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端午 詩詞寄情

槐幄如雲,榴花半吐,又是一年端午將至。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重五節等。端午一般認為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節日,自古以來,中國各地都有包粽子、賽龍舟、飲雄黃酒、佩香囊、懸艾草菖蒲等風俗習慣。

中國古代詩詞中就有諸多關於端午民俗活動的描述。或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借屈原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高潔之志,對國家、民族那種萬劫不移的忠貞之行,以明“丹心照夙昔”的壯志;或描繪端午節人們沐浴更衣、飲下雄黃酒、賽龍舟的盛大景象;或敘閨中女子的情思,纏五彩絲線寄託美好願望;亦或抒發端午旅居在外的孤單寂寥之情。今天就讓我們穿越千年,感受文人騷客們筆下的端午情。

品味端午 詩詞寄情

端午即事

(宋 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見,新知萬里外。

丹心照夙昔,鬢髮日已改。

我欲從靈均,三湘隔遼海。

品味端午 詩詞寄情

五月五日的端午節,你贈與了我一枝艾草。故去的人已看不見,新結交的朋友又在萬里之外。往日一心只想為國盡忠的人,現在已經白髮蒼蒼。我想要從屈原那裡得到希望,只是三湘被遼海阻隔太過遙遠。

午日觀競渡

(明 邊貢)

共駭群龍水上游,不知原是木蘭舟。

雲旗獵獵翻青漢,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終古在,楚鄉遺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會,醉諷離騷不解愁。

品味端午 詩詞寄情

在端午節這天,圍在岸上的人們,驚怕地觀看著群龍在水上嬉戲,不知道原來這是裝飾成龍形的小船,船上彩旗獵獵作響,敲響的鑼鼓喧鬧,清清的水流。從古到今屈原的冤魂不散,楚國的風俗至今仍存。閒暇的日子正適合在江亭喝酒聚會,誦讀《離騷》,哪覺得其中的憂愁。

浣溪沙

(宋 蘇軾)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

流香漲膩滿晴川。綵線輕纏紅玉臂,

小符斜掛綠雲鬟。佳人相見一千年。

品味端午 詩詞寄情

微微小汗溼透了碧色的細絹,明日端午節用芳蘭草沐浴。流香酒般的浴水、油膩佈滿大晴的江面。五彩花線輕輕地纏在紅玉色手臂上,小小的符篆(或赤靈符)斜掛在耳下的黑色髮髻上。與朝雲同過端午節,天長地久,白頭偕老。

漁家傲·五月榴花妖豔烘

(宋 歐陽修)

五月榴花妖豔烘。綠楊帶雨垂垂重。

五色新絲纏角粽。金盤送。

生綃畫扇盤雙鳳。

正是浴蘭時節動。菖蒲酒美清尊共。

葉裡黃驪時一弄。猶瞢忪。

等閒驚破紗窗夢。

品味端午 詩詞寄情

五月是石榴花開得季節,楊柳被細雨潤溼,枝葉低低沉沉地垂著。人們用五彩的絲線包紮多角形的粽子,煮熟了盛進鍍金的盤子裡,送給閨中女子。

這一天正是端午,人們沐浴更衣,想祛除身上的汙垢和穢氣,舉杯飲下雄黃酒以驅邪避害。不時的,窗外樹叢中黃鸝鳥兒鳴唱聲,打破閨中的寧靜,打破了那紗窗後手持雙鳳絹扇的睡眼惺忪的女子的美夢。

南鄉子·小雨溼黃昏

(宋 李之儀)

小雨溼黃昏。重午佳辰獨掩門。

巢燕引雛渾去盡,銷魂。

空向樑間覓宿痕。

客舍宛如村。好事無人載一樽。

唯有鶯聲知此恨,殷勤。

恰似當時枕上聞。

品味端午 詩詞寄情

端午佳節的黃昏被綿綿小雨浸潤,我寂落的獨自輕掩門扉。樑間的燕子帶著它的雛鳥全都離開了,面對如此冷清的雨夜怎不讓人黯然銷魂,只能徒勞的向樑間尋覓燕子往日棲息的痕跡,懷念一下往日熱鬧歡欣的時光。

旅居的客舍就好像鄉野山村一樣,有了喜悅的事情也沒有人共飲一杯。這種沒有知音好友分享陪伴的遺憾,只有黃鶯的啼鳴瞭解,所以才殷勤的鳴叫安慰著我,就好像往日美好時光中在夢中、枕上聽到的一樣。

五月五日

(宋 梅堯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嘗奈讒謗,徒欲卻蛟龍。

未泯生前恨,而追沒後蹤。

沅湘碧潭水,應自照千峰。

品味端午 詩詞寄情

屈原已沉江自殺,楚人為他的不被容納而悲哀。哪裡能制止讒言,只不過試圖驅趕蛟龍罷了。沒有消除屈原生前的撼恨,反而追尋他死後的遺蹤。(只留下)碧綠的沅湘水,倒映著山峰的影子。

小重山·端午

(元 舒頔)

碧艾香蒲處處忙。誰家兒共女,慶端陽?

細纏五色臂絲長。空惆悵,誰復吊沅湘?

往事莫論量。千年忠義氣,日星光。

離騷讀罷總堪傷。無人解,樹轉午陰涼。

品味端午 詩詞寄情

到處採擷艾蒿、蒲草繁忙,誰家的青年男女,準備過端午節?五色絲帶纏繞著手臂唱歌跳舞。我內心惆悵,還有誰在端午節追悼屈原?過去的事不要評論衡量,屈原忠義氣節,可與日月相比。讀完了《離騷》總能感到悲傷。沒有人理解我的心情,只有在樹蔭底下乘涼。

賀新郎·端午

(宋 劉克莊)

深院榴花吐。畫簾開、束衣紈扇,午風清暑。

兒女紛紛誇結束,新樣釵符艾虎。

早已有、遊人觀渡。

老大逢場慵作戲,任陌頭、年少爭旗鼓。

溪雨急,浪花舞。

靈均標緻高如許。

憶生平、既紉蘭佩,更懷椒醑。

誰信騷魂千載後,波底垂涎角黍。

又說是、蛟饞龍怒。

把似而今醒到了,料當年、醉死差無苦。

聊一笑,吊千古。

品味端午 詩詞寄情

深深的庭院裡石榴花開得正豔。彩繪的帷簾敝開,我身穿粗麻衣服,手搖絲絹小扇。中午的清風驅散暑氣,顯得格外清亮。青年們紛紛炫耀自己的節日裝束。頭上插著釵頭彩符,身上佩著艾草紮成的老虎。爭先恐後的來渡口觀看賽龍船。我年紀大了,不願再去與人擁擠,只是站在遠處觀看。任憑那些年輕人搖旗擂鼓吶喊,船漿起伏,江面上浪花翻卷飛舞。

屈原的精神千古永存,屈原的風致萬世流傳。他生平帶著芳草,胸襟懷抱如美酒清醇甘甜。誰信在千載之後,他在江底的靈魂還會把米粽垂涎。說什麼是怕蛟龍發怒,才把粽子扔進江中給蛟龍解讒。唉,這些傳說是多麼荒誕。假如他一直活到今天,倒不如與世皆醉死在當年,反而省去許多苦惱怨煩。想到這裡便有興作此詞以為笑談,憑弔一下千古含冤的屈原。

端午日

(唐 殷堯藩)

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昇平。

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

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

品味端午 詩詞寄情

年輕時,每逢佳節,總愛生出許多情感,現在老了,誰還有心思平白無故去感慨萬千;在端陽這天,懶得學人家懸掛艾草和驅邪符的習慣,只祈望一盞蒲酒,共話天下太平。鬢髮是一天比一天增加了銀白,石榴花如紅錦般射目,年年應節而開;可嘆在歲月面前,聖賢也罷蠢人也罷都是瞬息過客,誰知道有幾人湮沒無聞,有幾人名垂青史呢。

臨江仙·高詠楚詞酬午日

(宋 陳與義)

高詠楚詞酬午日,天涯節序匆匆。

榴花不似舞裙紅。

無人知此意,歌罷滿簾風。

萬事一身傷老矣,戎葵凝笑牆東。

酒杯深淺去年同。

試澆橋下水,今夕到湘中。

品味端午 詩詞寄情

我放聲吟誦楚辭,來度過端午。此時我漂泊在天涯遠地,是一個匆匆過客。異鄉的石榴花再紅,也比不上京師裡的舞者裙衫飄飛,那般豔麗。沒有人能理解我此時的心意,慷慨悲歌后,只有一身風動涼過。萬事在如今,只是空有一身老病在。牆東的蜀葵,彷彿也在嘲笑我的淒涼。杯中之酒,看起來與往年相似,我將它澆到橋下的江水,讓江水會帶著流到湘江去。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