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遍東陽丨喜看山村變“山城”'

"

東陽江鎮八達村,是東陽市東北部的一個偏遠山村。

80年前,共產黨員盧福星受黨組織指派,隻身來到這裡,點燃了革命火種,拉起隊伍,組織抗日,與敵進行鬥爭,最後英勇犧牲。

"

東陽江鎮八達村,是東陽市東北部的一個偏遠山村。

80年前,共產黨員盧福星受黨組織指派,隻身來到這裡,點燃了革命火種,拉起隊伍,組織抗日,與敵進行鬥爭,最後英勇犧牲。

紅遍東陽丨喜看山村變“山城”

近日,記者前往八達山區,重溫那段氣壯山河的崢嶸歲月,感受革命老區的滄桑鉅變。

烈日當頭。從東陽城區驅車一路向東,20多分鐘即到達東陽江鎮政府。稍作停留後,在該鎮八達工作片負責人黃佩鑫的陪同下,去往八達。

車,在橫錦水庫邊的柏油路上疾行,滿目青翠,須臾換景。雖然山路崎嶇,但坐在車上人沒有任何不適感。記者想,當年盧福星要行走多少時間、路上要克服多少艱難才能到達偏遠的目的地?

"

東陽江鎮八達村,是東陽市東北部的一個偏遠山村。

80年前,共產黨員盧福星受黨組織指派,隻身來到這裡,點燃了革命火種,拉起隊伍,組織抗日,與敵進行鬥爭,最後英勇犧牲。

紅遍東陽丨喜看山村變“山城”

近日,記者前往八達山區,重溫那段氣壯山河的崢嶸歲月,感受革命老區的滄桑鉅變。

烈日當頭。從東陽城區驅車一路向東,20多分鐘即到達東陽江鎮政府。稍作停留後,在該鎮八達工作片負責人黃佩鑫的陪同下,去往八達。

車,在橫錦水庫邊的柏油路上疾行,滿目青翠,須臾換景。雖然山路崎嶇,但坐在車上人沒有任何不適感。記者想,當年盧福星要行走多少時間、路上要克服多少艱難才能到達偏遠的目的地?

紅遍東陽丨喜看山村變“山城”

解放初期的八達村“全景圖”

一爿南貨店,點起了熊熊烈火

八達村是雙溪匯流之地,源於磐安縣九和鄉的鏡溪和源於該縣的另一條小溪在村中交匯,然後注入橫錦水庫,這裡是橫錦水庫的源頭之一。

村中,一座大橋貫通鏡溪南北。溪南橋頭建有一個小廣場,廣場上有座古建長廊。

聽說記者要去採訪,八達村黨支部書記任國平和村裡的幾位老人早早地在橋頭廣場的長廊裡等候。

“要了解盧福星烈士的革命事蹟,請呂才昇老師給你們介紹一下。”任國平介紹,“在我們八達一帶,對烈士的事蹟,要數呂老師最清楚了。”

呂才昇是八達初中的退休老師,今年87歲,他身板硬朗,耳聰目明,精神矍鑠,溫文爾雅。

“盧福星到八達那年,我8歲,讀小學三年級。記得當時他是租了村民徐貴仁的一間房子,開了一爿很小很小的南貨店。”呂才昇回憶道,“有時,他也到學校裡來教我們唱歌,教的都是‘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這樣的抗戰歌曲。”

東陽黨史記載,1940年冬,盧福星在八達村以開南貨店為掩護,發展黨員,建立黨支部,組織民眾開展抗日救亡活動。

“聽父輩們說,盧福星最早發展起來的黨員有徐貴仁、呂餘生、呂恆壽、蔡銀喜等人。”呂才昇說,“後來,他拉起了一支革命隊伍,建起了抗日武裝。”

二十餘個人,建起了革命隊伍

“盧增炎今年102歲,屬猴的。”在訪談時,一位老人插了一句。老人說的“盧增炎”就是盧福星,“增炎”是他的號,八達村民一直這樣稱呼他。

在八達村老輩人心中,盧福星就是他們的村人、他們的鄰里、他們的兄弟,儘管他在八達僅生活了兩年時間,但他已經和村民融為一體,與群眾有了血肉聯繫。

“盧福星很疼愛我的,經常把我抱起來,讓我坐在他腿上,跟我鬧著玩。”呂才昇回憶道,“在孩子們眼中,盧福星就像一位慈愛的鄰家大叔。”

停頓了一會兒,呂才昇繼續說:“盧福星非常體恤窮人,一些窮苦人家到他的店裡想買點白糖、紅糖之類的,他都是隨手抓起兩三撮給他們,從來不收錢。他把窮人當成兄弟姐妹,與山區老百姓打成了一片。”

呂才昇說,正是因為有良好的群眾基礎,盧福星很快就拉起了抗日隊伍。

東陽黨史記載,1942年9月,盧福星和金平歐(巍山鎮岢山人,中共黨員,1946年犧牲)通過關係從李國光(吳寧街道東街人)拉起的浙贛國民抗日自衛軍接來浙贛國民抗日自衛軍第二大隊番號。9月下旬,在八達村附近的尚錦村祠堂舉行抗日武裝成立大會,隊伍共有二十餘人,盧福星任大隊長,徐理商任指導員。

今年78歲的尚錦村村民趙培良說:“尚錦與八達相距五六裡地,當時村裡人不多,而且進村只有一座小木橋,進入村子後,見到的都是墳山,隱蔽性較好,盧福星他們就決定在這裡舉行抗日武裝成立大會。”

在徐洪明的陪同下,我們找到了祠堂的舊址。尚錦祠堂早在上世紀70年代就被拆除,造了房屋。現在,40年前建造的房子也被拆掉了,村裡正規劃拆後重建。站在祠堂舊址的瓦礫前,當年戰士們高呼的抗日口號聲彷彿在耳邊迴響。

1942年9月24日晚上,夜深人靜,明月高懸,盧福星率部隊襲擊鐵店(現屬東陽江鎮),收繳國民黨縣政府國民兵團存放在鐵店祠堂裡的一批殘缺槍支裝備部隊。而後,部隊轉移到西堆(現屬湖溪鎮)休整。

黨史記載,部隊所到之處,戰士們張貼標語,號召民眾奮起抗日。這支部隊紀律嚴明,深得群眾信任和擁護。

10月5日,盧福星率部在行軍途中與國民黨浙江收撫團相遇,發生激戰,不幸被捕。面對審訊,他堅貞不屈,與敵人進行頑強鬥爭。幾天後,被槍殺於磐安縣史姆鎮嶺外。

趙培良說,盧福星犧牲後,八達村村民火速趕去嶺外,為他收殮,就地安葬。解放後,英雄的遺骸遷入了革命烈士陵園。

斯人已逝,精神長存。一直以來,盧福星的革命精神激勵著八達山區人民為幸福生活而奮鬥。70年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山鄉面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老區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

東陽江鎮八達村,是東陽市東北部的一個偏遠山村。

80年前,共產黨員盧福星受黨組織指派,隻身來到這裡,點燃了革命火種,拉起隊伍,組織抗日,與敵進行鬥爭,最後英勇犧牲。

紅遍東陽丨喜看山村變“山城”

近日,記者前往八達山區,重溫那段氣壯山河的崢嶸歲月,感受革命老區的滄桑鉅變。

烈日當頭。從東陽城區驅車一路向東,20多分鐘即到達東陽江鎮政府。稍作停留後,在該鎮八達工作片負責人黃佩鑫的陪同下,去往八達。

車,在橫錦水庫邊的柏油路上疾行,滿目青翠,須臾換景。雖然山路崎嶇,但坐在車上人沒有任何不適感。記者想,當年盧福星要行走多少時間、路上要克服多少艱難才能到達偏遠的目的地?

紅遍東陽丨喜看山村變“山城”

解放初期的八達村“全景圖”

一爿南貨店,點起了熊熊烈火

八達村是雙溪匯流之地,源於磐安縣九和鄉的鏡溪和源於該縣的另一條小溪在村中交匯,然後注入橫錦水庫,這裡是橫錦水庫的源頭之一。

村中,一座大橋貫通鏡溪南北。溪南橋頭建有一個小廣場,廣場上有座古建長廊。

聽說記者要去採訪,八達村黨支部書記任國平和村裡的幾位老人早早地在橋頭廣場的長廊裡等候。

“要了解盧福星烈士的革命事蹟,請呂才昇老師給你們介紹一下。”任國平介紹,“在我們八達一帶,對烈士的事蹟,要數呂老師最清楚了。”

呂才昇是八達初中的退休老師,今年87歲,他身板硬朗,耳聰目明,精神矍鑠,溫文爾雅。

“盧福星到八達那年,我8歲,讀小學三年級。記得當時他是租了村民徐貴仁的一間房子,開了一爿很小很小的南貨店。”呂才昇回憶道,“有時,他也到學校裡來教我們唱歌,教的都是‘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這樣的抗戰歌曲。”

東陽黨史記載,1940年冬,盧福星在八達村以開南貨店為掩護,發展黨員,建立黨支部,組織民眾開展抗日救亡活動。

“聽父輩們說,盧福星最早發展起來的黨員有徐貴仁、呂餘生、呂恆壽、蔡銀喜等人。”呂才昇說,“後來,他拉起了一支革命隊伍,建起了抗日武裝。”

二十餘個人,建起了革命隊伍

“盧增炎今年102歲,屬猴的。”在訪談時,一位老人插了一句。老人說的“盧增炎”就是盧福星,“增炎”是他的號,八達村民一直這樣稱呼他。

在八達村老輩人心中,盧福星就是他們的村人、他們的鄰里、他們的兄弟,儘管他在八達僅生活了兩年時間,但他已經和村民融為一體,與群眾有了血肉聯繫。

“盧福星很疼愛我的,經常把我抱起來,讓我坐在他腿上,跟我鬧著玩。”呂才昇回憶道,“在孩子們眼中,盧福星就像一位慈愛的鄰家大叔。”

停頓了一會兒,呂才昇繼續說:“盧福星非常體恤窮人,一些窮苦人家到他的店裡想買點白糖、紅糖之類的,他都是隨手抓起兩三撮給他們,從來不收錢。他把窮人當成兄弟姐妹,與山區老百姓打成了一片。”

呂才昇說,正是因為有良好的群眾基礎,盧福星很快就拉起了抗日隊伍。

東陽黨史記載,1942年9月,盧福星和金平歐(巍山鎮岢山人,中共黨員,1946年犧牲)通過關係從李國光(吳寧街道東街人)拉起的浙贛國民抗日自衛軍接來浙贛國民抗日自衛軍第二大隊番號。9月下旬,在八達村附近的尚錦村祠堂舉行抗日武裝成立大會,隊伍共有二十餘人,盧福星任大隊長,徐理商任指導員。

今年78歲的尚錦村村民趙培良說:“尚錦與八達相距五六裡地,當時村裡人不多,而且進村只有一座小木橋,進入村子後,見到的都是墳山,隱蔽性較好,盧福星他們就決定在這裡舉行抗日武裝成立大會。”

在徐洪明的陪同下,我們找到了祠堂的舊址。尚錦祠堂早在上世紀70年代就被拆除,造了房屋。現在,40年前建造的房子也被拆掉了,村裡正規劃拆後重建。站在祠堂舊址的瓦礫前,當年戰士們高呼的抗日口號聲彷彿在耳邊迴響。

1942年9月24日晚上,夜深人靜,明月高懸,盧福星率部隊襲擊鐵店(現屬東陽江鎮),收繳國民黨縣政府國民兵團存放在鐵店祠堂裡的一批殘缺槍支裝備部隊。而後,部隊轉移到西堆(現屬湖溪鎮)休整。

黨史記載,部隊所到之處,戰士們張貼標語,號召民眾奮起抗日。這支部隊紀律嚴明,深得群眾信任和擁護。

10月5日,盧福星率部在行軍途中與國民黨浙江收撫團相遇,發生激戰,不幸被捕。面對審訊,他堅貞不屈,與敵人進行頑強鬥爭。幾天後,被槍殺於磐安縣史姆鎮嶺外。

趙培良說,盧福星犧牲後,八達村村民火速趕去嶺外,為他收殮,就地安葬。解放後,英雄的遺骸遷入了革命烈士陵園。

斯人已逝,精神長存。一直以來,盧福星的革命精神激勵著八達山區人民為幸福生活而奮鬥。70年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山鄉面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老區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紅遍東陽丨喜看山村變“山城”

進入新時代,山鄉蝶變為山城

在八達村一家農家飯店的牆上,記者看到一張拍攝於解放初期的該村的“全景圖”,通過這張放大了的“全景圖”,可以想象昔日這個偏遠山村的凋敝景象——村子不大,幾處簡陋的房屋散落在鏡溪兩岸……如今,鏡溪、小溪兩岸新建的樓房鱗次櫛比,幾幢小高層拔地而起,走進八達,彷彿置身於一座美麗的山城。

近年來,八達村開展了聲勢浩大的新農村建設,村莊面貌、人居環境有了很大改變。據介紹,該村現有530多戶、1450多人,村裡先在溪北拆除70多戶農戶的房屋,進行拆後重建試點,統一規劃、統一設計,建起一個傳統民居“新區”。目前,50多戶農戶的新建樓房已結頂。“村裡準備給每戶補貼5000多元,用於外立面的統一裝飾,年底前還將完成道路硬化、綠化等工程。”任國平說。

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八達村建起了三幢小高層作為安置房,安置了80多戶,其餘的可以用來租售。任國平說:“其中一幢小高層的底樓用作農貿市場,八達五天一個集市,附近村莊的人都到這兒來趕集;另一幢小高層的底樓作為村文化禮堂,村民們也可在這裡舉辦喬遷、婚嫁、生日等喜宴。”

每當夜幕降臨,八達村的橋頭廣場上、古建長廊裡都是休閒的村民。幾年前,村裡的能人出資在溪南橋頭建起了這個小廣場,還在廣場邊上造起“L”形的古建長廊。這裡,就成了村民休閒娛樂的好去處。華燈初上,音樂響起,許多村民也會像城裡人那樣,隨著音樂的節拍在廣場上翩翩起舞,享受著生活的安詳和甜蜜。

之前,八達村以養蠶出名,是東陽有名的桑蠶基地。由於種種原因,後來養蠶戶越來越少,最後蠶農們轉變思路,改種桑葚,開發鄉村水果採摘遊。

“現在,全村種有桑葚三四百畝。”任國平介紹說,“到了桑葚採摘期,幾乎每天都有兩三百人進村採摘;週末或假期,人就更多了,每天有兩三百輛車開進村。”

近些年,八達村又種植了四五十畝樹莓。樹莓的採摘期與桑葚相近,一般是桑葚採摘完後便可採摘樹莓。據不完全統計,八達村共有近百戶種植桑葚和樹莓,每戶平均一年可增收五六千元。

八達村地處東江源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域。為了保護自然生態環境,村裡經常組織村民上山巡查,杜絕轄區內砍伐、狩獵等現象的發生。此外,該村還組建了一支森林消防隊,有20多位村民參加,每年都要集中訓練。森林消防隊員有豐富的撲火經驗,曾多次參加過兄弟鎮鄉的撲火,深受好評。

同是革命老區的尚錦,近些年村莊面貌也發生了巨大變化。因為處於東江源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域,發展其他產業受限,尚錦村的村民大多選擇外出打工,以做建築為主,收入普遍較好,生活水平都不錯。

“全村現有186戶、530多人,青壯年大多出外打工了,許多農戶還在城區買了房,孩子們也被送到城區讀書去了。”尚錦村村委會主任徐洪明笑著說,“但他們在村裡還是要造房子的,因為大家都愛自己的家鄉。”

眼下,尚錦村正在開展“拆後重建”工作,宅基地已經排好了,農戶們都準備建造新房子。不久以後,一個美麗的新尚錦將呈現在人們面前,村民們將迎來幸福的新生活。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革命先烈為之犧牲的遠大理想,仍將像一支燃燒的火炬,引領八達山區人民繼續奮鬥,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英烈精神代代相傳

在八達村採訪期間,記者和鎮、村幹部以及村裡的幾位老人一起,去往盧福星烈士紀念亭,瞻仰烈士塑像,重溫英雄事蹟。

盧福星烈士紀念亭位於鏡溪南岸、村東的一處矮山腰上,是1998年由八達村的幾位熱心老人牽頭、社會各界捐資近20萬元建造的,紀念亭前塑有烈士半身像一尊,立有紀念碑一塊。

盧福星烈士紀念亭前有石階27級,分四層,分別是一級、九級、九級、八級,隱含紀念亭建造的年份——1998。拾階而上,我們來到六角石亭前,正面兩個柱子上的一副對聯赫然躍入眼簾:“疏財峻嶺赴國難,灑血雙溪留丹心。”這副對聯,是盧福星烈士一生的真實寫照——

盧福星(1908—1942),字子文,號增炎,乳名小余,吳寧街道盧宅人。

1934年,盧福星在上海錦雲綢廠做工時加入中國共產黨。1937年8月,上海淪陷,他受黨組織指派回東陽從事抗日救亡活動,曾擔任過中共城區支部書記、城區區委書記,他還是中共東陽縣一大代表。1939至1940年,中共東陽縣委機關就設在他家。

1940年冬,盧福星以經商的名義,變賣了家中僅有一間樓房和一畝耕地。他把這些錢作為黨的活動經費,到八達村以開南貨店為掩護髮展黨員,建立黨支部。

1942年9月,盧福星建立敵後抗日武裝,籌集武器彈藥,號召民眾抗日救亡。同年10月,他率部隊在行軍途中與國民黨部隊遭遇,不幸被捕,英勇就義。

為了紀念盧福星烈士的英勇事蹟和革命精神,當年八達村的呂才昇、王中華、徐金榮等幾位老人商量,決定向社會各界募捐,籌集資金建造盧福星烈士紀念亭。消息一傳出,許多單位和個人踴躍捐款,支持烈士紀念亭建設。烈士紀念亭的建造,也花費了老人們很多心血。

建造完成後,盧福星烈士紀念亭就成為東陽市中小學生德育基地。每年清明節,附近的中小學師生都會來到這裡祭掃,緬懷先烈。據說,春節期間,一些回鄉過年的村民也會到這裡來,瞻仰烈士塑像,致敬英雄。

“每年7月1日前後,八達村黨支部都要組織黨員來烈士紀念亭舉行活動,開展教育。”村黨支部書記任國平自豪地說,“我村的黨員也能以盧福星烈士為榜樣,繼承英烈遺志,傳承革命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各項工作都做得較好。近20年來,八達村黨支部每年都被評為五星黨支部。”

平時,八達村村民也會時不時地來到盧福星烈士紀念亭打掃,保持紀念亭及周邊環境清潔。其中,任國平的妻子郭巧飛就是最勤快的一個。

任國平說,八達村計劃以盧福星烈士紀念亭為中心,利用周邊空地建設一個紅色主題公園,把它建成一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讓盧福星烈士的革命精神一代一代傳下去。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