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利芳散文 | 濃情端午“槲墜”香

孫利芳散文 | 濃情端午“槲墜”香

“竹葉青青角粽香,鬆蒲菖艾懸明窗。釵頭艾虎闢群邪,五色絲線系香囊。”一到端午,南方家家戶戶都要包粽子,而在我們家鄉中原,因竹子較少,智慧的家鄉人民就因地制宜,選取槲墜葉子來做成端午節的美食。

春夏之交,經過幾場雨水的滋潤,一種中原特有的灌木就會在家鄉的山坡上綠起來,沒幾天就蔥蔥籠籠漫山遍野了。它的葉子大若手掌,圓圓的,表面光滑,聞起來有一種淡淡的清香。別看它普普通通跟其他的樹葉沒什麼差別,但到了端午節,它可就派上了大用場,家鄉的人們都會用它來做端午節的美食---槲墜。

孫利芳散文 | 濃情端午“槲墜”香


當古典詩意的端午伴著清新馥郁的麥香,從布穀聲聲的喜悅收穫中款款走來時,人們就三五成群挎著竹籃來到山坡上採摘槲墜的葉子。槲墜喜歡長在向陽的山坡上,只要有水有土有陽光,處處都有它們的身影。大夥一邊採摘槲墜的葉子,一邊哼著河南的豫劇小調,歡聲笑語談論著今年的收成。兒時的我則更喜歡邊採摘邊將槲墜葉子放在鼻尖上聞,一股特有的自然清香沁入肺腑,令人心曠神怡。

回家後,媽媽將槲墜葉子洗淨放在大鍋裡蒸煮,除去葉子中的澀味,等水放涼後再反覆揉搓使葉子變得更加光滑,這時,就可以用來包槲墜了。

孫利芳散文 | 濃情端午“槲墜”香


媽媽先把米用清水淘洗乾淨,浸泡一天,等米粒都吸足了水分變得白白胖胖,再把事先淘洗好的紅棗、花生、綠豆、紅豆、核桃仁、蓮子等拿出來,大家圍坐在一起,根據個人不同的口味,把各種餡放在槲墜葉子上,捲成細長型的圓筒,再把兩端摺疊起來,最後用細細的棉線纏繞,一個槲墜就包好了。全家齊動手,你一個我一個,不一會兒就包了滿滿一盆。

接下來,媽媽在院子裡架起一口大鐵鍋,用乾柴燒起大火開始蒸煮槲墜,大火煮上20分鐘再改用文火,細細煮上兩三個小時。每次媽媽蒸時,我不停地圍著灶臺轉,使勁吸著從鍋裡冒出來的清香氣,急不可待地問:“媽媽,好了沒?”媽媽笑著點著我的腦門說:“小饞貓,心急吃不了熱槲墜,一邊玩去,等蒸熟了我叫你。”我一邊玩一邊支著耳朵聽,當我終於聽到媽媽的喊聲從村頭飄來時,就一溜小跑回到家,媽媽囑咐我:“慢點吃,小心燙嘴。”

孫利芳散文 | 濃情端午“槲墜”香


我接過槲墜,一股淡淡的清香撲鼻而來,急急地拆開棉線,剝開槲墜葉子。白白的糯米、紅紅的大棗、綠瑩瑩的綠豆、香香的核桃仁,撒上一勺白糖,哇!吃起來又香又甜,又黏又軟,爽滑香糯,再加上槲墜葉子滲透到糯米里那股天然的清香,真是美味之至,我常常一口氣吃上四五個還意猶未盡。媽媽說,槲墜的葉子還是一種天然的防腐劑,煮熟的槲墜只要浸沒在煮時的原液中,可一月左右不變質,依然新鮮可口呢。

“五月榴花妖豔烘。綠楊帶雨垂垂重。五色新絲纏角粽。金盤送。” 端午,槲墜,不僅有著幾千年歷史文化的積澱和詩意,更有咱老百姓渴望幸福祥和煙火人生的蜜意柔情。艾葉的縷縷清香,槲墜的絲絲溫情,糯米的綿綿情愫,讓我親切,讓我感動,讓我幸福,讓我滿足,更讓我敬佩勤勞淳樸的家鄉人民。他們不僅發明了用艾葉、大蒜驅毒退瘟,更靠山吃山發明了獨具中原特色的傳統美食槲墜。而大自然賜予的平凡而又普通的槲墜,千百年來,就這樣在山坡上自生自滅風雨無懼,在端午來臨時,微笑頷首,披著一身清雅素靜的盈盈綠意,用它獨有的清香包裹出人間至真至純的美味,帶給人們無盡的喜悅和幸福。

孫利芳散文 | 濃情端午“槲墜”香


又是一年端午到,我放下一切雜務,學著媽媽的樣子,早早地上山採來槲墜葉子,趕在太陽出來之前採來帶著露珠的車前子、楊柳枝、艾葉、大蒜熬上一鍋驅毒茶,親手包一鍋家鄉原汁原味的美食“槲墜”,煮上一鍋五香茶雞蛋,炸上一鍋金黃色的熱油饃,再斟上一壺雄黃酒,和家人一塊過一個傳統的端午節,享受大自然帶給我們的清新美食,讓濃濃的鄉情在槲墜的悠悠香味中瀰漫升騰......

作者風采



孫利芳散文 | 濃情端午“槲墜”香


孫利芳 女,筆名清風明月,河南省汝州市人。河南省作協會員,汝州市作協副主席。喜歡守著一杯清茶,懷揣一顆素心,行走在文字裡,遊離在墨香中,在溫婉文字中尋一方屬於自己的青青芳草地。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