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秋後問斬”和“午時三刻”的真相!

董仲舒 禮記 霜降 刑法 亭殿閣 2017-06-07

話說大家看電視劇都知道,有人犯了非常嚴重的刑法的時候,判官老爺就說了:“判你秋後問斬。”然後到了正日子了,老爺一揮筆又說了:“午時三刻,斬立決。”然後犯人就死了。

但是,看了怎麼久,那麼為什麼非要等到“秋後問斬”和“午時三刻”斬首呢?就不能隨時隨地的斬立決嗎?

古代“秋後問斬”和“午時三刻”的真相!

其實,說到這個,又是咱們古代人日常迷信的環節了。

“秋後問斬”最早便是源於孔老夫子的《禮記·月令》,禮記大家都知道,就是規範大家日常的行為守則的,上面自然也有著處理任何事情的原因,所以孔老夫子就說了:“秋天到的時候,涼風習習,霜降而至,寒蟬悽切,祭鳥繁多,這肅殺的場景,適合砍頭。”看到這話,我們不得不佩服孔老夫子,砍個頭他都設計的非常有意境。

但是真正的說,把這個說法上升為理論高度然後堅持實施的還給到西漢的董仲舒老人家身上,董仲舒有一本代表作叫做《春秋繁露》上面明確的記載了有關“天人合一”的迷信說法,他說了:“皇上是老天爺的兒子啊,所以他做的任何事情都要講究時機準確、順應天時。所以,皇上要在春夏之際進行行賞的行為,在秋冬之際進行賞罰的活動。這樣子國家才可以昌盛康泰千古不衰。”隨後,關於“秋後問斬”也便成為了一種法律要求。

當然也有人說,說秋天,天氣涼爽,人們的頭腦是最清楚的時候,所以便會在這個時候執行,不會造成冤假錯案;還有一種說法是,秋天是收穫的季節,我們收穫糧食的時候,同時也收穫人頭。(這個說法,想到我都覺得恐怖)

古代“秋後問斬”和“午時三刻”的真相!

然後我們再來說說為什麼要“午時三刻”來行刑。

其實,依舊還是古代人的日常迷信的一種行為。

午時三刻,就是我們現在說的11:44左右。這個時候就是快要重要了,大太陽當頭,陽氣最盛,人的影子最短,陰魂藏的地方都沒有。

在古人看來,也別說古人了,就說現在,砍頭、槍決、殯儀館工作那都是非常“陰”的活動,這類活兒我們統稱為“陰事”。既然幹“陰事”,那就給找一個陽氣最重的時候解決問題。而“午時三刻”恰好便是這一天當中,陽氣最旺盛的時候,就可以把死人的這個怨氣衝散。

古代“秋後問斬”和“午時三刻”的真相!

再者,被砍頭的人,那肯定都是些大逆不道的人,皇家為了讓這些人做鬼都沒有機會,便會選擇“午時三刻”這個時間沖掉他們的魂魄,讓他們做鬼都做不成。

當然,這也有其他的意思,古人還認為,這個“午時三刻”的時候,人們最為的懶惰,在昏昏欲睡的時候,這個時候犯人也如此,腦袋落地的瞬間他不會感覺到多痛苦,也算是對犯人的一種憐憫。

而對於砍頭,也就為了讓犯人死後不得全屍,認為這樣子他們就做不了鬼投不了胎,說是懲罰他們,其實還是封建地主們對權力的執著,害怕這些人死後剝奪他們的地位。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