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會有血液呢?

動物 科普 科學 華夏經緯網 華夏經緯網 2017-08-05

村莊要想與城市互通,就必須要有一定的交通作為保障,例如公路、鐵路以及河流等等。對於生物來說,要想不斷的生長,就必須具備循環系統用以運輸養分以及排出廢物。

對於單細胞生物(例如細菌與真菌),以及低等的多細胞生物(例如海綿、珊瑚以及扁形蟲)來說,吸收營養以及排出廢物僅僅需要經過簡單的擴散作用就能夠完成。

而對於更加複雜的高等動物來說,它們會建立特定類型的循環系統來完成這一過程。雖然具體的結構五花八門,但還是存在一些相同的地方,例如循環系統的作用都是攜帶氧氣,介質均為液體形式。對於人類來說,這種液體介質被稱為"血液",泵血的機器被稱為"心臟",而攜帶氧氣的載體被稱為"血紅蛋白"。

根據物種的不同,攜帶氧氣的載體的形式也不相同,這會導致血液出現不同的顏色。蜘蛛、甲殼類動物、章魚等會利用血藍蛋白與銅離子供氧,這會導致其血液呈現藍色。血藍蛋白能夠在低氧環境中正常運轉。環節動物以及一些類型的水蛭利用血綠蛋白以及鐵離子供氧,這會導致其血液呈現綠色或紅色。而對於脊椎動物來說,血紅蛋白是我們的供氧載體,因此我們的血液呈現紅色。

特別地,一種叫做北極冰魚的物種在進化過程中由於隨機突變導致血紅蛋白的缺失,但它們成功地適應這一突變並且存活下來。如今該物種僅僅通過氧氣在血液中的擴散進行供氧。

我們的血液是由哪些成分組成的呢?

人類以及絕大多數脊椎動物的血液為紅色,這是由於含鐵血紅素造成的。鐵離子是攜帶氧氣的關鍵,而氧氣對於機體燃燒營養物質功能是必需的。在體外環境中,鐵在遇到氧氣的情況下會生鏽,這一過程往往是不可逆的。但在體內環境中,鐵離子會根據氧氣含量的變化自動調節其氧化狀態。在與血紅素以及球蛋白結合之後,形成的血紅蛋白複合體將行使傳遞氧氣分子的作用。血紅蛋白的分子結構導致其能夠在肺臟與氧氣結合並且在氧氣缺乏的組織中釋放氧分子。

血紅細胞是一類特化的細胞亞群,它缺少DNA,能夠從狹窄的血管中通過。這種"甜甜圈"樣的形狀能夠最大程度地增加其表面積,進而保證其運載氧氣的能力,同時保證其能夠穿過最窄的血管。

除此之外,血液中還具有其它類型的細胞以及化合物,它們共同維護以及修復了運輸系統的穩定,以及向機體的各個部位傳遞信號。白細胞是免疫系統的組成部分,它們的主要作用是抵抗外界的侵染。其中淋巴細胞能夠產生抗體以及發動細胞免疫摧毀病毒以及細菌,而中性粒細胞以及巨噬細胞等則能夠通過吞噬作用殺傷病原體。

血小板是血液中相對較小的一部分沒他們能夠對血管的破損引起反應,進而修復血管的損傷,形成疤痕。血小板不足的情況下人們極容易發生無法控制的流血癥狀。

這些細胞的來源

所有的血細胞(包括紅細胞、包細胞以及血小板)都是由骨髓中的造血幹細胞分化而來的,此外,最近一些研究發現血小板能夠由肺臟產生。隨著幹細胞的分化,它們逐漸具備不同的功能,這種定向的分化需要受到不同類型的生長因子的調節。對於某些血液癌症以及嚴重的疾病來說,骨髓移植能夠用於"新生"造血系統,進而對疾病進行治療。(生物谷)

相關推薦

推薦中...