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張桌,3個人,19年,他創造了中國電視一大壯舉


英國作家奧斯卡·王爾德說過:“愚人創造了世界,智者不得不活在其中,”這彷彿就是主持人竇文濤的人生寫照。

有人說,名嘴的動人之處各有千秋,白巖鬆曉之以理,董卿動之以情,而竇文濤則是秀之以趣。

竇文濤的節目裡,謙卑與通俗是他的常態,自稱以“黃段子”起家的他,被稱為“天下第一黃”,卻也讓中國電視開始說“人話”。

《圓桌派》第四季即將開播的消息一出,立即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人們期待著這個“滿嘴跑火車”的老油條,會繼續給我們帶來怎樣的思想碰撞。

1張桌,3個人,19年,他創造了中國電視一大壯舉

鳳凰于飛

23年前,剛剛加入鳳凰衛視的竇文濤,還是個血氣方剛的小夥子。

在香港深水灣的出租屋裡,他常常往窗口一站,用望遠鏡眺望遠處半山腰上李嘉誠的豪宅,笑嘻嘻地衝著身旁的陳魯豫和許戈輝說:“你們等著吧,十年後我一定會站在那棟別墅裡,拿望遠鏡看對面的你們。”

這個時候,魯豫就會調侃道:“站在李嘉誠傭人的房間裡吧!”

1張桌,3個人,19年,他創造了中國電視一大壯舉

▲ 竇文濤(左三)、陳魯豫(左二)、許戈輝(左四)

四分之一個世紀過去了,竇文濤沒走進那棟別墅,但卻在不知不覺間,完成了中國電視史上的一個創舉。

1985年,對就讀於石家莊一中的竇文濤來說,是重要的一年,這一年他考入了武漢大學新聞系,這位土生土長的河北青年,從此離開了故鄉的小城,為了理想奔赴更廣闊的天地。

大學生涯塑造了竇文濤一生的職業理想,畢業後,他輾轉於幾家電臺和電視臺,朝九晚五,業績平平,直到迎來了自己人生中第二個改變命運的時刻。

1996年,懷著一顆忐忑的心和一腔滾燙的熱血,竇文濤前往香港,加入正在籌劃的鳳凰衛視,沒想到在這裡達到了他的事業巔峰。

剛到香港,囊中羞澀的竇文濤與陳魯豫、許戈輝三人合租了一間單元房,深厚的革命友誼曾一度被鄰居誤解。

創臺之初節目很少,他們一週有5天空閒時間,竇文濤心想,我幹嘛不去再打一份工呢?於是他每天去餐廳端盤子,雖然辛苦,但那是竇文濤最單純快樂的時光。

香港的淪陷,成就了張愛玲筆下的傾城之戀,恰恰與之相反,香港的迴歸,帶給了竇文濤一個絕妙的機會。

當時,中英兩國商定1997年7月1日是香港正式迴歸日,而6月30日開始,兩國儀式性的直播就已正式拉開序幕。於是鳳凰衛視推出了一檔“60小時說不停”的欄目,不間斷直播香港迴歸的整個過程,這對主持人來說是一個極大的挑戰。

竇文濤上場前緊張得大腦充血,一直在嘴裡默唸佛經,然而鏡頭一給到他,他就像打了雞血一般,憑藉三寸不爛之舌,一個人竟然從頭到尾撐了6個小時。

臺裡對文濤的潛能有一個認識過程,通過這次出彩的表現,領導逐漸重視起這個平時看上去略顯羞澀的小夥子,於是交給他一檔新節目,名叫《鏘鏘三人行》,取自“鳳凰于飛,和鳴鏘鏘”。

1張桌,3個人,19年,他創造了中國電視一大壯舉

▲ 《鏘鏘三人行錄製現場》

據竇文濤說,《鏘鏘三人行》是領導逼出來的,最初定位是嚴肅的時事評論,而且臺裡沒有經費,不會幫他天天找嘉賓,最好仨人固定。這可難倒了竇文濤,哪有人能什麼都會聊呢?

每次沒辦法的時候,竇文濤喜歡在生活中找依據,憋到最後終於通了,聊天嘛!

於是立刻給主任寫信,說大板塊時段其實可以容納一種非線性無主題的結構,他還為這個想法立了一個主義,叫「海天主義」,“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後來每次想起來,竇文濤都覺得這名兒傻到家了。

1998年4月1日,一個愛耍貧的主持人與一個跑題跑不停的節目,在香港鳳凰衛視開播了。

從那之後,《鏘鏘三人行》開創性地將生活中的朋友閒聊搬上電視熒屏,談風花雪月,講尺度不小的黃段子,以調侃的口吻談論時事,竇文濤找到了自己的語言,一種在此前的中國電視上罕見的語言。

一經播出,立即受到觀眾們喜愛,人們說:“終於有一個節目不裝了”。

《新週刊》在《鏘鏘三人行》10週年的時候評價竇文濤對中國電視的貢獻:“他讓中國電視開始說“人話”,有效地令電視與生活中的知識分子們互換著談資與學識,並使各種官方消息和民間話語找到了一個相得益彰的表達出口。”

於是,一張桌子,三個人,三杯茶,一聊就聊了19年,共5000多集,這看上去像極了一場行為藝術。

從馬未都、馬家輝到許子東、樑文道,嘉賓一茬一茬的換,主持人始終都是竇文濤,人們笑稱“鐵打的文濤,流水的嘉賓”。

1張桌,3個人,19年,他創造了中國電視一大壯舉

在中國電視上,除了新聞聯播和天氣預報,恐怕沒有節目能像《鏘鏘》這樣,能以如此的高密度扛這麼久。

從1998年到2017年,這張不大的桌子,滋養了無數人的精神世界,也塑造了無數人的價值觀。

隨之深入人心的,還有竇文濤插科打諢的“混不吝”氣質,他喜歡裝傻,善於調侃,總是一副賊溜溜的樣子,最重要的是,他的玩笑總是尺度很大。他常常自稱靠講“黃段子”起家。

一位報社主編第一次見到竇文濤,招呼他說:“你好文濤,天下第一黃。”

1張桌,3個人,19年,他創造了中國電視一大壯舉

性情中的俗人

《鏘鏘三人行》逐漸成為鳳凰的王牌節目,在陰盛陽衰的鳳凰衛視裡,竇文濤成了萬花叢中一點綠。

《魯豫有約》開播15週年之際,陳魯豫將同是鳳凰開臺的五位主持人請進演播室,聊聊名嘴幕後的那些事兒。

1張桌,3個人,19年,他創造了中國電視一大壯舉

▲ 《魯豫有約》錄製現場

唯一的男主持竇文濤站在正中,他自黑道:“我們是五大花旦,沒有什麼性別之分”,引得現場一陣歡笑。接著,魯豫出題,請大家用一個詞概括自己的職業生涯,許戈輝說了四個字“激情燃燒”。

竇文濤則即興對了一首打油詩:“鳳凰臺上鳳凰遊,文濤越遊越風流,戈輝燃燒正燦爛,文濤只剩一滴油”,觀眾們捧腹大笑。

妙語連珠,趣味橫生,是竇文濤特有的主持風格,他能使沉重的話題不再壓抑,使犀利的觀點不再刺耳,總是試圖用“不嚴肅”的調侃掩蓋“正經”,這也讓觀眾常常用“猥瑣”、“油膩”這樣的詞來形容他,還稱他“和稀泥”。

竇文濤也常常自嘲道:“《鏘鏘》的嘉賓有風骨,《鏘鏘》的主持一身媚骨啊。”

有一次,一本正經的王蒙上節目,他眯著眼笑道:“王老師這麼多年來事業如此成功,與幸福的夫妻生活大有關係。”

嘉賓馬家輝曾在節目上討論人設的話題時說道:“這是個全民演戲的時代。”竇文濤笑著接道:“以為我是個IP,其實就是個屁。”

別人藏拙,竇文濤卻喜愛露拙。

在人們眼中,《鏘鏘三人行》是一個有文化的節目,但其實這並不是竇文濤的初衷,他說:“如果我跟一個人的談話,能夠給你帶來知識的營養和能夠給你帶來笑聲,我偏向於給你帶來笑聲,哪怕沒有意義。”

竇文濤小時候,父親寫字很漂亮,尤其擅長草書,但他從小就告訴竇文濤,給別人看的東西別寫連筆,要一筆一劃,字可以難看,但不能讓人看不懂。這個道理竇文濤一直銘記在心,也逐漸成為了他的人生準則。

在網絡上曾引起巨大爭議的一期節目中,竇文濤請到了作家馮唐與演員俞飛鴻,在談到大齡未婚女性的話題時,竇文濤問俞飛鴻說:“你覺得你天天自己一個人呆著,精神正常嗎?”

1張桌,3個人,19年,他創造了中國電視一大壯舉

▲ 竇文濤與俞飛鴻

其實在私底下,竇文濤與俞飛鴻是很好的朋友,兩人以閨蜜相稱,他對俞飛鴻再瞭解不過了。但像這樣揣著明白裝糊塗地發問,在竇文濤的主持裡並不是少數,這不僅是為了拋磚引玉,激發嘉賓的表達欲,在某種程度上,更是代表了大眾視角。

作為面向普羅大眾的節目,主持人真的有必要用太多專業性詞彙來進行描述嗎?

竇文濤覺得自己主持《鏘鏘三人行》並不是在寫論文,而更像是在畫畫,不只要把握色彩明暗,還要把握整體視覺,把專業性深層次的東西通俗性表達出來,這比主持一場大型直播晚會還要難。

而面對人們說他“和稀泥”,竇文濤覺得:“我的專業不是觀點,我的專業是介紹觀點,我才無所謂你這個觀點是正確還是錯誤,我關心的是你這個觀點聊得有沒有意思,除了極少數大是大非的問題,我對大多數事情是沒有觀點的。”

稀泥,對他來說是種很好的生態,稀泥裡微生物眾多,就像他的節目也需要包容各種不同的觀點,作為主持人,竇文濤時刻強調自己的職業素養。

曾在新疆生活過的王蒙,教給竇文濤一句維語,讓他一直記憶猶新,並奉為真理,逢人他就會炫耀:“你知道‘塔瑪霞爾’是什麼意思嗎?”

1張桌,3個人,19年,他創造了中國電視一大壯舉

在對方一臉疑惑的表情下,他會得意地解釋,這個詞接近於我們說的嬉戲玩耍、怡然自得,其實人生除了生死之外,都是“塔瑪霞爾”。

“有些人是影響世界,有些人解釋世界,我呢,希望享受、感受世界,”這是屬於竇文濤的“小家”理想。

1張桌,3個人,19年,他創造了中國電視一大壯舉

一直“從心”

竇文濤不是沒正經過。

2004年,竇文濤以迥然不同的形象開啟了一檔新節目,名叫《文濤拍案》,為人們講解大案要案,他正義凜然激情澎湃,觀眾時常被他慷慨激昂的話語所感染。

然而《文濤拍案》的錄製過程對竇文濤來說,卻是一種痛苦的折磨。

《鏘鏘三人行》的錄製,是直播形式的錄播,沒聊好的時候也不少,但錄好錄壞都是一錘子買賣,不可能讓嘉賓上去重新聊一遍。但《文濤拍案》不一樣,它正好卡在了竇文濤的強迫症節上。

1張桌,3個人,19年,他創造了中國電視一大壯舉

▲ 《文濤拍案》

陳魯豫回憶那時的竇文濤,他時常從早上錄到午夜,說一遍臺詞,跑去看錄像,覺得沒發揮好,再跑回去重新說一遍,到最後所有工作人員都睡著了,他還在跟自己較勁。

到天快亮的時候,竇文濤一個人開車回家,正趕上大暴雨,他兩眼通紅,車兩邊的水花就像軍艦激起的浪一樣,看著遠方天空泛起的魚肚白,他麻木的心中泛起了四個字:了無生趣。

後來竇文濤在一場講座中講到,自己中學時的日記本里記著這樣一句話:“哥哥告訴我,做任何一件事都要像對待一件藝術品一樣。”他笑言所有的悲劇都因這句話而起,自己的擰巴從那時起就註定伴隨自己一生。

缺少安全感是竇文濤與生俱來的性格缺陷。

剛到鳳凰臺時,他覺得自己表現落後,天天擔心會被炒魷魚,每次拿到工資信封都因為害怕裡面夾著辭退信,遲遲不敢拆開,到家後先盤算一遍傢俱怎麼打包,才敢拆開。

“哎呦,沒被炒啊!”找了半天沒找到辭退信,竇文濤長舒一口氣,然後又陷入了下一輪的憂慮。

儘管《文濤拍案》的收拾率極佳,但對他來說實在折磨,一再請辭之下,終於在2011年停播。

許多觀眾對竇文濤的評價裡,總會帶著“真實”這樣的字眼,但竇文濤不太懂這是什麼意思。很多時候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真實想法是什麼,他常常處於自我否定的狀態,骨子裡的自卑是平凡的家庭帶給他的烙印。

1張桌,3個人,19年,他創造了中國電視一大壯舉

▲ 童年竇文濤

他似乎總是努力把自己藏起來,這像極了他的父親。竇家人從不到處串門,父親出門總是戴著頂帽子,像是怕被認出來一樣,走路特別快,回到家一屁股坐在沙發上,才覺得自己終於安全了。

和父親相似,竇文濤一樣不喜歡出門見人,《鏘鏘三人行》的主編畢蜂曾約他去看戲,她把票遞給文濤讓他自己先進場,但她發現竇文濤一直不安地站在她的背後,這才意識到他可能是需要人陪他一起進去。

進場後,臺裡的領導正巧也在,過來邀請竇文濤散場後一起去後臺慰問演員,畢蜂回憶道:“他抱著他的揹包越縮越小,越縮越小,就咬著那個包躲在那個位子上了,整個人非常緊張,戲還沒完,一溜煙跑了。”

竇文濤甚至一點不覺得,自己跟這個世界有多緊密的關係。

他從不在節目裡說“你好、再見”,觀眾調侃他是“不願意跟世界打招呼的人”。

鳳凰的小田十分精準地評價了竇文濤:“他是個文人,性格像頭霸氣的獅子,思考力像匹蒙古的野馬一樣奔放,但行動上卻像只米老鼠。”

有人站著說話,有人跪著說話,竇文濤卻總是蹲著說話的那一個,就像他說,自己不過“從心”二字,加在一起就是一個“慫”。

1張桌,3個人,19年,他創造了中國電視一大壯舉

貪婪的求知者

在一期《圓桌派》的節目上,嘉賓向竇文濤取經,如何做到主持20多年依舊長盛不衰,竇文濤自嘲道,因為我就沒紅過,就靠著老臘肉的一股風乾勁兒。

1張桌,3個人,19年,他創造了中國電視一大壯舉

▲ 《圓桌派》

蔡康永說,如果你突然發現你看了很久的一檔節目,突然不喜歡了,就說明你成長了,但竇文濤連同他的《鏘鏘》,自身一直在成長。

互聯網時代讓《鏘鏘》實現了覆蓋整個中國的夢想,但也稀釋了它無可取代的市場地位,節目的基調也需要隨著大環境與時俱進。

從最初的侃大山,到明星三人行,再到百姓關注的民生問題,竇文濤始終嘗試為節目不斷注入鮮活的力量,這與他一貫以來旺盛的求知慾分不開。

陳魯豫總是問竇文濤,你在家幹嘛啊?竇文濤說,我在家忙不過來啊。

讀書,賞畫,看劇對竇文濤來說是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糧,他沉溺於把自己丟進知識的海洋裡,一個人在裡面遨遊。朋友最害怕和他一起逛博物館,因為竇文濤每次一進去就很難走出來。

在樑文道的眼中,竇文濤骨子裡是晚明江南文人的性格。他的朋友圈子很小,都是些比他大5到10歲的藝術家、收藏家,沒事坐在一起喝茶聊天,賞玩賞玩新得的石頭、古傢俱、青銅器,彷彿生活版的《三人行》。

不斷攝入不斷輸出,任外界風雲變幻,竇文濤規律地活在自己的世界裡,直到2017年9月《鏘鏘三人行》停播,竇文濤才從這場大夢中醒來,抬眼看看外面,恍如隔世。

這彷彿早有預兆,一位朋友曾替他去寺廟求事業籤,中的籤是“王質遇仙”。

這是一個民間傳說,晉時一位名叫王質的樵夫上山砍柴,遇山洞裡兩老翁下棋,便在一旁觀戰。回到家,王質發現自己的斧柄已經朽爛,村裡已經沒有一個認識的人了,原來世間已經換了朝代。

竇文濤就像那個遇仙的王質。

1張桌,3個人,19年,他創造了中國電視一大壯舉

後世的文人給這個遇仙的故事安排了兩種結局,王質或「號慟而絕」,或「入山得道」。不是沒有驚慌過,但平靜下來後,竇文濤給自己安排的道路,是作出些調整。

陳魯豫的新書發佈會上,竇文濤繼節目停播後第一次面對大眾,在提問環節,一名觀眾激動地問道:“文濤老師,你到底什麼時候能回來?”

竇文濤自己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回來,甚至不知道回哪去,但他知道自己正在努力地克服自己的擰巴,努力迴歸生活。

他開始頻繁地“出去掙點錢”,參加之前覺得很丟人的商演,也去一些選秀節目當嘉賓,心裡時刻慰藉自己,我又不傷天害理有什麼丟人的。在理想與現實之間,他願意稍微妥協。

但有些事,他又不願意妥協。在一場慶典活動上,北京特殊兒童康復訓練中心的校長講述了自閉症孩子的故事,竇文濤立即把屬於自己的主持紅包現場捐出,並說:“借花獻佛,替我抱抱那些孤獨的孩子們吧!”

《鏘鏘三人行》停播了,但竇文濤對知識的探索並沒有停止。故紙堆依舊是他的命根子,有時為了查找一幅畫的作者出身,他可以琢磨很長一段時間,就像新生的孩子渴望母親的懷抱,竇文濤也貪婪地在知識的海洋裡尋找天堂,“來這個世界走一遭,我想把每個人覺得好玩的東西都享受一下。”

1張桌,3個人,19年,他創造了中國電視一大壯舉

好在,另外一檔類似的節目《圓桌派》上線了,竇文濤依然用外圓內方的謙卑姿態,引領著一次次的思想碰撞,識圖讓思維的火花更美更絢麗。

觀眾們倍感欣慰的同時也發現,竇文濤還是那個“沒有脫離低級趣味的人”,只是經過歲月的沉澱,老臘肉的風味歷久彌新,讓人越發想要嗦一嗦。

參考資料:

1.虎嗅:《<鏘鏘三人行,行了19年,終於不行了》

2.三聯生活週刊:《沒有<鏘鏘三人行>的日子》

3.新週刊:《竇文濤:世界很有趣,你不能總有潔癖》

4.張笑恆:《竇文濤的說話之道》

5.人物:《竇文濤: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

6.人物:《有人站著說話,有人跪著說話,我是蹲著說話》

7.《鏘鏘三人行》

8.《圓桌派》

注:圖片來源於網絡。

十點人物誌原創內容 轉載請聯繫後臺授權

1張桌,3個人,19年,他創造了中國電視一大壯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