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進京給苟延殘喘的東漢致命一擊!從此歷史進入三國時代

漢朝劉氏江山自公元前202年劉邦稱帝,到公元220年曹丕篡漢,除去中間王莽篡權的15年,執掌天下四百零五年。在這場權力的遊戲中,西漢是皇權與外戚之間的抗衡,而到了東漢,則是外戚與宦官集團之間的較量,並且最終宦官集團大獲全勝。當然,宦官們的勝利離不開皇上的支持。漢靈帝劉宏曾公開宣稱:宦官張讓是俺爹,趙忠是俺娘。皇帝把宦官當做再生爹孃,那麼他們權勢頃天、為所欲為也是理所當然。

在宦官的手裡,東漢政權搖搖欲墜,而隨後爆發的黃巾之亂更將東漢政府推到了懸崖邊緣。所謂亂世出英雄,在這風雲漸起之際,各路英雄豪傑開始登上歷史的舞臺。

董卓進京給苟延殘喘的東漢致命一擊!從此歷史進入三國時代

公元185年,東漢政府任命張溫為左騎將軍征討黃巾軍,併為他標配了兩員大將:破虜將軍董卓和蕩寇將軍周慎

先來看看董卓的簡歷——

董卓,普通官二代。父親董君雅曾擔任豫州潁川郡輪氏縣尉。相當於基層民警,主要負責抓小偷。

後來父親離職,董卓跟隨父親返回家鄉(涼州隴西郡臨洮縣)。涼州這個地方有許多羌人部落,年輕時的董卓喜歡行俠仗義,結交了不少羌人首領。

成年後,董卓就在隴西郡府擔任官吏,負責地方治安。當時匈奴人經常騷擾邊境,劫掠百姓,董卓領兵大破匈奴,因戰功被推薦給朝廷,從此進入東漢政府的幹部培養隊伍。

董卓進京給苟延殘喘的東漢致命一擊!從此歷史進入三國時代

董卓武藝高強,力大無雙,擅長佩戴兩副箭囊,騎馬飛馳時左右射擊。因此很快被委任羽林郎,後來又升任軍司馬

公元167年,羌人叛亂進犯三輔,中郎將張奐派軍司馬董卓、尹端領兵平叛,大獲全勝,斬其首領,俘虜萬餘人。董卓因功官至郎中,賞賜九千匹縑,董卓將這些賞賜全部分給了部將和士兵。

後來董卓一路高升,一直坐到了幷州刺史河東郡太守的位置。當時他的老領導張奐隱居在弘農郡華陰縣,董卓派兄長向其贈送一百匹縑,張奐很不喜歡董卓的為人,拒不接受。

公元184年,黃巾之亂爆發。董卓被封為東中郎將,接管冀州戰區事務。雖然起初戰事不利,被罷免受審,但很快又被赦免,官復原職。

強強相逢,誰高誰低?

東漢末年,狼煙遍地。黃巾叛亂剛被擺平,西北涼州的羌人又開始興風作浪。

公元188年,陳倉縣城被涼州叛軍強勢圍攻。朝廷緊急派出兩員大將前往鎮壓——

一位是“粗猛”大將董卓。他身形彪悍,個性強勢,在“隴蜀之間”頗負威名。儘管跟上任領導張溫處得很是糟糕,但他的實力大家還是有目共睹的。所以,此次由他帶兵反叛,也是順理成章。

董卓進京給苟延殘喘的東漢致命一擊!從此歷史進入三國時代

而另一位,是東漢儒將皇甫嵩。皇甫嵩同是西北漢子,出身將門世家,父親是雁門太守皇甫節,叔叔是度遼將軍皇甫規,而他本人更是在鎮壓黃巾起義中立下赫赫戰功,被拜為左車騎將軍。後來因得罪宦官而被免職,位置由張溫替補。結果張溫幾次出師不利,漢靈帝急了,便匆忙恢復皇甫嵩的官職,派他赴前線救火。

董卓進京給苟延殘喘的東漢致命一擊!從此歷史進入三國時代

如此看來,兩人搭夥,可謂強強相逢——要經驗有經驗,要能力有能力,而性格上恐怕也都屬於強硬派。

史書有載,“……復拜嵩為左將軍,督前將軍董卓,各率二萬人拒之”。一個“督”字便表明了二人的關係——皇甫嵩為主帥,董卓為副手。

於是,一場正副手間的較勁,悄然拉開帷幕。

出現分歧,誰是誰非?

陳倉被實力強勁的叛軍圍攻,如何解救陳倉,董卓與皇甫嵩之間出現了嚴重分歧——

董卓率先提議:陳倉危在旦夕,當然是火速救援,刻不容緩!

但是,皇甫嵩有自己的一套打法:百戰百勝,不如不戰而勝。他依照《孫子兵法》,對當時形勢作出了判斷——陳倉這個地方雖小,但是城垣堅固,不容易攻破,叛軍雖然強大,但是他們一時半會兒無法攻下陳倉,等他們打累了,我們再發動攻擊,這樣才能確保大獲全勝,此所謂“不戰而屈人之兵”。於是他下令,按兵不動。

事實證明,皇甫嵩是正確的。叛軍圍攻陳倉從冬到春,攻了八十多天,卻一直未能攻下。連續作戰,叛軍們疲勞不堪,後來不得不解圍撤退。

叛軍正在撤退,追還是不追?兩人又一次產生分歧。

皇甫嵩決定立即起兵追擊。而董卓卻一改之前的冒進姿態,認為現在不可追,他也引用了《孫子兵法》作為依據,“窮寇勿追,歸眾勿追”。

皇甫嵩反駁道:“在此之前,我不攻擊,是為了避開銳氣;現在主動追擊,是為趁虛而入。而且,我們所攻擊的是疲眾,不是歸眾。叛軍實際上已瀕臨瓦解,將士失去了鬥志,不過一群烏合之眾,也並非窮寇。”說完,便命令他的直屬部隊攻擊,而命董卓殿後。

最後,這仗果然打贏了。然而,這對正副手之間,也從此結下了樑子。

冤家路窄,誰善誰惡?

陳倉之戰結束不久,朝廷接連兩次下詔,要給董卓升官。

第一次,漢靈帝任命董卓赴京擔任宮廷供應部長(少府),從地方調到中央。

董卓豈肯輕易扔掉手中兵權,上書說:我部隊中這些士兵,有不少羌人和胡人,聽說我要走,攔著我的車輛向我抗議,政府既不給糧食,也沒有薪俸賞賜,他們沒辦法養家餬口。這些士兵平時就難以管束,我只好暫時停留在駐地,加以安撫,以後情勢如何,我隨時奏報。中央束手無策,只好聽之任之。

第二次,漢靈帝下詔擢升董卓為冀州牧(冀州乃九州之首,冀州牧,即冀州州長),並要求他把所屬部隊交給皇甫嵩。

董卓當然不幹,再次上書說:臣誤蒙天恩,掌戎十年,士卒大小,相狎彌久,戀臣畜養之恩,為臣奮一旦之命,乞將之北州,效力邊垂。這話說白了就是我的士兵離不開我,我也不會離開我的兵!並且我的兵只聽我的,誰帶都不好使。既然讓我去冀州,那我的部隊就得跟著我去冀州。

此事很快傳到了皇甫嵩的軍營,皇甫嵩的侄子皇甫酈按捺不住了。他對叔父說:現在全國的軍權就握在你和董卓之手。而今你們二人仇怨已結,董卓接到交出兵權的命令,卻上書推託,這就是反叛。他認為目前京師政局不穩,所以故意拖延時間,以觀察事態發展。況且這個人性情殘暴,六親不認,絕對是一個隱患。您身為元帥,應該儘早將此人剷除。

但是,皇甫酈的建議,皇甫嵩沒有接受。理由是:董卓抗命固然有罪,但自己如果擅自征討,也罪責難逃。所以,他沒有擅自處置,而是上書朝廷,將董卓的情況如實反應了一番。至於怎麼處理,交由朝廷定奪。結果,董卓被捱了一頓批,並因此更加怨恨皇甫嵩。

冤家宜結不宜解,這對曾經的正副手之間,已然結下了難分難解的私人恩怨。後來董卓得勢,曾幾度陷害皇甫嵩。而董卓死後,皇甫嵩更是將董氏家族屠滅三代。

董卓進京給苟延殘喘的東漢致命一擊!從此歷史進入三國時代

董卓仗恃自己擁有涼州軍團,兵強馬壯,飛揚跋扈,不可一世,這為他的人生結局提前埋下了註腳。如果當初董卓能夠端正心態……歷史會不會有其他可能?也許吧。但歷史沒有如果,只有結果。結果就是,二人糾葛一生,牽連幾代。

公元189年,漢靈帝劉宏去世,皇子劉辯登基。當時只有十四歲的劉辯在皇位上僅僅坐了四個月就被罷黜,一年之後又被逼自盡。而罷黜他的和逼他自盡的人,都是董卓

董卓進京給苟延殘喘的東漢致命一擊!從此歷史進入三國時代

召董卓進京,瘋了嗎?

劉辯登基後,尊母親何皇后為皇太后。何太后臨朝主持大政,擢升自己的哥哥何進為大將軍,協助管理宮廷機要。

何進執掌大權後,袁紹向他建議將宦官一網打盡。但是,這個建議沒有得到何太后的支持,何進也不敢單獨行動。於是,袁紹又獻一計,他建議徵召四方軍事將領及英雄豪傑,讓他們率軍向京師挺進,以此來威脅何太后。

這時,最高統帥部祕書官陳琳表示反對,他的理由說白了就是:搞定宦官,你何進的力量足夠,沒必要多此一舉。而且,即便想借助外力,你也得hold住才行。萬一尾大不掉,那可是引狼入室、自掘墳墓!

然而,何進不聽,下令欲命董卓進京。

一聽要徵召董卓,又有一群人站出來反對。召誰不好,偏偏是他?

董卓進京給苟延殘喘的東漢致命一擊!從此歷史進入三國時代

先是執法監察官鄭泰勸阻何進:董卓一向寡情,貪得無厭,如果依靠他,將來他一定會威脅政府的安全。你現在完全有能力掌握大局,實在不應該把董卓當做外援。宮廷祕書盧植也持同樣的態度。

董卓還沒來,先亂了!

朝堂上吵歸吵,袁紹該幹還幹。他暗中聯絡董卓,讓他發奏章,揚言將進逼洛陽城西。

這一招,果然靈。何太后發現大禍臨頭,只好把所有宦官罷黜。

然而,後面的劇情並不是袁紹和何進希望看到的了。宦官們知道大事不妙,於是決定先下手為強。隨後,他們假借何太后之名召何進入宮,將毫無防備的何進斬殺了。

何進本想借董卓剷除宦官,怎料,董卓還沒踏進洛陽,何進自己先人頭落地了。而後面的局面,更是崩盤式地走向失控。

聽說何進死了,袁術下令放火焚燒宮殿,打算逼出宦官們。

董卓進京給苟延殘喘的東漢致命一擊!從此歷史進入三國時代

宦官張讓等人驚慌失措,脅迫皇帝劉辯和皇弟劉協,約數十人,一路步行,向北方亡命。

劉辯和劉協被宦官挾持而逃,朝廷內居然沒有一個高級官員跟隨,只有宮廷祕書盧植和洛陽政府中區祕書閔貢,連夜追趕至黃河邊。閔貢厲聲斥責張讓,並當場手刃數人。張讓窮途末路,向劉辯下跪叩頭說:我們死了,陛下保重。說完,投黃河溺斃。

閔貢扶著皇帝劉辯跟皇弟劉協,在深夜中徒步向南摸索,希望回到洛陽皇宮。

走了數裡,從農家得到一輛牛拉的板車,一行人便一起擠在板車上前行,抵達洛舍(邙山北麓)。後來又找到兩匹馬,升級了交通工具繼續前行,從洛舍南下。直到此時,才見到高級官員陸續前來護駕。

董卓來了,狼來了!

這邊廂,東漢王室亂成一團,那邊廂,董卓擺好姿勢隨風而動。

其實,董卓早就將軍隊推進到河東(山西夏縣),為的就是密切關注洛陽城裡的一舉一動。當時,一聽到要被徵召,董卓便立即命令大軍出動。而此時,大軍已挺進到了顯陽苑,與洛陽近在咫尺。

袁術在宮殿放的那把大火,把整個洛陽的天都燒紅了。董卓遙遙望見,知道徵召事宜有變,於是,命全軍疾行,黎明前,抵達了洛陽城西。

董卓進京給苟延殘喘的東漢致命一擊!從此歷史進入三國時代

根據情報,得知此時皇帝正在北郊,董卓遂率精銳部隊,跟聞訊而至的一些高級官員,往北郊迎接,就在北芒阪(邙山北)下,跟皇帝劉辯相遇。

這位只有十四歲的小皇帝看到董卓的大軍,嚇得面無人色,竟哭了起來。董卓上前詢問事變經過,劉辯驚恐之中,結結巴巴,語無倫次。董卓轉頭又問皇弟劉協,九歲的劉協倒是一一作答,有條有理。

此時,董卓心裡萌生了一個念頭——罷黜劉辯、擁立劉協。當然,董卓可不僅僅是以能力論,他還有一層考量,劉協是董太后親自養大的,董卓自以為與董太后同族,若能與皇太后攀個親緣,總歸不是壞事。董卓的野心,呼之欲出。

董卓進駐洛陽後,不斷壯大自身實力。何進昔日的部屬紛紛歸附於他。董卓又刺殺了司令官丁原,吞併其部隊,掌握了洛陽的所有軍權。後來,又找了個藉口罷免了最高監察長劉弘,自己接任其位。

再之後,董卓做的事,我們都知道了:另立新帝、毒殺太后、遷都長安、火燒洛陽......朝堂之上,人人畏之,阡陌之間,怨聲載道。

董卓進京給苟延殘喘的東漢致命一擊!從此歷史進入三國時代

當初何進和袁紹徵召董卓進京的時候,大概萬萬沒想到,故事的後續會如此書寫。他們只想借用狼之利爪,卻忽略了狼的本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