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菲家的竇靖童:一個有教養的孩子,不會去學壞

1997年1月3日出生的竇靖童,今年20歲了。

身為王菲和竇唯的女兒,竇靖童一出生就自帶光環。

1998年,還不會說話的竇靖童,在媽媽王菲為她創作的歌曲《童》中初試啼聲。

1999年,兩歲的竇靖童,在王菲的歌曲《只愛陌生人》中獻聲“Come on,baby”。

2011年,14歲的竇靖童,組建了自己的樂隊並擔任主唱。2012年以來,先後推出原創英文單曲《With You》《On The Beach》《Blue Flamingo》《My Days》《River Run》……

20歲的竇靖童,從表現上看,染髮、紋身、玩搖滾、出唱片……似乎是個叛逆少女。

王菲家的竇靖童:一個有教養的孩子,不會去學壞

但看了她在不同場合的採訪視頻後,你會發現,她其實是一個很有教養的孩子。

比如,記者採訪她時,她會問記者要不要換一個舒服點的座位;

比如,助理不小心把咖啡潑在電腦上,她會立即幫忙處理;

比如,採訪結束後,她會記得把椅子挪回原位;

比如,她去咖啡館打工,有客人要和她合影,她會小心提醒“不好意思,我在上班”。下班後,她會記得把答應簽名的CD簽上名,放在櫃檯…...

這些細節,足以看出竇靖童的教養。

2

教養是什麼?教養是懂得尊重別人。

日常生活中,教養無處不在。

比如,遇見長輩主動問好,是教養;

得到別人的幫助時主動說謝謝,是教養;

家裡來了客人,主動為客人端茶遞水,是教養;

吃完飯後,和一桌子吃飯的人說一聲“我吃完了,你們慢慢吃”,是教養;

起身時,將座椅歸回原位,是教養;

關門時,把門輕輕掩上,而不是“砰”的一聲巨響,是教養;

遞給別人東西時,儘量用雙手,而不是隨手甩過去,是教養;

王菲家的竇靖童:一個有教養的孩子,不會去學壞

說話時,不大聲嚷嚷,不尖酸刻薄,是教養;

別人說話時,認真聆聽,不隨意打斷,是教養……

王菲寫給竇靖童的歌曲《童》中,有句歌詞是:“你不能去學壞,你可以不太乖。”王菲一方面鼓勵竇靖童有自己的個性,允許“可以不太乖”,一方面堅守原則,那就是“不能去學壞”。

一個有教養的孩子,一定不會去學壞。

王菲是一個明智的母親,因為她抓住了家庭教育的根本——先學做人,再學做事。做人是本,做事是末。

3

有這樣一個故事——

三個媽媽在井邊打水,一位老爺爺坐在旁邊的石頭上休息。

一個媽媽說:“我的兒子既聰明又有力氣,誰也比不過他。”

一個媽媽說:“我的兒子唱起歌來好聽極了,誰都沒有他那樣的好嗓子。”

另一個媽媽什麼也沒說。

那兩個媽媽問她:“你怎麼不說說你的兒子呀?”

這個媽媽說:“有什麼可說的,他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三個媽媽打了水,拎著水桶回家去,老爺爺跟在她們後邊慢慢地走著。

一桶水可重了,水直晃盪,三個媽媽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這時,迎面跑來三個孩子。一個孩子翻著跟頭,像車輪在轉,真好看。一個孩子唱著歌,歌聲真好聽。一個孩子跑到媽媽跟前,接過媽媽手裡沉甸甸的水桶,提著走了。

王菲家的竇靖童:一個有教養的孩子,不會去學壞

一個媽媽問老爺爺:“看見了嗎?這就是我們的三個兒子,怎麼樣啊?”

“三個兒子?”老爺爺說,“不對吧,我可只看見一個兒子。”

老爺爺眼中的那一個“兒子”,就是主動替媽媽拎水桶的兒子,一個懂得孝順母親、有教養的孩子。

那麼,另外兩個孩子呢?即使他們跟頭翻得再好看,歌唱得再好聽,又有什麼用?因為他們連最起碼的對母親的孝順和尊重都沒有。他們身上,教養缺失。

一個沒有教養的孩子,是本末倒置的。

4

生活中,有教養的孩子,會比沒有教養的孩子,擁有更多“好運”。

朋友Z是小學老師。她告訴我,她當一年級班主任時,新生開學那天,特地在班級門口的走廊上放了一把掃帚,且故意倒在地上。

她想看看,孩子們會不會將掃帚扶起來。

結果,大部分孩子都視而不見,從掃帚旁邊走過……終於有一個孩子,經過掃帚旁邊時,蹲下身,將掃帚輕輕扶起,靠在牆壁上。

王菲家的竇靖童:一個有教養的孩子,不會去學壞

她欣慰地笑了,記住了這個孩子。

朋友G的孩子,前幾年參加杭州一所私立學校的面試。那一年,有1萬多名孩子報考,但只錄取500個孩子。

結果,朋友孩子順利通過了。

朋友G說,孩子的成績固然不錯,但令面試老師印象最深刻的,不是成績本身,而是孩子身上的教養。

據面試老師說,面試結束後,大多數孩子站起身就走,但朋友孩子起身後,卻主動將椅子放回原位,再輕輕掩上門離開

這個細節給面試老師留下了深刻印象。

5

“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的曾國藩,留給世人一本《曾國藩家書》。

當大多數官宦之家難以逃脫“盛不過三代”的魔咒時,曾氏家族卻英才輩出,湧現了曾紀澤、曾廣均、曾廣銓、曾昭掄、曾憲植等一代代傑出人物。

曾國藩的教育祕訣,就在《曾國藩家書》中。

他有一個著名的“三看論”,可以看出一個家庭的興衰成敗。

第一看,看子孫睡到幾點。假如睡到太陽都已經升得很高的時候才起來,那代表這個家族會慢慢懈怠下來。

第二看,看子孫做不做家務。勤勞的習慣一旦養成,會讓人受益終身。

第三看,看子孫讀不讀聖賢經典。“人不學,不知道。”唯有飽讀聖賢書,才能辨是非明道理。

這三看中,早起是“修身”,做家務是“齊家”,讀聖賢書是“正心”。這些,其實就是教養。

有教養的孩子,不僅不會學壞,而且更容易成才。

從曾國藩到王菲,都證明了這一點。

關於作者:

呂瑜潔,浙江紹興人,畢業於廈門大學歷史系。

2017年1月,出版了親子教育暢銷書《我的心裡住著一個孩子——寫給女兒們的50封信》。在關注親子關係與親子溝通的同時,和孩子們一起成長。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