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敬而畏之的竇太后

圖為林心如在《美人心計》中飾演竇漪房



竇太后,名漪房,河北清河人。她歷經漢文帝、景帝、武帝三朝,是位帶有傳奇色彩的巾幗風雲人物。她對黃老哲學情有獨鍾,鍥而不捨。在她的強勢干預下,朝廷延續了漢高祖劉邦既定的 “休養生息,無為而治”的基本國策,出現了“文景之治”,併為漢武帝盛世打下了牢固的基礎。

讓人敬而畏之的竇太后

陰錯陽差幸遇代王

竇漪房出身貧寒,全家人在鄉間靠捕魚為生,勉強度日。後父親不幸落河溺亡,生活更加窘迫,難以為繼。

漢初,朝廷派人到清河挑選宮女,竇漪房入選進宮。呂后要將部分新選宮女分賜諸侯王,竇漪房因家鄉離趙國近,便請求負責此事的宦官,把自己分派到趙國去。不料那宦官卻忙裡出錯,把她誤派到了代國。

沒想到竇漪房卻因這次“誤派”得福,出現了命運的大轉折。代王劉恆非常喜歡新妃竇漪房,與她生了一女二子,即長女劉嫖,長子劉啟、次子劉武。後劉恆繼位,是為漢文帝。文帝立竇漪房為皇后,劉啟為太子。文帝之母薄太后身受呂氏亂朝之苦,對來自民間的兒媳竇漪房十分同情與信任,給予了格外關照,下令追封竇漪房之父為安成侯、其母為安成夫人,並在清河為他們建立陵園祭祀。

竇皇后有兩個兄弟,兄名長君,弟名少君,又名廣國。少君四五歲時被拐賣外地,輾轉十多家後,流落到宜陽,苦無生計,替人家在山裡挖石炭。

一天黃昏,突遇山崖垮塌,一百多挖炭苦工喪命,只有少君脫險逃生。有位術者為他算命,說他大難不死,必有後福,日後定會入宮封侯,他便一路乞討來到長安。

少君聽說新封的皇后姓竇,原籍清河人,猜想很可能是自己失散多年的姐姐。於是他便把自己依稀記得的家庭情況寫下來,託人轉交給竇皇后。

竇皇后看到這份材料,又經過一番確認,將少君接進宮中,姐弟相擁而泣,演繹了一出催人淚下的漢代版“等著我”。

讓人敬而畏之的竇太后

干預立儲強勢排異

公元前157年,景帝劉啟即位,竇皇后成了皇太后。

竇太后非常溺愛自己的小兒子劉武,總想讓他日後也能當上皇帝。在她的不斷施壓下,景帝在一次家宴上對弟弟樑王劉武說:“我千秋萬歲之後,把皇位傳給你!”聽了這話,竇太后十分高興。可坐在一旁的太后的堂侄竇嬰卻表示反對,他說:“大漢的江山一直都是父子相傳,陛下怎麼可以許諾傳給弟弟呢?這不合祖制呀!”太后見半路殺出個不知好歹的東西,當即下令將竇嬰逐出家族。後來,竇嬰為營救酒醉失言獲罪的灌夫,在太后的施壓下慘遭殺害。

為了建立一言堂的權威,竇太后還把剛正不阿、被譽為“國之爪牙”、卻不大聽她話的郅都除掉了。

原來,景帝最早立的太子是劉榮。劉榮因生母慄姬失寵被廢后,仍不識時務,侵佔廟地大興宮室。景帝將其拘捕,交中尉府的郅都主審。劉榮不堪凌辱自殺,引起太后對郅都不滿,責景帝將其罷官遣鄉。

後郅都復出,任雁門太守抗擊匈奴,令匈奴聞風喪膽。為了摧毀這道屏障,匈奴派人潛入長安散佈謠言,說郅都詐戰投降。竇太后不辨真偽,趁機硬讓景帝將其誅殺。

劉榮死後,竇太后仍念念不忘讓樑王劉武當皇帝。景帝無奈,問計大臣袁盎。袁盎不懼禍患問太后:“若樑王百年之後,可再立誰為帝?”太后不假思索,說讓景帝的兒子繼位。袁盎說:“如果這樣的話,樑王的兒子一定不服,就會引起朝廷大亂呀!”太后無言以對,再也不提立劉武為皇帝的事了。

讓人敬而畏之的竇太后

篤敬黃老打壓儒術

看到文帝、景帝兩朝因堅持“休養生息,無為而治”的基本國策,出現了天下大治、國富民豐的太平盛世景象,竇太后更加篤信黃老學說,反對其他學說。她尤其對儒術不屑一顧,其固執與偏激的程度,甚至讓人不寒而慄。

一天,竇太后召見儒生轅固生,問他是否讀過老子的書,有何見解。轅固生明知竇太后是想讓自己禮讚黃老,但他卻批評黃老的“無為而治”,是不值得提倡的避世哲學,只會把人引向墮落。竇太后聞言勃然大怒,痛斥儒生不如豬狗,立命將轅固生扔進野豬圈裡,讓其空手赤拳與野豬相搏,只有殺死野豬,方可免一死。

站在一旁的眾臣都被這突如其來的懿旨嚇壞了,就連景帝也不知該如何是好。情急之下,皇上悄悄塞給轅固生一柄利刃,讓他防身。就在野豬發威猛衝過來的剎那間,轅固生瞅準機會一躍而起,猛地舉刀刺中野豬的心臟,將其殺死。轅固生九死一生,成了英雄,竇太后有言在先,當場也不好再說什麼,但後來還是撤了他的官職。

據史載,因竇太后“獨尊黃老”的強硬立場干預,景帝在自己執政十七年間,沒有重用過一個儒家學派的人物。

讓人敬而畏之的竇太后

泰山壓頂武帝無奈

公元前141年正月,景帝崩於未央宮,享年四十八歲。

是年,十六歲的太子劉徹繼位,這就是漢武帝。竇太后系武帝的親奶奶,成了名正言順的太皇太后。

漢武帝具有雄才大略,總想有所作為。他看到黃老思想雖然給漢朝帶來了 “文景之治”,但也造成了“七國之亂”,差點葬送了大漢江山。面對依舊稱霸一方的諸侯割據和虎視眈眈的匈奴侵擾,他覺得再也不能“無為而治”,坐以待斃。

但武帝剛即位,便遇到了一座難以逾越的大山,一個扳不倒的強硬對手。這 “山”,這人,就是他的奶奶,太皇太后竇漪房。

漢武帝依照董仲舒之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起用了一批儒士,並任命他的舅舅田蚡為太尉,掌管全國兵權。其時,大臣們看到皇上欲施新政,個個歡呼雀躍,以為大事必成。御史大夫趙綰和郎中令王臧更是迫不及待地站出來,準備迎接魯地大儒申公來朝。他們還上疏建議仿效古制,建立明堂,正歷易服,巡狩封禪,甚至提出了日後朝政不必經常請示太皇太后。

此時,雖然竇太后兩眼已經失明,但她的親男子侄許多人都在朝廷當大官,就是封了侯爵的,也都住在長安不回封地,所以武帝的一舉一動,她都瞭如指掌。盛怒之下,她讓武帝下詔罷免了田蚡、趙綰和王臧。

在竇太后的鐵腕控制下,儒士們一場歡喜忽悲辛,漢武帝面對現實,一籌莫展,只能徒喚奈何!直到四年後,竇太后病歿,一座大山轟然倒塌,漢武帝才不受掣肘,獨自執政,以其卓爾不凡的文治武功,鑄造了“文景之治”後的又一個盛世輝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