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這天似乎極易引發爭議,之前是甜鹹粽子之爭,今天又出現端午快樂和端午安康的爭論,因為有人說紀念屈原不能快樂,只能道安康不可祝快樂。


端午安康和端午快樂,都沒錯

其實,中國的傳統節日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大多會被附會上某些傳說作為“起源”,特別是某些歷史人物碰巧與某日有關聯,便會產生“紀念說”。而這些故事傳說遠遠晚於節日誕生,都是後人構建出來的,其中“端午紀念屈原說”影響最廣。但端午這日除了有屈原傳說,也與吳國名相伍子胥、晉國名士介子推、越王勾踐、孝女曹娥等歷史人物有所關聯。

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好天氣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稱為“端陽節”。之所以用“端”,是因為古漢語的“端”有開頭、初始的意思,“端五”也就是“初五”。

“仲夏端午謂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與夏至同。”——西晉的《風土記》


據說端午節的名稱有二十多個,在中國所有傳統節日當中叫法最多。唐代以前常用的名稱是“五月初五”,唐以後,“端午”便取代其他別稱,成為主流稱呼。名稱的多變與端午節的演變有關,端午起源於南方吳越先民的龍圖騰祭祀 ,注入夏季時令“祛病防疫"風尚,把端午視為“惡月惡日”起於北方,附會紀念屈原等歷史人物……端午涵蓋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學等方面的內容,最後形成如今深邃豐厚的文化內涵。因此,端午節在傳承發展中雜揉了多種民俗為一體,節俗內容豐富,其中划龍舟與食粽這兩大傳統禮俗自古傳承,至今不輟。


端午安康和端午快樂,都沒錯

由於五月酷暑將至,蚊蟲滋生,五毒(蠍子、蛇、壁虎、蜈蚣、蟾蜍)出沒,古時在沒有醫療衛生設備的民間,容易發生傳染病,瘟瘡蔓延,因此五月被稱為“惡月”“毒月”。《呂氏春秋》裡有言:是月也,日長至,陰陽爭,死生分。也就是,五月是陰與陽,生與死激烈鬥爭的一個月。重五(五月五)這天更是被視作不吉利的日子,即“凶日”,父母都於當日將未滿週歲的兒女帶往外婆家躲避,以逃脫災禍,故稱躲午

“羊腔酒擔爭迎婦,遣鼓龍船共賽神”——陸游《豐歲》 “已嫁之女召還過節”。——《嘉靖隆慶志》 “女之新嫁者,於是月俱迎以歸,謂之‘躲端午’”。——《灤州志》


這也是為何許多地方的端午習俗多與辟邪厭疫有關,過去的人在今天喝雄黃酒,用雄黃在小孩額上寫王字,還有用艾蒲洗澡沐浴,貼五毒圖,在手臂上系五彩絲以闢兵及鬼,扎艾草等等。這些在汪曾祺的《端午的鹹鴨蛋》裡都能看到:

家鄉的端午,很多風俗和外地一樣。系百索子。五色的絲線擰成小繩,系在手腕上。絲線是掉色的,洗臉時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紅一道綠一道的。做香角子。絲絲纏成小粽子,裡頭裝了香面,一個一個串起來,掛在帳鉤上。貼五毒。紅紙剪成五毒,貼在門檻上。


端午安康和端午快樂,都沒錯


喝雄黃酒。用酒和的雄黃在孩子的額頭上畫一個王字,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 有一個風俗不知別處有不:放黃煙子。黃煙子是大小如北方的麻雷子的炮仗,只是裡面灌的不是硝藥,而是雄黃。點著後不響,只是冒出一股黃煙,能冒好一會。把點著的黃煙子丟在櫥櫃下面,說是可以薰五毒。


還有一個風俗,是端午節的午飯要吃“十二紅”,就是十二道紅顏色的菜。十二紅裡我只記得有炒紅莧菜、油爆蝦、鹹鴨蛋,其餘的都記不清,數不出了。也許十二紅只是一個名目,不一定真湊足十二樣。不過午飯的菜都是紅的,這一點是我沒有記錯的,而且,莧菜、蝦、鴨蛋,一定是有的。


端午安康和端午快樂,都沒錯


端午安康和端午快樂,都沒錯

我是在南京生活幾年後,才知道“十二紅”和掛艾草,只要端午這日去菜場,必能看到一片熱鬧歡騰。每個人都捧著一束艾草,拎著一兜水靈靈的莧菜,頭上微微冒汗,卻又生氣盎然。雖打小沒這些習慣,但很快就入鄉隨俗,歡天喜地買回家掛起來,吃起來。看到這樣一段話,覺得很恰切:

“中國節是活潑潑、熱鬧鬧的,一派天然生機,總是美景美食相生,親情愛情與共,沒那麼多冬烘的夫子氣。”


端午安康和端午快樂,都沒錯

圖源:微博@杭州宋樂天


可不是麼?古人並不避諱端午是個凶日,其重點在於“邪祟不侵,五毒退散”,該防要防,該吃當吃,該玩則玩,享樂並不耽誤。以生代死,以死代生,這本就是中國人的生命哲學。豁達而積極的生命觀,正體現在端午這日的各種習俗中。翻一翻古時端午相關的記載與畫冊,你會發現,這一天的顏色是五彩的,氣味是芬芳的,景象是雅麗的:

“端午節物:百索艾花、銀樣鼓兒花、花巧畫扇、香糖果子、粽子、白團。紫蘇、菖蒲、木瓜,並皆茸切,以香藥相和,用梅紅匣子盛裹。”——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端午》


端午安康和端午快樂,都沒錯

“五月初一日起,至十三日止,宮眷內臣穿五毒艾虎補子蟒衣。門兩旁安菖蒲、艾盆。門上懸掛吊屏,上畫天師或仙子、仙女執劍降毒故事……初五日午時,飲硃砂、雄黃、菖蒲酒,吃粽子,吃加蒜過水麵。賞石榴花,佩艾葉,合諸藥,畫治病符。”——明·劉若愚《酌中志》


端午安康和端午快樂,都沒錯



“五日,俗稱端五。瓶供蜀葵、石榴、蒲蓬等物,婦女又簪艾葉、榴花,號為‘端午景。’”——清·顧祿《清嘉錄.五月.端五》


端午安康和端午快樂,都沒錯


端午,古人們祈禱著安康幸福,享受著輕鬆愉悅。今天我們保留的傳統雖不再是當日之意義,但其寄託的精神不變,那就是:遠離疫病,健身強體,享受陽光和水,追求天人合一。

端午,互道安康,互祝快樂。都很好。


端午安康和端午快樂,都沒錯

端午安康和端午快樂,都沒錯

端午安康和端午快樂,都沒錯

端午安康和端午快樂,都沒錯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