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繫家鄉端午節

情繫家鄉端午節

走在大街小巷,處處可見超市小賣部門口堆放的翠綠的成捆的粽葉,那股清香迎面而來,不覺吮了吮鼻孔,是呀,不覺又是一年端午節,母親那忙碌的身影,家鄉那飄滿粽香的小院,那掛滿艾葉的大木門,小孩子們手腳上纏繞的那五彩的絲線和那歡快的笑聲都如影隨形般地一幕幕向我襲來,家鄉的端午節,無論何時,無論何地都是我永遠的思念與掛牽。

包粽子

情繫家鄉端午節

端午節家鄉最隆重的風俗之一就是包粽子了,包粽子也是我們小孩子最企盼的,往往還不到端午就扳著指頭算離端午還有多少天?然後是心急如焚的等待,一天,兩天,三天...

好容易臨近端午,親自跟大人們去集上買粽葉,購糯米、紅棗和各種豆子,穿梭於集市之間,粽葉的清香瀰漫於空氣中,看著那滿捆的綠綠的粽葉,聞著瀰漫於空氣中的清香,眼前就彷彿出現了母親架起柴火煮粽子的景象了,對於小孩子們來說,不管過什麼節,吃永遠是最具有誘惑力的。

母親總是在端午的前一天把米放在一個大盆裡泡上了,其餘的豆子泡在一個稍微小的盆子裡,棗也單獨泡著。粽葉往往清洗好了泡在一個大盆裡,這時滿院都飄著粽葉的清香的氣息,夾雜著小院裡正開著的白色梔子花的幽香,沁人心脾,讓人回味無窮,好像已吃到了香香的粽子。

通常是我這隻小饞貓在這些盆盆罐罐中穿梭不停,嘴裡嘟囔著:怎麼還不開始呀?怎麼還不開始呀?這時母親總會笑眯眯的回答:你這隻小饞貓,火候還不到,只有泡得火候,煮出粽子才香哪!

好像是等了老長時間母親才開工,只聽母親說了一聲:時侯到了。大家都分工忙起來,母親手巧得很,方粽、龍舟粽、三角粽都會包,而且包得很快,我只在母親旁邊打打下手,遞遞粽葉,拿拿繩子,打打結,也算是個小助理吧,驕傲得不要不要的,彷彿傾刻間那滿盆的粽子就是自己包的,成就感滿滿的。

母親和姐姐們一起包,有時她們幾個分工,一人包一個品種,有包純白糯米的,有包八寶豆子的,有包蜜棗的,剩下的包紅棗的,不要怕品種多到時不好區分,母親總有辦法:捆綁方式不一樣,就可以輕而易舉的把它們區分開。

例如純白米的用香蒲捆,八寶的用稻草捆,其餘的用繩捆一道或兩道都是區分標誌,到時粽子熟了,誰想吃哪樣的,問一下母親,絕不會拿錯,總覺得沒上過學的母親卻在這方面有著好聰慧的大腦和超強的記憶力,我真的是望塵莫及,佩服的很,直到現在也沒有把母親的全部本領學到家,著實感到慚愧。

等到全部包完,已然碩果累累了,一大盆,一大桶,一小盆全都是滿滿的粽子,這時剛瞟幾眼不吃,也感到心滿意足了,接下來便是漫長的等待了。

把所有的粽子放進一個大鐵鍋裡,鍋底架起木柴,火焰旺旺的,紅紅的,火苗親怩地舔舐著鍋底,等到開鍋,便香氣四溢了,整個村莊都氤氳在濃郁的粽香中,人們也都沉浸在端午節的快樂中了。

而今粽子在超市天天有賣的,想吃啥樣的都有,再也不用像小時候那樣只有在端午節時才能吃得到了,儘管這樣,我還是非常懷念小時候吃的母親親手包的那粽子,那種濃香的味道一輩子都忘不了。

情繫家鄉端午節

系五彩絲線

家鄉端午節第二個風俗就是給小孩子們系五彩絲線,三歲以下的孩子只系紅毛線就行,三歲至十八歲的系五彩絲線,方言稱“配五絲”,一般是在端午節的清晨,太陽還未出來時繫上,預示著一年都健健康康,好運連連。

記得小時候我們每每還在睡夢中時,就傳來母親那熟稔而溫馨的吆喝聲:起床嘍!吃粽子嘍!也不知道母親是幾點起床煮的粽子,那濃郁的滿屋子的粽子的香氣使我們一個個鯉魚打挺般快速起了床,咦,手腕上咋都漂亮起來了,原來我們還在睡夢中時母親就為我們一一系上了五彩絲線。

五彩絲線解時得等到夏天第一場大暴雨之後,解下放入雨水中,隨水流走,預示著夢想成真。現在我還依然記得我們在雨中嬉戲、放五彩絲線的情景,那些曾經的五彩斑斕的在雨中的夢幻,至今還記憶猶新,彷彿剛剛發生過。

還有一種說法是盛夏大暴雨之後放入湍急的水流中,讓它們隨著水流流入汨羅江,讓汨羅江的魚兒吞食之後就再也不敢靠近屈原的身體,讓先生自由自在地徜徉在他所喜愛的地方。

而今系五彩絲線的孩子也越來越少了,去年我說了一大通給女兒繫上了五彩絲線,沒過幾小時這熊孩子就解了下來,問她說帶著不得勁,想想我們小時候配帶時的那股興奮勁,只感到莫名其妙的不理解,到底哪裡不得勁了呢?

每年的端午,我都按小時候的慣例早早起床,趁太陽還未出來為女兒繫上五彩絲線,儘管她帶不了多長時間,同時也為自己小心翼翼地隆重地繫上五彩絲線,系另一隻手時得愛人幫忙,有時愛人會不解地問:這都多大了?還系?我只呵呵地笑笑:這裡面的情感你永遠不懂!

情繫家鄉端午節

掛艾草

情繫家鄉端午節

大門前掛艾草也是家鄉端午節的風俗之一,那時每逢端午,家家戶戶大木門前都掛滿了艾草,那股清幽的艾葉香一挨進村子就能聞到。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在家鄉,房前屋後,河溝地沿都處可見艾草,所以端午節家家戶戶門前也會掛滿了艾草。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淨化空氣。

那時記得母親在端午節的清晨都會拿一把鐮刀到老屋後面不幾分鐘就割了滿滿一筐子,回來我們把幾束艾草象辨辨子那樣辨在一起,每個門口都掛上,遠遠望去,像一面面綠色的小旌旗,感覺既能避邪,驅趕了蚊蠅,又美化了環境。

而今臨近端午,走在城市的大街上,在拐角處偶有一兩人賣艾草的,一問價格也是貴的嚇人,10元錢一束,裡面三小棵,心想,還是端午回老家去割一捆吧,那幽幽的艾香一定還如小時侯那般濃烈。

我一定把它帶回來如小時候一樣辨起來把它掛在我家大門上,這樣想著,竟也如小時侯一樣數著指頭算起來,端午節究竟還有幾天?母親在家準備的怎樣了?這樣想著,已斷然下定了決心:放了假一定要回家,重溫一下家鄉的端午節。

情繫家鄉端午節


編輯:xw

文字:力搖

圖片:網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