豚鹿,上世紀80年代被判定滅絕,在2007年又出現在中國大地

大家都知道大熊貓,朱䴉都是我國的一級保護動物,可以說是我國名副其實的國寶,但今天介紹的這種動物數量比大熊貓還要少的多,不論是野生的還是圈養的,數量都少得很,它就是豚鹿。

豚鹿,上世紀80年代被判定滅絕,在2007年又出現在中國大地

豚鹿(學名:Axis porcinus)也叫蘆蒿鹿、印度支那豚鹿、豬鹿。是偶蹄目反芻亞目鹿科花鹿屬的動物,有三個亞種,分別是豚鹿印支亞種、豚鹿南亞亞種、豚鹿指名亞種。分佈在我國的主要是印支亞種。

豚鹿,上世紀80年代被判定滅絕,在2007年又出現在中國大地

豚鹿體長66~74釐米,肩高60~70釐米,體重36~45千克,是個典型的小胖子,四肢短小,臀部鈍圓且較低,乍看很像豬,故名“豚鹿”。雄鹿長有細長的三叉角,但整個角型較水鹿短得多。雌性豚鹿無角。生活在中國的豚鹿體形較大,夏毛體斑不太明顯。夏毛棕黃色,冬毛淺棕色或淡黃色。

豚鹿,上世紀80年代被判定滅絕,在2007年又出現在中國大地

豚鹿白天常隱於溼地內高草叢或蘆葦叢中,以葦草的莖葉等為食,尤喜食馬鹿草,亦常到燒荒後再生的嫩葦草處覓食。也吃蘆葦葉及其它的水草,還會偷食大豆、玉米苗和瓜類等作物。豚鹿腿短,行動時喜歡低著頭,所以動作又不及梅花鹿那樣敏捷。豚鹿腿短,行動時喜歡低著頭,所以動作又不及梅花鹿那樣敏捷。

豚鹿,上世紀80年代被判定滅絕,在2007年又出現在中國大地

豚鹿沒有固定的發情期,全年都可以發情受孕繁殖,妊娠期213天,1年1胎,全年可繁殖,每胎產一仔,偶爾會一炮雙響產下2仔。幼鹿半年後斷奶,8至12個月後就可離開母獸獨立活動和覓食。壽命為12~15年,最長達20年。

豚鹿,上世紀80年代被判定滅絕,在2007年又出現在中國大地

在我國1950~60年代豚鹿在雲南西南部(耿馬、西盟)被發現(收購到角和皮)。1962年研究人員估計在耿馬地區有10餘隻左右,而在1965年在調查時僅發現4只。而在1980年左右再去調查時,耿馬的豚鹿已經絕跡,在西盟是否還有殘存尚不清楚。所以在當時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上已宣佈豚鹿在中國滅絕。

但是,也許是大自然垂青,天不亡豚鹿,2007年於雲南永德大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現一隻剛出生幾天的雌性幼鹿,這證明中國的豚鹿還未滅絕。

豚鹿,上世紀80年代被判定滅絕,在2007年又出現在中國大地

而造成豚鹿在中國差點滅絕的原因主要有三點。一是在70年代農場的大量開辦,毀壞了豚鹿的棲息生境,豚鹿失去了最基本的生存條件。二是人們為了鹿角鹿皮,偷獵盜獵,也是豚鹿數量減少。三是作為反芻類動物,豚鹿既不身材高大(如野牛野馬),也不擅長奔跑(如梅花鹿),再加上身材矮小,肉還特別多。所以,在野外天敵的眼中,它就是移動的肉丸子,這也導致了它被天敵大量捕食。

所幸,豚鹿的繁殖能力還比較強,這也是能夠再次出現在中國大地上的最主要原因。

豚鹿,上世紀80年代被判定滅絕,在2007年又出現在中國大地

目前,已被中國物種紅色名錄評估等級:極危,是我國一級保護動物。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瀕危(EN)。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