要原因,據《通典》記載:“太后(武則天)頗涉文史,好雕蟲之藝,永隆中始以文章取士。及永淳之後,太后君天下二十餘年,當時公卿百辟,無不以文章達。因循日久,寢以成風。”武則天喜歡雜文,當時的讀書人都把很大精力與時間投入到這些詩詞歌賦中來,而且那些王公貴族也都以文章來彰顯自己的地位,所以唐朝的文學與武則天科舉改革有非常大的關係。

武則天為了打擊這些貴族,特意提拔中低級的官吏,這些庶族出身的寒門之士,打破了這些名門望族對於官僚集團的壟斷。這些寒門庶族,可以說光腳的不怕穿鞋的,看準了機會便對山東士族進行猛烈進攻。

"

研究歷史會有一個奇特的發現,那就是唐朝的詩人雖然很多,但是這些大詩人都是在武則天之後出現。我們看李白、杜甫、賀知章、白居易、王維、柳宗元、皮日休等等,這些在歷史上給人們留下精美詩篇的幾乎都是在武則天之後湧現的。究其原因,這無疑要說到武則天對唐朝整個科舉制度的改革,不但在科舉之中增加了武舉,而且還增加了雜文,這才是促進唐朝文壇興盛的主要原因。

為什麼武則天之後,唐朝才出現李白、杜甫、賀知章等這些大詩人

門閥士族對唐朝的影響

說到武則天為什麼這麼重視科舉,其主要的目的還是為了打壓士族勢力,尤其是山東舊士族,這裡的山東並不是我們現在的山東,是指華山、崤山的東面,現在的河北省、山東省,以及河南省的部分地區。

為什麼武則天之後,唐朝才出現李白、杜甫、賀知章等這些大詩人

其實這些士族形成的歷史,要追溯到漢武帝時期。漢武帝為了獨尊儒術,無論是中央的官員,還是地方的官僚,都需要擅長經學的大儒來擔任的。所謂的經學,就是要研究儒家的經典,用儒家一套思想來治理國政,這是你當官從政的敲門磚。所以這些經學大儒都是把自己畢生所學傳給自家子弟,這樣時間久了就形成經學世家。尤其是九品中正的出現,讓這些士族牢牢控制了官僚階層。

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這些士族形成了門閥,這些門閥之間互相通婚,而且以家族的發源地,姓氏結合起來,形成了一整套自己的標準。東晉時期最顯赫的門閥就是王氏和謝氏了,王氏在東晉開國中有宰相王導,還有書聖王羲之,另外還有我們熟悉的“王與馬共天下”,這裡的馬,指的就是指皇帝馬家。

為什麼武則天之後,唐朝才出現李白、杜甫、賀知章等這些大詩人

除了琅琊王氏還有陳郡謝氏,這些門閥士族之間互相標榜自己,彰顯他們的身份,這種自我們拔高的現象一直持續到隋唐時期。隋唐時期形成了“五姓七望”,他們分別是隴西的李氏,趙郡的李氏、博陵的崔氏,清河的崔氏,范陽的盧氏,滎陽的鄭氏,太原的王氏。

這些名門士族雖然在唐朝的政治上慢慢失去了影響力,但是在文化上,尤其是世俗觀念上還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具有強大慣性勢能。他們擁有足夠的財富,納更多的妾,生更多的孩子,其繁殖能力也是非常強的。當這些士族人少的時候,大家還可以有足夠的關注度,但是這些門閥士族子孫太多以後,人們的關注度就分散了。

為什麼武則天之後,唐朝才出現李白、杜甫、賀知章等這些大詩人

而他們在婚姻市場上卻有足夠的優勢,即便是當朝宰相,向這些門閥士族求婚,也未必能夠成功,甚至皇室兒女都競爭不過他們。比如唐文宗時期,為了給自己的女兒選一個女婿,結果這些名門望族都紛紛退避三舍,讓文宗無可奈何,感嘆李家200年的天子,還不如一個落魄的舊貴族。

比如唐朝王梵志有一首詩:“有兒欲娶婦,須擇大家兒。縱使無姿首,終成有禮儀。”意思是說要選擇媳婦,一定要大家閨秀,哪怕沒有樣貌,也是非常懂得禮儀的。王梵志作了很多打油詩,因為在儒家觀念裡,覺得這些詩都不入流,一直沒有流傳。但是他的詩卻真實反映了唐朝百姓生活全貌,他詩文要不是在敦煌中發現,可能要被永遠埋沒了。我們從他的詩裡可以看到當時社會觀念,寧願選擇一個懂禮儀的大家閨秀,也不選一個樣貌出眾的小家碧玉。

為什麼武則天之後,唐朝才出現李白、杜甫、賀知章等這些大詩人

武則天的憤怒

對於唐朝當權者來說,這種現象是難以容忍的,皇帝要求的是皇權的一家獨大,而世俗觀念裡的世家大族,是要進行打擊的。唐太宗時期便制定《氏族制》,希望官修姓氏譜系,把這些世家大族給排到後面去,但是絲毫沒有能夠改變世俗觀念。

武則天也是深受這種世俗觀念的毒害,武氏在唐朝是一個小姓,武則天父親本是一個木材商,因此當年要立武則天為皇后的時候,便遭到長孫無忌、褚遂良等人堅決反對,理由很簡單,就是覺得武則天出身太低。突厥默啜可汗曾經向唐朝求婚,要求唐朝派一個皇子過去,於是武則天在他們武家選了一個子弟過去,結果默啜可汗非常生氣,說可汗要嫁的是天子,是李氏這樣的大姓,而武氏小姓也,怎麼能夠配得上可汗的女兒。

為什麼武則天之後,唐朝才出現李白、杜甫、賀知章等這些大詩人

所以武則天對於門閥士族深惡痛絕,在她執政期間制定了《姓氏錄》,不是按照士族門閥排位次,而是根據當朝官員的品階進行位次的排列。但是這項制度效果仍然有限,社會觀念真不是一朝一夕能夠更改的。

於是武則天為了打擊這些山東的舊世族,搞了一個忌婚嫁制度,就是禁止這些這些世族之間互相通婚,你們不是誰都瞧不起嗎?那麼我就禁止你們互相通婚,看你們還和誰去通婚。結果這成為舊世族炫耀的資本,禁婚令成了光榮榜,如果你們家沒有在禁婚令裡,你都不好意思出來打招呼。

為什麼武則天之後,唐朝才出現李白、杜甫、賀知章等這些大詩人

對這種世俗觀念有所衝擊的應該是科舉的改革,武則天之前也有科舉,但是在殿試這個最後環節是由吏部來主持的。這一環節其實非常關鍵,為什麼後來所有科舉中弟都叫著天子門生,因為在殿試過程中形成了考生與皇帝的私人關係。這打破了以前科舉考試之中的師生關係,如果你受到某一個老師提攜,會終生形成一種私人關係。我們在《長安十二時辰》中看到,賀知章當朝很多年,門生眾多,在關鍵時刻,王爺都能夠替他出面。

為什麼武則天之後,唐朝才出現李白、杜甫、賀知章等這些大詩人

我們要知道唐朝科舉是不糊名的,是否中弟要看你的名望以外,還要看你是否拜對了老師。這種師生的關係模擬的是血親關係,有句古話“一日為師,終身為父”,這種社會關係非常鞏固,僅次於血緣的父子關係。而皇帝通過殿試這種儀式感的考試,把師生這種關係承接到皇權之下,君臣之間除了上下級關係外,還增加 了一層人倫的親情。

為什麼武則天之後,唐朝才出現李白、杜甫、賀知章等這些大詩人

武則天在科舉之中還加試了雜文,也就是詩詞歌賦。所以這是唐朝文學興盛的一個主要原因,據《通典》記載:“太后(武則天)頗涉文史,好雕蟲之藝,永隆中始以文章取士。及永淳之後,太后君天下二十餘年,當時公卿百辟,無不以文章達。因循日久,寢以成風。”武則天喜歡雜文,當時的讀書人都把很大精力與時間投入到這些詩詞歌賦中來,而且那些王公貴族也都以文章來彰顯自己的地位,所以唐朝的文學與武則天科舉改革有非常大的關係。

武則天為了打擊這些貴族,特意提拔中低級的官吏,這些庶族出身的寒門之士,打破了這些名門望族對於官僚集團的壟斷。這些寒門庶族,可以說光腳的不怕穿鞋的,看準了機會便對山東士族進行猛烈進攻。

為什麼武則天之後,唐朝才出現李白、杜甫、賀知章等這些大詩人

比如庶族出身的李義府,他擔任的是中書舍人,主要是負責起草詔書的,他本來得罪了長孫無忌,在走投無路的時候,聽說皇帝有意立武昭儀為皇后,便覺得這是個機會,便順應皇帝的意思遞交一份奏摺,廢掉王皇后,改立武昭儀,武則天當然投桃報李,當上皇后以後,一步步把李義府提拔為宰相。

還有庶族出身的許敬宗,他與李義府一起建立庶族官員為核心的政治班底,歷史上稱為“北門學士”,包括範履冰、劉禕之、周興、來俊臣等這些人,為了清除這些官隴貴族,他們採用酷吏政治,專門羅列各種罪名,陷害大臣。雖然這種酷吏的手段非常恐怖,但是也是庶族崛起的一種手段。

"

研究歷史會有一個奇特的發現,那就是唐朝的詩人雖然很多,但是這些大詩人都是在武則天之後出現。我們看李白、杜甫、賀知章、白居易、王維、柳宗元、皮日休等等,這些在歷史上給人們留下精美詩篇的幾乎都是在武則天之後湧現的。究其原因,這無疑要說到武則天對唐朝整個科舉制度的改革,不但在科舉之中增加了武舉,而且還增加了雜文,這才是促進唐朝文壇興盛的主要原因。

為什麼武則天之後,唐朝才出現李白、杜甫、賀知章等這些大詩人

門閥士族對唐朝的影響

說到武則天為什麼這麼重視科舉,其主要的目的還是為了打壓士族勢力,尤其是山東舊士族,這裡的山東並不是我們現在的山東,是指華山、崤山的東面,現在的河北省、山東省,以及河南省的部分地區。

為什麼武則天之後,唐朝才出現李白、杜甫、賀知章等這些大詩人

其實這些士族形成的歷史,要追溯到漢武帝時期。漢武帝為了獨尊儒術,無論是中央的官員,還是地方的官僚,都需要擅長經學的大儒來擔任的。所謂的經學,就是要研究儒家的經典,用儒家一套思想來治理國政,這是你當官從政的敲門磚。所以這些經學大儒都是把自己畢生所學傳給自家子弟,這樣時間久了就形成經學世家。尤其是九品中正的出現,讓這些士族牢牢控制了官僚階層。

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這些士族形成了門閥,這些門閥之間互相通婚,而且以家族的發源地,姓氏結合起來,形成了一整套自己的標準。東晉時期最顯赫的門閥就是王氏和謝氏了,王氏在東晉開國中有宰相王導,還有書聖王羲之,另外還有我們熟悉的“王與馬共天下”,這裡的馬,指的就是指皇帝馬家。

為什麼武則天之後,唐朝才出現李白、杜甫、賀知章等這些大詩人

除了琅琊王氏還有陳郡謝氏,這些門閥士族之間互相標榜自己,彰顯他們的身份,這種自我們拔高的現象一直持續到隋唐時期。隋唐時期形成了“五姓七望”,他們分別是隴西的李氏,趙郡的李氏、博陵的崔氏,清河的崔氏,范陽的盧氏,滎陽的鄭氏,太原的王氏。

這些名門士族雖然在唐朝的政治上慢慢失去了影響力,但是在文化上,尤其是世俗觀念上還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具有強大慣性勢能。他們擁有足夠的財富,納更多的妾,生更多的孩子,其繁殖能力也是非常強的。當這些士族人少的時候,大家還可以有足夠的關注度,但是這些門閥士族子孫太多以後,人們的關注度就分散了。

為什麼武則天之後,唐朝才出現李白、杜甫、賀知章等這些大詩人

而他們在婚姻市場上卻有足夠的優勢,即便是當朝宰相,向這些門閥士族求婚,也未必能夠成功,甚至皇室兒女都競爭不過他們。比如唐文宗時期,為了給自己的女兒選一個女婿,結果這些名門望族都紛紛退避三舍,讓文宗無可奈何,感嘆李家200年的天子,還不如一個落魄的舊貴族。

比如唐朝王梵志有一首詩:“有兒欲娶婦,須擇大家兒。縱使無姿首,終成有禮儀。”意思是說要選擇媳婦,一定要大家閨秀,哪怕沒有樣貌,也是非常懂得禮儀的。王梵志作了很多打油詩,因為在儒家觀念裡,覺得這些詩都不入流,一直沒有流傳。但是他的詩卻真實反映了唐朝百姓生活全貌,他詩文要不是在敦煌中發現,可能要被永遠埋沒了。我們從他的詩裡可以看到當時社會觀念,寧願選擇一個懂禮儀的大家閨秀,也不選一個樣貌出眾的小家碧玉。

為什麼武則天之後,唐朝才出現李白、杜甫、賀知章等這些大詩人

武則天的憤怒

對於唐朝當權者來說,這種現象是難以容忍的,皇帝要求的是皇權的一家獨大,而世俗觀念裡的世家大族,是要進行打擊的。唐太宗時期便制定《氏族制》,希望官修姓氏譜系,把這些世家大族給排到後面去,但是絲毫沒有能夠改變世俗觀念。

武則天也是深受這種世俗觀念的毒害,武氏在唐朝是一個小姓,武則天父親本是一個木材商,因此當年要立武則天為皇后的時候,便遭到長孫無忌、褚遂良等人堅決反對,理由很簡單,就是覺得武則天出身太低。突厥默啜可汗曾經向唐朝求婚,要求唐朝派一個皇子過去,於是武則天在他們武家選了一個子弟過去,結果默啜可汗非常生氣,說可汗要嫁的是天子,是李氏這樣的大姓,而武氏小姓也,怎麼能夠配得上可汗的女兒。

為什麼武則天之後,唐朝才出現李白、杜甫、賀知章等這些大詩人

所以武則天對於門閥士族深惡痛絕,在她執政期間制定了《姓氏錄》,不是按照士族門閥排位次,而是根據當朝官員的品階進行位次的排列。但是這項制度效果仍然有限,社會觀念真不是一朝一夕能夠更改的。

於是武則天為了打擊這些山東的舊世族,搞了一個忌婚嫁制度,就是禁止這些這些世族之間互相通婚,你們不是誰都瞧不起嗎?那麼我就禁止你們互相通婚,看你們還和誰去通婚。結果這成為舊世族炫耀的資本,禁婚令成了光榮榜,如果你們家沒有在禁婚令裡,你都不好意思出來打招呼。

為什麼武則天之後,唐朝才出現李白、杜甫、賀知章等這些大詩人

對這種世俗觀念有所衝擊的應該是科舉的改革,武則天之前也有科舉,但是在殿試這個最後環節是由吏部來主持的。這一環節其實非常關鍵,為什麼後來所有科舉中弟都叫著天子門生,因為在殿試過程中形成了考生與皇帝的私人關係。這打破了以前科舉考試之中的師生關係,如果你受到某一個老師提攜,會終生形成一種私人關係。我們在《長安十二時辰》中看到,賀知章當朝很多年,門生眾多,在關鍵時刻,王爺都能夠替他出面。

為什麼武則天之後,唐朝才出現李白、杜甫、賀知章等這些大詩人

我們要知道唐朝科舉是不糊名的,是否中弟要看你的名望以外,還要看你是否拜對了老師。這種師生的關係模擬的是血親關係,有句古話“一日為師,終身為父”,這種社會關係非常鞏固,僅次於血緣的父子關係。而皇帝通過殿試這種儀式感的考試,把師生這種關係承接到皇權之下,君臣之間除了上下級關係外,還增加 了一層人倫的親情。

為什麼武則天之後,唐朝才出現李白、杜甫、賀知章等這些大詩人

武則天在科舉之中還加試了雜文,也就是詩詞歌賦。所以這是唐朝文學興盛的一個主要原因,據《通典》記載:“太后(武則天)頗涉文史,好雕蟲之藝,永隆中始以文章取士。及永淳之後,太后君天下二十餘年,當時公卿百辟,無不以文章達。因循日久,寢以成風。”武則天喜歡雜文,當時的讀書人都把很大精力與時間投入到這些詩詞歌賦中來,而且那些王公貴族也都以文章來彰顯自己的地位,所以唐朝的文學與武則天科舉改革有非常大的關係。

武則天為了打擊這些貴族,特意提拔中低級的官吏,這些庶族出身的寒門之士,打破了這些名門望族對於官僚集團的壟斷。這些寒門庶族,可以說光腳的不怕穿鞋的,看準了機會便對山東士族進行猛烈進攻。

為什麼武則天之後,唐朝才出現李白、杜甫、賀知章等這些大詩人

比如庶族出身的李義府,他擔任的是中書舍人,主要是負責起草詔書的,他本來得罪了長孫無忌,在走投無路的時候,聽說皇帝有意立武昭儀為皇后,便覺得這是個機會,便順應皇帝的意思遞交一份奏摺,廢掉王皇后,改立武昭儀,武則天當然投桃報李,當上皇后以後,一步步把李義府提拔為宰相。

還有庶族出身的許敬宗,他與李義府一起建立庶族官員為核心的政治班底,歷史上稱為“北門學士”,包括範履冰、劉禕之、周興、來俊臣等這些人,為了清除這些官隴貴族,他們採用酷吏政治,專門羅列各種罪名,陷害大臣。雖然這種酷吏的手段非常恐怖,但是也是庶族崛起的一種手段。

為什麼武則天之後,唐朝才出現李白、杜甫、賀知章等這些大詩人

由於中國儒家文化的影響,後世對於這位女皇的個人品德進行了很多無端的毀謗,比如《舊唐書》中,把武則天描繪成一個惡毒、淫蕩、工於心計的女人,但是我們看到,在他執政的50多年時間裡,社會穩定,人口顯著增長,而且文化也非常發達,是她繼承和發展了唐朝的貞觀之治,為後來玄宗的開元盛世奠定了基礎。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